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
我国历史上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我国历史上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同样举世瞩目。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对生物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的草木医学和养生学为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中医药学也是中国古代生物科学的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药物开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生物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初,中国的生物学家们开始跟随西方的科学思维,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物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不断学习和汲取外国生物科学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的生物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遗传学领域,中国的科学家们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遗传学家赵忠尧等人通过对稻谷的杂交育种研究,成功培育出了高产、抗病的优质水稻品种“广东六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解决了当时的粮食短缺问题。
此外,赵忠尧还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细胞生物学家成千上万次地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揭示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特点和分裂过程等重要信息。
他们的工作不仅为细胞生物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还为细胞病理学、细胞工程学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的生物科学研究还涉及到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方向。
中国的植物学家发现了许多珍稀植物物种,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
中国的动物学家发现了一批新的动物物种,为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微生物学家研究了许多重要的微生物物种,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历史上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我国历史上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对动植物的观察与研究非常敏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科学家就开始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实验和观察。
例如,战国时期的屈原就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精确的观察和实验,探究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他的著作《离骚》中就有许多对植物生长的描写,为后世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生物科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在古代,我国的医学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草药学方面。
古代医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许多草药的药用价值,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草药学著作之一,它详细记载了上千种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对后世的草药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动物学方面,我国古代科学家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描述了许多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他还研究了动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世的动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初,我国的生物学家陆地生物学家孙中山在长期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种,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国的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遗传学家郭守敬在对植物遗传的研究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DNA结构,并提出了“双螺旋结构”理论。
这一发现对于后来的基因工程和遗传工程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我国历史上的生物科学发展和成就丰富多彩,涉及的领域广泛。
古代的生物科学家们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和实验,为后世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现代的生物科学家们在遗传学、生态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这些发现和成就不仅丰富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简介-生物安全学报
目标
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 -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生物入侵已成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国 际贸易与政治利益紧密关联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各国政府、科学家与民众共同关 心的社会热点。 中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多年来,国家与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 重视,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极大地加强了生物入侵科学研发的 投资力度,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从生物入侵的理论基础、防控技术的应用创新、基础调 查的数据汇集到生物生态的安全评估等各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进展与可喜可贺的成果。正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形成了我 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入侵生物学研究模式与体系。 《生物入侵》系列专著纳入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整套专著包括《入侵生 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与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和《生物入侵:管理篇》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发展前沿,全 面地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入侵的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扑灭根除与持续减灾等方面的成果。形成 了从理论、技术与方法到管理的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学科体系,这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 《入侵生物学》:针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性及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围绕入侵种种群形 成与扩张、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生态系统响应与控制基础等科学问题,着重阐述入侵种种群建立 与遗传演变特征、入侵种抗逆与表型可塑性、入侵种与土著种(包括寄主)间的适应性互作与协 同进化、入侵种与媒介及生态位近似种等的协同入侵效应、入侵种化感作用与受体响应机制、入 侵种迁移扩散模式与生物地理格局、生境空间格局与群落可入侵性特征及抵御功能、全球变化对 生物入侵的影响等重要理论。 《生物入侵:预警篇》: 围绕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的科学问题,论述了早期预警体系的构 建、入侵种的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入侵种的适生性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入侵种的检测监测与口 岸处理技术。对我国64种主要入侵种进行适生性风险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控预案。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植物入侵是全球环境领域的一大挑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严重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在中国境内不断增长,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500种外来植物在本土生长并且蔓延。
这些外来入侵植物来自不同地区,如亚洲、欧洲和美洲等。
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广泛分布,并且快速扩张,对当地的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水葫芦、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入侵了许多湖泊和河流,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秋茄、三角杏等陆生植物则入侵了农田和林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
由于外来植物的入侵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物种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2. 研究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有一些研究在进行,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于入侵机制、入侵规律、入侵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此外,有关外来植物入侵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 缺乏全面的管理措施:当前,对于外来植物入侵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有效。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开展了一些防治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的片面性和不协调性。
