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_第七章《第三节_印度》教案_第一课时
7-3-1 印度(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同步课件(人教版)
材料三: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 之一。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 1.69亿部。
优势1:
劳动力丰富、价格低。
优势2:
人口多,消费市场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印度人口众多的劣势。
活动2.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0°W 160°E
北半球 东半球
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0°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亚洲
印 阿拉 度孟加 伯海 洋拉湾
地理位置: 2.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印度洋 北岸。东濒孟加拉 湾,西临阿拉伯海。
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第二人 口大国
人口:2011年达到12.1亿,居世界第二位 地位: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
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印
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度
热带季 风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气象灾害:水旱灾害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观看视频】航拍中国宣传片
印度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 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
交通落后
居住条件差
饥饿贫困
就业困难
解决措施
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印 一度对小政夫资府妇料开只始要推两行个控孩制子生。育政计府划对,不鼓多励于 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 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 金。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只在城 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 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1教学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大亚湾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第周教学案编号J08 课题印度班级姓名备课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2 第几课时 1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能根据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特点;2、能根据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3、能对照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印度地形图、印度降水分布图,分析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
重、难点1、西南季风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2、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流程【印度地理位置】1、读地图册的《世界政区图》和课本P31《印度地形图》,熟悉印度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10°N~30°N,主要处于______带和______带(热量带);(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______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至______洋之间,西临______海,东濒______湾;是欧洲、非洲从海上通往____洲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印度的人口:2011年达到______亿,增长速度______。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气候类型及特点:印度以________气候为主,全年______,降水季节差异大,一年明显地分为______、______两季。
每年______至次年______月,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______季风,气流干燥,降水______,形成______季;每年______月,盛行来自______洋的______季风,降水______,形成雨季。
______季风很不稳定,______灾害频繁。
2、印度的农业:______和______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复习导入】说一说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与城市的分布规律。
【预习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在预习案中错误率高的题,进行统一讲解,学生订正。
【课堂探究】【探究一: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七章 7.3 印度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3.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1)东南亚地区包括哪些国家?(2)东南亚的人口有什么特点?2、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结合P4图6.5和P31可知印度位于亚洲六大区域中的?。
2.通过教材P31图7.34分析印度有?个邻国。
3.印度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又是“南亚大国”,其原因是?4. 在教材P31图7.34上圈画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德干高原,并在图中标出河流流向。
5.印度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和?带,以?气候类型为主,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1)一年中旱季的范围在__________月份之间,此时盛行____风,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2)雨季范围在______月份之间, 此时盛行___风,降水丰沛。
(3)印度已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和_____,其原因是?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位置和范围展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印度的地形”图以及“亚洲地理分区”图1. 说说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2. 找出南亚,看看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3.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4. 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这些地形区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教师总结:邻国:(1)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一个国家——孟加拉国,于此比邻的地方有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是关于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对南亚地区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复杂的国家,其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印度的宗教、美食、文化等方面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特点,认识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对南亚地区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3.印度的宗教文化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为例,分析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宗教、文化、美食等,增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4.比较法:将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比较,突出印度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板书课题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美食、舞蹈、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同时,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材内容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印度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印度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对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地理特征。
2.运用地图、图片、资料等,直观展示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地图、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印度的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提问:“印度有哪些自然资源?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如何?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印度的地理特征,分析印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印度教学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印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本节内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全面阐述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_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说出印度的主要邻国。
2.能够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读图说出印度的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4.运用相关地图,说明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教学环节一“聚焦出行难,感知人口众多”,教师引导学习印度的人口,完成学习目标2.2.通过教学环节二“赏穿衣特色,探索自然环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地形与河流、气候等,完成学习目标1、3.3.通过教学环节三“品美食诱惑,直击粮食生产”,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印度的粮食生产,完成学习目标4.【教学重点】1.印度的气候特征和影响。
2.印度的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的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体验、图释导学、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等【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一名组长,然后把每个大组分成3个小组,每组4人,每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小组内分别为1—4号, 1号为A类学生,2号为B类学生,3号为C类学生,4号为D类学生。
【教学活动设计】激趣导入:播放印度典型的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开挂的国家;播放完,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印度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印度一些典型的,不可思议的文化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将印度的文化也传递给学生。
