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8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1)
2024高考历史统考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十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单元质检十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9年,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苏俄可以不经过肯定的过渡时期而干脆向社会主义过渡。
其实践( )A.加速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B.调动了人民大众的生产热忱C.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D.最终激化了苏俄的社会冲突2.国内斗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夫全部;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苏俄(联)( )A.农夫生产的主动性始终不高B.充分相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3.(2024四川南充三模)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询问中心局”,特地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其次,欧洲第一。
此现象说明( )A.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的契机B.安排经济体制是苏联经济发展唯一模式C.美国的大力救济,推动苏联经济的发展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4.(2024广东惠州模拟)1952年,斯大林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指标:每年生产生铁5 000万吨、钢6 000万吨、煤5亿吨、石油6 000万吨。
这( )A.加剧了经济结构的畸形B.推动了安排体制的确立C.加强了国家干预的力度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5.(2024山东潍坊一模)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上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
这一举措( )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的自主权B.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C.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须要D.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究6.(2024河南南阳线上联考)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8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考试必备)
训练8 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答案 A解析“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2.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答案 B解析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但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经济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故C项错误;题干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不能说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3.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
它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1~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故D项正确。
4.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复习:第11专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二部分
突破点二十七 突破点二十八
第十一专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知识概·览命题分析 考考点点整整合合··热热点点突突破破
学科素养提升
-7-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三、苏联模式优越性的国际体现 苏联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 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 苏联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 业化模式。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 义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苏联模式促进 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 优越性。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分析推理“布列斯特和约”是一种妥协退却,新经济政策被称为
“农民的布列斯特”,表明新经济政策也是一种妥协退却。
第二部分
突破点二十七 突破点二十八
第十一专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非选择题)
考查理解材料、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 知识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学科 素养的考查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 证、时空观念等方面
第二部分
第十一专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知识概·览命题分析 考考点点整整合合··热热点点突突破破
学科素养提升
-4-
突破点二十七 突破点二十八
第二部分
突破点二十七 突破点二十八
2019年备战高考历史专题训练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8解析版全国通用
集体化道路,故D项错误。 A
解析
关闭
答案
-9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6.(2017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 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 关闭 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 ,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作者记 ) 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 ,也会因作者时间久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忆不清或个人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讹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同样作为历史资料,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各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有优劣 ,可相互印证,不能直接断定可信度的高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因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B项错误;20世纪二 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题
干没有涉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A
解析
关闭
答案
-7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的高效运作使苏联迅速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也存在着生产关系超越 生产力的严重缺陷。课标全国卷对“斯大林模式”的意义和缺陷的 考查,有助于帮助考生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树立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 重要手段的正确观念。
故本题选A项。 A
解析向二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因 4.(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 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奉献 关闭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苏联为了积累资金,从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农民身上拿走太多 ,可知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故A项正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苏联
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经济政策。
“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生产粮食和燃料的区域去,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必须立即采取最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反映了粮食税政策,A项正确;B、C、D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2012·临沂模拟)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从中我们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走工业化道路B.苏联工业化道路注重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C.宣传海报大多与事实不符,没有研究价值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答案:D3.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当时苏俄实施的政策符合国情③苏俄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20年俄国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当时实行的分配制度是配给制,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B4.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分训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2010·福建文综·T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命题立意】本题借助西方媒体的新闻评论,主要考查苏联改革进程的历史阶段特征。
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而以新闻评论来折射时代变迁是一个很好的命题角度,体现了新课程试题的灵活多变和贴切实用。
【规范解答】选C。
首先要意识到西方媒体的新闻评论,实际上成为观照当时苏联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至于当时苏联的模样,需参照新闻标题来推断。
从题干列出的三个新闻标题当中,可以侧重关注其中的关键信息并组合排列出来:“西方的援助”“改造苏联”“莫斯科的机会”和“俄国走资本主义”。
据此,即可推断当时的苏联改革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是否能够续存的关键时期。
故正确选项为C。
2.(2010·天津文综·T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命题立意】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 。
联系罗斯福新政:美国政府通过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增加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使得农民等债务人的负担大大减轻。
结合题干中的“海外市场”,“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A。
B、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0·上海单科·T27)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选择题专练 专题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选择题专练专题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真题回顾】1.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
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
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
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3.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
这反映出苏联()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4.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5.下表是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由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提升训练】1.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俄国应当走一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
”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读上表可知,有关苏联新经济政策废止原因的不同认识()A.说明新经济政策弊端远大于意义B.影响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C.反映了列宁晚年复杂矛盾的心情D.判明了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3.1922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宜称无法再容忍任何“退却”。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和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及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现象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建议可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
股份制是1992年之后企业改革措施,故A项错误;中国1986年才提出“复关”,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故D项错误。
2、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
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
据此可以推知A. 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B. 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C. 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D.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答案】C【解析】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和重工业产值都在下降,这是因为1960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里的调整就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故选C;这里的下降不是增长速度的问题,而是在工农业产值中的占比情况,故排除A;这时的变化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整,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故排除B;大跃进是导致了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是这种情况1962年就有了转机,所以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
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 D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58年至1960年间”,这期间正是我国的“大跃进”运动时期,“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积累率突然猛增可以得出1958年至1960年间,我国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解析版)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①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②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③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
④作用:巩固了政权异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1.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2.评价(1)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校解析Word版
衡水名师原创高考专题卷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3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 2颗星考点4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颗星1到3题考点42 罗斯福新政 3颗星4到10题、25题考点4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颗星11到15题、26题考点4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颗星16、17题考点45 “斯大林模式” 3颗星18到22题、27题考点46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颗星23、24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1.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
