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棣: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人
是“招手”还是“挥手”
是“招手”还是“挥手”《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作于1928年11月6日,后收入《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把这首诗作为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诗的第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因为教学的需要,我把这首诗作了细细的研读,偶然发现,“我轻轻的招手”中的“招手”似乎不够妥当。
查阅手头几本诗歌选集或诗歌鉴赏辞典,《徐志摩诗全集》(顾永棣编注,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版)《徐志摩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新诗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新诗鉴赏辞典》(公木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第1版)《20世纪中国新诗辞典》(辛笛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版)都收录徐志摩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而且都注明选自新月书店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
这些资料中无一例外都是“我轻轻的招手”,可见教材中的“招手”并不是印刷错误或异文问题。
再看一看词典中对“招手”和“挥手”是如何解释的。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招手”为: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
~示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招手”为:举起手来摇动,表示打招呼或让人来。
如频频~、~示意。
《辞海》解释“招”为:举手示意人来。
《楚辞招魂序》王逸注:“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汉语大词典》解释“招手”为:打手势呼人或向人问候、致意。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却说小红正自出神,忽见袭人招手见他,只得走上前来。
”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推开白露卧室门,和颜悦色的招手,诱出小东西。
”从这几本权威工具书的解释可以看出,“招手”是示意叫人来的意思。
而《再别康桥》中“我轻轻的招手”下一句却是“作别西天的云彩”,很显然,作者把招手理解为和人告别的意思了。
事实上,“招手”和“作别”不相联系,和作别相联系的应是“挥手”。
_贝弗里奇报告_与全方位福利国家制度_贝弗里奇报告_书评
费为前提条件,根据缴费给付待遇的社会保障计划。
报告把所有人群划分为六类,不同的类别都有不同的社会福
2 报告的特点与启示
利政策,其中有几项针对特殊人群的改革:改革之六,对家庭
首先,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计划首先是一个保险计划, 妇女就根据其不同的需求来调整福利待遇,具体分成有工作
其核心是社会保险方案,所有处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年龄段的公民都需要 的、无工作的和任何情况下都可享受的;改革之十七,取消为
政治学研究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贝弗里奇报告》与全方位福利国家制度
——《贝弗里奇报告》书评 席雯顾莉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只要需求存在,待遇就会一直支付下
摘 要 《贝弗里奇报告》是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
的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传世经典,对整个世界的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全方位福利国
移交给社会保障部。 要成立社会保障部是为了统一管理,因为当前的社会保障
管理混乱,机构杂乱,浪费极大,但是这样以来是否会造成社会 保障部的权利过大,而且也不能证明成立了社会保障部就可以 解决之前的问题。效率的高低更多的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高效 便捷的工作流程,而不仅仅是在集权和分权中的徘徊不定。而 且就像改革之二十,将保障盲人生活的职责移交给社会保障 部,原因之一是不同的地方管理机构根据各不相同的政策规定 发放救济款,存在不合理的差异,影响社会公平。但是正是因 为各地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才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来发放 救济款,不然都发一样的,以哪个地区的为标准呢?
