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三章)

化工原理(第三章)

up=u-u0
u = 0,up = u0 流体静止,颗粒向下运动; up = 0,u = u0 ,颗粒静止地悬浮在流体中; u > u0 , up > 0, 颗粒向上运动; u < u0, up < 0,颗粒向下运动。
4、非球形颗粒的几何特征与阻力系数
一般采用与球形颗粒相对比的当量直径来表征非球形颗粒的 主要几何特征。 等体积当量直径 deV 等表面积当量直径 deA
非均相 混合物 2.悬浮液 3.乳浊液 4.含尘(或雾)气体
第一节 筛分
一、颗粒的特征 颗粒的基本特征是大小(粒径)、形状和表面积。 二、颗粒群的特征 颗粒群的基本特征有料径分布、平均直径 三、筛分 1.筛分原理 2.筛的有效性与生产能力
第二节 沉降分离
一、重力沉降原理 1、自由沉降的定义 单个颗粒在无限大流体(容器直径大于颗粒直径的 100倍以上)中的降落过程。它的特点是颗粒间没有干扰。 2、颗粒的流体中的受力分析 在重力场中,颗粒自由沉降时共 受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Fg)、浮力 (Fb)和阻力(Ff)。 Fg= π d 3 ρs g Fb= π d 3 ρ g 6 6 π d 2 ρu2 Ff= ζ 4 2
例3-2 尘料的直径为30μm,密度为2000kg/m3,求它在空 气中做自由沉降时的沉降速度。空气的密度为1.2kg/m3,粘 度为0.0185Pa.s。 解:先假设沉降在层流区,由斯托克斯公式有: d2 (ρs- ρ) g u0 = 18μ (30×10-6)2 (2000-1.2) ×9.81 = = 0.053(m/s) -3 18×0.0185×10 核验 30×10-6 ×0.053×1.2 du0ρ Re0 = = 0.103<2 = -3 μ 0.0185×10

化工原理 第三章教材

化工原理 第三章教材
现有一底面积为 2m2的降尘室,用以处理 20℃的常压含 尘空气。尘粒密度为 1800kg/m3。现需将直径为 25μm 以上 的颗粒全部除去,试求:
(1) 该降尘室的含尘气体处理能力,m3/s;
(2) 若在该降尘室中均匀设置 9 块水平隔板,则含尘气 体的处理能力为多少 m3/s?
B、增稠器----分离悬浮液(连续生产过程)
① 干扰沉降:相邻颗粒的运动改变了原来单个颗粒周 围的流场,颗粒沉降相互干扰
② 壁效应:壁面,底面处曳力 ↓ ③ 颗粒形状:
例 5-1 颗粒大小测定 已测得密度为 ρp = 1630kg/m3 的塑料珠在 20℃ 的 CCl4 液体中的 沉降速度为 1.70×10-3m/s,20℃时CCl4 的密度ρ=1590kg/m3,粘度 μ=1.03×10-3Pa/s,求此塑料珠的直径
A、受力分析
重力:Fg
mg
6
d
3 p
p
g
浮力:
Fb
m
p
g
6
d
3 p
g
曳力: Fd
Ap
1 u2
2
B、重力沉降的几个阶段
1. 沉降的加速阶段:
设初始速度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g
Fb
Fd
m du
d
0
du
(p
)g
3
u2
d
p
4d p p
2. 沉降的等速阶段
u Fd
, du
d
某一时刻,du d
悬浮液在任何设备内静置,均会发生沉降过程,其中固体颗粒在 重力作用下沉降与液体分离
➢ 工作原理: ➢ 沉降的两个阶段: 上部----自由沉降 下部----干扰沉降

