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政治是一门关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学科,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有着极大的影响。
高二下学期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性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涵,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素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4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要任务、战略布局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6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过程、基本经验和启示等内容。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背景和丰硕成果,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与信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要论述(4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实践意义和历史背景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领袖的重要论述,了解领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指导作用,增强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担当意识。
4、全面从严治党(6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全党绝对忠诚、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4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历史渊源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和政治行为准则。
6、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4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策、实践和成就等。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珍视和维护意识。
7、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4课时)本部分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要求和实践等。
高二政治的教案(通用6篇)
高二政治的教案(通用6篇)高二政治的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高二下册政治教学计划5篇
1.高二下册政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整体上确定与把握教学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3)认真做好高考备课的工作,取得高考的丰收。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的教学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马克思经济 政治 哲学和文化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够说明常见的经济和政治现象,学会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
2.要充分利用有限课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形象、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探索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获得结论。
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较换工作。
5.在认真学习、备课、讲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和县里及校内的有关教研活动,互相学习,有意识地捕捉教学和教育的信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高二政治说课稿教案三篇
高二政治说课稿教案三篇高中政治课是改造思想,塑造灵魂,培育精神的课程,更是经营财富,经营人生,经营社会的时代性的一门课,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说课稿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政治说课稿教案一:《哲学的伟大变革》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哲学的伟大变革》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的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尚需正确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容。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及其发展的理论。
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教学难点是: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这是由于:实践的观点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科书没有深入讨论,它是难点,就在于以往我们仅仅把实践和认识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到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高二政治下教案
高二政治下教案简介本文档旨在为高二政治教师提供一份教案,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案内容涵盖了高二政治的核心知识点和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目标- 通过教学,使高二政治学生掌握与政治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培养高二政治学生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引导高二政治学生了解和理解政策和决策的制定过程。
教学内容1. 模块一:政治概念- 政治的定义和特征- 政治行为和政治结构的关系2. 模块二:政治制度-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3. 模块三:政治参与- 公民权利和义务- 政治参与途径和形式4. 模块四:政治决策- 政府的形成和职能- 政策制定过程和决策制定者的角色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 角色扮演:学生分配角色,模拟政府决策过程,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辩论比赛:学生分成两个团队,就某一政治问题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政治活动等现场,加深对政治制度和决策过程的理解。
教学评估- 课堂测试:通过开展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政治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 作业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参与度,对学生进行评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项目展示: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展示,评估学生在政治决策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高二政治学生建立起对政治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培养其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教案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教学目标。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推荐】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4篇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我们高二政治备课组将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为主线.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本学期我们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虚心的师德品格,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我们高二政治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1、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并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2、本学期将将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了解高考政治学科的命题特色,以及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提高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把握高二政治教学的内容,做到高屋建瓴,更好的驾奴教材。
3、认真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并认真做好笔录,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二、本期目标1、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格,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3、积极备考,迎接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力争保C冲A。
4、响应学校建模的号召,群策群力,继续实践好、完善好“四步导学”教学模式,以期在发挥各自特色的基础上,使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三、具体措施1.集体协作,发挥集体的聪明,汲取众人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
集体备课守时、守纪,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群策群力,形成最优方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和课堂效益。
争取每一堂课的教案都思考方案,每人都在自己把握的资料里寻找最好的习题,最后汇总形成统一教案;2.加强组内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集中众人的优点形成合力,力求最好。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汲取以前典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习题,通过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实行练习套餐,实行分层次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快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习题的选择实行分工,分工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将本期的重点放在练习上,以练带学,以考代练,增强学生的有意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人民政权人民当家》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时事政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在实际运作中的成果。
4.开展课堂辩论和讨论,鼓励学生就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5.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机关等,了解人民政权的实际运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教师反馈:及时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人民政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地位。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我总结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3.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过渡。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团结协作、互助互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人民政权,认识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分析我国人民政权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下学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让他们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3.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让他们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升。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他们对人身权利的认识。
3.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提高他们在实际情景中的应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引发他们的思考。同时,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他们对人身权利的认识。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提高他们在实际情景中的应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人身权利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新课的讲授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与人身权利相关的内容,如宪法、民法等,巩固已有知识。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引发他们的思考。接着,教师简要介绍人身权利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新课的讲授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与人身权利相关的内容,如宪法、民法等,巩固已有知识。
