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理解与评价要求的距离——以2014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评卷分析温州二外倪孟达

2014年高考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评卷分析温州二外倪孟达
1/2/2021
• [例17]①李老板为自己设计陷 害赵老板的行为愧疚。②对赵 老板没揭穿他的面目感激与愧 疚,认识到自己不道德。③认 识到自己对古玩不精。(3分)
1/2/2021
• 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 “走眼”做题目?(5分) • 参考答案:①“走眼”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 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 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 出了主题。
1/2/2021

• [例18]吸引读者,让读者渴望 知道故事的真相。正文围绕走 眼展开。(1分)
1/2/2021
• [例19]因为这篇文章是写辨别 古玩的故事,而赵老板眼力好, 不会看走眼东西,而李老板不 信,最终,李老板反而看走眼 了,故事围绕看没看走眼来写, 所以用“走眼”来做题目。(2 分)
• 参考答案:①两种说法是从个体和 社会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的,所以 不矛盾。
②“主动发现”是指个人可以通过 学习,主动以图式透射来观察、理 解世界。
③“被动的行为”是指在现代社会 中,由于画面平面的、碎片化的特 点,加上视觉的优先性和至上性, 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1/2/2021
• [例1]主动的原因:观看是“主 动发现的过程”,指的是人们 在生活当中发现的一些正在发 生的事情。被动的原因:当这 些事情经过媒体等途径被人们 获知,这就是“被动的行为” 了。所以两者不矛盾。(0分)
1/2/2021
• [例4]文中认为艺术家学者,对 视觉文化观看是主动发现,看 是图式的透射,他们通过观察 世界来理解世界。而后者,景 象社会、世界图像时代,世界 被图像给把握了,视觉具有优 先性和至上性,压倒了其他感 觉,使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两者叙述的内容不同,对象不 同。后者是对前者更深入的研 究。(3分)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形象解读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形象解读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 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 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 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 保持他的高洁。”
01 形象特点
题干
1.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节选)》】 2.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 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2022年新高考1 卷《江上》】 3.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2022年浙江卷《敦》】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形象解读
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 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
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 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
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01 形象特点 02 塑造方法 03 形象作用
紧扣情节,抓住细节
【2020全国乙卷《越野滑雪》】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结合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 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 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 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 什么报酬呢?”

2014年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语文

2014年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语文

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4文语(含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篇目)编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

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版)(以下简2012语文》(·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称《指导意见》)为依据的全省统一的语文课程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次。

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2 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且修完语文必修课程的所有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

具体要求如下:)掌握文字、语法、修辞、标点等基本语言知识,并具有实际运用的能力。

1()具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的能力。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词句含义,能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文,具备古代诗歌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背诵一定数量3(的名篇名句。

)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4((二)考试要求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来表示。

其含义如下:e、d、c、b、a分别用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次。

能够识别重要字词读音的正误、字形的正误;能够准确记住相关的作家、作品等文学识记:— a 知识,记住古代诗文中的名句等等。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回头看今年各个省市的考题,高考作文成了很多人评论的重头戏,以下是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一起来看看专家的点评,也许你会有收获噢!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教育:你如何看待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命题?温儒敏:这样的题目它真正有哲理性的,但是这个题目有一个毛病,它比较晦涩,像刚才讲的北京的题规定性很明确,学生知道这个题可以进入状态,然后发挥每个人的思维能力。

但是这个门和路都已经绕来绕去,跟你说了半天了,门是起点,路是终点,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又可以什么,它好像已经把一些哲理跟你说的,但他又说得很绕,有些东西他的提法不是准确的,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当然意思是可以理解,就是你不能迈错门,但是它的表述是比较生硬的。

这道题是真正有哲理性,但它比较绕,绕来绕去的绕,它不像北京的题,它的规定性比较明确,比较容易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考试的状态,而且北京的题比较偏重于考学生思维的能力,而并不像往年很多省份的题目,很喜欢出那种抒情的、文艺腔的这样一个题目,所以向比较来说,北京的题出得是不错的。

从今年作文题可以看出,现在因为高考的改革,命题确实是有所改善,虽然浙江的题好像比较绕,但是它也是往理性,大家都往理性,往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文他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思维,语言的表达也是思维的表现。

