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1 氧气实验室的制取与性质。

(3)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如下图所示,用坩埚钳
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观察现象。

②把点着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而不是直接伸入瓶内?
③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木炭在空气中持续
放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发出
(4) 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把铁丝用砂纸打亮,然后绕
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火柴,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②待火柴梗快要烧完时,将它们由上往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
为什么要待火柴梗快要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③燃烧停止后,用手轻轻触摸集气瓶靠近水面的外壁。

现象:感觉到:。

初中化学_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2、学会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初步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会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3、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一些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

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手实验,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2.利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掌握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生刚刚开始动手实验,对实验操作还不太规范,所以本课适合于以小组为单位,以相对能力较强的同学为中心,在其带领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固体加热的制取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学生操作,但还有必要补充,可以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

1.课前导入:利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导入,这些图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很想亲手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2.课中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完成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在做实验时积极主动,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能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排水法收集要先把集气瓶装满水再加药品,让学生知道了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的重要性。

3.课后拓展: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补充实验室利用洗气瓶来作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并将装置串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又让学生课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自己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有利于学生自己改进、创新实验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三种方法比较如下: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固体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排水法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左侧进气)向下排空气法(左侧进气)选择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各成分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不用加热,节约能源;生成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入药品: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单孔塞塞紧。

③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⑤收集气体:⑥将导管移出水槽。

⑦再熄灭酒精灯。

3.分解双氧水制氧气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塞紧橡皮塞。

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入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塞好带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③滴加液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④收气体:收集气体。

4.制取氧气实验中的问题①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成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反应物全是固体物质并且加热制取气体时,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吗?答:对!目的是防止冷凝成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③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④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与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2.学习操作实验设备和规范实验流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加深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提高实验意识和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1.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2.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流程。

教学准备
1.准备好实验设备和试剂,包括氧化铜、烧杯、干燥管、气收集瓶、灯
台等。

2.复习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
1. 实验室制取氧气
步骤一:添加氧化铜
1.将适量氧化铜放入烧杯中。

2.用玻璃棒搅拌。

步骤二:用热量加速反应
1.在底部加热烧杯,使氧化铜变为黑色,送出氧气。

2.在干燥管中收集氧气。

步骤三:氧气的性质的演示
1.用点燃的木条将氧气放入气球中。

2.用点燃的蜡烛将氧气放入水中。

2.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加热时,要防止烧伤。

2.实验涉及到氧气和火焰的使用,要避免火灾和爆炸。

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利用氧气的性质进行演示,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

3.在实验前要讲解化学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4.在课后进行讲解,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氧气支持燃烧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和化学性质。同时,教师可以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固体加热的分解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能够比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性质。
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讨论问题等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作业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等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活动1_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_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活动是学生接触化学、理解化学、学习化学后的第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探究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探究精神,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

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实验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等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实行美育教育。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四、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六、教学方法预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

七、仪器准备实验仪器:大试管、塞子(带导管)、集气瓶(3个)、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燃烧匙、酒精灯、药匙。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硫、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实验材料:火柴、棉花、小木条;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预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学生回答】1.实验室能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生实验)联东中学田忠妹一、课题分析:本课题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

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是一个典型的实验。

教材对实验的具体细节交代不多,教师应亲自动手先试做一遍,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估计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予指导。

实验重在让学生体验过程,理解反应的原理和收集方法,练习仪器的连接、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敏捷。

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亲身体验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的性质。

3、通过观察、实验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4、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四、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进一步了解收集氧气的方法及依据;3、能制取氧气和通过实验验证并归纳氧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组装实验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五、教学过程:。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doc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掌握氧气的一些性质
【实验器材】
玻璃试管、滴管、水槽、干燥管、灯盏等
【实验原理】
氧气的制取:利用分解重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 = 2KOH + 3O2 + 2MnO2
2H2O2 = 2H2O + O2
氧气的性质:氧气对硫黄和磷起燃作用,能支持燃烧,能促成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