转承:品味生活点滴,探访神秘国度,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以“开挂”为主题,走进印度,学习了解这个开挂的民族;“开挂”现在表示不可思议,惊人、惊叹的意思,还有“外挂”的意思,也就是挂在外面,在印度火车票是有挂票的,接下来,我们还看看印度的火车……环节一:聚焦出行难,感知人口众多关键词:人口、众多(用于完成学习目标2)情景设计:PPT呈现印度“开挂”出行的火车;然后问,是不是很惊讶,绝对超赶我们中国的春运,同学们从这样“开挂的出行”,反映出来什么问题呢?问题引领:1.读图回答,印度人口世界第几?2.读图回答,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3.根据资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三节印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了解过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会分析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专题地图得出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培养阅读专题地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二、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压力、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印度人口控制困难重重2大包袱——人口、灾害(图片展示)1大喜——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包袱之一——人口师:展示图7.36,2011年印度人口有多少?生:12.1亿。
师:展示中国和印度人口增长趋势比较图,若按这样的增长趋势,印度什么时候会超过我们中国?生:2040年前后。
师: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与劣势?(书P32活动1、2)生: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劣势: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师:思考:印度、中国都是人口大国,人口过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生:实行计划生育。
师:印度靠什么养活如此多的人?生:水稻、小麦。
(恰巴提)师:印度有哪些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呢?地理位置师:展示图片《世界地图》海陆位置:生: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海陆兼备。
纬度位置:生: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地形与河流师: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1、主要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2、主要地形:高原、平原3、地势:南北高,中部低4、最大河流:恒河——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喜——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师:以美国通用有限公司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
初中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三节 《印 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位置图的阅读,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地理位置描述的方法。
2.做阅读气候图,地形图合作,探究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关系。
3.在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以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人地观念目标了解印度人口发展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重点和难点1.从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理解印度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设计思路印度面临广阔的印度洋,扼印度洋交通要冲,是非洲、欧洲从海上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
无论国土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科技发展水平,军事实力都位居亚南亚首位。
作为地区大国和“金砖国家”,印度近年在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因此无论从选择“世界或地区重要的国家”,还是从选择“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角度看,印度是众多邻近的国家中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个区域大国。
为了让学生对印度有深刻的印象,我们按照认识的国家标准选择了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刻画印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猜一猜:猜猜是哪国?学生讨论回答:印度教师讲述和承转:“奢华与残破、静谧与嘈杂、稳定与混乱、先进与落后、宽容与极、传统与现代、多元与统一………它们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尖锐、如此的不加掩饰、矛盾而神奇的共生、共存、共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说明:1.地理新课标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
因此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识图、读图、析图的能力。
2.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3.教材分析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
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从学习方法来看,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本课旨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
二、教学目标:1.能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并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印度水旱灾害的分析和治理,使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并逐步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站:
第二人口大国
通过几张印度人口的图片和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探究印度的人口问题。
1.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2.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过程与方法
运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人口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重点、难点
印度的人口压力
教学方法
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读图判读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分析,明确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并紧紧围绕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开展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了解印度采取因地制宜相应对策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讲述故事《西游记》,请同学说说前往西天取经,“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代的哪个国家?
设疑:为什么玄奘去印度不走最近的路线呢?
同学回答:印度
带着设疑的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展示《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图片并播放其主题曲;
印度教学设计袁燕芬
印度教学设计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第三中学制作者:袁燕芬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印度是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学习国家的基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蹂躝,独立后因人口压力,水旱灾害频繁,发展举步艰难却又令人瞩目,将印度与我国相比,极具借鉴意义。
在第一章亚洲学习中,自然环境内容讲述比较详细,对印度也有初步的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本节中则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本节主要有两部分内容:(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花在地理学科的时间较少,必须在课堂上完成预习、学习、巩固等内容三、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通过利用孟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的特点,能够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
3、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材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西南季风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关系难点:西南季风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关系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件展示知识图表,掌握重要知识点;播放《向世界出发——印度》电视片段,开阔学生视野,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2、引导启发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答案,掌握方法,学以致用,从学会变为会学。
3、导图练图小组合作法:教师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然后分小组合作,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优秀的学生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一起共同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六、希望达到的学习效果:1、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最基本的知识要点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初步懂得自主学习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七、教学准备:1、多媒体电教设备及课件2、《向世界出发——印度》的视频3、制作《印度风光》导入视频八、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的牛可以自由的漫步;这是一个世界文明的古国,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的地方;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个国家?(指古代的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过渡承转】:印度这个美丽、富饶而神秘的国家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印度取经,走进这个美丽的国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分析印度的地形之后我要送给你们一个关于印度饮食的有趣的小贴士:印度的麦当劳汉堡深什么馅儿的?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在印度由于人们信仰不同的宗教,在饮食习惯方面产生了许多差异,除此以外,宗教对印度的影响还体现在了印度的风格迥异的建筑。
好,让我们进入印度之旅的第三站:
展示:旅行小贴士:纱丽的穿法:由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末端的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和上身穿的短衫相协调,露出一截腰肢。
你们想试穿一下美丽的沙丽吗?