3 报告的借鉴意义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设计 了福利国家的基本蓝图,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 目,涉及的范围全面,分析的也较为透彻,对目前我国正在进 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积极而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有两 方面问题需要我们再思考: 第一,报告指出要成立社会保障部,很多原来是各地方各 部门各自负责的事项都移交给了社会保障部,具体包括:社会 保险和国民救助由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将目前由地方机构 管理的公共救助职能(慈善性医疗服务除外)移交给社会保障 部,将国民救助署的职责、关税和消费税部管理的非缴费性养 老金工作、劳动和兵役部管理的就业服务工作、失业保险以及 其他部委涉及各种现金福利待遇(包括工伤赔偿)的管理职责
徐志摩名字号通考_王从仁
。即同 谱名章垿 。 章 , 系徐氏家谱排辈指定用字 。 传统家 谱 多 实 行 名 字 排 行 制 , 俗 称 “ 排 辈 份” 一辈份族人名字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 , 再与其他单字 结 合 成 名 , 以 示 行 辈 。 其 字 除 少 数 由 祖 、 父辈临时决定外 , 大多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 。 《 徐氏硖石 分 支 世 系 图 表 》 表 前 《 徐 氏 硖 石 分 支 考 略》 云: 谨 按 谱 载, 四 世 祖 起 定 有 字 辈, 为 “ 。如 果 以 始 祖 计,徐 氏 家 谱 自 始 祖 至 十 五 辈, 相学登文世 , 开宗明义章 , 积善有余庆 , 受禄本天常 ” 谱名为 : 松 — 仰 — 见 — 相 — 学 — 登 — 文 — 世 — 开 — 宗 — 明 — 义 — 章 — 积 — 善 。 其中前三世非指定 , 自
④ 显 示 出 徐 氏 家 教 严 格,其 父 颇 , 从取名字状况看 , 可谓 “ 皇览 揆 余 于 初 度 兮 , 肇 锡 余 以 嘉 名 ”
有文化修为 , 故志摩出身书香门第当不差 , 且其父对志摩期望甚高 。
二 、“ 志摩 ” 名字由来及含义考
⑤ 。“ 更字 “ 志摩 ” 陈谱 ” 曰 : 案志摩二字 , 离北京大学后 , 出国始更 。
·3 4·
嘉兴学院学报 J o u o J i a U n i r n a l x i n v e r s i t f g y
第2 6 卷第 5 期 2 0 1 4年9月 V o l . 2 6N o . 5 0 1 4. 9 2
/ 1 0. i . i 3 9 6 9 s s n. 1 6 7 1-3 0 7 9. 2 0 1 4. 0 5. 0 0 6
对徐志摩的再认识
对徐志摩的再认识──试论茅盾的《徐志摩论》顾永棣世界上有个徐志摩,到1997年1月15日已经100年了;徐志摩其人在地球上消失也已有65个年头了;他虽仅在人间逗留了35年,而对他的争论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现在对他的分歧虽日趋缩小──肯定面日渐大于否定面──但见仁见智,鲜花、石块,依然五彩缤纷;值此志摩百年诞辰之际,对其中一些问题,再进一步研讨或许也是一种纪念的形式。
长期以来,海内外评价徐志摩的文章,数以千百计,在中国大陆则以茅盾的《徐志摩论》(或简称《徐论》)最具影响力,其中不少论点被广泛引用,不少评论文章也常是《徐论》的发展或重复,甚至连我编注的有关徐志摩的书籍,某出版社也以附录《徐志摩论》为条件。
因此,我感到若要对志摩再认识,那必先对《徐志摩论》也来个再认识,才能突破“框架”,留块活动空间。
《徐志摩论》写于1932年12月,距志摩罹难仅一年时间,可谓“近距离观察”,但站得太近了有时“反而看不出等量与均分的要素,容易把偶然或附带的情形看作不变的品性”。
现在,六七十年过去了,时间老人帮忙用筛子筛选了一遍,长浪滚滚,也自有沉浮,至少我们可以平心静气、消除门户之见。
《徐论》中有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论点:“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所谓布尔乔亚即资产阶级;所谓开山,应是佛教用语,原指在荒凉的山上最先修建庙宇的人,引申出来是祖师爷的意思。
先说资产阶级,《辞海》上的定义是:“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阶级。
”徐志摩一生没有占有生产资料,除了家中有过保姆,他也没有剥削工人剩余劳动。
他的主要收入是在高校教书,靠工薪度日。
他父亲可谓新兴资产阶级,但他们父子间早在1926年就断绝了经济往来,资产阶级怎能与他攀上姻缘的呢?该文后面又提到志摩的资产阶级“心境”。
心境是一种情绪,情绪又怎么开山呢?难道在徐志摩以前的悠悠岁月里,就没有人有过资产阶级“心境”,要他来开山?开山若指世界观、文艺观、价值观诸类,那么我认为太恭维志摩了,由于他死得太年轻,他的这个观那个观都不成体系。
空间烛照下的家族伦理_以_四世同堂_中的祁家四合院为例
四世同堂中的第四代只有小顺子和小妞子两 人,小妞子又在饥荒中不幸夭折,仅剩小顺子一人。 随着战争的深入,祁老人四世同堂的理想逐渐被解 构,他仍希望四世同堂能在重孙辈得到延续,祁老人 对小顺儿说:“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 世同堂的老祖宗。”小顺子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他将 会繁衍新社会中的四世同堂。小妞子在饥荒中失去 生命,而小顺儿能够在战争、饥饿中生存下来,寄寓 作者对于四世同堂理想的充满温情文化性格的眷恋 与认同。此外,我们可以发现“小顺儿”的谐音正是 “孝顺”,这也正是老舍对于“孝”这一家族伦理道德 赋予生命延续的文化隐喻。