【实验步骤】
1、将适量的重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倒入焊接玻璃管中。

2、焊缝处放置气管,将干燥管和水槽放到桌面上,扣在水槽上的干燥管中注入一些水,使水位淹过库口。

3、点燃焊接玻璃管下方适量的火,不断加热,直到反应产生氧气,然后将氧气在另一个玻璃管里试验它的性质。

4、将磷条放入玻璃管中,将管口对准氧气,磷条起火。

5、试验金属铁和钙片中的氧化物,在氧气中烧结。

6、在水中滴加少量氧气,可以观察到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

【注意事项】
1、由于氧气能促成的氧化反应较容易产生大量热,导致产物飞溅,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格外小心谨慎。

2、大家需要注意焊接玻璃管与气管的连接处是否密封。

如果不密封,气体容易泄漏,导致氧气生成不足。

3、由于反应器释放的氧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要在室内操作,建议在实验室来完成,操作前要注意通风换气。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与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2.初步学会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过氧化氢法:2H2O2 MnO22H2O+O2↑2.高锰酸钾法:2KMnO4 △ K2MnO4+MnO2+O2↑3.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 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所以,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观察金属Fe、非金属C、S、以及石蜡在O2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来验证O2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三、仪器、材料与药品硬质大试管、抽滤瓶、分液漏斗、玻璃弯管、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橡皮软管、铁架台、玻璃棒、药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大烧杯、坩埚钳、细砂、试管及试管架;MnO2、KMnO4、30%H2O2、硫黄、木炭、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步骤1.氧气的制备与收集(1)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法①安装实验装置如图:②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气性;b、在蒸馏烧瓶中加入0.5-1.5gMnO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住烧瓶,分液漏斗中加入H2O2(与水各20mL 稀释为质量分数15%);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溶于水)。

反应开始后,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此时管中空气已排尽,当集气瓶冒出第一个大气泡时,表示已集满,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除水面,如此连续收集四瓶。

③实验现象描述:a、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以观察到有气泡迅速冒出;b、同时观察到蒸馏烧瓶中出现烟雾。

④现象分析:a、过氧化氢与滴入蒸馏烧瓶中与二氧化锰(催化剂)接触,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和水蒸气形成了雾,从而看到水槽中气泡迅速冒出;b、蒸馏烧瓶中产生了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固体颗粒被气流冲起形成烟。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教学设计如下: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探索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实验器材:1.水蒸气收集装置(烧杯、水槽、玻璃提取管、橡皮管等)2.还原瓶(内装还原剂、硫酸、漏斗、排气装置等)3.磷铋(或者可用作催化剂的其他物质)4.焊枪5.火柴6.蜡烛7.火焰试剂(镁粉、木炭等)8.氢氧化钠溶液9.高锰酸钾溶液实验步骤:实验一:氧气的制取步骤一:制备还原瓶1.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搅拌均匀的还原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硫酸倒入漏斗中,加入还原剂,慢慢滴入烧杯中,使其填满漏斗和烧杯。

3.将装有硫酸的还原瓶放入水槽中,使其与环境隔绝。

步骤二:制取氧气1.取一定数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腾,并将它注入烧杯中。

2.将烧杯放入水槽中,使其完全浸没于水中。

3.用玻璃提取管连接还原瓶与烧杯,通过排气装置排除其中的空气。

保持火焰离还原瓶较远,以避免反应火焰引发瓶内混合气体爆炸。

4.通过火焰试剂点燃烧丙酮,将火焰接近烧杯底部,烧燃剩余氢气,观察气体收集装置中气体的变化。

实验二:观察氧气的性质步骤一:观察氧气对蜡烛燃烧的影响1.点燃一个蜡烛,观察其燃烧情况。

2.将蜡烛残留下来的烛心吹灭,然后将其放入水中熄灭。

3.用火柴点燃蜡烛后取出,立即将蜡烛靠近氧气收集装置中的氧气,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步骤二:观察氧气对镁粉燃烧的影响1.取少量镁粉,放入陶瓷老鼠夹中,点燃镁粉。

2.将点燃的镁粉放入氧气收集装置中的氧气中,观察镁粉燃烧情况。

步骤三:观察氧气对高锰酸钾的影响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注入装有氧气的容器中。

2.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一:氧气的制取1.实验操作成功时,会在氧气收集装置中观察到氧气气泡的生成。

2.还原瓶内的气体成分应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排出时注意防止火焰引发爆炸。

实验二:观察氧气的性质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旺盛,火焰较大。

初中化学_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给定仪器,药品进行操作,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装置及实验步骤。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验证,体会到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不断发展的主要手段。

