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约瑟难题个人分析

合集下载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但这只是对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可能的回答。

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现代科学技术起源于西欧,但是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绝对是不落后的,因而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中得出一下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也是从历史的发展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一个回答。

回顾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科学技术繁荣的时期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个阶段是宋元时期。

这三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都处于比较动荡的时代,中央集权不是很明显,学术活动相对自由,没有所谓的学术专制和学术霸权。

反之在相对文化比较专制和集权的朝代科学技术相对不是很繁荣。

鉴于此我从内应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李约瑟难题。

内因:一、中国封建朝代长期的文化、思想专制导致了思想文化的保守、缺乏创新。

这种情况在明清尤为显著,主要是在明清两个朝代儒家思想上升为政治,对广大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文化上的专制,儒家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人际关系,而且提倡中庸的思想,而明清时的儒家已不再是儒家最初时的那种思想,众多的士人为了功名将圣人之言绝对化、僵化,上升为宗教式的崇拜,而在儒家不占主导的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也同时催生了科学技术,先秦和魏晋时期莫不如此,儒家思想向来重视德育,轻视技术,在后代儒家更是成为了儒教。

二、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农抑伤商的政策,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使得中国人缺乏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古代的中国发明也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很多的研究就是为了满足农耕生活的需要,反之欧洲众多科学技术的出现也是建立在商业文明的基础上。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所谓“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于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系统提出的,他指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中国有史以来就是地大物博的国家,早期思想先进,各个学派百家争鸣,文化百花齐放,实用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古代创建了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甚至一度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但我们都有经验,一旦一件事发展到高峰必然会物极必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到高峰后,极大的封建思想阻碍了古代中国的扩展。

并在逐步政教分离等多项原因中衰退。

使十七世纪左右,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经过研究之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进入到观点深化,见解深化的阶段。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李约瑟难题研究实际上大体呈现出了两种趋势。

一种是分科研究的趋势占据主导,即注重从某一学科和某一方面入手探寻解决方案。

认为近代科学未能发生于中国,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为自然知识的演化提供一种被组织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

另一种趋势是反思自省问题本身的研究路向得以拓展。

这样就使得对李约瑟难题本身的种种致疑和再认识成为可能,进而使这一问题趋于本土化,并产生了若干修正问题。

了解这些之后使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应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经世致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实用主义基调,由于这种实用主义过于狭隘,致使中国古代科学呈现出逻辑性和系统性差、理论结构松散等弱点,未与古代科技建立良好的匹配和互动关系,丧失了一个强大的动力源。

关于某李约瑟之问原因地个人思考

关于某李约瑟之问原因地个人思考

题一:关于约瑟之问原因的个人思考1没有一个长久的稳定环境战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人民没有一个长久的稳定环境。

绝大多数的人民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所以,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研究科学。

或者说,不能很好的保证科学的连续发展(每次大围的战争或者自然灾害发生时,很多科学技术往往会失传)。

而欧洲在中世纪之后没有遇到过大围的严重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

2经济基础的特殊性在十六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中,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这种经济附束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的缺乏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难以获得发展。

相反,英国由于圈地运动,给资本主义市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在工业革命期间,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直在快速下降,而工商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来自全世界,来源充足。

由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不彻底,使得中国人民可农可牧,一个从事工商业的劳动力同时也是一个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纯粹的工商业劳动力有,但比例小),而且工商业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的工商业(因为工商业所需要的原材料绝大多数是来自国的农业剩余产品),一旦农业经济发生停滞甚至衰落(事实上,农业经济自十六世纪以后,始终没有大幅度突破过宋朝时的顶峰,自十九世纪以降,农业经济就衰落了),工商业就不肯能独立发展下去。

欧洲不一样,三次分工很彻底,从事工商业者很难再从事农业,而从事农业者可以从事工商业,使得欧洲在农业经济衰退时,其工商业照样可以不受影响的发展。

其经济为农牧混合经济,其中的牧业的生产(主要是羊毛生产)可以随着需求的扩大而扩大生产,市场经济就顺势发展了起来。

3思想观念第一,近代科学为技术科学,为西方所重视,而中国,只注重表面而缺少关注其在原理,非常注重实用性,即注重经验科学。

比如说微积分,导数,万有引力,孟德尔遗传定理等等,在中国几乎找不到。

因为这对农业军事等方面没有任何实用性,因此,造成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只能进行量的积累,没有质的突破。

