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教学实录与评析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课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植物的叶》。

课堂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不能从事独立完整的探究活动,所以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上。

按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认为树下凉爽的原因是树冠遮住了阳光照射或认为树下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缘故,不会想到树木的叶能蒸发出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对树木的叶有蒸腾作用自然“视而不见”,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身边植物发生的自然现象。

如何让学生能感知树木的叶发生蒸腾作用呢?问题摆在老师和学生的面前,我看着窗外高大的树木,何不利用教学楼周围高大的树木,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先由学生亲自体验测量树阴下温度、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的温度等温度不同,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探究树阴下温度低于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的原因。

植物能蒸发出水分吗?让学生设计植物能蒸发出水分的实验,由于实验时间比较长,且又要放在阳光下照射,因此,出示前一天准备好的实验装置: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给学生观看。

在塑料袋壁上,学生清楚地看到:塑料袋里面有小水珠。

学生解释水珠的来历,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通过图片学生认识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
构:气孔。

总结蒸腾作用的原因,最后解释“大树底下好乘凉”,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通用6篇)

《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通用6篇)

《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通用6篇〕《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通用6篇〕《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根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场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根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颖叶和落叶。

老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一、统计搜集到的树叶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搜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搜集树叶的。

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如今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展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二、观察比拟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3、比拟:同时观察所有完好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一样的构造吗?是呀,大局部叶具有叶柄、叶片构造,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拟新颖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同?考虑:长在树上的新颖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如今哪里?是呀,新颖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绘: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渐渐地长大,变老。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解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解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解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叶的形态、构、功能以及利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能够观察植物的叶子,分清常见的各种形态。

2、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利用叶子的方法。

4、发展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的叶的形态2、叶的结构与功能3、利用叶子的方法4、探究实验:观察植物的叶子三、教学步骤1、引入进入课堂之前,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今天的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寻找学生们对植物及其叶子的一些想法和认知。

2、讲解植物的叶的形态根据图示或具体实物,老师要让学生认识植物叶子的形态分类,如椭圆形、心形、三角形、长圆形等,辨认它们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在巩固学生对形态的理解后,让他们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叶子的图案与形状特征。

3、介绍叶的结构与功能介绍植物叶子的基本结构,如表皮、肋形、叶肉、气孔和细胞等,解释它们的结构功能,如气孔是植物呼吸的重要通过途径。

通过简单示范、实例讲解等形式,深化孩子的认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植物叶的结构与功能。

4、利用叶子的方法介绍植物叶子的利用方法,如紫菜、菠菜、茶叶等。

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发的提出植物的其他部位的用途,让他们充分了解植物的价值。

5、实验观察植物的叶子让学生在自然场地观察植物的叶子,感受植物在生长中的变化,并且记录观察到的数据和情况,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实际效果,更好的认识植物叶子的结构和性能。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老师在上课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在对植物及其叶子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阅读、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实践探究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然之美,触摸植物和叶子的独特魅力,探究叶子的构造和生命实质。

3、互动交流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让他们自发的主动学习、问问题、聆听其他同学的主语,加强学生’s合作和互动效果。

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叶》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叶》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叶》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究叶子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植物入手,探究植物的叶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特征。

但在观察和探究植物叶子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叶子的基本结构,了解叶子的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叶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叶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叶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叶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叶子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叶子的功能。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叶子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透明胶带等。

3.教学资源: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叶子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叶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叶肉、叶脉、叶柄等。

同时,展示叶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叶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考察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考察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考察重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的叶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类。

2.能力目标:观察、描述和分类不同的植物叶,并了解植物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导入采用“看图片,说问题”的方法。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叶,让学生发现叶子的不同形态,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的叶是什么?有哪些种类?2.知识点讲解通过教师的简短讲解,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类。

3.活动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叶。

让学生描述叶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知识点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类总结,重点强调植物叶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说明。

5.巩固练习通过植物叶的分类习题,检验学生对植物叶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

三、考察重点1.叶子的形态特征:平行叶脉和网状叶脉;单倍叶和复合叶。

2.叶子的功能: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3.叶子的分类:针叶、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通过上述教程和考察点,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叶》这一知识点是三年级上册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地了解植物叶的形态、功能和分类,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亲身实践,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植物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植物叶进行观察和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植物叶的知识。

