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提升作业十五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从1952年秋天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解析】选D。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为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从题干给予的信息可以看出新设的主要是工业学院,说明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工业建设人才。
2.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选D。材料表明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教育持肯定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即1966年,D最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因此选D。
3.“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莘莘学子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这一举措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这是对哪一项政策的评价( )
A.“双百”方针
B.“上山下乡”
C.恢复高考
D.“三个面向”
【解析】选C。由“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可知此政策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提出的。“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上山下乡”是在1968年底提出的;“三个面向”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15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
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6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及不同的原因。(9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回答其出现的原因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我国留学方向主要是苏联、东欧国家,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欧美国家成为主要留学方向,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分析。
答案:(1)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