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深化《原理》课专题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和知识构建新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传递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提问和探究。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即学生间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帮助,加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帮助学生合理分工,并审查学习成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的长处,整体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被引导去解决问题。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自学资料和指导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服务于实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育、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三种重要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1234”项目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234”项目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一、改革背景《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开篇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接着第二条指出“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指出“支持山东把中等职业教育确立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培养基本劳动者和一般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
这两个文件界定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同时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在职教办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给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中职教学要摆脱“重视精英”的教学理念,※王柱宝建立起“面向全体、夯实基础、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服务全体学生。
改革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又要注重学生基础发展,在这一改革指导思想下,学校启动了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
二、模式探索化学工艺专业自2009年起开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由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推动教改实践,专业课特别是有技能操作点的理论课堂开在实训室,先讲后练或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步成型。
给学生更大自主性,促理论与技能结合。
项目教学模式开始探索,2016年基于项目教学的“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但是改革的范围仍限于专业课范围。
随着技能大赛教学模式成功案例越来越多,改革念头再度萌生,大赛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有目标明确的训练任务(教学项目),有任务成功的评价标准,“项目与标准”是大赛教学中的两个核心。
有项目与标准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晰教学任务与完成任务的评价标准,知道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从而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借鉴大赛教学模式中的两个“核心”,结合实际教学场景,扩展教学改革涵盖课程范围,课题组在化学工艺专业探索实践了“1234”项目教学模式。
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巧妙的方法
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巧妙的方法
深化课堂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巧妙的方法:
1. 利用科技手段:利用数字设备和软件,如互动白板、在线学习平台等,使教学方式更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讨论、互动,解决疑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
4. 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 个性化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能力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6. 鼓励学生参与: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7. 使用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8. 定期反馈与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
9. 提高教师素质:持续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确保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0.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
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总之,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认识。
1、建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成果,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
因此,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由理论演绎而来,而且也可以来自于实践。
它不仅能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对具体的教学经验加以逐步的概括和系统的整理,而且在形成时就包含有一定的预测和设计,从而上升到理论。
可以说,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又高于教学实践。
所以,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提供素材,是个别的教学经验转化成一般理论的中间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基于学校的校本教研中的课例研究活动,无一不是在探讨一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但这种模式大多为就课论课,没有把典型课例的教学经验提炼取化为教学模式,使这些宝贵的经验,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
如:一些语文课,片面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情感教育为主,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缺乏语文味。
评课教师就真对“语文味”提出了一些好的教学建议,但这种教学建议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某一课堂情境怎么教,而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整个教学过程怎么教。
因此,课例研究只停留在某一教学情境的教法运用上,没有从整体的系统教学序列中,抽象出教学模式。
而教学模式又是通向教学理论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实践,只能是一种教学经验。
我们现在的大多教师只能是“经验型”的教师。
而当前,要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树立学校品牌,迫切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和学生实际,建构新的“基础型”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而建构新的“拓展型”课程教学模式,最终建构新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新课程标准”,建构相应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概述在当代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起来的。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
教学模式上,建构主义提倡采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如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模式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合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其深层次的学习。
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者的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教学设计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这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和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并非绝对、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通过个人与环境互动而建构起来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这一理念源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学习是个体基于自身已有经验、信念以及对新信息解释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观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传递信息,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的动态建构性: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映射,而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解释的结果。
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 群体讨论:在学生之间建立合作的学习环境,通过互相交流
和讨论来共同构建知识。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
提出观点,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2. 项目学习:以实际问题或项目为中心的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
选择和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实践和合作,从中获得有关课题的深
入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
决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的不同
方面,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问、
探索和寻求答案。
教师可以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
5. 模拟实践: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任务,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
进行实践和体验。
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各种情境并作出决策,从而主动探索和学习。
这些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关注
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建构。
教师在其中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引言:建构主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建构知识和经验来主动参与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包括案例学习、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项目学习。
一、案例学习案例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实际案例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案例学习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案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建构主义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在问题解决中,教师会给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挑战,让他们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学生需要主动寻找相关信息,整理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解决,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模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
四、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中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中注重实践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会参与一个真实或虚拟的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合作和协调,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教学改革 方法
