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碧玉:智慧城市建设要一城一策

合集下载

万碧玉:追求智慧的梦想

万碧玉:追求智慧的梦想

万碧玉:追求智慧的梦想作者:陈晨来源:《经济》2014年第11期初次见到住建部数字中心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是在今年4月联合实验室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不高的身材和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能很容易让人辨认出他是南方人。

当时他正在讲述关于地下管网建设的相关内容,语速极快、逻辑思维缜密,这让在场的参会人员很难把注意力转移开。

随着工作的展开,与万碧玉博士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感觉到他是个很随和的人,沉思与微笑是他最常见的表情,也许这也代表了他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以及他所追求的智慧梦想。

智慧城市建设从来都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涉及的领域、专业繁多。

当前国内国外可借鉴的经验也十分有限,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与先行者,是什么样的梦想让他能够投身这项事业?借2014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海)暨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的机会,《经济》记者采访了万碧玉博士。

家、上海、国外“我老家就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去大城市一直是我的梦想。

”谈到儿时的梦想,万碧玉说,当时,他所谓的“大城市”就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地方,繁华的城区、车水马龙的街道,并且充满了能让自己展示才华的机会。

对于一个小镇上长大的年轻人来说,如果能够到大城市去,那将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如愿以偿考入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上海海事大学,但是1990年的上海浦东并不像今天这样的繁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高楼大厦与拥挤的人流。

“那一年我来到上海浦东,从食堂三楼望出去,周围全是田地,田地里有棵很显眼的树,早上你可以看到炊烟从农家升起。

”万碧玉说道。

因为专业的原因,万碧玉很快有了一次出国的机会,他乘船来到了新加坡,当时的新加坡已经具备了都市生活的种种配套设施,这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浓重的一笔。

在这里万碧玉第一次体会到了现代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变化,人们在这里的生活节奏很快,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并且在这样的城市中,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可以发挥出自己更多的才华。

“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居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3、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环境保护利用智能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有效治理,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制定全面、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创新驱动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3、以人为本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提升居民的体验和获得感。

4、协同合作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协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5、安全可靠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三、主要建设任务1、建设智能基础设施(1)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实现城市网络的全覆盖和高速连接。

(2)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信号灯、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建设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平台(1)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2)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让居民和企业能够通过网络便捷地办理各类政务事项。

(3)建立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构建智慧民生服务体系(1)发展智慧教育,建设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推进智慧医疗,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远程医疗服务。

(3)打造智慧社区,提供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和安全保障。

4、推动智慧产业发展(1)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

智慧城市十年 理性与回归

智慧城市十年 理性与回归

智慧城市十年理性与回归如果以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为开端,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这十年里,智慧城市火过,认识跑偏过,也被质疑过,但最终还是慢慢回归理性,走向实实在在的落地。

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子,也许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来,但是只有分阶段、定标准,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搞好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十年理性与回归20年前,深圳大学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刘建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出差,发现当乘坐的轿车抵达车库前时,栏杆会自动打开,他觉得很方便,很智能,现在想来,这便是智慧城市给他留下的最早印象。

再次接触智慧城市是在2012年,当时刘建正在为广州市教育城做低影响开发(后来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其中提到低影响开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的刘建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智慧城市将在中国迎来一个爆发期。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万碧玉博士团队接到一项任务,受住建部委托参与研究起草《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于年底对外发布。

2013年1月,首批96个试点城市确定,随后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名单也相继公布,试点总数接近300个。

与此同时,发改委、科技部、国标委等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划和评价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空前高涨,余温不降。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回归理性江苏无锡是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

“2007年无锡太湖水危机曾被认为是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反面教材,我们被‘逼’只能走智慧城市道路,否则城市就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

”无锡市经信委副主任卢益向《经济》记者坦言道。

当时国内并没有样板城市,无锡一边学习新加坡的建设经验,一边根据自己的城市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一开始也走了不少弯路,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过程,这是我们现在的理解,可当初以为就是信息化系统的堆砌。

2024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4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4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能够高效、便捷地提供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并实施2024年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对于推动城市现代化、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1.创建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

2.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4.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三、重点任务1.建设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先建立起城市基础设施。

重点推进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城市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

2.推进城市治理创新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设智能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

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进智慧城市安防体系的建设,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3.优化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建设智慧医疗系统,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建设智慧社区,提供智慧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4.促进城市经济创新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机会,加强城市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发展。

