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导读

合集下载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教育的目的。

他首先讨论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等方面。

其次,作者还探讨了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不仅是培养个人能力,还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教育的价值观,认为教育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只注重学习知识,而忽视了道德、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康的人。

其次,教育的目的还包括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教育就是培养这些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教育的目的还包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只注重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的追求。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通过阅读《教育的目的》,我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这些方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康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雅思写作范文:大学教育的目的

雅思写作范文:大学教育的目的

雅思写作范文:大学教育的目的
导读:本文雅思写作范文:大学教育的目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main aim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o help graduates find better jobs,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university education has much wider benefits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翻译:大学目的是帮毕业生找到工作vs 对个体和社会有更广泛的益处
有些人相信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毕业生找到好工作,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大学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更广泛的好处。

讨论两个观点给出你自己的观点。

抛砖:
学校应具备职业教育功能,之前的文章已分析,不赘述。

大学的更广泛好处:对个人,全面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追求层次;交朋友,寻找人生伴侣;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很多工作后重返校园的人而言,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就是一个vacation. 对社会,科研机构的老巢brood,思考者的汇集地collection point,伟大思想和技术的孵化池incubator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导读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导读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 (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是一本由罗素所著的教育类著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这本书中,罗素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以及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及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罗素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训练。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另外,在这本书中,罗素还深入探讨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以及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也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教育的目的》,我对教育的真正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努力。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参考观点】 (1)该案例中的悲剧源于对应试教育的无奈和无助的消极反抗。应试教育是一种 立足于“选拔尖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只以分数衡量和评价学生,以升学率作为评 价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模式异化了教育的本义和根本目的。 (2)该案例中的悲剧也启示我们必须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史面向全 体学生的教育,它不只是着眼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而是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目 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既是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也包括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 坏,只反映了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均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一味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素质发展,即使升学率得 到了提高,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仅仅是单向度的人才,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 教育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实际上,人是千差万别的,培养人不能用一 个模子,比如说,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排除其在其他方面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生活本位论 教育目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五)社会与人的辩正统一论 教育目的考虑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哲学观念。 2.人性假设。 3.人格理想。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章前导读 1.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 2.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以及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论。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变化。 4.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5.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6.探究推进素质教育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概述涉及对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和意义的阐述。

教育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国家的教育目的:这是教育政策制定者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设定的,旨在指导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方向。

国家的教育目的通常反映了国家对于培养公民、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期望。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层面,教育目的更加具体化,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和类型的学校,如小学、中学、大学等,设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知识技能的传授、道德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激发等。

3.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学生在完成特定课程后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标准。

4. 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教育目的可能会有所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例如,约翰·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目的应与民主社会相适应,强调教育应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目的的实现还涉及到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育目的的明确和实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教育》导读概要

《什么是教育》导读概要
10
生存与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观
❖ 正是基于其“存在、自由、超越”的哲学观, 雅斯贝尔斯呼吁了人的生存信仰和自由对人 的意义,弘扬了人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 这形成了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 础,并集中体现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
11
追寻自由: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
❖ 一、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成” 雅斯贝尔斯强调人是主体的人,将人的自由与超越视 为人存在的根本,人的存在是通过自我反思而呈现的 一种敞开状态,是通过人的生存交往在历史中生成的。 因此,雅斯贝尔斯秉持的是“成人说”。“作为一个 人,就是去成为一个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 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 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 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21
《什么是教育》观点摘录
❖ 当今世界的不合理现象,不论是民主政体、 贵族政体或是专制政体,都无法通过重大的 政治行为来消除。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 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 教育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 知识,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 会是一个正直的公民。
22
《什么是教育》观点摘录
9
生存与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观
雅斯贝尔斯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强调人的自 由抉择对生命的意义。他认为,自由的存在或 不存在不能靠科学的必然性知识和经验的知 识来证明,也不能在概念上加以规定。只有超 越“自身”,人与“上帝”进行对话和交往, 并且遵循与“上帝所预定的合理的目的相一 致的行动”,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师重教”。但由于存在主义哲学的非理性的特点、唯
心主义色彩和个人主义倾向,具有不可避免的思想局

