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十《易经·系辞》二则

合集下载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记得1991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买过一本《白话易经》,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书,是两名台湾学者合著,由岳麓书社出版的。

当时买书的时候,也没有关注作者是谁,只是看到书本前面的《重印说明》上写着:此书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问世以来,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次印行,系据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台湾商务印书馆第六版,但改以简化汉字横排。

随后又看了作者的《叙言》,觉得这篇《叙言》不同于以往出版的《易经》书籍,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语言,又看了作者讲到此书的写作过程,于是就花了5.40元买来了这本《白话易经》。

按照以往看《易经》的习惯,总是先翻到《系辞》第二章:“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段文字,就是先要看看人家对这一段十二个盖取的解释。

非常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这一段十二盖取的解释,依然跟以往所有的书籍一样,都是一个盖取一种说法,根本就没有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

没过几年,台湾著名人士南怀瑾先生的书,在大陆卖得很火热,我们也有幸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本以为凭着南怀瑾先生的学识,一定能对《系辞》中的十二盖取,会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解说。

但是,南怀瑾先生也没有把十二盖取的原理说出来,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起。

后来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又翻到了那本《白话易经》,无意中看到作者,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怀瑾先生和他的学生徐芹庭先生。

关于这本《白话易经》的写作过程,南怀瑾先生在《中国文化泛言》一书中,有一篇《《周易今注今译》再较后记》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网友们可以翻阅一下。

至此,我们才开始怀疑,或者说我们才开始相信,这些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包括南怀瑾先生和徐芹庭先生,都没有办法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这一段十二盖取。

据我们所知,如果一个真懂得《易经》的人,是肯定能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若不能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则任凭他名气多大、头衔多高,对于他所讲述的《易经》,都是值得商榷的。

《论语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

《论语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

《论语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论语二则导学案一、引言本导学案介绍了《论语》中的两则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研究这两则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二、第一则:“学而篇”第一这则内容来自《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孔子的名言,表达了他对研究、交友和待人处事的重要观点。

分析与讨论* “学而时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强调了持续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复,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获得乐趣。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友谊和交往的重要性,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友谊可以带来欢乐和支持。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认可。

一个人即使不被他人所知,但不流露不满和怨气,依然可以被视为君子。

三、第二则:“里仁篇”第四这则内容来自《论语·里仁篇》第四章:“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进行的精炼概括。

分析与讨论* “君子喻於义”:君子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人,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守道义和正义。

他们以道义为基准判断和行动。

* “小人喻於利”:小人指的是没有正义感和道德观念的人,他们只追求个人私利,往往忽视道义和正义的约束。

四、总结通过研究这两则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中关于研究、交友和待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五、延伸思考1.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持续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2. 你认为友谊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有何影响?3. 你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做到喻於义而不追求个人私利?以上为《论语二则》导学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通过深入研读《论语》这一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系辞》

《系辞》

易经 周 易
易传十翼七篇
六十四卦及卦辞、爻辞 系辞(上下) 彖辞(上下) 象辞(上下)
文言
说卦
序卦
杂卦
(一)《易经》
卦、爻辞为何人所作?在古代有人认为是周文王所作,也有 爻辞的作者较难确定,文王、周公所作无法得到证明,卦、爻辞 当作于西周初年(有人认为作于西周末年),作者是一位筮官。 《周易》中的经较为广泛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 我们研究西周社会、历史、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风俗、语
周公
三、《周易》题解
《周易》到底是什么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前人的重要说法约有如下几种。 《周易》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因此我们先看“周”字的解释: 第一种说法认为‚周‛是朝代名,指周朝。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说:‚又文王 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 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朱熹《周易本义》也 说:‚周,代名也。‛ 第二种观点认为‚周‛是地名,指的是周地。如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就说 :‚连山、归藏并是代名,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这种观点认为‚周‛指的就 是周地岐阳,即现在陕西省岐山县。 第三种观点认为‚周‛是‚周普‛、‚普遍‛的意思。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 :‚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这种观点也得到 很多学者的认可,并且他们引用《周易》中的原话来证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 纶天地之道‛、‚知周乎万物‛、‚周流六虚‛。这些语句的意思多在说明《周易 》是一种广大悉备的学问,容纳天地,无所不包。在这种观点中,他们还认为,《 周易》一书的卦序也可以证明‚周‛字是‚周普‛的意思,《周易》现行本的第一 卦是《乾》卦,乾就是天的意思,而天是笼罩万物、无所不包的。乾为天,天覆盖 万物,则《周易》之‚周‛自然是周普之义。

