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方元素 凸显本土文化——浅谈地市级广电媒体开办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电视媒体发展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中国电视媒体发展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中国电视媒体发展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摘要:2012年的五月,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犹如电视荧幕上的一匹黑马受到中华儿女们的极力热捧,引发了新一轮的观片热潮。

这部满怀情感,文化底蕴的纪录片不仅向观众介绍了中华的各色美食,更向观众传递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

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上它都不愧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纪录片。

笔者通过分析其内容与形式,来分析其走红的原因:以本土文化为着眼点,从而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作借鉴。

关键词:本土文化;电视媒体;发展《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将中国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串联起来。

节目不单单是引导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享受美食,还让我们回归自然,欣赏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深刻体会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观念。

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浓厚的亲情乡土气息和爱国情节贯穿始终,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可以说是“舌尖上的乡愁”。

1 一炮走红的原因1.1 材料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美食上升为文化认同感根据一项关于中国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纪录片题材单一,并且一味追求宏大叙事或猎奇边缘化生存,远离大众生活,还有些人认为精英化倾向严重,过于高高在上。

可见一部好的纪录片对题材内容的要求很高,离观众太远会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太近了又会显得过俗、意义不深刻。

《舌尖上的中国》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打破一般纪录片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展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不为人知的一面,每一集都深入百姓生活,覆盖不同的地域,更加引发人们对“家”的热爱。

他抓住大众的品味,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美食切入,不仅让唾液受到刺激,也让心灵得到温暖,凝聚起华夏的文化认同。

它讲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是文化传承,人在向自然所取食物的同时还要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在第一集中讲述吉林人们捕鱼的时候用大洞的鱼网,都是为了刻意地让小鱼得以逃生,还有捕鱼前的祭祀活动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浅谈地方电视台与本土文化同成长的意义

浅谈地方电视台与本土文化同成长的意义

浅谈地方电视台与本土文化同成长的意义作者:林国强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0期摘要: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从湖州地方电视台浅谈如何与本土文化同成长以及所带来的意义。

关键词:湖州地方电视台本土文化节目“开心茶馆真开心,大家一道寻开心。

”浙江湖州广播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每晚7点15分方言滑稽综艺节目《开心茶馆》这句耳熟能详的开场白,时下在当地已是妇孺皆知。

从2007年初至今《开心茶馆》已在欢笑声中走过一千余期节目,收视连创新高,呈显“选题丰富化,节目本土化,娱乐平民化”的特色。

1.学习力和文化力在央视和上星频道的双重挤压下,地方频道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湖州台《开心茶馆》也许为地方频道的品牌建设带来一些启迪。

城市台作为中国电视网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拥有本土化资源优势,以地缘上、心理上的接近性赢得本土观众,而《开心茶馆》正是与湖州本土文化一起成长,是老百姓眼中“自家人的开心茶馆”,宛如一幅融合传统、时尚、市井、生动的百姓风情画。

是湖州电视荧屏上第一个滑稽三人档主持,节目融合了多种地方文艺表现形式,有你所熟悉的湖州方言,有你所喜爱的滑稽明星,有你所钟爱的戏剧小品、更有你所关注的百姓生活……都齐聚在《开心茶馆》。

节目的成功,这得益于其以本土化或地域化的品牌节目构成频道特色,在节目形态上锐意创新。

首先是定位比较清晰,视角处于平视,而不是俯视或者仰视的视角。

其次是以点带面,以个体带群体,互动版与演艺版穿插其中,娱乐平民化。

再是作为团队来讲,明白栏目存在的价值在哪儿,与品牌栏目、名牌栏目之间差距有多大?我特别喜欢这个团队的工作态度,是特别老实的。

电视节目不应该一味地学别人,学人家,最后只能像它,而不可能超越它的,而是应该开发我们自己的价值,要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由此,想到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有一位乔布斯专家曾讲的话,第一要保持饥饿,第二要保持愚蠢。

广播的地方特色呈现本土文化与风土人情

广播的地方特色呈现本土文化与风土人情

广播的地方特色呈现本土文化与风土人情广播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在不同地方都表现出独特的特色,能准确呈现本土文化与风土人情。

通过广播,人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习俗、庆典活动、特色美食、民间传统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广播在呈现地方特色方面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广播如何通过节目形式的选择、主持人的言语表达和媒体技术的运用来呈现地方文化与风土人情。

首先,广播作为一种传媒工具,通过选择合适的节目形式,能够向听众传达出地方特色。

在某些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时,广播电台通常会安排相关的特别节目,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向听众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和庆祝方式。