③ 韩林德:《境生象外》,三联书店,1995 年版,第 178 页。 ④ 于坚:《棕皮手记:诗如何在》,《天涯》,2008 年第 5 期。 ⑤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中华书局,1974 年版,第 177
9 页。
作者简介:魏 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07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与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版权法概述
第四章版权法概述第一节版权基本知识一、版权(著作权):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一)版权的经济权利: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演绎权(翻译权、改变权、注释权、汇编权、制片权),传播权(播放权、表演权、展览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追续权(转售的版税权),质押权(二)版权的精神权利:发表权(是否及如何公之于众),署名权(真名、笔名及是否署名),修改权,保持作品完整权(禁止歪曲、篡改、贬毁作品),收回权(收回并禁止他人发行自己申明收回的作品)二、版权的邻接权(作品传播者权):表演者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组织权三、版权与版权邻接权的关系四、版权法五、版权与工业产权的比较第二节版权保护的客体一、版权保护的对象:主体及客体(一)作品(二)作品的分类:职务作品,非职务作品,委托作品,合作作品,单位作品,汇编作品,演绎作品,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二、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一)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有审美意义),摄影作品,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模型作品(二)我国著作权不保护的客体: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国家机关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公约及WTO 以外国家作者的作品首次出版国不是公约成员国,与中国没有版权保护协定,如伊朗(三)我国著作权法中邻接权保护的客体:出版者权(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表演者权(表演者的表演行为),录制者权(录音录像作品,广播电视组织权(广播、电视节目)第三节版权的权利归属一、版权的归属(一)版权原始归属的基本原则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组织是作者,著作权归作者。
(二)单位作品(三)职务作品(四)委托作品(五)合作作品(六)汇编作品(七)演绎作品(八)影视作品(九)作者不明:除署名外,原件持有人行使其他著作权“著作权限制”:将中国已发表个汉文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将已发表的作品改为盲文,可以不经同意,不付报酬二、版权的继受归属(一)公民死亡后(二)单位变更、终止后(三)作品原件所有权转移后(四)作者不明作品的继受第四节版权保护期一、版权保护期的起算二、版权的保护期三、邻接权的保护期对外国录音录像制品按版权保护,不是按邻接权保护,保护水平比国内高(出版物版式设计保护期10年)第五节版权的内容和限制一、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著作权二、邻接权的保护三、著作权法规定的权利限制(一)权利限制的原则(二)合理使用(三)法定许可:编写出版教科书,报刊转载,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四)版权对邻接权限制第六节版权和邻接权保护的条件一、版权和邻接权保护的条件依法自动产生保护二、版权和邻接权的侵权出版者、制作者对合法授权承担举证责任盗版问题三、版权和邻接权的侵权责任版权侵权的刑事责任,更多采用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不断降低犯罪标准,提高打击力度(2004、2007年的解释)四、版权和邻接权纠纷的解决方式案例:电视纪录片《诗人徐志摩》著作权纠纷案徐志摩,是位才华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其活动于文坛不过十年,但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
【课外阅读】从徐志摩诗歌特色看其爱情观
【课外阅读】从徐志摩诗歌特色看其爱情观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比喻生动,重视意境的创造,他的爱情诗在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诗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而优美,表现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大多写得真挚、热烈、温柔、清新。
徐志摩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有自由,有美,他以其天真、直率、有趣味的情怀性格和超然的态度对待一切,云游短暂的人生。
作为近现代中国文坛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和胡适都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