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

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

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传》或《周易·系辞》。

它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思想家已开始意识到语言问题的重要性。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参考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系辞传上-第二章》(易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系辞传上-第二章》(易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易传》系辞传上·第二章
关于易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第二章原文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二章译文
圣人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现象而设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规范之,复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关卦爻象之文辞,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趋向,《易经》中阳刚阴柔相与切摩推荡,而产生变化。

所以《易经》中有“吉凶”,是成功或失败的现象。

“悔吝”,是表示有忧虑顾虑的现象。

“变化”,是前进或后退的现象。

“刚柔”,即是昼夜,夜尽昼来,昼尽夜来的现象。

六爻的动态,就是天地人才的道理。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这是因为能法象《易经》的文辞呀。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就观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辞;一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

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从上天祐助之,完全的吉而没有不利的。

”。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译文】天在上而高贵,地在下而卑贱。

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就由此决定了。

天地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杂然陈列,就是卦中的六爻所象征的贵贱之位了。

万物的运行,一动一静有一定的常态,动则刚,静则柔,卦中阳刚之爻和阴柔之爻就判断出二者的截然不同了。

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同类的相互聚合,自然形成不同的群体,彼此之间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便有了吉与凶的占断。

宇宙的运动,在天形成日月星辰,白昼黑夜以及四季更替等更象,在地则有山岩原野、川泽湖海以及飞禽走兽、动植矿藏等各种形态,各种变化也就显现出来了。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译文】所以,阳刚与阴柔相互排斥吸引,八卦所象征的天、地、风、雷、雨、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相互推荡,便产生了八八六十四卦所象征的各种复杂的现象。

天地之间,以雷霆鼓动而催发万物,以风雨滋润而长养万物。

宇宙中的日月运行,便有了寒暑季节的循环。

代表天的“乾”就成了男性的象征,代表地的“坤”便成了女性的象征。

天地是万物的根源。

“乾”的功能在于伟大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继承顺从而完成有形的生命。

“乾”的功能是自发的,容易达成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顺从,简易地作成万物。

(坤体现乾的原创功能,乾通过坤而作成万物)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文】容易就易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易于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能成就功效;有人亲近便能保持长久,能成功效就能够发展壮大;能保持长久是有才能的人的智德;能够壮大是有才能的人的功业。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七年级传统文化课本中有《诗经》《老子》等,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学习阮籍、顾恺之、李世民、康有为等人的高尚品质,感受历史人物的优秀民族性格和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

“文艺园林”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风土画卷”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观赏到流传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风情民俗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与生活的情趣。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灵犀一点”(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直面人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易经·系辞》通讲

《易经·系辞》通讲

《易经·系辞》通讲(三)“刚柔者,昼夜之象也”,看过本光法师书的同学就晓得,本光法师是批评了这两句的。

按照方山易的传承,刚柔与昼夜是无关的,昼刚夜柔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

刚指的是阳气,柔指的是阴气,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并不是说昼就是纯粹的阳气,夜就是纯粹的阴气。

我们刚才说的十二月卦也好,放在十二个时辰中也好,除了在子午时的临界点上,阴阳二气有纯阳纯阴的瞬间转换以外,所有时辰都是阴阳二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昼刚夜柔、昼阳夜阴。

