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农业科研经费是地市级农科院所农业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通过剖析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在思想观念、人员素质、基础工作、制度建设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工作的不断重视,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在农业科研单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科研经费也从过去的“没钱花”、“不够花”,变成现在的所谓“没处花”、“花不完”。
如何与时俱进,增强观念,科学、规范、合理、高效地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
笔者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基础工作、制度建设4个方面入手,对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地市级农科院所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
1.1.1 单位领导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他们片面地认为日常管理的重点是农业事业经费,对科研经费而言,只是提取少量管理费,剩下的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全部由科研人员支配,而签字审批只是象征性地履行一下手续而已。
于是出现科研人员只管“要钱、花钱”,财务人员只管“收钱、付钱”,科研管理人员则不问钱的现象。
这些陈旧的观念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规范和必要的约束、监督。
1.1.2 科研人员存在“重立项、轻预算,重使用、轻规定”的思想偏见。
一方面,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完全是自己的事,极少让财务人员参与。
为了增加项目的竞争力,科研人员往往凭借过往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做出预算,在预算编制方面追求“大而全”,经常出现小支出、大预算现象,造成项目预算编制的前瞻性、适用性差,给将来的项目执行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又主观地认为科研经费是靠个人能力争取的,则经费使用也是其他人员无权过问的。
但事实上,因为科研人员是科研专家而非财务专家,他们往往缺乏经费管理的经验,容易造成经费使用中诸多不合理甚至违规现象。
1.1.3 财务人员片面地认为争取到的科研经费只有科研人员才有使用权,因而其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也与他人无关。
一方面,这种思想造成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参与度不够,专业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缺乏对科研项目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可预见性、准确性差。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没有做好有关经费规范使用的宣传工作,并且对科研经费也主要是事后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2]。
当科研人员报账时,对财务人员拒绝不合理的经费开支行为,科研人员会存在一些认识误差,引起对财务人员的不满,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
1.2 人员素质
一方面,地市级农科院所现有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高层次专业教育和后续培训,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素质得不到得高。
加上日常工作量巨大,也没有精力了解科研项目相关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特别是不能适应重大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
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相关人员财务知识有待提高。
其缺乏财务知识,致使在科研经费管理特别是在
经费支出中存在大量违规行为。
1.3 基础工作
1.3.1 财务处、科研处与研究室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与协作。
在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中,研究室只重视项目经费的争取而忽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研处只关注项目的申报、立项命中率,不跟踪经费的使用;财务处只是根据票据对经费进行会计核算,不了解科研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情况。
三方都是从个体利益出发,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能形成统一体,造成经费管理、项目管理与科研管理脱节,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1.3.2 科研经费存在浪费、变相流失的现象。
大部分地市级农科院所按研究室实行内部独立核算,造成内部条块分割,仪器设备是从不同科室的不同项目经费中列支,存在严重地重复采购现象,造成部分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而得不到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协调开展。
同时科研经费形成的科研资产日常管理不严格,流失比较严重。
科研资产的管理,名义上是科研处、财务处、研究室、后勤部等齐抓共管,实际上是无人管理。
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及图书资料大部分由研究室个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往往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1.3.3 下属实体任意借用项目经费及科研资产。
为了解决事业费不足的情况,大部分地市级农科院所都设有经济实体。
由于经济实体如种业公司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季节性也比较强,资金需求相对集中,地市级农科院所大量的科研经费成为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科研经费并没有专门设立银行账户,而是与事业费在同一银行账户核算,虽然账面上没有将所借资金记入科研经费中,但是单位实际银行存款金额大大低于科研经费货币资金余额,而种子经营风险比较大,存在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此外,也存在下属实体无偿使用科研资产的情况,由于不是个体资产,缺少必要的日常维护,造成固定资产损坏严重。
同时,无论是占用项目经费还是使用科研资产,都不收或仅象征性地收取占用费,无形中造成会计核算与事实不符,不能正确、真实反映财务状况。
1.3.4 对科研项目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空白。
随着农业科研项目的不断推进,地市级农科院所拥有的诸如农作物品种权等无形资产越来越多[3]。
但由于缺乏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品种权申请及代理费经常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却很少过问成果转化事宜,使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侵权事件屡有发生,甚至少数科研人员运用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却利用职务之便私自转让,使本应属于单位的无形资产“无形”中被侵占。
1.4 制度建设
1.4.1 没有依据相关规定及时建立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对于具体的科研项目,虽然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都有相关规定,但仍相当地简化,不能适应单位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
1.4.2 没有建立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致使部分科研项目存在结题不结账的情况。
结题不结账的科研项目中,大量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及时分配,结余经费成为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私房钱”,多为招待费、劳务费、各种罚款及其他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支出,造成结余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有效监督与控制。
