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学习《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案例解读》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爱数学必须进行改革用新课标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

浅谈四年级数学优秀论文

浅谈四年级数学优秀论文

浅谈四年级数学优秀论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一:四年级数学广角教学情境设计与兴趣培养摘要: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独有的内容,提供教学和测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课外兴趣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教学中注意运用情境设计教学法。

关键词:数学广角,小学教育,情境设计,兴趣培养《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独有的内容,教材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进行系统而有步骤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这部分内容不列入期末考试的范畴,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材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度,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呢?下面谈谈四年级上册关于《数学广角》的教学感悟以及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一点经验。

一、问题情境――提供思辨之境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重要一环。

《数学广角》的内容因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没有提供详尽的教学内容,没有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研读教材,参读《教师教学用书》及有关资料,深刻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适当调整(增减)教学内容,把静止不动、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符合教学需要。

备课时,教师应为学生的思考和辨析预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思有所依,辨有所托。

如《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题1是烙饼问题,例题2是沏茶问题。

主要通过这两个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例1烙饼场景换成人人都懂并都会做的煎蛋情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根据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调整了例题的呈现顺序,将例2的教学内容与例1交换,创设帮助遇到难题的番茄娃娃解决问题的情境,先提出“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尽快沏好茶呢?”的问题,再探究“如何安排煎蛋顺序才能节省时间?”的问题,将抽象的运筹思想蕴涵在两个简单问题的解决当中。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中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

然而,目前的数学知识,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了。

因此,在课堂上适时适当的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就可以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情绪,把他们带到知识的园地中来。

体验“生活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本人从教22年,有20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首先,必须自己有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要力求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在上课时,教师要用微笑的脸庞、温和的语言,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惫,还可用适当幽默的比喻激发兴趣。

在教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用一些幽默的比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告诉学生“”像剪刀,开口大的那边写较大的数,尖头那边写较小的数。

又如,判断“今年5亩地收了150克水稻。

”时,这样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是旱涝还是虫灾?难道是忘了施肥……”。

这样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捧腹大笑,他们乐开了,就能轻松引入正题。

二、精编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再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效。

1、精编数学游戏。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玩游戏,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玩游戏、听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凑十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环节,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有1至9数字的卡片,让他们自己去朋友,要求两个朋友的卡片加起来正好等于10,当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的兴趣很高。

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3篇小学数学主要讲述的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在小学打好数学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领域取得更深的研究。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希望你喜欢!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篇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

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

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其余三人哈哈大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

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

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目的。

而数形转换这一概念又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因此,如何将抽象复杂、枯燥难懂的内容转化为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语言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小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学会从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那么如何把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具体的表达形式呢?数形结合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条途径。

它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运用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和改革,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为此必须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渐进过程,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内容与能力水平相适应。

因此,数学课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教案。

应突出能力训练与创新意识相结合的特点,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终身受用;同时还应该将其教学内容生活化,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因此,实施数学与几何相结合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概述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围绕着数(量)、形(图)、用三个或多个概念来概括事物的本质,并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它强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把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用具体数字来表示的形式或概念;使之成为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培养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图形为主线,通过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而达到解决特定问题的目的。

它要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促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小学数学_集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集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4-105页内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教师课件出示“脑筋急转弯”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脑筋急转弯,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篇一(一)四步情境教学法对于该课题研究,初步总结了有效数学情境的操作体系:导――学――练――结四步数学情境教学法,即创情激趣(导)――境中促思(学)――情境巩固(练)――学生小结(结)。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创设了用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游戏情境。

因为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单元的难点,当我说出十个小手指就可让大家牢固记住口诀时,学生别提有多好奇,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这就是情境操作的第一环节:“导”由教师导出情境。

接下来孩子们一边读口诀一边认真学记忆指操,这是第二环节“学”。

当孩子知道每个手势所代表的口诀后就进入第三环节“练”,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桌共同练习。

大家都掌握了这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后,学生会说出“我会用手指操记忆口诀”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是第四环节“结”即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情境类型及应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情境类型的应用1、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2、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