现在我觉得改革的迹象是好的。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浙江省杭州市2014届高三命题比赛 语文(14)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4届高三命题比赛 语文(14) Word版含答案

出卷反思每年的6月,都会对着高考试卷发牢骚,或指责题目的诡异,或讥笑题目的浅白,或感叹答案的神奇,对这份试卷总不是十分满意。

但自己从不敢出卷,原因即是怕被人讥笑浅薄和怪异,怕人从试卷里探知到自己学术之不精,研究之不透。

如今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出完试卷后,深深感知到世界是个矛盾体,我不知道自己的试卷有没有完美地解决了这三个一直在出卷过程中困扰我的矛盾。

一、出题意图的清晰和题目要求的深度。

和学生一起解思维能力层级的题目时,最大的困扰是不知道题目要我们回答什么。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理解为是考查小说结构之出人意料的结尾,结果答案呈现出来是小说技巧之虚构。

我的回答全军覆没,零分。

做题时,我期望试卷的问题直指考点,譬如“文中第一人称的作用”,但是这样的题目又显得呆板机械,使得我常常疑惑,文学鉴赏岂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真实亲切,拉近距离”等,碰到问题了,一一套上即可。

考点指向清晰,提问语言精练,要求明确,但又不直白简单化,这是我斟酌每一个问题时的紧箍咒。

二、阅读的趣味性和高考的严肃性。

一张150分的试卷,冗长繁琐,一口气解过题的我一直觉得,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

再加上高考场景下,若都是沉闷的学术性强思维性强的文章,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打击。

但是若充斥着流行的时髦、低俗的故事,又会影响选拔考试的严肃性。

所以在选题上,要做到趣味性和学术性结合,寻找既有历史沉淀又有生命力的文字。

这就不能一味在故纸堆和报刊头条里找资料。

我的原则是,那些被时代筛选后仍散发智慧之光的文字。

三、符合大纲的要求和体现个性的独特。

出试卷前,每个人都会去研究历年浙江的高考题,甚至是历年获奖的试卷,试图从中找到一个模板,在那个模式里填充我的内容,即所谓老瓶装新酒,这是我极不喜的。

但是天马行空毫无典例地出卷,又是大纲所不许的。

基本题型不可变,试卷板块不可变,在这些不可变里,我们能创新吗?研究考试大纲,对每一个考点咀嚼品味,化为一个个新奇的题目,就是我能做的最终选择。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变化极小,考生要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郭天彪镇海中学高级教师从《考试说明》看,与2013年相比,今年语文学科的变化极小,这透露出今年高考将会平稳过渡的信息。

近些年教育“减负”的呼声不断,其他一些省份《考试说明》中体现出“难度降低”的趋势,结合我省《考试说明》的些微变化,估计今年高考语文理解能力题的难度将会有所降低。

今年“语文参考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前四题和第6题,“古诗文阅读”板块的所有题目,以及作文题与去年的一模一样,从中可以看到“平稳”过渡的意图。

参考试卷中大部分题目“不变”,考生更需关注那些“变化”的题目,其中三项内容考生尤其要引起重视。

其一,是“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第5题,该题是一道有关对联的选择题,其浓重的文化味与我省高考的一贯追求较为一致。

其二,“现代文阅读”板块的两篇选文。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的文本是《张柠和格非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对话》,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

这类文本在我省高考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的选文中从未出现过,而重视此类文本的阅读是网络信息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

其三,文学类阅读的文本《魔盒》已在2009年高考中出现过,此次出现在参考试卷中,似乎暗示着今年的文学类阅读文本以“叙事类”的可能性最大,重回小说文本也不无可能。

近年来调整幅度最小的一次张丹捷宁波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2014年的语文《考试说明》是近几年来调整幅度最小、内容最细微的一次。

究其原因:一、今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过渡年,省考试院想要平稳衔接;二、各地高考改革之风劲吹,浙江省也在积极酝酿改革,希图来年求变。

据此推测今年语文高考难度大致会与去年持平,试卷题型等也与去年保持基本一致。

-复习建议1.前四题(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每天一练,不时温故巩固。

2.现代文阅读训练贵精不贵多,训练语段宜选择介于散文与小说文体之间的写人叙事类文章。

2014年浙江高考23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

2014年浙江高考23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

2014年浙江高考23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共23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文写作题。