鼓励各种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加快城市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四、重点领域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全面覆盖城市主要区域。

加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高数据的收集和利用能力。

同步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数据管理与共享建立完善的城市数据管理系统,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与顶层设计-山东物联网会议2-万碧玉

智慧城市建设与顶层设计-山东物联网会议2-万碧玉
¾ 智慧城市政策分析 ¾ 智慧城市理解 ¾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¾ 建设部试点建设 ¾ 建设部试点分析 ¾ 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不足
智慧城市建设与顶层设计
1.1
智慧城市政策分析
智慧城市成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 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的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 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 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1.2
智慧城市理解
Part 1
结合关于智慧城市的多种说法,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 智慧城市在我国也还是起步阶段,但是,可以总结得到众家描述的智慧城市共 同特征: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应用。 从发展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模式。 从创新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从理念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 新思维。
z City Next 提供广泛面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软件、 设备、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和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城市能够在未来 进入创新、机会和进步的自足式发展 循环
z IBM,2009年推出“智慧的地球”基于 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 这三大优势,提供智能运营中心、智 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 急等解决方案
z 浪潮积极推动产业垂直整合,发展 服务器、软件及服务一体化产业链, 并加强集团整体战略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与顶层设计

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思考与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对城市重要领域进行全方位、精准化的管理和服务,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应用推广不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突出等。

为此,我认为应该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问题思考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但在我国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这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技术应用推广不够我国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应用推广不够,一些先进的技术仍未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突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个人隐私数据被滥用,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建议2. 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些先进的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免受侵犯,提升数据安全防范能力,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4. 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当鼓励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科技研发力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5. 建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建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在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一、定位
1、定位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智慧城市要求城市发展以人为本,围
绕便利公共服务、智能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实现智慧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定位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
的生活、商务中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是将技术与服务相结合,
利用信息技术覆盖城市各个环节,让城市更简洁、更高效、更可持续地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

二、建设举措
1、建设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实施智慧环境管理,控制和改善城
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增加
城市交通乘坐安全和效率,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提高城市交通便利性。

3、建设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改善城市医疗保健水平,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护理成本,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智慧城市是方法而非目标

智慧城市是方法而非目标

智慧城市是方法而非目标作者: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来源:《经济》 2016年第9期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智慧城市是推动信息化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的最佳模式,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将会成为政府加速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

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把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要不断促进城市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坚持需求导向,即从城市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不同城市面临的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问题差异巨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必须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城市资源、环境、治理等迫切需求出发,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坚持问题导向,智慧城市并不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而是一个工具、一种方法,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一种理念与模式。

智慧城市需要在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的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才是智慧城市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

要从我国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经验及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中汲取营养,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找到当地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

如部分试点已经在政企合作、数据开放、业务协同、信息消费、产业转型等领域展开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些经验和模式将为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提供更多创新的土壤,将更好地指导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万碧玉:智慧城市建设要“一城一策”

万碧玉:智慧城市建设要“一城一策”

万碧玉:智慧城市建设要“一城一策”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4年第3期文/本刊记者张军红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现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于标准体系的诉求也愈发强烈。

2012年年底,住建部率先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为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了标准依据。

一年多来,该体系的试行情况如何?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又取得了哪些进展?近日,《经济》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住建部数字中心)副主任万碧玉。

《经济》:制定指标体系的依据是什么?万碧玉: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在制定过程中,指标体系不仅参考了《绿色GDP指标体系》、《智慧GDP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指标》等多项国内外指标文件,还借鉴了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武汉等多个较早进行智慧城市研究地区的规划标准。

初稿完成后,指标体系在部分城市、镇进行了试行,并结合试行效果与专家数轮讨论、评审结果,形成了修订版。

之后,住建部科技司、规划司、村镇司和标定司等相关领导与专家进行了内部会商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邀请了20多位城市领导、专家及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再次修改和论证,最终形成了该试行指标体系。

除此之外,数字中心还在国家标准委、住建部的指导下,组织了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40多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参加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对国内先行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地方政府试点创建和企业实践成果,率先构建了“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含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总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等6大类别标准,分5个层次表示,涵盖18个技术领域,包含126个分支的专业标准。

中 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策划方案

中 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策划方案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策划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旨在探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一)概念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进行感知、分析、整合和优化,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智能化。

(二)内涵智慧城市的内涵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居民的便捷生活。

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一)现状近年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城市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部分城市还建立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实现了城市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二)问题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互联互通,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2、技术应用不够深入部分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仅仅停留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