同时,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植物,感受自然的美好。

小学科学《植物的叶》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植物的叶》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植物的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猎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按肯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拟观察和测量。

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舞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活动中体验到叶的多种多样。

教学课时:第—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一、引入1、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树叶。

二、学生到校园捡树叶1、学生先说说捡树叶的注意点:保护花草树木,注意平安等。

2、学生到校园内捡树叶。

注意点:在活动前教师肯定要对学校里的植被情况了解清楚。

学生可以捡到哪些落叶?数量如何?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校园较小,植被较少,学生捡到的落叶是否会过于单一?短时间内参加活动的学生过多,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捡不到叶的情况。

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校外完成捡叶活动,教学前教师肯定要了解学生的搜集情况。

三、小组交流统计1、教师出示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

你一共捡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树叶?数量最多的一种共有几片?2、小组填写好统计表,各小组间交流。

注意点:在进行统计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捡叶的情况,对学生的统计活动做出充分的估量。

首先各小组所捡的叶的数量差异很大,多的达上百片,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统计和分类任务。

四、比拟叶的相同和不同1、出示一些叶子,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子吗?2、小组交流:观察到什么时候说它们是同一种叶子?观察到什么的时候它们才不是同一种叶子?3、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五、观察叶的生长变化1、比拟新奇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观察一种植物的叶,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渐渐长大变老。

五、作业课外再去捡一些树叶,比拟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植物的叶)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根本上都完成。

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重点是关注了学生对树叶的分类,但是为了教学进度,分类花费给学生的时间比拟少,因此分类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对树叶分类根本上在课堂中没有分,我是给学生中午回家分类,对于好的学生根本上都能说出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等。

第5课植物的叶说课实录

第5课植物的叶说课实录

第5课植物的叶说课实录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

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到处是绿色的世界,今天我把这一片绿色带到了课堂上。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植物的叶-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植物的叶-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植物的叶教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重难点分析: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出一定的时间来认读,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学生写字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容易激发而难以保持,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

如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可以从内容入手,让学生说说“植物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的?”要求学生边默读边勾画,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请学生谈谈“形形色色”的意思。

生1:就是许许多多的意思。

生2:就是多种多样的意思。

生3:就是各式各样的意思。

师: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回答得很好,那为什么说植物是形形色色的?课文介绍了哪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植物王国吧!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谁能领着大家准确地读出这些词?指名读词,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如果读错了,请其他同学纠正后,大家跟读。

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准确!那么这些词语怎么理解呢?课件出示:“庞大”、“复杂”、“随风见长”、“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等词语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而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生命体。

因此,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植物的叶》是学习科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的构造和特征植物是由根、茎、叶和花组成的,而叶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植物叶子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以及叶柄等构造特点,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叶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2.叶子的功能植物的叶子不仅仅是用来吸收阳光和做光合作用,还有其他很多的重要功能。

例如调节植物体内水分、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的转运等。

3.不同类型的叶子植物的叶子不仅形态多样,还可以根据其生长的环境和功能被分为不同类型。

例如针叶、阔叶、肉质叶、薄膜叶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的掌握① 能够准确描述叶子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② 能够解释叶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的基本原理;③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叶子,了解其特点和使用场合。

2.能力的提高① 发现和观察植物的叶子,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② 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③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的培养①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认识力,提高其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② 培养学生关心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1.活动式教学法通过展示植物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明确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提问、讨论等方式探究叶子的形态和功能。

2.制定实验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叶子,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公园、植物园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教学评价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教学评价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叶》教案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评价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探究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在《植物的叶》单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叶子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生物观念和生物素养。

同时,也让学生理解物种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评价:教学目标针对性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很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在《植物的叶》单元教学中,教师主要从叶子结构、叶子形态、叶子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并结合实物和幻灯片,多角度展示叶子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明白叶子形态的多样性和与功能的关系。

