北京版数学四上《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和应用教学重点:能够发现规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数学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玩具等实物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所在,如:1、4、7、10、13、______2. 引导学生讨论规律,提出不同的解释和猜测二、探索规律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如:2、4、8、16、32、______2. 小组合作,共同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达出来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规律,并讨论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三、运用规律1. 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一些规律问题,如:找出序列中的第n项是多少2. 引导学生通过规律解决问题,讨论并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3.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规律题目,并解答2. 鼓励学生通过规律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高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解答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五、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延伸:可让学生设计更复杂的规律问题,并进行挑战板书设计:探索规律1、4、7、10、13、______2、4、8、16、32、______反馈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馳和进步。
教学反思: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规律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不变的规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与发现商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的问题,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感受算法多样化,体会规律的价值,提高运算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处处都蕴含着规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是一位除法计算高手。
(故事引入)话说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路途遥远,孙悟空就给大家摘了许多的桃子充饥。
大圣深知八戒贪吃,就规定八戒: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2天吃完。
八戒掐指一算,每天才能吃4个。
“啊,不行不行,这我每天吃的也太少了!”大圣又说:“那好吧,我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20天吃完。
怎么样?”八戒挠挠头,试探着说:“大圣,再多给点行不行?”大圣说:“好吧好吧,那我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200天吃完,这回总可以了吧?”八戒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大圣也笑了。
同学们也笑了。
那笑中要有思考:谁是机智的一笑呢?为什么?生:因为八戒还是每天只能吃4个。
师:看来八戒并没有占到便宜,说明大圣把八戒——(骗了)师:那大圣是根据什么知识把八戒给骗了呢?接下来,我们就去好好的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规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故事,引出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除法算式,比较、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除法算式。
8÷2=80÷20=800÷200=学生自主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原因。
发现第一组的三个算式商都是4,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大了,变成整十、整百的数了。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乘100)(2)课件再依次出现第二组算式,一道一道呈现,学生口算。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思路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思路《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思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5页至76页中的《探索和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教材分析“商不变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
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率、结合率、分配率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
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本课内容是通过学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商不变规律。
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商不变定律,也为今后运用多种定律更简便地运算打下基础。
同时,商不变定律在实际应用中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本节课分2课时来学习,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探索并归纳商不变的规律,用规律解决基本的除法计算;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本教案是第1课时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自己的计算、探索,能够发现并利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基本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以及发现规律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归纳规律。
●难点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数学思维培养。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探索规律(一)8 ÷2 =4 ①80 ÷2 =40 ②800 ÷2 =400 ③8000 ÷2 =4000 ④1、师: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情况1:被除数和商都变了,除数没变。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法、方向与位置、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大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能进行数的读、写、比较和简单的计算。
2. 角的度量: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能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3. 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性质,能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5. 除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方向与位置:让学生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进行简单的地图阅读。
7. 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8. 数学广角: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精讲精练,巩固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方法和规律的运用能力。
5.评价激励,提高信心: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计算器,积极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探索问题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b.家长可协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数字规律的手抄报,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
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册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册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计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能利用探索的规律和探索规律的方法解决一些繁难的问题,感受规律的有趣、有用,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与能力。
2学情分析
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比较系统地认识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计算和验算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提升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过程中感受规律的有趣和有用。
3重点难点
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能够初步应用方法解决繁难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探索规律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了。
今天,我们还要请计算器帮忙,到数学神秘屋去探索规律。
师板书:探索规律
师:数学神秘屋到底都隐藏着怎样神奇的规律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这三间神秘的小屋,每间都隐藏着有趣的规律呢!就让我们先走进第一间神秘屋去探索吧!