4、安全风险凸显随着城市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给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

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提高城市管理的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

2、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庐江县:“智慧城市”建设迈开新步伐

庐江县:“智慧城市”建设迈开新步伐

庐江县:“智慧城市”建设迈开新步伐近日,庐江县召开智慧城市建设专题会议。

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应邀做主旨演讲。

今年,省、市明确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智慧城市”,这给原本基础就较好的庐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这是庐江构筑发展新热点、培育经济新支柱、打造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先机的必然需要。

据了解,该县智慧办、发改委、政府办等28个委办局单位以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调研工作为契机,全面梳理、排查各部门现有的资源基础,为庐江县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提供扎实基础,并配合顶层设计调研,加快推进后期深入调研,力争在6月底形成《庐江县县新型城镇化设计纲要》,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决策,全面提高“智慧庐江县”的建设水平,努力在全市、全省前列,争取在全国创建特色鲜明的智慧“微城市”。

近年来,庐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位列全国中部百强县,人均GDP逐年攀升。

可以说,庐江县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实力和底气。

据了解,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服务,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庐江县典型示范应用推广项目“数字气象”、“数字城管”和“数字公安”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

所有这些成效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智慧城市”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得到顺利开展,就目前庐江县的现实基础来看,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起步晚、规划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城市信息资源利用不够、共享不足等。

县智慧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庐江县的城市规划还处在由“数字庐江县”向“智慧城市”过渡阶段,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操作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学习层面,对现实架构鲜有触及。

如何建设美丽宜居的智慧城市

如何建设美丽宜居的智慧城市

如何建设美丽宜居的智慧城市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美丽宜居的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建设这样的智慧城市呢?首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一个好的规划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方向。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长远规划。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科技和社会的变化。

例如,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提前规划好交通、能源、通信等网络,确保其能够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

其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高速稳定的网络、强大的数据中心、智能传感器等是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

通过建设覆盖广泛的高速宽带网络,实现城市各个区域的无缝连接,让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

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比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设置,缓解交通拥堵;通过智能水电表,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者,推动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制造业中推广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服务业中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建设美丽宜居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水系等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智慧微城市”理念落地实践

“智慧微城市”理念落地实践

“智慧微城市”理念落地实践■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万碧玉“智慧微城市”就是在微城市上进行升级,引入智能医务室、智慧步道、智能化自助设施等。

这些新的基础设施,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的落脚点。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在各地的实践过程,围绕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通讯、市政、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坚持统筹城乡、适度超前、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重,建设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不断实践中我们提出“智慧微城市”(Smart Micro City)。

主要指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15分钟步行范围内,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满足居住、教育、医疗、工作、购物和生活休闲等一站式生活需求。

“智慧微城市”就是在微城市上进行升级,引入智能医务室、智慧步道、智能化自助设施等。

这些新的基础设施,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的落脚点。

河北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

智能基础设施是指用于支撑智能城市目标实现的采集基础设施、传输基础设施、处理基础设施及其他必要或配套的基础设施。

雄安规划智慧城市从战略层面考虑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从长期项目效率出发考虑重点领域应用,同时在实际建设中兼具创新发展理念,将使城市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配置,有效解决各个行业和政府部门信息孤岛和项目孤立的问题,有效形成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架构,实现雄安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理念协同,进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引导和规划

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引导和规划

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引导和规划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数据为基础,以智慧化为目标,集成城市系统的各种要素,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和社会治理等,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生活的便利化和城市治理的智能化。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规划。

一、政策引导1. 制定政策措施,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2. 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建设。

政府可以组织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标准等,以确保各项建设具有相互兼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 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考核机制。

政府可以定期对各智慧城市项目进行考核评估,评估指标包括项目进展情况、效果评估、社会满意度等,通过考核结果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指导。

二、规划编制1. 制定整体规划。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制定整体的智慧城市规划,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和布局,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 制定技术规划。

政府可以邀请专业的智慧城市建设机构或企业,制定智慧城市的技术规划,包括网络设施建设、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终端设备部署等方面,确保智慧城市项目的技术支撑和可行性。

3. 制定数据规划。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智慧城市的数据规划,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和应用等方面,确保城市各类数据的高效利用和交互共享,为城市决策和居民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4. 制定管理规划。

政府可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规范,明确各类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利,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城市运营中的各类挑战和问题。