在口头讲授的同时,穿插着讨论、演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教学内容的组织合理,内容具体、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趣味。

三、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基础,并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植物的叶》单元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句式转换、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综合性的学习来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掌握。

评价: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扩展对知识的认识。

四、教学环节评价教学环节是指教学过程中划分的小环节,分别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目的,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衔接。

在《植物的叶》单元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出序言、引入、讲授、实践等环节,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各个小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清晰的步骤和指示。

评价: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各环节之间衔接良好,学生能够有序展开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最终评价。

《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

《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

《植物的叶》的科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植物叶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植物叶子。

1.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叶子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叶子的基本特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叶子,并提出问题:“你们注意到植物的叶子了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植物叶子的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学生对叶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第二章:叶子的结构和功能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能够识别叶子的主要部分,如叶柄、叶脉、叶片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叶子的结构,包括叶柄、叶脉、叶片等。

讲解叶子的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叶子的结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叶子的主要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叶子的结构并记录下来。

教师讲解叶子的功能,并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实验或活动,如光合作用的实验。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叶子结构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评估学生对叶子功能的认知和参与实验的表现。

第三章:叶子的形态和分类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叶子形态。

学生能够对叶子进行分类。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叶子形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讲解如何对叶子进行分类。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态。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种类的叶子,并进行分类。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叶子形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评估学生对叶子分类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第四章:叶子的生长和变化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叶子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叶子的生长和变化。

4.2 教学内容:介绍叶子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

讲解叶子的变化,如颜色变化、落叶等。

《植物的叶》教学实录与评析

《植物的叶》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 像 伞 。 同学们 , 她描 述 这
种植物 叶子的时候 , 说 出了这 种叶 子哪一方面的特征?
生: 描述 了它有点圆的特征。
生: 我还 见 过爬 山虎 , 它 的 另 外 一个 名 字 叫爬墙 虎 。它 的叶 子 是一 串 , 长条 的 , 颜色是 碧绿色 的 , 它 的大小偏 中等一点 。 师: 刚才这 位 同学描 述爬 山虎 叶子 的时候 , 抓 住 了它 哪些方 面的
整 。谁还认识 哪些植物 的叶子 ?
师: 那 你来 说 一 说 , 它 的 大小 怎么样?
的叶子 , 这是番茄 的叶吗 ?你 们看
生: 我 家 门 口就 有 一 些 桂 花
■—D 科 学 课 ・ 2 0 1 7 - f - 1 _ 2 月
YU E J I A O KE J I BA N
较它们 有哪些相 同和不 同 , 用你喜 欢 的方式记录下来 。 师: 观察 的 同时 , 大家 要仔 细
比较 , 看它们有 哪些相 同和不 同的
师: 有 的 同学 留意 了 , 有 的说 没有 , 那 么下课 之后大家 可 以根据 她 所描述 的特 征 , 在我们 的校 园里 面找一找桂 花树 。看来 , 在生活 中 大家见过 比较多 的植物 的叶子 , 今
部分叫叶脉 。 第 八小 组 发现 这 些植 物 的 形
同的? 老 师为各 小 组 提供 了一 个 记录单 , 请大家 同步完成 。谁 能把 记录单 中的具体要求讲一讲?
生: 观察 校 园 中常见 的叶 , 比
状有点 不一样 , 但 是在它们上 面都
发现 了这种花纹 , 如果 以后人 家再 问你 的时候 , 该怎样科学表达? 生: 叫叶脉 。 师: 还有哪个 小组把你们 的发 现说一说 ? 生: 我们 小组 的发现 是 , 玉 兰 叶 的叶子 很大 , 是绿色的, 摸上 去

青岛版科学四上《植物的叶》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四上《植物的叶》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四上《植物的叶》教案及反思授课时刻:2020年10月14日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

2 、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在正确的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预备:1 、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

2 、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 浓度为70% 一75 %) 、绿叶、火柴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一)叶片出现绿色的缘故——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1、教师展现大量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有什么发觉?(学生回答: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的)2、师: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的,这是什么缘故?(学生推测:可能是绿叶里面含有绿色的物质)3、师:我们应该如何做?4、学生回答:假如能把叶子的绿色去掉,再观看去掉的是什么物质就能够了。