过去有刚日为单,柔日为双的说法,所以又有“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说。

以前觉得这个说法好高深啊!刚日阳气很盛,就要读点经书,好让我们修身养性;柔日阴气比较重,人的意志容易消沉,这个时候读历史,容易鼓舞自己的进取之心。

当然,这些说法都是故作高深的一种臆测,是比较僵化和肤浅的。

说白了,我们哪天不能读经?哪天又不能读史呢?庙子里面早晚课是天天念经嘛;搞史学的人,也是每天都泡在历史里面啊!所以,单日双日和刚柔是没有关系的,过去有些文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就故意要这么说,让你觉得很玄、很了得。

本光法师对这一句批判有加,我们应以他老人家的说法为准。

《系辞》本来就是研究《易经》的一篇综合性论文,并不是说金口玉言,一个字也不能改,一个字都不能动。

何况,现在公认这个《系辞》也并不是孔夫子所著,而是从战国到汉初经过许多人的编辑增补产生的。

如果按照现在博士论文的评分制度来看,“刚柔者,昼夜之象也”这一句是要被评委扣分的。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按过去一般的注解,是将六爻分为三极,上两爻是天极,中间两爻是人极,下面两爻是地极。

按照方山易的传承来说,这个也是比较牵强的。

虽然历代的儒家谈易都沿袭了这种说法,但是我们要看到,如果把易卦分成这三组关系,而不是由单八卦两两相重而形成,确实有悖于易学的基本依据、原则和规则。

所以在方山易里面,是不认可上两爻是天道的;而中间两爻虽然与人道有关,也不是全部;下面两爻更不是地道。

《易经·系辞》二则

《易经·系辞》二则
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5、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6、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7、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9、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1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11、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12、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13、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与之,则伤之者至矣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
(二)学习《易经·系辞》二则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及文意,体会“言意之辩”的深奥哲学命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并举出几个立象尽意的例子)
例子:京剧以一当十,有无相生,不求真而求逼真,不求对事物的模仿而求神似。

《易经·系辞传》解析

《易经·系辞传》解析
也 ” 。
以 上意 思是 说 , 阴一 阳是 自然 界 以及 人 类 社 一
以上 是说 , 了天 与 地 的互 相 感应 、 相配 合 , 有 互
会 的总 规 律 。 道— — 即规 律 性 , 们 常 说 “ 理 ” 如 人 道 。
天为 阳, 为阴 , 地 乾—— 在 自然 界 指 天 , 人 指 男 。 在 坤—— 在 自然 界指 地 ,在人 指女 。有 了天与 地 的道
作者简介 : 李玉凯(9 2 )男 , 1 4 一 , 山东德 州人 , 太原铁路局教 育处工程师 、 职工学校原副校长 。 十余年 , 近 潜心研 究《 易》 周 。
63

个 新 的事 物 由于它 们 志 同而 道合 , 这就 是 它 们 以
阴。 为什么还要有两种表示 呢?系辞传》 《 中说 :在天 “
获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等等 ;坤” 卦 ) “ ( ,不仅表示
地 , 是 阴物 的代表 , 也 如女 人 、 动物 雌性 、 植物 的雌 性
端倪 。 易—— 即发展变化 。 当事物开始发展变化时 ,
花蕊 、 失去电子能力强的物质等等。 阴物与阳物合成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 1- 8 2
李 玉 凯
( 原铁路局 , 西 太 山 太原 000 ) 3 0 1

要 :易经》 《 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 , 学习时不应急功近利 , 当追根溯源 , 应 从根本学起 。 系辞传》 《 《 、说卦
传》 《 、序卦传》 等是初 学的开始 , 尤其 以《 系辞传》 为要 。学 习《 易经》 以《 要 系辞传》 为核心 , 兼顾《 卦传》 《 说 、序卦 传》 六十四卦中的部分卦辞 , 及 重点体会《 易经》 的哲学 思想 和在哲学思想指导下所折 射出 的道德观 、 价值观 , 以 及 由此而形 成的中华 民族 文化 和民族精神 。《 易经》 在今天现代化建设 中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