另外,外来植物种群的控制和治理工作中也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外来植物入侵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避免和防止植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监测,采用新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网络等,可以提高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掌握和应对能力。
引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中国梦”——记国际知名入侵生物学家万方浩研究员
通信作者:王晶.封面人物编者按:此为«世界农业»编辑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合作的农业 走出去 风云人物系列报道第二篇(第一篇请参见2017年11月刊),本次将介绍中国入侵生物学开创者与奠基人万方浩研究员.万方浩,男,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及 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领域指南编制专家和专项咨询专家组专家㊁国际生物入侵学术团体(I C B I )负责人㊁ 一带一路 国际植物保护联盟负责人.长期从事生物入侵与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研究,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开创者与奠基人;带领团队阐明了重大入侵生物传入定殖㊁扩散扩张与暴发成灾的生态过程与机制,构筑了生物入侵 早期预警㊁检测识别㊁阻截监控 3道防线;开创性地提出了入侵生物学的学科框架与体系㊁研究范畴与重点;编著了生物入侵从基础理论到防控技术㊁方法与管理的系列专著与教材,创建了中国新型学科 入侵生物学.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三位);发表论文600余篇(S C I 源150余篇),编著专著2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和软件著作权16项.引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 中国梦记国际知名入侵生物学家万方浩研究员㊀周忠实1㊀王㊀晶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植物保护研究室㊀北京10008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办公室㊀北京100081)摘要:中国是全球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遍布中国,涉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每年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中国的生物入侵研究近20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以万方浩为代表的植物保护科学家的努力下,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阐明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机理和成灾机制,构建了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控技术与方法管理体系.本文主要从国际合作的角度,介绍了万方浩在引进天敌防治生物入侵以及构建生物入侵技术防线方面的科研成就和成效,以及他在 一带一路 背景下,在建立植物保护国际创新合作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天敌;生物入侵;国际合作;植物保护D O I :10 13856/jc n 11G1097/s 2018 02 031㊀㊀在中国,只要谈起生物入侵,大家就一定会提到 万方浩 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入侵生物学这门702 WorldAgriculture2018郾02(总466)新型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主导编著了«入侵生物学»和«生物入侵»系列丛书等12部专著和教材,从生物入侵理论㊁技术方法和管理等不同角度阐释了生物入侵这个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其研究成果在«科学»上联合发表,并两次受邀在«昆虫学年评»上发表综述论文.从事生物入侵领域研究近30年来,他先后主持了7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与加拿大㊁澳大利亚㊁德国㊁丹麦㊁瑞士㊁以色列㊁意大利及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重大入侵物种预警㊁检测与防控等领域开展了合作研究与联合攻关.缘起国际合作㊀生物防治成效凸显早在20世纪90年代,万方浩刚刚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就与加拿大杂草防治专家彼得 哈里斯(P e t e rH a r r i s )教授申报了由加拿大农业部资助的一项关于外来杂草生物防治的合作研究.这个项目成为中国生物入侵领域的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也正是这次合作让万方浩认识到,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要想成功,必须通过国际合作途径,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尽快在国内建立起现代生物防治理论和技术体系.也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到入侵物种的原产地去实地考察研究,引进入侵物种的天敌昆虫,实现有效治理.从评估引进生物防治天敌的潜在风险入手,万方浩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引进生物防治天敌的风险过滤理论和评估模式;建立了生物防治天敌风险的定量评价㊁风险 收益比较分析与风险控制的决策技术;规范了引进生物防治天敌的筛选标准与程序,修正了生物防治天敌的寄主专一性评价方法.这不但丰富和拓展了国际入侵物种传统生物防治的理论㊁技术与方法,而且为世界各国之间引进天敌昆虫,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提供了风险评价标准与方法.基于上述提出的理论㊁技术和方法,万方浩和他的研究团队对从国外引进的8种豚草和空心莲子草食植性昆虫进行了严格的风险评估,筛选出2种豚草天敌昆虫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与1种空心莲子草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并建立了这3种天敌昆虫的简易规模化生产技术和野外早春助增及夏季助迁的释放技术.该技术成果已在中国亚热带11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累计211 33万h m 2,有效地阻止了豚草和空心莲子草的蔓延危害,折合经济效益18 75亿元.欧盟豚草治理项目首席科学家㊁瑞士弗里堡大学海因茨 穆勒 谢勒(H e i n z M ül l e r GS c h är e r )教授认为,豚草生物防治在中国的成功,将成为全世界利用天敌昆虫治理豚草的经典案例和范本.应穆勒 谢勒教授邀请,万方浩团队自2015年开始与其合作,截至2017年,已经在中国完成了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对欧洲8种向日葵的安全性评价,证实了其对欧洲向日葵的安全性,为欧洲的生物防治开辟了新路径.2015年,在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支持下,万方浩和以色列共同执行了 中以利用寄生蜂持续防控温室蔬菜烟粉虱的关键技术研发 项目.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因能传播植物病毒病㊁具有极强的抗药性等特点,已经在中国大范围扩散危害.项目研发了蒙氏桨角蚜小蜂㊁海氏桨角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3种烟粉虱优势寄生蜂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创新了天敌昆虫组合释放技术及增强天敌控害能力的生态调控技术,在京津冀露地区推广应用累计86万h m 2,降低了温室蔬菜上烟粉虱的发生水平,单位面积收益提高60%以上,共减少损失24 6亿元.目前,这些技术已被转移至合作方以色列,用于约600h m 2的设施蔬菜烟粉虱的生物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引领创新㊀构筑生物入侵防火墙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㊁国际旅游业与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入侵生物在各国之间不断传入扩散,新疫情不断突发,已入侵种频繁暴发成灾,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加,给世界各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也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美国的958种濒危物种中,约有400种是由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所致,其他国家或地区,外来生物入侵导致了超过80%的物种面临濒危.在中国,生物入侵每年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万方浩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入侵极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入侵生物早期预警㊁检测监测㊁紧急处理和防治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已迫在眉睫.2002年以来,在国家 973 计划和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万方浩带802 WorldAgriculture2018郾02(总466)领科研团队对外来入侵物种传入路径㊁外来入侵物种预警㊁检测与监控技术等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同时,借助欧盟合作项目 欧亚外来入侵生物检测㊁监测㊁紧急处理和防治技术交流(2007 2009) ,在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先进的检测㊁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基于这些项目的研究,创建了入侵生物的早期认定与定量风险评估技术,评估并确证了中国农业入侵生物共有640余种,明确了其中100余种入侵生物传入途径㊁适生区域㊁扩散传播危害的风险,为制定中国进出境检疫名录及管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创新了近100种入侵生物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研发了实蝇㊁粉虱㊁蓟马和介壳虫4个类群600余种昆虫D N A条形码识别诊断技术;创建了入侵生物远程无人实时监测技术及一体化信息分析与展示平台,实现了对100余种入侵生物的系统监控.这些检测与监控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应对生物入侵事件快速反应能力与紧急处理效率.针对入侵物种的扩散路径与特点,建立了苹果蠹蛾等20余种重要入侵生物扩散阻击与拦截技术体系与应用模式,从而构筑了生物入侵 早期预警㊁检测识别㊁阻截监控 3道技术防线,为中国行业部门生物入侵防控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 一带一路 ,打造植保科技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农业对外合作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作用日益凸显.