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学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3.掌握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4.理解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5.学习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差异。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点。

2.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3.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1.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差异。

2.声音频率与音调的概念理解。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声音产生实验器材。

3.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并引出声音的定义。

Step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的产生原因。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Step 3 声音的强度和音调(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音乐的高低音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Step 4 频率与振动源(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Step 5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差异。

2.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Step 6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复习关键概念。

2.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拓展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2.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能力。

教学延伸活动: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观察不同频率声音的共振现象。

3.研究声波的应用领域,如声纳、超声波等。

课后作业:1.回顾教材相关知识,巩固对声音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关于声音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时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时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山东省青岛市六十三中学葛雪梅【教学分析】[名师说课]本节是学生在上一节学过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骨传导”及“双耳效应”,把声现象与人听声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耳的构造,分析了人听声音的过程,引出了耳聋的原因及分类,使人们增强了对残疾人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

而后,引导学生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法。

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是如何感知乐曲的,通过贝多芬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课本上的双耳效应让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类听理声咅的过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冈川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和骨传导的原理难点:骨传导、双耳效应[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立体声收音机、音叉、耳塞、助听器学生用:铅笔、钢勺、耳塞[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案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声音的传导过程发声体振动T介质传播T鼓膜振动T听觉神经T大脑。

二、失聪的种类1、神经性耳聋2、非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三、骨传导四、双耳效应应用:立体声思维程序:提出问题一一猜想与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进行实验一一分析论证一一得出结论附件1:导学提纲1 •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A 、 良好的耳朵 介质B 、 介质 物体振动C 、 物体振动 介质D 、 物体振动良好耳朵2•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 到人耳,再引起学生的鼓膜 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说课稿

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危害 控制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产生与传播条件
内容结构
声现 象
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正文 知识点标题
章标题 章首图
章 情境引入
插图
想想议议想想 做做
演示、探究实 验

声现 象
小资料
习题 科学世界
动手动脑学物理 学到了什么
注意把握实验教学 特点
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 程资源
课程内容之科学探究
•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 评估 • 交流与合作
课程内容之科学内容
•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 第三节:声的利用; •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速 声波
骨传导
音调
响度
声音的特性
加强课外实践活 动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堂表现
基础知识理解应用
知识与技能
实验考试
纸笔测验
过程与方法
评价建 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表现
责任意识表现
落实演示实验
开展分组实验
利用快录、慢录等展示 物理过程
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 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实况
录像或视频
学校图书资源
实验室资源
文字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源 社会教材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 说课稿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课程目标
内容结构 说教材
声现象
立体整合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课方案:声现象教课方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课方案把教课各因素当作一个系统,剖析教课识题和需求,确定解决的程序大纲,使教课成效最优化。

编写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课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流传教课方案【设计理念】1.本课设计中,力争表现用身旁常有器械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

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亲密有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研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课方式之一。

科学研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研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纳这类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定,实验、查验,得出结论。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

经过察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流传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不一样。

2.过程与方法。

第1页/共3页经过察看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声有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流传的 ?经过研究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察看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教师的指引、组织和学生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课活动中,注意培育学生参加、沟通、合作的意识。

【教课器械】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当水(学生自带 ) 。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课过程】一、提升讲课艺术,创建最正确情形,激发学生兴趣,指引提出问题1.重视讲堂讲课艺术,富裕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察看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的语言朗读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广泛存在且特别直观的现象。

依据图文,你们有哪些疑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想,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三、声音的特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学情分析】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直到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学生直尺或钢尺,示波器、弦乐器演示仪、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新课开始声音的特性(板书)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演示1]请听:用弦乐器演示仪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一、音调(板书)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传播性质及产生过程;(2)掌握声音传播的速度计算方法;(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最基本概念和特征;(2)利用实验和示例,让学生体会声音的传播性质;(3)通过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4)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的传统性质: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2)声音的产生过程;(3)声音传播速度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理解与计算;(2)声音的产生过程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声音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实验。

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将音源放置在教室一端,然后向音源传送声音。

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总结声音的传播性质。

教师提供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1)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3)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是多少?3.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板书和课件,向学生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产生过程等。

教师利用图示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介质中的声音的传播情况,鼓励学生总结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声音在水中的传播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5.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道计算声音传播速度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

6.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四、教学资源:1.教学用书:八年级物理教材2.教辅资料: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声音传播性质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一、声现象复习教案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啦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啦计时精确,在计时时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m所用的时间为0.294s而短跑100m的成绩在10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综上所述选择D.[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啦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 到20000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啦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s.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s=vt=340×2m=680m[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原理.解析:除啦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声现象的探究。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器、扬声器、麦克风、音叉、水槽、玻璃罩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演示实验:振动器产生声音。