5、教师演示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灯中隔水加热,指导学生观看绿叶和酒精颜色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6、教师讲述:科学研究说明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因此叶子一样差不多上绿色的,假如去掉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

二、光合作用的发觉1 、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 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①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

那么它是如何样制造养料呢?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或看教材中的插图) 。

③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确实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耀下,叶绿体把根吸取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

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2、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1) 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

还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几个问题: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呼出什么气?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如何样?(各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2) 教师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 食物),动物和人差不多上直截了当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

《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叶子特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分析不同种类的叶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叶子的结构。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植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和描述叶子特征的能力。

难点:叶子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分析不同种类叶子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种类的叶子标本或图片。

准备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准备叶子的结构图或模型。

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叶子,引发学生对叶子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叶子是什么吗?叶子有什么作用?”2. 探究叶子结构: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叶子标本或图片,触摸感受叶子的质地。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子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叶子各部分的特点。

3. 学习叶子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探讨叶子如何适应环境。

讲解叶子的功能,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叶子采集,观察和记录不同叶子的特征。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交流展示,评估学生对叶子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结合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叶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邀请植物学专家或生态环境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叶子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叶子采集和制作叶脉书签的活动,提高学生对植物叶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八、教学评估:设计一份评估表,包括学生对叶子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观察和描述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植物的叶》精品教案

《植物的叶》精品教案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叶子,了解叶子的结构。

2.观察叶子的颜色变化,知道叶子会随着季节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叶子的形状和结构,观察叶子的颜色变化。

2.难点:理解叶子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各种美丽的叶子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见过哪些形状的叶子。

2.认识叶子的形状
1.分发不同形状的叶子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叶子的形状。

2.总结常见的叶子形状,如圆形、心形、椭圆形等。

3.观察叶子的结构
1.用放大镜观察叶子,介绍叶子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叶脉。

2.让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叶子的各个结构部分。

4.叶子的颜色变化
1.展示不同季节的叶子图片,观察叶子颜色的变化。

2.讨论叶子颜色变化的原因,如叶绿素的减少、花青素的增加等。

5.总结
1.总结叶子的形状、结构和颜色变化。

2.强调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
1.让学生收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制作叶子标本。

植物的叶课堂实录文档

植物的叶课堂实录文档

植物的叶(一)教学实录王舍人于会青一、导入出示课前实验的几盆植物,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学生1:塑料袋里出现了水珠学生2:水珠多少不一样问题1:为什么有水珠?问题2:为什么水珠不一样多?教师:我们首先要解决哪个问题?学生:第一个。

二、探究1、猜想教师:塑料袋里的水珠会从哪里来的?大家推测一下。

学生1、从叶子来。

学生2、从阳光来。

教师:(出示一个没有罩在叶子上的塑料袋),这个袋子没有水珠,说明什么?学生:水珠不是从阳光来的。

教师:可能与阳光有关系,就像我们站在阳光下能晒出汗水一样。

大家在推测一次。

学生:是叶子里的水被太阳晒出来的。

教师:好。

那么叶子里会有什么结构让水出来?学生:小孔,像汗毛孔。

教师:叶子里如果有小孔会是什么样子的?把你们的想象画出让大家看看。

2、画出想象中的“小孔”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片树叶,让学生代表在“树叶”上画出“小孔”,其他学生指导。

3、用显微镜观察验证①教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教师: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叶的切片。

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叶子里到底有没有我们猜想的小孔?③学生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汇报自己的发现:看到了“拼图”、看到了黑点、看到了细线。

4、认识气孔,验证猜想。

教师: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幻灯片。

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

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学生再次对照观察,认识“气孔”。

5、画图推想小水珠是怎样从气孔里跑出的的,建立科学概念:蒸腾作用。

教师:叶子里确实有让水珠出来的气孔,那么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到达叶子里?从叶子里怎么跑到塑料袋上的?学生画图推测:水在植物体内的运动路线。

三、交流总结1、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展示小组的简图,并讲解小水珠的路线图。

教师讲解: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

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整理)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课堂实录1.