其中,让考生们印象深刻的是应用文写作题,历时一小时,要求考生就“阅读了解书籍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完成一篇120词左右的文章。

高考中,考生们的表现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对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与反思进行探讨。

首先,从题型上分析,在2014年的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中,填空题和选择题占据主导地位,这两种题型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典故的把握能力,对考生运用词语变异表达能力等知识点的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也更能够检验考生实践能力。

此外,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应用文写作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道题也把文字表达能力融入到高考语文试题中,使得高考语文试题更加真实、更加实用,也更加能够说明考生对文字表达能力的把握。

其次,从教学反思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和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相关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强调语文教学中“文化融合”理念,让学生从多元文化中获得营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意识,在多文化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从而更好的发展个性;其次,要加强综合素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们在讨论话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选择文体等方面都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有其实践价值;同时,要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写作比赛,以及新闻写作、应试作文等活动,着力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从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传统高考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这也是当今语文教学应当遵循的重要方向之一。

最后,希望能够用这次高考的经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方向,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2014届高三命题比赛 语文(15)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4届高三命题比赛 语文(15)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落.枕(lào)亘.古(gèng)葳蕤.(ruí)扞.格不入(hàn)B.嬗.变(s hàn)溃.脓(kuì)痉.挛(jìn)拈.轻怕重(niān)C.亵渎.(dú)憎.恨(zēng)秕.谷(bǐ)人气蹿.升(cuān)D.诰命(gào)保俶塔(shū)妊娠(shēn)壮志未遂(suí)【原创】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暴力事件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市中医院心理咨询室孙主任认为,通过心理宣泄得到情绪缓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在这过程中因运动带来的快感。

B.《为奴十二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倍受国人关注,其震撼之处在于影片始终交织着人物面对神圣与污浊,死亡与新生,光明与罪恶的复杂抉择,赋予了一种庄严感。

C.离开杭州前夕,一位菲律宾诗人问作家巴金为什么在这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看不到诗人和作家?巴金吞吞吐吐,答不出来。

D.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度假形式日益多样。

海外游学,俨然已是学生、白领极“潮”的度假方式。

白领们在游中求学,充实自我,而更多学生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为的是将来的留学。

【原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款冬季校服更被检出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直接危害到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让众多家长十分担心,解决校服质量问题间不容发....。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智峰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智峰

所以这样的倾吐也是十分舒畅。
h
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立意不准,偏题跑题。 ▪ 《开门》一文只写了“门”; ▪ 《你看,多美》一文只写了想象中的大学; ▪ 《门与路》一文只字未提及“大学” ;
▪ 另外,撇开这三个关键词另起炉灶,大写“梦 想”“信念”“幸福”“选择”“坚持”“奋 斗”“挫折”“磨难”之类,亦有少数。

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
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坐在讲台上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节课
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无数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无数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情境2)
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答题分析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智峰
h
1
一、作文题分析
▪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
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 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 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来,真不知该如何写起,这便大致是我初看题的心态,心里有些乱,时
间还挺紧,这种类型的文章又完全无甚可套,于是,和往常一样,我选
择了从材料着手的入题方式。每回总是这样,先打开一个小豁口,再把
想说的说出来。我这样想,在考场上为我的学习生涯作了个阶段性小结,
也算是一种圆满。
▪ 写作前我的目标还算明确,当时觉得这样出题其实是在考查考生对学

2014年浙江卷 语文精彩试题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2014年浙江卷 语文精彩试题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实用文档 2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题文试语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陈苗苗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

陈苗苗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下: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

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阖一扇门启一条路不知不觉,我在路上已许多年,那么多脚印缀成片,终点依然是望不见。

很多个落日黄昏,我去过教学楼,去过操场,一个人,想着未来无限宽广的校园,噪杂的人流涌过,我额角坠落的汗水可以溅起比午日更艳的光,但虚幻会被学弟们的高声呼喊刺破,抬头望见的夕阳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像在缅怀兄弟们尚未被后羿射落的年代,悠远漫漫,通向亘古、未知。

