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性格 促进身心健康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内容摘要:《规程》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关键词:游戏个性品质能力心理健康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
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
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
尤其是很重视从幼儿开始抓起。
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
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做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除了饮食、睡眠、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之外,几乎都在游戏着(有的幼儿即使在吃饭、洗手时也要玩耍)。
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中心的,游戏占去了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几乎成为幼儿生活的全部内容。
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个性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和指导作用。
幼儿时期,个性尚处于发育阶段,还没有固定养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养成良好性格的方法
养成良好性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性格在人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性格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内在的力量,并且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
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经验,我们可以养成一个积极、坚韧、体贴和乐观的性格。
首先,要养成良好性格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积极的心态。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乐观。
要学会正视问题,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切都有解决的办法。
同时,要学会从困境中寻找到收获和成长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第二,对待他人时要体贴和宽容。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理解别人的处境。
不要随意批评和指责他人,而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要善于倾听和交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
通过体贴和宽容,我们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要坚持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
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和追求。
要培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要追求专业和职业上的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要寻找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并尽可能的时间去发展和追求这些爱好。
通过个人成长和进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更加自信和有价值感。
第四,要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只有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要关注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力。
同时,要注重心理健康,通过放松和调节情绪来保持内心的平衡。
要学会适当的休息和休闲,不要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通过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拥抱生活,享受快乐和幸福。
第五,要培养乐于助人和回报社会的习惯。
乐于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可以使我们更加感恩和满足。
要学会关心他人,多为别人着想,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无论是大大小小的行动,都可以对他人造成积极的影响,并且使我们更加有意义和价值感。
最后,要坚持持之以恒地养成这些良好性格的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四课《良好的性格助你成功》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四课《良好的性格助你成功》教案【良好的性格助你成功】引言: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将结合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四课《良好的性格助你成功》的教案,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从而助力他们取得成功。
一、课程目标:1. 了解良好性格的重要性,懂得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
2. 了解不同性格特点的优点和缺点,培养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 什么是良好的性格?(2) 不同性格特点的优点与缺点。
(3) 怎样培养自信心和自律能力?(4) 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
2.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性格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性格特点的优缺点,并展示给全班。
(3) 游戏活动: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5 minutes)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懂得什么是良好的性格,以及良好的性格如何助力他们取得成功。
2. 学习内容 (25 minutes)(1) 介绍良好性格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例子向学生展示不同性格特点的优点与缺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展示不同性格特点的优缺点。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了解相互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3. 培养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20 minutes)(1)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促进他们的自信心。
(2) 分组展示自己如何自律的经验和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3) 引导学生总结并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促进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分享。
4. 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 (25 minutes)(1) 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
性格改变的10个小技巧
性格改变的10个小技巧人的性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并非不可改变。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可以塑造和改变自己的性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个小技巧,帮助我们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性格。
一、培养乐观心态乐观的人往往更开朗、自信和积极,而悲观的人则常常处于压抑和消极的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来培养乐观心态。
每天早晨起床后,告诉自己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面对困难时,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迷于挫折感中。
二、与他人多沟通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维,学习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要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不要轻易发火或打断他人的发言。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
三、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接纳他人的不同。
不要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和焦虑。
学会宽容和理解,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四、不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成长和改变的最好方式。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我,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要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
五、培养耐心和毅力改变性格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要有耐心,不要为了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努力。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最终一定能成功地改变自己的性格。
六、积极面对挑战挑战是一种成长的机会。
面对挑战时,我们要勇于接受,积极面对。
在挑战中学会坚持和适应,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只有积极面对,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七、培养自律的生活习惯自律是培养性格改变的基础。
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我们可以提高自控能力,对抗拖延和懒惰的习惯。
而自律不仅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还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八、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拓宽人脉,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
通过社交,我们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和倾听,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身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性格发展
身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性格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与学生的性格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性格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1. 身心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性格发展的重要性身心健康教育是综合性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理素养。
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学生成为成功的人。
2. 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知识为促进中学生性格的发展,教育者应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知识。
这包括健康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情感以及他人情绪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通过心理素养的培养,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情商。