(整理)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课堂实录1.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课堂实录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

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板书:植物的叶)二.学习新课:1.教师出示幻灯片:一幅是一个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个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然后教师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学生:在沙漠中行走感到空气干燥,而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

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观察下面的现象。

2.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子捆住的盆栽植物”。

师: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聚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学生讨论后回答:植物能排出体内的水分。

根据人类能够从汗孔排出水分的事实,我们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构造。

3.教师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能轻易找到气孔。

) 师: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

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叶面上有什么?学生分组观察后回答:切片上有若干小孔。

(教师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幻灯片)教师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

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植物体内的水分就是通过气孔排出的。

学生对照幻灯片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段微视频。

教师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内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而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气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

《植物的叶(一)》评课意见

《植物的叶(一)》评课意见

《植物的叶(一)》评课意见
《植物的叶(一)》评课意见
本课“导入”环境非常成功,先是用课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美丽的叶的形态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究叶的兴趣。

本课的内容较多,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认识及意义。

在模拟实验中,教师设计了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让学生对植物的叶的蒸腾作用有了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

在观察气孔时,先播放显微镜的使用视频,让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有着详细的了解,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气孔,可以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识。

学生的观察很细致,记录很详细,汇报时很热烈。

可以说学生从模拟实验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还在观察。

这种持续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观察的毅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这节课通过模拟实验,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叶》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蔡敏胜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1期一、对话交流,引入问题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个“礼物”有点奇怪,我拿在手里了,大家看一看是什么?生:树叶。

生:叶子。

生:荷花。

师:荷花,同意吗?生:不同意。

师:你见过这样的荷花吗?生:没有。

师:谁能更清楚地把这个“礼物”给描述出来?生:这种叶子非常像伞。

师:像伞。

同学们,她描述这种植物叶子的时候,说出了这种叶子哪一方面的特征?生:描述了它有点圆的特征。

师:有点圆,像伞,这是叶子的形状。

描述一种叶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它的形状进行描述。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生:番茄的叶子。

生:不同意。

师:大家上一节课就学了番茄的叶子,这是番茄的叶吗?你们看这片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啊?生:这片叶子好像芭蕉叶。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叶子的形状,有点像乌龟的壳,这种植物叫龟背竹,这片叶子叫龟背竹叶。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从叶子的形状来对植物的叶子进行描述,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它的特征进行描述?生:还可以从它的颜色进行描述。

师:怎么描述?生:它的颜色是碧绿色的。

师:还有吗?生:还可以看它整个叶子。

师:整个叶子是什么意思?生:就是看它整个叶子比较像那个尾巴。

师:那就是整个叶子的形状,对不对?可以描述它的形状,还可以描述它的颜色。

还可以从哪个方面进行描述?生:还可以从它的大小来描述。

师:那你来说一说,它的大小怎么样?生:很大。

生:还可以从它的花纹来描述。

师:花纹是什么意思?生:龟背竹叶上面一条一条的那个。

师:上科学课,老师经常要求大家学会观察,大家在观察的时候要紧紧地抓住物体的一些特征,这样描述才会更清楚一点。

我们今天带来的是龟背竹的叶子,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非常熟悉的植物,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它们叶子的特点?生:我还见过爬山虎,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爬墙虎。

它的叶子是一串,长条的,颜色是碧绿色的,它的大小偏中等一点。

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爬山虎叶子的时候,抓住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生:抓住了它的颜色,还有形状和大小。

师:这位同学描述得比较完整。

谁还认识哪些植物的叶子?生:我家门口就有一些桂花树,它叶子的形状是比较椭圆形的,有点硬,颜色是深绿色,上面的花纹一条一条靠得很紧,比较小。

师: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桂花树叶子?生:见过。

生:没有见过。

师:有的同学留意了,有的说没有,那么下课之后大家可以根据她所描述的特征,在我们的校园里面找一找桂花树。

看来,在生活中大家见过比较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我们再来对植物的叶子进行研究。