例如,在春节期间,广播节目可能会播放有关中国传统习俗、春节祭祀和舞龙舞狮等内容,使广大听众对这些地方特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广播还可以将当地的民谣、民歌等传统音乐呈现给听众,弘扬本土文化。

其次,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在言语表达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准的语言运用和生动的叙述方式,主持人能够将地方文化与风土人情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语调和节奏,贴近听众的语言习惯,并选用容易理解的词汇,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节目内容。

同时,主持人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地方口音和俚语,增加节目的地方特色,让听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第三,在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广播通过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和音乐元素,能更好地呈现地方特色。

通过运用立体声技术和专业音效设备,广播可以还原现场音效,使听众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比如,在报道某个地方的特色美食时,广播可以适当加入煮沸的声音、美食摆盘的声音等,使听众感受到食物鲜美的味道。

此外,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也是广播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方特色的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记忆和热爱。

最后,广播还可以通过呈现本地名人、志愿者和社区活动等内容来展示地方特色。

通过独家访谈或线上互动等方式,广播可以为地方名人搭建平台,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关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难题与策略分析

关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难题与策略分析

关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难题与策略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媒体的兴起,媒体融合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

地市级媒体也在逐步实现融合发展,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本文将从难题和策略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难题分析1.文化融合难度大。

地市级媒体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媒体融合需要在文化理念、工作方式、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融合,这需要不同团队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技术标准不统一。

地市级媒体在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化规范和技术统一标准,这对于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资源共享不彻底。

地市级媒体在融合中,资源的共享程度不够彻底,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往往进行重演。

这样的情况下,建设发言权不够明确,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冲突,这也是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策略分析1.加强文化融合。

地市级媒体在融合方案制定初期,应该充分重视文化融合的难点,从团队培育上下功夫,出台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团队成员对不同文化与工作方式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交流和感性理解。

同时,在媒体融合中,应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根据不同团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工作计划。

2.统一技术标准。

本着提高职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的原则,地市级媒体应该尽量使用拥有一定行业标准化规范的软件,将其作为技术标准,为媒体运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保障。

此外,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地市级媒体应该更多地引入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媒体融合能力。

3.深化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媒体融合中相对容易实施的一项策略。

地市级媒体应该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机制,不仅要将原有的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而且要重点考虑如何利用融合发展中的优势,按照病毒式传播的方式增加网络媒体、数字报纸等的使用人群,并建立品牌网站,加强统一管理和共享。

综上所述,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难题,但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策略,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一定能够成功地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媒体业务的成功转型。

浅议本土文化特色的打造

浅议本土文化特色的打造

浅议本土文化特色的打造作者:宣鹏波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9期摘要:城市广播电视台承担着挖掘、整理、传播本土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责任。

面对电视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强大冲击,如何突出打造本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级广播电视台认真思考实践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长治广播电视台立足宣传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上党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本土文化特色竞争力1.多媒体联动,做强时政新闻大家都知道,受众在定时收看电视新闻中已经形成相对的区域认同感,人们关注世界、国家大事以及新闻事件动态,更关注自己身边的变化,自己所处城市发展、以及各种趣闻逸事。

城市广播电视媒体贴近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特色,根植于区域土壤之中,就能吸引更多本地区受众的眼球。

以2011年为例,长治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抓住转型跨越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创新了宣传模式。

一是把广播电视的重要新闻同时在广电报、网络电视台上登载,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亮点语言、核心内容、讲话精髓通过字幕形式反复播出;二是变过去被动式宣传为跟进式宣传、主动式宣传、引领式宣传,加强宣传的计划、策划和创意,在抓好日常报道的同时,围绕阶段性中心工作开展了战役性、系列化、集中式的深度报道。

这种广播、电视、广电报、广电网站四大媒体同步联动、互相补充的宣传模式,有效凸显了本地的政治文化。

例如,2011年2月15日,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表之后,《长治新闻》栏目开设了大型系列报道《新跨越新征程》,各频道、频率、广电报社、广电网站围绕这一主题,充分运用画面、图表、字幕等多种宣传手段,形象生动地宣传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新目标、新举措、新做法、新气象。

紧接着,围绕田书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金融界等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新闻视点》栏目、政风行风节目中心和新闻频率,分别邀请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相关企业、职能部门、金融系统负责人制作了大型系列访谈节目《转型跨越新征程》16期。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方向路径及思考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方向路径及思考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方向路径及思考1. 引言1.1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变得愈发突出。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冲击,传统的广电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用户需求的变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不仅是对媒体行业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对地方传媒影响力和服务水平的一次提升。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进而增强地方传媒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也可以推动地方形象展示、文化传承和经济振兴,促进当地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既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地方传媒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路径及思考,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媒体融合的价值最大化。

