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

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

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系统地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物理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物理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

3.核心课程:包括光学、原子核物理、量子电子学、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高温超导等。

4.选修课程:包括相对论与宇宙学、粒子物理实验技术、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学等。

三、实践教学本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

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培养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是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与物理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师资力量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指导。

教师队伍中有多名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和专家,他们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进展引入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

五、学科竞赛与社团活动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也可以加入学校的物理社团,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六、总结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师资力量保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指导。

同时,该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号070201(国家)0501(学校)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在物理学或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公民修养和发展能力的应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素养、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熟悉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开发研究的能力和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

3、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与军训要求.二、学制:学制为四年三、授于学位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安排(一)课程类别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1)政治理论课(2)通识文化课(3)教师教育课2、教学实践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生产劳动等.3、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工学、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

物理学本科培养计划

物理学本科培养计划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汉语)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学物理教师以及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能够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具备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了解物理学科新发展、新成就。

2、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备扎实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4、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取得CET-4级考试合格证书。

6.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7.会讲普通话,并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主干学科:物理学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论、物理学史、电子技术、多媒体CAI课件制作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军事理论与训练,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时间安排:(1)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2)生产劳动:第三学期,时间为3周(3)实验:第一、二、三、四、五学期,3课时/周(4)教育实习(见习)/专业实习(见习):第七学期,时间为8周(5)毕业论文:第八学期,时间为6周(6)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每个假期,共4周六、学制和修业年限:四年七、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代码:070201专业名称:物理学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够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应用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2.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与物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相应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物理学教学、科研以及应用研究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四、修业年限、学分及所授学位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要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物理教育方向174学分(理论物理方向170学分)方能毕业。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物理学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附表1-2)六、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表(附表3-5)七、物理学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表(附表6)八、主干课程及其介绍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理论力学、物理教学法等。

主干课程介绍: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有关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

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

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

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科大物理学类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科学研究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经典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等。

2.实验能力:具备设计并开展物理实验的能力,包括仪器使用、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3.理论研究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和方法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数学建模与计算能力:掌握数学方法与工具,能在物理问题中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5.学术素养与科学精神: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会阅读、理解和批判科学文献,具备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6.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具备与他人有效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

7.学科发展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关注物理学前沿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物理学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具备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学生在前两年将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近代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2.选修课程:学生在后两年将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物理学知识,如《粒子物理学导论》、《凝聚态物理学导论》、《天体物理学导论》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其他学科的交叉课程,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等。

3.实验训练:学生将进行一定数量的实验训练,以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积累实验和研究经验。

4.科研训练:学生将在后两年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一起开展研究工作。

学生将学会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和计算模拟研究,撰写科研报告和发表学术论文。

三、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将在学习期间参与物理学相关的实习实训,例如科研实习、教育实习等。

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1.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设计、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运用能力;
3.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
4.熟悉教育法规,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发展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基础物理Ⅰ、基础物理Ⅱ、基础物理Ⅲ、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Ⅰ、量子力学Ⅰ、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法。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暑期)、生产实习(分散)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电子线路实验Ⅰ等。
量子力学Ⅱ
2
2
合计
48
5.5
3
4
10
3
21
17
8
注:1.带*课程为本专业学位课程,学生必须修读;2.带**课程为必选课程;3.以上课程至少选修30.5学分。
院级公共选修课
072400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2
0724002
线性代数
2
2
0724004
专业英语
2
2
0724005
现代物理与高科技
2
2
0724006
2.5
0.5
3
1221002
C及C++语言与程序设计
3.5
0.5
4
合计

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物理学专业的教学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宽厚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合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在重视宽基础的同时,强调专业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系。

二、业务培养要求1.数学、计算机、物理基础知识宽厚扎实,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演算能力;2.掌握系统的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强调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的训练,培养宽基础和纯粹物理人才。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5.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物理学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Ⅰ-Ⅲ、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Ⅰ-Ⅱ、固体物理Ⅰ-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应用软件基础、数学物理方法、磁性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实验方法、计算物理、计算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基础、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物理实验、原子结构、原子分子光谱、弹性动力学、微波原理与技术、声学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本专业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宽基础和纯粹物理型或应用物理型等课程体系,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物理专门化人才。

五、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理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各环节要求的总学分180学分。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类培养方案(2018版)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类培养方案(2018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

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张承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

经过八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物理五个学科门类,有多个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院系之一。

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材料物理系、微电子系、基础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本院。

凝聚态物理和无线电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物理学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固体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置的本科专业有物理学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含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弘毅班,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彭桓武班,天眷班)、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班。

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97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65人。

有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位中组部青年千人,5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承百廿年武大辉煌,展九十载物院风华。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正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大楼、新平台为契机,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团结、务实、和谐、奋进,不断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早日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物理学院。