三、配套措施1.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宣传渠道,向公众普及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支持智慧城市创新创业。

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举措

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举措

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举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智能化应用的广泛推广,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本文将重点讨论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举措,并探讨这些举措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第一步。

城市需要建立高速宽带网络覆盖,以确保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的联通和数据共享。

此外,城市还需要部署广泛的感知设备,如智能传感器、摄像头和测量装置等,以收集各种数据,包括交通流量、环境质量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建设这样的智能基础设施,城市可以实现对城市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

二、数据整合与分析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城市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平台,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存储和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优化。

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城市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模式和趋势,预测交通拥堵、天气变化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数据整合与分析的能力是智慧城市能否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三、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管理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举措之一。

通过将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和智能信号灯等设备与交通管理系统相连,城市可以实现对道路交通流量和情况的实时监测。

基于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减少拥堵和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此外,智能交通管理还可以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和交通导航系统,帮助车辆更快捷地找到空闲停车位和最佳路线,减少交通压力。

四、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智能电表和传感器,城市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可以优化能源的分配和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智慧能源管理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智慧城市建设应当一城一策

智慧城市建设应当一城一策

龙源期刊网 智慧城市建设应当一城一策作者:孙德录来源:《经济》2015年第19期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种治百病的“药”,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一城一策。

在我看来,智慧城市的关键就在于运营模式的探索和机制体制的创新。

完成初步的顶层设计之后,要考虑如何落地,在这个过程中,模式的探索十分重要。

国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后,尚没有案例可以借鉴,也没有完整模式可以模仿,更没有国家标准可以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

很多城市都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没有资金城市也需要建设,如何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是一个关键。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一系列积极的探索,辽源把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分为3类:公益类、商业类和混合类。

公益类就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商业类是有运营模式和营利模式的项目,混合类就是既有公益又有商业的项目。

比如“平安城建”项目,我们率先尝试将商业运营模式引入公益类项目中。

城市安全与监控覆盖率有关,但是监控总是有死角的,于是一方面我们与企业协商,让企业投资建设,然后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模式来运营这个项目,收回成本。

另一方面,我们与保险公司协商,为老百姓购买双倍金额保险,保险公司经过考虑认为,在安保系统的监管下不可能发生被盗的事件,也愿意做这个业务。

一有保险公司做保证,二有公安系统做安防,老百姓也就愿意购买这个服务了,三者的利益也都兼顾到了。

我们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要以“市长视野、企业视角、百姓感受”为设计理念,制定了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围绕产业发展,追求产业升级和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二是围绕社会建设,追求和谐可控;三是围绕城市管理,对区域实现高效、精细管理;四是围绕民生服务,让百姓得到便利实惠;五是围绕农业农村,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产值。

围绕这五大领域计划实施2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4亿元,并于2020年实现完整的智慧城市运营体系。

而这些计划,如果机制体制跟不上,没有经济高效的统一管理和运营模式,未来在运行上就很难进行下去。

专家纵论智慧城市发展之道

专家纵论智慧城市发展之道

专家纵论智慧城市发展之道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7年第2期文/本刊记者陈晶2016年12月26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举行智慧城市交流会暨2016年年会,来自国家部委、地方城市、科研机构、企业等60余家单位的120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徐文珍、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经济》杂志社副社长陈颖也出席了这次年会。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中小企业促进会、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诚智能集团、TDG迪捷集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签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经济》杂志社的多媒体信息传播联合实验室、中兴通讯的城市安全联合实验室和(中国航天)联合实验室获评年度优秀实验室。

与会专家围绕智慧城市相关话题,发表了致辞和演讲。

徐文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内容都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联。

以万物互联为核心的智能社会,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

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助力当前经济与社会的提质与增效,因城因地施策,实现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切实增加有效供给。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树立并落实创新、节能、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分析城市类型,把握城市特点,探索智慧城市和智慧技术的协同创新发展,并勇于和善于跨界创新;需要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地和维持项目的长效运营,并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跟踪智慧社会领域的前沿进展,正确判断核心技术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规律和内在特征,并据此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战略规划,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万碧玉(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在此,我代表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智慧城市2016年度大事盘点”。

建立市民满意的智慧城市评估模型

建立市民满意的智慧城市评估模型

建立市民满意的智慧城市评估模型作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来源:《经济》 2016年第31期2012年11月开始,我国全面建设智慧城市已有4个年头了,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

