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书单!【移动互联网人士必看】

合集下载

知鸣推荐: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哲学

知鸣推荐: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哲学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哲学墨知鸣写在前面:本分享来源于互联网,读后值得真真真的要推荐一下。

张小龙,从一名程序员到如今的资深产品经理,到腾讯的副总裁。

其产品从foxmail的开发,到QQmail的推出,到微信的火爆,都与其对产品的深层思想和哲学分不开。

而随着和菜头的微博推荐,张小龙更是声名鹊起。

成功的故事,成功的经验,离不开成功的思想和哲学。

这里极力推荐各位看看。

15 年前,张小龙是中国Top10 的程序员。

他一个人写代码,完成了Foxmail 的头三个版本。

Foxmail 如此受到欢迎,以至于他不得不外放了语言包,让各种忠实粉丝翻译为十几种语言。

直至今日,Foxmail 被收购,QQmail 推出,Foxmail 的企业用户依然有数百万。

从Foxmail 到Foxmail 被腾讯收购,再到QQmail 以及现在极为火爆的微信,张小龙做为互联网圈一位极其低调的产品经理,渐渐被揭开面纱,甚至开始被罩上光环为圈内人推崇。

尤其是最近和菜头在知乎上一篇文章:腾讯的张小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是让张小龙近乎成为一个传说… 以下是一篇张小龙关于产品方面的经验分享,程苓峰更是把它概括为张的产品心法:说这是张小龙的产品心法。

张说的“产品经理的心态”,其实我觉得也是记者的心态:求知,而非任务;辩驳,不为自尊心而战。

张说的“产品的人性”,其实也是新闻采写的人性: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的是对的。

张以“我说的都是错的”开头,这也是和菜头和Keso 的自我标签。

职业有不同,境界无不同。

以下转自互联网:一个笑话: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一个笑话: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Martin:一个按钮容易坏——你懂得- 小龙:白底+按钮,就是马桶→iPhone 的主设计师原来设计厨卫产品-IOS 的哲学思想值得思考:1.为什么简单是美?- 比如夏天女孩子穿得少(就是美),而windows 的多任务切换alt+tab 就很不人性。

“微信之父”张小龙

“微信之父”张小龙

“微信之父”张小龙作者:李德萌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3年第08期张小龙,腾讯的秘密武器,正在交出一张用“辉煌”都不足以形容的成绩单:2011年1月微信诞生,2012年3月29日注册用户破1亿,9月17日破2亿,2013年1月15日达到3亿,并且,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渴望一个乔布斯一样的神话,一架方舟。

他很快被“塑身成佛”。

“张小龙是个怎样的人?”“张小龙是否被神话了?”“微信开放平台表达了张小龙怎样的世界观?”在知名问答网站“知乎”上,“微信”二字连续多日排在热门话题首位,超过7000“知友”参与其中,企图从“技术”“哲学”甚至“玄学”层面参透秘密武器张小龙的秘密。

8小时20分钟,178页PPT,2012年7月24日,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培训产品经理的演讲中,将自己15年来关于产品的所有经验和心得一次性公开。

泄露的演讲记录在网络上迅速流传,成为“空前绝后的产品秘籍”。

“如果你不知道它有多么的好,只能说明你目前还体会不到。

”在创新电子商务公司就职的知友“大熊”说。

“当你发现不但周围人,你父母,三线城市小青年儿,甚至连‘的哥’手里的诺基亚手机屏幕上都闪着鸡屎绿小图标的时候,你是不是只能用‘我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网友巫支祁说。

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张小龙的压力。

一时间,他让媒体沸腾,让同事纠结,让同行恐惧,让敌人折服。

因为微信,中国移动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收入同比下滑7%,腾讯无线与移动公司对接的员工感到“压力很大”,“见面都不敢提微信”。

在2012年9月的互联网大会上,腾讯一号人物马化腾终于志得意满地表示,微信的二维码尝试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点。

