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词语的意义与赏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考点明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显示事物差异,或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词语。
(4)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如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5)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
如在特定语境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
解题模板1.审清题干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提示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思路(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
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
二联:联系散文标题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揣测词语含义。
三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等。
四联:联系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3.规范答题理解词语含义=手法十内容(词语意思,词语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散文复习 赏析 词语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纯净,在一刹那间,把你扯人了辽阔的蔚蓝的天空, 把你带进青翠的森林,把你带进幽静的峡谷。
“扯入”意为“拉”“拽”,写出了鸟儿的叫声将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拉入到 蔚蓝的天空,表现了纯净的鸟叫声所具有的神奇力量。 解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内 容、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 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 现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指出作用
该句中“爬”这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现了 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现了人们希望 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明确赏析的角度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纯净,在一刹那间,把你扯人了辽阔的蔚蓝的天空, 把你带进青翠的森林,把你带进幽静的峡谷。
解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内容、作品 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 修辞手法的词语)。
1、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提醒: 审准题目
2、理解词语或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10年南通卷《好雨随风》
14.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 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 笔的图画,到处洇(yīn向四周散开或渗透)着水色。
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散文读起来行散而意不散,中考中散文经常考察的提醒无外乎那么几种,比如赏析句子、词语含义、句子含义题,对于这类题我们都有现成的总结的答题规律和思路。
答题需要按照方法和套路,才能拿到高分。
我们这篇文章先讲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答题的方法。
关于此问题通常有以下两个提问方法:第一,品味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 看主旨。
理解散文中重要的词语,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这些词语的意思,往往和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息息相关。
所以考虑词语的含义,可以由文章的主旨获得启发。
2. 看语境。
记叙文,特别是散文的阅读,一定要学会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所谓的语境,就是上下句上下段。
比如说,理解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特殊语境的含义,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和照应作用的词语,一定离不开具体语境。
3. 联系形象。
写人或叙事的作品中,离不开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一些词语的特定含义,必须从这里面来找。
4. 结合情感。
在抒情类的作品,以及抒情的语段当中,考虑词语的含义,必须和作者情感相结合。
有时候情感是变化的,如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还有些时候,情感是复杂的,如哀不幸怒其不争,不能将其简单化。
5. 结合修辞。
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离不开修辞。
阅读作品当中,要仔细体察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蕴含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对比,显著的效果便是来自于比喻的运用。
6. 看搭配。
讲古诗词的时候,经常给大家讲化抽象为具体,主要讲的是各种比喻。
是在散文当中,比喻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如“守候美好的梦想”,便是把“梦想”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说一句生动形象了事儿。
第二,赏析重点句子内涵和作用。
1. 通读全文,领会主旨来理解。
文章中一些内涵丰富的句子,其实是和文章的主旨有关的,回答的时候要靠拢主旨。
2. 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
一些写人叙事为主的作品,对具体句子的理解离不开全文,回答此类问题,要从句子读出课文,整体的感情。
散文词语的含义

叁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
肆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放牛
⑴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⑵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把它叫“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 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⑶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⑷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⑸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⑹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那时 并不知道父亲这样做的心情。现在我想:一定是贫困艰难的生存把他的心打磨得过于粗糙,生活给他的 爱太少,他也没有多余的爱给别人,他已不大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我当时不懂得这简单的道理。 ⑺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⑻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我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 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⑼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散文重点词语的含义
导 入
正确理解常用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一 篇文章的基础,也是近年中考试题阅读理解的常见 考题。那么,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目录
第 一 部 分
前 提 测 评
第 二 部 分
方 法 指 导
第 三 部 分
考 点 解 析
第 四 部 分
课 后 练 习
课后练习
放牛
⑽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 蹄子就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⑾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⑿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他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约 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⒀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⒁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⒂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 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⒃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 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3个步骤”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3个步骤”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看其自身特点,关注词性、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关注句中的搭配成分,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二步:扣住语境理解其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第三步: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背后的虚指意义。
(此步骤有时可省略)【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读周庄许阳①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条拥挤的商业街。
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
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②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
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
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③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
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
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
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④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⑤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
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
散文阅读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 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 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2014·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 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 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 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 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 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 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 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 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 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 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
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 请求提携的。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 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地称 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师 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节选自梁实秋《信》)
2.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①朵云遥颁:_隔__个__好__久__(从__老__远__)_来__了__一__封__信__。____ ②阶级升黜:_地__位__待__遇__改__变__。__ 解析 解答这类题,要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从原 文“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 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可以推 测,这里“朵云遥颁”的意思就是突然来了一封信。“师生 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根据上 文可知,谈的是师生之间关系和地位的变化。
散文阅读辅导之——理解词、句子含义 (2)

