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再掀大规模裁员潮的背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企再掀大规模裁员潮的背后
业绩下滑,利润率下跌,正在房地产行业蔓延。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发布2014年年报预告的上市房企合计67家,整体看,降温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67家房企中首次出现亏损的房企达到13家,预减续亏14家,略减3家,共计有36家企业业绩相比2013年出现了下滑。
值得玩味的是,目前已有4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4年销售业绩,销售额合计18205亿,相比2013年全年的15835亿,上涨幅度为15%。
但是,40家企业中,仅16家企业完成年度任务,其他24家企业情况不理想。
地产人时刻准备被裁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公司在裁员,现在大家都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被裁掉。
”曾经有着地产界“华南五虎”之一的上市房企合生创展相关人士表示。
而上述人士还透露,公司在北京通州开发的某楼盘正值收房整改期。
但整改期还未结束,该项目就启动了大裁员。
据了解,该项目裁员比例将近一半。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正在负责该楼盘收房整改的工程部某位负责人,也在该企业裁员名单内。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部门目前只剩一人未被裁。
由于裁员比例过高,该项目收房整改的维修也受到了影响,甚至不得不由集团派员支援维持项目正常运转。
无独有偶,国内某龙头房企也在今年年底正进行一场大规模裁员,北京(楼盘)以外的地方公司都有裁员计划,整体要求裁员五成,今年没有实现盈利的公司一律取消年终奖。
而早在年中,该房企就在集团总部就进行过一次人事结构调整。
一位就职于该房企的人士表示,以前日子好的时候能领到五倍月薪的年终奖金,现在根本不敢奢望,今年他已经躲过了一次裁员,但这次他准备先主动走人了。
除了龙头房企外,挣扎在业绩泥潭里的某老牌房企同样准备整体裁员3成,其中以40岁以上的中层基层人员占比最大。
想想快到退休年龄了还要接着找工作的事,也是够心酸的。
受这家房企的人事震动和佳兆业风波的影响,总部同样位于广州的商业地产企业高德置地的员工开始未雨绸缪,纷纷四处投简历,广撒网,想在公司裁员决定作出之前找到出路。
“明年要是没有新项目开工,我们这些员工就直接被开,听说龙光地产也准备开始裁员了,我们现在离失业只有一步之遥,真是悲哀。
”一位高德员工如是说。
此外,西安已有多家大型地产企业开始裁员,武汉一家当地房地产公司也决定在年底每个部门裁员15%。
一位建筑设计师坦言,设计院的业务一般会领先房地产业的发展行情。
想知道房地产的日子好不好过,可以从设计院的业务来进行预判。
现在他所在的设计院同事们都闲着了,可见房企的员工日子就更不好过。
的确,在上述龙头房企的人事结构调整中,其设计中心与规划部门成为了缩减人员最多的部门。
除此之外,房企的裁员行动也给猎头公司的业务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北京某猎头公司老板说,2013年北京楼市很火爆,房地产猎头业务扩张得很快,但2014年市场迅速转变,打了这些猎头公司一个措手不及,当初说好的“抢人抢钱抢地盘”,现在这些地产公司都在裁人,待遇也有所调整,不知道会不会重复2008年的大规模裁员潮。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原因导致房企裁员潮呢?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从人力资源角度看,房企裁员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企业经营业绩在萎缩,难以承受更多的人力成本。
裁员的做法是为了削减人力成本。
第二是企业在业务扩展期,人力也相应扩张,但人力资本的效率并没有完全得到体现。
第三是企业缺乏前景预判,善于用兵,而不善于养兵。
”
严跃进认为,房企目前进行的裁员,反映了企业战略的不稳定。
2013年在楼市比较好的情况下,很多房企误认为市场会持续火热,业务大举扩张,员工规模扩大。
但2014年市场降温,很多房企发现扩张受阻,这是裁员的一种直接原因。
严跃进表示,2015年楼市有可能略有回暖,上述裁员做法将不利于企业健康成长。
此类企业更多是从保有企业资产、防止企业经营成本扩大而裁员,缺乏长远目标。
实际上,由于楼市持续低迷,房地产亏损企业也有所增加。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发布2014年年报预告的上市房企合计67家,整体看,降温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67家房企中首次出现亏损的房企达到13家,预减续亏14家,略减3家,共计有36家企业业绩相比2013年出现了下滑。
目前已有4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4年销售业绩,销售额合计18205亿,相比2013年全年的15835亿,上涨幅度为15%。
但是,40家企业中,仅16家企业完成年度任务,其他24家企业情况不理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市场分化严重,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上市房企完成情况还算比较好,实际未公布企业的业绩更差。
除部分规模房企外,2015年整体市场依然很难维持过去房地产市场的高增长。
张大伟认为,预计后续公布销售业绩的房企,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比例更低。
他认为,楼市新常态下,房企将很难继续要求规模持续扩大,以万科为例,企业越来越重视回款等其他指标。
楼市已经结束了以前供不应求、价格单边上涨的格局。
以前的市场调整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变动而引起,并不是市场自发性的调整,如今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供需相对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的波动加大。
张大伟认为,行业的玩家门槛越来越高,主动退出和寻求并购的中小开发商增多,大开发商有机会借此提高行业集中程度。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也认为,房企是否会裁员,取决于企业战略,依然谋求在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领域深耕的企业,并在近两年大举进军土地市场,斩获大量地块,企业良性运行的情况下不可能裁员,大型房企尤其不会。