我伸手,仿佛已能触及门沿,但我仍未摸索到门把,路像是到了尽头,未来的我在门后招呼,往昔的我喊着让我回头。

猛然发觉,这条走过千百遍的路,原本却非仅有自己一人。

在更早的年龄里,吃完晚饭的我与同桌会来此散步,偷得半日浮闲。

当年望夕阳红润,想不到是悲红的血色,而一路磕磕绊绊,恍惚已到门前。

当如今时针与分针的交角已成为世人通往美好彼岸所必可少的角度时,路变得逼仄狭隘令人喘不过气,明明已在眼前,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有力气将它推开?我望见不远处的篮球砸在筐沿,挣扎了几下,最终还是脱筐而出。

但球尚未落地,便已一把被人夺入手中,再次抛投而起,宛如不曾止歇的山泉带来温润的空气,夕阳照不到的阴影里鲜花自古盛放。

那一刻的世界,没有因谁的驻足而停滞。

我明白,启门前行是人生之必然,纵只是隔着门,我已听得见门后汹涌复杂的世界的泡哮呼吼,背上行囊去旅行,留下曾经的眷恋不舍,心灵天性自会帮我前行开路。

天色渐深,打球的孩子也归去了。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浙江卷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浙江卷

2014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浙江卷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考题解析此题理解有三个关键词:门、路、大学。

其中,人与路构成了一对关系,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门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就大学来说,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第三个关键词是通行证,如何让门与路连接起来,这通行证就是人的学习、探索、创造,这上面,留下了前人许多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

我们需要以学习、探索、创造为通行证,打开门的奥秘,走向一扇扇新的门,走向一个个新的世界。

有阅卷老师认为,按命题者的理解,写作在内容上要扣住大学的门与路,其用意是对考生的写作范围作些限制,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套作。

这涉及到作文材料的作用,一般说来,作文材料的功能是启发思维,让考生有话可说,从考生的立意、材料、语言、结构诸要素中见出一个人的写作功底。

而今年的命题,从样卷的评分来看,考生的得分完全取决于审题立意。

不妨重新来审视材料:第一段,阐述的是广义的门,第二段阐述的是狭义的门。

这里的一二两段材料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理解:一是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第二段的材料是为了论述第一段观点;二是总分关系,一段是总,二段是分;三是补充关系,第二段是对第一段进一步的阐述与补充。

而从命题者的理解来看,更倾向于第三种理解,这时就有一个问题:第一段材料有无必要?换言之,这里的第一段只是一个幌子,是命题者故意挖的陷阱,目的是像其他选择题一样,诱使考生跳进去。

对此,阅卷专家组作了这样的解释:前一段材料,是在抽象意义上讨论门与路的关系,可以看作下面这段讨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材料做铺垫,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

2014年浙江高考试卷评析:语文

2014年浙江高考试卷评析:语文

2014年浙江⾼考试卷评析:语⽂ 评析1:语⽂学科组 今年是我省进⼊⾼中课改第⼀阶段⾼考结束的⼀年,⽽2015年⾼考将根据我省深化普通⾼中课程改⾰后的⽅案实施。

因此,今年语⽂卷的内容、风格、结构、分值等都与去年基本⼀致。

追求科学与思想⽂化、⼯具性与⼈⽂性的和谐统⼀,塑造浙江卷“⼈⽂性、⼯具性、⽂化味、书卷⽓”的形象。

当然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适当作了调整与拓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语⽂教育改⾰的要求。

贴近⽣活,注重应⽤性。

语料的选择和设题贴近学⽣⽣活,重视考查语⾔实际应⽤能⼒。

例如要求以店主的⾝份,就处理发错物品的事件拟⼀封信。

正确使⽤词语(包括熟语)着重考查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作⽂材料前段以⼈⽣的“门与路”为着眼点,后段以⼤学的“门与路”为着墨点。

提供考⽣⼀个较为⼴阔的构思空间;要求考⽣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对如何进⼤学之门和如何⾛⼤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

门和路的辩证关系,为考⽣敞开了较⼤的发挥空间,同时也促使考⽣意识到:⼼愿的达成当然是⼀条道路的开通,但如因⼀时的成功⽽松懈,仍会受阻于新的⼤门之前;⽽⾼考万⼀失利,也并⾮让命运之神关上了⼤门,也许另⼀条⼤路正被新的坚持和努⼒所打通。