其中,如何评估与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制定评价方法与标准,受到了智慧城市各参与方的重视。

但是,各地以政府为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例如智慧顶层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政府信息化项目与共享,同时又希望其能满足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产业经济、建设模式与投资策略的需求。

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老百姓的感受,但是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纵观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无论是住建部主导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评价指标体系,还是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单位组织的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其重要的指标都有“市民满意度”。

2009年维也纳工业大学发布的6个一级指标,对智慧城市的评价考虑得非常全面,包括便捷的移动、安全的生活、舒适的环境、公正的治理、增长的经济、智慧的民众,并且还特别提到了智慧的民众。

今年10月在美国昆西市召开的ISOTC268第七次团体会议,也提出了在已有的IS0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延伸智慧城市的评价与评估标准。

有中国专家参与的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发布的IS037150,IS037151、IS037152中,也有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新成立的AHG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指南工作组也开始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价指标;智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68、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IEC Syc、ISO/IEC JTCIWG11、英国标准化委员会BSI、国际电信论坛(TMF)也启动了智慧城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其中,TM Forum智慧城市成熟度模型主要从5个维度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包括领导与治理、利益攸关方参与和市民关注焦点、有效利用数据、集成ICT基础设施、当前智慧水平等。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二是新研究。智慧城市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都得到了重视并加以实践,相关领域在国际间的交 流和合作也日益紧密。在综合借鉴了各国建设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很多国际组织在智慧城市的研究方
法上有了突破。“当前,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在内,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提出了‘智慧城市公共 品’的概念。什么是公共品呢?”万碧玉向记者解 释,“这里的公共品指的是针对不同城市共有问题 的标准制订。比如交通拥堵,不论是北京还是西雅 图、伦敦,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的城市, 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就是公共品。研究如何解 决国际不同城市的公共问题,是智慧城市国际研究 的重要内容,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智慧城市 Smart City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自 2012 年住建部确定首批 90 个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以来,中央和各地方先后制定了多项智慧城市 方面的相关政策,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各地政府、专家学者、行 业 及 企 业 在 智 慧 城 市 建 设 方 面 积 累 了 不 少 经 验。 2016 年,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十三五”期间推 出 100 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一时间,全国又掀起
10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 / 本刊记者 陈 晶
随着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日益丰富,社 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理解逐渐深入。就此,《经 济》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
万碧玉表示,他注意到近期国内外智慧城市建 设领域出现了新的调整,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是新概念。“近期,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 业界对于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调整和变 化。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从早期的数字城市,发 展到后来的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目前,国内外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超智能社会’这一概念。” 同时,万碧玉向记者强调:“不管怎么变化,智慧 城市建设的关键还是要聚焦在城市上。”

智慧城镇建设旨在提升居民幸福生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万碧玉博士

智慧城镇建设旨在提升居民幸福生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万碧玉博士

智慧城镇建设旨在提升居民幸福生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万
碧玉博士
佚名
【期刊名称】《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年(卷),期】2013(16)10
【摘要】乐从镇创建“国家级智慧城镇试点示范”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在启动仪式上,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乐从镇人民政府和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而在此之前,物联天下已经与顺德区政府、佛山市中科院育成中心成立了佛山中科院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

乐从为何会成为国家级智慧城镇试点区?佛山中科院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又是如何成功推进的?为此,记者走近中国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规划部部长万碧玉先生和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挂职)、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李昌群先生,为大家找到答案。

【总页数】2页(P14-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城镇建设发展需要提升居民素质 [J], 田萍
2.科技提升效益智慧引领生活——智能技术在万科物业的运用 [J],
3.实施“万名社区居民进课堂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J], 李明信;杨注刚
4.智慧城市建设下提升居民媒介信息素养探析
——数字时代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提升居民媒介信息素养的耦合 [J], 张霆
5.转型升级品质提升——智慧社区幸福生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碧玉:智慧城市建设要一城一策
万碧玉:智慧城市建设要一城一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现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于标准体系的诉求也愈发强烈。

2012年年底,住建部率先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为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了标准依据。

一年多来,该体系的试行情况如何?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又取得了哪些进展?
近日,《经济》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住建部数字中心)副主任万碧玉。

《经济》:制定指标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万碧玉: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在制定过程中,指标体系不仅参考了《绿色GDP指标体系》、《智慧GDP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指标》等多项国内外指标文件,还借鉴了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武汉等多个较早进行智慧城市研究地区的规划标准。

