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名家名篇诗词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名家名篇诗词战国秦汉《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姜,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南北朝《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魏晋《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刘峻好学原文及翻译
刘峻好学原文及翻译刘峻好学原文及翻译刘峻的故事大家也许会感到非常的陌生,甚至关于这个人都没有听说过,接下来由小编整理了刘峻好学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刘峻好学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
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
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
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
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
(本文选自《南史刘俊传》)译文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燃烧麻制的火炬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火烧到了他的头发,他觉察到了,然后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时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
独刘俊兄弟没有被选上。
他在南齐永明年间,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俊,字校标。
自认问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
聪慧过人。
遗憾的是,见闻不很广博,闻听有起义稀少的书籍,,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
因此他广读各样书籍,文采华丽流畅很有知名度。
刘峻简介刘峻的文在南朝作家中颇具特色,其代表作为《辨命论》和《广绝交论》。
《辨命论》的主旨是说明人的穷通都有“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的。
据他说:“夫通生万物则谓之道,生而无主,谓之自然。
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
”人的贫富贵贱,并不是有什么神在那里有意识地安排,所以“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
他列举了历史上有的人为善得福,有的人反而得祸,有的人为恶致祸,有的人反而得福。
他说:“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所以,他并不承认上帝的存在,而只是某些不可知的偶然性,构成了人们各各不同的命运。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诗词发展历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以下是其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开始萌芽。
具体来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诗经》的收集范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得到了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诗词逐渐从民间走向宫廷,并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挟书令》,使得文化得以传播,这也为诗词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人墨客们开始强调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使得诗词的艺术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人还开始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诗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4.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诗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在内容上则涵盖了国家兴亡、历史沧桑、个人命运等多个方面。
同时,唐代的诗人还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如寓言、象征、讽刺等,使诗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
5.宋元明清时期: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相继出现,这些形式都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都以诗词为基础。
宋词以其
婉约、柔美、抒情的风格而著名;元曲则以其明快、简洁、幽默的风格而受到欢迎;明清小说则以其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引人入胜。
以上是对中国诗词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1. 先秦时期:《诗经》是最早的中国文学集合之一,记录了早期的诗歌创作和社会风貌;《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激情澎湃的情感而著称。
2. 秦汉时期:以《史记》为代表的古代史书出现,文学逐渐与历史结合;汉赋兴盛,代表作品有《离骚》和《九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出现,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多种形式。
4.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头吟》、《古风集》等;贞观文学是指贞观年间的文学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选》。
5. 宋代:宋词首先出现,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元曲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汴京图》和郑光祖的《窦娥冤》。
6. 明清时期:明代小说逐渐兴起,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和《水浒传》;清代古文运动兴盛,代表作品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脉络非常丰富和复杂,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概述:1. 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主要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和自然景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采用了赋、比、兴以及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中《离骚》最为重要。
