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法正林:是具备发证状态的森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

2.完全调整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的标准林。

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3.近自然林业: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它是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

4.全龄林:从一年生到择伐林各个龄级的林分都有,并且各林分都有一定的数量。

6.同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林分。

年龄完全相同的叫“绝对同龄林”,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叫“相对同龄林”。

8.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成为森林成熟。

9.森林: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

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10.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

11.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成为防护成熟
12.自然成熟:林分或单株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都要经历从小到大、衰老、然后逐渐枯萎死亡的过程。

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也成生理成熟。

13.林种区:是在土地地域上相互连接,其内部经营强度相一致,有相同的经营目的,并采取同一经营制度和利用制度的所有林分或地段的经营单位。

14.采伐限额: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行政区内的森林、林木色生长量进行调查与预测,依次控制计算与论证的年伐量,保经国家批准的,在一定行政区域的经营单位内,各单位每年以各种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立木蓄积量最大。

15.合理(标准)采伐量:根据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林业生产条件,选用几种不同公式计算森林的年伐量,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不同的采伐量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采伐量。

16.林班: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经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17.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展开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或小区地段叫小班。

19.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20.永续利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材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

21. 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森林资源状况及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22.经济林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称为经济林成熟。

知识点
1.经济成熟的方法包括哪些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增值指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指率式
2.森林的采伐量包括森林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主伐量。

森林主伐方式为皆伐、渐伐和择伐。

3.森林资源调查(一类、二类、三类)的调查对象、落实单位、间隔时间
一类调查(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对象是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时也增设一些临时样地;落实单位为县和立业局;间隔时间为5年。

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对象是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
位(如县)为对象;落实单位为县或林业局;间隔时间为10年。

三类调查(施工设计调查):调查对象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落实单位为施工对象,如果是伐区设计,则要落实到具体的地块。

间隔时间不固定
4.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主导利用论P143
5.五大林种:经济林、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德国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理论;德国盖耶尔提出了“恒续林”思想,之后又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瑞士毕奥莱提出了异龄林经营的检查法。

简答
1.法正林的四个条件及概念?
法正龄级分配:全林从一年起到轮伐期(u)年为止,具备各个龄阶的林分,而且各龄阶面积相同,即各龄阶面积等于轮伐期的面积,这种分配的龄阶叫做法正龄级分配。

法正林分排列:在经营单位内的各个龄级林分在地域上要按照林学技术的要求进行排列,要有利于保护存留林分,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

法正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龄级、地位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叫做法正生长量,即林分要有完满的疏密度,才能导致最大的生长量,各龄级的生长量之和即为全林的法正生长量。

法正蓄积量:保持一定数量的蓄积量,叫做法正蓄积量。

法正蓄积量等于各龄级蓄积量的合计,也就是各龄阶林分法正生长量所形成的林分蓄积量的合计,这种法正蓄积量随树种、作业法、轮伐期、地位级、经营措施不同而不一样。

2.法正林的优缺点?
优点:法正林学说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这一理论和原则是正确的,是法正林学说理论的核心,实践证明,它是合理的、正确的,具有现实意义;法正林反映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的观点。

缺点:法正林主要针对有林地,即现有林经营管理和永续利用问题,对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的林业规划以及更大地区、林区的规划,其理论本身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法正林强行定型化、模式化;法正林只是从森林的内部条件出发考虑木材的永续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法正林是从现有同龄林组织经营出发,对如何发挥林地的自然生产力注意不够。

3.现实林分怎样调整为合理的森林结构?P162
4.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P 141
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包括森林经营原则、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

森林经营原则:传统的森林经营原则包括永续性原则、经济型原则和公益性原则。

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包括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生物伦理。

森林经营目标:所谓经营目标即一种预先想到的需要在将来所欲达到的情况或条件,是经营的方向。

经营目标要求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最大,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最大,林产品等经济效益最大。

森林资源经营理念包括分类经营、永续经营、协调(整体)经营、生态系统经营和多种经营模式。

5.为什么要进行森林分类经营?
分类经营可理解为:慎重地区划森林资源,协调相关效益间的不同利用,减少其利用间的矛盾与冲突,达到各功能间的互补与优化。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改革,是建立林业“两大体系”的客观要求。

它对于深化林业改革,合理调整林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科学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提高林业生产力、管理水平和林业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林业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初级阶段,进行分类经营,正是从森林的功能特点和人们的需要出发,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的再生性来实现可持续经营,以实现林业“两大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

6.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怎么理解及其计算?P175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

主要用于用材林、薪炭林。

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
熟。

工艺成熟主要用于用材林中。

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二者都是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工艺成熟可看成是数量成熟的一个特例,即有一定材种规格要求的“数量成熟”。

但是,工艺成熟不仅是数量指标,而且还是质量指标。

没有材种规格要求,就谈不上工艺成熟;无论林分或林木,数量成熟通常都会出现,而工艺成熟龄则不然。

7.轮伐期和择伐期的公式及其代表的意思?P196(选择题)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

其公式为u=a±v,式中:u为轮伐期,a为成熟龄或主伐年龄,v为更新期。

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德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

有三种方法:径级择伐的择伐周期,公式为:A=a×n,式中A为择伐周期,a为所采林木平均生长1个径级所需年数,n为采伐的径级数;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公式在P196。

8.影响轮伐期和择伐期的因素有哪些?P 193
轮伐期:森林成熟龄,视林钟而定。

用材林和炭薪林应以经济成熟为主;防护林以防护成熟和自然成熟为主,经济林只能以经济成熟作为依据。

更新期:更新期为零、伐后更新和伐前更新三种方式
择伐期:择伐强度、树种特性、经营水平、立地条件。

9.森林的采伐量包括哪些及其优缺点?
森林的采伐量主要是由森林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主伐量3部分组成。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的采伐利用。