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D.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2.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
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3.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4.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精神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
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但没有论述这一心理与经济危机爆发的关系,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揭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须解释”,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没有论证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2.在严重经济危机环境下,“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开工,胡佛总统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同时其财政部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
”胡佛政府的这些言行( )A.表明政府已开始干预经济B.缺乏立法司法方面的保障C.纯属愚弄民众的政治欺骗D.是谋求连任的临时性措施答案: A解析: 材料中胡佛总统宣称的“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以及财政部长梅隆为解决经济危机而做的一系列承诺,表明政府已开始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总统和财政部长是政府的代表,故B项错误;“胡佛水坝”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表现,不是愚弄民众的政治欺骗,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严重经济危机”,可知这些言行不是谋求连任的临时性措施,故D项错误。
3.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习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解析)
单元提升练(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7·四川凉山调研)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解析材料数据德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由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呈现六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项错误;据材料六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 项正确。
答案 D2.(2016·福建泉州质检)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
……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这一论断()A.客观地评价新政的负面影响B.与新政实施情况完全相符C.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解析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与材料中“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不符,故A项错误;新政没有导致材料中“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佛的……竞选演说……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表明站在罗斯福的竞争者立场上反对,故C项正确;胡佛主张自由主义,与材料中“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表明反对新政,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辽宁大连模拟)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其中“________”可填()(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如:__________________(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如: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如: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改善劳资关系A.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C.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解析专利法不符合材料定义,故A项错误;工业国有化不符合材料定义,故B项错误;《农业调整法》符合材料定义要求,故C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不符合材料定义,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提能专训 专题十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
提能专训(十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合肥市质检二)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1932~1933年部分国家失业率统计表B.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C.“以工代赈”成为首要之举D.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
由表格数据可知,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失业率的上升引发更尖锐的阶级矛盾,D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B项说法绝对;经济危机发生后,“以工代赈”也并非首要之举,事实上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整顿银行,故排除C项。
2.(2014·宝鸡市质检三)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
1933年春,美国又有4 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其他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
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A.刺激出口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C.缓和社会矛盾D.恢复银行信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一般来讲,货币贬值在国内会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但一定条件下可以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A项正确。
题干涉及英国、美国等一些国家,不能仅从美国的角度考虑,排除B项;货币贬值会引起物价上涨,激化社会矛盾,排除C项;货币贬值不能达到恢复银行信用的目的,排除D项。
3.(2014·石家庄质检二)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见图)。
画面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2-3-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2-3-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有人评论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处,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政策D、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真正含义,明确材料是后来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的。
也可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处,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判断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017·济南三模)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
”以下内容不属于这些“方法和形式”的是()A、固定的粮食税B、将中小企业交给私人资本家经营C、允许商业贸易D、实行余粮征集制【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实行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应选D项。
3、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苏俄政府实行的政策是()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废除农奴制C、兴办集体农庄D、收集余粮统一分配【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一是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二是口号的内容。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
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福利国家B.刺激投资和消费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3.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A.欧洲联盟——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D.欧洲联盟——模式1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4.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以下不属于英国“修补资本主义”的内容是( )A.加强国家干预B.推行福利国家制度C.发展第三产业D.首创“新经济”模式5. “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6.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在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企业经济效益低C.高度集权,民主集中制遭破坏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7.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专题8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专题8 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阶段特征一、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一统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
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45年至今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
政治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
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
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考点一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经济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新人教版)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8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卷)【提
训练8 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潍坊模拟)据统计,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在1950年进入快速恢复与发展时期。
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就比1949年前的最高年份1936年还高出20%,提前完成战后经济恢复任务,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21.1%。
这主要表明( )A.我国的经济基础差,发展潜力大B.人民群众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C.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恢复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了发挥答案 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党和政府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符合题意。
2.(2018·太原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
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答案 B解析从企业的空间分布中,不难看出,将民用和军用企业布置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B项正确。
3.(2018·清远模拟)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鉴于此,政府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答案 B解析土地改革未改变分散经营方式,故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从农民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为工业化建设集中提供原料,故B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为迅速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实行的“一大二公”的冒进运动,故C错误;“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出现的“左”倾错误,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4.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民版高三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2019·云南昆明调研)某学者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
这两种选择() A.说明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已成为共识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2.(2020·四川棠湖中学开学考试)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
这说明苏联()A.抓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机遇B.重国家的利益而轻视人民的利益C.计划体制更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政策3.(2019·天津高考)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
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
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4.下面是美国1973-1978年支付给工人及职员的工资变化表。
A.美国逐步摆脱了“滞胀”危机B.美国工人的实际收入增长有限C.美元的实际价值保持长期稳定D.美国全球扩张导致本国经济恶化5.(2019·山东临沂期末)1933年,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
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B.加强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C.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D.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6.(2020·广东东莞开学考)“在美国,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软件销售业的出现,离不开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受益于研究开发体系的研究和人事架构……发展了一种典型的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新观点、新产品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8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1)
(A卷)[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
任务。
”列宁旨在( )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
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
答案A 解析“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2.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
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
(俄)( )
A.加快工业化进程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答案B 解析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但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经济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故C项错误;题干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不能说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3.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
它反映出( )
A.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1~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故D项正确。
4.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
这些观点( )
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