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一)国别史
国别史
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 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国家; 是世界上最早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殖民 地对英国经济影响巨大; 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 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从20世纪至,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 义世界一直不占优势。
英国兴衰的启示:必须重视科技发展,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加国家的综合国 力,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美国为什么阻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安全利益:确保台湾的安全,实际是显 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 经济利益:台湾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之 一; 外交策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制约中 国发展。
台湾问题与历史上德国、朝鲜问题有何不同?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 政;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是二战后国际因素造 成。
美国史
一、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政治:1775-1783年经过北美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 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1776年《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有: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作用:为美国法律的制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推动美国 民主化进程 根据三权分立学说,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 和制政体; 经济:18世纪晚期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 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居世 界第四位。 对外:对中国:1843年签订《望厦条约》;参与第二 次鸦片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对日本,1853年打开日本的大门。
六.二战后到今: 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对抗苏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所在的欧盟成为国际舞台 上不可轻视力量。 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 尔计划的缓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 -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后了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 干预。 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 和全球化的潮流。
世界古代、近现代(国别史)中考要点整理(修改)
世界古代、近现代(国别史)中考要点整理1、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2、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汉漠拉比法典》、楔形文字3、古代印度—恒河流域、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释迦牟尼、佛教、阿拉伯数字4、古代希腊、—爱琴海、西方文明发源地、雅典【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民大会,但奴隶和妇女及外邦人都没有政治权利】、科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雕塑(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拉奥孔)、《荷马史诗》、悲剧《俄狄浦斯王》5、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7年)—布匿战争(前264—前164,罗马与迦太基),罗马取得地中海的霸权、6、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7 、阿拉伯帝国(地垮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西亚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古兰经》、《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11、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开始)、三角贸易、拉美殖民化及独立运动12、意大利 a:文艺复兴(14—16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b: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前为同盟国成员,但一战后加入协约国一方,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与德国、日本结成法西斯同盟,1943年投降13、英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克伦威尔、宫廷政变(1688年)、《权利法案》(1689年)、君主立宪制b: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棉纺织业)、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火车轮船、世界工厂、牛顿力学体系;c:日不落帝国: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地位有所下降 e:一战(1914——1918年,从总体上看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为协约国、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控制国际联盟 f:二战(1939——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张伯伦、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入侵波兰,对德宣而不战。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一)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演变1.16~18世纪中期——西、葡、英、法、荷争夺殖民霸权。
2.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欧洲国家与法国的战争。
3.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国争夺巴尔干。
4.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邻国的战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法德之间、美日之间的矛盾。
7.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同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
8.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
9.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美苏争霸。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1.维也纳体系(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1).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运动——“人的被发现”1.时间:14——17世纪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的被发现”1、新航路的开辟简表时间探险家航线贡献1492~1498年哥伦布西班牙--大西洋—古巴、海地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印度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角-西非海岸-西班牙(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2.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814年)1、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简表)英国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经过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经过:1649年建立共和国;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结束的标志)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4)建国:《独立宣言》(1776.7.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独立:《巴黎和约》的签定(1783年)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经过: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雅各宾派专政将法国革命推向高潮;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文献《权利法案》(1689年)内容:①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严格的限制;②确立国会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利;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1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具体表现:(一)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一战后,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治生活干预加强。
2、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 “新政”将国家政权开始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其中德日最引人注目。
70年代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4、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进入“滞涨”时期,里根上台后走介于自由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经济逐渐恢复。
在美国影响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迅速恢复。
(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
各国都不同程度确立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五六十年代起,有些社会主义国家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1、十月革命后 ,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并长期采取敌视封锁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联和美英等结成了战时同盟打击法西斯 。
3、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冲突出现“冷战”,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
此后 ,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发展。
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受挫,但双方的对抗和矛盾依然存在 。
(四)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一战后,德意志等老的殖民帝国崩溃,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