教育的目的前言后记

教育的目的前言后记

教育的目的前言后记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人类的智力、品格、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智力。

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各种挑战,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品德的塑造场所。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并接受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同时培养自己的责任感、爱心和正义感。

这些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

最后,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无论是学术上的技能,还是实践中的技能,都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各种实用的技能,使自己在未来的就业和生活中更加有竞争力。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品格和技能。

这些都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因此,教育的目的至关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引言: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个体成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关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目的,并提出几种常见的观点,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之一:个体发展和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学习和教育,个体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中的变化,并实现自身的潜能。

教育的目的之二: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福祉和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法律和伦理规范,并培养自己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还可以促进公民的参与和民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的之三: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教育也是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社会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教育可以提供人力资源,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受教育的个体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因此,教育的目的也包括为社会和经济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

教育的目的之四:促进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促进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

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艺术和文化修养,并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还可以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满足。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觉,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结论:教育的目的有多重,涵盖了个体发展和成长、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以及促进个人幸福和满足感等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智力、道德、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资源。

其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要学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社会公德心的人。

此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人们基本的素养要求。

教育要培养人们对科学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文化价值观。

最后,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追求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智力和情感、品德和健康、个体和社会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只有实现这种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目前教育的偏重于应试导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削弱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一、理解教育的基本目的1. 培养知识和技能教育被视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这种目的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使人们具备谋生和发展的能力。

2.促进个人发展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情感智慧和个性品质的过程。

3.传承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教育也是传承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社会将其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传递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和文化的连续性,同时激发人们对社区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人发展以及传承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这些目的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探讨教育的社会目的2.1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教育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素养,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愚昧和无知,增强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开放化。

同时,教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素养。

2.2 促进经济发展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同时,教育还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教育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促进市场的繁荣和扩大内需。

2.3 维持社会稳定教育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社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
高教育质量。
明确性
教育目的应明确、具体 ,易于理解、操作和评
估。
适应性
教育目的应适应社会发 展和学生需求,具有灵
活性和可调整性。
公平性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 差异性和多样性,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
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反思与改进
01
02
03
04
反思教育实践
对当前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分析教育目的的执行情况和效
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 质培养,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 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培养。
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学校在课程设 置、教学组织等方面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
验和实践机会。
04
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
教育目的的评价标准
有效性
教育目的应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
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教育教学能力,以自身专业发 展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03
教育目的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 现和自我实现。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和支持。
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应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不断推进教学 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小学教育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导读: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今天的内容是关于“自由和训练的节奏”,与前一章教育的节奏是相关的,更针对教育工作者。

作者提出了智慧的概念,“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设计知识的处理,知识的选择,运用知识提升我们的直觉经验。

”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获得智慧的两个要素是自由与训练,两者的节奏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怀特海把自由看得极为重要,“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快乐是激发生命力的正确方式。

“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

”“孩子是被送到望远镜前来观察星星的。

”甚至在说到训练时怀特海再次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这种训练只有通过充分享受自由才能获得”。

最初的训练则是在适当的时期,适当地指出重要的事实、简化的概念等等。

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少少的训练指点大大的自由。

在后期的精确阶段的训练中,教师要严格把握度(自由与训练的平衡),训练要指向综合运用阶段,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再进入下一个浪漫阶段的自由,最终获得智慧。

“精确阶段是通过掌握精确地知识细节进而领悟原理的阶段;综合运用阶段是抛弃细节而积极使用原理的阶段,这时知识的细节融汇到下意识的习惯中”。

再摘录几句我喜欢的话,“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

“每个个体都体现了一种生存的探险,生活中的艺术就是引导这种探险。

”“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发展是有我们自己完成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收获是我们自身首创精神的成果。