万方浩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总结出,生物入侵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做好生物入侵的跨国研究与科学防范,是维护中国大国形象,保障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1月,万方浩被中国农业科学院任命为海外农业研究中心植物保护研究室主任,这让他找到了开展植保外交,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政策互通和协同研究的平台.利用他发起建立的国际入侵生物学大会(2009,福州;2013,青岛;2017,杭州)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会议,他起草了«长春宣言»,倡议成立了 一带一路 国际植物保护联盟,提出了 关口外移,源头监控,技术共享,联防联控 的合作原则,并筹划建立了 一带一路 跨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大数据平台.针对6大经济走廊的地域特点,与肯尼亚㊁巴基斯坦㊁哈萨克斯坦㊁老挝㊁缅甸㊁瑞士㊁澳大利亚㊁新西兰等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建立10余个海外联合实验室,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万方浩也深知,引领学科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他与浙江大学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㊁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以及美国堪萨斯大学㊁德国联邦库恩研究所㊁捷克科学院㊁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合作,构建了生物入侵基础研究的分子平台,提出了I A S1000计划,即完成对1000种入侵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由万方浩作为总设计师的 生物入侵:中国方案 ,又称 4E行动 ①,也向国际社会公布.根据方案设计,将开展1000种外来入侵生物的早期预防预警㊁800种外来入侵生物早期监测与快速检测㊁100种外来入侵生物的早期根除与阻截,以及100种外来入侵生物的区域减灾与全程控制.这是中国领衔全球生物入侵研究,在国家舞台发出 中国声音 所迈出的一大步.结语作为入侵生物学的学科奠基人,万方浩深知,只有后续有人,科研成果才能得以延续,生物入侵研究事业才能发扬光大.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他所指导的众多弟子中,有5人次先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㊁科学技术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㊁国家 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等称号.万方浩带领着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在实现生物入侵跨国治理和联合攻关,构筑生物入侵共同防范的 长城 这条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①㊀4E指E a r l y w a r n i n g&p r e v e n t i o n㊁E a r l y m o n i t o r i n g&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㊁E a r l y e r a d i c a t i o n&b l o c k i n g和E n t i r e m i t i g a t i o n,即早期预防预警,早期监测和快速检测,早期根除和阻截,以及区域减灾和全程控制.(责任编辑㊀刘晓婧㊀段丽君)902WorldAgriculture2018郾02(总466)。
农业生物安全
1.入侵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萌芽期(20世界80年代之前):许多生态学家开始关注生物入侵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术概念和研究手段也只是保护生态学的延生,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
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入侵生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相关专著关于生物入侵的阐述和研究开始备受重视并被大量引用,且在此时期确定了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框架。
快速发展期(20世纪至今):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因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愈发严重,生物入侵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此时期生物入侵学得到快速发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快速扩展,影响日益加深。
2.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所提出的生物入侵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是什么每个核心问题应采取哪些研究方法三大核心问题:1、什么因素能够决定一个物种成为外来入侵种 2、什么样的特征决定一个生态系统能够被入侵 3、如何将外来中的入侵性和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研究结果应用于管理中1、重点研究入侵种表型可塑性等的“前适应性”机制和入侵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源种杂交、内共生菌水平转移2、集中研究生物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3、主要研究入侵种监测的分子识别、远程实时监控、入侵植物的替代控制与系统修复等3.简单介绍奠基者效应的含义。
奠基者效应是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是由少数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了他们后代中的基因频率的效应,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作用。
4.简单介绍瓶颈效应的含义。
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使群体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此时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急剧改变,类似于群体通过瓶颈,这种由于群体数量的消长而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称为瓶颈效应。
5.简单介绍和阿利效应的含义。
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并对生殖发生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
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生 物 入 侵 是 人 类 活 动 直 接 或 间 接
特定 的入侵 种 , 群落更具有易感性 ; 入
侵 发 生 时 ,环境 因 素 对 入 侵 定 殖 发展 的限制作用 ; 侵种群 的扩散速度 ; 入 入
的持续发展 ,造成农林牧渔 业生产的
经 济 损 失 ,破 坏 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 生 态 环境 , 胁 生物多样性 , 威 导致 生 物 遗 传 资 源 的 损 失 与 灭 绝 ,损 害 国 际 贸 易 利 益 。 生 物 入 侵 还 可 能 威 胁 人 类 的
的主要任务 。
G a g h u G a g o g 1 6 2 un z o , un d n 0 4 ) 5
关键词 入侵生物学 ; 程体 系; 课 构建 中图分类号 ¥ 2 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0 — 3 ( 0 20 — 9 — 3 O 4 7 9 2 1 )1 0 2 0
K y w or s I v so i l g ; u r u e d n a in b o o y C ri — c
lm yse ;Sm cu e u S tm t tr
健康 , 有 毒农 业 生物 、 畜共 患疾 如 人 病 的传播 等 。 15 8年 ( h c lg f Iv— 9 T e Eoo y o na so s b nm l a d Pa t}《 in y A ias n lns (动植 物 的入侵 生态学》嘲 的 出版标 志着生 )
Dic s i n o he S r c. s u so n t tu . t r Sy t m o a Boo y u jc n a in ilg
农业生物安参考答案
生物入侵部分思考题目1.入侵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一、萌芽期(20世界80年代之前):许多生态学家开始关注生物入侵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术概念和研究手段也只是保护生态学的延生,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
二、成长时期(20世纪80年代):入侵生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相关专著关于生物入侵的阐述和研究开始备受重视并被大量引用,且在此时期确定了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框架。
三、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因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愈发严重,生物入侵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此时期生物入侵学得到快速发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快速扩展,影响日益加深。
2.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所提出的生物入侵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是什么?每个核心问题应采取哪些研究方法?三大核心问题:1、什么因素能够决定一个物种成为外来入侵种2、什么样的特征决定一个生态系统能够被入侵3、如何将外来中的入侵性和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研究结果应用于管理中研究方法:1、重点研究入侵种表型可塑性等的“前适应性”机制和入侵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源种杂交、内共生菌水平转移2、集中研究生物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3、主要研究入侵种监测的分子识别、远程实时监控、入侵植物的替代控制与系统修复等3.简单介绍奠基者效应的含义。
奠基者效应是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是由少数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他们后代中的基因频率的效应,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作用。
4.简单介绍瓶颈效应的含义。
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使群体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此时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急剧改变,类似于群体通过瓶颈,这种由于群体数量的消长而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称为瓶颈效应。
5.简单介绍和阿利效应的含义。