突出⼈⽂性和传统⽂化味。

《选读》是我省独特的考试内容。

引导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化的能⼒。

考查对孔⼦《论语》中“直”(正直)观点的理解与分析。

于细微处可见⼈⽣修养。

做⼈要名实相副,不可不谨慎。

⽂⾔⽂去年是赠序,今年选了书序。

唐朝同时代⼈作序。

重点记叙欧阳⾏周为⼈,叙述风格独特,属于浅近⽂⾔⽂。

诗选了两⾸,唐宋各⼀⾸五⾔绝句。

诗中的“猿啼”“伤春⼼”的典故为中学教学中常见。

初中《⽔经注》中的《三峡》,⾼中教材中《春江花⽉夜》、《登⾼》、《锦瑟》等都有相关注解。

唐宋诗特点不同,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思理,这两⾸诗体现的⾮常明显。

拓宽选材领域,创新命题形式。

例如前⾯提到的语⾔⽂字运⽤考查,要求拟写处理事件的书信。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加范文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加范文

【2014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启门一瞬观》】:

我踏着嗒嗒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 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一 句话将以往的路与“我”的愿景作了概括。开门见山,直 奔主题]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 也。”[引用名人名言诠释大学的内涵,为下文议论蓄势] 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 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无数学者向往。然而, 有的人却被困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沿着书香 花径一路走成了大师。 现如今,许多人却不愿再走下去了。有人戏称,大学 即是中国学生的解放路口了,上了大学便万事大吉。果真 如此?真是推开了那扇门便如同僧人得道了么?[两个设 问句引思考,推进议论]我不知道,我正在通往那扇门的 路上,我不知道……
可以推开、可以进入的,但是,门背后的世界永远是未知的”。 至于路的意象更是清晰,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象征着人生, 象征着人生之路。“门”的意象清晰,“路”的象征明白,“大 学之门与路”的意象具体。“门”“路”“大学的”三个意象同 时也是本次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根据试题对写作提出的 “综合上述材料”立意的要求,作文审题时对这三个关键词要综 合考虑,全面关注,不可偏废。 在作文时,要以“门和路”为着眼点,以“大学之门与路”为着 墨点,把“门与路”与“大学之门与路”联系起来,并由此拓展 到人生之路。对于考生来说,在文章中需要思考的是上大学的目 标是怎样的,需要想象的是进入大学后我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其 中“目标”就是具体的门,“做什么”和“怎么做”就是具体的 路。考生如果能作这样的思考,进入大学之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是要继续努力和奋斗,不断“学习、 探索、创造”,那么作文的立意也就符合试题的要求了。当然, 如果考生还能作进一步的思考,作文时将抽象之门与路、大学之 门与路、人生之门与路综合起来,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那么 作文的深度就会体现出来。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报告

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分析报告

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新高中语文组付成日、朱虹2014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试卷的点评与分析又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总体来看,省2014高考语文考试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也着重考查了考生把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对于过去的分析总结是为了未来走得更好,在这里笔者试对2014年卷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准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也希望大家对于高考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更加多元化。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点评篇: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基本沿袭之前卷的一贯风格,强调贴近生活——所选的字词都是平时比较常见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误用的词语。

这就要求同学们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或者文化现象充满好奇心,带着热爱生活的心去体察生活。

解析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摭(zhí)拾哄笑(hōng) 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B.屏(bǐng)息包扎(zhā) 夹(jiā)克衫言之凿(záo)凿C.孱(càn)弱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D.吟哦(é) 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答案:D解析:今年的字音题还是如同去年一样,强调贴近生活,所选的字词都是平时比较常见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常会误用的词。