”下面说的都是智力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安全、道德、规则、心理、习惯还是需要关注的,不能听之任之的。

智力方面基本采取的是放养的态度。

孩子在大学学了某个专家的心理课,说父母在智力方面除了给点基因,无他。

我虽然心底赞同,可做爸妈的总想有点成就感,搜罗出一些过往说明自己还是有点用的。

《什么是教育》导读

《什么是教育》导读

主要作品


《时代的精神状况》(1931) 《这个时代的人》 (1933) 《哲学》(1932) 《哲学原理》、《哲学逻辑》(1942) 《大学的更新》(1945) 《论大学生活》(1946) 《什么是教育》(1977)
5
纳粹上台后,雅思贝尔斯因妻子 的犹太身份而受到当局的迫害, 这位德国著名的哲学教授随即失 去了工作,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 他的妻子不想连累丈夫的学术前 途而要求丈夫放弃自己,雅思贝 尔斯回答说:“我如果这样做的 话,我的全部哲学没有任何意 义。” “雅斯贝尔斯的一生没有跌宕起 伏的事件,没有传记,他把全部 精力投入了思维。 ------桑纳尔
10
生存与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观

正是基于其“存在、自由、超越”的哲学观, 雅斯贝尔斯呼吁了人的生存信仰和自由对人 的意义,弘扬了人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 这形成了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 础,并集中体现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
11
追寻自由: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

一、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成” 雅斯贝尔斯强调人是主体的人,将人的自由与超越视 为人存在的根本,人的存在是通过自我反思而呈现的 一种敞开状态,是通过人的生存交往在历史中生成的。 因此,雅斯贝尔斯秉持的是“成人说”。“作为一个 人,就是去成为一个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 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 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 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什么是教育》观点摘录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 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 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 迪其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 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 导向由原处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 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真 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 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 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 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

个人本位主义
个人本位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 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潜能,强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 行为训练和强化,塑造人的行为 习惯和反应模式,培养人的自我 控制和适应性。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 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 情感、价值观和意义感,培养人 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智慧。
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 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 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帮助 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 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教育目的的个性化
尊重个体差异
教育目的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 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 发挥学生的特长。
问题。
教育目的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 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 受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制约。
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或 社会,是对所有受教育者的共同
要求。
教育目的的分类
总体教育目的
由国家制定,具有全局 性和普遍性,通常体现 为对人才类型和质量规
格的要求。
具体教育目的
针对不同教育领域或层 次的具体要求,是对总 体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具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能力。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目的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 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导促读才显真——也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以导促读才显真——也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以导促读才显真——也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统编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名著导读教学内容,高效的名著导读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名著、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获得阅读体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示中强调:“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阅读整本书。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课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规范名著导读课的流程,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从容走进名著世界,发现名著之美,体会名著之华,领略名著之神。

读了俞春霞老师的《主题型文本教学探究》对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略有所感,赘述一二。

首先,名著导读课应引导学生用“情”读名著。

名著,顾名思义,它是经过时代的洗礼被人们认定为作者通过特殊文学手段表达对人生、人类命运思考的文学精华。

它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受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对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主题比较生涩,不怎么被欢迎。

在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应挖掘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之情,让学生用情去读。

(一)激趣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后,教材安排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鲁迅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生涩的,但是他们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之后,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是熟悉的,他们会同情、喜欢甚至崇拜她。

所以阿长这一人物形象完全可以作为阅读《朝花夕拾》这一名著的破冰之器。

阿长这一人物在《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多次出现,她对鲁迅的影响和爱非常深刻,对鲁迅的成长是用真情呵护的。

裴斯泰洛齐与“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与“教育心理学化”