(课)指一个群体任一适合度组分(如存活率或繁殖率)与该物种密度或数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某一物种经历阿利效应,当该物种密度低时某些适合度将会下降。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并对该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化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在中国日益严重,对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林业等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和研究中国生物入侵的进展和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中国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主要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定义、类型、影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概况,然后重点分析了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特点,包括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接着,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入侵机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当前生物入侵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文章对中国生物入侵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生物入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进展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涵盖了入侵物种的识别、监测、预测、防控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中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提升生物入侵研究的水平。
在入侵物种的识别方面,科学家们运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多种手段,成功识别了一批新的入侵物种。
这些物种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它们的入侵对中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完善的物种数据库,为后续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监测和预测方面,中国采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实现了对入侵物种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扩散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单位:作者: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损失非常严重,每年损失数千亿元人民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我们必须保护农业发展的良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特别要避免由于入侵性植物疫情造成“农业突发事件”而严重影响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生产。
通过广泛调研、收集和分析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的现状、形势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防控生物入侵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在“健全法律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目前入侵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已由1995年的32种增加到44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达400多种,其中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就有100多种。
我国每年因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亿元,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
大量入侵性有害生物的发现和严重危害,无疑与我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密切相关。
1.1新发现的有害生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内外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加快,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越来越大。
近年来,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频率大大加快。
20世纪70代我国仅发现1种外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2种,90年代发现8种,进入新世纪新发现18种。
同时,地中海实蝇、小麦矮腥黑穗病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经常在口岸被截获,随时有传入国内的危险。
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威胁巨大。
在新传入的有害生物中,有我国检疫部门长期关注并一直严防其传入的香蕉穿孔线虫、苜蓿黄萎病等,还有世界上100种危害最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
1.2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威胁巨大2005年从广东沿海传入的红火蚁,3年左右时间就扩散到4个省(区),现已在16个地级市32个县68个乡(镇、街)172个行政村(社区)发生,面积达20万亩。
如果不对红火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280亿元。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物入侵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今后研究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核心问题,以期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发展趋势;核心问题生物入侵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并打败当地物种,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生长难以控制,其结果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农业、林业以及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如江西省发现入侵的豚草、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巨大。
据统计,我国有外来杂草107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主要外来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1]。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
我国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要4.5亿元。
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 5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2]。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回顾对于生物入侵的研究,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
此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开展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但真正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20年来,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协同进化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等,均成为广泛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水平的研究。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原则的指导下,GEF针对各缔约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9条指导性原则。
1996年由SCOPE、IUCN和CAB International共同组织的全球入侵生物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最佳预防与管理策略指南、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来种的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较多,但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外来生物狙击的系统技术研究较少;二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风险分析研究较多,但对实际的个案试验风险评估模式和体系的研究较少;三是对外来入侵种的危害性研究较多,对潜在的危险外来种入侵的预警、扩散与传播机制研究较少;四是对外来的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技术等研究料多,对入侵生物学、入侵生态学及暴发机制的研究较少[3]。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作者:付文杰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1期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物入侵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今后研究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核心问题,以期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发展趋势;核心问题中图分类号S412;X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49-01生物入侵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并打败当地物种,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生长难以控制,其结果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农业、林业以及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如江西省发现入侵的豚草、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巨大。
据统计,我国有外来杂草107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主要外来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1]。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
我国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要4.5亿元。
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 5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2]。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回顾对于生物入侵的研究,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