教学改革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课堂改革: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方案可以包括设疑激趣、思维训练、揭示规律、精讲精练、学生参与和整体教学等方面。
2. 组织形式改革:可以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研组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负责落实。
除了音体美学科外,其他学科都可以参与改革。
3. 教学方法改革: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方式改革: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总之,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创新和实践,逐步推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姓名:张立超学号:120314060 年级:12级教育学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定义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1)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2)学习环境的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3)教师角色: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一种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一)支架式教学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过程中的脚手架。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说明】本文节选自苏州大学项永芳的硕士论文《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四种教学模式,尤其是文中不但有四种模式的理论依据,还有四种模式运用的步骤,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正文】根据情境认知与其他的理论,学者们开发出了多种教学模式。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四种教学模式: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抛锚式教学模式。
1 观念转变教学模式(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Model)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对知识的直觉认知。
其中,有些理解与知识概念基本一致,但是有些理解与知识概念相违背,它们被称为“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或“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
观念转变指个体由于受到和个体原有某种知识经验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对观念转变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从80 年代起,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1982 年,康奈尔大学的Posner、Strike、Hewson、Gertzog 四位教授提出了观念转变模型(conceptual change model,简称CCM),大大推动了观念转变的研究与教学。
“观念转变学习”教学模式是西方科学教学研究者们在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1)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观念转变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和经验之前,他们头脑中就对一些数学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定势就造成了学生一些教学前错误概念的形成,学者们认为这些概念包括替代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和前概念(Pre-conception)。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_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总第143期)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何克抗摘要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 nstructiv 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
创新教研教改途径,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教研教改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为了高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需要创新教研教改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创新教研教改的途径。
一、优化教研组织和管理机制1.建立教研领导团队: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研领导团队,由专业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制定教研计划、安排教研活动,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2.拓宽教研渠道: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教学比赛和研讨会,拓宽教研渠道,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3.建立教研档案和数据库:建立教研档案和数据库,收集整理教研资料和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4.加强教研成果评价: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通过评估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等,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推动教研工作的发展。
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1.提供培训机会: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2.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建立教学交流平台,供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教材教法、教学心得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4.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学校的优秀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注重教研成果应用和效果评估1.鼓励教研成果应用: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加强效果评估:建立教学效果评估机制,通过教学观察、学生评价等方式,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改进和提高的机会。
3.推广优秀教研成果:将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和分享,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促进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
创新教研教改的途径包括优化教研组织和管理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注重教研成果应用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通过这些创新途径,可以更好地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改革包括哪些方面谈谈你的教学创新思路
三教改革是指教育、教学和教材的改革。
教育改革主要涉及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教学改革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教材改革主要涉及教材的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的改革。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一、教育改革1.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同伴评价等,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推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特定职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工具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强化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和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和听众的角色。
因此,我们需要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材改革1. 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推动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推动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其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的激发。
如何推动课程改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几个有效的途径来推动课程改革,并讨论每种途径的优势和挑战。
一、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课程。
同时,教育实践方面的经验也可以为研究提供数据和案例。
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与教师进行密切合作与教师进行密切合作是促进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
通过与教师的密切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资源和工具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教材、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教具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一种创新方式。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低。
通过给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的机会,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引导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通过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为课程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同时,评价机制也可以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词最初为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也就是说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首先要让学生想学,其次是会学,第三是获得高效。
我们要科学地实施,必须在有趣、轻负的理念下,辅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由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不同,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人们对教学的认识、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施教者的教学风格与特长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模式。
世界著名的教学模式有: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凯洛夫的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加涅的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教学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我国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等等。
深入探讨这些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这些教学模式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教学规律,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也结合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教学经验。
我们要为高效课堂教学建立教学模式,也应体现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具体地说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考虑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变化,至少应将媒体的运用考虑进去;考虑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好表现,课堂教学要为他们的表现提供空间与时间;考虑时代变化带来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变化;更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