思想上忠君爱国,采用了香草美人的意象,语言上长短不拘和有楚地方言,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古诗词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然而,在汉朝时期,古诗词开始复苏,出现了以司马相如、贾谊等为代表的汉赋。
同时,古琴曲也开始出现,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古诗词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曹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的最高水平。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诗词的鼎盛时期。
唐代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隋唐时期也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发源地。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发展。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作品成为了宋词的代表。
元曲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有王实甫、关汉卿等。
明清时期的古诗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长恨歌》、《红楼梦》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脉络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吴均生平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可惜已亡佚。
二.文史成就《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研究综述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研究综述作者:杨伟旗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4期摘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取材广博、资料详实、异文齐备、考订精审、编排得宜,可谓先唐诗歌总集的集大成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因而备受学界关注。
学界对该书的研究以总结其编纂成果、探讨其成书过程、研究其出现的问题为主,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仍待全面和深入。
关键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研究现状研究前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1910—1973)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全三册,共135卷。
该书收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八百余人,引书二百五十余种,除《诗经》、《楚辞》外,从先秦至隋末的歌诗谣谚无不辑录,堪称《全唐诗》的前接部分。
其中先秦诗7卷、汉诗12卷、魏诗12卷、晋诗21卷、宋诗12卷、齐诗7卷、梁诗30卷、北魏诗4卷、北齐诗4卷、北周诗6卷、陈诗10卷、隋诗10卷,并有释氏篇章及仙道、鬼神歌诗。
卷末有逯钦立撰写的《后记》,对本书的编纂考订等做了总结。
唐、宋以降,古诗凋丧,先唐各家文集舛乱零散。
明嘉靖年间,冯惟讷披索阙疑,采摭弘富,辑有《古诗纪》156卷;近人丁福保以《古诗纪》为本,删繁芟芜,酌加辨证,编成《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54卷。
这两部总集有筚路蓝缕首创之功,但缺失也较为明显。
冯书考证欠功,每有舛漏抵牾之处;丁书不辑先秦歌谣佚诗,且对《古诗纪》匡谬未尽,反衍新误。
另外二书辑录各诗均不注明出处来源,不便查找和进一步研究。
有鉴于此,民国期间,逯钦立以《古诗纪》为据,取其正集、外集,以杨守敬《古诗存目》为索引,博取群籍,悉心校补,历时三载,于1942年完成《〈古诗纪〉补正》。
自1942年至1947年,在《〈古诗纪〉补正》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内容,曾用名《全汉晋六朝隋诗》。
1964年起又耗时三载,补入先秦诗部分,并把全书改成一部新辑本,不再把《古诗纪》作为校补底本,所有异文均写入校记,定书名为《先秦两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解析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百三十五卷逯钦立辑先秦至隋的诗歌总集。
135卷,今人逯钦立(1910~1973)纂辑。
逯钦立,字卓亭,山东□野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裒集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的总集,明代有冯惟讷的《诗纪》,近代有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前者失之芜杂,真伪不辨;后者虽然力纠前失,但匡谬未尽,又失收先秦的歌谣逸诗。
二书均不标注引录出处。
逯钦立此书的优点是:①取材广博。
隋代以前的作品,除《诗经》、《楚辞》外,凡歌诗谣谚,悉数编入。
引用四部群籍达300种。
②出处详明。
每诗,必注明见于何书何卷,即或片辞只韵,无一例外。
③异文翔实。
各书的异文,或一书不同版本的异文,乃至前人的校勘成果,凡足资参考者统予记录。
④考订精审。
书中按断多有独到见解。
⑤编次得当。
依据作者生卒先后分卷编次,能显示出同期作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易于比较不同的诗风和流派。
惟未及最后定稿,纂集者即告谢世,所以不免间有疏误。
但统观全书,在同类书中仍属最为完善和使用方便。
此书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排印出版。
文史书目答问·唐以前歌诗谣谚的总集——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我国自秦汉迄于隋末,九百年间,战乱频仍,政治多变。
然而“摇荡性情”则必“形诸舞咏”,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不论是在品类数量,还是批评理解方面,都十分繁盛。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这个时期仅别集一类,即有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
若连同唐初已经亡佚的集子一起统计,则多达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
可惜唐宋以降,历经兵燹之灾,汉魏六朝的典籍散佚特别严重,几乎百不存一。
今天我们尚能看到的先唐旧集,不过是嵇康、阮籍、陆云、陶渊明、鲍照、江淹六家,其余各家诗文集都是宋以后人所纂辑的。
前人的辑佚成果自然有保存资料之功,但其质量却参差不齐。