化工原理第三章传热

化工原理第三章传热

Q S
Kt m
t m
1/ K
(1-3)
传 热 速 率
传热温度差(推动力) 热阻(阻力)
式中:△tm──传热过程的推动力, ℃ 1/K ──传热总阻力(热阻),m2 ·℃/W
两点说明:
➢ 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速率(热通量)正比于推动力,反比于 热阻。因此,提高换热器的传热速率的途径是提高传热推
动力和降低热阻。
三、 换热器类型
换热器:实现冷、热介质热量交换的设备
用于输送热量的介质—载热体。 加热介质(加热剂):起加热作用的载热体。水蒸气、热水等。 冷却介质(冷却剂):起冷却作用的载热体。冷水、空气制冷剂。
① 直接混合式 —— 将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混合的一种传热方式。 ② 蓄热式 —— 热量 存储在热载体上 传递给冷流体。如
式中:d1为套管的内管直径,d2为套管的内管直径。
应用范围:
Re 1200 ~ 220000, d2 1.65 ~ 17 d1
特征尺寸: 流动当量直径de。
定性温度: 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不能润湿壁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冷凝 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并沿壁面落下,此中冷凝 称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为膜状冷凝过程。
➢ 一般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
➢ 多数固体λ与温度的关系
λ=k0+k×t
单位:W/(m •K)
k0 --0℃下的导热系数
k为经验常数。
对大多数金属材料,其k值为负值;对非金属材料则为正值。
➢ 对于金属 t ↑ λ↓(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 对于非金属 t ↑ λ↑ (通过靠晶格结构的振动) 对于液体 t ↑ λ↓ (通过靠晶格结构的振动) 对于气体 t ↑ λ↑ (通过分子不规则热运动)

化工原理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第一节重力沉降 课件

化工原理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第一节重力沉降 课件

无因次数群K也可以判别流型
d ( ρs − ρ)g ut = 18µ
2
2011-11-9
d 3(ρs − ρ)ρg K3 Ret = = 2 18µ 18
当Ret=1时K=2.62,此值即为斯托克斯区的上限 牛顿定律区的下限K值为69.1 例:试计算直径为95µm,密度为3000kg/m3的固体颗粒分 别在20℃的空气和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 解:1)在20℃水中的沉降。 用试差法计算 先假设颗粒在滞流区内沉降 ,
2011-11-9
ξ=
4dg( ρs − ρ) 3ρut
2
QReet2 =
4d 3 ρ(ρs − ρ)g 3µ 2
2
令 k = d3 ρ( ρs − ρ)g 2
µ
4 3 ξ Re t = k 3
因ξ是Ret的已知函数,ξRet2必然也是Ret的已知函数, ξ~Ret曲线便可转化成 ξRet2~Ret曲线。 计算ut 时,先由已知数据算出ξRet2 的值,再由ξRet2~Ret 曲线查得Ret值,最后由Ret反算ut 。
——艾伦公式
c) 滞流区或牛顿定律区(Nuton)(103<Ret < 2×105) 滞流区或牛顿定律区( ) ×
ξ = 0.44
ut =1.74 d( ρs − ρ)g
ρ
——牛顿公式
2011-11-9
3、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
1)颗粒的体积浓度 ) 在前面介绍的各种沉降速度关系式中,当颗粒的体积浓 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但当颗粒浓 度较高时,由于颗粒间相互作用明显,便发生干扰沉降, 自由沉降的公式不再适用。 2)器壁效应 ) 当器壁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例如在100倍以上) 容器效应可忽略,否则需加以考虑。

化工原理第三章 沉降

化工原理第三章 沉降
ut
2 d p ( p ) g
1.86 10 Pa s
5
18
(40 106 )2 9.81 ( 2600 1.165) 18 1.86 10 5
0.12m s
校核:
Re dut 0.3 2
(正确)
6.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同样条件下 因此
1 3
1 则:Re k 18

Rep 1

k 2.62
层流区:
k 2.6 2 采用斯托克斯公式
过渡区:
湍流区:
2.62 k 60.1
60.1 k 2364
采用阿伦公式
采用牛顿公式
试差法: 假设 流型 选择 公式
验算
计算
ut
计算
Re t
例:求直径40μm球形颗粒在30℃大气中的自由沉降 速度。已知ρ颗粒为2600kg/m3,大气压为0.1MPa。 解: 查30℃、0.1MPa空气: 1.165kg m3 设为层流,则:
ζ是流体相对于颗粒运动时的雷诺数的函数,
(Re) (d pu / )
层流区 过渡区 湍流区
10 4 Re 2
24 Re
2 Re 500
500 Re 2 10
5
10 0.5 Re 0.44
第二节 重力沉降
目的: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上部易形成涡流 ——倾斜式、 旁路 尘粒易带走 ——扩散式
螺旋面进口:结构复杂,设计制造不方便。
蜗壳形进口:结构简单,减小阻力。
轴向进口:常用于多管式旋风分离器。
常用型式
标准型、CLT/A型、CLP型、扩散式等。