2. 学生实验:使用扬声器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

3. 讨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何关系?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演示实验:音叉在水中传播声音。

2. 学生实验:使用玻璃罩,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讨论:声音的传播与介质有何关系?四、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15分钟)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

2. 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器材,体验和观察不同特征的声音。

3. 讨论:如何区分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2. 提问:你们认为声现象在日常生活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

2. 组织学生进行声现象的创意实验或研究项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学习和总结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人教版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声现象教案

教案:声现象年级:八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声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

2. 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等。

2. 实验器材:音叉、悬线、轻质小球、空气柱、固体柱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几组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声音的产生(10分钟)活动一: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物理的奇妙。

拨动钢尺、按住喉咙发声、拨动皮筋(两学生配合拉直长约1.5 m的皮筋)。

观察上述物体发声时的特点。

活动二: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2. 声音的传播(10分钟)活动三: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说明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活动四:让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2.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提问:声音的传播还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研究方法,对声现象产生了兴趣。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

【导语】在我们的⽣活、⼯业⽣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

⼩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字、图⽚、⾳像资料,获得社会⽣活中声的利⽤⽅⾯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进⼀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

教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情预设】:学⽣举例:听天⽓预报,知道天⽓情况;听⽼师讲课,获得知识;碎⽯;楼道声控开关;声呐。

这⼀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常⼴,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活、⽣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呢? 可见声的利⽤⾮常⼴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 【设计意图】:由学⽣熟悉的现象引⼊,体现⽣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的探究欲望。

⼆、学导并举、约26分钟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进⾏以下分类: (⼀)声在⽣活中的应⽤ 【学情预设】:举出⽣活中利⽤声的例⼦。

在⽣活中我们利⽤声⾳获得信息:如听⽼师讲课,⼈与⼈的交流,听⼴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了等等,可见声⾳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设计意图】:让学⽣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学情预设】:观看图⽚,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

(多媒体展⽰)超声波加湿器:北⽅⼲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罐中,灌中的⽔会被破碎为许多⼩雾滴,再⽤⼩风扇把雾滴吹⼊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

【设计意图】:拓宽学⽣的知识⾯。

【学情预设】:思考,回答,进⾏对⽐,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来传递信息吗? 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

【设计意图】:让学⽣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声在医疗上的应⽤(多媒体) (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的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培养在实验中收集证据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在学习物理中的作用。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手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二、新课教学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提出问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收集信息,分析材料:发声体现象结论声带说话时喉咙部位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发声时直尺在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水水发声时在振动发声的水在振动橡皮筋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铅笔在白纸上留下波浪线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细砂会跳动发声的桌面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水面上会激起水波发声的桌面在振动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的实施方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的实施方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情况。

2.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并了解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的概念。

3.懂得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相关,能够简洁地描述波的特征。

4.掌握声音的反射、吸收现象,了解声音的损失。

5.掌握声音的使用和利用,如歌唱、电视、雷达、夜视设备等。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概念及产生、传播、辨认和利用。

2.波的基本特征:振动、波长、频率、波速、波程等。

3.声的传播、反射、吸收和损失。

4.声的强度和单位,以及利用声音的例子。

5.生活中的声音使用和利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波的基本特征和声的传播与反射、吸收等现象。

2.利用声音科技进行实际应用。

3.生活中常见声音的特点及其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章被认为是初中物理中一章相对简单的内容。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1.讲授-演示法:通过简明易懂的话语和图示讲解声音的概念和运动,然后进行实际演示,以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课堂讨论法:直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声音产生和应用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探讨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探究和发现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吸收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及步骤如下: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概念,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声音的元素及其产生的方式。

教师可使用图片来阐述并演示。

2.声波的特性讲解声波的特性,如波长、频率、波速、波程等,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理解。

3.声的传播、吸收和反射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声能的损失,干扰、反射和吸收现象的产生以及原理,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示范和演示。

4.利用声音讲解如何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和进行通讯等,如语音识别技术、电话系统、雷达技术、声纳技术、电视技术等。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教案主题:声现象教学年级:八年级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3.学会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2.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2.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现象。

教具准备:1.投影仪;2.PPT课件;3.示波器;4.空吹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2)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并引导学生回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Step 2:声音的产生(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波器演示音叉的产生声音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声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用空吹笛吹气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Step 3:声音的传播(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PPT课件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振动的物体传播,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探究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Step 4:声音的特性(3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和音色。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为什么人说话声音大小不同?为什么不同乐器奏出来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Step 5:课堂展示(20分钟)(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学反思:在设计教案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更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一些现象。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关于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有效组织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活动产生意图:小朋友每天起床都会听到起床的铃声,但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注意这个现象,有一次小朋友告诉我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起床铃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