易经·系辞

易经·系辞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易《周易·系辞》

易《周易·系辞》


反专制
民主的立足点

利益
民主的积极意义
保护集团内部多数人利益 监督权力 加强集团战斗力

民主之弊
没有是非观 没有道义观 集团间的战争难免

王道与民主之比较



“王道”重在“德”,“民主”重在 “利”。 道可平天下纠纷,“民主”可增强利益 集团群体的力量。 民主利于竞争而不利于和平,道利于和 平而不利于竞争。
28
(3)修复中国人为人类未来 筹划的能力
29
基本判断能力的丧失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西方的昨天已成 为我们的今天,西方的今天一定就是我们 的明天,西方人引领着人类的发展。民族 基本的为未来筹划的能力在西方价值观念 的冲击下丧失殆尽。
30
中国智慧拯救人类


以五经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支配东亚世界 平稳地走过了两千多年。西方文化支配世 界只有两百来年,便使人类感受到了种种 危机,此中有一种大智慧在。 五千年的大脑思考与五百年大脑的思考 犹如五十岁成人与五岁孩子思考的差别
59 59
(二)确立了以德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周书· 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 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夏书· 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 邦宁。” 《周书· 多方》:“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60 60
(三)展示了圣王的忧患意识



《周书· 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 乂。” 《周书· 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 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周书· 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 子孙孙永保民。”

何为天下亡?


顾炎武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 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 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 所谓“天下亡”,就是道德沦丧。

易经系辞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原文及译文《易经系辞:原文与译文的探索之旅》《易经》系辞,那可真是一座神秘又充满智慧的宝库啊。

系辞的原文,初看就像一串古老而神秘的密码。

那些字句,简短却又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比如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这就好像在给我们描述一个宏大的宇宙秩序呢。

天高高在上,地稳稳在下,这就确定了乾坤的基本状态。

这多像一个家庭里啊,长辈有长辈的地位,晚辈有晚辈的位置,大家各司其职,家庭才能有序运转。

要是乱了套,就像乾坤颠倒了,那还得了?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我们的生活有啥实际联系啊?嘿,你想啊,在一个团队里,也得有领导有员工,领导就像天,要有高远的视野,员工就像地,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这样团队才能发展得好。

再看系辞的译文呢,就像是一把把解开密码的钥匙。

译者们努力把那些古老的文字,转化成我们能理解的现代话语。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的译文就像是在给我们细致地解释,天尊贵地卑下,乾坤的位置就这么确定了。

事物的高低排列,贵贱也就各安其位了。

动和静有一定的规律,刚和柔也就能够判定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整理东西,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有个顺序才好,生活中的事情也得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呀。

系辞里还有好多充满哲理的话。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哇,这短短几个字,可把世间万物的规律都给概括进去了。

你看白天黑夜交替,男和女的不同,冷和热的变化,不都是一阴一阳的体现吗?这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阴阳平衡了,世界就和谐了。

要是哪一天只有白天没有黑夜,或者只有男人没有女人,那这个世界得多奇怪啊。

那译文又给我们详细解释了阴阳相互作用就是道的内涵。

这就像是告诉我们做菜的时候盐和糖要搭配好,多了少了都不行。

系辞原文有时候读起来就像一首古老的诗,虽然文字古老难懂,但是充满了韵律感。

就像那些古老的民谣,简单却有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而译文呢,是在保留这种力量的同时,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

优秀易经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优秀易经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易经》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掌握《易经》的基本卦象和卦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易经》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略《易经》的哲学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10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易经》原著或相关教材3. 笔记本、纸笔等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概述一、导入1. 以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案例引入《易经》的起源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易经》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概述1. 介绍《易经》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