高二思想政治教案5篇
高二思想政治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思想政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思想政治教案1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拓展部分学习政治参与》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课本内容,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和途径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补充。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拓展部分学习政治参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拓展部分学习政治参与》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2.掌握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
3.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关于政治参与的活动,如模拟选举、辩论赛等。要求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流程和预期效果,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4.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关于政治参与的书籍或文章,如《中国式民主政治参与》等。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字数不少于400字。
5.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一部与政治参与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民主的细节》等。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政治参与相结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政治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高二政治下册课程教案
高二政治下册课程教课设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对于《高二政治下册课程教课设计》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照!【教课目的】知识方面:能够列举案例,并运用个人与集体互相关系的道理,说明坚持集体主义应做到的三个要求;能够列举小集体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指出其危害性。
能力方面:经过指引学生对照剖析,提升对问题的剖析鉴识能力。
觉醒方面:经过理论的叙述和实质案例的剖析,学生确能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提升集体主义觉醒,对“心中有别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从心里有新的领会,进一步去塑造自己内在的心灵美,保护人际关系的和睦一致。
【教课要点、难点】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教课方法】议论法、主体研究式、对照剖析法、案例剖析法。
【教课手段】多媒体,学生展现。
【课前准备】睁开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需性”的研究活动研究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市场经济中,各样价值观并存。
本研究活动的睁开,旨在经过学生亲自溶入社会生活中,感觉不一样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益于在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同时经过小构成员互帮合作来达成此次研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坚持集体主义的必需性,并为本节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学习打下铺垫。
研究内容:1、运用案例剖析法,选择身旁或熟习的人物案例,认识、剖析其坚持的价值观及其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每组选择身旁的人物案例时,教师要成竹在胸,宏观上要保证所有学生所选案例中有正面案例,也有反面案例,以便对照研究。
)2、运用文件研究法或新闻检查法,认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详细表现、实质及影响。
探究过程:1、依照学生自发为主和教师分派为辅的原则,依据学生兴趣和知识视线,将学生疏组。
2、学生疏组后进行分工合作,依照各组和各自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
3、教师依据详细的状况指导学生将获取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概括整理、总结提炼。
高二政治下册说课稿5篇
高二政治下册说课稿5篇【导语】XX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XX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XX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
作者XX频道为你整理了《XX政治XX说课稿5篇》欢迎浏览!1.高二政治下册说课稿【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知道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情势的多样性,知道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别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气力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入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观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气力,从而知道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说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气力【说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说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XX》,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授,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2.高二政治下册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全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XX新课程标准要求,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知道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情势。
2024高二年级政治教案
目录
知识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理论体系
熟悉国家政治制度 和法律体系
提高政治素养和公 民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公 民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进行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课程、在线题库等,进行学习 利用实物模型、实验设备等,进行实践操作 利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
技术支持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课程、在线题库等,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个性化教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如VR、AR等,增强教学体验
种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难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难点: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 通过讲解、 分析、举 例等方式, 帮助学生 理解知识 点
讨论法:组 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 激发学生思 考,提高学 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 的收获和体会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 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互动情况等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一教案
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文化什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照)习主席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谈到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人。
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和奋斗,曾对我这个6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很大触动。
”由此可见,《平凡的世界》作为一种文化,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展示学习目标:(生读)1、理解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塑造人的道理;2、结合实例,分析优秀文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预习回顾,精讲点拨: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结合学案预习了,接下来我们根据问题引领来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
(展示要求及问题引领)要求:1、对照问题引领,记忆并互查基础知识。
2、用红笔标记不明白的问题,以备下一步合作探究解决。
问题引领:1.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3.为什么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4.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全面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学生记忆并同位之间相互检查,教师深入学生内部抽查部分同学)[过渡]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生的?(展示本班学生在艺术节上的活动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于我们有意义吗?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高二政治教案 坚持和加强党的
高二政治教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全党工作的根本原则。
教案标题:高二政治教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全党工作的根本原则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掌握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能够分析和评价党的领导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价党的领导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或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包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等。
2. 讲解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包括党的领导的核心、党的领导的基本方针、党的领导的基本任务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党的领导在这些案例中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分析党的领导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作用,以及党的领导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党的领导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让每个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并写一篇小结或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党建活动,增加对党的领导的实际体验;2.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党的领导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拓宽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总结环节的积极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党的领导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思想政治课教案
思想政治课教案课程名称:思想政治课教案适用年级:高中高二年级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2.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4.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教学难点:1.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
2.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教学准备:1.幻灯片2.教学视频3.课堂小组讨论资料4.教学手册和学生课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如:“你认为思想政治课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教学视频等方式,讲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