于是我想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些原理告诉小朋友。

活动目标:1、让小朋友对身边的现象产生兴趣,关注周围的事物。

2、声音产生和转播的原理,并有保护耳朵的意识。

准备材料:小股和鼓槌,小提琴,三角铁,水槽,水,白纸,少许沙粒活动过程:在实验之前对小朋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认真的听,细心的看:1、你看到什么?2、你听到什么?实验一、声音的产生1、先请小朋友看清楚在老师没有拉响小提琴的时候琴弦是怎样,然后老师拉响小提琴的时候请小朋友注意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如果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观察琴弦)。

2、把一些小物体,如豆粒放在鼓面上,然后敲鼓,请小朋友听声音,观察鼓面的小豆颗粒有什么现象发生?(小豆都在跳动,原因是鼓面的振动引起小豆的跳动)3、老师敲响三角铁,然后请一两个小朋友触摸三角铁,然后告诉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有震动)在请小朋友用手摸之前说清楚要求:“请你摸摸三角铁,有什么样的感觉。

”然后老师再敲响三角铁,请小朋友用力按住三角铁,阻止它的振动,请小朋友听还有没有声音?(没有)告诉小朋友,声音是因为震动而产生的,如果阻止物体振动声音就马上消失了。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1、请小朋友所有把耳朵都趴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挠桌底或者敲桌面,请问小朋友有什么发现?(声音可以在桌子这样的固体传播)2、老师在水中敲响三角铁然后请一两个小朋友把耳朵贴住水槽,然后问他能不能听到声音,请他把结果告诉所有小朋友;老师再在水中敲响三角铁,请所有小朋友倾听,能不能听到声音?(告诉小朋友声音可以在水这样的液体传播)3、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能不能听到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提示小朋友,我们周围有什么是看不见的?(空气)4、引导小朋友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老师讲话是不是只有前面或者后面的小朋友才能听见啊?我们平时起床的铃声是不是在所有角落都能够听到啊?那么声音是响什么方向传播的呢?(四面八方)实验三、声音怎样在物体中的传播把一个小鼓立在桌面上,然后在鼓的右面(或者左面)立一个纸屏,在纸屏上吊一个小球,老师敲鼓的左面,请小朋友观察纸屏和小球有什么现象发生?(告诉小朋友,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声波从鼓的左面传到右面引起鼓右面的振动,又传到纸屏从而引起小求的振动,所以就看到这样的现象了)。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理解声波的传播方式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理解声波的传播方式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理解声波的传播方式。

1.声波传播方式的理解声是指声源引起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波,传递声波的介质叫做声介质。

根据声波传播方式的不同,声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相对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相同的波,也就是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则是波传播方向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波。

两种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介绍。

2.纵波的传播方式纵波是指垂直于波前的振动媒介在粒子间传递的机械波。

媒介颗粒的振动方向与纵波传播方向一致,因此它的传播方式也叫做纵向振动。

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说话声、吵闹声等,都是纵波。

纵波的特征是在传播过程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而且声速随着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而水中声速要远远高于空气中的声速,达到1500米/秒以上。

除了声速不同的特点,纵波传播的路径也与横波有所不同。

对于纵波,传播路径需要与振动方向垂直,而振动方向则是传播方向的一部分。

通俗一点来讲,纵波就像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膨胀和收缩过程,像是发生在橡皮筋上的简单振动。

3.横波的传播方式横波是指传播方向与它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振荡波。

在横波的传播过程中,媒介颗粒不是膨胀和收缩,而是沿着波传播的方向做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水平振动。

横波的传播方式类似于水波,也就是经典的涟漪效应。

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吉他的琴弦振动声等,都是横波。

横波与纵波不同,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相同的,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无关。

对于横波的传播,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与纵波相反。

横波传输是在振动分量的支撑下完成的,它们像是在水中摇曳的跳蚤,通过媒介以水平方向进行传输。

4.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波的传播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当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空气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声波可以获取振动方向的充足支撑,因此纵波是空气中的主要声波类型。

而当声波在水中传播时,由于水分子间强的牵连作用,水中的振动类型支持更多的横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

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
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
一、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

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
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
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

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

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

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

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

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

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发言)(如: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等等……)[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25 ℃时为346 m/s 。

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 ,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 。

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但是棉花、软木塞等除外])[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如: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 ,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 ,利用v =ts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等等)[动手动脑学物理]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2):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生]分组操作。

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师]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结果表明“能”)[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双耳效应五、板书设计⎪⎩⎪⎨⎧⎩⎨⎧基础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双耳效应骨传导空气传导两种途径声音传播的听到声音我们怎样: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物体振动的快慢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 到20000Hz。

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你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