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祖国山河颂--教案 精品

合集下载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祖国山川颂》。

(2)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吴伯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熟读并理解《祖国山川颂》。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3)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熟读并理解《祖国山川颂》。

2. 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谈谈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祖国山川颂》,理解诗歌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分析作者吴伯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祖国山川颂》。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表达出对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祖国山川颂》,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祖国山川颂》。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祖国山川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 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冰心的生平及其作品《祖国山川颂》。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创意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四、作业布置:1. 背诵《祖国山川颂》。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祖国山川颂》的情况,以及对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短文的完成质量。

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山川颂》教案5篇

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山川颂》教案5篇

《祖国山川颂》教案溧阳市竹箦中学洪超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文本研习法、讨论法、点评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语:字音:湖泊莽苍广阔无垠盎然铿锵汲水涟漪龙湫字形:层峦叠嶂斑斓蹒跚林阴道冈峦涯岸词语:企盼云蒸霞蔚震耳欲聋2、思考问题:1、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2、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3、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的?一、导入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释题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

【文档】祖国山川颂课堂教学设计苏教版

【文档】祖国山川颂课堂教学设计苏教版

《祖国山川颂》讲堂教课方案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俞建望教课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认识本文作者所表现的文本内容。

2、能力目标:认识“颂”的文体特点,学习片段式的表现形式,体会作品隽永的散文语言。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对祖国的热忱赞叹,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课要点:认识本文作者所表现的文本内容以及作者对祖国的赞叹之情的抒发。

教课难点:认识“颂”的文体特点,学习片段式的表现形式,体会作品隽永的散文语言。

教课方法和学法指导:在教课本文时,教师侧重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特别是经过课前的读音,让学生沉醉在作者所表现祖国大好山川的壮美之景上,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和阅读,要他们不论过多少年都会记得此文。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由音乐《我的中国心》导入。

同学们,方才我们听到的是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不论你走到哪里?你的心中时时都装着一颗“中国心”。

在我们的内心,祖国永久是最美的,最值得深情祝愿的。

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有名的文艺理论家黄药眠先生的散文力作《祖国山川颂》,来共同领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深情地为之祝愿。

2、作者简介。

黄药眠(-),广东省梅县人。

中国政治活动家,有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美学家和新闻工作。

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教课和研究工作。

50年月早期和中期,先后第一版《深思集》、《批评集》、《初学集》。

“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伤害,但仍坚持写作。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声誉。

此时,他虽年纪已高,仍陪加努力,踊跃为四化大业勤劳地工作,任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发布了《哀悼》等诗歌、散文、美学和艺术学论文,培育了一批博士、硕士。

黄药眠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一、二、四、五届中央常委)、民盟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常委、顾问;全国高校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活动一走进作者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

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活动二基础积累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语:字音:湖泊.莽苍..龙湫...广阔无垠.盎.然铿锵..汲.水涟漪字形:层峦叠嶂斑斓蹒跚林阴道冈峦涯岸词语:企盼云蒸霞蔚震耳欲聋活动三走进文本1 、提问: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文化背景2、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四季晨昏家乡小溪扬子江黄果树瀑布3、提问: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人民文化语言4、把握文章的脉络A、一二两节与全文有何关系总分,概括热爱祖国的情感B读三到二十四节,划分部分,并说说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总说细说总说祖国的美好景色和文化细说四季美妙之景C、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祖国,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域的自然特点、气候特征,还有着人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景。

《祖国山川颂》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

《祖国山川颂》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
《祖国山川颂》教案 设计(苏教版必修)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CONTENTS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设计 • 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 • 评价反馈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苏教版必修教材特点
01
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苏教版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既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关注人文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 文,并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介 绍家乡的短文,培养其观察和表达能力。
收集关于祖国山川的资料
分组讨论并展示
安排学生收集关于祖国山川的资料,培养 其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让学生扮演导游,带领其他学生游览名胜古迹,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山 川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创意写作:以《我的故乡》为题进行创作
总结词
发挥想象,提升创造力
详细描述
以《我的故乡》为题,让学生进行创 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 己家乡的特色和美景,激发学生的创 造力和写作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家 乡的热爱和了解。
03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 对策略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01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理和 自然风光的知识,能够理解基本 的地理概念和自然景观的描述。
02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 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本分 析和写作。
学生可能遇到困难及解决方案
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自然景 观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通 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 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苏教版语文高一《祖国山川颂》教案(3)

苏教版语文高一《祖国山川颂》教案(3)

《祖国山川颂》教案教学内容:《祖国山川颂》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说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

”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祖国山川颂》;(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4)能够描绘诗中的景色,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讲解生僻词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词汇量;(4)通过描绘景色和领会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生僻词语和典故的解释;(3)描绘景色和领会情感的能力。