统治者是农业生产者的代表,不可能以牺牲农业去支持商业的。

看待李约瑟难题

看待李约瑟难题

看待李约瑟难题中国科技史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李约瑟难题的重要性。

那就是如何解释,在人类历史漫漫5000年中,古代的中国,有一段非常辉煌的科学技术史,可是在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远远落后西方。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给我们提出中国近代科学何以没有发展的难题。

下面是我们小组对李约瑟难题的见解。

一、在经济体制方面。

明前期,关口仍然对外开放,因此东西方经济、文化、与科技交流频繁,但明朝经济上仍以农业经济为主,也就是自然经济。

而此时,西方已经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与扩张成为西方各个大国的目标与理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得到满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到清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雍正帝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打击商业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里。

1840年后,经济体制就变成小农经济和初期资本主义。

1.海上贸易的衰落。

明朝开始闭关锁国,减少海上贸易。

明世祖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鼎盛时期划上句号。

从此中国的海航开始衰落。

到清朝时,每年海上只有200来艘渔船。

唐宋时期因为海上贸易发达,与国外的交流甚多,经济文化发达。

而明清时期则因为闭关锁国,导致了科技的落后,中国开始迅速落在世界之后。

2.生产力的压抑。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一带出现雇佣的形式。

然而在明末,郑成功起义,加上清兵入关,战争迅速打压了资本主义萌芽。

雍正时期采取重重措施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生产力受挫,生产关系也得不到发展。

因此经济体制也没有能迅速从农业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而科技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政治体制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

1.我国封建专制制度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天文方面,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我国古代对日月食、恒星、太阳黑子的记录均早于欧洲。

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他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及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他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目录摘要 (3)一、“李约瑟难题”的概念以及研究意义 (4)二、前人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4)三、“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6)四、“李约瑟难题”之总结 (8)参考文献 (9)1摘要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李约瑟难题”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

随后,从社会、经济、思维方式、文化的四个角度,总结了前人对于“李约瑟难题”的经典回答,并列出了一些学者对于“李约瑟难题”不成立的批判原因。

接着,对于前人解答,本人列出了几点看法,重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两点原因。

最后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总结。

2一、“李约瑟难题”的概念以及研究意义“李约瑟难题”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问题。

其内容为:“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或印度)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1]”它的核心思想是:“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一个在科技史界引起广泛争论的学术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在各个方面对于这一问题做出了大量的探索。

现在,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对于弘扬我国传统科学精神、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促使我国重新走到世界科技的前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前人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李约瑟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

李约瑟认为:在地理位置上,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远不及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罗马开放;在经济方面,中国社会重农轻商,故而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中国的几千年的封建官僚制度也导致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在李约瑟的解答的基础上,国内外很多学者从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政治等多各方面都做出了精辟的解答,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它们进行介绍。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

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李约瑟难题的个人见解

李约瑟难题的个人见解

李约瑟难题的个人看法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关于李约瑟难题,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一味的想找一个答案是不可取的。

一个原因是中国过早地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达到360万多平方公里,基本包括现在的华东、华北、华中各省,以及四川、甘肃的大部分地区,当时的人口有资料说已经有2000万左右。

这样的体量即使放在今天的世界也绝对是一个大国了!但统治那样一个大国的政府体系却是相当的精简、甚至是简陋的:举例来说,中央“部委办”一级的机构仅仅是“三公九卿”,最多只有12个部级以上的领导协助皇帝管理全国事务!2200多年前,在交通、通信等物质条件和社会管理系统都极端落后的条件下,面对一个“思想混乱”、民心不稳的巨大国家,怎样实现政令畅通、上行下效的有效管理?怎样确保这个大好江山下传万代子孙而不易色?当然只有政权及社会的稳定压倒一切。

李约瑟难题及看法

李约瑟难题及看法

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中国自13世纪以后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

总而言之,宋明以来被集权制度下奴化的儒家违反人性的“三纲五常”等,实际上是变相地提倡懒惰思维和奴化意识,这一社会意识对宋明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特别是严重毒化了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使中国知识阶层留恋于自身历史上业已形成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不但不能成为推动民主的主力,反倒以传统捍卫者的身份成为反对“民主、自由、博爱”思想的急先锋。

浅谈“李约瑟难题”

浅谈“李约瑟难题”

浅谈“李约瑟难题”罗时猛 201420142 卫生毒理学公共卫生学院记得高中时上政治课时,先生曾说过,哲学上有一个法则,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把它转化成三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为什么要”与“怎样做到”。