3、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

5、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

6、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游戏”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换钱的游戏情境:(同桌两人各有十个一角的、二三个二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同桌的同学一位拿几角的换另一位同学一角的,看能换几个。

他们在游戏中便可得出1元=10角。

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课堂的导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创设故事式情境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

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以旧引新式导入法所谓“旧引新式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发表时间:2020-12-02T11:31:53.09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3期作者:王淑珍[导读] 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年级数学长期以来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与低年级数学相比,高年级数学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繁杂性王淑珍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摘要: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年级数学长期以来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与低年级数学相比,高年级数学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繁杂性,对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从而丧失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不愿意再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以下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意义和路径,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是一门探究“数”与“形”的课程。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以及解决等,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数形转化。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运用画图策略实施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意义(一)创设真实情境体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以文字呈现出来的。

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抽象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这无疑加大了解题难度。

而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则能够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将原本抽象、繁杂的数学问题以更加简单、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不断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提供丰富解题策略就数学问题来说,其解决方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且学生思维相对活跃,在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解题时,除了以线段图等图形进行解决问题以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绘制不同的图形[1]。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一、新授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二、练习课教学策略:1、情境引入,回顾再现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4、归纳小结,课外延伸三、复习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2-03-18T06:52:17.18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4期作者:黄志华[导读] 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而课堂作为数学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研究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黄志华五华县梅林镇中心小学 514413【摘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而课堂作为数学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研究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3-052-01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从教材、课堂活动、课堂氛围、创设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以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学生,那么,再好的学生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浅谈“学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双减”之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过分注重“讲”,一心想着“讲得流畅、讲得透彻,讲出效果”,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课后“题海”式作业,无限制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课堂提质,作业减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学——互学——展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学本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主体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学本课堂的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加以指导、点拔和鼓励,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沉思,有经历探究的刺激、有茅塞顿开的喜悦,成为学生做数学,玩数学的学堂。

2.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10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探究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随处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更是贯穿始终,它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可见,计算有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受他们计算兴趣、态度、意志和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影响着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兴趣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项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计算不是很喜欢,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计算教学的实际效率。

为了改善当前的计算教学状态,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多数都是“题海战”的模式,在学生的心里,计算就是无止境的做题,算完这一道,还有下一道等着,对于计算大多没有什么好感。

兴趣是的老师。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学习,才乐于学,乐于做。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也应当巧妙地设置一个相适合的情境,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来设计并表现计算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其次,创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情境。

“好动”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动手,获得更广泛的经验;最后,创设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情境。

如何实现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如何实现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如何实现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内容摘要: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提出实现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一、从情境图入手,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从现实生活入手,感受计算教学的实用性。

三、回归生活实践,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只有这样,计算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有效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意义的理解”。

“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由于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常常与烦琐、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只强调训练学生程式化的叙述“算理”,注重模仿和记忆算法,通过各种计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熟练程度。

其实,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解决问题是计算的目的。

我们的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更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意识,获得的情感体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做到算用结合?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从情境图入手,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计算教学一直是我们双基教学的重点。

新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将本单元的知识贯穿其中,使数学的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故事情节性、现实性和开放性。

我们可以发现,低年级教材较多地选择了多种数学信息的情境,并通过“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情境中蕴涵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提出问题并计算,通过开放性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解题策略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地选择解决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租船问题时,教材在一开始就出示学生准备租船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租船方案的计算问题。

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

改善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学习体验

改善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学习体验

课程教学 >>208改善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学习体验孙志新江苏省盱眙县旧铺中心小学摘要: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运用好各式教学辅助工具,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课堂学习体验。

文章就结合教学实例,从教学情境、实践探究和角色弱化这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了有效改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学习体验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体验;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体验式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上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中,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讲解,而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做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和理解。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和理解,改变以往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有更加明确的掌握。

同时,也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简单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提高。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关于图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图形进行探究和分析,比较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并且在实践当中探索如何能够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度,并在不断的思考和分析中,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公式,能够简单的画出对应的图形,对于常见的四边形的周长,能够做到有效的计算。