2【讲授】探索规律
(一)第一间神秘屋探索规律
1、大屏幕呈现一组算式。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材第37页“有趣的算式”。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乘法”第5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规律。
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进行计算,而是通过对计算结果的观察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问答等方式,比较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在体会探索的方法的同时掌握用有规律的题组解决繁杂的计算的方法,即“以退为进”策略的运用。
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为今后探索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规律作好铺垫。
(1)算一算,然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已知1×1=1,使用计算器计算11×11=121,111×111=12321后,观察这些算式,发现积的规律。
再让学生尝试用自已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进而继续写出后两个算式的结果。
(2)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9999的积吗?有了前一个学习活动的经验,可能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引发思考,怎样创造简单题组找到规律,就能不计算,直接写出所求积。
(3)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观察算式和积的特点,发现规律。
继续写出后面的算式和结果。
并用计算器检验结果。
(4)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与同伴说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抓住变与不变的量找规律的方法。
二是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策略。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正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序观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思维、经验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4《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4《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探究新课堂:《有趣的算式》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执教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紫霄书屋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课时时间第一课时.本课时是一节专题探索活动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借助计算器,通过对有趣的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探索,发现这些算式中所蕴含的规律,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进而发现数学的神奇与美妙。
教材安排了三个富有教材童趣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教学时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探索,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互动问答的方式,经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的美、奇、妙,从而为今后探索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规律作好铺垫。
课时方针1、经由过程有趣的探索举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进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三个富有童趣的闯关举动,经由过程自主探索、协作交换、互动问突破重难点突破方法答的方式,使学生在闯过一道道关口时,发现和归纳出探索纪律的流程和方法。
难点寻找算式中的纪律,并能够进行验证。
突破让学生根据算式用计算器独立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换本人对算式答案方法的猜测,最后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从而明白在算式中发现的纪律。
教法与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得到计算结果,通过引导学生交教法流,发现答案中的数据特点,对规律进行猜想,然后通过计算器验证猜想,明确规律。
学法独立测验考试、窥察发现、合理猜测、检查验证、归纳纪律。
教师PPT课件、计算器1教学学生电子计算器准备教学策略教学环节教师举动1、师回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计算器的使用,并通过计算器发现了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其实在数学运算中,还有很多有趣算式。
探秘小学数学规律教案
探秘小学数学规律教案。
近年来,随着小学数学的普及和升级,许多老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实效。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之外,数学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数学规律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小学数学规律教案,成为了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教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等因素。
针对小学的学生,数学规律教学要注意由简到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原则。
从做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将规律逐步抽象化,形成通用公式,最后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应用,让学生掌握规律。
接下来,教案中的教学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采用课前自学、示范讲解、学生合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例如,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数字规律》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将教学进度和教材难度预估好,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示范讲解、学生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随后,还可以通过一些巩固练习形式,如不定项选择、小组讨论等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些教学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唤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论文、演讲、展示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数学规律的掌握水平。
在数学规律教学中,额外加强篮球时刻的教学,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成效的。
针对某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老师就组织了一次“数学活动周”,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趣实用的数学活动,包括卡片拼图、寻宝游戏等,不仅深入学习了数学规律教学知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数字规律教案编写的重要性。
类似规律教案可以促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数字找到数字规律。
2.能够运用数字规律完成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够发现分别满足某一规律的数字进行运算的结果,并且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发现数字规律进行运算。
2.学生能够总结数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相关图片展示。
2.教师准备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步:导入
教师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提出“探索规律”这个主题,并为学生展示有关数字规律的图片。
第二步:概念讲解
教师给学生讲解数字规律的概念,并且以图示为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尝试发现规律。
第三步:案例分析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包含数字规律的数列,并且给学生展示几个例子,让学生发现内在规律。
第四步:巩固练习
1.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数字规律,并且总结特点。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考虑一些数字规律,然后将其进行总结。
第五步:拓展思考
探讨一些常见数字规律,模拟一些实际问题来进行数字规律计算。
第六步: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学习所掌握的数字规律,总结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字规律案例,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数字规律的发现方法。
