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三文,深度解读文本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简说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简说引言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7年版)》,并随之推出了“统编”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作为新课标的具体体,在编写理念、内容选择、文本编排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编写理念: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始终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突出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材编写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融入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文核素养。
2.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教材编写强调语文素养的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避免片面追求单一技的训练。
3. 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教材编写注重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内容选择:经典与时代相结合,古今外相融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既注重经典文本的传承,也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努力构建一个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色的语文学习体系。
1. 精选经典文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收录了大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2. 关注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教材注重选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本包括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拓展阅读视野,开阔学生眼界教材在选文方面,不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还精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三个层次
知识 ( 、 、 、 章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文学常识 等。 字 词 句 篇 、 我们教 知道工 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 , 是语文 课程 的基本 特点 。 其工具性 主要表 现在学习交际 、 发展认识能力 、 学 习和工作方 面 。为了能够切实运用好这一 丁具 , 要求 我 们在文 本解读 方面首先要关注课文 的知识 层 。 知识层 的 解读 既是 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 , 又是语 文教 学工具性 的 重要体 现 ,也 是师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 究的必经之 路 。 因此知识层作 为文本解读 的首要层 次 , 是我 们永远也不 能轻视 和忽略的 。
关键词 : 文本 ; 识 层 ; 理 层 ; 化 层 知 情 文
语 文教学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 , 的研究 内容也 他 包罗万象 , 尽管复杂 , 它也有 一个研 究的基础 , 我认 为这 个基础 就是语 文教学文本 , 也就是 我们的课文 。如 何解
读 文本 才能有效 的提升学生 的语 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 这 是值得 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的问题 。 新 课标规 定 : 语文 是最重 要 的交际工 具 , 人类 文 是 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 , 是语 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 。 高中语 文课 程应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语文 素养 , 使学生具有较强 的语文应用 能力和一定 的语 文审 美 能力 、 探究 能力 , 成 良好 的思想 道德 素质 和科学 文 形 化素质 , 为终 身学习和有个性 的发展 奠定 基础 。为 了能 够 实现新课标 的要求 , 在文本 解读 方面 , 对一篇 课 文来 说 , 者认 为一般应包含 以下三个基 础层 面 : 笔
二 、 理层 情 人 是极 富情感和智慧 的动物 , 因而人们 的写作 或以 情 主之 , 以智 主之 , 映在 文本 里就是 人 的七 情六 欲 或 反
激活学生: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成功之路
生 , 活 课 堂 。 接 着 , 再 提 出 : 文 章 最 的 关 键 激 紧 我 “ 后 一 句 ‘ 是 一 个 幸 运 的 人 对 一 个 不 幸 者 那 学 生 通 过 自我 阅 读 , 一 篇 文 章 或 多 对 的 愧 作 ’ 老 王 是 不 幸 的 人 、 请 问 作 者 是 或 少 会 存 在 一 些 未 知 或 者 说 是 不 理 解 的 。 , 那 个 幸 运 的 人 吗 ? 什 么 ? 者 明 明 处 境 不 学 生 对 于 未 知 的 事 物 , 理 解 的 事物 是 最 为 作 不 好 会 观 言 , 什 么 还 觉 得 自己 是 幸 运 的 人 ? 学 生 为 ” 比较 容 易 地 得 出 : 为 他 知 足 常 乐 , 因 乐 , 们 的 幸 运 也 是 相 对 于 老 王 的 不 幸而 他 , 反 映 了作 者 对 老 王 这 样 的 不 幸 者 的 这
文本解读的四个步骤
文本解读的四个步骤
1、第一步:三读。
分别以读者、老师、学生的身份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重难点。
2、第二步:三问。
老师在反复阅读文本后要能准确回答三个问题︰即︰文本写了什么,文本是怎么写的,文本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三问”真正吃透文本。
3、第三步:三抓。
要使文本解读更富有实效﹐还必须进行“三抓”,即∶抓题眼、抓关键词、抓中心句,能让学生领词会句,感悟熏陶﹐品尝“语文味”。
4、第四步:三定。
在教学预案的设计时,还要做到三定,即∶定教学目标、定训练点、定生发点。
从而实现真正切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扩展资料
文本解读注意事项
一、要抓语言,这是核心;
语言是核心。
语言是通达作者文本意义的桥梁,是解读的核心。
语言和文本意义紧密相连,离开语言是无法走进作者的原意来理解文本的。
二、要抓理解;
解读的根本目的就是理解。
解读文本是通过语言形成整体感悟,达到和作者视界交会的状况。
理解是解读文本的根本方法。
三、要关注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既要讲整体感悟,又要咀嚼细部。