难点:(1)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2)生僻词语和典故的正确运用;(3)景色描绘和情感表达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冰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祖国山川颂》,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词汇量;(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解读诗中的景色描绘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课堂练习:(1)学生齐读《祖国山川颂》,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学生练习描绘诗中的景色,领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背诵《祖国山川颂》;(2)写一篇关于《祖国山川颂》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象、节奏和韵律,并写一篇赏析文章,不少于400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祖国山川颂》,掌握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解释生僻词语和典故,描绘景色并领会诗人的情感。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2、“颂”的文体特点,理解铺陈叙述的表达方式。
3、与《肖邦故园》的写景艺术比较阅读。理解两文在写景中的修辞运用原载技艺,进行仿句训练。
4、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与阐释“祖国”这一人文概念的内涵,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与情感。
2、学习全景式铺陈和片断式的结构特点。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设计指导思想】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情况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永恒的主题。高一学生正处在情感的可塑期,同时也正处于情感的饥渴期。对于爱国主义,现在的学生不可说不知,却知之于狭隘,对于爱国的理解仅停留在表象上,如爱国歌、爱国旗等等。对于祖国的理解有同学也仅停留在对国名的印象上,而对其真正的内涵却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
同时,对爱国思想的看法上,学生容易走向政治化理解的极端,甚至把他看成是空洞的教化。学生不是不懂得爱国而是在教育中缺少爱国的载体。一个抽象的命题,如用抽象的词语来阐释,是苍白无力的。其实学生拒绝说教。
自然是美好情感的来源。沉重的学业压力让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远离自然。学生很难从文字中寻找对自然的认同与共鸣,许多诗文中的情景表达也让让学生似懂非懂,解释起来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术语,缺少真挚与交流。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其实是一些低俗的,或是软绵绵抒情文字,在这样的文字当中接受精神的抚摸,所以学生的欣赏有低俗化倾向。

高中语文 1.1.1《祖国山川颂》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1

高中语文 1.1.1《祖国山川颂》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1

《祖国山川颂》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词语积累:字音:湖泊()莽()苍广阔无垠()烧灼()盎()然铿()锵()苍苔()汲()水涟漪()澄澈()飞流急湍()混()浊龙湫()字形:层峦叠嶂翠锦斑斓林阴道蹒跚晨曦冈峦万卉争荣词义:云蒸霞蔚:震耳欲聋:振聋发聩:课前思考: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教授新课:一、导入专题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苏教版语文高一《祖国山川颂》教案北京

苏教版语文高一《祖国山川颂》教案北京

祖国山川颂【教学过程】一、导入:不管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说,祖国都是一种魂,是擎天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然能焕发出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将魂萦梦绕、日牵夜挂的精神召唤;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更是一支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赞歌。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黄药眠的散文《祖国山川颂》又名为《我爱我的祖国》。

从题目上看,“祖国山川颂”就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实文章不仅只歌颂自然的大好河山,同时歌颂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改造自然、创造灿烂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的散文,用的是诗一般凝炼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的是火一般炽热的情感,具有散文诗的一些特点。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这是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第3--32段),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在这一部分里,又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个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个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

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祖国山川颂》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精选文档

《祖国山川颂》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精选文档

《祖国山川颂》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祖国山川颂》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编排在苏教版“祖国土”的板块,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感,再借本篇继续赏析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苏教版有标新立异之嫌,该文其实算不上经典,不要以为所谓名家的文章就篇篇精到。

个人以为不太适合选作研读教材。

本文的阅读也没有什么难度,文中部分句子有虚写实写的转换,转换未必精当,含义未必隽永,也没必要花太多的力气去咀嚼。

语言虽美,但节奏和韵律似乎未能精到。

教学时还是以分析镜头素材为主,进而体会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也进一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和学习散文的写法。

教法以自读讨论为主。

目标要求:1、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2、理会本文的取材和写法,进一步了解“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

课时设置:2教时。

安排:自读一教时,讨论一教时。

第2教时要点: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

一、整理出在读和写上要积累的字词广阔无垠盎然层峦叠嶂抚摩襞褶婉转悠扬唧唧汲水翠锦斑斓寥廓涟漪yín 艮(kèn)zhàng fǔ mó bì zhě jì jí lián yī黄鹂石矶汀泗桥折戟沉沙溪涧澄澈萦回咆哮飞流急湍山巅云雾缭绕lí jī dīng sì jǐ jiàn déng chè yíng huí tuān diān鹰隼嵯峨帏幔雁荡龙湫丘壑云蒸霞蔚千仞sǔn cuō é wéi màn qiū hè rèn二、概括归纳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高中语文 1.1.1(祖国山川颂)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高中语文 1.1.1(祖国山川颂)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词语积累:字音:湖泊()莽()苍广阔无垠()烧灼()盎()然铿()锵()苍苔()汲()水涟漪()澄澈()飞流急湍()混()浊龙湫()字形:层峦叠嶂翠锦斑斓林阴道蹒跚晨曦冈峦万卉争荣词义:云蒸霞蔚:震耳欲聋:振聋发聩:课前思考: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教授新课:一、导入专题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1)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1)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祖国山川颂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专题内涵解说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

”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高中语文:1.1.1《祖国山川颂》教案1(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1.1.1《祖国山川颂》教案1(苏教版必修3)

《祖国山川颂》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文本研习法、讨论法、点评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语:字音:湖泊莽苍广阔无垠盎然铿锵汲水涟漪龙湫字形:层峦叠嶂斑斓蹒跚林阴道冈峦涯岸词语:企盼云蒸霞蔚震耳欲聋2、思考问题:1、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2、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3、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的?一、导入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释题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土
一、专题内涵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

”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本专题,特别是在第二板块,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祖国、爱国主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

本专题收录了波兰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围绕这篇表现音乐家生活的散文设计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的研习方案,这些都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课文注释①。

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
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

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

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

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3.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六、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
讨论归纳:①诗化的语言;
②直抒胸臆;
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
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
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
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