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绑架孩子的是写不完的作业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绑架孩子的是写不完的作业重庆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国庆节作业没写完,不敢去学校,竟然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的剧情,以逃避老师和父母的责骂(重庆商报10月11日报道) 。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会一笑了之——又一个熊孩子!甚至还会猜测:这个孩子是不是成绩不大好?学习习惯不好?可是,如果有个重点初中的重点班,有一半孩子都没有完成国庆节作业呢?听起来好像不可能,可这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有超量的作业,让渴望放松一下休息一下的孩子,稍稍有所懈怠就写不完。
虽然一直在提“减负”“素质教育”,但在中考分数、高考分数就是硬道理的当下,任何一个初中老师也不敢放松,提高成绩就是硬道理,而做作业,就是绝大多数老师眼中提高成绩的不二法门。
成绩不够好,要通过多次练习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成绩很好,要超前学习、攻克难题,赶超普通学生。
总之,为了考出好成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作业绑架了。
被作业绑架的首先是孩子们的休闲时间。
照理来说,国庆假期有这么长,似乎作业应该写得完,而实际上,只要孩子们稍微想放松一下时间就不够用。
比如重庆这个13岁的男孩,报道提到国庆期间曾经出游,剩下的时间也许本来就不够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
前面提到的重点初中重点班的孩子,正是如此,只要是出去旅游几天,或随父母去外地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业就没法写完了。
超量的作业,让孩子们放假、过节也不得空闲。
被作业绑架的还有孩子们的睡眠。
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一进入初中,作业量明显增加。
笔者曾在初一家长群中了解到,孩子们晚上写作业到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情。
甚至一个初三学生以无奈的口气总结说:“每天晚上睡六个小时就够了。
”这是长期被作业绑架、长期只能睡六七个小时的孩子,发出的令人心酸的叹息。
被作业绑架的还有孩子们的创意。
原本课余时间的爱好、健身,统统都被迫减少甚至取消;原本空余时间的阅读、沉思,这样的空间都被作业挤占了。
公务员时政热点:“网瘾孩子”母亲的一封信
公务员时政热点:“网瘾孩子”母亲的一封信这几天是高考,全国有975万考生进入考场。
媒体刊登天气、交通、饮食指南,一切为考生服务。
昨天,我也写了一篇《致00后考生的一封信》,文章中提到,高考虽然已不再是00后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但它仍是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考生不能敷衍,仍要全力以赴。
在高考面前,全社会都在表达祝福,寄予期待。
只不过,表达祝福的姿势却未必一定是热烈的、欣慰的,也可能是苦涩。
就在这两天,我还读到了这样一封信:《一个心碎母亲致所有高考考生的公开信》。
这封信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原本有着一个成绩优秀的儿子,但儿子从初中开始沉迷网游,成绩一落千丈,精神萎靡不振,家庭关系遭到极大破坏,而他至今未能走出。
这位母亲特别指出游戏公司要承担责任,“带来这一切的网络游戏公司,应该受到全社会怎样的遣责!”,“你们大把大把赚钱难道就真的这么心安理得吗?”进而第“无数次强烈呼吁”:“请关注那些沉迷网游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走出迷途,重返社会。
请伸出你们的手,帮助他们远离网游,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位母亲在高考前夕将公开信发给了律师王晓玲,王晓玲随即在网上公开这一信件,用意再明显不过:就是要通过蹭高考这个时间节点,去提醒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并给游戏公司施压,迫使它们真正出台有力措施,防止网络游戏毁掉未成年人。
网络游戏的危害,各种批评文章早已充斥媒体,汗牛充栋。
游戏公司也口口声声称要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承认要承担的责任。
比如王者荣耀出品方腾讯公司,早就表态要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游戏分级制度,但事实呢?这样的承诺,我们听了多次,但总是等不来开花结果。
其实,建立游戏分级制度或防沉迷系统,游戏公司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因为,一款游戏要风靡,游戏公司要赚钱,其技术设计的逻辑,就是要让玩家沉迷。
以腾讯王者荣耀为例,王者荣耀的核心体验模式是5对5,玩家选择各自的英雄角色组队,率先“推塔”成功者获胜。
而在可玩性上,推搭、攻击、补刀、团战、回防、给队友留buff、跟对手PK等各种过程均需要快速完成操作,它让玩家的情绪始终处于波动状态,忍不住点击再来一局,拒绝下线。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儿童触网低龄化,戒网瘾关口要前移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儿童触网低龄化,戒网瘾关口要前移网络对儿童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更早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打开通往无远弗届的未知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也容易让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容易对儿童的正常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和干扰。
最近发布的一份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广东省儿童触网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达到31.9%。
8.5%的7岁儿童进行过网购,14.4%的7岁儿童在网上发布图片、视频或文字,一些儿童3岁就开始使用QQ和微信,10岁时QQ接触率达到52.9%。
广东是我国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该省儿童触网可能比其他地方更早,网络在儿童中的普及率也可能比其他地方更高。