抓住细节深度挖掘,那就是教师的个性。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教出来的都是一种模式,那就很难感动学生。
读后续写-范例深度解读三
写作范文
• “We moved here with our mother Vanessa from another city. But we got separated from her in the crowd and got lost,” Tom said. “Have you been begging on the streets since then? ” Derek asked. “Yes. We didn’t call the police because we were afraid that our mom abandoned (抛弃) us. But we stay close to the place we last saw her just in case she comes looking. We live in a basement (地下室) nearby. It’s our birthday tomorrow,” Sam replied.
• When seeing him, they walked towards him. “Hello,” they said. “Can we have some money to buy food?” Derek was shocked; it had been some time since someone asked him for money. “Sorr y,” he replied. But they didn’t move. They looked like they were 11. They watched him with sad eyes.
• He didn’t expect the twins would buy some food and return to share it with him, but they did. “We saw it was the only money you had left. So we would share it with you,” the boys told him. “Thank you,” he replied sincerely. They reached a corner of the subway and started to eat. Derek saw it as a chanc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boys. He asked, “What’s your story?”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2、赏析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艺术;3、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价值的差异)。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几个连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章逻辑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的价值所产生影响的比较,感悟思想者的文化哲理之美【教学方法】语文味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
课前五分钟播放暖场配乐视频短片《思想者》,开始上课后呈现罗丹“思想者”雕塑图片,从而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由此导入课题: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二)从语言层面感知文本,感受思想者的语言辩证之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全文。
2、让学生再读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段落,进而感受语言辩证之美。
3、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反义词组造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1)读一读:呈现文中含有反义词词组的语句,并带领学生齐读。
①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②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③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2)练一练:采用分组练习的形成,让学生用反义词组造句,进一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组:用“天使……禽兽……”造句②第二组:用“伟大……卑鄙……”造句③第三组:用“伟大……可悲……”造句④第四组:学生任选一反义词组造句。
(3)议一议:通过造句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证语言的表意作用和语言魅力,以及文中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含义。
(三)从文章结构层面解读文本,体会思想者的文章逻辑之美。
1、思考:本文仅是由几个散乱的思想片段组成,是否显得很凌乱?2、默读第3、7、9、14、16段文章,思考这五个段落开头的连词在文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语文教学达到怎样一种状态。
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自己得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自己得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自己得受感动。
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如何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进步,这成了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想要得到提高,首先要博览群书,教师要通过阅读将自己所教的那点知识置于一个宏大的知识背景中。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难以读懂文意和把握内涵,这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时可以按照以下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一、摄取信息,粗知大意,形成轮廓;二、排疑解难,整合信息,把握文意;三、品析鉴赏,批判质疑,深入理解;四、拓展延伸,实际体验,领悟深化。
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快速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
一、把书读深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语文只能是字词句训练,认为把握住了语言文字也就把握住了语文的本原。
因而语文课堂较少强调思维含量和思想深度。
仅仅把文本定位在“言语层面”,将文本视为储藏着“语文知识”的仓库。
这样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和学生屈从于语文知识,而无视于那些文本作者的思想,无视于作者的精神世界。
如学习古诗词要追求一定的深度,不能光停留在对诗词意义的理解上。
古诗寥寥数语,去解读它,也实在是太简单了。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学习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学习心得2023年,我有幸加入了初中语文教科研共同体。