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号 070201 (国家)0501(学校)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本专业培养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努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教育学及物理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

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应变和竞争能力的物理学基础性与应用型人才。

2、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有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有深厚的实验知识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3、熟悉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并得到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初步培养。

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与军训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本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四、 专业课程计划(见下表)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表(一)类 别 序 号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学分 学 时 数 每学期教学周学时数分配(第1、8学期16周计,其余各学期18周计) 合计 讲授 实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七八公共基础平台政治理1 02210010 * 毛泽东思想概论2 32 32 0 2 2 02210020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3 54 54 0 3 3022100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6362论课 4 0221004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36 36 0 2 502210050 * 思想道德修养 1 24 24 0 2 6 02210060 * 法律基础2 32 32 0 2 7 02210070 *形势与政策(讲座) 2小 计14 214 2 4 2 2 3 0 0 0 通识文化课8 13210010 公共体育 4 140 140 0 2 2 2 2 912210010 大学英语16 280 264 16 4 4 4 4 10 0421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108 36 72 3 3 11 01210010 实用文体写作(9w ) 1 18 0 0 2 12 16010010 就业指导 1 16 0 0 2 13 13210030 军事理论(军训) 2 2w小 计28 562 9 9 6 6 2 0 2 0 教师教育课14 09212010 心理学 3 54 36 18 3 15 09212020 教育学3 54 0 0 3 16 05212010 学科教学论 4 72 54 18 4 17 01212020 * 汉语口语 2 36 28 8 2 18 09212040 现代教育技术 3 54 36 18 3 19 09212030 * 教育统计与评价 1 18 18 0 2 20 *三笔字(分三学年) 321 05216010 教育实习6 0 0 0 6w小 计 25 2880 0 2 6 3 6 0 0合 计67 106411131014 8 6 2 0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学科基础课22 04221010 高等数学 12 2042046 4223 05211010 力学 4 72 72 0424 05211020 热学与分子物理学 3 54 54 0 3 25 05211030 电磁学 4 72 72 0 4 26 05211040 光学 3 54 54 0 3 27 05211050 原子物理学3 54 54 0 3 28 05211060 普通物理实验(40个)513010120222小计34 640 10 9 8 5 3 0 0 0专业基础课29 05211070 数学物理方法 3 54 54 0 330 05211080 理论力学 3 54 54 0 331 05211090 电动力学 3 54 54 0 332 05211100 电工学(6个实验) 3 72 54 18 433 05211110 模拟电路与实验(10个) 4 84 54 30 534 05211120 数字电路与实验(10个) 4 84 54 30 535 05211130 * 专业英语 2 36 36 236 专业见习(实践) 1 0 0 037 05216020 毕业论文 6 0 0 0 6w小计31 438 0 0 3 7 10 5 0 0合计63 1078 10 9 11 12 13 5 0 0必修课总学时及总学时1302142 21 22 21 26 21 11 2 0 注:课程名称前有* 号的为考查科目,其他为考试科目。

培养方案-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方案-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11
83090601
毕业(论文)设计
8
8周
必修,考查
11
95002600
军事技能训练
1
2周
必修,考查
1
合计
21.5
5
83152000
计算物理及实验
4
48
16
限选,考试
7
83056000
空间物理学导论
4
64
限选,考查
10
83051000
基础天文学
4
64
限选,考查
7
83052000
等离子体物理概论
4
64
限选,考查
8
83053100
恒星物理
2
32
限选,考查
9
83053000
空间科学数据处理
4
64
限选,考查
8
83054000
4
合计
30
432
48
专业限选课程(组)限选课51.5学分,至少选修41.5学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修课要求及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建议选修学期
讲授
实践
(任选)
83151000
量子力学Ⅱ
4
64
限选,考试
8
82005000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
4
64
限选,考试
5
80081000
数字电子学
4.5
64
16
限选,考试
实习地点:光谱分析实验室,天文台,专业实验室等。
学分分配
项目
准予毕业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
课程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 838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物理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本科人才。

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

4.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得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步训练,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

5.掌握一门外语以及相关信息技术和文献检索方法。

6.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7.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热力学与分子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一级物理实验、二级物理实验、三级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科教学论、分析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物理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八、说明1.专业选修课的方向:(选课号第五位为准)数字“0”为专业素质课程,“1”为理论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为光学与光电子学,“3”为天体物理与非线性物理,“4”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5”为信息基础,“6”为物理教育学,“7”是本院开设的全校通选素质课。

2.学生应从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选修教师教育类课程。

3.专业见习共6周,将6周的见习时间分别安排在第5、第6学期,每学期3周,每周安排半天或1天时间到中学进行教学见习。

4.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070802)一、专业简介隶属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由山东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并于2009年开始招生。

本专业响应国家科教融合的号召,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设立了“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专业学生在一年级春季学期从全校理科生中选拔,每年计划招生50-60人。