1.2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背景地方广电媒体融合是指地方广播电视与地方广播电视网络传媒融合发展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方广播电视传媒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地方广播电视传媒面临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传统地方广播电视传媒的资源分散、覆盖面小、内容单一等问题也导致了其发展受到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广电媒体融合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融合,地方广播电视传媒可以整合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推广的全方位优化,进而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推进对于地方传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必然选择。

2. 正文2.1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的路径探讨地方广电媒体融合是当前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践中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地方广电媒体可以加强技术支撑,实现平台整合。

通过整合各家媒体的技术平台,可以提高整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浅析地市级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

浅析地市级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亳州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以亳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01903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国宇(1994-),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目前是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广告传播,文化传播。

浅析地市级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李国宇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潮流形式,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传媒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逐渐弱化,再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地市级媒体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工作?本文剖析传统地市级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希望能够找到新的路径,给媒体从业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传统地级市;媒体融合;新媒体一、传统地市级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媒体融合是一项改革工程,是互联网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是当今一项紧迫课题》[1],表明媒体融合已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虽然地市级媒体不如中央或者省级媒体的影响力大,但是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他的媒体权威属性依然存在,面对时代改革的巨轮,传统地市级媒体,应当居安思危,提前谋略,才能顺应潮流,在这场媒体融合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地级市中的传统媒体在当地具有绝对的地位与权威,这是新媒体难以抗衡的,尤其是市级电视台与政府有关部门,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地级市看到一种情况,那就是传统媒体发展步伐较为缓慢,而新媒体又难以突破瓶颈,实际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地级市的媒体融合工作就显得的十分必要,只有不断提高媒体融合深度,地级市媒体才能成为人民真正喜欢与新信赖的媒体,从而达到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传统地级市媒体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级市虽没有央媒与省部级媒体所具备经济优势与政治优势,但在地方还是有不错的政治资源。

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探讨

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探讨

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探讨作者:王岳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6年第20期菏泽市广播电视台,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媒体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现在广播电视业在媒体行业中的主流地位正在不断的被取代。

因此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必须正视现状,进行融合创新,开拓新的发展之路。

这是在当今网络化时代所必须要进行的转型。

文章结合所在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台的创新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与创新;网络化时代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0-0094-02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改变。

不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这必然造成人们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冷落,也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而作为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台,本身的发展空间就极其有限,现在再加上网络的冲击,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更是面临重重困境。

但是,同样也应该看到互联网技术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应该对自身进行变革,多样化的融合,开拓新的发展之路。

1 当前的媒体发展趋势分析在当前社会,有人认为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疆扩土,不断压缩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但是作为一种社会主流的媒体形式,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仍不可或缺。

不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及时性,广播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正在不断遭受冲击。

我国在2015 年发布的互联网调查报告中显示,当前我国的网民总人数已经超过了6 亿[1],且大部分民众都是以手机上网为主。

庞大的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为网络媒体,尤其是以手机App 为主导的新媒体发展模式提供了优厚的生存土壤。

由于网络媒体节目形式更加灵活,制作内容更具有实时性,更加符合社会的大众的口味,因此在网络上非常受到欢迎。

浅谈地级电视台文化节目的立足和发展

浅谈地级电视台文化节目的立足和发展

Column边缘链接浅谈地级电视台文化节目的立足和发展在种类较多、形式众多的电视节目 之中,怎样办好地级广播电视台的文化 节目,使之更好的发展,是许多地级电视 台同行们考虑的问题。

在其他电视节目 中,如新闻类、民生类、各种文艺娱乐节目、法律节目等,观众收看的几率更大。

同时也会给电视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文化类节目如果不办出特色,收视 率是跟不上去的,创造的经济效益就会 很少。

由于文化节目品位高雅、传播知 识,通过节目可以让大家了解文化知识、悠久历史,从而使相当一部分观众钟情 于文化节目的收看。

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级电视台,近年 来都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文化节目,其中,许多已经成为当地电视台的主打节目,提升了全台节目的档次。

一些有着浓厚 文化底蕴的城市台更是把文化节目当成 自己推广、推建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的 招牌。

在这其中保定电视台在文化节目 的推出和策划中便有了其独特的一面。

2008年,河北省保定电视台隆重推出了《文化保定》节目,自《文化保定》开 播以来,仅一年的时间,就凸显了开办这 样一个文化节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 践证明,开办《文化保定》节目是保定建设文化名城的需要,是保定电视台拓展782017/6期□李荣健(保定广播电视台,河北保定071051)节目形态的需要,同样也是丰富保定电视台拓展节目形态的需要,也是丰富保定观众电视文化生活的需要。