加入这个团体后,我了解到了经典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相关资料书籍。
我阅读的第一本书籍就是《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黄伟、梅培军著)。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文本解读类的书籍,读起来理论性较强。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主要谈谈我阅读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我第一反应是“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有哪些呢?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带着这一疑问,我走入了《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这本书。
“解读”要立足于文艺学、文章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文学文章本体知识来对课文文本进行解析。
在我们的解读中,其不仅指向理解文意和文法,同时也指向理解阅读行为和阅读方法,还指向理解过程中的阅读主体发展,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呢?这本书给了我答案——要真正实施教学解读,必须实现两个超越,必须要有三门知识。
两个超越,即必须从仅限于文学文本的解读扩展到包括文学在内的文章解读,这种解读不仅需要融入文学理论知识,也需要融入文章学、语言学等知识;必须从一般性的文学或文章解读进入阅读教学的特殊解读,它不是在对象上选取中小学课文文本进行解读,而是要实现解读的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转换。
三门知识即语文本体知识,教学解读需要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阅读学知识,教学解读需要用来阐明阅读行为和如何阅读的知识,使得文本解读本身具有方法论意义;教学论知识,教学解读需要明确在课程与教学的语境下,某一具体课文阅读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哪里,选取什么样的读法,读到什么程度,等等。
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学生经常使用文本直读的阅读方式来进行阅读,而共情赏读的方式却很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于学生共情赏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将审美性诵读,会通性品读,体验性悟读,个性化重读与省己与共情贯穿于在教学中。
学习笔记: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讲“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
在近期的“《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线上培训会上,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做了一个关于教学设计的讲座。
他向老师们介绍了教材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
这六个方法分别是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和要素法。
首先,薛老师认为一堂好的课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好听,学生很喜欢、愿参与。
二是好记,学生容易懂、能记诵。
三是好用,学生会方法、有收获。
其次,薛老师认为解读教材就像玩家鉴宝一样,需要准备好工具、经验、学养和切口。
工具就是一些能随手翻阅的辞书。
经验就是勤于练习获得的见识。
学养就是你广泛涉猎后所拥有的知识背景。
而切口就是通常老师们所说的关键词句段,教学的突破口。
薛老师说解读文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看字面信息,看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
二是里层,看字句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是深层,看文字内外展现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艺术。
以上这些,都是在具体的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薛老师说的六个方法:1-提领法,强调的是系统地观察文章,而不要纠结于旁枝末节,使得文章教得过于细碎。
老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发现关键的词句来统领教学。
例如抓住诗眼、文眼以及关键的写法等,引领学生推敲语言、领悟情感、感受主题、赏析表达艺术。
2-还原法,就是启发学生能够抓住文学描写和原生物态之间的差异,抓住故事情节中的各种矛盾,进行比较赏析,细究作者的文学匠心。
3-原型法,就是启发学生去整体发现文本的结构样式、提炼表达公式。
带领学生去看出文本的写作门道,甚至进行简单创作模仿。
4-见人法,就是强调文如其人,读文章更要领会文章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词句描写进行诵读、联想,与作者做心灵对话,达到精神的成长。
5-降维法,就是强调老师固然有自己的深度、高度的解读,但更要用学生的视角来准备读写话题,为学生铺台阶、搭框架,让学生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阅读和理解。
6-要素法,比较好理解,就是抓住每个单元的读写要素入手,启发学生发现知识规律,体会阅读与创作中的基本的读写技巧。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庄照岗)很多人认为对文本的解读是有深浅之分的,甚至有人提出“深度语文”的概念,不可否认,文本解读是有深浅的,但这个深浅指的并不是整个文本,而是文本的主题或思想,而对于整个文本,解读是有层次的,语文教师只有在各个层次上解读出符合语文性质和学情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呈现文本,完成课堂教学。
此外,语文教学的好坏优劣也不只是通过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否来体现,语文是有温度的,语文是给人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解读某一文本时,就不能仅仅将眼光投向某一层面,无限挖掘与生发,而是应关注到整个文本,关注到所有的学生,根据教学实际在多个层面上呈现文本,展开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文本的解读也必然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理解到审美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徜徉,贴近文本、体悟文本,实现从语义层到形象层,再到审美层,最后到思想层的跨越,真正从多个层面,一步步春风化雨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一、语义层语义层即言语的表层意思,也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所应达到的最基本层面:理解。
但我们知道言语具有内隐性和潜在性的特征,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就不能满足于语义层的理解,而应指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去品味语义背后的深层内涵。