评析:很轻松地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出示一种南方比较特别的龟背竹叶,与学生一起展开对话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植物的叶子,教给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同时让学生汇报自己认识的植物的叶子。

从对话交流中,教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科学前概念,为后续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了铺垫和指引,例如,学生把“叶脉”描述成“花纹”,对叶子中的叶柄这一部分基本没有提起,他们可能认为不是叶子的一部分。

二、观察记录,丰富感知师:在上课前,老师在校园里收集了三种植物的叶子,你们来看一看(出示三种树叶),谁能告诉老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的叶子?生:第二片是鸡蛋花的叶子。

师:还有呢?生:我认识第三片叶子,小的那个,是龙树叶。

师:同学们,这三种叶子大家在校园里都见过,这是我们经常吃的荔枝树的叶子,这种是在饭堂两旁的大叶伞的叶子,最后这片是玉兰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观察这几种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哪些特征是不同的?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一个记录单,请大家同步完成。

谁能把记录单中的具体要求讲一讲?生:观察校园中常见的叶,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师:观察的同时,大家要仔细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把发现记录下来。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材料,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观察。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评析:三年级学生比较小,接触科学课的时间不长,一些学习习惯和能力还不具备,教师在此提供记录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做到“半扶半放”。

请学生讲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要求,其实就是让他们一起思考如何用记录单来开展好观察活动,并学习如何做记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录的结果也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三、交流汇报,重建概念师:现在请各小组停下来。

有的小组发现了很多,但记录的比较少,有的小组则记录得很全。

哪个小组把自己的发现拿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他说得不对或不完整,等会其他小组汇报的时候可以补充。

生:我们第八小组的发现是,荔枝叶的颜色和大叶伞叶的颜色很相近,玉兰叶的花纹很有规律。

师:你所说的这个花纹是指什么东西?生:就是叶子背上的那个一根一根的。

师:就是摸的时候突出来的像花纹的那部分,科学上我们把这一部分叫叶脉。

第八小组发现这些植物的形状有点不一样,但是在它们上面都发现了这种花纹,如果以后人家再问你的时候,该怎样科学表达?生:叫叶脉。

师:还有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说一说?生:我们小组的发现是,玉兰叶的叶子很大,是绿色的,摸上去有粉。

荔枝叶的花纹像蜘蛛网,一面是深绿色,一面是浅绿色。

大叶伞叶上有一对尖尖的边,一面是深绿色,一面是绿色。

师:你写了这么多的发现,能不能总结一下,这几种植物的叶子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特征不同?生:荔枝叶和大叶伞叶,它们的反面都是深绿色,正面都是浅绿色。

师:颜色有点类似。

还有呢?生:玉兰叶的表面摸上去有一点点粉。

师:你除了用眼睛观察之外,还用到了手,很不错。

他们发现这些植物叶子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摸这个叶子的表面,感觉也不一样,这些都是一些不同的地方。

其他小组还有什么发现?生:我们组的发现是,荔枝叶子的气味非常像荔枝果实,大叶伞叶子的气味非常难闻,玉兰叶子的气味和香凉茶一样。

师:大家发现没有,大多数同学用眼睛看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他却用了一种什么方法?生:闻。

师:用鼻子去闻叶子的气味,结果他发现和果实的气味有点类似,这也是一种方法。

用闻的方法发现,几种叶子的气味有点不一样。

还有其他发现吗?生:玉兰叶的颜色很鲜艳,很大,花纹非常美。

荔枝叶有荔枝的气味,叶子条纹很乱。

大叶伞叶子很大,它正面是绿色的,反面是深绿的,头尖尖的,跟荷叶的颜色不同。

生:叶子的后面都连着长一点的“根”。

师:我发现有点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到花纹、条纹,你觉得这些话可以换一种什么说法?生:应该把花纹说成叶脉。