保定作为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厚重深远,保定称得上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有关尧帝的传说故事、桃园结义的珍贵情谊、抗战文化所熔铸的民族精神、保定作家群、体育之城……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保定的文化。

从《文化保定》节目的播出实践来看,已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用生动的电视手法再现古城保定的千年历史文化。

让人们在回味保定悠久的人文历史的同时,重新认识新时期保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开办该节目以来,节目组采编播出了《成语中的保定名人》《荆轲刺秦的传奇故事》《走进莲池书院》《直隶总督署的总督们》《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走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及纪念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历史上的古城文化名人》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系列节目。

突出地域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浅谈县级台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突出地域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浅谈县级台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突出地域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浅谈县级台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作者:周斌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13期周斌县级台文化类节目必须创新创优,这是由文化类节目在广电节目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因为文化类节目是广电节目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传递知识的主阵地,是广电节目品牌的重要支撑和节目创优的主力军。

基于这些认识,兴化电视台自2004年开办了一档文化类社教栏目《楚水风》,每周三晚在兴化新闻综合、生活娱乐频道播出。

该栏目以“继承传统文化,探寻人文足迹,展示风土人情,弘扬现代文明”为主旨,以兴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大力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弘扬现代文明,全力推动“文化兴化”建设。

在栏目板块组成方面包括《水乡风情》《楚水往事》《文学之窗》《艺术人生》《文化闲语》等,在节目样式方面包括短纪录片、长纪录片、专题片、电视散文、电视诗歌、微电影等。

自创立以来,该栏目一直坚持精品战略,创作出了一大批好作品,2013年荣获江苏省十大名优栏目,2014年荣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节目评析栏目类三等奖。

《楚水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不易,总结下来有这样几点:一、领导高度重视,坚守文化阵地。

兴化电视台的领导层和电视人,一直以来,秉持着电视在弘扬地域文化、培育文化精神方面大有作为的理念,不仅仅从经济效益上去考量文化类节目的取舍,更重视电视节目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坚持花大力气办好文化类节目《楚水风》,采取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建立信息员队伍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使《楚水风》成为兴化电视台品牌栏目,成为展示兴化文化的重要窗口,以独特的面貌和品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明确节目方向,破除定位困境。

办好文化类节目,节目定位是第一位的。

县级台面对受众文化层次不高的现状,更要从实际出发,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破解受众“窄众化”的困境,在创作中牢固树立“三贴近”的意识,充分考虑受众的文化层次、收视心理,在选题上更多地考虑受众的要求,努力追求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完美结合。

媒体融合下西部地市台节目本土化的“深耕细作”

媒体融合下西部地市台节目本土化的“深耕细作”

荣兴 盛 。作 为 地市 级 电视 台 ,在新 媒 其中,关键是要扬 长避短 ,不仅要在 闹也 两 耳不 闻 。所 谓 :横 看成 岭 侧成
体时代同样 面临如何坚定 自信走出特 节 目报道的内容上专注本 土,更重要 峰 ,远 近 高低各 不 同 。既 要学 会 站在
色发展 之路 的问题 。
而 西部 地 市级 电视 台身 处 央视 、各 省
节 目的本 土化 不 应止 步 于 说本 地
曾经 一 段 时间 ,一 些 电视 媒体 人
卫视 及 省 台 的多重 竞 争 之下 ,更是 颇 人 ,本 地事 ,这样 只会 流 于表 面 的本 理解 的 “本 土 化 ”就是 民生新 闻 的一
息 , 自然 与 当地 受 众 有 着 天 然 的 亲 人文传脉 、百姓的审美习惯 、情感需 该 是文 化 、审 美上 的本土 化表 现 ,是
近 感 ,所 以地 市 级 电 视 台在 节 目设 求 等 ,做 到入 乡随 俗 ,生 根开 花 ,融 时代 精神 的本土化 体现 ,是 社会主
集 群 报 道 ,推 出 特别 节 目 ;二 是 跳 出 下 加 大 了来 自最 基 层 的报 道 比例 ,实
3.本 土化 勿落入 模 式化
地域 限制 ,有 “大视 野 ” 。 突破 区域 现 了共 享共赢 。
城市 台 以本地 市 场 和本 地 观众 作 界 限 ,实 现跨 区域联 合 ,进 行 全 面 战
规模 达 12.8亿 台 ,智 能 终 端设 备 渗 透 新 的发展 空 间。
本土群众关注的 、关心的内容都予 以
率 已经 超 过 90%。 由于受 众 的 大量 流
一 、 本 土化要 避免 浅 与俗
报道 。