比如,擎(qíng)天柱、哄笑(hōng)、包扎(zā)、夹(ji ā)克衫、胳(gā)肢窝等词语都是常见词。

A选项中“擎天柱”的“擎”应读作(qíng),故A项有误。

D选项是正确选项。

C选项中“孱弱”中的“孱”应读“chán”而不是“càn”。

B选项中包扎应读作“zā”。

本项中“夹(jiā)克衫”不读第二声。

字音体整体而言,不是很难,还是课上不断强调的容——要留意生活中日常词汇,同学们不仅要掌握高考的常用词,还要注意中考的重点词汇。

2014年浙江高考

2014年浙江高考

• • • • • •
也有这种: 听见苏轼哀怨的低吟么? 看见李商隐思夫的惆怅么? 看见黛玉葬的梅花了么? 看见黛玉葬的樱花了么? 看见黛玉葬的桃花了么? 老师评语:苏轼变成娘娘腔啦?李商隐 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男还是女啊?黛玉到底葬的什么 花啊? 没文化可怕,知道一半文化更可 怕!
其他2
本题建议
• 1.绝不照抄,漏句,防止出现 “月”“湖”“鱼”。 • 2.注意意象关联。 • 3.注重积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要无话 可写。 • 4.最难在语言形象,生动,有文化底蕴。 • 5.注重常见语用题的训练。 • 6.不要出现错别字。
第七题
7.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分)
【示例】 •
•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 —————————————————
评分标准
• 本题句式,结构要求相似,不必字数完全 一样。 • 此题评分标准是:意境极好,语言优美, 并无其他错误者得满分,实际改卷中极少 见。 • 意境方面,占3分,要求多个意象能合理组 合在一幅画面内。句式相似,1分。照抄例 句,遗漏句子,意象中有月、湖、鱼的, 得0分。 • 错别字1个及1个以上,扣1分。
• 2.直接逻辑,因问而答。 • (老师真搞不懂学生在想什么?) • 3.思路清晰,因分而答。 • (一个4分题,您就几个字解决?) • 示例:徒儿,切莫大意!----零分!
第六题
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4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 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 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 ×代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学 生理 解 与 评 价 要 求 的距 离
以2 0 1 4 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
孑 , J 、 立
( 宁波外国语学校 , 浙江 宁波 3 1 5 0 1 6 )
2 0 1 4年 浙 江 卷 的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选 择 了 王 伟 锋 的小说 《 走 眼》 ,其 中 第 1 2题 计 4分 ,题 干 表 述 为 :
“‘ 买 玉 情 节 中 , 作者使用 了 ‘ 欧・ 亨利 笔 法 ’ , 试 作 简 要 分 析 。” 参 考答 案 是 : ① 以为 赵 老板 会 走 眼 , 结 果是 李 老 板走 了眼 ; 以为价 值在 玉 , 其 实价 值 在 盒 , 造 成 出
的倔 强精神 。” 但 学生 在理 解 “ 催酒” 和“ 白发 簪 花 ” 这 两 个举 动 的含 义时 , 看词 中写到 喝酒 , 就 回答 “ 诗人 借

第二 个 问题是 : “ 这首 词用 到 ‘ 戏马 台 ’ 的典 故 , 有 什 么 用 意 ?‘ 催酒 ’ 和‘ 白发簪 花 ’ 的 行 为 表 现 了 词 人 怎 样 的情 怀? ” 第一 问的参 考答 案是 : “ 写 当 年 宋 武 帝 刘 裕创 建 的英 雄业 绩 , 都被 ‘ 雨 打风 吹 去 ’ , 流露 出词 人
 ̄ - , j - 人事 无 常 的感 慨 , 寄托 了看 淡是 非 得 失 、 升 降荣 辱 的 思想 感 情 。 ” 但 学 生 解 答 时 看 到对 “ 戏 马台” 的注
句“ 诸 将 说 封侯 , 短 笛 长 歌 独 倚 楼 ”, 就会 发 现这 里
的“ 独” 倒 是 有着 “ 独 钓寒 江 雪 ” 的 孤傲 和 “ 举 世 皆 浊 我
运 用x - , t 比( 或反 衬 ) 手法 , 把众 将 高谈 阔论 如何 立 功封
侯 的情 形 , 与词 人悄 然 独立 , 和着 短笛 , 倚 楼长 歌 的形
象相对比, 凸 显 出词 人 鄙 弃 功 名 、 卓然 孤 高 的形象 。”
但 学 生 看 到注 释 上说 黄 庭 坚 “ 仕途多舛” , 就 回答 “ 诗 人 怀 才不 遇 、 报 国无 门 ” ; 看 到诗 中“ 独倚 楼 ” 的“ 独 ” 就 说 “ 诗 人孤 单 落 魄 、 孤 寂惆怅 ” 。
以一道宋词鉴赏题为例
许 晓 玲
个 上 片 都是 在表 达 词 人 对 功 名 的态 度 , 从对“ 诸将说
封侯 ” 的冷 眼 不 屑 , 到 “ 万事 尽 随风 雨 去 , 休休” 的 感
慨 , 都 在表 明词 人 对 功名 的 否定 , 对 刘 裕 的功 业并 没
( 洛 阳市东 方 高级 中学 , 河南 洛 阳 4 7 1 0 0 3 )
l 论 道l
本版主持 /张