2. 解释《易经》的“易”字含义,阐述其哲学思想。

3. 简述《易经》的六十四卦及其结构。

第二课时:卦象与卦辞一、卦象1. 介绍八卦的基本卦象及其象征意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卦象。

二、卦辞1. 解释卦辞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卦辞中的哲理。

2. 以实例分析卦辞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卦辞的智慧。

第三课时:六十四卦解析一、第一卦:乾卦1. 介绍乾卦的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乾卦的卦辞,引导学生理解其哲理。

二、第二卦:坤卦1. 介绍坤卦的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坤卦的卦辞,引导学生理解其哲理。

(以此类推,依次讲解第三至第六十卦)第十一课时:综合应用与讨论一、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与《易经》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卦象或卦辞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全班共同讨论。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易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其综合运用《易经》知识的能力。

轻松学《易经》:系辞上传第二、三章

轻松学《易经》:系辞上传第二、三章

轻松学《易经》:系辞上传第二、三章《系辞上传》:第二、三章【系辞原文】【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象)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解读诠释】【2.1】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白话】圣人设立八卦、六十四卦,观察卦象、爻象,系以卦名、卦辞、爻辞,以此明了人事的吉凶悔吝;刚爻柔爻,应比承乘,相互推移,生出心性运行的变化规律。

所以《易经》中所言“吉凶”,是表示成功与失败的显著现象。

“悔吝”,是表示忧虑与安逸的心理现象。

“变化”,是前进或后退的象征。

“刚柔”,是昼夜交替的象征。

六爻之变动,涵盖天人地三极之道。

【2.2】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象)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白话】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的,是《易经》的卦象。

君子乐于研求玩味的,是《易经》的卦爻辞。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观察卦爻象而玩味卦爻辞的义理;遇到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这样就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从天而来的祐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解读】《系辞上传》第二章、第三章概括了《周易》经文三要素:卦辞、爻辞、占断辞。

朱熹曰:“此章言圣人作《易》,君子学《易》之事。

《直方周易》系辞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

《直方周易》系辞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

《直⽅周易》系辞下:《易》⽈:“公⽤射隼于⾼墉之上,获之,⽆不利。

”⼦⽈:“隼者,禽也;⼸⽮声明:此译⽂由赵庚⽩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周易》系辞下于⾼墉之上,获之,⽆不利。

之上,获之,⽆不利。

”⼦⽈:“隼者,禽也;⼸⽮者,器也;射之者,⼈也。

射隼于⾼墉【原⽂】《易》⽈:《易》⽈:“公⽤射隼【原⽂】动,何不利之有?动⽽不括,是以出⽽有获,语成器⽽动者也。

”,是以出⽽有获,语成器⽽动者也。

君⼦藏器于⾝,待时君⼦藏器于⾝,待时⽽⽽动,何不利之有?动⽽不括【译⽂】《易经》说:“朝廷任⽤能在⾼城上射猎⽼鹰的⼈,得到这样的勇⼠没有不利之处。

”⽼师说:“⽼鹰是飞禽,⼸箭是器物,射⽼鹰的是⼈,君⼦将器物藏在⾝上,等待有利时机⽽⾏动,哪⾥会有什么不利呢?⾏动时不受约束,所以箭射出就有收获,这是在说要先制成可⽤的器物再付诸⾏动。

”注释:“公”朝廷,国家。

《汉书·杨恽传》:“是故⾝率妻⼦,戮⼒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注释“⽤”任⽤,举⽤。

《孟⼦·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之。

”“隼”⽼鹰。

隼科的各种鹰,特征是有长的翼,嘴短⽽宽,上嘴弯曲并有齿状凸起。

飞得很快,它们通常突然从空中冲向猎物处猎取⾷物。

《国语·鲁语》:“有隼集于陈侯之庭⽽死。

”“墉”城墙。

《说⽂》:“墉,城垣也。

”“时”时机,时势。

《论语·阳货》:“好从事⽽亟失时,可谓智乎?”“⽽”连词。

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

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

《荀⼦·劝学》:“君⼦博学⽽⽇参省乎⼰。

”“括”引申为约束。

《孔丛⼦》:“以礼括其君,使⼈于善也。

”“成器”制成可⽤的器物。

《礼记·学记》:“⽟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道。

”。

《直方周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

《直方周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

《直⽅周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声明:此译⽂由赵庚⽩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周易》系辞下也;⽘也者,效(4)天下也。