3、通过完成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实验,体验到实验的目的、依据、安排、优化实验条件等一系列的实验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对于整个实验的分析完成任务的策略方法的培养。

三、教学程序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中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制得氧气。

那么你们想不想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并用制得的氧气进行氧气部分化学性质的验证。

1、大屏幕显示本次的实验任务(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的物质,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2、显示准备的仪器药品: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3、出示友情提示,加强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1)、过氧化氢水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尽量小心。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剧烈,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注意认真观察和控制反应,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这是你首次独立完成制备气体的实验,建议先熟悉实验的各项任务、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以防动手实验时忙乱。

4、根据试验要求,设计试验装置并连接仪器。

5、小组讨论思考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原因是?(3)、盛水的集气瓶中能否有气泡?为什么?(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5)、为什么收集的氧气的集气瓶正方在桌在上?(6)、如何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6、思考问题解决后教师实验演示,然后学生动手实验,并认真填写表格:7、交流共享:(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2)、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明显不同?(3)、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与同学交流?学情分析初中化学中“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所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延伸出学习物质的一般方法,并通过氧气的制取方法的学习,掌握有关气体的制取实验及迁移应用.该部分内容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成为中考命题的必选内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现象:
然后,将盛有烧着的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里(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在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3、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
将细铁丝打磨干净,分别盘成螺旋状
取一根在酒精灯在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取另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报告
时间:2014/11/6
题目: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人:
合作人:
学习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镊子、钥匙、烧杯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条、细铁丝、硫粉
用品:火柴
反思: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气: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
现象:
松开手后,现象:
2、装药品。
3、连接仪器。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6、实验结束,停止加热。
二、氧气的性质:
1、氧化性
取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2、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
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的硫,加热,直到燃烧,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三、整理实验台
小组思考交流:
1、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
3、请你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问题2
4、收集好的氧气为什么要正方在桌面上
5、收集好所需气体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先熄灭酒精灯会怎样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报告引言: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在生命活动、燃烧以及许多化学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烧杯和一根玻璃棒。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3. 将烧杯加热至沸腾,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4. 在烧杯口放置一根湿润的玻璃棒,观察玻璃棒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果:在加热过氧化氢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玻璃棒上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这些气泡的颜色与氧气相似,且能够使湿润的玻璃棒上的颜色变淡。

实验二:氧气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实验,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 实验一: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

2. 实验二:将一片湿润的红色酚酞试纸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3. 实验三: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一:当火柴放入封闭容器中时,火柴燃烧的速度明显加快,并且火焰变得更明亮。

实验二:湿润的红色酚酞试纸变成了蓝色,表明氧气的存在。

实验三:当火柴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时,火柴燃烧的速度明显减慢,并且最终熄灭。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氧气是一种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它可以使火焰更明亮并加速燃烧过程。

2. 氧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它可以将红色酚酞试纸的颜色变为蓝色。

3.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可以减缓火焰的燃烧速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并且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氧气在生命活动、燃烧和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氧气的特性,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创新设计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创新设计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创新设计湖南省龙山县洗洛中学150班唐婧《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是至关重要。

老师也很重视,老师上课时,通常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在实验室采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临时制取许多瓶氧气,再带到教室,边演示碳、硫、铁燃烧实验边分析。

一、不足之处本人在学习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1、用加热的方法制取多瓶氧气,操作繁杂,也不安全、不方便;2、氧气存放时间长或将收集到的氧气从实验室提到教室的过程中,氧气可能会逸出,致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不成功;3、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严重损害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

二、实验创新方案基于上述原因,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创新改进,方案如图所示:(碳、硫、铁的燃烧实验在吸滤瓶中进行)(一)(二)改进后的装置图三、实验仪器和装置说明1、用广口瓶作反应器(左),注射器装,止水夹,导管,集气瓶,大试管(插入集气瓶塞子下处割口),气球2、图(一)注射器上装上运管可绑气球,止水夹可控制反应,图(二)大试管作集气和实验氧气性质用,上端口部用盖子随时盖上,集气瓶底部放一张石棉网(做细铁丝燃烧时可接住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四、实验操作,连接好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加入药品,向广口瓶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在注射器中注入20%的过氧化氢溶液,图(二)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2、根据实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制取氧气;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4、依次做木炭、细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中间如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可通过注射器来控制氧气的生成和停止)四、创新之处及优点1、采用了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在常温下制取氧气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不需要加热,还节省了能源。