在实际的讲授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老师在解读文本时,特别是在解读古诗文之类的文本时,往往会停留在语义层,因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年月的久远以及古今语义的差异,使得当代学生研究起古诗文来就比较吃力,而有些教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讲解古诗文时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层意思上。
比如在解读XXX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就仅仅翻译了一遍:在XXX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看到远处的南山;比如在解读《渔父》里面的“游于XXX,行吟泽畔,颜色枯槁,形容枯槁”时,也是间接翻译为:他在沅江边上游荡,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枯槁,模样枯瘦。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陈世克*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变革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阅读课教学案例,从文本解读、教学目标制定和活动设计与实施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以实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 陈世克,浙江省乐清市柳市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英语学习活动观[1]。
体现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整合英语教学六要素,通过创设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变革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怎样理解和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是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同时,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
因此,针对阅读教学单一化、碎片化和应试化等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活学科教育与教学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2]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通过活动发展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路径是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
初中生语文文本解读的方法
初中生语文文本解读的方法语文学科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文本解读是一项关键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初中生语文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一、整体把握法在进行语文文本解读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还应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总结等部分。
通过整体把握法,学生可以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深度解读做好准备。
二、关键词标注法关键词是文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词语,通过标注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和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阅读文本时,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下划线标注出关键词,以便于后续分析。
通过关键词标注法,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含义,提高阅读的效果。
三、细节分析法细节是文本中具体描述事物、人物和情节的部分,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应注意细节的描写方式和语言特点,同时思考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所要传达的信息。
例如,学生可以关注人物的服装、言谈举止等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来推测人物性格和身份。
通过细节分析法,学生可以培养细致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上下文推测法上下文推测法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推测词语、句子或段落的含义。
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或者不理解的句子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补充信息来推测其意思。
同时,在进行上下文推测时,学生还应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思考,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通过上下文推测法,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或者文本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异同点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作者、不同时期或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较,以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共性和特点。
此外,在同一篇文本中,学生也可以比较分析不同段落、不同人物或者不同事件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序
败的一个关键 因素。 谓 “ 所 解读文本的能力” 其实 ,
和方法, 最后磨炼 出自己的解读艺术。 这才叫 “ 善于
读 书” 。圈
闰老师的这本著作, 不应该仅止于欣赏闰老师的解读
艺术或 原封不 动地移 用她 的解读 成 果, 因为那毕竟 是 别 人 的东西 。 重要 的是 , 透过 对书 中一 个 个解 读 “ 个
( 自《 选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 闰学著, , 华东 师范大学 出版社 2 1 02
哕唆 几句 : 闫学 老师之 所 以优秀 , 在很 大程 度 上得益
1, 3 4
于她 解读 文本 的功力。因此 , 果我们 真想使 自己也 如 成 为一 名像 闰老 师一样优秀 的语 文教 师, 首先就 应该 实实在 在地 从提 升 自己解读 文本 的功 力入手。 我们读
案” 的研 读 , 寻、 习闫老 师解读 文 本 的基 本 思路 探 学
文教师备课 时已经离不开 “ 教参” 网络, 和 有的教 师
几乎 不会 “ 赤手 空拳 ” 解读 文本 了。 得 1 5 年代 地 记 90
刹 O — ZI 2 8 .一 7
.