散文阅读辅导之——理解词、句子含义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选文绝大部分是散文作品,抒情、说理(哲理)、叙事性的散文都有。
这就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散文作品的特点及阅读规律和技巧的掌握,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更有效率地提高成绩。
散文的特点是虚实结合。
所谓虚,是指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看法、认识、情感等;所谓实,是指散文借以表达情感的人、事、景、物等。
情感的表达一般来说并不是凭空的,而是借助于对一定的人、事、景、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产生的。
抓住了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在行文中比较准确地找到与主旨有关的语句,从而准确地概括出文章主旨。
高考对现代文的考点要求是:1 理解:词语句子2 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层次归纳中心3 鉴赏评价: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本次我们将就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进行辅导。
主要有三项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总结解题规律。
一、词语理解考点解说重要词语含义深邃、丰富,通常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深层次的含义,分析时应该结合重要词语的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主要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隐含义、修辞义等。
坚持“词不离句”是最基本原则。
规律总结:1、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2、对隐含义要注意结合词语本身的特点和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进行理解。
3、对修辞义要结合语境进行还原。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解答的时候要符合词语的词性特点,名词要答成名词性的,动词要答成动词性的。
例题分析1: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散文阅读-理解赏析文中词语

2,对代词指代义的理解确定, 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 注意指代内容有近指和远指 之分。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 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的内 容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
例如:这些板块漂浮在深约200-400千米 的软流层之上,始终处于相互挤压、拉张 等运动状态,岩石在这种力量作用下,也 相应地产生挤压、拉张或扭曲,岩石承受 不了这种力量时就产生错动,由错动产生 的能量一经释放就能造成地震。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 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根据对相关 词语的理解、品味来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19.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 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 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06浙江) (1)四个动作分别指:(概括义) (2)“秘密”是指:(语境义)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语境义) 通过理解理解句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 文中的语句
例2“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 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理解 词语的指代义)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06湖南)
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6分)(06北京)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 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理解词语的情景义、 语境义)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 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理解词语的情景义、语境义)
例如: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 准确的一项是 A. 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 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B. 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 模式的总体性转变 C.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 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 D. 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 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散文阅读三(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 词语的指代义(包括代词的指代义和非代词的指代义两种)。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问: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词语的指代义答题策略:2. 词语的语境义(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问:“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词语的语境义答题策略:3. 词语的修辞义(比喻义、象征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散文阅读:精准理解赏析词语

散文阅读:精准理解赏析词语一、理解词语1.词语的语境义一个词语总有两种意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高考重在考查其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
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指自行车等,“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近的。
它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
如“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这里的“吞咽”,本义是“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
但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
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
即词语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
“情景”包括情与景,“情”就是作者在言语表达和理解时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图、动机、思想感情等;“景”指言语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言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
这些情景因素都会渗透在语义中,对词义加以充实和补充。
“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上丰富的含义。
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这里的“突然”,本来是一个平常的形容词,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
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感觉”。
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高考重点考查后两种语境义。
散文阅读理解词语含义