两人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相近之处。
本文试图通过重点分析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探究其爱情观,同时通过比较两位诗人所持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实践,从中窥见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从中感受与推思近代文化人的个性特点和心路历程。
潮乡海宁,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名人之地的美称,翻开海宁的历史文化名人名册,不得不提到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他是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华新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诗歌、散文受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
志摩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
《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一、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公版图书目录
书名作者《论语》孔子及其弟子《孟子》孟子及其弟子《荀子》荀况《说苑》刘向《春秋繁露》董仲舒《韩诗外传》韩婴《大戴礼记》戴德《白虎通德论》班固《新书》贾谊《新序》刘向《扬子法言》扬雄《中论》徐干《孔子家语》王肃《潜夫论》王符《论衡》王充《太玄经》扬雄《风俗通义》应劭《孔丛子》孔鲋《申鉴》荀悦《忠经》马融《素书》黄石公《新语》陆贾《独断》蔡邕《蔡中郎集》蔡邕《墨子》墨子及其弟子《鲁胜墨辩注叙》鲁胜《庄子》庄周《道德经》老子《列子》列子《鹖冠子》鹖冠子《文子》文子《文始真经》关尹子《列仙传》刘向、葛洪《鬻子》鬻熊《韩非子》韩非子《商君书》商鞅《申不害》申不害《慎子》慎到《管子》管仲《公孙龙子》公孙龙《孙子兵法》孙膑《吴子》吴起《六韬》姜尚《司马法》司马穰苴《尉缭子》尉缭《三略》黄石公《海岛算经》刘徽《周髀算经》赵君卿《淮南子》刘安等《吕氏春秋》吕不韦等《鬼谷子》陶弘景《尹文子》尹文《邓析子》邓析《史记》司马迁《春秋左传》左丘明《逸周书》孔晁《国语》左丘明《晏子春秋》晏婴《吴越春秋》赵晔《越绝书》吴平《战国策》刘向[编]《盐铁论》桓宽《列女传》刘向《春秋谷梁传》榖梁俶《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汉书》班固《前汉纪》荀悦《东观汉记》刘珍《后汉书》范晔《穆天子传》郭璞《西京杂记》刘歆《诗品》钟嵘《抱朴子》葛洪《人物志》刘邵《金楼子》萧绎《水经注》郦道元《神仙传》葛洪《三国志》陈寿《高士传》皇甫谧《神异经》东方朔《洞冥记》郭宪《群书治要》魏征、虞世南、褚遂良《艺文类聚》欧阳询[主编]《通典》杜佑《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三字经》王应麟《论语注疏》何晏《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兰陵笑笑生《封神演义》许仲琳《广韵》陈鹏年等《孝经注疏》邢昺《太平御览》李昉等[编]《太平广记》李昉等[编]《朱子语类》朱熹《宋景文公笔记》宋祁《棋经》张拟撰《郁离子》刘伯温《墨子闲诂》孙诒让《红楼梦》曹雪芹《全唐诗》曹寅等[编]《康熙字典》张玉书《儒林外史》吴敬梓《墨经校释》梁启超《朝花夕拾》鲁迅(下同)《故事新编》《彷徨》《呐喊》《野草》《而已集》《二心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人》林语堂(下同)《人生的盛宴》《欧风美语》《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锦秀集》《有不为斋文集》《第一流》《文人画像》《无所不谈》《优游人间》《浮生若梦》《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唐人街家庭》《缘缘堂再笔》《艺术修养基础》《画中有诗》《艺术与人生》《踪迹》朱自清(下同)《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诗言志辨》《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论雅俗共赏》《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文集》《傅雷书信选》傅雷(下同)《傅雷谈艺录》《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传记五种》《沉沦》郁达夫(下同)《茑萝集》《寒灰集》《鸡肋集》《过去集》《孤独者的愁哀》《迷羊》《奇零集》《薇蕨集》《她是一个弱女子》《仟余集》《断残集》《浙东景物纪略》《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集》《达夫短篇小说集》《闲书》《我的忏悔》《藤十郎的恋》《达夫诗词集》《达夫书简》《文艺论集》《戏剧论》《文学概说》《小说论》《古希腊罗马神话》古斯塔夫·施瓦布《荷马史诗》荷马《奥瑞斯提亚三部曲》埃斯库罗斯《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欧里庇得斯《神曲》但丁《歌集》彼特拉克《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十日谈》薄伽丘《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