12 4
马”! 这位 老 师还请 出 了两 位 外 国人 对 中国古代 寓 言 中的这个 “ 老头” 疯 评头 论足 , 然是播 放采 访录音 , 虽 但 这位 教 师 的奇思 妙 想确 实 成 了我 们 母 语 教育 课 堂 里一道 怪异 的风 景。 我实在说 不清 这是 一堂什 么课 , 总之 不像 是语 文课 , 因为教 师和 学 生恰 恰 都 忘记了一 项最基 础 的语文 知识 : 什么 是 “ ” 寓言 。 与这 样 的 “ 深度 解 读 ” 比, 显现 出闫老 师 解 相 更 读 文本 朴 实 、自然 、 大气 的特 色 : 紧扣 文本 , 既 又不 局 限 于文本 ; 对 文本 有深 刻 的见解 , 她 却从 不刻 意求 深, 而是 深而有度 ; 的知识面很 广I 她 却从不恣意 突破 语 文教 学 的 “ ” 而是 宽而有界 。 边界 , 这种 由博返 约 的 功力 , 是 一种 修 养 , 是 明智 的 自我 克制 。 既 也 要做 到 这一 点是 很 不 容 易 的。 不妨 看 看 她 对 《 父追 日》 夸 的
《秋天的雨》文本解读
-在想象拓展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秋天的雨,你会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秋天的故事、分享秋天的习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想象拓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5.主题思想:探讨文章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欣赏秋天美景的主题思想。
6.表达方式:学习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尝试仿写类似的句子。
7.阅读感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标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活动,他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审美情趣。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较为拘谨,不敢大胆表现自己。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表达。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秋天的雨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但同时,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不善于与他人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沟通能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文本中美的事物、景象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运用: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清凉、温柔、颜料、留意”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境中。
语文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科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任 务 是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 了完 成 教 学 目标 , 它 为 根
现上述 现象。
2 “ 生 为 本 ” 落 实 .以 不
据教 学重难 点和学 生实 际设计 的需 要学 生通 过钻 研、 思考 、 讨论 、 合作来 完成的任务 。
( )着 眼 学 习 兴趣 , 高课 堂 效 率 一 提
但在 实际 的语文教学 中 , 有相 当一部分 教学任务处 于无序列 状态 , 如对人 物分析要先概括 事件再归 纳 品质 , 但有 的教 师却反 其道 而行之 。 种无 序 的任 这
务 设 计 违 背 了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常 表 现 为 由 于课 经
或正在发展 的过程 , 使教育 收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对 于 教 材 中 相 对 短 小 而 又 内涵 深 刻 的 课 文 . 根 据 “ 近 发 展 区 ” 计 任 务 . 有 “ 暗 花 明 ” 收 最 设 会 柳 的
于学生有疑处设计 语文任务 。 能提 高课堂的思
维容 量 , 学 生 真正 学 有 所 得 。 材 中 有很 多 文 章 , 让 教 学 生 初 读 时 会 有 疑 问 。 师 可 以 以 “ 疑 解 惑 ” 突 教 释 为
学
科
( 州 市 中 策职 业 学校 莫 干校 区 , 江杭 州 3 0 0 ) 杭 浙 10 5
我 国 现 行 高 中 阶段 的 教 育 主 要 是 两 大 块 — —
读的进步 。
普通 高中和职业 高中。 进入 2 世纪 。 l 国家先后 召开
了三 次 职 业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 曾两 次 作 出 大 力 发 展 职
“双新”背景下教师培训:教师备课的“四重境界”
“双新”背景下教师培训:教师备课的“四重境界”墨子在《七患》中指出:“备者,国之重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
不同的教师,素养和能力不一样,备课的境界也不一样。
同一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学识和经验在发生着变化,其备课的境界也在变化着。
教师的备课其实有四种境界,老师,你在哪一层?快快对比一下——备课的四重境界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写在本上”这种境界是指把教案认真地详写在备课本上,这是新教师常经历的。
由于缺乏经验,缺乏课堂调控能力,有一股工作热情,又诚惶诚恐,害怕课上得不好,又担心领导检查备课本,批评自己备课不认真。
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当工作了一些时间后,有一些工作经验了,发现上课时去瞟备课本实在不方便。
老师们便把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教科书上,把需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旁批在教科书上,把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关键的环节写在教科书上。
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
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材。
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类教师是把教案写在心上了。