化工原理第三章讲稿-修改

化工原理第三章讲稿-修改
0.44
ut 1.74
ds g
——牛顿公式
3/29/2020
3、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1)颗粒的体积浓度
在前面介绍的各种沉降速度关系式中,当颗粒的体积浓
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但当颗粒浓
度较高时,由于颗粒间相互作用明显,便发生干扰沉降,
自由沉降的公式不再适用。
2)器壁效应
重力
Fg
6
d3sg
浮力
Fb
6
d 3g
而阻力随着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而变,可仿照
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式写为 :
Fd
A u2
2
对球形颗粒A d 2
4
Fd
4
d2
u2
2
Fg Fb Fd ma
3/29/2020
6
d3sg
6
d 3g
4
d2
u 2
2
6
d3sa
(a)
颗粒开始沉降的瞬间,速度u=0,因此阻力Fd=0,a→max 颗粒开始沉降后,u ↑ →Fd ↑;u →ut 时,a=0 。
24
Re t
ut
d 2 s g
18
——斯托克斯公式
3/29/2020
3/29/2020
b) 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Allen)(1<Ret<103)
18.5
Re
0.6 t
ut 0.269
gd s Re t0.6
——艾伦公式
c) 湍流区或牛顿定律区(Nuton)(103<Ret < 2×105)
Vp
de
3
6
VP
颗粒的球形度愈小,对应于同一Ret值的阻力系数ξ愈大 但φs值对ξ的影响在滞流区并不显著,随着Ret的增大,这种 影响变大。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
17
管式压滤机(The Candle Filter)
结构:网状框架,外面套一层滤布袋, 多个框架连接于滤液总管。
18
操作:预涂,过滤,排浆,卸渣,清洗(再生)。
19
4.转筒过滤机(Rotray Drum Filter)
结构(Constraction): 转鼓,分配头,滤浆槽,驱动装置。
特点: 自动连续操作,
S粒 1 a1
V粒
1
10
上节重点内容回顾 1. 滤饼过滤中,真正发挥分离作用的是 A 。
A 滤饼 B 过滤介质 2. 什么叫固定床层的空隙率?
空隙体积与颗粒床层体积之比。它反映床 层中颗粒堆积的疏密程度。
3. 什么叫床层的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床层中所有颗粒的表面积。
24
悬浮液含固量
---体积分数φ(m3固体/ m3悬浮液) ---质量分数w (kg固体/kg悬浮液) 对颗粒在液体中不发生溶胀的物系,此两 者关系为:


w
/
p
w / p
1
w/
25
悬浮液
V+LA
过滤机
LA( 1 ) V LA
滤液V
滤饼 LA
液体LAε 固体LA(1-ε)
结构:仅由滤板构成。主要参数:同上。 特点:具有与板框压滤机相同的优点,并
且自动化程度高。
16
3.袋滤机 (Candle/Plate/Leaf Filter)
结构:网状框架外套滤布,固定于总 滤液管上,滤槽密封。
特点:过滤面积大,操作环境好,滤 饼洗涤充分。但结构复杂,滤布更换较 麻烦,设备造价高。
(m2)
比表面积:
a球