2、采用边制取氧气边实验的方法,可减轻教师课前繁忙的准备工作,并能保证有足量的氧气,确保实验成功。

3、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起多种作用:1)可防止细铁丝燃烧产生的生成物使瓶底炸裂;2)吸收硫燃烧的产物,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可以产生氧气?”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其原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化学观念。
3.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其原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也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掌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制氧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独立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2.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分液漏斗、烧瓶、试管、酒精灯等,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过滤、收集气体等。
3.能够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等,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基本作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三、试验仪器和试验装置:
试管口略低 于试管底部
夹持在距管 口约1/3处
药物平铺


加 热
导管伸出橡
皮塞约0.5cm
若用高锰酸钾 制氧气应在管 口塞一团棉花
导管 只能 伸于 集气 瓶口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物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5)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搜集气体。 (6)用高锰酸钾制氧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验满二氧化碳旳措施是:将燃着旳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已搜集满二氧化碳.
例题:指出下图中旳到处错误
1.试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物旳大试管口应 (C)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2.试验室采用排水法搜集氧气时,需将导气 管伸入盛满水旳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D) (A)加热固体药物前 (B)与加热固体药物同步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何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能够预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归纳: 1、鉴别氧气旳措施是: 将带火星旳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 体为氧气 验满氧气旳措施是:将带火星旳木条放于集气瓶是: 向集气瓶内注入澄清石灰 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2、搜集措施:
排 水 法:
一.合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旳气体
二.优点 1.易于搜集到较纯旳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搜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一.合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旳气体
二.优点 操作较为以便
3、验满措施

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氧气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等。
2.详细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包括装置选择、药品配比、实验操作等。
3.讲解氧气的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4.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纪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装置和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氧气的性质。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并撰写实验报告。
2.学生完成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步骤、装置选择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理解氧气的性质(助燃性பைடு நூலகம்氧化性),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相关现象。
3.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能评价不同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4.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案例53 用生活用品改进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案例53  用生活用品改进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案例53用生活用品改进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名称
用生活用品改进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改进,集制取和性质实验于一体,操作便捷,节约了准备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所用生活用品,让化学实验绿色环保又经济。
实验原理
2H2O2MnO22H20+O2↑C+O2点燃CO23Fe+2O2点燃Fe3O4
实验仪器
(2)钢丝棉在氧气中燃烧。
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剪掉下半部的塑料瓶中,观察现象。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在燃烧匙内放置一小段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后,深入剪掉下半部的塑料瓶中,观察现象。
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器材简单,操作连续快捷,节省时间。
2.用塑料瓶代替了易损坏的锥形瓶和集气瓶,节约成本。
及药品
塑料瓶(1个)、剪掉下半部的塑料瓶(1个)、分液漏斗、铁架台、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30%的过氧化氢溶液、表面沾有二氧化锰的水泥丸、木条、木炭、钢丝球、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及现象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塑料瓶中加入二氧化锰水泥丸,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剪掉下半部的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3.实验可重复操作,现象明显,也适用于分组实验。
4.综合性强,本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于一体。
5.药品用量少,二氧化锰水泥丸更易回收,铁丝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中冒泡的速度观察氧气的产生速度,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剪掉下半部的塑料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然后连续完成如下性质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案例分析
宁西学校朱海生
课堂实录一:
师:(播放视频片段:《氧气的用途》)
从影片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生:观看影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堂实录二:
学习探究活动①
师:在探究之前,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

(课件展示:《各种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
师:(提出问题)仪器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仪器的性质来考虑)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氧气,应选用以上仪器中的___________做反应容器,用_ __________来收集气体,选用___________来固定反应容器,热源选用_____ ______。

生: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
学习探究活动②
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生: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习探究活动③
师:(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根据装置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师:(课件展示)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7、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装置巧设疑问,并要求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装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在复习有关仪器用途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用实验器材,自己组装实验装置,然后教师再用课件展示正确的实验装置,并简单加以点评,表优鼓差,使学生能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自主实验环节。

在学生亲手操作之后,再用课件展示FLASH动画过程,让学生自己对比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加以点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实践,真正掌握本次实验,确实做到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案例分析
宁西学校朱海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