这类教师对教材相当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讲起课来,他们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
微观解读文本,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微观解读文本,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作者:余蕴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3期摘要:微观解读文本是进行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运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引领学生微观解读文本,于文本细微处见精神,在细读品味中解读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打开有效阅读的大门,读出文本的厚度、深度和力度,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微观解读;关键词;重点句;细节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充满语文味的,让学生能沉静在文本的语言环境里品味、感悟和鉴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积淀和提升,要想做到这一点,微观解读文本是进行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但是看似简单的微观解读,执行起来却很困难,正如孙绍政教授在《名作细读》中讲到:“不仅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难在学生面对文本一目了然,间或文字上有些障碍,求助于注解或工具书也不费事。
”他认为语文是在自以为是的“已知者”的基础上,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揭示出更深刻的所知。
但在目前,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还在继续“已知”内容的教学,没有深入剖析文本,没有在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索和发现。
而笔者认为于文本细微处见精神,引领学生微观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丰富内涵,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更有语文味的,更鲜活的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咀嚼关键词,在反复品评中微观解读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解读教材,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面对经典篇目,名家解读甚多,似乎每一处都是要点,都值得品评,都舍不得丢弃,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怎么办呢?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甚有道理,“教怎样的语文,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成头绪,要削枝强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解读文本呢?我想通过品读关键词语,去微观解读教材,从关键词入手,探究文本意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深度语篇分析阅读教学助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深度语篇分析阅读教学助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
基于深度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深度解读文本,设计高品质阅读思维活动,应用启发式教学过程,拓展课后创新性思维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思考,帮助其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严密思维和创新思维都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文本解读思维品质指的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
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
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
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如何在高中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上高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任,是每个英语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阅读教学和学生思维品质现存问题文本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模糊,重视不足,目标单一,模式固化,深度匮乏这几个方面。
英语阅读教学缺乏深度的文本解读,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活动单一,问题设置以获取表层信息以及零碎的主题判断和简单的推断居多,缺乏对思维系统训练的设计,尤其缺乏高阶思维训练。
重语言知识的记忆、模仿和运用,轻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缺乏思维的系统训练和培养,学生往往借助以往的经验或迁移其他学科中积累的思维方式,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非系统性。
虽具备基本的观察与发现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信息记忆与转换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较为欠缺。
具体表现为:不会分析文本结构,对段落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模糊,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潜层意义把握不准;表现在写作上则是文章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内容拓展缺乏合理性,文章立意缺乏创造性。