同时,教师还帮助学生总结思维路径,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数字规律。
但是,在巩固练习和拓展思考方面还需要加强,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辅导。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一些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用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学题目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看看他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他们自己试验、观察和猜测,发现规律。
3. 分享发现: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猜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看看是否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或发现了更多的规律。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发现的规律,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5.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的规律,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
6. 反思总结: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学生的观察和猜测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教学工具:1. 讲台2. 教材3. 小组讨论4. 黑板或白板5. 图片或实物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数学习题3. 数学应用题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的质量等。
3. 对学生完成的习题和应用题进行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学习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编写说明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主要的数学方法。
因此,教科书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设计了多组有趣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发现并表达每组算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科书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都是先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继续写出这样的算式和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先观察和发现算式蕴含的规律,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第四个问题是交流探索“有趣的算式”的体会与收获。
·算一算,然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已知1×1=1,使用计算器计算11×11=121,111×111=12321后,观察这些算式,发现积的规律。
再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进而继续写出后两个算式的结果。
·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9999的积吗?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99×99=9801,999×999=998001,9999×9999=99980001。
观察这三个算式与结果,发现规律。
发现了规律,就能够不计算,直接写出所求的积。
·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在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观察前三个算式和结果,发现规律,继续写出后面的算式和结果:1234×9+5=11111,12345×9+6=111111,123456×9+7=1111111。
进而使用计算器检验结果。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要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普通计算器。
由于生产厂家不同,计算器的键盘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自己所用的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的位置。
例1研究的是卡片组数中的加法规律。
(1)由于采用的是卡片组数,已经使用的卡片不能再用,这样两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均不重复。
(2)如果使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大,组数的规律是:要选择十个数字中较大的八个数字,即O和1两张数字卡片不能使用。
②最大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要放在千位上,次大的两张数字卡片要放在百位上,较小的两张数字卡片要放在十位上,最小的两张数字卡片要放在个位上。
③千位上的两张数字卡片确定后,由于百位、十位、个位上的卡片都可以互换,所以摆法一共有2×2×2=8(种)。
也就是说,类似于2+1和1+2,如果仅仅是交换加数的位置,看成是同一个算式的话,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大的算式可以组成8个。
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研讨:(1)如果使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大,分别需要选用哪八张卡片?(2)千位上、百位上、十位上和个位上分别需要摆哪两张数字卡片?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十张数字卡片,选出其中的八张卡片组成两个四位数,用计算器计算它们的和,用打擂台的形式比较和的大小,直到得出几个和最大的算式,再研究其中的规律。
例2研究的是卡片组数中的乘法规律。
用四张不同的数字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乘积最大的规律是:(1)十位上的两张数字卡片必须是两个较大的数字,个位上的两张数字卡片必须是两个较小的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所组成的两个乘法算式(a×b和b×a看成是同一个算式),其因数的和相等。
(2)在两个因数的和相等的前提下,这两个因数越接近,积越大。
对于卡片组数中的乘法规律,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复习“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三年级下册教材第50页),即:当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找规律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小学四年级“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出事物的规律。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2. 找规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能独立找出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有规律的图片或数字,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2. 新课讲解(约20分钟)
(1) 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观察、比较、分析。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找出规律。
3. 实践操作(约20分钟)
(1) 设计一些简单的找规律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规律。
(2) 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应用实践(约20分钟)
(1) 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找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探索规律(一)-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探索规律(一)-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规律的含义,能够自行归纳规律并简单描述;2.认识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推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归纳规律并简单描述;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数学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PPT及实物金币、火柴棒、色块等;2.学生准备好笔、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落实预习:1.辅导员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在班内进行表彰;2.小结课前预习要求,提醒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导入学习:1.引导学生回忆数学规律的含义,也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规律的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再通过小结课前重点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