S V

化工原理第三章

化工原理第三章
(3)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例如,对排放的废气、废液中的 有害固体物质分离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等。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由于非均相混合物的连续相和分散相存在着较 大物理性质(如密度、黏度等)的差异,故可采用 机械方法实现两相的分离,其方法是使分散相和连 续相产生相对运动。常用的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方 法有沉降、过滤、湿法除尘和静电分离等,本章重 点介绍沉降和过滤的操作原理及设备。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球形颗粒(ϕs=1),曲线按 Re值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各区域内的曲线可分别用相应 的关系式表达如下:
层流区或斯托克斯区(10-4< Re<1)
第一节 沉 降 分 离
3. 颗粒沉降速度的计算
将式(3-8)、式(3-9)及式(3-10)分别代入式(3-5),并 整理可得到球形颗粒在相应各区的沉降速度公式,即
化工原理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沉降分离 过滤 离心机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知识目标
掌握沉降分离和过滤设备(包括沉降室、旋风分离器、过滤机) 的设计或选型。理解沉降分离和过滤的原理、过程的计算、影响沉 降分离的因素及恒压过滤过程的计算。熟悉典型过滤设备的特点与 生产能力的计算以及提高过滤设备生产能力的途径及措施。了解其 他分离设备的结构与选型。
图3-1 沉淀粒子的受力情况
第一节 沉 降 分 离
第一节 沉 降 分 离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一般经历加速和恒速两个阶段。 颗粒开始沉降的瞬间,初速度u为零,使得阻力为零,因此加速 度a为最大值;颗粒开始沉降后,阻力随速度u的增加而加大,加 速度a则相应减小,当速度达到某一值ut时,阻力、浮力与重力 平衡,颗粒所受合力为零,使加速度为零,此后颗粒的速度不再 变化,开始做速度为ut的匀速沉降运动。

第3章 沉降与过滤-化工原理讲解

第3章 沉降与过滤-化工原理讲解

dr d p2 ( p ) r 2 d p2 ( p ) ui2
d
18
18 r
分离变量,积分求得沉降时间;
60
沉降时间 ≤ 颗粒旋转n圈(平均半径rm)的停留时间:
d pc 3
b n( p )ui
ui ——进口气流的流速,m/s
b——入口宽度,m n ——气流旋转的圈数, 计算时通常取n=5。

20 2 9.81 0.3
136
48
二、 离心沉降速度
切向速度 u

径向速度 ur 合成u合
dr
ur d
49
离心力:FC

m
u2 r


6
d p3 p
u2 r
径向向外
浮力:
Fb


6
d p3
u2 r
指向中心
阻力:
Fd
A ur2
2


4
d
2 p
ur2
2
指向中心
受力平衡时,径向速度ur为该点的离心沉降速度。
61
d pc 3
b n( p )ui
33
沉降室设计
一定粒径的颗粒,沉降室的生产能力只与与底面积
WL和 utc有关,而与H 无关。
故沉降室应做成扁平形,或在室内均匀设置多层隔板。 气速u不能太大,以免干扰颗粒沉降,或把沉下来的
尘粒重新卷起。一般u不超过3m/s。
34
净化气体
含尘气体 粉尘 隔板
多层隔板降尘室示意图
若加入n个隔板,则: qV (n 1)WLut
4
d p2
u2
2

化工原理第三章1沉降

化工原理第三章1沉降

实验装置与步骤
• 实验装置:沉降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实验管、测量段、流量计、 压力计、搅拌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实验管采用透明材料 制成,以便观察颗粒的沉降行为。测量段用于放置光学检测器 或摄像头,以便记录颗粒的沉降过程。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 流量,压力计用于测量流体的压力,搅拌器用于保证流体的均 匀性。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沉降的原理
由于颗粒或液滴受到重力 作用,它们会向气体的下 游方向移动,最终在某一 位置沉积下来。
沉降的分类
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惯 性沉降。
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
斯托克斯定律
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 比,与流体粘度成反比。
修正的斯托克斯定律
考虑到颗粒形状、密度和流体粘度的影响,对斯托克 斯定律进行修正。
颗粒的密度
颗粒的密度是指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密度大的颗粒在流体中更容易下沉 ,而密度小的颗粒则更容易漂浮。
在化工生产中,密度差异是实现固液分离的重要依据之一。
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
颗粒的粒径是指其直径或宽度,而粒 径分则是指颗粒群中不同粒径颗粒 的分布情况。
粒径和粒径分布对颗粒的沉降速度和 沉降效果有显著影响。在化工生产中, 控制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对于提高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分析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 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步骤。描述性统计主要是计算 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相关性分析主要 是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主要是建立数 学模型预测沉降速度。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颗粒的 粒径、密度、流体粘度等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 和规律,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颗粒的流体阻力特性