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复习
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复习南京十三中任家林第一部分 2003-2005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2003年:A、阅读下列材料(日本、政治史)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大西洋共进退。
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拱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
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
(4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5分)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社会经济原因。
(5分)B.问答题(美国、政治史)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
2004年A.阅读下列材料:(文艺复兴、文化史)材料一: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材料二: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材料三: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围绕者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乎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知识点细化总结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知识点细化总结近现代史是指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从欧洲启蒙运动开始的17世纪末到20世纪末,涵盖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
以下是一个细化总结的近现代史复习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1.十九世纪欧洲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殖民地扩张和控制:欧洲列强通过探险、征服和殖民地来扩展他们的影响力。
他们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以及强迫工作和资源掠夺。
-不平等条约和开放门户政策: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其他国家接受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待遇。
开放门户政策则允许列强在中国建立势力,瓜分中国资源。
2.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是由于在欧洲的政治和经济紧张关系,如军备竞赛、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主义激化等。
条约结束了战争,并导致了帝国主义合法化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由于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崛起,以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公平条约而产生的国际紧张局势。
战后,发展了冷战格局,形成了东西方阵营。
3.反殖民独立运动和民族解放:-亚洲独立运动:亚洲国家经历了从殖民地统治到独立的过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
许多国家通过非暴力抵抗运动,如抵抗英国统治的圣雄甘地。
-非洲解放运动:非洲国家也迎来了解放运动,其中包括肯尼亚、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
这些国家通过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夺回了独立。
4.冷战与冷战结束:-冷战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两个超级大国通过代理战争和核军备竞赛等方式进行角力。
-冷战结束:冷战结束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经济。
柏林墙的倒塌和东欧国家的民主化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西方阵营获得了全面胜利。
5.科技和信息时代:-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现代化的开始,通过机器、蒸汽动力和大规模生产改变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系统。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全球化和信息流通加快。
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变成了一个连通的整体,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国别史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代表: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斗争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三角贸易”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代表及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世界史专题复习(国别史)
世界史专题复习(国别史)英国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圈地运动的推行;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
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议会军和王军著名人物:克伦威尔;战役;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③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斯拉夫民族问题和巴尔干战争-精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俄国革命2.世界大战后的调整-凡尔赛体系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国际连盟的创建和美国的退盟-德国经济危机和法国的占领-苏联的兴起和共产主义国际的组建-国共合作和中国的政治动荡3.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格局-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与法西斯意大利、日本的同盟-日本侵华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盟军登陆诺曼底,盟军东进的战略转变-亚洲解放战争和华工在海外的抗战-二战后的冷战和美苏对立形成4.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美国和苏联冷战的影响及国内外的对冷战态度的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华约的建立-能源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欧共体的建立-非殖民化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5.第三世界的抗争与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抗争-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兴工业化和独立自主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形成-世界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6.冷战后的世界-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崩溃-胡佛主义和开放的全球化-中东地区冲突与伊斯兰极端主义崛起-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和安全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以上只是对《世界近现代史(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概括和归纳,该教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细节和具体事件的讲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还需要通过阅读教材的内容、参考其他资料以及进行相关的讨论和研究。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全新知识点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全新知识点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全新知识点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变革的引进,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全新知识点被引入。
其中,世界近现代史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历史考试中。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全新知识点。
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旨在倡导国际和平与合作,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维护全球安全。
在高考历史中,联合国被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第一知识点之一,考查内容包括联合国结构、联合国成员、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的变革等。
提供了全球性的平台,为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区域冲突和重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帮助。
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决策机构,其有5个常任理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英国和美国),有10个非常任理事国,每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任期是2年。
联合国正式机构还包括大会、人权委员会、国际法院、经济社会理事会、财政理事会、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机构,在考试中会有涉及。
二、冷战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紧张关系及其所代表的阵营对抗。
它在1945年后开始并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苏联解体。
冷战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模式,而且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也是二战之后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史的重要转折点。
从高考考察内容可以看出,考试会涉及到冷战的起因、表现、影响等等,同时还必须了解多次战区、战役的基本轮廓和影响。
三、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理念最早的阐述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当时,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开始寻求独立,并探索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一道路就是“第三条道路”。
第三世界除了指那些霸权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对者以外,还指那些经济落后的、购买力相对低的、社会制度相对落后的国家。
高考历史涉及内容包括第三世界的定义、产生原因、普遍特征、发展趋势、第三世界问题等。
同时不仅仅涉及经济、政治层面,近年来,考试中也会涉及第三世界和其他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等维度。