郭毅认为,此后的大规模裁员,更可能出现在一些中小型房企或者三、四线城市的区域型房企。
随着一线城市土地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小型房企难以获取土地,导致未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很可能会裁撤部分人员。
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前期大量囤地,但区域经济发
展迟缓,不仅缺少人口吸附力,而且内生性购房需求也不足,导致库存过高项目消化周期过长,地块的开发无法滚动起来,因此也可能出现一些部门冗员过多有必要裁员的现象。
房地产裁员系“常事”
虽然裁员并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纵观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裁员似乎已成不可避免的“常态”。
据网易地产2012年报道,在销售与资金压力的重压下,“少拿地、不开工、缓建设”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的过冬策略,裁员无疑是收缩战线的重要措施之一。
广州市房地产学会副会长曹志伟透露,广州一部分房企发布相关裁员通告。
大部分在广州设有地区公司的地产商,裁员比例在30%-40%之间,最高的裁员比例高达60%。
有分析认为,此轮裁员总量会多于2008年。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房地产学会副会长曹志伟透露,房企裁员一种是以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不过关的直接裁减,另一种是以架构重组的方式进行,把一些没有项目,暂缓拓展的地区公司直接撤销。
曹志伟表示,大部分房企的裁员比例在30%~40%,而最高的裁员比例高达60%,不过裁员的一般都是地区公司,不在总部。
此前一些大规模裁员的传闻,均遭到相关房企否认。
2011年年末,房企老大万科也遭遇过“变相裁员”困扰,传闻称其员工“年终奖减半”,万科总裁郁亮不得不出面辟谣。
而对于万科的现金流问题,郁亮直言:“万科发工资的钱有,发奖金的钱有,买地的钱也有”。
江苏新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唐云龙称,没有任何裁员计划。
不过他坦言,目前行业处于风口浪尖,还是低调处理比较妥当。
然而,日益严峻的房产企业生存现状,以及楼市不景气房价下滑的事实都在说明,2012也许不是世界末日,但对于房企而言,日子并不好过。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资深分析师薛建雄认为,裁员是负面消息,作为公司,肯定不愿意承认。
但裁员已是业内的普遍情况,当然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年末本身就是公司调整人员的时节,再加上整个行业处于低谷期。
对于企业而言,裁员是降低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现在看来,今年裁员总量有可能超过2008年。
2008年底很多企业都有裁员计划,但2009年春天开始楼市又回暖了。
而这次情况不一样,2012年春天包括上半年,楼市不会大规模反弹和回暖,这也意味着2012年很多企业将按照目前的规划和计划裁员,否则企业经营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一次‘冬天’明显会比2008年长。
”
国泰君安的一份房地产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房企资金缺口量将达到1.35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2011年万科销售额的约11倍。
瑞银房产10日也警示称,今年一季度末与二季度初是房地产高危期,或出现风险集中爆发、中小房产商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市场洗牌整合。
杨红旭认为,洗牌已经开始,预计到2015年,将有30%的房企被洗牌出局。
一位在房地产企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坦言,按照2008年的经验,在房地产熊市里,工程部与品牌部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在寒冬里,大多数房地产公司都会缩减开工量以减少资本开支,维持现金流,那么肯定不需要那么多工程人员,工程部势必需要缩减;其次,在淡市下,品牌管理部门对企业而言毫无作用,不仅难显效果还耗费公司成本,明年也肯定会缩减”。
上述人士还表示,在众多部门里,只有销售部是相对安全的,毕竟在淡市之下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什么比卖楼最重要,而且销售人员的待遇往往与业绩挂钩,底薪普遍很低,对公司成本影响不大,但也会有公司选择裁掉自己的销售部,全部外包给代理公司。
不过,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每家开发商业务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很难判断哪些部门最受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非营利部门肯定最受冲击,像市场策划、品牌推广这些部门很有可能成为重灾区。
“从目前的政策与市场环境来看,明年的行业生存环境或许会比2008年更差,虽然许多大型开发商已经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未必会像2008年般猛然裁掉很多人,但是此轮调控的时间会更长,这意味着企业的冬天更长,收缩的时间也更长,波及面或许会更大”,黄韬认为。
而在王海斌看来,虽然在行业洗牌的背后,裁员求生是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选择的手段之一,但如果从大范围来看,房地产企业可以分为国企与民企两类,对于国企或央企而言,这种企业背后往往有中央政府部门或者地方政府撑腰,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较强,资金压力并不会很大,它们甚至有可能借助本轮调控以较低的成本吸纳人才,为未来的发展作准备;但对于民企而言,它们往往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撑,也很难取得融资贷款,因此民营房企的市场压力更大,裁员的压力也自然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