初稿完成后,指标体系在部分城市、镇进行了试行,并结合试行效果与专家数轮讨论、评审结果,形成了修订版。

之后,住建部科技司、规划司、村镇司和标定司等相关领导与专家进行了内部会商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邀请了20多位城市领导、专家及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再次修改和论证,最终形成了该试行指标体系。

除此之外,数字中心还在国家标准委、住建部的指导下,组织了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40多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参加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对国内先行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地方政府试点创建和企业实践成果,率先构建了“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含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总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等6大类别标准,分5个层次表示,涵盖18个技术领域,
包含126个分支的专业标准。

依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编纂的该标准体系的标准明细表,其共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294个,提出智慧城市亟需研制的标准267个。

此研究成果《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已于2103年10月正式出版,得到试点城市以及相关业界的高度评价。

《经济》:在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评选中,城市是否需要满足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
万碧玉: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分布较广,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

对于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无法与发达地区采取同样的评判标准。

因此,住建部在试点城市建设方面主张“一城一策”,不搞57个指标“一刀切”,在标准设定上灵活地分为必选指标、自选指标和创新指标。

具体来讲,必选指标方面,为了满足城市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让城市决策者更好地获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决策数据,我们将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划入必选指标;同时,考虑到市政、建筑、饮用水、污水、垃圾等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市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我们还在必选指标中放入了若干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能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指标,以此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自选指标上,主要是由申报创建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考核指标。

在这一指标的设置上,我们根据标准指标设计原则、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专家设计出具有引导性、可创建、可评价的供选择指标,如医疗服务智慧化、社区服务智慧化、交通服务智慧化、政务服务智慧化、产业转型智慧化等。

创新指标,虽然在发布的标准指标中没有列出来,但地方政府可以针对自身经济、社会、人文、产业等特点,按照指标设计原则和指标评价方法,提出体现地方特色的创新性考核指标。

比如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佛山新城),基于产业形态以及岭南水乡人文环境,重点打造以家具贸易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家具物联网、家具电子商务板块,以精细化管理,助推环境质量和人文氛围兼具的“美乐计划”工程建
设,为小城镇智慧城市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道路。

当然,经过一年多的试行,指标体系也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及民众参与和满意度的指标并没有被列入试行体系。

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否采用不同量化指标的问题,我们还在研究当中。

《经济》:如今两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情况如何?试点城市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万碧玉:目前,第一批公布的90个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公布的103个试点城市中,已经有190个城市签订了任务书,其余试点由于人事、行政区域、顶层设计变动等原因进展有所滞后,现在也正在任务签订过程中。

随后这些城市将进入创建过程,住建部也将依据试点管理办法、指标标准及任务书等对其进行指导和考核。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试点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管理能力和发展质量、水平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既定目标的路径上,思路尚需更加明晰;一些试点城市受当地财政收入的制约和地方债监管加强的影响,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面临现实压力。

在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解决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

一方面要打破部门、行业壁垒,整合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新型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达到智慧城市共建共赢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要从城市发展需求、科技支撑体系研究、行政管理、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确保试点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结合去年对省厅主管领导、试点城市相关领导及智慧城市承建商的培训,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做好投融资体系地落地,从智慧产业入手,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以市场作为试金石,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经济》:如今国际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进行中,我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万碧玉:中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国际电信联盟(ITU-T)等3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国家标准委方面组织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各项工作。

去年9月17日,ITU-TFG-SSC《智慧城市关键绩效指标(KPIS)与计量标准报告(草案)》在西班牙马德里会议上获得通过。

住建部2012年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是该草案的重要参考资料,草案附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文引述。

在国家标准委的管理下,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ISO/TC268 SC1)在中国的对口单位,并先后派专家参加该组织在巴黎、伦敦、博恩霍姆等地的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专题报告《住房城乡和建设部智慧城市示范工程(2012—2015中国)》,介绍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还结合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与SC1的专家进行了讨论。

2013年5月,住建部数字中心还牵头在广东乐从镇承办了ISO/TC268/SC1WG1第四次会议,会议期间还组织与会代表参加了智慧城市试点乐从、顺德等地。

今年上半年,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研究报告——ISO/TS37150技术标准报告将正式在全球出版发布,我们中国专家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ISO/TC268 SC1还将通过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标准的深入研究,形成另一项技术标准
(ISO/TS37151),此项工作预计在今年完成,我们的团队也参与其中。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