活动:1、我们请两位同学为我们演示一下如何穿着。
2、现场采访:你觉得穿上纱丽有什么感觉?
3、在我们南京你能天天穿着这种纱丽吗?(5)
4、而印度可以,这与印度的什么自然条件相关?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印度的气候特点。
印度人的居住条件为什么会这样?(5)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中国一样,印度的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10.17亿)
展示:印度人口与中国人口增长对比分析图。
提问:1、分析印度和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谁快?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联合国人口统计学家谢丽尔·索耶表示:2030年人口将超过中国。
教学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
印度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人口。
教学
难点
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影响分析。
印度气候对印度农业的影响。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边导边教
学生边学边练
情
景
导入
3
印度歌舞视频展示:
欣赏完这段美丽的歌舞,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艺术吗?你们怎么判断出来的?印度的歌舞表演世界驰名,特别是舞蹈中运用了眼神和多样的手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印度除了有优美的歌舞之外还有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你们想了解这个文明古国多姿的风采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图文资料学会分析印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形特点。
2.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资源、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印度的气候特点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2国家的地第一关理位置部地理分对学生位置大家看黑板上这幅地来说并不图就是印度在世界中困难,完我们第一关的全可以根的位置,345印度的地形主要分1. 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你能从课为三大部分,高原。
谁是中找到他们本吗? 2.高-地-高假设我们从印度的2.视频的设我们北侧出发向南走,计,增加感受到印度的高低起学生学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3. 伏状况是怎样的?兴趣,了雅山,最终注入孟加拉印度有一条河流被3. 解恒河水湾。
印度人们奉为圣河它是?发源地是?最终污染严重注入哪里?的现状。
(视频:恒河水污染)印度气候图及(图片:热带季风气候; 4. 南亚盛行风向图)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6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连过两关的你好:转折像赢得了世界的节奏,但是下一关你也能顺利通过吗?接下来人文状况(板第三关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印度书)第三关人口之多。
说起印度的人文状况,人文最应该说的就是印度状况通过下边几的人口了,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图片下。
()印度人口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多众多对经有多少呢?让我们啊,7得到最佳图回答问题。
年人口20111.印度在答案。
1.12.1亿;世界第二数量是多少?世界第几?亿;印度人口增2.3.26年1993-20112.印度自长速度快。
多增加了口人数量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少?说明了什么?界第一人口大国。
如果继续保持这样3.印度的人的速度增长,学生根据材料找出印度口将怎样?人口众多的优劣势,并填写在学案上。
七下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七下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印度》教学设计(一)学案导引:1、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1)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3)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4)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2、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说这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3、读南亚季风图,比较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细分课程目标,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在分析教法的同时也充分重视学法。
强调学生的活动,调动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堂上讨论相关内容,师生相互交流,学生活动频繁。
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动,除了讨论外还可以穿插其他形式;重视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认识和观察,并围绕地理图表展开活动,突出地理课程的特色。
学习本节知识,还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教学设计(二)学案导引:1、加工贸易型经济的生产和销售有什么特点?2、在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哪些危害?3、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经济带来那些影响?4、为什么会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构建了开放式的地理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的国情分析出经济的发展战略,学生从中明白了道理也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经济策略的方式、方法。
评价方面体现得非常到位,课堂中对学生问题回答的评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中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如让学生扮演人,通过不同的角色理解事物的本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西南的邻国-----印度,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利用相关地图分析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重难点)。
3、知识构造。
三、要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阅读图7.32与7.34分析印度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北半球
2.纬度位置:指出穿过印度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指出所在的温度带。
3.海陆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4.邻国位置:
1)找出印度邻国
2)指出它们位于印度的具体方位
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
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四、印度的地形分布及主要河流
1.观察P31图7.34《印度地形图》找出印度自北向南地形分布及地势特点: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高-低-高)。
2.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恒河(印度的圣母河)
五、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人的两大包袱之一)
1.阅读p32图7.36终结:印度的人口特点:一、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居世界第二
位。
二、目前增长速度较快。
2.那众多的人口是好还是不好呢?有它的优势也有缺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
p32活动题的两个问题。
第一题: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第二题:说明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经济的发展。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阅读材料。
六、结合知识结构体系,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七、旅游小知识
八、最后我们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