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人,此外还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任兼职/客座教授10余名。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80%,拥有国家杰出青年1人、国家优秀青年3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山东省杰出青年9人、山东大学“齐鲁青年特聘教授”4人等一批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建有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山东大学直属空间科学研究院、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PDS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有很好的国际国内合作基础。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承担科研项目83 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发表一作SCI 论文105 篇。

本专业主要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内外高校相关学科培养优秀研究生,本科毕业也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毕业学分:163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允许修业年限:6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空间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理论基础,以及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通过不断学习,发展成可从事相关专业方向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或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系统掌握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3)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较熟练地掌握外语交流能力。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

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理学 060702二、专业简介物理学属理学类专业,与数学、化学、电子技术、教育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

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基础和前沿专业,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物理学专业于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现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6名,校级教学创新团队一个,宁南山区物理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

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物理实验技能,获得物理基础研究或物理教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政治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扎实且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紧紧围绕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院校”的战略目标,适应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学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特色、追求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自主开发课程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和更多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全面发展。

四、专业目标定位物理学的范围涵盖了整个物理和工程领域,融物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

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物理学、数学等理论为基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基础物理和理论物理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1.知识结构
(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
(4)熟悉国家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备物理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4.选修课程:根据专业方向和兴趣,学生可选择物理教学论、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物理化学等课程;
5.实践教学环节:物理实验、教学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四、培养过程
1.第一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英语能力、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能;
2.第二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2)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
(4)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5)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尊重科学,追求真理;
3.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开展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改进;
5.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1.学生在规定学制内,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颁发物理学专业毕业证书;
2.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第三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物理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在两千年前,物理学与哲学、化学等等经常被混淆在一起称为“自然哲学”,直到16世纪才单独成为一门现 代科学,共经历了自然哲学时代、经典力学时代和现代相对论、量子力学三个阶段 。
从1910年至1949年,可以称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的草创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物理学有了初步的发 展。
(2)实行“主”“辅”修制,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拓展了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组建开放实验室和科技协会,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力、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施展空间。
(4)改革学生考核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动手技能的培养,减轻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有更大的 自由发展空间。
设备资源
物理教学实验室 (1)物理实验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及相邻实验台间距应足够大,以保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教师指导。 (2)实验室水、电、气管逍及数据网络线等布局应安全、合理,并且照明、通风设施良好,实验台应具有 防漏电、防水和阻燃等性能。 (3)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4)具有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设施及噪声控制措施。 (5)物理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材料制备所用药品以及具有放射性的特殊材料的购置、存放和管理应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 物理教学实验仪器 (1)常用仪器与设备应以元器件和通用仪器(设备)为主,从而使学生学会根据测量目标自主组装成满足 需要的设备,以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质量保障
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 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 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尤其是校外专家和社会行,业的意见。

培养方案空间物理学(学科代码070802)

培养方案空间物理学(学科代码070802)

培养方案——空间物理学(学科代码:0708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空间物理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的运用,了解空间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该学科领域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太阳大气动力学、2.行星际动力学、3.磁层动力学、4.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的理论及应用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GP24202 磁流体力学的解析方法(3) GP24203 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3) GP25201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2) GP25203 磁场重联的理论模式和数值模拟(3)GP25204 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湍动理论(3) GP25206 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方法(3)专业课:GP25207 空间环境科学导论(3) GP25210 空间物理学Ⅰ(2)GP25211 空间物理学Ⅱ(2) GP25212 空间探测实验(1.5)AY15201 天体物理中的辐射过程(3)GP25213 非线性波动的传播及其在磁流体力学中的应用(3)ME25202 计算流体力学(4) PH45201 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4)GP26201 空间等离子体理论及应用(2) GP26202 太阳大气和行星际动力学前沿(2) GP26203 磁层和日地空间环境研究前沿(2) GP26204 空间物理探测技术(2)GP26205 空间物理学的解析和数值方法(2)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华师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华师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华师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华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物理学基础知识,熟悉现代物理学发展概况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物理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科学素养。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和专业的物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其中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力学、电磁学、热力学、量子力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固体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等。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践教学和科研实践。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方案(1)基础阶段:在基础阶段,学生需要修读大量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工具,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核心阶段:在核心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多的专业课程,包括理论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

学生将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和理论,培养扎实的物理学理论知识。

(3)拓展阶段:在拓展阶段,学生将选修不同的方向课程,如固体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

学生将通过选修这些课程,深入研究物理学的不同领域,了解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4)实践阶段:在实践阶段,学生将实施科研实践项目,参与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项目的学习和实施,学生将培养出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华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注重实验技能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它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能够了解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和现象,开发新技术和创造新材料。

同时,物理学也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科学基础,以及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
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在物理学的主要领域中具有扎实的基础。