如明嘉靖间冯惟讷所辑《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号称“溯隋而上极于黄轩,凡《三百篇》之外,逸文断简,片辞只韵,无不具焉;秦汉而下,词客墨卿,孤章浩帙,乐府声歌,童谣里谚,无不括焉;七略、四部之所鸠藏,齐谐、虞初之所志述,无不搜焉”。
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1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4、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15、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99
16、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7、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8、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9、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19、曹道衡,刘跃进《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2003。
20、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1、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清]严可均辑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3、[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陈]徐陵编《玉台新咏》,中华书局1985年版。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古代诗歌发展史
古代诗歌发展史古代诗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经典之作。
以下是古代诗歌发展史的主要阶段:1.古代诗歌的起源(公元前11世纪前后):最早的古代诗歌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来自先秦时期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
2.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221年):以《诗经》为代表,先秦时期的诗歌主要为雅颂之辞,以叙述、描绘为主,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
3.秦汉时期(221年-220年):秦汉时期的诗歌风格较为庄重,以《楚辞》为代表的辞赋体诗歌兴盛。
辞赋的形式多样,情感豪放,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和个人的苦闷。
4.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此时期以乐府诗和绝句为主,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
《乐府诗集》成为一部典型的代表作品,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景象。
5.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以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人为代表。
唐代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以豪放、豁达、清新脱俗为特色。
6.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宋代诗歌以宋辽金元四时为代表,以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要流派。
明代以杨慎、辛弃疾等代表婉约派,清代以纳兰性德、袁牧等代表豪放派。
7.五四运动以后(20世纪初至今):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崛起,新文学运动推动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更新,形成了以雨果、巴尔、白朗宁、狄更斯、刘半农等为代表的新诗运动。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学风貌和思想内涵。
各个时期的诗歌都在时代的背景下反映着社会风貌、人民生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特征,为中华文学的独特魅力贡献了丰厚的底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成书过程和学术成就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成书过程和学术成就逯钦立先生是当代卓有成就的古代文学研究家,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汉魏六朝时期。
学术界受惠最大的是他以一人之力编纂一百三十卷巨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此书迄今仍然是学习和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必要书籍。
除此之外,他在汉诗研究、陶渊明研究、汉乐府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
逯钦立先生对苏、李诗、班婕妤诗和古诗年代的考订,迄今仍是不刊之论。
尤其是苏武诗的考订,他提出了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苏诗晚于李诗出现,且苏诗出于李陵集。
他引庾信《哀江南赋》证《诗品》“子卿《双凫》”当为“少卿”之误,其考订的精审,令人叹服。
他的陶渊明研究,在陶诗研究中卓然成家,他的某些观点,虽不能成为定论,但由于其论据的翔实,深具学术讨论的价值。
在古代文论研究上,他对文笔的考辨,可以说是继刘师培之后对此题目最为详尽的讨论。
他将文笔发展的历程,通过大量资料调查和辨析,论述得至为清晰。
他提出文笔说起于东晋初;文指有韵的诗、赋、颂、诔等一类的制作,笔指无韵书、论、表、奏等一类的制作。
这个观点比前此时期简单地提出在刘宋时,要更为准确。
此外,他对陆机《文赋》写作年代的考定,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成果。
因为陆机作《文赋》的年代,古人基本相信杜甫的说法,认为是陆机二十岁时所作。
在逯钦立先生之前姜亮夫先生《陆平原年谱》,亦定为二十岁时。
但逯钦立先生经过对陆云三十多封《与兄平原书》分析,一一考定其史事,最终提出《文赋》当是陆机作于永宁元年,陆机时年四十一岁,是为陆机晚年所作,其关于文的见解已经成熟。
这个考定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对于我们正确了解《文赋》出现的背景,从而准确评价《文赋》的理论价值,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综上逯钦立先生的诸研究,其实我们发现,这些成果其实都是逯先生在整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过程中产生的。
因此研究逯先生的学术历程和学术成就,应该深入开展对他这部书的研究,比如他是如何选这个题目的,选题的动机是什么,他开展这一学术工作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中国的古代诗歌历史以先秦时期为起点,一直发展至北宋。
先秦时期到晋朝,诗歌文学经历了抒情文学的发展和尊严的飞跃,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诗歌景观。