谈电视媒体如何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以《陈仓大戏台》栏目为例

谈电视媒体如何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以《陈仓大戏台》栏目为例

2021.03方法,使大家不再慌张。

2.电视新闻传播实现多元化媒介融合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速度进一步提高,为电视新闻传播与公众互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因此,在拓展自身新闻传播渠道的基础上,电视新闻从业者应从多元化媒介融合视角入手,将新闻信息通过不同媒介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目标受众展开积极互动,随时随地为目标受众提供所需的信息,满足目标受众个性化新闻浏览需要,为电视新闻行业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

以《央视新闻》为例,在近几年,《央视新闻》在保证自身权威性、客观性的同时,主动探索多元媒介融合,开通客户端,入驻抖音,带动新闻频道收视率的上涨,也收获了一批90后、00后的年轻粉丝。

3.采用直播报道方式提升大众关注度直播新闻报道方式是提高电视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直播新闻报道的方式,可以将新闻长制作周期转化为短制作周期,缩短与新媒体新闻传播时效性之间的差距,摆脱传播困境。

一般为了突破直播画面传输对新闻传播时效性的影响,电视新闻大多采取连线直播与多视窗、双视窗结合的方式赢取时效,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与现场人员连线对话共同完成,更好地将人际传播优势融入电视新闻的公众传播体系内。

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子栏目《绝对现场》为例,其在突发汽车自燃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加入了演播室与现场记者连线的报道方式,并在不同环节用字幕清晰标注了“卫星连线”“较早前录影”等信息。

现场直播时采访人员站立在自燃的汽车旁进行报道可以给受众强烈的现场代入感以及绝佳的新闻时效体验,避免信息传播阶段的时效损耗。

四、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出现及广泛传播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具有消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双向传播、信息互动的优良特点。

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覆盖范围、形式、内容就暴露出短板,陷入发展困局。

为了顺利摆脱困境,电视新闻从业者应利用电视新闻特有权威性优势,促进多元化媒介融合,创新引用直播新闻报道方式,提升大众关注度。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韩舒宜.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43-44.一、地方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和弘扬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上千年甚至数千年,往往反映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从《人说山西好风光》看本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创新融合

从《人说山西好风光》看本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创新融合

从《人说山西好风光》看本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创新融合《人说山西好风光》是一档展示山西本土文化及风光的电视节目。

该节目通过各种形式如旅游纪录片、文化讲解、传统技艺展示等方式,向观众展示山西省的独特魅力。

节目在展示本土文化的也注重创新融合电视节目的元素,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观赏体验。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中的创新元素来探讨本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

《人说山西好风光》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展示,这是其创新融合的首要条件。

由于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这里的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因此传统文化成为了该节目的灵魂。

在《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制作团队通过对山西省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展示,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山西省的本土文化。

通过展示雕塑、壁画、佛像等传统艺术品,让观众领略山西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介绍山西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和历史渊源,展现山西悠久的建筑文化;通过讲解山西传统民俗和传统技艺,让观众感受到山西省的文化底蕴。

《人说山西好风光》还在传统文化展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融合,加入了电视节目元素。

在节目制作中,不仅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注重节目形式的创新。

在纪录片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整个节目更加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节目还采用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和后期剪辑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

这样的创新融合使得《人说山西好风光》成为了一档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电视节目元素的作品,更有利于吸引当代观众的关注。

《人说山西好风光》还利用了多种媒介平台,进行了跨界融合。

除了在电视台播出之外,该节目还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多种方式进行了传播。

制作团队在节目中加入了二维码、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元素,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观赏方式和互动机会。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参与到节目中的互动环节;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投稿,与制作团队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增加了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还使观众参与其中成为可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浅析核心素养下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核心素养下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核心素养下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从本土文化的跨学科融合入手,阐述了本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紧密联系。

其次论述了本土文化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身份认同的影响。

接着分析了本土文化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启发作用,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塑造。

最后得出结论指出,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教学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本土文化、历史教学、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历史传承、身份认同、启发作用、情感态度、不可或缺、全面素养。

1. 引言1.1 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历史教学中的基石和灵魂。

本土文化融合了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土文化的介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渊源,增强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

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根植于本土文化,才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真正领悟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只有深刻认识和传承本土文化,历史教学才能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2. 正文2.1 本土文化的跨学科融合本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单一学科领域中,更需跨学科融合。

本土文化的跨学科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不仅学习到历史知识,还能了解到当时的文化、风俗、习俗等相关内容。