“它很恐怖,让中国大部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颤抖。

”移动互联网创业者Jeff Kit说,“我们所做的几款形态截然不同的东西,最终都会跟微信碰上!”而宿敌360奇虎的CEO周鸿祎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只有马化腾拿到了‘船票’”。

微信之父张小龙:从孤独走向商业

微信之父张小龙:从孤独走向商业

微信之父张小龙:从孤独走向商业作者:李明敬来源:《金融理财》 2016年第12期一眨眼,春节就近在眼前了。

但是今年春节和往年的不同之处,就是微信“摇一摇”红包没有了。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微信作为工具不能有太多节日运营的活动,微信应该是日常使用工具而不是通过节日而变动。

希望在春节当中微信的使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微信作为一款工具在设计上追求更高的效率。

作为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

张小龙也在这十多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两小时商定微信2010年10月,kik的App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

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软件。

一天晚上,张小龙在看Kik类的软件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智能制造),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

他想了一两个小时后,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于是,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

马化腾也没睡,很快给他回了封邮件:马上就做。

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开始。

不过可以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张小龙对于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

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2011年1月21日,微信1.O上线。

从2月份到4月份,用户的增长并不快,所有平台加起来每天也就增长几千人。

这段时间团队内部许多成员对于微信的发展都抱有着一种非常不确定的心态。

张小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数据不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他们老是跟我说,“我们做这么多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并且手机QQ有更强的渠道、更多的用户覆盖量,而我们是没有渠道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_名人故事

“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_名人故事

“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如今,在中国互联网圈里,得见张小龙似已成为一种殊荣。

一是因为他已绝少露面,二是因为微信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过去两年,微信用户从5000万猛增为4亿多,腾讯控股则因微信的想象空间,市值破千亿美元。

张小龙亦从小圈子熟知的技术牛人变为众人知晓和媒体追逐的“微信之父”,甚至被“神化”。

他的出现和成功是极客精神和乔布斯式创新在中国的体现,不善交际,但他对文艺和哲学的理解让他成功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到微信上,成就了微信的简洁之美。

对这匹千里马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他遇到了马化腾这位伯乐以及腾讯这个足够驰骋的平台。

从推出foxmail到被腾讯收购,并为腾讯开发出qq超大附件邮箱,再到推出微信,张小龙走的是一条极客或产品经理之路。

很多企业家亦经常自称为产品经理,如乔布斯、马化腾、扎克伯格、李彦宏、雷军、周鸿祎等,但产品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

2013年,与张小龙一样不善社交的扎克伯格已完成从极客向企业家的转化,而张小龙没有选择同样的道路。

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1994年,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软件公司,两年后该公司解散,他便开始写foxmail程序。

张小龙给世界的第一张名片是foxmail 创立者。

1997年,张小龙自己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凭借口碑迅速拥有400万用户。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龙是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齐名的软件程序员,但他并未选择创业。

2000年年初,foxmail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买走。

对此,张小龙说:“相比从程序员直接过渡到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带着许多人一起做产品的产品经理更适合自己。

”张小龙在博大度过了沉寂的5年。

2005年,博大又将foxmail及其知识产权卖给了腾讯,张小龙及其团队成为腾讯员工。

腾讯给予张小龙较大的自由空间,任命其为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该研发中心被允许在腾讯总部深圳之外自成一体。

2007年,qq邮箱因推出“超大附件”等功能一举成功,成为中国用户人数最多的邮箱,张小龙团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如今,在中国互联网圈里,得见张小龙似已成为一种殊荣。

一是因为他已绝少露面,二是因为微信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过去两年,微信用户从5000万猛增为4亿多,腾讯控股则因微信的想象空间,市值破千亿美元。

张小龙亦从小圈子熟知的技术牛人变为众人知晓和媒体追逐的“微信之父”,甚至被“神化”。

他的出现和成功是极客精神和乔布斯式创新在中国的体现,不善交际,但他对文艺和哲学的理解让他成功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到微信上,成就了微信的简洁之美。

对这匹千里马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他遇到了马化腾这位伯乐以及腾讯这个足够驰骋的平台。