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波及到教育领域, 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当代西方心理学家斯金纳和布鲁纳,他们的理论对美 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思学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心理 学于19世纪末期诞生,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此 后,心理学家开始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并尝试将这些规律应用于教育领域。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结论
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思潮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教育 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个体差异的重视,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 创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 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个体的需求。
谢谢观看
四、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思潮 的影响
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 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次,它提高了人 们对教育过程中个体差异的重视,使教育更加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最后,它推动 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使教学方法更加符合人类认知和学习规律。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当建立在人性的各个组成部分 上。”(《裴斯泰洛齐论道德教育》)因此,他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遵循儿童心理 发展的规律。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与人类本性的发展规律是一致 的。”(《裴斯泰洛齐论道德教育》)因此,他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遵循儿童心理 发展的规律。
参考内容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思潮 的理论基础
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思潮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 理论。学习理论主要个体学习的机制和过程,探讨学习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认知理论主要个体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机制,揭示人类认知的本质和规律。人本 理论主要个体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强调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

苏教版初一劳动课堂教学导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苏教版初一劳动课堂教学导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苏教版初一劳动课堂教学导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劳动课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劳动的乐趣,提供他们锻炼自身、实践所学知识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初一劳动课堂教学导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劳动课程。

一、导读目的与意义劳动课的导读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活动进行预习与思考,提前了解实践操作的步骤、所需工具与材料,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培养打下基础。

导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少他们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增加实际操作时的自信与效果。

二、导读内容1. 实践操作的步骤:在劳动课导读中,老师应详细介绍作业或实验的完成步骤。

以木工课为例,可以简单描述如下:测量材料尺寸、设计图纸、锯木板等。

提示学生根据步骤做好准备,迅速了解操作流程。

2. 工具与材料的使用:在导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所需的工具、设备与材料,并简单说明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例如,在学习家政课时,可以介绍使用厨房设备和调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烹饪工具。

3. 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在参与劳动课程时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教师在导读中应重点强调这些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例如,在实践操作时需要使用锋利的工具,学生应该注意操作时手指不能靠近刀片。

三、导读方法与技巧1. 图片示范:导读中可以使用图片示范的方式,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操作步骤以及所需工具与材料。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兴趣。

2. 操作演示:导读中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亲眼见到实践操作的过程与效果。

例如,在学习手工课时,老师可以亲自示范折纸、剪纸等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正确的方法与技巧。

3. 引发思考:导读中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案等。

这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与解决问题。

教育的目的与方式

教育的目的与方式

教育的目的与方式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目的与方式,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塑造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合格公民和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

2. 价值观的塑造: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行为准则。

3. 个人素质的培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全面发展个体: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包括学术方面的发展,还包括身心健康、审美素养、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既指教育的形式,也涉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方式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

1. 传统教育方式: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指传统的课堂教学。

这种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纸上谈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关系较为严谨。

尽管传统方式在过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缺乏互动性和创造性,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2. 现代教育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创新,现代教育方式不断涌现。

现代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比如,项目制学习、实践教学、在线教育等都是现代教育方式的典型代表。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在《教育的目的》中,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这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确实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的教育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育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另外,杜威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社会相结合的。

这也是我深有体会的一点。

现在的教育往往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让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出更合格的人才。

通过阅读《教育的目的》,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也应该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合格的人才。