二. 如何基于深度语篇分析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1. 思维品质具体化要让培养思维品质依托教学活动落实到位,让其具备可测量性,教师应把思维品质中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化,即转化成具体的思维要素:目的,论题,依据,观点,推论,结论和视角。
深度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以“Abeautifulsmile”阅读教学为例
深度解读⽂本,精⼼设计教学——以“Abeautifulsmile”阅读教学为例深度解读⽂本,精⼼设计教学——以“A beautiful smile”阅读教学为例曾伟本课阅读内容A beautiful smile来⾃外研社新标准⼋年级下册第九模块第⼆单元。
本⽂以“smile”为主线,以时间为线索,讲诉了⼀个甜美的微笑改变了作者⽣活的感⼈故事。
⽂字温暖⽽⼜精彩,语⾔地道流畅,内容真实丰富,读来很容易使我们仿佛置⾝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对学⽣原汁原味学习英语⾮常有益。
基于⽂本特点和学⽣阅读需要,笔者尝试从以下四⽅⾯解读⽂本,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关注⽂本,⾼效阅读。
(⼀)运⽤⽂本特征,培养预测能⼒运⽤⽂本特征,培养预测能⼒利⽤⽂本特征的各种形式进⾏预测、激活已有背景知识、猜测中⼼思想,是阅读开始前的三种有效助读⽅法。
读前预测是指学⽣在阅读前,对⽂本可能讨论的问题进⾏猜测,这是⼀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为阅读热⾝准备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插图、标题等⽂本特征⼊⼿,引导学⽣推测⽂本情节,有效地调动学⽣⼤脑中储存的与⽂章话题相关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的阅读兴趣,为正式阅读做好准备。
1.善⽤插图,激活背景知识阅读⽂本的插图往往与教学⽂本相联系,展现了⽂本的主要内容,能起到“导教”和“导学”的作⽤。
插图不仅有提供直观线索的作⽤,还给学⽣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教师应善⽤插图,激活学⽣已有背景知识。
本篇阅读材料的插图是两个⼥孩甜美的微笑(如图),针对此⽂本特征,笔者依次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 Let’s describe: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2. Let’s predict: What’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3. Let’s talk: If someone gives you a smile like this, how do you feel and what will you do?从看图描述⼊⼿,激发学⽣想象,预测⽂本话题,并通过“if”从句引导学⽣以切⼰的感受推测作者情感,激活相关的语⾔知识储备,激发学⽣阅读兴趣,并导出⽂本标题——A beautiful smile.2.锁定标题,掌握⽂本核⼼标题是提⽰⽂章主要内容的线索,是作者对⽂本内容的概括、提炼和浓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三文,深度解读文本
作者:娄云英
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7年第01期
近期,浙江省桐乡市徐建利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一语三文”教学主张的展示。
本次活动邀请了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赵群筠和“一师一优”课全国一等奖获得者金林娟老师来校指导和交流。
徐建利名师工作室成员及“一语三文,深度解读文本”培训班一百多名学员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研讨主题
一语三文,深度解读文本
一语三文,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课例呈现
2016年12月,徐建利名师工作室在全市进行了一语三文的成果展示,围绕“一语三文”进修研讨,并做了《一语三文教学主张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讲座,以使老师们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一语三文的教学主张。
在此次展示活动中,工作室为老师们呈现了三堂体现一语三文教学主张的示示范课。
第一节课是傅明红老师执教的《老王》。
傅老师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作者所谓幸运背后的不幸,以及老王的艰辛生活,同时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傅老师通过深入文本,贴近语言的外壳,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情感密码。
学生在傅老师的引领下,慢慢地由语言走向情感,并深入剖析愧怍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节课是徐建利老师执教的《春酒》,徐老师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让学生通过解读语言,获得一种情感的力量,了解作者真正的家乡味;通过文章层面,了解文本的构件与框架,以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通过文学层面,了解作为文学作品,其写法乃至标题的运用,都与主题有密切关联;通过文化层面,了解作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乡愁文化,并引出一系列的乡愁诗,让学生体味。
第三节课是来自杭州的金林娟老师执教的《春酒》,金老师从文中体现乡音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通过乡愁诗,让学生体味乡愁文化,品位诗人怎样通过一个个意象去释放他们的情感。
四节课都围绕“一语三文”教学主张进行教学,赢得师生们的好评。
名师指津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是徐建利老师的指导老师,她的讲座被老师们称之为最暖心的讲座。
她在评课环节阐述了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是有力量的语文老师:颜值高,心眼好,有点孩子气,能帮助学生成长等。
她充分肯定徐建利老师的一语三文的教学主张。
同时她也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够做一位有力量的语文老师,不仅带给自己温暖,同时也带给学生温暖。
最后教师进修学校姚文珠副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此次活动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