通过跨学科融合,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在历史教学中,跨学科融合可以将本土文化与语言、艺术、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背景,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方面因素。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广电媒体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地方广电媒体在内容传播、节目制作、传播渠道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广电媒体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实现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地方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找到平衡点,并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传播效果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实现地方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成为当前地方广电媒体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2 问题意义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受众的观看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渐下降。

地方广电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中找到适应的发展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广电媒体发展的融合之路至关重要。

融合发展可以打破传统媒体的壁垒,实现不同媒体形式的互补和合作,提升地方广电媒体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通过融合发展,地方广电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高媒体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挑战和问题,探讨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指导地方广电媒体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深入探讨,将为地方广电媒体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方广电媒体面临的挑战地方广电媒体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地方广电媒体在内容传播上受到了挑战。

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使得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逐渐下降,直接影响了地方广电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探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1. 引言1.1 全媒体时代与地方广电媒体全媒体时代是指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多样化和普及化。

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

地方广电媒体是指在地方层面上开展广播、电视等传媒活动的媒体机构。

与传统媒体相比,地方广电媒体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民生和地方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

全媒体时代与地方广电媒体的结合,为地方广电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地方广电媒体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和转型,不断拓展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更好地融入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

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2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融合发展已成为地方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为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传播效率,还可以拓展传播平台,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

融合发展也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地方广电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地方广电媒体如果不进行融合发展,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融合发展可以让地方广电媒体及时把握市场动向,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传播形式,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资源整合方面,融合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融合发展是地方广电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选择,只有通过融合发展,地方广电媒体才能不断壮大,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方广电媒体的特点地方广电媒体是指在各个地区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媒体机构,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和传播者。

地方广电媒体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本土化特色鲜明。

本土文化:地方报纸重要的因素

本土文化:地方报纸重要的因素

本土文化:地方报纸重要的因素
汪自力
【期刊名称】《城市党报研究》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 在报纸满天飞,广播、电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新闻几乎达到了发生同步就可以转播的地步.地方报纸是否还有必要?地方报纸应如何存在?已经成了当前困扰许多地方报纸从业人员的现实课题.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汪自力
【作者单位】江南晚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做大做强子报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地方都市类报纸专题之一:小文章做出大市场——写在《温州都市报》荣膺“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之际 [J], 薛元
2.地市报呼唤高素质复合型媒体管理人才——地方都市类报纸专题之二——做个学者型的新闻人——写在荣获“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十佳总编辑”之际 [J], 杨自强
3.融合地方元素凸显本土文化——浅谈地市级广电媒体开办历史文化类栏目的重要性 [J], 李玲
4.唤醒文化的记忆——浅谈地方报纸挖掘本土文化的探索 [J], 张遂旺
5.网络时代报纸副刊本土文化攻略 [J], 徐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电视台历史文化类栏目的拍摄创作心得

地方电视台历史文化类栏目的拍摄创作心得

地方电视台历史文化类栏目的拍摄创作心得【摘要】很多地方电视台都有文化强市的要求,但从资金投入、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无法与央视和省级台相提并论。

因此,需要找到适合地方台栏目创作的方式方法。

本文立足地方台角度,以实践经验结合电视理论,从栏目定位、形态结构、拍摄方式等方面简明阐述了作者观点。

只要能找准地域文化特点,运用好恰当表现手法,地方台就一定能创办出有竞争力的历史文化类品牌栏目。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历史文化类栏目扎根本土纪实拍摄互动性长期以来,央视以及省级卫视都做过大量的涉及历史文化类的栏目,其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探索发现》《走遍中国》《荆楚记忆》等,还有许多大制作的历史文化类系列片,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作为地方电视台,无论是从资金投入、整体把握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

因此,地方台历史文化类栏目的创办就需要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的方式方法。

一、扎根本土,发挥地域优势,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地域文化是地方电视台文化栏目的灵魂和根基所在,也是地方电视本土化、特色化的源泉。

地方电视台制作有特色的文化节目,首先节目内容选材方面要尽量发挥地区优势,体现地方特色。

这些节目的内容和选题,在地域上、心理上、情感上,都非常接近大众,观众熟悉,就容易对节目产生亲近感,提升兴趣。

这样做既符合贴近性原则,能够吸引观众的眼光,又能够体现出差异性,避免与其他电视台在内容上的重合。

辽阳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史迹斑斑,人文荟萃,坊间更流传着诸多民间传说。

辽阳广播电视台和辽阳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历史文化寻访类栏目《襄平记忆》,就是立足辽阳古城本土,通过对辽阳的人文景观、历史掌故、市井风俗、名人轶事、日伪遗迹和辽阳老照片的寻访与探秘,展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挖掘古城文化内涵,重温历史,使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能够重新焕发出它们本应具有的价值。