如果把广东省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的数字稍稍降低一点,或许就能代表全国儿童网络素养的平均水平,但这些数字稍稍降低之后,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特别是,低龄儿童使用网络不只为简单的娱乐,而且尝试网上社交和网络消费,小小网民在数字化技能上学习成长迅速,很多儿童在14岁时,网络行为和数字化技能全面反超家长,这些都让成人不无尴尬甚至倍感被动。
现在是网络勃兴的时代,只要是在互联网覆盖的地方,几乎每个儿童刚一出生,就“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之中,儿童触网的年龄越来越低,使用网络行为越来越成熟,学习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应该说都是网络时代的正常现象。
然而,网络对儿童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更早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打开通往无远弗届的未知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也容易让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容易对儿童的正常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和干扰。
家长、教师可能在网络行为和数字化技能方面被儿童反超,但在监护、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帮助儿童提高网络素养,防止儿童染上网瘾方面,成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随着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低,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王者荣耀 (1)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王者荣耀》热点背景《王者荣耀》彻底火了!除了商业上的成功,未成年人因为这款游戏上瘾导致的极端事件让这款游戏陷入了舆论风暴。
2017年7月4日,《王者荣耀》宣布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由于防沉迷系统以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来判定用户年龄,从而采取对应措施。
标准表述[综合分析]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玩游戏的主流方式已从PC端转入移动端。
鉴于如今拥有手机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接触到手机游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些青少年甚至出现了过度沉迷游戏的问题。
青少年沉迷于手游,是政府、企业与公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直面的大问题。
探讨青少年沉迷游戏问题,首先要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未成年人玩手游,根本上是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问题。
多年来,相关职能部门做了许多尝试,但从现实情况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保护手段还多有短板,这也是引发家长和教师强烈反对的主要原因。
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监管是少不了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不仅成了人体的延伸,更是作为一种移动终端集纳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不从源头、过程中把好关、站好岗,很容易让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受害的就不止用户一人。
如此看,“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如果开发团队只考虑市场效益和用户数量,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放任自流,纵使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佳绩,也会因过度消费用户而败下阵来。
如果政府部门只在一些节点上把一把、管一管,对游戏全流程置之不理、对社会效应视而不见、对新动向缺乏敏锐,纵使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也不过是形式大于效力。
如果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或者不管不问,或者一封到底,纵使气急败坏也无济于事,与其关上游戏的门还不如打开疏导陪伴的窗。
2018年国考备考指导: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8年国考备考指导: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以下是国考申论部分的技巧和热点。
近日,一位名为邹远(化名)的少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南昌“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遭到体罚和拘禁。
网络有不少人都说,自己在该校受到虐待。
随后,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网帖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现已责成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中国之声11月1日)|综合分析*[网瘾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虐待的方式戒除任何一种瘾症,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非正常处理的“巫术”。
从心理机制上看,网瘾的发生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闭与防御、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人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具备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青少年沉迷其中。