师:另外还说到了一个东西——“根”,把叶子举起来给大家看一下,哪个是它的“根”?(学生指着叶柄。

)师:这个地方是叶子的“根”,同学们同意吗?生:不同意。

师:那你觉得这个部分是叶子的什么部分呢?生:茎。

师:大家认为树木有茎,叶子也有茎。

同学们,科学上我们把叶子上这样的一个部分,像“把手”一样的,叫做叶柄,就像我们用扇子扇风的时候,扇子也有一个柄。

大家重复一下,叶子的这个部分我们把它叫什么?生:叶柄。

师:刚才上课的时候,我是拿这么大的一片叶子(龟背竹叶),你们说一说它的叶柄在什么地方?(学生指着叶柄回答。

)师:这就是它的叶柄,看来植物的叶柄长短也不一样,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

刚才这三种植物的叶子大家说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可能有些一样,也可能有些不一样。

但你发现没有,这些植物的叶子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生:都有叶脉,有茎。

师:你所说的这个茎应该叫什么?生:叶柄。

师:有没有补充的?生:我认为它是由叶柄、叶脉和叶片组成。

师:叶片是怎样的?生:(指着树叶叶脉间隙部分)这里。

师:你说叶脉之间连接起来的部分叫做叶片,所以说树叶是一片一片的,同不同意?生:同意。

师:这个形状连接起来的整体部分叫叶片。

大家找出了植物叶子的那么多相同和不同,发现这些叶子都有最基本的几个部分,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有叶脉,还有叶柄,叶片。

师:(举起大叶伞叶)我拿着的这个叶子叫大叶伞叶,谁能把它的三个部分指出来?(学生指着叶子各个部分回答。

)评析: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寻找叶子的相同和不同。

从学生对叶子基本结构的认识看,他们还停留在生活经验上,表述也不规范,比如“花纹、茎、根”等不科学的说法,这展示了学生科学前概念的不正确性和顽固性。

在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交流机会,多次纠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重建科学概念。

四、拓展应用,深化概念师:看来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植物叶子有一些共同的结构:叶脉、叶柄、叶片。

这里老师带来了一组非常漂亮的植物的叶子图片(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部分找出来。

谁先来说一说是什么植物的叶子?生:第一个是银杏的叶子。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生:它的特征是很像扇子。

师:形状像扇子,大家说是银杏叶,我们来看是不是(点击图片,出示答案是银杏叶)。

同学们说对了,大家还认识哪一种?生:第二种是荷叶。

师:你还想说什么?生:荷叶像一把雨伞,我还认识下面那一种是枫叶,它是红色的,秋天的时候很常见。

生:我认识最后一种是玉米叶。

师:还有哪一种大家没说?生:是爬山虎。

师:对,刚才上课时有位同学介绍的就是这种。

大家再来比较一下这六种植物的叶子,你又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还有吗?生:我发现这六种叶子颜色不同,叶脉的顺序也不同。

生:我发现它们的大小不同。

生:我还发现它们的边缘不同。

师: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第三种叶子的边上有齿。

师:这种树叶边上有齿,是不是?有的叶子像荷叶的边缘比较光滑。

这六种植物的叶子有这些不同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不同,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植物的叶子,那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结构啊?生:它们都有叶柄,还有叶脉,叶片。

师:如果让同学们到自然界中找一找植物的叶子,你能把植物的叶子各个部分找出来吗?我说这是植物的叶子(举起一本书),你赞成吗?生:不赞成。

师:那让你去找的话,你的根据是什么?生:要是让我去找的话,先要看它的叶柄、叶脉还有叶片,才能确定它是一片树叶。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观察一种植物叶子的时候,我们要紧紧抓住它的特征,还有它的一些基本的结构,这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6页(几种植物的叶子),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种,把它画在“我的发现”框框里,并且标出基本的结构。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画好的树叶展示给大家看一看?生:我画的是桑叶,(投影展示,指着叶子各个部分)这个是叶片,这个是叶脉,这个是叶柄。

师:除了写出来的这三个部分,还有其他的吗?生:我们发现它的边有一些齿。

师:还有谁画完了,愿意来讲一讲?生:我画的是枫叶,这个是枫叶的叶脉,这个是枫叶的叶片,这个是枫叶的叶柄,我还知道枫叶到了秋天会变换颜色。

师:其实那个枫叶的颜色有可能不是像她说的那样啊,它有不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