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浓郁度量。
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及其作者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今天仍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
下面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先秦:《诗经》《楚辞》《离骚》《尚书》《竹书简》《论语》《子路》《春秋》《孟子》《墨子》作者:孔子楚夫佚名迅子轼叔伦汉代:《汉书》《史记》《礼记》《春秋》《诗经》《楚辞》《竹书简》《国语》《汉乐府》作者:王充斯世民崇洋马迁谊答愍衡固献之惟仁魏晋:《曹魏六艺》《列女传》《诗经》《楚辞》《史记》《礼记》《汉书》《汉乐府》作者:范仲淹操丕固鸠马昭继光丕植马光马炎南朝:《百家姓》《论语》《诗经》《楚辞》《史记》《礼记》《孟子》《楚辞》《汉书》《文心雕龙》作者:陆机慧明统羲之玉古渊祖谦马光马懿马北朝:《诗经》《楚辞》《史记》《礼记》《文心雕龙》《论语》《孟子》《孔子家语》《佛密尔》《宋景帝传》作者:高适怀玉游慎郊籍振铎牧甫勃熹处端以上是先秦至北宋诗篇目及作者索引,其中一些作者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大家。
比如李白,有“诗中有泪,抒情满溢”的赞誉;杜甫,有“愤青抒家,大隐清辉”的评价;李商隐,则以“冷淡文采,迷离惆怅”而闻名于世。
其他作者,如贾谊,司马迁,司马光,陆游,等等,也各有特色,创作出的诗篇丰富多彩,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源头提供了财富。
显而易见,这些古代诗篇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基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生活的认识,也带来了心灵上的滋润和慰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及其作者索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时时回顾。
名词解释、古诗赏析(秦汉魏晋南北朝)
名词解释1、山水诗:是指以自然景物特别是山川河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2、永明体:齐永明(齐武帝年号,公元483——493)年间,周颙依据和模拟佛经的读音,把汉字定为四声(平、上、去、入),著有《四声切韵》(书已佚)。
接着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迭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诗歌声律中应该避免的“八病”的主张,并结合建安以来诗歌逐渐讲究对偶、词藻、用典、雕琢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新体诗。
因它产生于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
它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古体通向近体的桥梁。
3、宫体诗:从梁后期到陈代(531——589),诗坛上,特别在贵族和宫廷、中流行着一种轻艳柔靡的诗体,时人号之曰“宫体”。
这种诗以描绘女性体态容貌与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绮丽轻靡。
“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宫”即太子所居之东宫。
《梁书·简文帝纪》载萧纲自己的话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
然给于轻靡,时号‘宫体’。
”4、汉赋:汉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
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小赋多为抒情写志的作品,篇幅比较短小, 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
5、七体:《七发》篇幅宏大,描写铺陈,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自此以后,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而形成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号为“七体”。
6、四史:《汉书》又名《前汉书》,跟《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列称为《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
7、《史记》:《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评介
作者: 曹道衡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130-133页
主题词: 汉魏晋南北朝;汉魏六朝;先秦;丁福保;历史地位;谢灵运诗;作品;诗歌;注明出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摘要: <正> 我国历来论诗的人,不论他们的主张有何不同,却有一点并无分歧,那就是把先秦和汉魏六朝诗看作唐宋以来诗歌的源头。
这种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唐诗的繁荣如果离开了先秦和汉魏六朝诗的传统,那就很难设想,至于取法唐诗的宋以后诗当然也是这样。
然而人们尽管对先秦和汉魏六朝诗的历史地位有所认识,至于对这些诗进行搜辑整理成一个总集如清严可均的编集《全上古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4龙的传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4(2012-05-22 10:26:58)转载▼标签: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二十四卷今人逯钦立辑校文化分类:图书收藏、藏书楼(家)、书院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4【今人】逯钦立辑校●晋诗卷十七☆陶渊明【形影神诗三首】〖逯案。
实为三章。
〗贵贱贤愚。
莫不营营以惜生。
斯甚惑焉。
故极陈形影之苦。
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好事君子。
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天地长不没。
山川无改(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如故。
)时。
草木得常理。
霜露荣(曾本云。
一作憔。
焦本云。
一作憔。
非。
)悴之。
谓人最灵智。
独复不如(苏写本作知。
曾本同。
又注。
一作如。
)兹。
适见在世中。
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
亲识(曾本云。
一作戚。
)岂相思。
(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相追思。
)但馀平生物。
举目情凄ㄝ。
我无腾化(曾本云。
一作云。
)术。
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曾本云。
一作忆。
)君言。
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
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