化工原理3-1

化工原理3-1

故a最大。随着u增大,阻力增大,a减小,当u达到某一
数值ut时,a=0,合力为零。此时,三个力都不变,颗 粒便开始作匀速沉降运动。
两个阶段:加速段和等速段。加速段可忽略。
定义:等速段的ut(u0)叫做沉降速度。
由 Fg- Fb- Fd =0 得:
6
d
3s
g
d 3g
6
u
2 t
d 2
0
24
ut
4d s g
Re deu Re ≤ 2000
de
2HB H B
⑤降尘室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 离效率低,一般只适于d>50µm的颗粒。
⑥设备结构特点:a 气体均匀分布的重要性→入口 锥形;b 底面积大→分离效率高;c 横截面较大→操作 气速低不被卷起 。
【例题】 质量流量为2.50kg/s、温度为20℃的 常压含尘空气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必须除尘并加 热至150 ℃,20℃空气的粘度为18.110-6 Pas, 150℃空气的粘度为24.110-6 Pas,所含尘粒密 度为1800kg/m3。 现有一台总面积为130m2的多层 除尘器,试求下列两种情况可全部除去的最小 颗粒直径。(1)先除尘后预热;(2)先预热后 除尘。
2. 重力沉降分离设备
1)降尘室(dust settling chamber)
(用于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气固体系)
★降尘室的结构参数
(1)工作原理 气体入室减速,气体运动方向:水平方向。 颗粒运动方向:沉降运动(↓)&随气体运动(→) 颗粒分离条件:颗粒沉降运动时间≤气体停留时间
★降尘室最高点的颗粒所需沉降时间θt= H / ut ★气体在降尘室内停留时间θ= L / u

化工原理第三章(概述、重力沉降)

化工原理第三章(概述、重力沉降)
2013-7-14
附录查得,水在20℃时 ρ=998.2kg/m3,μ=1.005×10-3Pa.s
ut
95 10 3000 998.2 9.81 9.797 10
6 2
-3
18 1.005 10
3
(m / s )
核算流型:
Re d p ut

95 10 6 9.797 10 3 998.2 0.9244 2 3 1.005 10
3 d P g
2 d P u 2
4
2
0
由此可解出沉降速度:
ut
4 gd P P 3
——沉降速度基本计算式
2013-7-14
(1)颗粒从静止开始作沉降运动时,分为加速和匀 速两个阶段; (2)对于小颗粒,加速阶段时间很短,通常忽略, 可以认为沉降过程是匀速的。 (3)颗粒便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称为沉降速度。
和连续介质分别是什么?
2013-7-14
四、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一般可用机械方法加以分离,故又称机械分离。
常用的机械分离方法有:
(1)沉降分离法;
(2)过滤分离法;
(3)液体洗涤(湿法)分离法;
(4)静电除尘法;
(5)惯性力除尘法。
【说明】需根据分离对象确定分离方法。
2013-7-14
五、非均相物系分离的作用
去转化器
电除尘器
泡沫塔
二氧化硫除尘净化工艺流程简图
2013-7-14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013-7-1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013-7-14
六、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1、三种相对运动形式

化工原理第三章 机械分离

化工原理第三章 机械分离
VS 2.564 H Bu 2 0.5
2.564m
2)理论上能完全分离的最小颗粒尺寸
Vs 2.564 u0 0.214m / s BL 2 6
用试差法由u0求dmin。
假设沉降在斯托克斯区
2018/9/20
d min
18u0 18 3.4 10 5 0.214 5.78 10 5 m 4000 0.5 9.807 s g
附录查得,20℃时水的密度为998.2kg/m3,μ=1.005×10-3Pa.s
2018/9/20
u0
95 10 3000 998.2 9.81
6 2
18 1.005 103
9.797 10 3 m / s
核算流型
6 3 95 10 9 . 797 10 998.2 Re0 0.9244<1 3 1.005 10
Vs BLu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沉降面积BL和颗粒的沉 降速度u0有关,而与降尘室的高度H无关。
2018/9/20
3、降尘室的计算
设计型 已知气体处理量和除尘要求,求 降尘室的计算 降尘室的大小
操作型 用已知尺寸的降尘室处理一定量 含尘气体时,计算可以完全除掉 的最小颗粒的尺寸,或者计算要 求完全除去直径dp的尘粒时所能处 理的气体流量。
一、沉降速度
第三章 机械分离
第一节 重力沉降
1、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2、阻力系数 3、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4、沉降速度的计算 5、分级沉降
二、降尘室
1、降尘室的结构 2、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2018/9/20
均相混合物 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一而且不 存在相界面的混合物。 混合物 例如:互溶溶液及混合气体