此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开展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但真正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20年来,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协同进化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等,均成为广泛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水平的研究。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原则的指导下,GEF针对各缔约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9条指导性原则。
1996年由SCOPE、IUCN和CAB International共同组织的全球入侵生物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最佳预防与管理策略指南、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入侵生物学
•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 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 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 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 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 野葛是一种观赏性攀援植 物,野葛在美国获得了两 个外号,第一个外号是 “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 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 物”。野葛在美国南方各 州疯狂蔓延,泛滥成灾, 甚至大有继续北上之势, 触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泽西 州。美国土地上的野葛几 乎没有任何天敌……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 入侵情势 • 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中国,在国际自然保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斑马贝 • 最初通过船只的压舱水溜入美
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它们已经堵塞了管道。它们堵 塞的都不是细管——修理这些 堵塞的管道总计耗费了数十亿 美元。这些斑马贝不只附着于 管道,还粘在发动机和其它当 地贻贝上,肆虐船主,杀死大 量野生动物。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蛇头鱼 • 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它
生物侵入后果
• 物种灭绝 •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
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 •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
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 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 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 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虽然一 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 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该国生物的多样性。)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一、概述互花米草,作为一种源于美洲的禾本科草本植物,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使其在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成为了我国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
互花米草的入侵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威胁到了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
对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互花米草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等特点。
其茎秆直立,叶片窄披针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在适宜的条件下,互花米草可以迅速生长并扩散,形成单优势群落,排挤其他本土植物。
这种强大的竞争力使得互花米草在入侵地迅速占据生态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在生态学方面,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它破坏了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等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同时,互花米草的扩散还影响了潮水的正常流动,降低了江河入海口的泄洪能力,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针对互花米草的入侵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人工及机械清除、使用除草剂、生物防治等。
由于互花米草的繁殖能力强、适应范围广,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以保障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作为一种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了解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互花米草,作为禾本科米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自其原产地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被引入我国以来,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沿海地区迅速扩张,成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
截至当前,互花米草已在我国多个沿海省市广泛分布,其总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和数 据来源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文献综述法:对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入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 实地调查法:对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了解实际情况。 模型模拟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生物入侵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深入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入侵问题。 创新技术手段,提高生物入侵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拓展研究领域,关注新兴生物入侵问题和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入侵趋势。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术
研究结论和展 望
研究结论和成果总结
近十年来,中国在生物入侵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对中国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通过科学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其 危害。
目前,中国在生物入侵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 鉴。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生物入侵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 贡献。
研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数据来源有限,可能存在偏差 研究方法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 缺乏长期跟踪观察,无法全面了解生物入侵的长期影响 跨学科合作不够充分,需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片等。
生物入侵的机制和过程
生物入侵的途径: 自然入侵、无意引 入、有意引入
生物入侵的机制: 繁殖能力强、适应 性广、传播能力强
生物入侵的过程: 定殖、扩散、种群 建立
生物入侵的影响: 破坏生态环境、威 胁人类健康、影响 经济发展
生物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
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物入侵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阐述入侵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经济的影响,对生物入侵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
文章旨在探讨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为控制和管理生物入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是指某一种生物种群由原生地区大规模扩散到其他生态地区,与当地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发生生态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生态影响。
生物入侵分为天然入侵和人为入侵两种类型。
其中,人为因素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农业种植、林业经营、观赏养殖、航运贸易和旅游等方面,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扩散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入侵的主要因素。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环境质量的下降。
2.威胁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威胁,导致一些当地生物消失或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3.影响生态经济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的生态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业产量减少、生物物种灭绝和旅游业萎缩等。
三、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生物入侵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管理或控制生物入侵的科学方法。