再者,青少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可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薄弱,对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难以抵御,从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这不仅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诱发性犯罪。
更重要的是,网瘾的发生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
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改变“低头族”尤需多管齐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改变“低头族”尤需多管齐下时政热点是公职类考试的命题来源之一,不仅笔试会有相关的内容,面试中也会根据一些热门的新闻进行命题,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近期时政热点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观察大学的一些课堂,低头玩手机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一堂课下来学生从未抬头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大学生的青春年华在手机的虚拟空间中一点一滴消磨,不少群众表示恐慌,指责大学生目标缺失、内心浮躁,着了新科技的“道儿”。
对大学生“沉迷”手机表示惋惜,这可以理解,毕竟大学是育人的地方,若是学生们都只图混个文凭,却不思进取、荒废青春,那当初的梦想终究会遥不可及,未来的发展也必然会无比暗淡、缺失光彩。
可以说,大学生对自身的管控是内因,改变“低头族”盛行的现状的确需要从学生抓起。
但若单纯考虑自身因素,将责任归结到大学生头上,怕是有失偏颇。
尽管大学生渐渐步入成年社会,但处世不深,对自身的把握、对未来的追求却是懵懂依旧。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更是能力教育、人格教育。
学生沦为手机的“奴隶”,陷入良久的“沉思”,大学就有义务改变这个现状,而不是听之任之,对“低头族”品头论足,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
相反,互联网催生的新产物对教育的“挑战”未必是坏事,也间接倒逼高等教育对课程设置、校园管理、培养模式等进行深度思考、完善,甚至重塑。
同样的,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力缺失也不可小觑。
学生的自控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等,仅凭学生自我养成,或是学校理念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才是基础,不少家长过度在乎学生的智育成长,偏偏就把好习惯养成放任不管,又如何指望学生在“沉沦虚拟”中醒来?社会各界也缺少包容心,既然学生的成长有懈怠、有困惑,陷入不利于未来的窘境,为何我们就不能多些及时的提醒、善意的引导?任由“低头族”“佛系”“无追求”等“焦虑文化”肆虐对大学生又有何好处?改变“低头族”尤需多管齐下,每一环都要抓好抓实抓到位,只有这样,“低头族”的现象才能真正得到缓解,大学生的成长才能不被“小小的”手机所“封闭”“留置”,综合能力也才能得到进一步培养、释放和提升。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立法发力让儿童不再沉迷手游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立法发力让儿童不再沉迷手游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热点背景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应用的不断升级,手机游戏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休闲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然而,无论是“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还是“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亦或是“西安11岁男孩为买手机游戏装备,3天之内偷偷用爸爸手机发了近万元微信红包”,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让一些家长不得不诉诸法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急需严肃对待。
综合分析各类制作精良的手机游戏让青少年感受到虚幻世界的精彩与神奇,成为游戏的“粉丝”,但当个人爱好成为“沉迷”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后遗症,危害不浅:一些孩子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伤害视力和身体;不断升级的游戏耗费巨资,辨识能力差的孩子盲目支付,产生巨大的费用,加重家庭负担;另外,一些手游为了吸引人气,故意添加一些暴力、色情,甚至违法赌博的内容,威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20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但是,这一抽象禁令却没有在实践中有效落实,产生实际效果;加之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平台掌握的主体信息有限,虚假身份信息难以监管,更让法律制度形同虚设。
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和管教,让自制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沉迷于手机游戏中,难以自拔。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网民低龄化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网民低龄化【背景链接】“小网虫”越来越多,怎样趋利避害,引导儿童安全上网?如何抵御侵害,构建安全网络环境?这些值得关注。
上网低龄化成为普遍现象“孩子是从几岁开始接触网络的?”湖北武汉的秦女士想了想说:“应该是两三岁吧。
孩子一哭闹,怎么哄都哄不好,我就给孩子看手机上的图片和动画,孩子立马就安静下来了。
久而久之,我就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了。