教育者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养。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中学生性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应通过鼓励和正面回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同时,也应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激励,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态度教育者在身心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态度来促进性格的发展。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6.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对于中学生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教育者应通过鼓励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积极互助中成长。
综上所述,身心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性格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通过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态度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来促进学生性格的健康成长。
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
基层心理教育讲课提纲之四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和现代化的观念,科学地塑造我们青年官兵的良好性格,不但能够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中的全面成功,促进部队的稳定和全面建设。
而且也会推动全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因此,培养青年官兵的良好性格,是青年官兵自身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良好性格的意义。
培养青年官兵的良好性格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健全的性格是青年官兵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军人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和青年人的典范,是保家卫国的主力军,因此,青年官兵的性格完善具有个人和国家的双重意义。
(一)促进自我完善的成功健全的性格是自我完善的标志,进行自我完善也就是在理智、情感、道德及事业等多方面上的完善。
而且性格又是其核心的内容,这是因为只有性格才能真正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全貌和本质。
健全的性格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保证。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对著名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表明,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性格,比如,高度的独立性,善于接受新事物,天真坦率,乐观幽默,高度的创造性等。
正是这些良好的性格因素有力进促进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同样,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中学习、工作取得较大成功的同学大多具有独立性、自信心、勤奋、恒心乐合作缚、创造性等良好性格。
健全的性格会使青年官兵们形成良好的态度和科学的行为,从而更有效、更积极地投入训练、学习、生活中去,取得较大的成功。
(二)促进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更新青年官兵作为中华人民的主力军,青年们的榜样,构成了民族精神风貌的一种风景主体。
当前,全民的精神素质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压抑、谦卑、猜疑、谨小慎微、依赖、专横等不良性格倾向,这些都是改造全民族精神风貌,提高全民素质的巨大心理障碍。
青年官兵是民族精神素质的先锋,理所当然应该积极、主动地完善自身性格,祛除那些国民中残存的不良性格因素,做树立现代化民族精神的先行者,而部队军人精神面貌的更新必然会带动全民族精神面貌的全面更新。
给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20条简短
给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20条简短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还需要应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20条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1.调整心态:要学会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过于自卑或自大,保持平和的心态。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3.适度锻炼: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增强体魄,保持身心健康。
4.学会表达: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情绪表达,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5.爱好兴趣: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爱好,可以增加个人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6.与家人沟通: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7.与朋友交流: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增进友谊,缓解压力。
8.扩展社交圈: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社交聚会,结识新朋友。
9.求助心理咨询:倘若有心理问题,及时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寻求帮助。
10.善待自己:适当的奖励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11.设立目标: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实现,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12.知识储备: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对心理健康的保护意识。
13.谨慎使用社交媒体:避免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注意网络游戏的健康使用。
14.拒绝不良诱惑: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5.寻找支撑:面对问题时,找到支持你的人,与他们交流,获得帮助。
16.心理减压:学会一些心理减压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17.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学习或娱乐。
18.培养乐观态度: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培养一颗乐观的心态,坚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19.接受失败: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催化剂,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
如何养成好的脾气性格特点
如何养成好的脾气性格特点如何养成好的脾气性格特点脾气好的人往往能够以平和的态度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与人相处融洽,享受更多的幸福和胜利。
要养成好的脾气性格特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付出长久的努力和坚决的决心。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养成好的脾气性格特点的建议。
要学会掌握心情。
心情的失控是导致脾气急躁的主要缘由之一。
当我们面临挫折或者受到委屈时,简单心情失控,进而爆发出生气或懊丧的心情。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冷静下来,通过深呼吸或者临时离开现场等方式缓解心情。
同时,要学会表达情感,尽可能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而非将心情积压在内。
要培育急躁。
急躁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能够关心我们处理各种烦躁和不如意的事情。
无论是等待一份重要文件的到来,还是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急躁都能关心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智,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要培育急躁,可以尝试将目标分解为更小的任务,并逐一完成,也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鼓舞。
要学会换位思索。
换位思索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能够关心我们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索问题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并以更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
要培育换位思索的力量,可以尝试与他人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学会接纳他们的批判和反馈。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是塑造好脾气性格特点的基石。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信任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培育爱好爱好、与伴侣聚会、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整心情和增加欢乐感。
养成好的脾气性格特点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付出。
通过掌握心情、培育急躁、换位思索和保持乐观心态,我们可以渐渐培育出好的脾气性格特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与他人的关系,还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增加更多的乐趣和胜利。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脾气好的人吧!培育乐观脾气的方法有哪些?乐观脾气是一种对待困难和挫折乐观应对的态度,它能够关心我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
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二、保持积极心态,培养乐观情绪:教师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培养乐观的情绪,相信自己和学生都能取得成功,这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避免产生孤独、无助、郁闷等不利的心理状态。
四、保持身心健康:教师需要保持身体健康,注意饮食和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工作负荷过重。
同时,也需要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避免因工作和生活压力而产生心理失衡。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需要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维护。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保持身心健康,以此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正确地,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并且树立奋斗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自己、尊重自己,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好学生。
此外,我们还需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劳逸结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和他人愉快地共事。