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也不同,建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然多样,笔者目前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为各种教学对象、教学情形、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是根据其共性特点,为高效课堂教学建立一个一般教学模式,供大方之家批评。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5篇]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5篇]第一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
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
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
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
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石莱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此课堂教学改革试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1围绕两条工作线进行改革: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2、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编制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体系,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分层习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推广各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模式。
123充分发41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导学案”,将“导学案”建设成“引导学习”的有效载体。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为学而教,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
2、平等交流,变“教学”为“导学”。
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
应将微笑带进课堂,鼓励带给学生。
创设民主、和谐、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3、引导自主,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有效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
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456学为主,逐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五、课改的基本模式吸取洋思、东庐、杜郎口、宜中、北道德小学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在改革中研讨,在研讨中发展创新,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试行模式为“预设目标——自学探讨——展示迁移——检测达标”,并初步确定基本环节和具体要求。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水平和能力,探索有效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师资培训水平师资培养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途径。
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教师,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并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同时,教师培训也应与学校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
三、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将其成果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四、推行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边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此外,跨学科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优秀教师奖励、荣誉称号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采取评师评课、互相交流学习等形式,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六、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校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电子教材、智能化设备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也应积极学习和应用相关技术,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1235“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田艳
“1235 "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田艳发布时间:2023-07-03T06:59:42.829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8期作者:田艳[导读] 初中英语教师应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这样不仅可以摆脱单一知识点教学的弊端,而且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第四初级中学摘要:初中英语教师应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这样不仅可以摆脱单一知识点教学的弊端,而且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1235英语课堂模式;主要目标;应用分析引言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已经尝试了很多新的方法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和缺陷。
但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1235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要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当代学习范式重建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支点与标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未来的学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文化,让学生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开发,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让学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培养,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致力于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马克思主 义; 专题教 学 ; 教 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4 ) 0 5 — 0 1 8 5 — 0 3
高校《 马克思 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 下简称 《 原理》 ) 课传 统教学模式 以章节为教学 内容 ,以教师讲 授为主要方式 , 学
一
1 8 5—
《 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 0 1 0- 2 0 2 0年 ) 》 在 其总体
1 作方引 中从政策 角度 明确 了“ 以学生 为主体 , 以教 师 为主
入状态 、 智力活动的活跃度和教学过程 的参 与度I 4 1 。 ( 二) 学生 主体
生与教 师的互动性不 强 , 学 生们学 完该课程 之后 , 无法从整
人 类解 放的科学” l 1 l 。这一见解也得到 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 教材编委 的普遍认 同 , 并把它作为教材绪论 的标题 。
但 教材在 随后章节 的编写依然采 用了 3个 组成部分 的叠加 方式 , 因为马克思 主义 的整 体性到底该 怎么把握 , 是一 个需
加具有说 服力 、 吸引力 , 也符 合马克思 主义理论本 身的主 旨 “ 关 于无产 阶级的解放条件的学说” , 能够极大提高 马克思 主
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
近几年 , 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的呼声很 高。 中国 人 民大学高放教授最早提 出从 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 他认
为“ 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 、 恩 格斯创立 的关 于无 产阶级 和全
主义整体性 , 这一 表述 尤其对教学内容的整理组织具有指导
、 一
条 主线
这里所谓 的“ 一条主线” , 是指马克思 主义 理论 具有 内在 的逻辑 线索 , 专题 围绕其 内在线 索来进行设 计 , 教学 内容形
成一个有机整体 。
意义。 他认为 , “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性, 是指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 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 这个理论体系有其逻辑起点 、 逻辑线索 和逻辑结果 。 也就是说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有其始终如一 的 研究对象 , 整个 理论大厦是围绕这个对象有逻辑地建立起来 的。” 目 这个研究对象简而述之 , 即“ 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 ” 。
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目标 。
全面的发展则是其逻辑结果 。遵循这个思路设计 专题 体系 ,
教学 内容来 源于教材并 结合 时代 , 综合 马克思 主义政治学 、 伦理学 、 社会学研究 的最新成果 , 那么, 整个教学体 系则成 为
一
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 不但 更加生动 、 富有 时代精 神 , 而且更
现实的人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的逻辑起 点 , 关于人 的 解放条件 、 解放进 程 的研究 是其逻辑 展开 , 实现人 的 自由而
( 一) 专题的独立性与整体性
专题具 有相对独 立性 , 各专 题是从某一 理论 、 某一话 题
出发 , 深入 剖析某一现象 , 将教 学内容逐步引 向深入 , 启 发学 生对原理进行深度思考 。专题 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精 、专 、 深。 它对 于教材不是 面面俱到 , 而是对于教材 内容进行精选 、 加工 ; 强调课 堂教学的专题 性 、 目标性 、 针对 性 ; 强调对 于理 论 的深入理解 , 引导学生结合实 际深入思考 。筛选 和确定专 题是专题教学 的重要环节 , 也是专题教学面临的第一个 难题 。 只有将 专题 的“ 精、 专、 深” 与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完整性 相结 合, 用“ 一条主线 ” 贯穿专题教学 的始终 ,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
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和讨论 的问题 。
体上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 。 经过我们专题教学改革实践证 明, “ 一 二三” 专题式教学 能突显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的整 体性 ,
使教学重 点更突 出、 师生互 动效果 更好 , 是深化 《 原理 》 课 教
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
( 二) 建 构整体性 的内容体系 中共 中央党校牛先锋教授在《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 生成和逻辑体系》 一文 中, 较好地从逻辑 的角度表述 了马克思
2 0 1 4年第 5期 总第 2 2 3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 0N0MI C RES E ARC H GUI DE
No. 5, 2 01 4 S e r i a l No. 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 构 “ 一 — — — — ▲ 二 — — — — — ▲ 三 — — — — ▲ — ▲ " 专 — — ’ ■ ' — 一 题 教 学 模 式
深化《 原理》 课专题教 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陈 坤, 张雪莲 , 胡雪 萍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研究部 , 哈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专题教 学是 高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 实现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 系转化 的有效途 径。 “ 一二三” 专
题教 学模式是对这一途径的深度探 索。所谓“ 一” , 即各专题 总体上是一 个有 内在逻辑关 系的有机整体 , 有“ 一根主 线” 贯 穿教 学 内容 始终 ; 所谓 “ 二” , 即在专题教 学过程 中, 以教师为主导 , 以学生为主体 ; 所谓 “ 三” , 即依托 网络平 台, 将课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1
二、 两个 主体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 活动主体 是教 学论 中的重要 问题 ,
基金项 目: 哈 尔滨工程 大学 2 0 1 2 年校级教 育教 学改革研究重点项 目( J G 2 0 1 2 Z D 0 7 ) 研 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陈坤 ( 1 9 6 1 一 ) , 女, 黑龙江哈 尔滨人 , 教授 , 博 导,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 学与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