下同)《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伪君子》莫里哀《汤姆·琼斯》菲尔丁《新爱洛伊丝》卢梭(下同)《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阴谋与爱情》席勒(下同)《审美教育书简》《席勒文集》《浮士德》歌德(下同)《少年维特的烦恼》《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唐璜》拜伦《草叶集》惠特曼《白鲸》麦尔维尔《悲惨世界》雨果(下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红与黑》司汤达《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下同)《高老头》《幻灭》《交际花盛衰记》《幽谷百合》《贝姨》《包法利夫人》福楼拜(下同)《情感教育》《双城记》狄更斯(下同)《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下同)《傲慢与偏见》《爱玛》《劝导》《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德伯家的苔丝》哈代(下同)《无名的裘德》《还乡》《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死魂灵》果戈理《猎人笔记》屠格涅夫《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下同)《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下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变色龙》契诃夫(下同)《跳来跳去的女人》《小公务员之死》《带阁楼的房子》《第六病室》《脖子上的安娜》《套中人》《一位女士的画像》 亨利・詹姆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下同)《汤姆・索亚历险记》《亚当与夏娃》《王子与贫儿》《玩偶之家》易卜生《娜娜》左拉(下同)《妇女乐园》《萌芽》《小酒店》《羊脂球》莫泊桑(下同)《漂亮朋友》《一生》《温泉》《皮埃尔和让》《我们的心》《恶之花》波德莱尔(下同)《巴黎的忧郁》《人造天堂》《芭芭拉上校》萧伯纳(下同)《圣女贞德》《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下同)《儿子和情人》《恋爱中的女人》《虹》《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下同)《名人传》《贝多芬传》《莫斯科日记》《巨人传》《魔山》托马斯·曼(下同)《市登勒洛克一家》《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浮士德博士》《威尼斯之死》《嘉莉妹妹》德莱塞(下同)《美国的悲剧》《珍妮姑娘》《繁华一梦》《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下同)《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一条好汉》《变形记》卡夫卡(下同)《城堡》《审判》《失踪者》《饥饿艺术家》《误入世界》《尤利西斯》乔伊斯(下同)《都柏林人》《芬尼根守灵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狂野之夜》《夜色朦胧》茨威格(下同)《贵妇失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昨日之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昨日的世界》《心灵的焦灼》《象棋的故事》《恐惧》《异端的权利》《断头艳后》。
对徐志摩的再认识——试论茅盾的《徐志摩论》
至超越的也 自有其人。
诗属于美感领域 ,是诗人对人生的切肤体验 。
过了半个世纪 ,茅盾在 《多事而活跃 的岁月 如果从狭义上 说 ,诗与散文相对 ,它包含内容 与
—
—
回忆录 (十六 )》里对他 的 《徐志摩论》 又 形式两个部分 :如果 只有 内容而无表现其内容 的
超不仅早于志摩 ,而且不论 在哪个 “观”上都 自 我想对具 有智 力 、灵性与人格 的人来说 ,更不能
成体系。既然梁启超的体 系不是无产 阶级的 ,志 机械地分类 了。因为人常常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
摩又怎能开布尔乔 亚的那座 山呢?若仅指新诗而 而且是发展 的变化的。就拿 同一味中药来说 ,也
言,那么担 当开 山重任 的可 能是 胡 适 的 《尝试 会因产地和泡制方法 的不 同而药性各异 ,川贝不
集》。再说他是 “布尔乔亚的末代”?这个预言也 同于浙贝 ,生地有异 于熟地。所 以,对一位诗人
没有中彩 ,因为所谓 “布尔乔亚诗人 ”,迄今还 前面加个 “唱死木死” 封存起来 ,我想是不完整
山若指世界观、文艺观、价值观诸类 ,那么我认 药房的产品, “它那特点是和不是异 ,是一致不
为太恭维志摩 了,由于他死得太年轻 ,他 的这个 是分歧 ,是不变 的传统精 神 、不是一时 间一运动
观那个观都不成体 系。别人不说 ,他 的老师梁启 浅薄的乖僻 。”这 篇文章 说 的虽 是艺 术作 品,但
嫩芽的青紫劳苦社会的光影悲欢的图案一切的一切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的眼前展开有声色和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要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别再走错了路
《再别康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波里, 我甘心做一
心做一条水草。他是多么留恋康河啊,多么依恋康桥啊,哪怕做了水
底最卑微的水草也心甘情愿。
条水草!