彖者,材(3)也;⽘也者,效天下(5)之之也;象也者,像(2)也。

彖者,材【原⽂】是故《易》者,象【原⽂】是故《易》者,象(1)也;象也者,像也。

动(6)者也。

是故吉凶⽣⽽悔吝著者也。

是故吉凶⽣⽽悔吝著(7)也。

是值得效仿学习的榜样。

彖辞是判断卦辞典型的事情都是值得效仿学习的榜样。

彖辞是判断卦辞【译⽂】所以《易经》这部书记载的都是典型的事情;这些所以《易经》这部书记载的都是典型的事情;这些典型的事情都的,⽘辞呈现的是天地间的各种活动,所以吉凶产⽣并且悔吝明显。

注释:(1)“象”典型的事情。

《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注释象。

”(形:通“型”。

模型;楷模;典型。

)(2)“像”法式,榜样。

《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榜样:值得效仿学习的⼈或事物。

)(3)“材”《汉语⼤词典》通「裁」。

裁断(判断。

),裁度。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齐献书于燕王章》:「故王能材之,⾂以死任事。

」(4)“效”呈现,显⽰。

唐·魏征《谏太宗⼗思疏》:“信者效其忠。

”(5)“天下”⾃然界,天地间。

《吕⽒春秋·察今》:“知天下之寒。

”(6)“动”活动。

《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

”(7)“著”明显。

《榖梁传·僖公流年》:“此其⾔'围’何也?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

”,君⼦之道之道也。

阴也。

阴⼆君⼆君⼀君⽽⼆民,君⼦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何也?阳⼀君⽽⼆民下转: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下转:⾏何也?阳之道也。

《直方周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

《直方周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

《直⽅周易》系辞下:⼦⽈:“颜⽒之⼦,其殆庶⼏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也。

《易》⽈:声明:此译⽂由赵庚⽩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周易》系辞下不远复,⽆祗悔,元悔,元不知,知之未尝复⾏也。