化工原理第3章-1

化工原理第3章-1

2 9.81 1.512

0.032 0.053
例:用水泵向高位密闭水箱供水,水箱中液面上方压力为 0.2MPa,管路流量为150m3/h,泵轴中心线距水池液面和水箱 液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0m和25m,如附图所示。泵吸入管与 排出管分别为内径205mm和内径180mm的钢管。吸入管管长 10m,管路上装有一个吸水底阀和一个90°标准弯头;排出管 管长200m,其间有全开的闸阀1个和90°标准弯头1个。试求 泵吸入口处A点的真空表读数和泵的轴功率,设泵的效率为 65%。
A
A
流动方向
流动方向
A
A
u0
A
B 分离点 C
C'
倒流
D
X
▪局部阻力计算
✓ 阻力系数法
将局部阻力表示为动能的倍数关系
ξ通过实验测定
hf

u2 2
✓ 当量长度法
若流体流过某局部的阻力在数值上等于长度为le的同径直 管的阻力,则称le为当量长度,局部阻力用长为le的直管 阻力表示
le通过实验测定
hf
1.20105
(湍流)
取钢管绝对粗糙度
0.3mm 则 d 0.3 5.66103
53
查图2-7得摩擦系数
0.032
均压管
管进口突然缩小 90°的标准弯头 球心阀(全开)
0.5 0.75 6.4
1
1
溢 流A 6m
H2 2
B 3.5m
以容器A液面为1-1截面,倒U型管最高点处为2-2截面,并以 该截面处管中心线所在平面为基准面
hf