历史社会八年级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一)一、概论世界近代现代史着重从“世界”的角度看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5世纪-1918年),主要讲述的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结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四个阶段: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世界现代史:从十月革命以后到现在,讲的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峙和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个阶段:电气化时代后期:(两次大战期间)、信息时代(1945年-1990年初)、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二、学习指南学习历史要注意纵横结合,从横的方面来看,历史可以按时间划分不同的阶段,形成时代特征;从纵的方面来看,按知识类型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知识按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只有纵横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做到提纲挈领。
三、知识梳理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及基本线索,根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主要围绕资本主义发展来展开复习。
而发展史又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述。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二)知识要点资本主义在多方面的兴起,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是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世界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一、新航路开辟:1、具备条件:①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欧洲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②地圆说被西方人接受;③欧洲国家王室的支持;④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隔;⑤船员的探险精神和超人意志。
2、四条新航路:1487-1488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1498葡萄牙人达.伽马经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②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世界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
6、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上的又一大障碍 ; 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美国经济的发展
阶段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战后 20世纪 持续发展,西 的繁 五六十 部和南部繁荣 荣 年代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 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 业和军事工业; 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 展环境。
材料一 明治政府把全国分成了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 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 家和技师。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 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 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 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怎 样的对外政策? ⑶日本的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有何启示?
国别史专题复习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权利法案》,标志着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8世纪60 年代)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 大的发明。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法国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 言》,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 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 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 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拿破仑颁布《法典》 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成为资本 主义社会立法典范。
国别史复习资料
国别史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英国史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政治:1640-1688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经济:新航路开辟后,奉行重商主义,成立东印度公司、参与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开展圈地运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对外: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败荷兰。
18世纪下半叶打败法国,1763年最终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科技文化: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莎士比亚。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政治: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
经济:1765年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期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对外:1763年打败法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与拿破仑争霸。
科技文化: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确立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拜伦、雪莱。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政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
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殖民帝国主义)对外: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1917年—二战政治:1919年巴黎和会;1920年国联成立。
1939-1945年,二战。
经济:1929-1933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20世纪30年代主X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诞生。
科技文化:1926年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
五、二战后到今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序幕),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对抗。
经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73年加入欧共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潮流。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及国别史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近代史【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17世纪---18世纪】启蒙运动(法国)【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16世纪---18世纪】欧洲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宗教改革【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92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1939】罗斯福新政【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当代史【1945---1991】两极格局【1991---至今】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194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1993】欧盟成立国别史英国史【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确认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16】实行金本位制【1832】议会制改革【1870】确立文官制度美国史【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76】《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83年英承认美独立【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原则【1861---1865】美国内战(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矛盾)【1883】美国确立了文官制度法国史【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1804】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1870】普法战争,法国战败【1871】巴黎公社【1875】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史【1864---1871】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宪法】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39】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意大利史【1861】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意大利实现统一俄国史【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1917】十月革命【1922】苏联成立【1991】苏联解体【1918---192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8】新经济政策【1929---1991】斯大林模式【1953---1964】赫鲁晓夫改革【1964---1982】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1991】戈尔巴乔夫改革日本史【646】大化改新,模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国家【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之六国的现代化进程2010-3 现代化B定义: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
特点: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空间范围:现代化进程最早发端于英国及西欧地区,随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专题一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一、背景1.公元2世纪初,罗马人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西抵不列颠。
2.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3.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觉醒,15世纪末,英形成民族国家。