从推出foxmail到被腾讯收购,并为腾讯开发出qq超大附件邮箱,再到推出微信,张小龙走的是一条极客或产品经理之路。

很多企业家亦经常自称为产品经理,如乔布斯、马化腾、扎克伯格、李彦宏、雷军、周鸿祎等,但产品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

2013年,与张小龙一样不善社交的扎克伯格已完成从极客向企业家的转化,而张小龙没有选择同样的道路。

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1994年,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软件公司,两年后该公司解散,他便开始写foxmail程序。

张小龙给世界的第一张名片是foxmail创立者。

1997年,张小龙自己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凭借口碑迅速拥有400万用户。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龙是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齐名的软件程序员,但他并未选择创业。

2000年年初,foxmail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买走。

对此,张小龙说:“相比从程序员直接过渡到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带着许多人一起做产品的产品经理更适合自己。

”张小龙在博大度过了沉寂的5年。

2005年,博大又将foxmail及其知识产权卖给了腾讯,张小龙及其团队成为腾讯员工。

腾讯给予张小龙较大的自由空间,任命其为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该研发中心被允许在腾讯总部深圳之外自成一体。

2007年,qq邮箱因推出“超大附件”等功能一举成功,成为中国用户人数最多的邮箱,张小龙团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张小龙:微信是孤独的产物

张小龙:微信是孤独的产物

人在现实 中 ,出于 自身身 份的考量 ,出于人 腾讯 意 识 到 了这 一点 ,其他 公司 也 意 识到
际关系的局 限性 ,都会有诸 多顾忌 ,网络的 了这 一 点 ,所 以雷 军 会 与张 小 龙抢 进 度做
模糊性令这 些顾 忌消失于无 ,因此 ,在很长 米聊 ,所 以在2011年初 那段 时 间 ,几 乎每
了整个互 联 网一 样 ,马化腾 也 曾经 用QQ打 们 虽然愿意 在 电脑 端保 留QQ的一 席之地 ,
动 了每一 个网友的心 。
却 不愿 意 将 这个 小企 鹅 随 时携 带 在身 上 。
QQ最核 心的价 值在 于它是一 个为大 众 QQ在 电脑 端几 乎可 以虏 获全部 的网 民 ,但
只 不过 ,比起 为 了受 到欢 迎 而 不 断妥
平 台的App,这 使得它永 远不会 如QQ那 样 协和 取悦用户 ,张 小龙有他 自己的傲气和坚
与 网络 的关系过密 ,它的确是在通过 网络运 持 。对他而言 ,他并不是在做一款 大家都喜
行 ,但它 的功 能却只 服务 于那些在现实 中有 欢 的软 件 ,他 只 是在 做 一 款他 理 想 中的 软
密的社 交工具 。而 这 ,便 是微信 与QQ最大 势 。
的不同 。
在 手 机功 能 只 能用 来 打 电话 时 。人 们
微 信 从 一 开始 的定 位就 是 将 手 机 中的 照样人手一 机 。任何产 品 ,它能受到欢迎 的
联系人搬到微信这 个App上。
根本都 不是因为它有着 多少功能 ,而在于 它
一 段 时间里 ,人们 能通过 QQ展现 出内心最 一 个 叫得 出名的互联 网公司都 出了类似 kik
真实的 自我 ,能 完全在精神层面 上接触到最 软件 (kik是一款基 于手机 通讯录的 社交软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共153页文档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共153页文档