2.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和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

4.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并在国际环境下进行交流和合作。

5.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创造新产品和产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物理学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力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等基础理论,并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学生还将学习材料科学、天文学、生物物理学等交叉学科,以及能源、环境、信息技术等应用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科学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物理学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机技能,并通过
实习和项目实践了解物理学在工业和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最后,物理学专业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进入科研院所、高校、工业企业、金融和管理领域等不同行业。

同时,物理学专业也是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理想选择,为学生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和提升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一)专业名称:物理学(二)专业代码:070201(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四年,弹性修读年限3至6年(四)学分要求:不低于160个学分(五)授予学位1.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德、智、体等方面合格,达到毕业学分的要求,准予毕业。

2.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提前修完教学规定的各类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允许提前毕业。

3.在规定时间内未修满毕业学分的学生,可申请延长在校时间1-2年(不含因病休学),也可申请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院有关规定,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物理学专业隶属于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70年的办学积淀了“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专业引领、实践育人、科学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培养模式,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本科学生9000余人、研究生450余人。

学院定位于研究教学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博士2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硕士点,招收理论物理、核天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物理学科教学论(含教育硕士)等7个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天文台等国内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现有在读研究生60余人。

拥有国家教育部-四川省联合共建“现代物理与天文数据处理”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天体物理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理论物理研究所、晶体生长实验室、真空镀膜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物理学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1998年,“理论物理”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课程;2000年,我校理论物理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0年,“物理学”被批准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物理学”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008年,“理论物理”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10年“物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物理学”被授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物理学专业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年获批核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获批招收四川省免费师范生资格;2015年参与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近年来物理学专业毕业生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及就业情况。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需求的新变化,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施“分型教育” 改革和创新,组建学术型与师资型教学班,成效显著。

物理学专业历来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近5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师范大学理科生师范技能大赛(教育部主办)、全国科研类航空模型竞赛(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委会主办)、全国大学省自制教具比赛(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委会主办)、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共青团、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举办)等专业竞赛共获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28项。

学院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3项、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研项目21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三、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健的体魄,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获得物理基础研究或物理教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其他教育工作者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实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具备优良的科学素养,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工作态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2.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3.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一般规律,具备从事教育职业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对物理教学进行改革的能力;4.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5.掌握坚实的、系统的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具备从事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物理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7.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相关知识,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到物理教学实践中;8.具有英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期刊;9. 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会讲普通话,并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物理学科教学论、普通物理实验等。

五、专业特色课程课程编码:090912002课程中文名称:力学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总学分:4 总学时:64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课程简介:力学是物理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是物理学其它专业课的先期课程。

主要内容分为:质点运动学、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角动量及对称性、万有引力、刚体力学、振动、波和声、相对论简介等。

力学课程具有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基础性。

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大学物理课程,在研究力学规律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同样适用于物理学的其它课程。

特别是力学提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如能量、动量、角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始终贯穿在物理类和相关学科类的所有课程中。

教材:《力学》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参考书目:《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力学》钟锡华陈熙谋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赵凯华罗蔚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课程编码:090912009课程中文名称:原子物理学课程英文名称:Atom Physics总学分:4 总学时:64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和光学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物理学骨干课程之一,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的先期课程。

在内容体系的描述上,原子物理学采用了普通物理的描述风格,讲述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图象,以及支配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物质结构在原子、原子核以及基本粒子等层次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教材:《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原子物理学教程》张延惠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课程编码:090912011课程中文名称:电动力学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dynamics总学分:4 总学时:64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力学和电磁学。

课程简介:专业课,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等的先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的磁场、电磁波的辐射、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教材:《电动力学》郭硕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参考书目:《电动力学》张民宽石开屏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电动力学》陈世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课程编码:090912014课程中文名称:量子力学课程英文名称:Quantum Mechanics总学分:4 总学时:64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力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课程简介:专业课,固体物理学等的先期课程。

主要内容: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微扰理论、散射、自旋与全同粒子等。

教材:《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参考书目:《量子力学》陶才德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册,钱伯初、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量子力学》钱伯初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课程编码:090912012课程中文名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rmodynamic and Statistical Physics总学分:4 总学时:64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力学和热学。

课程简介:专业课,是固体物理学等的先期课程,主要内容: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动平衡判据、单元的复相平衡,多元系的复相平衡与化学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 玻尔兹曼统计理论、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理论、系统理论、非平衡统计理论 , 涨落理论等。

教材:《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参考书目:《热力学与统计力学》钟云霄编,科学出版社, 1988年出版《热力学与统计力学》 (德)W.顾莱纳(Walter Greiner)等著,钟云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课程编码:080912001,080912003,080912006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总学分:12 总学时:192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要求:无课程简介: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先期课程,开设三个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数学分析,矢量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