栏目从风格、内容设置到包装制作等都力争更多地体现本地区的文化特征,根据本市的收视对象去构思、设置、拍摄不同的选题,使内容和形式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符合古城百姓的文化取向和欣赏习惯,获得了文化上的亲和力、地域上的亲近感,使古城观众产生思想共鸣,最后获得审美认同。

寻找有形记忆讲述城市百年故事——“三峡广电”微信专栏《宜昌记忆》特色评析

寻找有形记忆讲述城市百年故事——“三峡广电”微信专栏《宜昌记忆》特色评析

寻找有形记忆讲述城市百年故事——“三峡广电”微信专栏《宜昌记忆》特色评析郝灵灵【期刊名称】《新闻前哨》【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1页(P94)【作者】郝灵灵【作者单位】宜昌三峡广电总台【正文语种】中文文化兴城,一座城市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个性,市民也能共享这份集体记忆,更能唤起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

2018年,作为宜昌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三峡广电”微信公众号推出《宜昌记忆》专栏。

《宜昌记忆》以宜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积淀为脉络,寻找那些有形的记忆,回顾宜昌城市的发展轨迹。

专栏一经推出,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同时受到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外籍文史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

一、定位准确,实现栏目建设与文史研究的双赢3月12日,《宜昌记忆》诞生,专栏特邀北美宜昌同乡会会长李瑜先生作为主编,他在发刊词中说,宜昌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承载着宜昌人记忆的古迹所剩无几,年轻的宜昌人对自己家乡的过去知道的越来越少,宜昌记忆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事情。

可喜的是,许多文史研究爱好者在默默地收集整理老宜昌的故事,他们中有年过七旬的老文史工作者,也有年轻一代,有专家也有草根。

弘扬宜昌文化,传承宜昌记忆,把文史研究这个传统节目和新媒体有机结合,让更多人通过网络了解到老宜昌的百年故事。

为确保专栏的质量,编辑和主编定期就选题与相关文史专家沟通,围绕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有重点有计划地撰写文章,不仅确保专栏的选题新、质量高,也让专栏在时间上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上升性、数量上有积累性,接连推出了《百年前的宜昌妇女》,清明节推出《宜昌老照片中的清明和坟茔》等等,较好地实现了栏目建设与文史研究的“双赢”。