l d
u2 2
d
u
l

化工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化工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ut
Ret de
60 1.005103 998.2 8.685104
0.0696m / s
2021/5/5
2)纯方铅矿的尺寸范围 所得到的纯方铅矿粒尺寸最小的沉降速度应等于0.0696m/s 用摩擦数群法计算该粒子的当量直径。
Ret1
4(s1 )g 3 2ut3
41.005103(7500 998.2) 9.81 3 998.22 (0.0696)3
2021/5/5
mg1
s
u02
2
d2
4
0
质量力Fc
mg或ma r
颗粒在流体中沉降时受力
1、自由沉降
d 3
6
s 1
s
g
d 2
4
u02
2
0
u0
4ds g
3
Re0=du0/ 1或2
层流区
24
Re 0
u0
d2
s 18
g
----斯托克斯定律
2021/5/5
2、阻力系数ξ
18
ut为所求
ut Re t du Ret
Ret<1
公式适 用为止
判断
艾伦公式
……
求ut
Ret>1
2) 摩擦数群法
2021/5/5
例:试计算直径为95μm,密度为3000kg/m3的固体颗粒分别在20℃的空气和水中 的自由沉降速度。
解:1)在20℃水中的沉降。 用试差法计算 先假设颗粒在滞流区内沉降 ,
故降尘室多做成 扁平的。
L
注意!!
多层降尘室
气体
降尘室内气体流速不应过高,以免 将已沉降下来的颗粒重新扬起。根据经 验,多数灰尘的分离,可取u<3m/s,较 易扬起灰尘的,可取u<1.5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ξ = 0.44
ut = 1.74 d ( ρs − ρ )g
ρ
——牛顿公式
2012-4-21
1、自由沉降
离心沉降速度 离心加速度a 不是常量 离心加速度 r=ω2r=ut2/r不是常量 颗粒受力: 颗粒受力:
离心力Fc = ma r
浮力 Fb = m ρa r ρ s ρur2 A 曳力FD = ζ 2
附录查得,20℃时水的密度为998.2kg/m3,µ=1.005×10-3Pa.s
2012-4-21
(95 ×10 ) (3000 − 998.2)× 9.81 u =
−6 2 t
18 ×1.005 ×10
−3
= 9.797 ×10−3 m/ s
核算流型
95 ×10−6 × 9.797 ×10−3 × 998.2 Re t = = = 0.9244< 1 −3 µ 1.005 ×10
非球形颗粒的沉降 球形度越小,沉降速度越小 球形度越小,沉降速度越小; 颗粒的位向对沉降速度也有影响。 颗粒的位向对沉降速度也有影响 壁面效应 由于壁面效应,实际沉降速度小于自由沉降速度。 由于壁面应,实际沉降速度小于自由沉降速度。
2012-4-21
二、沉降设备
降尘室 LL 气固体系 ---用于除去 用于除去>75µm以上颗粒 用于除去 µ 以上颗粒 重力沉降设备 沉降槽 LL 液固体系
曳力F 曳力 D= ζ
2 ρu0 πd 2
2
4
浮力F 浮力 b
= mρ g ρ s
= mg或ma r 或
质量力Fc 质量力
合外力 = Fc − Fb − FD = 0
2 ρu0 π 2 ρ mg 1 − − ζ d =0 2 4 ρs
颗粒在流体中沉降时受力
2012-4-21
2012-4-21
2、阻力系数ξ 、阻力系数
通过因次分析法得知,ξ值是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的 雷诺数Ret的函数。 对于球形颗粒的曲线,按Ret值大致分为三个区: a) 滞流区或托斯克斯 滞流区或托斯克斯(stokes)定律区(10 –4<Ret<1) 定律区( 定律区 )
24 ξ= Re t
d ( ρs − ρ ) ut = 18µ
u
对照重力场
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
2012-4-21
1、自由沉降
Rer=durρ/µ ≤1或2 µ 或
24 层流区 ζ = Re r
ur =
d 2 (ρ s − ρ )a r 18 µ
=
d 2 (ρ s − ρ )ω 2 r 18 µ
=
d 2 (ρ s − ρ )ut2 18 µr
A r1 r2 O r ut B ur C
停留时间 θ t =
中除去。 中除去。
2012-4-21
u
H
颗粒在降尘室中的运动
降尘室
思考3: 思考 :要想使某一粒度的颗粒在降尘室 中被100%除去,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除去, 中被 除去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4:能够被 除去的最小颗粒, 思考 :能够被100%除去的最小颗粒, 除去的最小颗粒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012-4-21
• 解:1、2、3号分级器直径逐渐增大而三者中上升 水流量均相同,所以水在三者中流速逐渐减小。 水在1号中的速度最大,可将密度小的石英颗粒全 部带走,于是1号底部可得到纯方铅矿。但是,也 有部分小颗粒的方铅矿随同全部石英被带走。在2 号分级器,控制水流速度,将全部方铅矿全部沉 降下来,但也有部分大颗粒石英会沉降下来。在3 号分级器,控制水流速度,可将全部小石英粒子 全部沉降下来。
2012-4-21
ut
颗粒在降尘室中的运动
H
3、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
1)颗粒的体积浓度 ) 在前面介绍的各种沉降速度关系式中,当颗粒的体积浓 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但当颗粒浓 度较高时,由于颗粒间相互作用明显,便发生干扰沉降, 自由沉降的公式不再适用。 2)器壁效应 ) 当器壁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例如在100倍以上) 容器效应可忽略,否则需加以考虑。
ac -----离心分离因数 K C = -----离心分离因数 g
数值约为几千~ 数值约为几千~几万
d 2 (ρ s − ρ )g 18 µ
u
u0 =
对照重力场