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
不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零散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 用户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
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回顾一下,你们做了多少功能,是可以不做的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涂鸦重要吗? 从别的产品里,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
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
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 他们的分析过于理性 他们会要求你加是否在线,是否已发送到手机,
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的人
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 他们会发生什么? 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 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大规模互相看到
为群体效应而做:摇一摇
人们会喜欢简单的行为动作 人们会对随机好奇 人们会对跨空间的同类好奇 它有群体效应
为群体效应而做:摇一摇
从微博上感受用户潮流
每天花一小时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讨论他们是如何用 你的产品的
他们的场景,感受等 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往哪里走 忽略评论家意见 等待他们说“太好玩了”
从用户讨论中发现灵感
微博上的用户帖子,才是真实场景的反应 案例:石头剪刀布的故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品
对时代潮流保持敏锐 从QQ到微信
满足自己需求优于 满足用户需求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人 你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 人同此心,从自身捕获大众需求 案例:已阅读 案例:语音写提醒,语音找人
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诉求 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的心理。这是一个心理驱动
的范例。人民的倾诉欲望是如此之强,不弱mail 如果为做交友而做漂流瓶,会把握不到本质
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 你需要了解人最普遍的心理活动
需求篇

微信之父张小龙:“我曾一口气演讲8小时,最后全是错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我曾一口气演讲8小时,最后全是错的”

,而不是通过白名单去给少数人提供特权。

6. 第二个价值观是,让创造发挥价值。

我们希望公众平台不是一个大家做流量的地方,而是一个能鼓励创造的地方。

7. 第三个价值观是,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我们看到各种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大家太多时间,对此我们很担心。

我们希望人们能够用微信高效率的完成事务,就能离开去做别的事情。

Google 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8. 第四个价值观是,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化中。

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只触达需要触达的用户。

微信是不会在启动页放广告的,太低级。

9. 微信正在探索订阅号和服务号之外的新形态,可能叫应用号。

微信已经可以打车、买电影票了,其他的应用是否也能在微信内提供服务呢?我们希望未来用户不需要装那么多应用,关注一个应用号,就能用了。

微信张小龙演讲全文:大家早上好,我是微信的张小龙。

从昨晚的传播事件说起,为什么微信在很多的规则、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很严格?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比较突然,我也是比较突然进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碰面。

平时我很少参加会议,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懂,其实我们同事都知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在一个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参加会议是挺浪费时间的。

所以一般我也跟我们同事说尽可能的少去参加一些会议,但我不是说大家来参加这个会议浪费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还是挺宝贵的。

其实会议本身不会浪费时间,但对于微信来说,我们会同时面对几亿用户,我们会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用户身上。

以微信的体量来说,我们直接面对的可能是上亿用户的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说一些传播。

平台遵循严格的规则设置接口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特别大的传播事件。

昨天晚上,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好友,发了多少红包这样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其实在昨天晚上把我们给忙坏了,我们说它是一次蝴蝶效应,一个非常典型的传播事件。

可能大家没有想到,只是晒一下朋友圈这样一个“微信公开课”活动,却导致了一连串事情的发生。

微信之父张小龙

微信之父张小龙

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熟悉“这TM是个奇迹!”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

“比想象中黑瘦、局促,是个标志性人物。

”这是一位媒体记者发表的评论。

如今,在中国互联网圈里,得见张小龙似已成为一种殊荣。

一是因为他已绝少露面,二是因为微信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过去两年,微信用户从5000万猛增为4亿多,腾讯控股(00700.HK)则因微信的想象空间,市值破千亿美元。

张小龙本人亦从小圈子熟知的技术牛人变为众人知晓和媒体追逐的“微信之父”,甚至被“神化”。

但正是在微信成为腾讯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业内开始理性地看待张小龙,正如人们对微信商业化存有的质疑一样,毁誉参半。

他的出现和成功是极客精神和乔布斯式创新在中国的体现,但他的成功并不完全源于个人才华,对这匹千里马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他遇到了马化腾这位伯乐以及腾讯这个足够驰骋的平台。

他对文艺和哲学的理解让他成功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到微信上,成就了微信的简洁之美,但他看上去不善交际的性格或许会让外界对微信产生更多误解。

1994年,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软件公司,两年后该公司解散,他便开始写Foxmail程序。

据360董事长周鸿回忆,1998年左右张小龙就已是非常厉害的程序员,有意思的是,他还跟周鸿一起研究过盗版碟。

“如果没有微信,张小龙或许不会成为名人,但即便没有微信,他也已经是中国最优秀的程序员之一。

”一位互联网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龙是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齐名的软件程序员。