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
未尝异悲悦。
憩荫(曾本云。
一作阴。
)若暂乖。
止日终不别。
(曾本云。
一作不拟别。
)此同既难常。
黯(曾本云。
一作默。
)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
念之(曾本云。
一作此。
)五情热。
立善(曾本云。
一作命。
)有遗爱。
胡可(焦本作为。
)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
方此讵(曾本云。
一作谁。
又作诚。
苏写本云。
一作诚。
)不劣。
【神释】大钧无私力。
万物(焦本、和陶本作理。
曾本同。
又注。
一作物。
)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
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
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各本作善恶。
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既喜。
)同。
安得不相语。
(苏写本作与。
《诗纪》同。
曾本云。
一作与。
)三皇大圣(曾本云。
一作德。
)人。
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和陶本、《诗纪》作寿。
曾本同。
又注。
一作爱。
焦本云。
一作寿。
非。
)永年。
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
贤遇无复(和陶本作足。
)数。
日醉或能忘。
将非促龄具。
立(曾本云。
一作主。
莫本云。
一作至。
)善常所欣。
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
正宜(曾本云。
一作目。
)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曾本云。
一作复。
)尽。
无复(曾本云。
一作使。
)独多虑。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二。
《诗纪》三十五。
)【九日闲居】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
而持(和陶本作时。
)醪靡由。
(岁时杂咏作时醪靡至。
曾本云。
一作时醪靡至。
)空服九(岁时杂咏作阳。
苏写本作其)华。
寄怀於言。
(岁时杂咏作时。
)世短意恒(焦本、和陶本作常。
《诗纪》同。
)多。
斯人乐久(岁时杂咏作有。
)生。
日月依辰至。
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
气澈(曾本云。
一作清。
又作洁。
)天象明。
往(曾本云。
一作去。
)燕无遗影。
来雁有馀声。
酒能(曾本云。
一作常。
)祛(和陶本作消。
曾本云。
一作消。
)百虑。
菊为(焦本作解。
注。
宋本作解。
一作为。
非。
曾本云。
宋本作解。
苏写本云。
一作解。
)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
空视荣。
敛襟独闲谣。
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
(曾本云。
一作虞。
)淹留岂无成。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二。
古今乐时杂咏三十三。
《诗纪》三十五。
)【归园田居诗五首】少无适俗韵。
(曾本云。
一作愿。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曾本作羁。
)鸟恋(曾本云。
一作眷。
)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曾本云。
一作亩。
焦本云。
一作亩。
非。
)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类聚》误作泽。
)十馀亩。
草屋(曾本云。
一作舍。
)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
(和陶本作圃。
曾本云。
一作檐。
焦本云。
宋本作檐。
一作园。
非。
)桃李(艺文《类聚》作竹。
)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
复(曾本、和陶本云。
一作安。
)得返自然。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
《诗纪》三十五。
又《类聚》六十五作杂诗。
引田、间、前三韵。
)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苏写本云。
一作鲜。
曾本云。
一作解。
)轮鞅。
白日掩荆(和陶本作柴。
)扉。
虚室(曾本、焦本云。
一作对酒。
)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
(各本作曲中。
曾本、焦本云。
一作里人。
今从一作。
)披草(曾本、焦本云。
一作衣。
)共来往。
想见无杂(和陶本作别。
)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我土(苏写本作志。
曾本云。
一作志。
《诗纪》云。
一作志。
误。
)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
《诗纪》三十五。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苏写本作侵晨。
和陶本同。
曾本云。
一作侵晨。
)理荒秽。
带(曾本云。
一作戴。
)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和陶本作不。
)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曾本云。
一作我衣。
)不足惜。
但使愿无(曾一云。
一作莫。
)违。
(○同上)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
(曾本云。
一作所。
)桑竹(曾本云。
一作麻。
)残朽株。
(曾本云。
一作树木残根株。
焦本云。
一作树木残根株。
非。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
此语(和陶本作言。
曾本云。
一作言。
)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曾本云。
一作虚。
焦本云。
一作虚。
非。
)无。
(○同上)怅(和陶本作恨。
)恨独策还。
崎岖历榛曲。
山涧(苏写本作涧水。
曾本云。
一作涧水。
)清且浅。
遇(焦本作可。
注。
一作遇。
非。
曾本云。
一作可。
)以濯吾足。
漉(曾本云。
一作拨。
又作掇。
又作挤。
)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焦本作属。
注。
一作局。
非。
曾本云。
一作属。
)日入室中暗。
荆薪代(曾本作继。
)明烛。
欢来苦夕短。
已复至天旭。
(○同上)【乞食诗】饥来驱我去。
(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出。
)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和陶本作谐。
苏写本云。
一作谐。
曾本作谐。
注云。
一作解。
)余意。
(和陶本作音。
)遗赠岂(和陶本作赴。
)虚来。
(《诗纪》作副虚期。
曾本云。
一作副虚期。
一作岂虚期。
案此乃後人不悉古韵妄改所致。
先改来为期。
不辞。
又改岂为副。
)谈谐(苏写本作谈话。
《诗纪》同。
和陶本作谈语。
曾本云。
一作谐语。
)终日夕。
和陶本作久。
)觞至(曾本云。
一作举。
)辄倾杯。
(《诗纪》作卮。
曾本云。
一作卮。
案此亦後人妄改。
)情欣新知欢。
(曾本作劝。
注。
一作欢。
)言咏(焦本作兴言。
曾本云。
一作兴言。
)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