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
2012-4-21
2、实际沉降
干扰沉降 由于干扰作用, 由于干扰作用,实际沉降速度 小于自由沉降速度。 小于自由沉降速度。
可见, 可见,降尘室最 大处理量与底面积、 大处理量与底面积、 沉降速度有关, 沉降速度有关,而 与降尘室高度无关。 与降尘室高度无关。 故降尘室多做成 扁平的。 扁平的。
L
u
多层降尘室
气体
B
注意!! 注意 降尘室内气体流速不应过高, 降尘室内气体流速不应过高 , 以免将 已沉降下来的颗粒重新扬起。根据经验, 已沉降下来的颗粒重新扬起。根据经验, 多数灰尘的分离,可取u<3m/s,较易扬 多数灰尘的分离,可取 , 起灰尘的,可取u<1.5m/s。 起灰尘的,可取 。
2012-4-21
分散相 分散物质 非均相物系
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 如:分散于流体中的固体颗粒、 液滴或气泡
连续相 连续相介质
包围着分散相物质且处于连续 状态的流体 如:气态非均相物系中的气体 液态非均相物系中的连续液体
连续相与分散相 机械 分散相和连续相 分离 分离 不同的物理性质 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式
ut ' = ut d 1 + 2.1 D
2012-4-21
3)颗粒形状的影响 ) S 球形度 φs = Sp
对于球形颗粒,φs=1,颗粒形状与球形的差异愈大,球形 度φs值愈低。 对于非球形颗粒,雷诺准数Ret中的直径要用当量直径de代 替。
π
6
de = V p
3
∴de =
3
6
π
一、沉降速度
第三章 机械分离与固体 流态化
第一节 重力沉降
1、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 2、阻力系数 、 3、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 4、沉降速度的计算 、 5、分级沉降 、
二、降尘室
1、降尘室的结构 、 2、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
2012-4-21
均相混合物 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且不 存在相界面的混合物。 混合物 例如:互溶溶液及混合气体 非均相混合物 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且 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的混 合物。 固体颗粒和气体构成的含尘气体 例如 固体颗粒和液体构成的悬浮液 不互溶液体构成的乳浊液 液体颗粒和气体构成的含雾气体
VP
颗粒的球形度愈小,对应于同一Ret值的阻力系数ξ愈大 但φs值对ξ的影响在滞流区并不显著,随着Ret的增大,这种 影响变大。
2012-4-21
4、沉降速度的计算 、
1)试差法 ) 方法: 假设沉降属于层流区 ut为所求 公式适 用为止 2) 摩擦数群法 …… 判断 求ut 艾伦公式 Ret>1
2012-4-21
• 综上所述,1号分级器的作用在于要带走 所有石英粒子(最大为100),因此1号 的水流速应该等于100石英的沉降速度; 2号的作用在于截下全部方铅矿(最小为 20),因此2号的水流速应该等于20方铅 矿的沉降速度;3号的作用在于截下全部 石英粒子(最小为20),因此3号水流速 应该等于20石英的沉降速度。
u0 = d 2 (ρ s − ρ )g 18 µ
θt ≥ θ0 =
H u0
θt = θ0 即 =
V 18 µ ⋅ s g (ρ s − ρ ) A0
L u
H u0
d min ==
18 µHu = g ( ρ s − ρ )L
L
思考5:粒径比 小的颗粒, 思考 :粒径比dmin小的颗粒, 被除去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被除去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LL 气固体系 ---用于除去 ~10µm 颗粒 用于除去>5~ µ 用于除去
旋液分离器LL 液固体系
2012-4-21
二、降尘室
1、降尘室的结构 、 2、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是指降尘室所处理的含尘气体的体积流 量,用Vs表示,m3/s。 降尘室内的颗粒运动 以速度ut 作沉降运动
2
2012-4-21
——斯托克斯公式
颗粒沉降的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2012-4-21
b) 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Allen)(1<Ret<103) 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 ) <
18.5 ξ = 0.6 Re t
ut = 0.269
gd ( ρs − ρ ) Re t 0.6
ρ
——艾伦公式
c) 滞流区或牛顿定律区(Nuton)(103<Ret < 2×105) 滞流区或牛顿定律区( ) ×
2012-4-21
• 例题3-1 石英和方铅矿的混合球形颗粒在如图所 示的水力分级器中进行分离。两者的密度分别为 2650kg/m3和7500kg/m3,且粒度范围均为 20 ~ 100µm • 水温为20℃。假设颗粒在分级器中均作自由沉降。 试计算能够得到纯石英和纯方铅矿的粒度范围及 三个分级器中的水流速度
d 2 ( ρs − ρ ) ut = 18µ
ut
Re t = duρ µ
Ret
Ret<1
2012-4-21
例 : 试计算直径为95µm,密度为3000kg/m3 的固体颗粒分别 在20℃的空气和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 解:1)在20℃水中的沉降。 用试差法计算 先假设颗粒在滞流区内沉降 ,
d 2 (ρ s − ρ )g ut = 18µ
1、自由沉降
πd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