任何不良情绪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教师的不良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和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当教师受到情绪干扰时,可以运用自我安慰来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此外,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能帮助教师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态。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才能,还要具备充满睿智、善解人意、宽容大度的个性品质。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充实自己,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感情和亲切。
同时,我们也要豁达虚怀、尊重学生,真挚热忱地关爱各种类型的学生,不挑剔、讽刺或挖苦他们,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格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格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格特点既有相互关联的一面,同时也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和塑造积极的性格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具备健康、平衡、积极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和焦虑:大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社交压力、就业压力等多种压力源,这些压力使得他们容易感到焦虑和紧张。
2. 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成长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逐渐形成,自尊心也开始形成和发展。
3. 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多变,他们需要学会管理情绪,调节情绪波动,以保持心理平衡。
4. 社交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开始脱离家庭,面临新的社交圈和人际关系,他们需要适应新环境,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性格特点大学生性格特点是指大学生在个性、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几个方面如下:1. 独立自主: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独立生活,需要学会自主决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好奇求知: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并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他们渴望了解更多,并拥有主动学习的态度。
3. 乐观向上: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们通常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4. 合作协调: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展示出良好的协调能力,懂得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相互配合以达到共同目标。
三、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塑造积极性格特点的方法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塑造积极的性格特点,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1. 接受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倾诉内心的困惑和焦虑,获取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2. 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以维持身心健康。
3. 培养兴趣爱好:大学生应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适时参与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积极向上的心态。
培养幼儿良好性格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可见早期教育的目标在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而衡量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它贯穿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之中,影响着整个精神生活。
一、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重要性(一)良好性格是未来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时代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很多专家提出,在21世纪只有具备如下几个性格特征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一是要善于与他人相处,有互助合作精神。
乐于与人交往,接纳别人,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能正确地认识现实,接受现实。
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三是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四是能够经常保持乐观、愉快的主导心境。
无论遇到高兴或悲伤的事情,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上这些都是良好性格的主要体现,由此也可以说明,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才更符合新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标准,而良好性格的培养就应该从最初始的幼儿阶段开始,从幼儿教育开始。
(二)良好性格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性格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的发展又体现在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巩固中。
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接受同样的外界刺激时,不同性格的幼儿所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轻松自如、愉快,有的孩子却感到压抑,不知所措,甚至难以应对。
例如:新生入园时,孩子们同一天到幼儿园,同时接受老师和新的环境,活泼开朗的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熟悉老师甚至和新同伴交朋友,反之那些胆小脆弱,依赖性强的孩子却很难适应,他们情绪波动很大,不愿接受老师和同伴,表现得怕生、不合群、拘谨等,培养幼儿良好性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赵景梅(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性格是决定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不但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其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获得更完善的社会技能,从而为将来走入社会、融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的方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下面将为大家阐述一些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的有效方式。
1. 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和理解,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另外,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有效沟通,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2.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构建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教会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他们参加运动、艺术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建立适当的目标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成长。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要注意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适应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成功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很重要。
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教师要教会孩子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教会他们妥善应对欺凌和排挤等问题。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拓展朋友圈,增加社交技巧。
5.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要合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帮助孩子克服困扰。
同时,也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切勿忽视问题的存在。
如何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
如何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乐观积极的性格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乐观积极的性格,而是需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获得。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的第一步是树立积极的心态。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待事情持有积极的态度。
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并把它们看作是成长的机会。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来吸引积极的事物和人,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乐观性格。
二、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乐观积极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
要培养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励。
当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就能更积极、乐观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三、调整心理态度乐观积极的性格需要我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态度。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过分自责和消沉,而是要学会正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注重寻找事物中的美好和积极的一面。
只有不断调整和提升心理态度,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乐观积极的性格。
四、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也需要我们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
积极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快乐和满足感。
无论是读书、写作、绘画还是运动、旅行等,选择一项让自己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的活动,并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这些积极的兴趣爱好,我们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性格。
五、与积极的人为伍乐观积极的性格也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与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与积极的人为伴,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和鼓励,进一步激发自己的乐观性格。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积极的社交活动和参与公益事业,与更多的积极人士接触和交流,为自己的性格培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的情绪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及时安抚,与孩子沟通并理解他们的情绪。