二、可读性强,专栏稿件学术性和贴近性并重专栏刊载内容新颖、有特色、学术含量高,集中体现宜昌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从而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宜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 ”和 “ 居所 ”人手 , 化特点 ,正是观众希 望体验 的重点 。历史 摄 像还 是制 作 ,必 须要 了解掌 握这 个地 近生活实际的 “ 一家人 、一顿饭 、一座房”这条主线 , 文化从一个方面来说是一个地 区的城市名 方 的历 史文 化 ,甚 至 只是 了解 掌握 远远 用 “ 不 够 ,还 必 须深 入探 究 ,才 能 准确 把握 串联起 浸润在人们 “ 衣食住行” 中的固原 片 ,就必须围绕差异性做足文章 ,彰显本
是 独一 无 二 的。那 么 ,一 个 电视栏 目要 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和整理后 ,栏 目组通 次 ,电视节 目最终是 要给老百姓看 的,观 脉 络 清 晰、主题 明确 、条 理 分 明、结 构 过激烈讨论后 ,提炼 主题 、确定 内容 ,摒 众对 电视节 目的期望已从学 习型转变为体 完 整 、故事 新 颖 ,无 论 是记 者 、编 辑、 弃常用而又难以驾驭 的山川河流 ,从更贴 验型 ,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 的历史文
天下 ”是外界 了解 、认识 固原的最基本 的
本真 的动力创造着属于 自己和这片土地独 整体把握还是表 现手法等方面都无法与其 迹 、旅游资源 ,向观众既展示 了广为人知 有 的历史文化。作为一名身处 基层 的电视 相提并论。因此 ,地方台的历史文化类栏 的景点 ,又深层次挖掘 了景点背后不为人 工作者 ,用 电视的手法、用光影 的艺术 、 目要有 自己的特 点和运作 的方式方法。特 知的人和故事 ,并且无论是在反映内容、
本土历史文化元素 ,立 足 己的 “ 个性” ,打上鲜明的地 方烙 印才 能 方 的历史 发展 脉 络 、文 化 发展 脉络 、人 确立 紧扣 固原 “ 短小情悍、动 ^ 新颖”的栏 目定位,以 “ 润 有长久 的生命力 。首先 , 《 魅力 固原 》 栏 类 发 展 轨迹 为主 要 内容 ,以记 录 、展 示 目就是要向公观众展示本 地区历史 、 文化 、 地 方历 史 传承 与人 文特 色 、风土 人情 为 物细无声” 的表现方式,准确清晰而又通 传 播 目的的社 教类 栏 目。而地 方历 史 文 俗易懂地 向观众介绍 固原的历史文化,不 经济 、思想的方方面面 ,使观众通过 电视 只求简单明了、 生动多样。 这个窗 口对本地区区别于国内其他地 区的 化 类栏 目生命 力 的关键 ,在 于其不 同于 求有多深奥专业 , 围绕 固原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独一性有全面的 、宏 观的了解 和知 晓;其 其他地 方的 “ 个性 ”化特色 ,这个 “ 个性 ”
地方历史文化 的特点 和优 势。 在 中国版图上 ,固原位 于宁夏南部 , 文化 , 以小文化诠释固原独特 的地方文化。 地区的唯一性与独特性 ;最后 ,地方历史 历 史上 的 固原 属于 塞外 ,是 外敌 入 文化类栏 目反映的是 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基
恰当的表现 , 所有 可 查询 的 资料都 这样 描述 固原 “ 古 侵 中原 的一道 屏 障 ,所 以既是 游 牧文 化 因与生存状态 ,准确 的拿捏 , 代 丝绸 之路 东段 北道 上 的重镇 ,是 一座 和 中原文 化交 融之 所在 ,又是 回族 聚 居 有助于唤醒当地人对本地 区历史文化个 性 历史 文 化名 城。古 人形 象地 评 价其 地理 区。 因此 ,固原 的饮食 和 居所 最 能够 表 的认同感、 自豪感和归属感。这三点足以 位置说:左控五原 , 右带 兰会 , 黄流绕 北 , 现 固原 的历史 文 化。 《 魅 力 固原 》的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明 ,地方历史文化类专题片的生命 力的 个 系列节 目就从固原人的 “ 吃 ”人手 。 关 键在 于 “ 个性”。 崆峒阻南 , 据八郡之肩背 , 绾 三镇 之要 膂 、 《 魅力 固原 》栏 目开 播 8 年 来 ,栏 “ 洋芋面 、恪络面 、浆水 面、散饭 、茕茕 ” 回中道 路 险,萧关 烽堠 多 , 自古 就 是关
用子 民的情怀 ,记录、展示 固原 ,是其应 别是在当今速度、 效率当先的时代, 如果 “ 慢 表现手法 ,还是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许 有之职责所在 ,本着这样 的初衷 ,2 0 0 7年 悠悠 的空镜头”仍然是历史文化栏 目的表 多大胆的尝试 ,使该栏 目短时间内就在观 1 月 3日固原 广播 电视 台历史 文化类栏 目 现方式 ,应该不会对受众 产生足够 的吸引 众中产生 了很大的影 响。 力 。所 以, 《 魅力 固原 》栏 目充分考虑 到 作为一个 地方 台的历史文化类栏 目, 《 魅力 固原 》创办 、开播 。 地 方历 史 文化 类节 目,是 以一个地 软硬件设备 、成本、人员等方面因素后 , 要在 电视荧屏赢得一席之地 ,必须要有 自
融合地方元素
凸显本土文化
浅谈地 市级广 电媒体 开办历史文化 类栏 目的重 要性
李 玲
( 作 者单位 :宁夏 固原市广播 电视 台 )
作为全 国最贫穷落后 的地级市 ,作为
长期 以来 ,央视以及省级卫视都做过 地方政府 的抓手之一 ,显然 ,地方 主流媒
曾经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 最不适宜 大量的涉及历史文化类的栏 目, 其 中也有很 体理应在舆论宣传上予 以大力配合 。 《 魅 人类生存 ”的地方—— 固原市 ,其 “ 苦甲 多成功的范例, 如《 探索发现 》 、 《 走遍中国》 、 力 固原 》作为展示 、宣传 固原 的窗口和平 《 话说长江 》等 还有许多大资金大制作 台,挖掘历史文化遗产 、介绍旅游资源也 美在 符号 。但在如此贫瘠荒凉 的黄土地上 ,生 的历史文化类系列片,都给人们 留下 了深 是该栏 目的主要内容之一。系列片 《 固原 》就是通过走访 、探寻身边 的历史遗 生不息繁衍生存 的人们 以生命最原始、最 刻的印象。地方电视台无论是从资金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