通过这种方式,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过程中,并非是教师将知识和公式的内容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情境当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探索,来做到对于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对于学习当中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总结出对应的公式和方法,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执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提问题,并解答”的几点做法

执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提问题,并解答”的几点做法

执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提问题,并解答”的几点做法作者:莫春花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25期摘;要: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有较大的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

关键词:铺垫;观察;选择;培养;有序思考;发散思维在农村小学从教二十多年,我从事毕业班数学教学有十年以上的时间。

如果一个班级能进行大循环教学那是再幸福不过,最起码的一点,孩子们的补缺补差工作是輕松的。

但由于农村小学师资的不稳定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多面手,今天你上一年级语文,可能明天抽你去上六年级的数学。

我就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

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近几年我就这样轮换着上毕业班的数学课。

本人发现到了六年级对于“提问题,并解答”正确率不是很高,追根溯源,2020年春学期我有幸担任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科教学,本册教材89页的课题即“提问题,并解答”。

下面我谈谈我在执教一年级数学“提问题,并解答”这一课题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铺垫在“提问题,并解答”这一课题的教学前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哪是条件(信息),哪是问题。

二、学会观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选择信息,选择信息的前提是发现信息。

“看图提问题”情境一般都有多个数学信息,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画信息,因此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学生由于观察目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水平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千奇百怪。

如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9页的“提问题,并解答”情境图,文字信息有“坐小火车的有24人,坐摩天轮的有37人,坐过山车的有46人”,图画信息是游乐场。

看到情境图有的学生会说“我爱坐摩天轮”,有的说“这些我都坐过”,还有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能给你编成一篇游记。

而这些都不能体现出蕴涵的“数学问题”,甚至有许多的问题根本没有价值。

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者:周辅林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1期摘要:目前在小学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很好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图不仅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审美需求,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学习到的知识理论更加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这些情境图也使教师的教学空间更加的丰富,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因此本文以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为探究话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字:情境图;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现今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为教师更好切入新知识提供了便利,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入手,通过所熟悉的场景更好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创建”对教学效果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对情境图的运用方法做出的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情境图的目的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真实经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及实际应有和解决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其更好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体验和所获取的经验加以重视[1]。

情境图就是以各种各样的“场景”来呈现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发挥以往的知識经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不能达到目标想要的效果,还可能给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其的运用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教师在运用情景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的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力求将情境图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以形助数化难为易——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学段教学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化难为易——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学段教学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化难为易——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学段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5-12T03:17:42.802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3月总第445期作者:张晓莉[导读] 在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数和形是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部分。

“数”辅助“形”,可以将“数”形象化;“形”辅助“数”,可以使“数”直观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

济南市莱芜实验学校山东济南271100在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数和形是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部分。

“数”辅助“形”,可以将“数”形象化;“形”辅助“数”,可以使“数”直观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

儿童时代是空间知形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价值的数形结合的教学实践,除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从而让知识由繁变简、由难变易。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更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或情境展示出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体现从一年级学生学习认数开始,教材中就以实物(形)为引,让学生看物(形)写数,体现了编者数形结合的意图。

接下来学习的看图列式,是应用题的前身,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实物或图形,让学生用算式表达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孩子们都是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理解、学习和计算的。

二年级乘法的学习中,教材中出示了大量的情境、实物和图形,例如:每架小飞机上面坐了4个人,7架这样的小飞机上面一共坐了多少人?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课堂教学
摘要:我们现在使用的小雪数学教材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图;优化课堂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景图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

”“我知道10可以分
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

“我会列10的算式,6+4=10、4+6=10、10-6=4、10-4=6”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让学生概括起来再说一说。

又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

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几瓶?2×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10×2×20=400(元)还可以是10×(20×2 )=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

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们在主题图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探究,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情景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

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又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的情境图,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对于提出的简单题,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算理一带而过,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究,让学生先摆小棒说算理,然后交流展示计算方法,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

这样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为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主题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
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在主题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