不应该通过忽略和训斥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耐心地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
二、注重感情沟通家长要意识到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
通过良好的感情沟通,孩子的心理素质得以养成。
三、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是需要表达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重视的。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长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并给予支持与鼓励。
四、尝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和启发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应该尝试给孩子提供多种兴趣爱好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学习音乐或书法等,让他们体验不同的乐趣和挑战。
五、注重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孩子要有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六、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做出选择。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应该过于批评或责备孩子,要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七、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与家长息息相关,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通过良好的行为模范,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勇敢前行。
以上七个方面,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点。
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自信的心态。
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心理学
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心理学
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和塑造良好人格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因素,包括个体心理素质、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
首先,健康人格的培养需要重视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个人的心理素质包括自尊、自信、自制、积极情绪等方面。
培养个体健康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来实现。
其次,个人的经历对于人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体验,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适应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环境在培养健康人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对其人格特质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孩子温暖的关爱和支持,以及适当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社会文化也对人格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也应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适当的社会支持,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总之,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心理学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
关注个体心理素质、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健康人格的发展。
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性格培养
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性格培养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性格培养。
只有全面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积极人格和健康心态的人。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留出时间与学生建立互动,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老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压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管理情绪、处理压力和建立积极的心态。
其次,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珍视。
定期表扬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同时,老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团队活动和角色扮演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可以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与他们分享相关资源和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除了身心发展,老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性格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塑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尊重他人和承担责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成长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二是各种心理障碍,三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自己,悦纳自我,培养自信; 2、克服嫉妒,心胸开阔; 3、勇于竞争,敢于胜利;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5、克服自卑,走出自我; 6、改变自我,改善人际关系; 7、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热情; 8、塑造良好性格,促进身心健康; 9、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10、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11、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2、把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等等。
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在每个人的思想感情上,必然会引起个体心理的动荡。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境时,便会产生各种消极的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精神失常。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把握未来。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情绪平衡呢?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事情的本质。
其次,当我们遭遇不幸时,不妨多换角度看待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再次,我们应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比如写日记,散步,听音乐,看电影等等。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要坚持经常,不能一曝十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学会情绪控制,提高情绪的稳定性,从而远离情绪困扰。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不妨找朋友聊聊天,谈谈心,说不定会使自己豁然开朗。
不要过分追求刺激,要适可而止。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就像俗话说的“吃亏是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出“鱼死网破”之事。
心理咨询专家研究指出,凡事最佳的平衡状态是,当人们追求某一目标时,能得到满足,而当他放弃时又能得到另一种报偿,人们称之为“心理体验的补偿作用”。
通俗地讲,也就是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注意长远的发展。
再次,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没有一个人是百无聊赖的,除非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愈发重要。
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当涵盖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人群的特点。
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应当逐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重点可以放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方面。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进入中学阶段,课程内容可以逐渐深入和拓展。
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等挑战,课程应着重于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情绪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与合作等。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互相学习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调整。
在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课程可以包括性格与职业匹配、恋爱与婚姻心理、职场心理等内容。
通过讲座、工作坊、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除了在学校教育中设置系统的课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当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部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途径,向广大民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例如,在社区举办心理健康咨询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居民解答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和视频,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心理教育与性格培养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与性格培养心得体会
在进行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1.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教育中要注重个体的差异。
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2. 积极引导情绪表达: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受到社会观念和压力的影响而压抑自己的情绪。
在心理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个体表达情绪,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情绪。
3.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个体了解和认识自己的重要能力。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进行个人发展和规划。