《易》⽈:‘不远复,⽆祗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也。

《易》⽈:颜⽒之⼦,其,其殆殆庶⼏乎!有不善未尝【原⽂】⼦⽈:“颜⽒之⼦吉。

’”则损⼀⼈,⼀⼈⾏则得其友。

’⾔致⾔致⼀三⼈⾏则损⼀⼈,⼀⼈⾏则得其友⼀也。

化⽣。

《易》⽈:‘三⼈⾏天地絪缊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构精,万物化⽣。

《易》⽈:,万物化醇。

男⼥构精,万物【译⽂】⽼师说:“颜回这个⼈,或许知晓众多隐微吧。

存在的不好事情他没有不知道的,知道是不好的事情没有再《易经》说:‘⾛不远就返回,因没有适宜之事可做⽽悔改初衷返回,⼤为吉利。

’”去做的。

去做的。

《易经》说:天地⽔⽓升降循环,万物化育纯粹;男⼥交和,众多⼈类化育出⽣。

《易经》说:‘对于由多⼈共同兼摄的官职,原则上应减少到⼀个⼈。

由⼀个⼈兼摄官职,就是适宜的会很和顺。

’这是在说取得⼀致的道理。

注释:“⼦”⼈的通称。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涉卬否? ”注释“其”副词。

表推测、估计。

⼤概,或许。

《左传·襄公⼗⼋年》:“城上有鸟,齐师其遁。

”“殆”知晓。

《康熙字典》⼜近也。

《詩·⼩雅》無⼩⼈殆。

《箋》⾔無與⼩⼈近。

(近:知晓。

《吕⽒春秋》:“慈亲不能传于⼦,忠⾂不能⼊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

”)“庶”多,众多。

《庄⼦·渔⽗》:“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

”“⼏”细微,隐微。

《尚书·皋陶谟》:“⼀⽇⼆⽇万⼏。

”“未尝”不曾,未曾。

《论语·述⽽》:“⼦⾷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不曾:没有。

)“祗”适,恰。

《左传·襄公⼆⼗七年》:“事未可成,祗成恶名。

”《汉书·邹阳传》:“故⽆因⽽⾄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不见德。

《直方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直方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直方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下【原文】其称名也,杂而不越⑴。

于⑵稽⑶其类⑷,其衰⑸世⑹之意⑺邪。

夫《易》,彰⑻往⑼而察⑽来⑾,而微⑿显阐幽。

【译文】《易经》各卦的名称,错综复杂却不过度,去考查卦中记叙的事例,其中很少是继承下来的见解。

这个《易经》能使人们清楚过去知晓未来,并且精妙显明地阐发幽深道理。

注释:⑴“越”过度,越过。

《说文》度也。

《玉篇》踰也。

《易·系辞传》杂而不越。

《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

《礼记·曲礼》戒勿越。

《疏》戒慎毋得踰越。

(踰yú:同“逾”越过,超过。

)⑵“于”往,去。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毛传:“于,往也。

”⑶“稽”考查,考核。

《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⑷“类”事例,条例,事物。

《荀子·君道》:“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⑸“衰”稀疏,稀少。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稀少:很少。

)⑹“世”继承。

《史记·周本纪》:“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虞夏。

”⑺“意”意思;见解。

《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⑻“彰”清楚。

《庄子·齐物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⑼“往”昔时,过去。

《荀子·解蔽》:“不慕往。

”注:“古昔也。

”⑽“察”知晓,明了。

《左传·文公元年》:“商臣闻之而未察。

”⑾“来”将来,来日。

《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⑿“微”精妙。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王禹称《待漏院记》《易经 系辞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王禹称《待漏院记》《易经 系辞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待漏院记①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

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怕怕,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材料二: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易经·系辞》二则
学习目标
1.聆听圣贤关于欣赏艺术作品的教诲。

2. 明确书不尽言真正内涵。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
《周易》是《易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代言人,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但始终没有以《易经》的真面目示人,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1]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书不尽言
一、提供资料,入境生趣
《易经》也叫《周易》、《易》,有人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易》在夏朝名为《连山》、在商朝名为《归藏》,周朝才叫做《周易》。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

《易经》这本书,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

最该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等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于《易经》。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翻译原文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所要讲的话,言语是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心意的。

”那么圣人的心境,难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设立卦象来说明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有用卦辞来说清语言无法表达的思想,并加以变通来得到全部好处,再加以鼓励激扬来收到神奇奥妙的作用。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你怎样理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应怎样欣赏艺术作品?
3、应怎样创作艺术作品?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举例阐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含义。

2、背诵全文。

(二)日往月来
一.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二.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易经》为阐述“屈信想感而利生焉”的道理,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等。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从某个自然现象中悟出的道理。

展示提升
搜集《易经》中的名言,抄写在笔记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象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文言.坤》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传.系辞下》
?《困.象传》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益.九五爻辞》
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可为山上有泽,咸。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象传》
风雷,益。

君子以见善则迂,有过则改。

《益.象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上》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文言。

乾》
达标检测
“言意之辩”不仅是一个哲学上的认识论,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理论。

如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就非常重视言外之意,要求文学作品即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更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晓臣语)。

朗诵一首古诗,或欣赏一幅国画,品味其中的“言外之意”。

学习小结
编号:10 学科:初二传统文化编制人:张艳娟审定人:张艳娟班级姓名小组组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