愧我非韩才。
(苏写本作韩才。
非。
曾本云。
一作韩才。
非。
)衔戢(曾本云。
一作戴人。
莫本云。
一作戴。
)知何谢。
冥报以相贻。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
《诗纪》三十五。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今日天气佳。
清吹与鸣弹。
(曾本云。
一作蝉。
)感彼柏下人。
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发。
)新声。
绿(曾本云。
一作时。
)酒开芳颜。
示知明日事。
余襟(曾本云。
一作襟。
)良已殚。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
《诗纪》三十五。
)【连雨得饮诗】〖曾本云。
一作连雨人绝独饮。
〗运生会归心。
终古为之然。
世界有松乔。
於今定何间。
(《诗纪》作闻。
曾本云。
一作闻。
)故老赠送余酒。
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
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
(苏写本作天际去此几。
注。
一作天岂去此哉。
曾本云。
一云天际去此几。
《诗纪》同。
)任真无所先。
云鹤(曾本云。
一作鸿。
)有奇翼。
八表须臾还。
自(曾本云。
一作顾。
苏写本、《诗纪》作顾。
)我抱兹独。
黾勉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
(曾本云。
一作形体凭化迁。
又云。
形神久已死。
)心在(和陶本作在心。
曾本云。
一作在心。
)复何言。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
《诗纪》三十四。
)【移居诗二首】昔欲居南村。
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
乐与数晨夕。
怀此(曾本云。
一作兹。
)颇有年。
今日从兹役。
弊(莫本作敝。
)庐何必广。
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
抗(曾本云。
一作话。
)言谈在昔。
奇文共(曾本云。
一作互。
)欣赏。
疑义相与析。
(曾本云。
一作斥。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集二。
《诗纪》三十五。
)春秋多佳日。
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
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曾本云。
一作拂。
)衣。
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
(焦本作几。
注。
一作纪。
非。
曾本、和陶本云。
一作几。
)力耕不吾(焦本作吾不。
曾本云。
一作吾不。
)欺。
(○同上)【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在昔闻南亩。
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
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
启途情已缅。
鸟弄欢新节。
泠(和陶本作冷。
)风送馀善。
(曾本、焦本云。
一作鸟弄新节令。
风送馀寒善。
曾本又云。
令一作冷。
)寒草(苏写本云。
一作竹。
馀本均作竹。
又曾本云。
一作草。
焦本云。
一作草。
非。
案草旧写作草。
故讹竹。
)被荒蹊。
地为罕(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幽。
焦本云。
一作幽。
非。
)人远。
是以植杖翁。
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
所保讵乃(曾本云。
一作成。
)浅。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
《诗纪》三十五。
)先师有遗训。
(曾本云。
一作成诰。
)忧道不忧贫。
瞻望(曾本云。
一作仰瞻。
)邈难逮。
转欲患(苏写本作思。
《诗纪》作志。
曾本云。
一作志。
又作思。
焦本作志。
注。
一作患。
非。
)长勤。
秉耒欢(苏写本作力。
曾本云。
一作力。
)时务。
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
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几功。
即事多所欣。
耕种(苏写本作者。
注。
一作种。
曾本云。
一作者。
)有时息。
行者无问津。
日入(曾本云。
一作田人。
)相与归。
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
聊为陇亩民。
(曾本云。
一作人。
○同上)【还旧居诗】畴昔家(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居。
)上京。
六(曾本云。
一作十。
焦本云、一作十。
非。
)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
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
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
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
有处特(曾本云。
一作时。
)依依。
流幻百年中。
寒暑日相推。
(曾本云。
一作追。
)常恐大化尽。
气力不及衰。
拨(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废。
)置且莫(曾本云。
一作旦莫。
苏写本云。
一作旦暮。
)念。
一觞聊可(曾本云。
一作一。
)挥。
(○本集。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
《诗纪》三十五。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草庐寄穷巷。
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
(曾本云。
一作至。
)林(《诗纪》云。
一作邻。
)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
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
亭亭月将圆。
果菜(曾本、苏写本云。
一作药。
)始复生。
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
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
(焦本云。
宋本作介。
一作念。
非。
曾本作念。
注。
一作诸孤念。
又作介。
苏写本作念。
注。
一作诸孤。
)奄出四(曾本云。
一作门。
)十年。
形迹凭化往。
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曾本云。
一作在。
)质。
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
馀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
(曾本云。
一作且无虑。
)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
且遂灌西(各本作我。
《诗纪》云。
一作我。
)园。
(○本集。
《诗纪》三十五。
)【己酉岁九月九日】〖岁时杂咏日下有作字。
〗诗靡靡(岁时杂咏作縻縻。
)秋已夕。
凄凄风露交。
(岁时杂咏作调。
)蔓草不复荣。
(岁时杂咏作盛。
)园本(岁时杂咏作林。
苏写本同。
)又注。
一作木。
曾本云。
一作林。
)空自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