4. 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非常重要。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和正面激励的方式,培养个体的积极心态,让他们更加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 培养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在心理教育中,我们应该帮助个体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积极引导情绪表达,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和积极
心态,以及培养人际关系能力。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身心健康教育的性格塑造
身心健康教育的性格塑造身心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扮演着性格塑造的重要角色。
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益的人才。
本文将从身心健康教育对性格塑造的影响、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倡导情绪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身心健康教育对性格塑造的影响身心健康教育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性格基础。
它通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关注他人、理解社会。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责任心强、有自信的性格特质。
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提高学生自信心身心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常常会产生自卑和不安情绪,导致性格内向、胆小或消极悲观。
而身心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适应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领导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信心。
三、培养合作精神在身心健康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身心健康,还需要关心他人的身心健康。
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等,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还能够培养感恩、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这些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友善、懂得关心他人,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四、倡导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于性格塑造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情绪波动难以避免。
身心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培养情绪稳定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情绪,增强抗压能力,避免情绪失控对性格形成的负面影响。
在学校中,可以开展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提高他们的情商和自我认知能力。
总结身心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性格塑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性格促进身心健康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生期是人终身发展的起初奠基时刻,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关键时刻,如果在这一时期注重培养,不仅会对孩子当前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关键期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一代人的素质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又是新世纪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李岚清曾指出:“进一步办好小学生教育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应当从小学生期养成,从娃娃抓起”。
小学生期是人终身发展的起初奠基时刻,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关键时刻,如果在这一时期注重培养不仅会对孩子当前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为一名小学生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时期进行培养。
小学生期素质教育的着重点,首先应放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我认为要从情感入手,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问题的提出
日常行为习惯从小培养既能保证孩子当时过上愉快的集体生活,又有利于以后的发展,若不及时培养而形成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很困难。
面对新世纪提高人才素质的召唤,我于2000年9月至今,每年对所接班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较广泛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发展、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实验的内容、对象及方法
1.制定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培养计划。
每学年我根据新生的年龄、性别、家长的工作性质、家庭状况、教养方式、知识水平(调查测试)等方面的情况,
从本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适合本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培养计划,在小学生之间开展了“争做好孩子”的竞赛活动,要求小学生达到12会,即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会做自己能做的事、会为同学和班级服务、会整理班级图书、会分辨一般的是非、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会谦让、会遵守班级规则和学校秩序、放学时会放好椅子、会爱护花草树木、见到国旗会行注目礼,形成了良好的班级行为规范。
2.实验对象:新入学的小学生。
3.实验方法:通过故事诗歌、舞蹈、歌曲、谈话、讲解示范、正面鼓励、设置疑问、游戏等多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同时,坚持教学结合,以目的明确,要求具体,不断强化的持续教育,使小学生在一日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有意识的训练,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
1.组织家长学习,提高家长认识。
实验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班级小学生情况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计划等教育内容,阐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发动家长参与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强家长的责任感。
以后,定期以“家校联系本”向家长介绍培养情况,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借助故事及其他科目中的相关材料,通过谈话、讲解示范、树立榜样、正确引导、游戏等方式,把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贯穿于小学生日常教学之中。
主要如下:(1)针对小学生爱看武打片,喜欢模仿一些武打动作在教室打来打去、是非观念差这一特点,我在讲清道理,帮助小学生分清是非的前提下,排了一套武术操,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小学生的娱乐活动,又制止了乱打闹现象。
(2)为小学生创设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小学生在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3)游戏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1)选择的游戏力求达到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2)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孩子天真活泼,聪明好动,有些孩子下课时喜欢拥挤,这样既不安全又易出事,我就请小朋友做了一个游戏,拿一个罐头瓶,把三个乒乓球用小网套住放在瓶子里,请三个小朋友一人拉住一个小球的线,要求小学生听到老师的口令后三分钟内拉出为胜,孩子都想先拉出来,可瓶口太小,于是时间到了一个也没有出来。
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五彩球”的故事。
告诉大家不要着急,要一个一个出,否则谁也出不来,要一个一个排好队,这样既快又安全;不久,在一节活动课上,有一个孩子用彩泥捏了一座滑梯、几个小蜗牛,内容为“小蜗牛正在排队上滑梯”。
我将该学生的作品放在讲台上讲解展出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师要注意尽可能地设计每个孩子都能参加的游戏,得到锻炼,不要因为某些孩子能力差,爱违反纪律而随便剥夺孩子游戏
的机会,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发展。
(4)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在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特殊小学生的教育,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对一些活动量比较大的小学生,我请他们轮流当值日生,给他们一些约束来加强控制力的训练。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上课随便讲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乐感很强,一听到音乐声,立刻安静下来,并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因此,我就请她在班会上为同学们表演、请她当音乐小班长,并提出一些要求,给她一些约束,采取讲悄悄话的形式来帮助提醒她,使她进步很快,元旦文艺演出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5)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明确合理的规则并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给人自由。
合理的规则为小学生创设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使小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情景中自然地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使遵守规则成为小学生的自主行为,从而开始由“他律”向“自律”发展。
我发现在这种既有规则、规范要求又给予自愿、自立的活动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小学生真正成了“主角”,教师则通过“观察、引导、参谋、记录”发挥了主导作用,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得以养成。
3.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长期训练。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长期训练和强化的结果。
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需要严格而反复的训练,而家庭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因此,我们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入手,从细微处入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事事做孩子们的典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习惯培养的好,就为小学生夯实了做人、成才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人的素质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并最终形成得内在稳定的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人要从小做起,小学生比如幼小树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荣发滋长”,由此可见,小学生时期是决定人生素质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