在这里我们也遵循此法则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讨论大致分三个部分,一是“李约瑟难题”的含义,二是“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三是“李约瑟难题”的应对。

首先,说说“李约瑟难题”的含义。

“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史有了充分了解之后,他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别的国家差,但是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出现像牛顿、伽利略、史蒂文这样的伟大科学家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其实“李约瑟难题”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繁荣发达,而近代乃至现在却落于人后?很明显“李约瑟难题”现实意义重大,因为它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思考,我们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才能想办法去克服它,以使中国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刚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海中便浮现各种各样的画面,想到中国古代的各种富强繁荣,如鹤立鸡群般耸立于世界,受到各国敬仰,又想到近代的狼狈,又如落汤鸡般奄奄一息,受各国凌辱,毫无尊严可言。

从君临天下到俯首称臣,似乎原因很多很多。

但是真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似乎又难以道出真正的缘由,也许事情发生的原因太过复杂,难以一言道出个所以然来,这里我们先就题论题的说一下“李约瑟难题”。

这个标题一听就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不叫“毛泽东难题”或“胡锦涛难题”,也就是说有关中国发展的问题怎么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而是个外国人,这很值得我们反思。

也许这从某些方面反应了中国人的自我反思能力与发现问题能力。

如果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那么如何会想到要改进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无疑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思考,想想中国古代是多么的繁荣,后来却、、、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落后于世界。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就是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

中华民族早在西方科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

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对此,李约瑟有一些很自己的观点,但李约瑟这些观点还不足以说明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原因在近现代都被解除了以后,中国人仍然没能在中国土地上某方面获得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度的科学成就。

比如说在中国科举制度废除已近百年、西方发现发明自然科学文化知识早已大规模普及并为众人所接受、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说与西方人已别无二致,但即使如此也没发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应有的速度发展,那怕是某一方面由此而有突出表现的状况也没有做到。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1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1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赵林摘要:李约瑟难题是困扰中国多年的一个难题,它的提出既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们试图从多个方面来解答它。

就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维方式、制度,连同“外界影响”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多方面给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封建制度;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而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表述为:“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地多?我想这不仅是李约瑟想问的而且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问的。

提到中国在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值得骄傲四大发明,在天文、农学、数学、医学、造船航海等方面都取得过杰出的成就,这在同时代其他国家是望尘莫及的。

然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却贫穷落后,在经济和自然科学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和欧洲国家。

究其原因,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分析。

二、李约瑟难题的分析(一)、主观原因1、中国古代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对科技发展的束缚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其剥削是通过封建地租实现的,农民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但是绝大部分劳动产品却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这种情况下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广大农民只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更有甚者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把广大的劳动人民束缚在土地上,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进行科学研究。

而且加上统治者是维护这种制度的,这使得农民更难得以翻身,广大农民却空有着改变的渴望,而没有能力。

虽然在我国古代有过几次大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政权,但始终没能逃出封建专制的“恶性循环”。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是指在中国古代发明历史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发明技术的创始人已经无法确定的情况。

这一难题告诉我们几个启示:
1.历史是一条长河,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是局限性的。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证据信息。

2.在考证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事实,避免因为主观臆想而歪曲历史事实。

3.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需要同时运用考古、文物、史料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历史。

4.历史研究的成果不是绝对确定的,会随着时间、技术、证据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

我们需要对历史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5.历史是文明发展的宝库,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中华文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要讨论“李约瑟难题”我们应该首先弄明自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ccdham, 1900-1995)在其科学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中国占代科技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而为何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却没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这就是引起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二、“李约瑟难题”原因探究关于“李约瑟难题”众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很难找到较为一致的答案,不过学者们的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

总体来说,产生“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3.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度有学者指出,“中国不能孕育近代科学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度的绝对影响。

”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导向和封闭、僵化、陈旧、狭窄的学习内容的结合,由此“世族俊才,皆志于科举”,执迷于四书五经。

所以围绕科举考试而建立的教育制度,把真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排斥在外,最终导致科学文化无人学、无人教、无人研究州。

这种情形不仅阻碍了科学技术在国内的传播,而且还束缚了人的思想,制约了人的创造潜力,使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都难以得到提高,因而,中国的科学得不到进一步的升华。