但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现在孩子每天都想看动画片,不给他看还耍脾气,真是令人头疼。
”在中国,像这样的“小网虫”已成为互联网大军的重要成员。
不久前,腾讯公司发布了《儿童安全上网指引报告》,数据显示,90%的中国儿童(指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其中城市儿童触网率近95%。
儿童首次触网年龄也越来越小,报告指出,56%的儿童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
【综合分析】网民低龄化产生的原因。
1、移动终端大肆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00后”“10后”来说就像玩具一样稀松平常。
2、家长用手机上的图片和动画哄儿童保证其安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
网络低龄化现象存在利与弊。
网络一方面,损害视力、影响学习、受不健康内容误导、沉迷上网和游戏;另一方面,引导得当,网络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成长,还能发挥开发孩子智力等正面作用。
因此,对于孩子上网问题,家长不应该一味去“堵”,而应该想办法去“疏”。
【参考对策】1.对家长来说,一方面应掌握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对其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管理,限制某些浏览内容;另一方面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劳逸结合,降低孩子对屏幕的依赖。
而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让学生更及时、深入地了解互联网,认识其利弊,以更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2.就社会而言,应该为辨别力和自控力尚缺的孩子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体经营者、企业,还是每一个网民个体,都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感。
申论复习资料: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
申论复习资料: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如今的网络游戏特别容易让人上瘾,小编和大家讲讲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希望大家能准确分析出原因,并提出参考对策!申论复习资料: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背景链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孩子们“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网游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
网游并非天生就是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沉迷”。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事实上,在日前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透露,网络成瘾是我国青少年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10%。
公考角度解析:[提出观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
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
[原因分析]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流行趋势”,孩子普遍认为不玩游戏就落伍了、掉队了,跟风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长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监管和约束,“放养”之下“游戏瘾”则野蛮生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
[参考对策]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
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
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
最新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父母教育缺位 孩子网络成瘾
【热点链接】今日,《中国青年报》在“02版:青年话题”连发了五篇“游戏成瘾”话题文章,数位作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围绕青少年“网瘾”成因,如何引导孩子摆脱网瘾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在《网游成瘾背后是游戏素养的匮乏》一文中,作者提到“游戏上瘾”是否是一个科学的疾病概念,目前在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专业领域尚无权威科学定论。
电子游戏之所以容易引发公众的误解,是因为游戏生产及消费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即缺乏游戏素养。
“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就是因为家长欠缺“输出”能力,即不知道如何分辨游戏作品的好坏,也不知道孩子适合何种游戏类型。
”作者认为,强调探索元素的功能游戏更适合青少年,并在文中举了《纪念碑谷》和国产游戏《惊梦》的例子。
而在另外四篇文章《解决游戏成瘾需要游戏产业和家庭教育合力》、《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暴力治疗网瘾捣毁了感受快乐的能力》、《不要让网瘾“慰藉”孤独的留守儿童》中,作者也均表示一些不良社会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是教育失败的结果,不改变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仅仅针对依赖网络游戏着手矫治,无异于缘木求鱼”,“其实,网络没有错,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孩子更没有错,他是一张白纸;是父母错了,网络不过是他们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 (来源《搜狐网》)【热点预测】有人认为,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解析】孩子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很多时候源于父母的示范作用。