它将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分析入侵种群与本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入侵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管理控制的有效性等。
自1990年代以来,生物入侵生态学已经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已有很多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入侵种群的扩散和传播规律、生态系统对入侵种群的抗性和容忍度、生态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生物入侵对重要生态过程的影响等。
最新-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1 精品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篇一: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与趋势1前言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
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2]。
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
至此,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循环利用生物体为操作对象,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大,并且没有污染。
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已经取得并将取得更大进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诸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21产值继续增长2019年,全球生物工程药品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2019年增长至3051亿美元。
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
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万方浩;严盈;王瑞;杨国庆【期刊名称】《生物安全学报》【年(卷),期】2011(20)1【摘要】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的关系”、“入侵种种群的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的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的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总页数】19页(P1-19)【作者】万方浩;严盈;王瑞;杨国庆【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础研究对入侵生物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解析 [J], 林克剑;钱万强;刘万学;万方浩2.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J], 陆永跃3.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构建 [J], 张海珠;梁瑞琴;刘玲4.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当代发展与学科构建 [J], 司道锋5.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学科——二十五年发展回顾与前瞻 [J], 林闽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入侵生态学_成就与挑战_李博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02.02.005 科技前沿与学术评论生物入侵生态学:成就与挑战教授、博导 李 博教授、博导 陈家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上海200433)摘 要: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也是当前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入侵的生态学因此成为了当代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和研究热点。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热点及其进展,包括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生物入侵的特征、入侵的扩散、生物入侵的进化后果等。
我国已于去年正式加入WTO,生物入侵无疑将成为我国入世后愈来愈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结合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的优先研究领域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进化后果 扩散 全球变化 生物入侵 十数规律 外来入侵种 优先研究领域Ecology of Biological Invasions: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LI Bo CHEN Jiakuan(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A bstract:Biological invasions,one of the thre e most pres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 ms,are uninte nded c onse-quenc es of globalisation,whic h facilitates the transglobal movement of specie s ac ross all geographical and physi-cal boundaries with the vastly increasing movement of people and c omme rc ial goods.In addition to economic im-pacts,they have profound influenc e on native biodive rsity,c ommunities,e cosyste ms and even re gional ec ological security.This re vie w focuse s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ec ology of biologic al invasions:definiti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global c hange and biologic al invasions,tens rule,range spread,e volutionary consequenc es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A lso,we briefly discusse d the priority re search areas in the future.China will no doubt benefit from entering W TO,but she will also face a m ore serious proble m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cause d by exchange of living organisms.The re fore,it is hoped that our e colog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s o as to avoid se vere negative consequenc es for our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e volutionary c onse quences,range spread,global change,biologic al invasions,te ns rule,inva-sive alien species,priority research directions基金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批准号:39893360),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170155)。
我国生物入侵的有关问题
我国生物入侵的有关问题提要:生物入侵已被列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生物入侵、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境破坏)之一。
本文分析了与我国生物入侵的途径、我国生物入侵的分布及现状、具体例子和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现状防治措施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因某种原因非本地产的生物或本地原产但已经绝灭的生物侵入该区的过程,而此物种在自然情况下无法跨越天然地理屏障[1]。
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影响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入侵地的生态性质和功能;也会引入一些病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已被列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2]。
一、生物入侵我国的主要途径生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传入途径分为人类有意引入、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以及非人为因素的自然传入三大类。
(一) 有意引入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 包括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 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
1我国为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改造、美观、畜牧业生产、使用以及其他用途有意的引入外来的生物,这些植物由于当地生态系统及其他的影响,逐渐变为生物入侵物种。
植物引种对农业、渔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据研究显示,有50%以上的植物入侵物种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4]而外来动物物种作为一种潜在的外来入侵源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无意引入无意传入指随着人类的贸易、运输、旅行、旅游等活动而无意识地引进,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
[5]无意传播的途径有很多,大多数都是通过国际运输(如旅游、货品运输)带入。
很多外来生物的入侵路径十分诡秘,令人难以想象。
国际邮件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重要途径。
2005年的第一季度,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入境国际邮件、快件中,查获违禁产品181批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近3倍。
其中,国家明令禁止入境的植物及其产品51批次,同比增长近6倍;来自疯牛病疫区的化妆品96批,是上年同期的12倍;截获植物疫情2种1批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0 1 2 / 34 56. / 0 1 7 8 / / 9 7 3: ; 7 8 3 +,-. !