森林主伐方式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

间伐是在同龄林未成熟的林分中,定期伐去一部分林木,为留存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林木的生长发育。

补充主伐是对疏林、散生林和采伐迹地上已失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的采伐利用。

10.我国森林区划系统分为?P53
我国森林区划从国有林和集体林两方面进行划分。

国有林分为天然林区,分四级,即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人工林区分三级,即国有林场—营林区—林班。

集体林分分为:县—乡—村。

11.林班区划概念及其区划方法和优缺点?
林班区划:在林场的范围内按着不同的地形条件把林场划分为许多具有固定界限,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的工作叫林班区划。

林班区划分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

人工区划法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形状呈规整的图形,林班线需用人工伐开,呈直线或折线状。

优点:技术设计简单,排列整齐,图像明显,面积均匀,易于识别方向。

缺点:在一个林班内,无论地形、地势、还是树种等调查因子都很复杂,林班线不可作交通线,经营管理十分不便,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不适用。

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河谷、分水岭及道路等作为标斑线划分林班的方法。

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形、地势的其他条件简单,林班线可作为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其适用于山区。

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性状不规整,图像不明显,林班线不能用来识别方向。

综合划分法:一般是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加部分人工区划而成。

优点:克服了人工区划发和自然区划法的不足,面积虽然不相等但可以调到大致相同;缺点:组织和实施技术要求高。

12.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林分树种差异、林分起源的差异、立地质量等级的差异、立地类型或林型的不同、经营目的的不同
13.林种区划概念及区划方法(原则)?P72
林种区:是在土地地域上相互连接,其内部经营强度相一致,有相同的经营目的,并采取同一经营制度和利用制度的所有林分或地段的经营单位。

方法:不允许一个林班被两个不同的经营单位划开,即一个经营区,包括整个林班;划分经营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第一次经理会议时应有一个初步方案,再在外业现地确定界线,第二次经理会
议正式决定;经营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取决于林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经营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要的经营目的上,是以具体树种命名。

14.永续利用的条件及其三个阶段和特征?P14
永续利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林地条件包括:林地数量、林地质量和林地区划;林木条件包括: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和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

外部条件包括: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和政策法规。

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雏形阶段、木材永续利用的阶段、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阶段。

主要特征:从人类最早的含有永续经营思想雏形阶段到16世纪中期,是永续利用的第一阶段。

林业人的永续思想开始产生,并不断加强,但没有完整的思想和理论;第2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永续利用的思想、理论和经营方法逐步完善,形成了完整体系,淡主要是木材的永续利用;从19世纪中期到20之际80年代,永续利用由单纯的木材生产发展为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

永续利用的多种效益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5.永续利用的途径?
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商品林基地以及生态鳞工程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嘴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采取积极的营材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16.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哪些?P241
规划设计的深度包括以下3种方式:
三阶段设计:第1阶段:初步设计,对设计项目进行初测;第2阶段:技术设计,对设计项目进行定测;第3阶段:施工图设计。

三阶段设计一般只在个别复杂的工程项目。

两阶段设计:第1阶段: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对设计项目进行实测;第2阶段:施工图或称施工设计。

两阶段设计,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设计对象,要有较高的技术条件,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一阶段设计: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合并在一起进行。

一阶段设计适用于情况简单的小型企业或大型企业的个别车间或临场,短期内完成全部任务。

规划设计的广度:经营方针、经营规模、生产布局、生产顺序和经营措施。

17.国有林编制要点?P246
18.学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后有什么收获?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编制计划、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学了这门课之后,首先对森林的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了解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以及林业上的五大林种;明白森林资源怎样进行永续利用;知道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的划分及其原则和方法,如林业局、营林区、林场、林班的区划;以及森林调查可以分为一、二、三类调查,每种调查类型的调查对象、落实单位和间隔时间都不同;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森林成熟森林收获调整的一些内容,最后对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了这门课之后,弥补了对森林经营管理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不足,对森里经营管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一点的帮助,另外一方面,在学习本门课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方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

19.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资源类型多,主要指的是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分布不均,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森林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林龄结构和林钟结构等方面;林地生产力低,主要反映在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和在林业用地中林地比重小;人工林多,质量不高,主要反映在人工林合格率低和蓄积量低。

20.合理确定采伐量应考虑的原则?P203
有利于改善同龄林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龄级结构或异龄林的林分树木径级结构;在成熟林占优势的原始林区,确定的采伐量既要及时利用现有成、过熟林资源,又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采伐量,避免较大的变动;采伐的对象一定是成熟林,达到主伐年龄的林分或达到工艺成熟的林分才能采伐;有利于改善林况和环境条件,要充分利用更新择伐、卫生采伐的木材产量,同时要积极扩大间伐利用。

21.森林档案的概念及其分类?
森林档案: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使森林经营者对不同状态色森林给以不同经营对策并产生不同的经营及生态效果,所进行的记录、测算和评价组成的系统文书就是森林档案。

森林档案的分类:主要划分为森林资源档案、森林经营档案和综合档案。

森林资源档案主要分为调查卡片、簿册;年度统计报表和图面资料三类。

森林经营档案除记载森林资源档案的内容外还详细记载具体地块上施行的各种森林经营措施。

综合档案主要分为:地形图、航空航天图像等图面资料;林业调查数表;固定样地和标准地调查记录及其计算成果;经营单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林业政策、法规。

22. 划分林种区的依据?
一是依据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来划分,不同类型的森林,划分不同的经营区。

按《森林法》的规定,划分为有五类,即用材林经营区;防护林经营区;经济林经营区;薪炭林经营区和特种用途林经营区。

二是根据森林经营强度的不同及开发运输的条件的差别,划分不同的经营区。

计算题:P60 P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