小组汇报
意 象
潭水——虹——揉碎——沉淀着梦
第四节
第四段围绕康河里的一潭水来写的,但你细品啊,
那榆阴下的一潭在作者眼里是什么?——天上虹,
那榆荫下的
意
多彩美好的彩虹,多么梦幻,可见而不可得节
齐读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归别离,回归悄悄,离别只能是
安静的,对所有留恋的东西只能割
舍,哪怕是云彩也不能带走一片。
第三章节
请简要概括《再别康桥》 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个情如云飘逸、如柳柔美、 如水清柔的,对康桥充满无限 爱恋,对往昔生活充满美好憧 憬,对眼前的离别深感无可奈 何的青年诗人形象。
象
第三节
意
康桥桥的能一感已情就个第情感经是“三一油是:是节条油围增深提大的绕众 ”强爱问水水、底了了,草“的,招还,我青但摇荇是那们作”,者写减第说那的出弱三第青眼了荇了节二里水生这底?对节长条的在康对水青软草 荇泥“的上油自,油由增 的 一在的自我强柔 条”在看在,波 水了来水那,里 草—底个那招惬, 。—可摇意在甘, 康心软荇河做泥,上的青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 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 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 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 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 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 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
徐志摩简介 (2)
文学生涯
• 康桥(剑桥)月色 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 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 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 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 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 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 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 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 印痕。 徐志摩故居,摄于2009年4月26日。
• “跑野马”的散文 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 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 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徐 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 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 还有不少)。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 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他的散文内容涉及 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 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 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 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 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 “别一世界”。
• 《猛虎》与《云游》 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徐志摩还出个两本诗集,一 是由他自己编选,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一是由他人 编选,1932年出版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 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1927年后,徐志摩的思想经过 “波折”,他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 另一方面,他对工农革命又感到恐惧和抵触,他的思想陷 入深深的矛盾和绝望。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与现 实生活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他的思想立 场与进步的革命潮流相抗衡,他竟不顾诗歌艺术的基本要 求,将赤裸裸的政治概念搬入诗中,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 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在极度幻灭和绝望的时候, 又仗持尼采的哲学来鼓励自己。