! 8 * # & 0( # -O / 1 4 8 : 3; >? CP/ 9 9 : A9 0 38 :) 5/ ? 1 : 9 Q7 , 1 ; = 3R 9 @= = D *C 9$ D 6 ) . ) /&) + 5 1A #3 ) 13 ( &: 1; #. 3 #14 0 . #1" 3 + 2 / 9 P>@1 0 9 5: A 0 3 #&EF ! 2 50 8 50 9 H : 3: ? / 1 1 C/ 8 D3= 2 1 : AH : A/ 9 ; 5:9 ; / ? ; 0 3HP= 0 3; 4 = ? 4 = 8 >9 : A9 8 0 : 3; 0 4 0 8/ ; ; : 3; 0 = 3= 3 @0 = 1 = H 0 8 / 1 0 3S / 9 0 = 39 7J 4 ; : ? ; 5/ ; ! @0 = 1 = H 0 8 / 1 0 3S / 9 0 = 39 ? : 9 : / ? 8 5: T P: ? 0 : 38 : A /* H : ? . 0 3/ ; 0 = 3+ 9 ; / H :& @: 4 = ? : #&F"9 ' ! /H ? = 2 ; 59 ; / H :& #&F"9 '! 4 = 1 1 = 2 : A @C8 = 3; 0 3>: A/ 3A &4 ? = .; 5: #&&"9 ; = ; 5: P? : 9 : 3; ' 7U >? 0 3H ; 5= 9 : P: ? 0 = A9 !. = ? : / 3A . = ? : 8 = 38 : P; 9 ! 5C P= ; 5: 9 : 9 !. : ; 5= A9 / 3A ; : 8 5? / P0 A A: S : 1 = P. : 3; 3= 1 = H 0 : 9 2 : ? :A: S : 1 = P: A/ 3A / PP1 0 : A; = ; 50 9 4 0 : 1 A7* C ; = A/ C !; 5: 3: 2: 8 = 1 = H 0 8 / 1 A0 9 8 0 P1 0 3: V 3S / 9 0 = 3* 0 = 1 = H C &V * ' 2 / 9 @= ? 37V 3S / 9 0 = 3 !/ 3A ; = * 0 = 1 = H C0 9 A: 4 0 3: A/ 9 / 30 3; : ? A0 9 8 0 P1 0 3/ ? C 9 8 5: . : ; = 9 ; >AC 0 3S / 9 0 S : 3: 9 9 = 4 0 3S / 9 0 S : / 1 0 : 39 P: 8 0 : 9 / 3A 0 3S / 9 0 @0 1 0 ; C = 4 : 8 = 9 C 9 ; : . 9 A: S : 1 = P P? : S : 3; 0 = 3/ 3A . / 3/ H : . : 3; ; : 8 53= 1 = H C = 4 0 3S / 9 0 S : / 1 0 : 39 P: 8 0 : 9 7O : ? : 2 : P? : 9 : 3; 9 = . : 9 ; / ; 0 9 ; 0 8 9 = 30 3S / 9 0 = 3 @= = D9 / 3A P/ P: ? 9 0 3; 5: 1 / 9 ; E" C : / ? 9 / 3A 0 1 1 >9 ; ? / ; : A; 5: 0 3; : ? 3/ ; 0 = 3/ 1 A: S : 1 = P. : 3; = 4 V * 7I: / 1 9 = ? : S 0 : 2; 5: @/ 9 0 8 / 3A / PP1 0 : A? : 9 : / ? 8 5= 3V *0 3 ) 50 3/ !4 = 8 >9 : A= 3; 5:D: C9 8 0 : 3; 0 4 0 8B>: 9 ; 0 = 39 &0 3S / 9 0 = 3 P= ; : 3; 0 / 1 !H : 3: ; 0 8A0 4 4 : ? : 3; 0 / ; 0 = 3! : 8 = 1 = H 0 8 / 1 / A/ P; / ; 0 = 39 / 3A 9 C 9 ; : .? : 9 0 9 ; / 38 : '! ; 5:; : 8 530 8 / 1 9 C 9 ; : . 9 = 4 P? : S : 3; 0 = 3/ 3A 8 = 3; ? = 1 & A: ; : 8 ; 0 = 3/ 3A 9 >? S : 0 1 1 / 38 : !? 0 9 D/ 9 9 : 9 9 . : 3; / 3A : / ? 1 C 2 / ? 30 3H !9 >PP? : 9 9 0 = 3 = 1 = H 0 8 / 1 8 = 3; ? = 1 !: 8 = 1 = H 0 8 / 1 ? : 9 ; = ? / ; 0 = 3/ 3A 0 3; : ? S : 3: / AW >9 ; . : 3; ' 7< 5: 8 = 39 ; ? >8 ; 0 = 3/ 3A 4 ? / . : 2 = ? D= 4 V *0 3) 50 3/ / 3A : ? / A0 8 / ; 0 = 3! @0 2 : ? :4 >? ; 5: ? A: ; / 0 1 : A7 9 ) 5: %& * - @0 = 1 = H 0 8 / 1 0 3S / 9 0 = 39 ,V 3S / 9 0 = 3* 0 = 1 = H C , A0 9 8 0 P1 0 3:8 = 39 ; ? >8 ; 0 = 3, @/ 9 0 8? : 9 : / ? 8 5, / PP1 0 : A? : 9 : / ? 8 5, 9 8 0 : 3; 0 4 0 8B>: 9 ; 0 = 3
5:; 2 =/ >; 5= ? 9 8 = 3; ? 0 @>; : A: B>/ 1 1 C ; =; 50 9 2 = ? D 234567 <
" !"
