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和古诗
地理与古诗词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
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
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徐玑《夏日怀友》)“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
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
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
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33句古诗词,让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3句古诗词,让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可知道,在美妙而浩瀚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古诗,领略其中风光无限的美丽风景吧!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作者:李白《早发白帝城》“彩云间”描绘的是白帝城的地势之高。
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2.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敕勒歌》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
《敕勒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故址位于甘肃敦煌西南。
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自古是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杜甫《绝句》描写的是我国什么盆地?答案是四川盆地!西岭:成都西部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所以称为“千秋雪”。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称为“万里船”。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原在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苏轼《题西林壁》庐山丘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见也不尽相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貌。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杜甫《望岳》诗人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作者:王维《使至塞上》沙漠在我国西北地区。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作者:李白《将进酒》从天而降的黄河水,“天上”指巴颜喀拉山,“海”指渤海。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二、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1.描写天气的诗句(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国冬半年,北方地区受冷锋的影响,形成短时间内的降温、降雪的天气现象。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点呢!就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的距离可
不近呢,他咋就能一日就到了呢?例子就是咱现在出门,要是相隔千里,一天能到吗?肯定很难呀!
再看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黄河那是
奔腾不息啊,那气势,就跟咱勇往直前的劲头似的。
那孤城在万仞山中,这地理环境得多特别呀!就好比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座孤零零的
小木屋。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广袤的沙漠,直直上升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落日在长河之上,多有画面感啊!这不就是一幅绝
美的地理画卷嘛,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了那片大漠一样。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是在说山的形态
和从不同角度看的变化嘛,这和我们去爬山看到的景象不是一样的吗?从这边看是一个样,走到另一边看又完全不同了。
古诗词里的这些地理知识啊,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它们就像是一把
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大门。
难道不是吗?它们让我
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大漠。
这多神
奇呀!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还能学到好多
地理知识呢。
所以呀,古诗词可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还是地理知识的宝库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挖掘,去感受其中的魅力呀!。
富含科学知识的古诗
富含科学知识的古诗
古诗中有许多蕴含着科学知识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的精神。
同时,诗中提到了“千里目”,暗示了远眺的视野,展示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2.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同时,诗中提到了“地上霜”,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描述了草木的生长和枯荣循环。
诗中提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自然界中火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展示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古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展示了古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它们既是文学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科学知识的一种呈现。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最新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一)古诗词中的地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
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
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神奇的地理知识呢!就像李
白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在重庆奉节,江
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这可不就反映了长江的水流湍急嘛!还有“人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随着海
拔升高,气温会降低,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开呢。
你想想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黄河
奔腾的气势和周围高耸的山脉,不就展现出了西北地区的壮丽景象嘛!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份就下雪,这要是
在南方简直不敢想象,这不就是北方和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嘛!
古诗词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带我们穿梭到古代的各个地方。
比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那份辽阔与孤寂。
又好比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把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咱们的老祖宗可真是厉害呀,用这么美的诗句就把地理知识传递给
了我们。
这就好像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把打开地理知识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能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去探索、去发现。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真的是太丰富、太有趣啦!它们让我们在
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学到好多地理知识,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呀!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去挖掘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地理奥秘,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啦!。
地理知识和古诗
地理知识和古诗地理知识和古诗.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初中地理与诗词Ⅰ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沁园春雪》)南方地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春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冬雪:“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物候:“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都与地理有关,教学时可引用。
巧用诗句设置地理习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地理古诗词
一、古诗与气候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唐.刘禹锡)------对流雨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地形雨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有可能是台风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
-------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含有地理知识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含有地理知识的古诗:
1.《登高》——杜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写的是登高远望的感受,描绘了黄河入海的壮丽场面。
2.《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浅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畔寻花的情景,其中提到的黄师塔是指今天的南京市中华门城墙。
3.《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滅。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边钓鱼的情景,表现出江南地区冬季的冰雪景象。
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杜甫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重峦。
千寻铁锁拦江浪,一片降旗出石头。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柳州城楼眺望风景的情景,描述了岷江河中的铁锁和江心石头,是一首典型的写景诗。
以上是一些含有地理知识的古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地理解析:通过描绘九月初三夜晚的月相,反映出农历月初月亮的形状——弯如新月,同时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出季节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色之美。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地理解析:诗中描绘了太阳沿着地平线落下、黄河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和高低起伏的地貌特点。
3.《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地理解析:描述了四川盆地周边险峻崎岖的地理特征,尤其是秦岭山脉对于交通线路的巨大阻碍。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地理解析:诗中提到的秋季大风,反映的是特定季节气候条件下,由于大陆性气候和季风影响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现象。
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地理解析:不仅描绘了黄河源头至下游流向的地理特征,还表达了河西走廊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春季湿润的东南季风难以到达的地理现象。
古诗文中的地理
古诗文中的地理
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山川、河流、湖泊、城市等地理信息。
例如: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了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向。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绘了黄河流经的地形地貌。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展示了庐山的山峰和山谷地形。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沙漠和河流的景象。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山川的壮丽和湖泊的静谧。
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古代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防御工事。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了北方冬季的冰雪景观和长城的雄伟。
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了古代四川地区山路的艰险。
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了苏州城外的湖泊和寺庙景观。
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这些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瑰宝,也为我
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得古诗词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得古诗词归纳及解释(一) 古诗词中得地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绘得就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得“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得“天上”就是指巴颜喀拉山,“海”就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得地理演变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得到来。
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与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
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得变化:刚才天空还就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得地理景观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得“枯滕老树”与“小桥流水”分别就是对西部干燥景观与江南湿润地区景观得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得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一、三百篇(上册)
1、《江南雨》(南方的春夏季节)
江南雨,纷纷扬扬落日楼;
尚疑朦胧飘玉区,
何处落花斜;
昨夜东风,
江南朝暮,
船头行客看画楼。
作者: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2、《登鹳雀楼》(元旦游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文学家。
二、三百篇(下册)
1、《题西林壁》(访古人杂感)
悠然见南山,抱朴守真灵。
轻尘附远客,谈笑暗风轻。
持刀鉴华夏,斧凿镂高城。
鼎斗传金石,文物漫千英。
作者: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2、《登高》(新疆天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苏辙无能轻世事,唯读史书知天下。
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文学家。
以上为新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下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每一篇诗文都选自不同的时期,作者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写作主题。
这些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上、下册内容的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常识积累]古诗中的地理常识
[常识积累]古诗中的地理常识古诗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常识1、诗与天气、气候知识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和古诗地理知识和古诗.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初中地理与诗词Ⅰ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沁园春雪》)南方地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春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冬雪:“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物候:“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都与地理有关,教学时可引用。
巧用诗句设置地理习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流沙瀑布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2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参考答案:1、C2、B3、B4、C5、C6、C7、B8、A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21、D转初中地理与诗词初中地理与诗词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沁园春雪》)南方地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春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冬雪:“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物候:“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冬雪:“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物候:“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冬雪:“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物候:“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颜身在此山中。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南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昆明:“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地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转]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一)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
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
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
“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
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
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
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
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
”(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