一张纸,一支笔,一段故事——读《徐志摩散文集》心得札记
一张纸,一支笔,一段故事——《徐志摩散文集》后感他总是带着一副金边眼镜看着世俗寡淡,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他有着自我主张正所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
他就是——徐志摩。
众人道他是疯子,可他的文采确是无人比拟。
每每读起他的文章总是令人感慨万千。
可能就是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在我印象中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风流成性却令人感叹。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读过他的文章后,内心的感性都被激成水。
原来,众生所认识的他都是不完整的。
我最喜欢他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这是他在静时的感性。
他曾说过“是动,不论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
是动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
”那此时的他又是何等的郁结?又是何等的百般无赖?不得而知却又一知半解,是我在读这篇文章时最深刻的心情。
我感叹在他笔下那富有灵魂的景物,沉醉他笔下不一样的世间。
我不得不了解他,不得不感身受。
“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消翳,只剩下有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想。
”“此时摸索剩余的斑痕,追想汹涌的情景,是梦或是真”。
是这样的天马行空,是这样细腻的阐述,将我带入,将我感动。
这或许就是他文字的魅力吧,发人感慨,令人斟酌,让人了解。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他总有着这样的实力,将诗入散文。
他总有着这样的风采,将人梦入民国。
世人道他荒谬世人道他是情种可就是他的浪漫,他的感性,将他万劫不复。
他最终还是在追爱的路上掉入深渊,再也无法动笔,再也无法描绘属于他的心情属于他的故事。
我也只是遗憾,遗憾无法斟酌他的文字,无法感受他的故事。
倘若某天,又有人再跟我提起这样的一位文人之时我会微笑道“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
近三十年徐志摩传记作品述评
一
3 顾永棣 著 《 流 诗 人 徐 志摩 》 四川 文 艺 出版 . 风 , I
社 18 9 8年 6月 初 版 。
4 赵遐 秋著 《 志 摩 传 》 中国人 民大 学 出 版社 . 徐 ,
18 9 9年 3月 初 版 。
-
5 宋益 乔 著《 志摩 传 : 术 与风月 》 北岳 文艺 . 徐 艺 ,
、
类 别
出版 社 19 9 0年 1 月 初 版 。 1
( ) 一 自传
1 刘 炜 编《 志摩 自叙 》 团结 出版 社 1 9 . 徐 , 9 6年 4 月初 版 。
6 宋炳 辉 著《 月下 的夜莺 : 志摩传 》 上海文 . 新 徐 , 艺 出版社 1 9 9 3年 1 2月初 版 。 7 冯亦 同著《 志摩 》 江 苏文 艺 出版社 1 9 年 . 徐 , 99 5月初版 。 8 李夜 平 著《 教歌 唱 : 志摩 》 山东 画报社 与 . 天 徐 , 中华 书 局 ( 港 ) 限 公 司分 别 于 1 9 香 有 9 8年 1 9 9 9年
・
2 ・ 4
蒋 成 德 : 三 十 年 徐 志 摩 传 记 作 品 述 评 近
1 . 石 山 著 《 志 摩 传 》 北 京 十 月 文 艺 出 版 1韩 徐 ,
社 ,0 1年 2月 初 版 。 20
公 司 18 9 9年 1月 初版 。 5 曾晓编 《 . 盖世 情 侣 ——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 时 ,
面貌 的文 学传 记 。计 有 :
的遭际 正像其 生 前 的命 运 一 样 备 受 非议 , 以至被 批 判 打入 冷宫 沉 寂 了 二 十 多 年 , 到 上 世 纪 8 直 0年 代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后人]张幼仪与徐志摩合葬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后人]张幼仪与徐志摩合葬张幼仪与徐志摩合葬篇1:顾永棣《徐志摩传奇》简介我写徐志摩传虽有个曲折的过程,但在写这本传记文学时,却几乎是我感情的一次无关拦的喷涌。
正因为是一涌而出,所以就难免夹杂泥沙。
现在看来有些章节太芜杂了。
但我不想更动它,因为不管是泥是沙还是清泉,都是我当时真诚感情的一次记录。
这次修订只改正了一些错误,补充了一点新鲜资料,虽然篇后新增“余音袅袅”一章,但应该说仍是原汁原味。
如果灵感再一次降临,感情再一次喷涌或许我会写一部更丰满的徐志摩传。
这部传记据说是大陆上第一部徐志摩长篇传记文学作品问世十年来已三次印刷,台湾新潮社出版后也成了畅销书。
在浙江本书获得了优秀文学奖。
这些都是我当时不曾预料和企求的。