重点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人大、政协等内容。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一下自己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解,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问题。
4.小组展示和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1.知识回顾(5分钟)教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加深学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解。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教学视频等方式,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重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人民民主、法制建设等内容。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一下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的理解,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问题。
4.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加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课程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下册政治教案【一】(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并结合具体事例论证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并能结合典型事例,对两者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了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框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事物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事业中,提高理解、适应和参与的能力。
由于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改革措施,对我国的改革事业抱有正确的态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一、本节结构:本节共两框。
既是对二、三、四课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方法论要求的系统和升华,因此,本节特别是第二框题的教学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框《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论述了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之后,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在阐述原理的基础上,教材又从“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方法论要求,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统一。
第二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首先运用中外哲学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观点,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出两者的分歧,并强调了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分歧。
在综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之后,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并从个人成长过程和联系当前社会实际两方面举例分析。
最后,从总体上概括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和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原因剖析]掌握这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方法论意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问题,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原因剖析]①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二、三、四课所学原理的概括和总结,学好这个问题,可以使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更加系统,得到升华。
②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来说,只有首先划清两者的界限,才有可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用。
它们的分歧是: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正确地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不能把它看作是可以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懂得一些唯物辩证法的道理,自觉地按唯物辩证法办事,就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思想、学习和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3、“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本框教学的难点。
[原因剖析]①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在前面已经分别论述过了,而本框的方法论要求更具有综合性,需要紧密联系以上几课的内容,与形而上学的观点加以对照,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怎样恰当地处理这些观点和材料,具有一定的难度。
②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有意识地去运用唯物辩证法,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4、“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是本框教学,也是全课教学中的难点。
[原因剖析]①这一问题作为本课思想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得到较好的解决,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
②由于中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方法上容易犯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再加上党内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使这一问题的教学更增加了难度。
教法建议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突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这一教学重点,应当注意:①重视运用已知的道理。
本框是在第二课学习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以及发展的实质等问题之后,进一步回答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趋势问题的。
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把前后知识衔接起来,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明白,我们所说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它的“总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
所谓总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方向,事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总的趋势。
至于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则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但这只是暂时的,它终究改变不了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②以基本事实说明道理。
教材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是以基本事实来证明基本观点的。
如说明新事物必然能够战胜旧事物,就举了一个自然界和两个社会领域的事例;讲曲折性原理,列举的基本上都是社会领域的事例。
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信服,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例。
③搞好综述,教材第16段,是对原理的综述,既是对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都要经历艰难曲折两个观点的概括总结,又是理论上的综合、提高。
限于《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的要求,虽然不能在理论上扩充,但却可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可以采用图示法,告诉学生事物的前进性不能用直线表示,因为其中不包含曲折性(其中就蕴含着要和形而上学的“直线论”,即否认曲折性的观点划清界限的思想);也不能用圆来表示,因为圆虽然包含了曲折,却又否认了前进性,事物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只是旧事物的重复,实际上是否认了发展(其中又蕴含着要和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划清界限的思想)。
那么,用什么样的图示表示才比较准确呢?一种是上下波动的曲线,另一种是螺旋式的上升的曲线,都可以表示事物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即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
为了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和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还可以举出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
如一出好戏的剧情发展,总是有序幕、有中场和尾声,有高潮,也有过场;一部文艺作品,必须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如此等等。
(2)在讲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时,要结合教材中“议一议”的内容,搞好讨论。
如前所述,通过本框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是很有必要的。
许多事实说明,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
当然,能够遇挫愈奋,锲而不舍的典型事例,更是不乏其人,对学生也更具启迪、教育意义。
本框和第一节第一框(事物发展的原因)中的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类似的方法论要求,教学中应注意前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防止简单重复。
(3)对本课难点“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要把握好这一难点(同时也是“热点”)问题的角度,是以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原理为指导,学会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因此,一方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另一方面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而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特别是正确对待我国的改革事业。
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坚持以理服人。
教材上的理论分析并不难理解,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
这里,是否能突破难点、取得良好效果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信服。
为此,必须破除“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如:举例法。
针对有些同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信心不足等,教学中可精选一二个典型事例来证明,许多在当地过去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已变为现实。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电视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如,只要把20年前的纪录片和今天的电视片各播放一段,然后让学生自己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进行对比,就可以生动地说明问题。
类比法。
教材以火车的发展历程来说明应当怎样正确对待新事物,并配有插图,生动而贴切。
现《火车和马车的比赛》火车的不平常的经历,充分地说明了一个哲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谈话法。
为了使教学真正收到实效,教给学生看问题的正确方法,还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加以分析议论。
例如,对于“发牢骚”这种“流行病”,就可以加以分析和引导。
牢骚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应当说,出于对自身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切,或是纯粹对于社会某种不合理行为、现象的不满,发发牢骚自有其合理及符合实际的一面,倒也情有可原。
如对通货膨胀、分配不公、假冒伪劣及各种腐败现象的不满等等。
但是,也有许多牢骚是由于人们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角度等的局限而产生的较偏激的认识。
中学生中的许多牢骚和不满大都属于这一类。
应当指出,发牢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大发牢骚,对种种困难和问题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去评头品足,抱怨挖苦,就会涣散人心,泄了民气,丢了精神,消磨和瓦解人的意志,是逃避社会责任的表现。
减少牢骚的关键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尽可能辩证地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这样,就不至于感情冲动,以偏概全,一次受骗,就认为世上没有好人,一说腐败就感叹社会“暗无天日”,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