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作用。
在现如今网络时代,几乎所有人无论是出行乘坐还是回到家中每人都捧着手机不停地刷新,这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娱乐消遣方式。
尤其是作为父母的妈妈不停地刷朋友圈,淘宝购物;爸爸玩游戏,刷各种咨询信息。
甚至是有些父母为了轻松让孩子听话,减少压力在看孩子中直接将手机和pad交给孩子带孩子一起玩。
最终导致孩子从小网络成瘾,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留下了“后患”,有些孩子才上小学上课精神涣散,总是走神,回家不写作业,过度地玩游戏,只要母亲严厉禁止,孩子就用不上学表达抗议。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虐童事件”凸显幼教人才培养不足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虐童事件”凸显幼教人才培养不足原本是企业为员工特设的“福利”,让员工可以“带娃上班”,现在却演变成了“萌娃被虐”。
今天上午,上海长宁警方发布消息称,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3名涉事人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有媒体挖出这家亲子园的托管机构来自上海市妇联下属一家杂志社,也有人发现携程亲子园曾是工会系统力推的服务职工的“拳头产品”。
(11月9日中青在线)学前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然而,由于公共资源供给不充分,很多父母对追求更好学前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幼稚园悲剧”。
有的是“校车遗忘”酿成的安全事故,有的是幼儿遭受虐待等个体悲剧。
只要是与小孩子有关的话题,总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目光。
不过,近日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却再次凸显了一个既定事实:那就是幼教人才培养不足。
在公众眼里,一些发生问题的幼儿园,大多是私立幼稚园,由于资金、人力等得不到保障,所以某些利欲熏心者很容易将魔爪伸向年幼的孩子。
而公立幼稚园,由于校舍是财政资金,装修、器材购买纳入了财政预决算,人员工资也享受事业单位待遇,由政府全额拨款,因此,公立幼儿园成为了公众眼中“性价比”最高的幼稚园。
实际上,正因为如此,很多高素质的幼教人才想方设法都要进入公立幼儿园,才会导致私立幼儿园良莠不齐。
如果收费普通的私立幼稚园,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幼教人才。
此次事发的上海携程亲子园,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幼稚园,其托管机构来自上海市妇联下属一家杂志社,该亲子园曾是工会系统力推的服务职工的“拳头产品”。
可以说,是顶着“光环”上岗的幼教机构,按理说,不论是从管理、服务,还是人才等方面,都差不到哪里去,更何况还是一线城市大上海,可是,这样好的机构,仍然混入了不少缺乏素质的幼教老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国家对幼教人才培育方面,投入力度还不够大,缺乏总体的规划与统揽,导致大学里面招收幼儿教师的人数少,且幼教人才缺乏硬性上岗标准,门槛太低,才会出现一些不具备资质的社会人士,轻松、简单考个证件,也能够在幼稚园当生活老师。
申论: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娱乐和社交等方面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
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社会角度分析该问题,并探讨对策。
首先,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一方面,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日益普及,便携性极强,使得青少年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
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丰富多样资源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比如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进一步使青少年陷入网络依赖的困境。
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的出现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使用网络导致青少年对现实生活缺乏兴趣,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他们过多地沉浸于虚拟世界中,与现实世界疏离,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相应受到限制。
其次,青少年网络依赖不仅对他们的学业产生负面效果,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仅容易导致视力问题,还可能引发颈椎病、肥胖等生活习惯不良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青少年网络依赖还增加了他们接受不良信息的风险,如网络暴力、低俗内容等,对其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冲击。
针对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长应该扮演好监护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网络教育,开展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培养他们面对现实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青少年网络保护机制,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外,个体青少年也应该自觉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申论:青少年沉迷网络该如何治理?