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
考点解析
二、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本身的字面义叫“基本意义”,当 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 变化的,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 语境义。这些词语乍一看,有些不合逻 辑、不通情理,仔细品味,却别有意蕴, 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 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意义也就消 失了。
典题示例 全文见篇子《一日的春光》
1.“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 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2分)
原题 “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2分)
变式练习2、“我要慢慢地咀嚼今年北平的春 天”,这里的“咀嚼”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题方法总结
即时演练
《骄子之路》138页2015年 江苏卷《比邻而居》 【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 “孱弱”的含意。(4分)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 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 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 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 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 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 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 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 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 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 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 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词语的把握。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①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
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
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②“什么话呢?”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
”④“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⑤“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
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
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
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
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
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
”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⑥“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⑦“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⑧“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⑨“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词语的意义与赏析一、“重要词语”特点“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7、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例如: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文章中有的词语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
如《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一文中的“落叶”,就是重要词语,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它在文中“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理解了它的这两层意思才能正确理解全文的内容。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文章中有的词语关涉全文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
对此,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蝴蝶》一文中“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这句话形容母亲的乳房为什么用贬义词“干瘪”“残缺”?细品便会发现,正是这样的词语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了她为孩子费尽心血,蕴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比如《忆刘半农君》最后一段中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
”什么是“朋友的憎恶”?不理解这一点,就可能对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
原来,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那么这“憎恶”里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比如闻一多《兽·人·鬼》开头说:“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句中的“杰作”使用了反讽手法,感情色彩特别强烈。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比如“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忆刘半农君》),句中“陷沙鬼”“烂泥的深渊”都用了比喻修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憎恶之情。
再如上面提到的“落叶”“杰作”“精灵”等,由于使用了得体的修辞,大大地增强了表达效果。
二、词语的语境义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命题侧重考查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或临时义或隐含义。
所以特别要结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语句(段)来阐述词语的含义。
三、常见题型: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几段中※※的含意。
4、第几段中“※※”“※※”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四、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具体如下: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上面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它就应解释为“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再如,上面提到的“干瘪”“残缺”,依据所在句子“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就会发现“干瘪”“残缺”在这里不仅不含贬义,而且贮满歉疚、感激之情。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理解词语的依据。
例如: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
(唐弢《琐忆》)“议论”本是“谈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从“议论”的内容和其中引用的那个成语。
不难知道它是“造谣毁谤”。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比如,《湿湿的想念》中的“书”,内涵是什么?文章开头有:爷爷(沈从文)沿着一条河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
文末还写到: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
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可见,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如果不将分散的这些相关内容作一番清理,理解就很难到位。
五、技巧: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结合文章或段落主旨理解词义。
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联系词语所处的句段,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
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通常的格式为:该词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感情,刻画了什么心理,突出了人物什么形象等。
六、答题模式与格式1、【答题模式】含义及表达作用:字典义+语境义+手法+表达效果。
其中,字典义往往与语境义结合起来分析,而且还要结合句子意思来分析。
“手法”指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表达效果”从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回答,并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来回答问题。
格式:词语的本意是……在这里指……运用了……描写……的……,表现了……的……,写出了……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心情。
注:以上几点,在回答问题时并不一定全都要回答到,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词语妙用(XX可以删去吗?为什么?)①表明态度并解释词语(特别是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答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或是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还要考虑该词语手法的运用。
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格式:①不能,因为XX是指(的意思是)……,表达了文章的……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若删去,就不能体现。
②不能,XX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是指……,表现了某人……的性格,所以不能。
七、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3、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既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还要结合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如《别踩疼了雪》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答案:变抽象为具体,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八、两点补充1、从词性角度来看关键词语角度赏析,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等。
(1)、关键词语是指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等。
(2)、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及带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
例1: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之美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
我看着电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喊声。
我大声喊:我有蜡烛,谁有火柴?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
【参考答案】用“跳”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打火机的火苗瞬间给人带来的亮光。
例2:副词的准确贴切之美副词运用得当,常常能传达出时间、程度、范围、情态、语气上细微的差异,准确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
【参考答案】此句中用一个表情态的副词“渐渐”来写烛光,准确地写出了光亮由弱变强的过程。
例3:叠词的音韵和谐之美叠词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例四、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chōng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
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
答案:影影憧憧、岩岩叠叠这两个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忽隐忽现、山石层层叠叠的特点。
答题模式: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2、考查词语的指代义所谓词语的指代义,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我你他等)或指示代词(这那等)所指代的对象的确认,由于简单,在中考中出现的不多,更多的是指非代词在文中所指代对象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