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教育真正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课程与文科课程的结合
• 他十分排斥传统中为了劳动而教育 ,为了经济利益 而教育,认为在技术教育中,应该教会劳动者一种智 慧的劳动态度,将劳动与乐趣融为一体 ,―工作就是 娱乐 ,娱乐就是生活 ”[76]。 • 换言之 , 只要进入教育的过程中, 对人的培养就不 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或技能上。所以,将技术教育 与文科教育相对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他提出 ,国 家的教育系统中要设置三种课程 .―文科课程、科 学课程和技术课程”, 同时“其中每一种课程都应 该包括其他两种课 程的内容 ”[85] 。
教育节奏
• • • • 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和对教育过程的思考 幼儿期、青春期、大学期 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 自由、纪律、自由
浪漫阶段
• 就仿佛处在学生的幼儿期 ,在这个时期 , 怀 特海提出了著名的“必要优先原则”,批判 了传统中所认为的“先易后难”方式 ,认为 给予儿童思想的自由是十分必要的 , 因为 “创造力 ”才是怀特海的教育终极目的之 所在 。 (相反,有些最难学的东西必须先学,因为 人的先天秉性规定如此,也因为这些本领 对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P37、38) eg:语言
• 该如何合理安排教育的内容 ? 智慧与知识 的比例又该是多少 ? • 批判了当时 的英国古典文化渐趋衰落的现 象 ,讨论了古典文化和现代技术应该如何在 课程内容中进行协调 。他认为 ,应该把文化 的学习作为对智慧培养的一 种手段 ,它与数 学一样可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力 。所以 , 在何时期教授什么科目 ,该科目进入哪 个阶 段 ,这种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大学功用
• 大学从来就不是为纯粹理论知识而存在的, 即使是传授知识,目的也应该在于培养创造 力。大学的作用应该是要在学生与学者之 间,新的一代与传统经典之间架构起一座桥 梁。 •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 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 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 梁。”(P146)
《教育的目的》——怀特海
导读人:张薇
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
• 阿弗烈· 诺夫· 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 1947)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 理论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 • 成书于1929年的《教育的目的 》一书 , 除了发表 于1916年的论文《教育的目的》之外还包含 另外五篇相关教育演讲论文以及附录《自述生平》 和《主要著述目录 》, 这六篇论文围绕着教育的 目的及其实现方式 ,以一个有机的整体论述了他对 旧有教育弊端的批评 ,阐发了他自己的教育主张 。
教育的目的
• ―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P10) •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 , 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 活”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掌握运用知识的艺术。” (P17) (这是基于对当时教育弊端的批评和反驳 ,指出它们 扼杀了儿童所应有的天才的创造力) 两条戒律:“不可教太多的科目 ”,―所教科 目务须 透彻 ” 。
专业化和风格
• 使学生成为专业人士的专门训练有别于使 学生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普通训练。这种专 门训练应该提高人的主动性和能力。它将 学生与业余爱好者区分开来 ,但是学生之间 仍然没有表现出个体的特性和差异。所 以 怀特海继续强调, 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风 格 ”。所谓风格 ,这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能 力 ,被怀特海称作“智者的最高德性 ”
精确阶段
• 怀特海始终强调这一阶段相对于浪漫 阶段 的后继性,在精确阶段,需要把浪漫阶段进行 整理的事实和信息相联系,并尝试与自身的 信息系统联合, 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从而达 到一种平衡 。
综合运用阶段
• 在经过了前两个阶段之后 ,综合运用实际上 是再次进入浪漫阶段 ,是精确性之后的再次 实际化,也是纪律之后再次进入自由阶段。 所以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给予学生头脑的自 由,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此时学生的头脑 已经不同于初期的散漫 ,而变成了一个纪律 有素的团队 ,这时的自由其实正是来源于纪 律的。
大学功用
• 大学中存在两种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却毫无经验的青年,有着丰富经验却思 想逐渐固定和僵化的学者。 • ”大学就是将经验和想象力融为一体。” (P146)
大学的教育节奏与内容
• 在这样的深入发展阶段,学生应该由纪律转 入自由,开放自己的视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 富于想象力、创造性。 • 恰当的作用是 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掌握 知识。(153)
大学的学术自由
• 教师的意见以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 情是办好大学的唯一有效的保证。教师队 伍应该有一群学者组成,他们互相激励, 同时有自由的决定各自不同的活动。你可 以确保某些形式上的规定和要求,如在规 定的时间讲课,教师和学生要到课。但问 题的本质是不要是否合理或您怎么看待教育的 节奏? • 怀特海所认为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还是 智力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