) 7* 1#. ) + , ) 3 #+ $ " & -<ãä/å%B
ô !" õ%
%%aæçèé9ijêë·ìí¢îï! ðK ) )-< ®ìíñD E" 6còÒóôõ9ö÷) = 1 = H 0 8 / 1 0 3S / 9 0 = 39 ' ¡=æø9ùú! Òûü =>& @0 dRäýþ ÿf !" # 9 $% §¨% | & æç'R()^-<e*+ °²9· ,-.! /0 ·{12!/34{56!/78 { 9:! -<=> ;<=>? óT% ¡= !# EFÙo! äýH @ ¾µfäýíµ AB ^-<=>æçèé9 C¸!-<=> D d9H @EF( -. GH Ù¶ I JKLMNOPQñæø RAST ·Q U {! VW ´·VW-<=>; 9 X ¦´! Ù¶¢ª YZ [\]^«"u9£¦´% _ ¢a-<vw( `avw(bc vw M 9ó de ! -<«.9fg « hg VW9 i «°j! qr( ,«st9ódj !ñ k æøØo Vl -<=>9 ' R m ´( -. no( pqn ´Ù¶<·,rstMV^RA ê=9Q U! u p-< =>9-./Il«dGa ½G k { v y9 [w! -<=>º»«¼½vw k {gh9ijf% TKDIlm!-<=>VW9 n% f xyRA fSz!|}~-?pÚÛ { z9 ) )=>-</& V 3S / 9 0 = 3* 0 = 1 = H C '% /U) =>-</9 | ] } Üæ ~ { #& E " 2 F!<M9+/0! 123 &) 5/ ? 1 : 9 U / ? 2 0 3' (42 3""J 2 & J 1 P5= 39 : U :) / 3A= 1 1 : ' ( " & X = 9 : P5 O = = D: ? ' f12 "2& ) 5/ ? 1 : 9 [ C : 1 1 ' !T ø9MNmx{^ 3 =>-<!Ò Ñ l ´ & -<p ´ / ? 2 0 3! #FE& , 9K L ' ! æ ø 9 £ ù & U M 0 8 5/ ? A9 = 3 \] C 9 ^ D!!""' (!""F ' % #&E' 6,)
!
;<=&>?@()*+&'AB ;< !!E""&
"425 #&EF 6789# :;<9=>-./$ ?@AB!CDEFGHIJ!KLMNOP /0 +,)-./0123 QRS-<=>TU/VW"X9YZ% K[\-<=>VWH]^_`[ & !" EF F" 6abc ' ( de[ & !" EF F" 6a' fghij[& !" EF &" 6ak[AB' % TKDIlm!nonp9qr(st("ufvwOx?fyz{-< ) )=>-</% T E" 6o-<=>Mf9 =>VWbm!|}~-^-./9/U) !^)-<=>VW9ijf% ^m)=>-</TfVW"X9 ¡ j!¢£¤^¥¦U/§¨& * =>©ª«d¬=>9 + (* =>®®¯9°±«°² + (* =>®9-.³´«¡ µ+ ¶* ·-.=>9¸¶¹=>´+ ' fº»«¼½9vw¾& ¿ÀÁ«Ã[ºÄ(ÅÆ«ÇÆ(ÈÉ«Ê Ë(-<»Ì(-.ÍΫÏÐѼ' !Ò¡Ó^m)=>-<//U¾9ÔÕfÖ×! x?=>-</SVWØ o<®9=>´«-.9¹=>´!Ù¶Øo<®º»«¼½9U/!SpÚÛ9/U% ÜÝjÞfß^ m)=>-<//Uij¹àá{9⧨% 123 -<=>, =>-</, /UÔÕ, VW, VW,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