但张小龙并未选择创业。

2000年初,Foxmail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人民币买走。

当时,张小龙曾对外表示,自己并不看重所谓的话语权,并意识到“与其一个人写程序,不如组织一大堆人写程序”。

张小龙在博大度过了沉寂的五年。

2005年,博大又将Foxmail及其知识产权卖给了腾讯,张小龙及其团队成为腾讯员工。

微信之父的弹簧主义

微信之父的弹簧主义

微信之父的弹簧主义作者:李鑫金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3年第12期文/李鑫金失意的弹簧1994年夏天,24岁的大学毕业生张小龙提前拜访了他即将被分配去的工作单位——一家政府机关。

站在那栋死气沉沉的办公大楼前,张小龙立刻感到“有一种窒息的气息从头顶笼罩下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小龙直到今天仍然这样认为:“我望了一眼大楼就立即放弃令自己压抑的铁饭碗,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从这一年开始的19年时间里,张小龙一直作为一名程序员而不是商人,在中国互联网的游戏世界里不断通关。

1997年,当张小龙开发出foxmaill.0版本的时候,有人曾在文章中描述过当年他在中国IT圈中的地位。

“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当时,马化腾才刚刚从深圳大学毕业,进入寻呼行业当工程师,月薪1100元。

即便在四年后,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也以200万用户量远远将只有10万用户的腾讯甩在了身后。

那段时间,张小龙一直沉溺在技术带来的快感之中,但这种来自精神上的慰藉并未改变他的命运。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始料未及。

就在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用他们积累下的巨大用户寻找风投时,张小龙却为不断增加的用户而发愁,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每天用户都在催着我更新版本,但我觉得做这样一个免费软件太累!”他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商业头脑,已经运营Foxmail免费邮箱四年的他并不自信地说,“我听说,好像有人会给一款免费软件投钱。

”相比软件写成后,需要一点一点完善的阶段,张小龙更喜欢开发软件之初的挑战。

他对商业软件没兴趣,以致于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动过将软件免费送人,去硅谷做一名程序员的念头。

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每天都有使用他免费软件的用户给他写来一封封充满鼓励话语的电子邮件。

在那些失意的夜晚,他给每一位鼓励他的用户回信。

然而,在互联网免费为主流的那个阶段,对任何一个参与到互联网事业中的人来说都是极为残忍的。

张小龙:微信的盗梦十诫

张小龙:微信的盗梦十诫

张小龙:微信的盗梦十诫导读:张小龙和他带领的微信团队,创造了一个神话,彭博商业周刊对微信团队做了一次采访,全文如下:微信盗梦十诫一:对时代潮流保持敏锐张小龙说,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会把自己当作建筑设计师,一个平庸的程序员会把自己当作建筑工人。

在T.I.T的Loft式建筑里,这个面色黝黑、寡言少语的中年男人和同事们在建造一个看不见的庞大空间,一个他希望“Weniger,aber besser”(德语:越简单,但越好)的生态系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品,科技公司的办公场所也反映这种风格。

微信T.I.T租赁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共六幢楼,皆为三层,开阔舒适,绿色葱茏,远处北有广州塔,南有琵琶洲,闹中取静,原本在南方通信大厦写字楼里熬夜的“矿工”,在新的空间激发灵感;园区里大多数是服装时尚工作室,微信的邻居有七天酒店总部、贝塔咖啡,科技范儿十足,此前这儿出没创业者、投资人,现在有了微信大本营、人性试验场、全国产品经理好奇的“延安灯塔”,更有理由扎堆了。

微信盗梦十诫二:保持粗放,保持笨拙“这是我们做的最兴奋、大家期待也很高的一个项目。

”腾讯规划设计部专家Neo说,腾讯每年在全国都有十几二十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装修面积,对于常规的写字楼设计已经审美疲劳了。