同时,财务处不能及时处理结余经费,增加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负担。
1.4.3 没有建立科研经费审批制度,从而导致科研经费支出混乱。
目前,大部分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大多先按研究室再按课题项目核算,研究室
主任有权支配科研经费,由于其不懂财务,致使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存在大量违规行为,如白条抵用、超预算列支费用、票据内容与实际支出不符、虚开票据私设“小金库”、一票多用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使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很难“直面”审计验收,财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大。
1.4.4 没有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评价和利用制度。
认定科研项目实施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农业科学研究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经费预算执行的财务评价和利用,它是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数字反映。
但由于科研经费财务评价和利用制度的缺失,造成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情况的客观性缺乏认真分析,往往审计验收完毕即可,而很少进行项目财务评价。
即使上级要求时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也是草率填表,应付了事。
2 规范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2.1 思想观念
2.1.1 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单位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必须全部纳入所财务处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经费专款专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4]。
2.1.2 财务处做好财经制度特别是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宣传工作。
通过宣传,让科研人员了解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提高其合理、合法管理经费的意识。
同时通过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各阶段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感染科研人员,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按预算花钱的良好氛围,从而使科研人员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利于今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1.3 随着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置和内容的不断细化,预算编制的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科研人员非财务出身,独立编制高质量的经费预算越来越困难,财务人员主动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势在必行。
因此,财务人员需要转变观念,不但要提高财务专业水平,还应该加强相关农业科研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核算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信任、尊重与支持。
进一步促使科研人员合理地申报科研项目,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规范地使用科研资金,增强资金的使用效果。
2.2 人员素质
地市级农科院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有长期的财会人才引进计划,为财务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
二是要加大对工作突出财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其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上提供便利、时间上提供保障,给财务人员提供充分地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的机会,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做好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2.3 基础工作
2.3.1 统筹兼顾,科学地协调科研处、财务处和研究室之间的关系,为科研经费管理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要明确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推诿现象。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科研项目碰头会,使各方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促进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验收、评价都能按相关规定执行。
2.3.2 加强科研项目执行期间的检查。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不但要重视项目预算和结题验收,更要重视项目执行期间的监督检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如检查科研经费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擅自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的情况;是否合理运用科研经费,有无铺张浪费的现象;支付工程款项或固定资产购置有无使用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科研经费是否按照项目进度使用,有无多付、少付或者支付不及时而影响了项目进度的行为发生;基建工程是否进行了投招标,有无虚假现象;办理工程资金结算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审计验收手续等。
从多方面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避免项目结题验收不过关时造成的更大经济损失,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地使用。
2.3.3 对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要采取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做到资源共享。
要结合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监督,科学合理地采购固定资产,严格科研仪器设备的验收手续,防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人员要提交使用仪器设备清单,财务处要配合科研处、后勤部及时进行资产清点,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
要对科研资产采取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无论是在部门之间还是下属实体,均实行有偿调配和使用,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与流失。
在借给下属实体资金时,按市场化运作,要有等值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作抵押,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2.3.4 应加强对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管理。
财务处应根据农作物新品种的鉴定和认证资料,将其作为农科所的无形资产核算。
还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保密宣传和教育,使其自觉地规范科研行为[4]。
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后,要从获得的收入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其创新热情和潜力,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