青少年沉迷网络该如何治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虚拟世界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人际交往能力。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治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
首先,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是治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方向。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责任。
学校应在课程中加入网络素养的教育内容,教授学生如何辨别虚假信息、防范网络诈骗以及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同时,家长也应时刻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加强社会监管与合作是治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限制青少年过度使用这些平台的时间,并设立网络安全警示系统,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娱乐资源,吸引青少年走出虚拟世界,参与实体社会活动。
第三,家庭教育的改进也是治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必要措施之一。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示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
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习和休闲时间,鼓励他们参与多元化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此外,家长还应与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和利用网络资源,共同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规则,并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
最后,社交支持和心理辅导也是治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措施。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学生服务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解决他们在网络世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同时,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申论热点--戎网之痛
申论热点:谁来疗治“戒网之伤”当网瘾成为“社会之痛”,“戒网之伤”此起彼伏,政府部门便有责任有所作为“广西网瘾少年确系殴打致死”,日前南宁公安机关给出的法医鉴定结论,让人们心情沉重。
这些年,许多父母不惜重金将孩子送到各种“戒网中心”、“拯救训练营”,换来的却是孩子的身心受损甚至生命消逝。
“广西网瘾少年身亡事件”并非孤例。
据报载,2008年8月,一名“网瘾少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华龙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心被体罚致死;2007年4月,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一名“网瘾学生”不堪教官殴打而跳楼……惨剧过后,人们谴责“戒网”机构的暴虐,反思教育制度的缺失,追问家长老师的责任。
痛定思痛,更让人深思的是,在我们这个青少年网民人数居世界第一的大国,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瘾戒治乱象,为何至今没有一个行业主管部门对“网瘾”的界定标准做出规范,对“戒网”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网瘾治疗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事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不得丝毫闪失,绝不容许一些社会机构随便拿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做实验,更不能以此作为牟利的手段。
早在几年前,就有专家建议成立网络专管机构,制定关于网瘾标准和网瘾戒治的政策。
然而,由某医院牵头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社会上引发诸多争议之后,此后似乎就没了声息。
时至今日,有关网瘾的“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
而与此同时,在“300%暴利”的诱惑下,医院、学校、个体心理咨询机构等纷纷打出“治疗网瘾”的招牌,形形色色的“戒网”机构风生水起,遍地开花;五花八门的“戒网”手段良莠难辨甚至令人恐怖:军事化管理、心理授课、服用药物、电击治疗……由于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网瘾治疗已经发展成一个新的行业。
但是,网瘾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收费项目及其价格、资质认证及配套的监管制度均付阙如,网瘾治疗机构连起码的准入门槛都没有。
一些私人学校甚至只有几间校舍,也打出治疗网瘾的招牌。
面对此情此景,令人疑虑的是,网络游戏审批有人管,网吧营业执照有人管,网络安全有人管,为何与之关联的网瘾戒治标准制度、政策法规,却如此严重缺位滞后?“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面对牵涉千家万户的社会病症,认真应对,及时救治,是有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每日一练(2018.5.27)
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每日一练(2018.5.27)导读:本文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每日一练(2018.5.27),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考生们整理了“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每日一练(2018.5.27)”,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考试资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每日一练(2018.5.27)游戏防沉迷离不开责任与担当[热点背景]近日来,吃鸡游戏等网络游戏风靡在年轻人群中,其中不乏也受到社会人士的批评。
[综合分析]风起青萍之末,此次电子游戏遭到舆论和公众吐槽,可视为公众对“成瘾游戏”的一次集中情绪宣泄。
随着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手游”为代表的电子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给公众带来娱乐,丰富公众的生活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次显现。
最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软瘾”,随着玩家玩“成瘾游戏”的时间、精力投入过多,会出现人际关系投入时间明显减少,时间管理效率下降,做事拖沓,做“软瘾”之外的事时无精打采,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睛疲劳、失眠、脉管综合症等身体不良反应。
但是,游戏是有价值观的,而价值观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有一套不容蔑视与亵渎的价值观。
就游戏而言,工具中立原则并不是挡箭牌,当碰到价值观底线时,它就不再适用。
而纵观许多过往许多“成瘾游戏”,歪曲历史、恶搞历史人物等现象比比皆是,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庄重感,不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还会影响青少年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因为知识的吸纳具有先后性和排他性,当错误的知识先入为主,正确的知识就难以替换。
对正处于长知识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从游戏中学到的“假历史”,百害而无一利。
[参考对策]齐抓共管,吁求合力。
在防范青少年电子游戏沉迷问题上,家长、学校、社会固然有责任,应该形成合力。
尤其是政府的事中监管,立法及执法都要跟上电子游戏发展速度,提高电子游戏产业管理效率,不要等到冒出火苗才“救火”。
在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来规范网游,譬如韩国2012年就出台选择性防沉迷制度,该制度针对18岁以下青少年本人以及法定代理人(父母等),规定游戏运营商必须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有未成年人会员加入游戏时,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018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儿童触网低龄化问题
【背景链接】
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全面超过父母。
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更何况是自制力偏弱的未成年儿童,另外家长因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或者直接在孩子面前“示范导向”,以及儿童自身对网络的好奇心等也是造成“触网”低龄化的原因。
该不该让孩子过早“触网”,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一方面,网络为孩子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发育,还极易使孩子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也不乏一些未成年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而步入歧途。
显然,儿童“触网”低龄化问题已不容忽视,而如何降低过早“触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对策:
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将孩子屏蔽在互联网之外都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
对此,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一是家长在自我约束上应该起榜样作用,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走出去。
二是多了解孩子的“数字轨迹”,尽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是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教育方式,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在学校方面,应尽早开展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中,普及网络安全法治教育。
政府方面应积极作为,及早建立“网络分级”制度,为孩子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省考联考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省考联考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在省考联考中,申论是一项必考的科目,其题目类型多样,考察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申论的答题技巧,下面将以近几年的真题为例,进行答案解析和讲解。
一、题目类型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真题中的题目类型进行分析,以便对应的答题思路和框架更清晰。
1. 论述类论述类题目一般是给出一个论点,要求考生进行论述、分析、论证或立场表达。
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例如,2018年省考申论真题中的一道题目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如何防范?”这是一道论述类题目,考生可以从青少年在网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防范等方面进行论述。
2. 问题解决类问题解决类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对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的运用,考生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论证。
例如,2019年省考申论真题中的一道题目是:“如何解决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考生可以从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3. 比较论证类比较论证类题目通常提供两种或多种观点、理论或现象,要求考生对其进行比较、论证或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2020年省考申论真题中的一道题目是:“个人如何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考生可以从正确认识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证与分析。
二、答题技巧与框架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给出一些答题技巧和相应的答题框架。
1. 论述类题目答题技巧论述类题目需要考生全面、客观地论述问题,可以借鉴“三过程”策略:问题描述、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答题框架建议如下:1)问题描述:对题目中给出的论点进行简要描述,概括问题要点。
2)原因分析: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3)对策建议: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或建议,如法律法规制定、宣传教育开展、相关机构建设等。
2. 问题解决类题目答题技巧问题解决类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
的家庭教育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蓄势以待,朋友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本文“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由出国留学网整理而出,希望你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背景链接*
近日,一位名为邹远的少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南昌“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遭到体罚和拘禁。
网络有不少人都说,自己在该校受到虐待。
随后,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网帖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现已责成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综合分析*
[网瘾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虐待的方式戒除任何一种瘾症,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非正常处理的“巫术”。
从心理机制上看,网瘾的发生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
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闭与防御、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人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具备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青少年沉迷其中。
再者,青少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可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薄弱,对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难以抵御,从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这不仅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诱发性犯罪。
更重要的是,网瘾的发生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
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
在“控制型”家庭,孩子易产生敌对情绪;在不管不问的“忽视型”家庭,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爱型”家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好逸恶劳;“严厉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与父母情感交流,情绪极度压抑。
综上可以看出,网瘾并非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策和缺位。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心理上的孤立无援,才导致孩子沉溺于网络。
而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更是
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或是寻求自我的心理安慰,这不仅无益于网瘾的戒除,还可能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遗弃感,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参考对策]
总结,第一,主流教育机制要完善健全教育理念,加大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力度,加强对校园中出现问题苗头的学生的教育管理,而不是放任自流,让其进入泥沙俱下的“社会教育”中。
第二,工商、教育、卫生部门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目前这些“矫正机构”都是盈利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但表面上来看是教育机构,并不是非常合理,还需加强监管。
第三,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身示范,远离网络和手机,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
申论推荐>>>
公务员申论范文汇总(32篇)
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汇总(27篇)
国考干货!申论范文精选(100篇)
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万能模板五套!
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高分必背300句
2018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汇总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各类型题材分析汇总
小编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及科目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序号查询时间11月12日起
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序号查询入口
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 行测| 国考模拟试题
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你是个聪明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