◆学术圆桌
语文精确 阅读 与教学评价取 向
愁” 的套 板 反 应 、 思维 定 势 ; 其 次 是无 视 诗 歌 的整体 意 境, 只关注 局 部 的碎 片式 阅读 。 比如对 “ 戏马台” 这个
面向文本“ 多元解读” 的思 考
— —
典 故 的把 握 , 许 多 学 生 根 本 就 没 有 联 系 这 一 句 前 面 的 内容 , 更 没 有 把 它 放 在 整 个 上 片 中 去 理 解 。事 实 上 , 整
子》 :
那么, 反 思 我 们 教 师 的 古 诗词 阅读 教 学 , 是 不 是
也缺 乏带 领学 生深 入文 本 的习 惯 、 策略 、 路 径 ?课 堂 教 学中 , 一方面 , 我们 对 学生 的“ 多 元解 读 ” 空 前宽 容 , 以
致课 堂上 学 生 一 些脱 离 文 本 的空 想 、 奇谈怪论 , 也 被
在高 三 的一 次模 拟考试 中 , 学 生 古 诗 词 鉴 赏 题 的 作 答 情 况 引 起 了笔 者 的 注 意 。
有 肯 定 。对 文 本 的 解 读 , 整 体感 知是 第一 步 , 只 有 在 整 体 感知 的前提 下 , 才 能对 局部 有 准确 的把 握 。
这 次 古 诗 词 鉴 赏 题 材 料 选 的是 黄 庭 坚 的 词 《 南 乡
面对似T - 熟 悉 的 意象 、 烂 熟 的词 汇 , 我们 非 常有 必 要 深入 到更 细 腻 的语 言肌 理 和层 次 之 中 , 从 整 体 出 发, 把 诗 歌 看 作有 机 的 系统 去 解 读 , 才 可 能 贴 近诗 人 的 内心 。在对 《 南乡子》 的解 读 中 , 倘若 能联 系词 的第
我们 以保护 学 生兴 趣 为名 , 不 敢或 元 j j - 去作 精准 的评
判 和及 时 的 纠 正 , 课 堂停 留 在零 碎 的 、 片 段 感 觉 式 的
“ 多元 解 读 ” 这 样 表 面 繁荣 的假 象 中 ; 另 一方 面 , 我 们
又 常常 强调 答 题套 路 , 在对 考 点 的条 分缕 析 后进 行 大 量训 练 , 却 忽视 了 “ 诗 家语 ” 的“ 无 理之 妙 ” 。
独清 , 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清高。o
释, 就 认 为 表 达 了 词 人 对 刘 裕 的 羡 慕 和 对 建 功 立 业 的 渴 望 。 第 二 问参 考 答 案 是 : “ 词 人 豪兴 勃发 , 催 杯劝 酒
的举 动 , 不 畏 嘲笑 , 白发 簪 花 的 行 为 , 表 现 了词 人 乐 观 豁 达 的豪放 情 怀和 对生 活 的热爱 之情 , 不 消 沉 不 服 老
诸 将说 封侯 , 短 笛长歌 独倚楼 。 万事 尽 随风 雨去 ,
休休 , 戏 马 台 南金 络 头 。 催酒莫迟留, 酒味 今 秋
似 去秋 。 花 向老人 头上 笑 , 羞羞 , 白发 簪 花 不 解 愁 。
第 一个 问题 人 怎 样 的 自我 形 象 ? ” 参 考答 案 是 : “ 这 两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