4.15世纪下半叶,英法政治制度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B(1)原因: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②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A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英法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B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C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2)影响:强化王权,巩固民族国家建设,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随着1500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给英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
英国也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过程与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英国率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原因:B一方面: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经济上:实行产品专卖制,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另一方面: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有相当的发展,开展圈地运动等资本积累。
2.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3.结果:(1)“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助议会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
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言论自由。
1701年又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这两个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二)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1.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的历史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B与英国在17-18世纪所形成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现代化的前提)和物质技术条件密切相关:(1)社会政治条件:(前提)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
②在18世纪,英国的宪政体制进一步完善,使国内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
(见小字——议会内阁制的形成):A英国政府重视商业利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B通过立法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eg:《垄断法》),C最早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制度(eg:股份制度和金融制度)。
(2)物质条件:①圈地运动——A资本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圈地运动B对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原料和粮食)在剥夺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农业的革命性变化:由于农业资本家经营的农场将谷物种植与畜牧业结合起来,推动多种作物轮作制和耕地、牧场轮换制,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C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批农民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煤炭资源的开发和海外殖民地的拓展,使英国获得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能源、资金和原料等条件。
A煤炭资源的开发——能源17-18世纪,英国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这些资源距离制造业中心较近,水路交通方面,易于开采和运输。
煤炭取代木材,成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为冶铁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和丰富的新能源。
B海外殖民地的拓展(以及奴隶贸易)——资金、原料、海外市场英国是最早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西欧国家之一,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英国排挤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从殖民地获取的资源和利润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补充(第四分册):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3、技术条件:①17世纪的英国已经是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特点1)在实验科学和机械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特点2)英国的工场手工业面向大众消费,产品批量大、规格化,易于发展分工和采纳新技术。
②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毛纺织业、采矿和冶金等部门的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在产业分工、技术进步、熟练工人培养等方面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C(1)工业革命的进程:①生产方式的革命:18世纪下半叶,随着一系列纺纱机和织布机的相继发明,英国诞生了第一个现代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eg: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②动力和材料革命:A新动力—1782年,瓦特成功地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可适用于各种工厂的生产,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发明,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B新材料—焦炭和搅拌炼铁法的适用,促进了冶金业的巨大发展,钢铁成为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重要材料。
③交通运输革命:蒸汽机和钢铁业的发展为铁路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19世纪初,蒸汽机车和蒸汽船的发明实现了陆上和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大变革。
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④完成: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标志:机器制造业的出现(2)影响·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C●对英国:①社会转型: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A生产力飞速发展,率先工业化: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诸多工业部门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过渡,成为“世界工厂”,从而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②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
③社会结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英国原有的社会结构,贵族、乡绅的社会影响力下降,农民的人数日益减少——新生的企业主以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紧密相连的商人、银行家等阶层的地位不断上升,产业工人的队伍成长壮大,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④社会生活变化: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的转变BA、工业和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B竞争日趋激烈,C生活节奏加快,D家庭规模日渐缩小,E生活内容日益丰富,F教育逐步普及,G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⑤社会问题:城市化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也催生了社会立法保障系统的启动(eg:工厂法)。
⑥思想的变化:一是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传统的重商主义为兴起的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思潮所替代。
二是由于阶级矛盾,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⑦英国国际地位:在圈地运动、海外扩张、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浪潮的推动下,19世纪中叶的英国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
●对世界的影响⑧欧美的影响:经济: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德、美等欧美国家也开始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推广;政治:推动了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与统一战争的进程。
⑨对亚非拉落后国家:“世界工厂”为英国打下19世纪称霸世界的物质基础,19世纪末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三)盛极而衰的趋势使英国逐渐推出首强的地位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其中英国是头号世界殖民大国。
同时,19世纪末,英国的工业产量已被美国赶上。
②20世纪英国的工业产量已被德国赶上,过分依赖殖民地,国内工业乏力,相对传统保守。
但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
2.20世纪中叶前的英国A①一战后,参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与法国一起操纵国际联盟。
②经过一战,A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B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
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英联邦正式形成。
大英帝国瓦解。
③二战前,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慕尼黑阴谋);二战中:阻止德国入侵本土,不列颠之战;英美《大西洋宪章》、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联盟。
3.二战后的英国(1)二战使英国实力进一步下降,战后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重心从伦敦转移至美国纽约。
(2)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融入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三、英国现代化的特点与发展模式英国现代化模式比较成熟:和平、渐进、改革。
尤其是制度的不断创新。
四、成就与贡献政治创新:议会、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经济创新:工厂制、机器发明与制造;文化:英语(世界语言);五、经验与教训:经验:创新与稳定;教训:依赖与保守六、关键人物:(了解)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克伦威尔、洛克、牛顿、维多利亚女王、瓦特、丘吉尔、撒切尔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