而一家引领风潮的高科技公司,突然置于工业时代的老厂房(原广州纺织机械厂),反差带来另外一种美感。

Neo欣赏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原则讲究“原生态”:原厂房的红砖外墙和钢筋结构都完好保留,室内装修使用的两三千平方米木材均为没经过处理的原木。

用久了有的桌子开裂了,开会时有人在桌上涂鸦,都放任之,“我们要的就是历史痕迹。

”微信最初UI 底色是蓝色,但后来换成了绿色,“细节控”张小龙后悔过——绿色在安卓手机上有偏色,但要改已经很难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了。

他说“换肤”是不自信的表现,于是“将错就错”下去。

微信盗梦十诫三:关键的使命是沟通再怎么做延伸的有噱头的理财、支付及开放平台,微信满足人最大、最基本的需求仍然是沟通。

张小龙PPT《微信背后的产品观》42页PPT

张小龙PPT《微信背后的产品观》42页PPT
张小龙PPT《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PPT40页)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PPT40页)

• 避免“打通”。需要打通,说明不是需求 • 避免“整合”。需要整合,说明都不行了 • 避免“拉动”。需要拉动,说明是KPI了 • 避免“导入”。需要导入,说明没生命力了 • 避免“多平台”。不是为平台而平台 • 避免“全面”。全面的东西是平庸的
谢谢观赏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11.820.11.8Sunday, November 08, 2020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张小龙
• 因为别人都在用 • 人是跟风的 •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的驱动力 • 不要太“工具化”
• #日有所思# Facebook,Pinterest,Instagram,Path 等产品解决了人的“存在感” 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 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 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
• 不为了流量而到处加入口 • 案例:会话界面左上角的编辑按钮,为什么不可以有
• 做一劳永逸的事情 • 你在做Calss(类型),还是在做Instance(实例) • 好特性不需要不断的做加法,一次成型 • 邮箱漂流瓶和微信漂流瓶的不同 • 好产品会召唤用户(pony语)
• 而非系统管理员来推动 • 案例:如何让用户设置头像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820.11.821:31:3521:31:35November 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8日下 午9时31分20.11.820.11.8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下午9时31分35秒21:31:3520.1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也是,可是如果我们面试一个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看完了这本书,我肯定就录用他——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秘诀。

如果做互联网产品的不看一下这本书,我认为知识是不全面的。

他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描述了一种群体效应,总的来说,结论是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智商。

这个观点不在那本书里,而是在另外一本书里,我不记得书名。

一个人在组织里,组织的平均智商是低于个体智商的,个体的智商更高一些,群体会拉平这个智商。

比如说在微博里,微博上多了你的智商会降低,大家认同吗?你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因为你每天降低一点。

很简单的,你每天在微博上说的话,你会发现跟大众越来越一致,别人在说什么,你也在说什么。

你不会说一些大家不能理解的东西了,因为你会觉得那很突兀,会让大家不舒服。

所以微博的转发那么高,自己写的那么低,就是这个原因,大家拼命的一团和气,互相夸两句。

群体有趋同性。

2、《科技想要什么》
凯文·凯利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

他认为,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

张小龙对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充满兴趣,花工夫研究了人类的起源,人类为什么会直立行走,他还曾在知乎上提问:原始人用什么来剪指甲?广研内部对摇一摇有个专门的称呼:撸一撸。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姿势,最原始的,体验往往是最好的。

为什么?张小龙说自己平时会非常留心观察三四岁小孩子,他发现他们很喜欢用iPhone与iPad,因为这两款电子产品很容易学,比如开机,虽然看不懂“滑动来解锁”,但因为触摸是人的天性,他们会下意识顺着箭头的方向用手指去滑动。

“越简单,越原始,就越人性化”。

3、《乔布斯传》
在腾讯公司内部,张小龙被称为继马化腾之后的第二个超级产品经理,中国的乔布斯。

微信4 .0推出时张小龙更新了微博签名:越简单,但越好。

这是德国工业设计大师Dieter Ram崇尚的设计理念,也是乔布斯“至繁归于至简”的精神。

4.0初期的朋友圈甚至没有滤镜,因为他认为:照片真实、不加修饰地反映生活即可。

微信发展早期,一些创意常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进化出新功能,马化腾曾问张小龙:是不是要做
细化,免得别人做了那些我们没有想到的功能。