3. 讲授探索规律的方法:1.Ask:学生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探索规律?通过让一些学生分享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法,并在课堂板书出来,引出探索规律的方法;2.数学问题:1, 4, 9, 16, … 这组数字的规律是什么?说明规律的方法;3.通过板书记录探索规律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进行探索规律的练习:1.给学生分组,各自选择一组数进行探索,要求学生在观察中用板书记下规律,最后互相交流;2.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或者提问,帮助学生发现规律;3.记录下来学生发现的规律并汇总起来,供全班学习参考。
5. 引申讨论:1.通过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2.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3.讨论本节课所学的数学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有关探索规律的题目;2.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进行练习。
五、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学生展示和汇报,让学生展示出所发现的规律,并简单地进行描述;2.学生自行总结归纳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3.教师进行抽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拓展:1.在学生归纳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时,引入一些职业数学家的方法,扩宽学生的视野;2.在中午休息时间、放学后或者假期中,推荐学生通过儿童数学学习APP进行练习。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同步练习题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同步练习2一.计算1、99×98 =999×998 =9999×9998 =99999×99998 =2、21÷7 =2211÷67 =222111÷667 =22221111÷6667 =3、24÷8 =2244÷68 =222444÷668 =22224444÷6668 =二、先用计算器计算出第一条的得数,再根据规律写出第二条的得数。
15×15=25×25= 35×35= 45×45=55×55= ___5×___5= 115×115=三.解决问题1、汽车修配厂计划20天修600辆汽车,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修多少辆?2、水果店运来苹果6000kg,卖了18天以后,还剩下1968kg,平均每天卖出多少kg?3、A是B的150倍,如果A扩大10倍,B缩小3倍,现在的商是多少?4、甲乙两数相除,如果甲数扩大2倍,乙数缩小10倍后,甲乙两数的商变为120,原来的商是多少?5、从若干张分别写着1、2、3的数字卡片中取出三张,组成一个三位数,摆一摆,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这些数的和是多少?答案一1. 9720 997002 99970002 99997000022. 3 33 333 33333. 3 33 333 3333二.225 625 1225 2025 3025 65×65=4225 13225三.1. 600÷20=30辆600÷15=40辆40-30=10辆2.(6000-1968)÷18=224千克3. 150×10×3=4500-4. 120÷2÷10=65. 123 132 213 231 321 312123+132+213+231+312+321=1332。
7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7 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初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3.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若干规律;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PPT、计算器;2.学生:课本、笔、作业本、计算器。
三、教学步骤1. 热身(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加减乘除的算式,要求学生口算,比赛哪个小组算的快。
2. 重点内容(30分钟)知识讲解1.认识计算器: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界面、键盘和操作;2.加减乘除的概念:讲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再通过计算器的实例演示它们的运算过程。
规律探索1.反比例规律:让学生做出一组加法算式,如:1+9、2+8、3+7、4+6、5+5。
引导他们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之和恒为10;2.乘法口诀:让学生试着在计算器上输入9x1、9x2、9x3……观察乘积的规律;3.相邻数之和规律:让学生输入一个两位数,如:35,计算它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之和,再与原数进行比较,观察得到规律。
例如:35的十位数与个位数之和为3+5=8,而35-8=27,恰好为27是8的倍数。
3. 练习(15分钟)配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配对练习。
例如,程序随机出一个数1-99,让学生计算出它的5倍、10倍、100倍后的结果,看看谁的答案是最快的。
4. 教学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规律;2.提醒学生应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遇到不会算的题目;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再就计算器的应用进行讲解。
四、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虽然重在让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算术上的规律,但学生却出现了不会开机、操作困难的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下一步应当更多地在实际操作上进行讲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用计算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手段带来的方便、快捷。
2.以“回文数”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给予学生以数学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用计算器探索“回文数”的有关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游戏的名字和规则是“倒过来读”。
学生练习:
我好看、细心大胆、我为人人、僧游云隐寺、前门大碗茶、秀山清水清山秀。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一方面调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为新知作好铺垫。
】
2.小故事:学生:“斗鸡山上山鸡斗。
”老师:“龙隐洞中洞隐龙。
”
对得很巧。
这是一幅回文对联。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做的文字游戏其实是语文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回文”(板书),它的特点是正着读和倒着读都是言之成理,通顺的。
它的种类很多,在对联中有回文联,诗词中有回文诗。
下面我们再来读几个数,(板书686、78987)倒过来读仍是原数,这样的数很多,你们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板书)今天,我们就带着计算器一起走进“回文数”的世界。
三、探索研究:
1.出示:1×1 =
11×11=
111×111=
(1)第2、3题要求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2)向学生说明读数的方式。
(3)分析、比较三式的特点。
(4)出示:1111×1111=
要求:不用计数器计算,想一想,猜一猜,结果是多少。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验证)
(5)学生按照发现的规律尝试写出一个算式。
2.认识奇妙的特征数“2178”
(1)谈话:在回文中有“回文联”(举例说明),在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回文模式。
(2)出示:2178×4=
要求学生用计数器算出结果。
分析算式的特点。
介绍关于这个算式被发现的小故事。
(3)出示:21978×4=
219978×4=
分析这两个算式与例题的关系。
学生用计数器算出结果。
学生小结规律。
(4)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推广。
3.(1)出示一首“回文诗”:
不可一日无此君,
可一日无此君不,
一日无此君不可,
日无此君不可一,
无此君不可一日,
此君不可一日无,
君不可一日无此。
(2)要求学生朗读诗句并讨论分析这首“回文诗”的特点。
(3)出示: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①要求:前三题用计数器算出结果。
②讨论:积与因数的关系。
③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回文诗、回文联导出三个例题,在分析认识回文诗、回文联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计算器,对所教的三个例题进行同化、迁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4.“回文数”猜想。
(1)游戏:学生任意出一个两位数,教师将其变成一个回文数。
要求学生看清楚转化的过程。
(2)学生尝试练习(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4)小结:“回文数”猜想的内容和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全员参与问题的讨论、交流,去发现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4.用计算器计算,找出规律后在进入下一个神秘屋。
(1)49×7= 22×22= 26×26=
121×111= 111×111×111=
137×73×13×11×14=
(2)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33×6666667
(3)12×63= 123×63=
1234×63= ……
123456789×63=
四、课堂总结:
在数学世界里,类似回文数这样的计算还有很多,借助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发现这些规律。
充满猜想的回文数就象一座小小的迷宫,有很多有趣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