2.孔子儒家的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一系列保守落后的思想,特别是重义轻利,重农轻商,重“道”轻“技”,抑制商业发展,妨碍经济繁荣,影响科技进步,导致社会停滞。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东西方科学 体系的不同
vs
依照各自思维方式的 不同,中国和西方的 科技发展也也有了不 一样的发展曲线
中国的经验科学注重实 用,所以在过去的一千 多年中,人口众多的中 国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经 验技术类的科学,领先 于人口处于劣势的欧洲。
郦道元撰写水经 注
欧洲科学
而欧洲的科学虽然一开始看似落 后于中国,但是欧洲的科学体系 却更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欧洲 科学在经历千年的系统发展,研 究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又经过文 艺复兴的风气的滋润,最终导致 了科学大爆炸,理所应当的超过 了中国。
李约瑟难Hale Waihona Puke 之我见从思维方式方面的解释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习文 科和理科的人会有两种 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 一样的思维方式,对于 同样一件事的看法会有 决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东方人和西方人 思维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呢 ,思维方式的不同与李约 瑟难题的解决有什么不 呢?
牛顿一次在被 落下的苹果砸 中之后,思考 为什么苹果要 往下落,而不 是往天上飞, 发现了万有引 力定律。
中国古人 也遇到过 果实掉下 来的情形, 他们是着 这样看待 果实从树 上掉下来 的“无它, 自然
尔!”
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 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 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 功利主义太强,并和特定的政 治伦理观点结合太紧密。而西 方思维方式则相反。
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经 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 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 系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同样与 之相反。二者显示了不同思维水 平的深度和高度
相对论
大爆炸原理
• 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锻造了两种不同的发 展模式,两种不同的 发展曲线,欧洲思维 方式最终决定了,工 业革命在欧洲诞生, 而传统的东方思维方 式摆脱不了经验科学 的弊端,最终日薄西 山。

浅析李约瑟难题

浅析李约瑟难题

浅析李约瑟难题2010年6月14日目录一、李约瑟难题概述 (3)二、李约瑟难题在中国的新进展 (3)三、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4)1、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求解“李约瑟难题” (4)2、从经济制度上求解“李约瑟难题” (5)3、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求解“李约瑟难题” (5)4、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上求解“李约瑟难题” (6)四、小结 (7)一、李约瑟难题概述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化时代。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理解“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难题.以下是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一,地理环境的产物。

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技术没有继续发展,跟中国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三种差异其一,大国文明和小国文明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大国,欧洲是一群小国;其二,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农业文明甚至是小农文明,而欧洲是商业文明,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其三,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大陆文明,欧洲是海洋文明。

中国的地理格局是,东临茫茫大海,这是古人难以逾越的海洋;西北部是茫茫沙漠,无垠戈壁;而西南耸立了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

这种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屏障,让新观念难以传播,难以推广并成为社会风潮。

举例而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衡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其实有着巨大的成果与成就,但这些如四大发明仅仅残留于技术层面(正面效应的结果),却没能在社会形成科学风,形成强有力的理论系统(负面效应的结果),这就解释了科学和工业为什么没能在中国得到全面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反观西方地理环境,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

就是由于地理环境被迫使其中的人民形成了探索及开放的精神与性格,而对外贸易的需求同样也是西方快速发展科技的重要催化剂。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而言,西方所处的冒险环境比中国所在的较为安逸的环境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研究制度差异,中国古代没有普遍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独立的学院和研究机构,科学知识不能积累和系统化,并且上升为理论并广泛传播。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一、“李约瑟难题”研究历史述评所谓“李约瑟难题”,学界公认的经典表述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于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系统提出的,他指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虽然,李约瑟早在1944年2月重庆的中国农学会会议上就己提出了该问题。

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以前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伏尔泰、奎奈、休谟、狄德罗等都有论述。

中国的不少学者对此均有广泛探讨,从鲁迅、任鸿隽、梁启超到冯友兰、钱穆、梁漱溟等都发表过诸多看法。

但自从李约瑟从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此问题后,其研究范围之广、见解之独到、在中外影响之深远,较前面诸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也就习惯的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以时间为线索,“李约瑟难题”研究大体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此时虽没有“李约瑟难题”的提法,但有关难题的基本内容都已经出现,并形成了第一次研究热潮。

任鸿隽认为“无归纳法为无科学之大原因”。

其后,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自然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观念。