张坚决否定,他说:只有做到极简,才无法被
超越。

一位微信团队前成员透露,微信每个版本的设计,张小龙都会鼓励大家先做加法,再做
减法,“现在你正在用的一个功能,很可能就是我们砍了300多个功能后留下的。

”他说。

微信的开机画面,起初做过许多方案,大家比较倾向于两个人站在地球前,张小龙坚持就一个人,否则无法传递这款应用的用意:人很孤独,所以需要沟通。

朋友圈也是一款充满极简主义的产品,它的主色调是蓝灰色,这也是张小龙平时常穿的T恤以及广研办公室的色调。

拍照片,按一下右上角相机按钮;写纯文本,长按右上角相机按钮即可,这一功能许多用户起初并不知道。

“按住说话”的功能也是,说话时,其实按三秒就可以放开了。

但张小龙从不说,也不担心用户不会用,“你去找,自然就能找到”。

4、《女人的起源》
以男性为中心的生物学家,则用人类起源于丛林并进化为以狩猎为生的肉食动物的学说,来证明女性无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处于从属的地位。

对此,《女人的起源》首次为女性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平等地位据理力争。

它开一代风气之先,力图解开人类,特别是女性的演化和起源之谜;而它提供的答案,则从女性的角度对人类的史前史做出了推测性的重构,极富革命性和破坏力。

在张小龙的演讲里,他曾经向听众推荐这本书,他说:“如果你们对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你就损失了一半的用户。


5、《黑客》
Steven Levy这部经典力作的25周年版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跨越到80年代后期,追述了计算机革命中初期黑客的丰功伟绩,他们都是最聪明和最富有个性的精英。

他们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挑战规则,并把世界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本书更新了一些著名黑客的最新资料,包括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理查德·斯托曼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并讲述了从早期计算机研究实验室到最初的家用计算机期间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

在Levy的笔下,他们都是聪明而勤奋的人,他们极富想象力,他们另辟蹊径,发现了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的“黑客道德”。

6、《异类》
在《异类》一书中,作家格拉德威尔对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分析,让读者看到了一连串颇感意外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
在1955年;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

那些奇才异类,他们之所以神奇,得感谢机遇的眷顾。

不过,除了机遇之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化熏陶。

因此,从《异类》一书中,你能体会到机遇对成功是如此的重要。

格拉德威尔为读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但怎样把握这份机遇,每个人都需要仔细思考,毕竟,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机遇。

在这本书中,张小龙最欣赏的则是“1万小时定律 ”,即一个人必须经过超过1万小时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7、《信息简史》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

但回顾
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

维基百科、Google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

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
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8、《数字乌托邦》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大众眼中,计算机只是冷战中冰冷的机器,然而到了90年代互联网到来之时,计算机却呈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们模拟出了一个数字乌托邦般的协同体,而这正是曾经最反对冷战的嬉皮士们的共同愿景。

本书正是探索这次非同寻常,且颇具讽刺意味的变革的第一本书。

作者挖掘出那些在旧金山湾区的先驱者——斯图尔特·布兰德和他的“全球网络”鲜为人知的故事。

1968年到1998年期间,通过《全球概览》、“全球电子链接(WELL)”和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连线》杂志,布兰德和他的伙伴们长期扮演着旧金山嬉皮士运动和新兴科技聚集区硅谷的中间人的角色。

正由于他们富有远见的努力,反主流文化分子和科技人士一同重新定义了计算机的形象:计算机是解放自我的武器,计算机建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虚拟社区,计算机还让人们能更大胆地拓展社会的新疆界。

本文主体部分根据《壹读》“失控的微信先生”与《商业周刊中文版》“张小龙的盗梦空间”整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