因袭己久。

本不易骤然解放,其对于自然界物象之研究“素乏趣味”。

又因为清代中国没有学校、学会、报馆之类的建制,科学上之发明不能流传和交流。

1924年,他在发表的《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中又认为自然科学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最大的障碍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蒋方震也提及“民族富于调和性”、“民族尚谈玄”等原因。

化学家王堪(1888-1966)在1922年发表了《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综观这一时期的论述,可以看到,他们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归结为研究方法、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专制政治和教育制度等,而对于经济制度方面则少有涉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约瑟难题个人分析
国贸1101 王炽韬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李约瑟难题,该难题主要有两个:一为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二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众所周知,这两个疑问也是一直以来各历史学家等共同探究的课题之一,中国在历史上发展的确经历了不少时期,但以近代的几个时期发展变化尤为重大。

以下是我对该难题的个人探究,若有片面请多指教。

以下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
1.中国在公元前具备了较早且较为完善的教育体制。

从春秋末期开始,道家和儒家便开始发表了各自的学说,分别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人物,至今还受到全球人士的尊敬和追崇。

到了战国时期,历史上出现了墨家、法家等多个学术流派,以至于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仅仅只有部分被统治者采纳,但这样的局势给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加之当时的秦朝全国统一,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且秦朝采用了法家的建议,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措施使全国在货币、语言等多方面进行统一。

在千年后,立法在全球推广,可见其前瞻性和优越性。

而儒家虽然在秦朝遭受了焚书坑儒这一重大事件,却在汉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当时董仲舒等人主导。

自此,儒家的礼义廉耻及其丰匀文化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沿袭至今,博大精深。

而这些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仅仅是开始萌芽而已,而中国却提早了千年便开始成型,早已步入成熟的中年。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有了强有力的后盾。

2.中国在历史上出现了几个繁荣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至唐太宗时期开始出现大繁荣的景象,到唐玄宗时期为最,史称“开元盛世”,文化和手工业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诗歌发展至此也到达了鼎盛。

而后的宋朝虽分南宋和北宋,一直被金人和蒙古人所胁迫,但当时的诗词也依旧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文化得以繁衍生息,也同样是在宋朝,科学技术及发明更是数不胜数,远超全球各国使中国独霸一方。

元朝虽被蒙古族占据,但蒙古人入乡随俗,聘用汉人做官,文化的不断交融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

唐朝到元朝这段时间,经济发展尤为快速。

1988年9月,第二代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就是对这一时期的重要总结。

那么在文化发展如此快速的阶段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局面呢?
以下是个人对第二个难题的看法:
1.皇权的专制使得原本身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在转型方面存在巨大压力。

从唐朝开始,商人这一角色开始在历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商业贸易也从此变得重要起来,在宋朝和元朝甚至得到了发展,相比于西方的商业萌芽时间,由于早期先进的文化发展,使得中国成为最早的商业发展国家。

而到了明朝,由于皇权的日益专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尤为缓慢,而且朱元璋上台后直接废除丞相,使得皇权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之后虽有郑和下西洋这样的与外国文化交流,显示国力的强大,但都是入不敷出,使得三次之后,国库亏空无法弥补,明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人的打压也日益加重,直接导致商品经济无法发展,经济实力和文化科学实力逐渐落伍,开始被近代的西方国家赶超。

2.在中国商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时,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却开始崛起。

始于意大利13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出现,开始给西方国家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该时期的文化逐渐丰匀。

之后的西班牙葡萄牙用船队开辟新航路发展贸易壮大国力,英国击败荷兰成为“海上
霸主”,这些都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而《马可波罗游记》更激起西方探索东方,追求黄金的愿望。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在中国皇权的压力下艰苦地摸索前进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通过海洋征服和掠夺殖民地以发展经济。

而后,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进入了驱逐殖民者的斗争时期。

3.西方发生工业革命,科学实力一夜崛起。

由于英国在全球范围的殖民,使得英国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也正因如此,瓦特的蒸汽机也被英国第一个收入囊中,科学发展一夜崛起。

此后,由于美国的独立以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德国的日渐强大,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先发展在这两个国家。

具备了文化、经济和技术实力的西方国家,科学开始空前发展,使得19世纪成为“科学的世纪”,牛顿的三大定律、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由于前期的发展致使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只看到了自身的优越,没看到潜在的发展和西方日益崛起的实力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

中国因为文化和经济发展曾走在世界前列,也正因经济和文化使得国民性跟不上时代,导致落后被挨打的局面。

所以,只有立足经济和科学发展,才能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在全球独树一帜,成为真正的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