更令我意外的是,这本小册子竟远销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也有那里的学者教授读后来信来访的,有的还成了朋友,这真是一宗意外的财富。
日本一学者对我说:“你写的徐志摩是一个徐志摩。
”谢谢天,我简直受宠若惊了。
但仔细想想这份功劳是徐志摩的:因为徐志摩不是纸剪的、泥捏的、铁铸的更不是一个模型里造的,因为他有血有肉有筋骨,因为他有理想有追求有风度,因为他敢爱敢恨敢说话,因为他不做作,不作伪,无成见,无心计。
他有的是普遍的爱心和对一切弱小者的同情。
他像是一条飞溅着的山泉,清澈、晶莹,有闪光,有声响。
因为有一个很像人的徐志摩,所以笔下才会有像徐志摩的人。
婚变时间真是个怪东西,它不知从何处而来,又不知去向何方!如果没有日出日落,如果没有月缺月圆,又怎样让人去捉摸时间。
但夫妇相处、阴阳交合,并不会像时间那样令人捉摸不透。
幼仪来英国与志摩团聚之后。
她感到体内又有了新生命的征兆,她暗喜又为徐氏烧旺了一炉香火,如果将这喜讯传到家里,那公婆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
1921年8月的一天,她终于将怀喜之事告知了志摩。
志摩先是一惊,然后迸出一句让幼仪万万没有想到的话:“把孩子打掉。
” 这犹如晴天霹雳,使幼仪浑身哆嗦。
自古文人皆寂寞
自古文人皆寂寞一说到徐枕亚,立刻想到他的两本名著:《玉梨魂》、《雪鸿泪史》。
初读这两本书的情景也立刻在脑海呈现。
那是1942年,抗战时期,我还在故乡宜兴的山区读高中。
一天,高三的一位同学很神秘地约我到校外梨树林中见面。
我如约而至。
他从怀里拿出一本书,就是《玉梨魂》。
他神情严肃郑重其事地说:“这本书是写爱情的,情调有些颓唐,和当前的抗战气氛并不协调。
给你看是因为你爱好文学,骈四俪六的文体,纷披的华丽辞藻,对你提高文学素养有帮助。
”“这比你看浅薄的《啼笑因缘》要好得多。
”他又说。
书的第一章就是:“曙烟如梦,朝旭腾辉,光线直射于玻璃窗上作胭脂色。
窗外梨花一株,傍墙玉立,艳弄残月,香逐晓风。
望之亭亭若缟袂仙,春睡未醒,而十八姨之催命符至矣。
香雪缤纷,泪痕狼籍(现写作藉――编者注)。
玉容无主,万白狂飞,地上铺成一片雪衣。
此情此景,即上群玉山头,游广寒宫里,恐无以过之……”开端即如磁铁之引力深深吸引住人。
就在梨花盛开的林荫下,几个清晨,我读完《玉梨魂》,尽管似懂非懂,但哀艳的文字,感人的情节,还是深深打动了我。
我把书中的佳句与诗词抄在我的笔记本上。
不过也仅此而已,毕竟当时战火纷飞,这样的书究非我们青年学子应读。
后来也就淡忘了。
读《雪鸿泪史》已是1948年,我踏入社会的第二年,在无锡崇安寺的地摊上购得。
这是《玉梨魂》的演绎,日记体的艳情小说,作者自称“是书主旨在矫正《玉梨魂》之误”。
由于当时瞻望大局迷茫,情绪有些低沉,这样的书恰为我精神所需,一度沉浸在书中。
徐枕亚是常熟人。
记得是1950年,当时因公去常熟,也曾在县城南门寻踪觅迹。
虽徐枕亚离世(1937年)不过十余年,对他竟无人知晓,“自古文人皆寂寞”,信然。
二徐枕亚的作品归入鸳鸯蝴蝶派。
写这类缠绵低沉、哀感顽艳的作品的人,似乎都出生在江南。
如周瘦鹃、程小青、李定夷、范烟桥等,无一不是生在江南一带。
大概慷慨奔放、豪气横溢的文人只会育于北国。
徐枕亚1889年出生在常熟的一个书香门第。
甜言蜜语之顾永棣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人
顾永棣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人初夏时节,笔者慕名采访了海宁中学八十高龄的退休教师、徐志摩研究专家、浙江省作协会员顾永棣老先生,听他讲述了40多年来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感人故事。
与徐志摩是没有见过面的老乡1935年农历正月初十,顾永棣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现为市)硖石镇一个文化商人家庭里。
顾永棣的父亲顾漱芳,经营着杭州、上海、南京、北平一带编印的《申报》《京报》等报纸发行业务,并办过茧厂、绢厂等企业,是海宁一带知名的实业家。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1872—1944)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企业家。
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1897年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接着又开设人和绸布号,并与沈佐宸等人集资建成硖石电灯公司。
他先后任硖石商会总理、会长、主席近20年。
顾、徐两家是海宁的大家族,早在1908年顾漱芳与徐申如曾共同投资沪杭铁路,享誉浙沪。
他俩关系要好,常有来往走动。
顾永棣七八岁时随父亲去徐府喝茶时,曾见过徐申如几面。
他记得徐申如颇有长者风范,因常做慈善事业,颇受人尊敬。
顾永棣并未见过大诗人徐志摩。
1935年春他出生前,徐志摩已于1931年11月去世了。
但顾、徐两家关系亲密,早年徐志摩出版了诗集,徐申如收到后,就会送一本给好友顾漱芳欣赏。
其中徐申如曾将192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徐志摩第一本诗集《志摩诗集》送给顾漱芳,还指着扉页上的“献给爸爸”题字说:“志摩敲我竹杠,这上面4个字我就掏了大洋800块。
”因此,顾家所存上世纪20年代版的《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等,都是徐家所赠。
顾永棣渐渐长大后,从父亲、同乡那里和一些书报上了解到徐志摩的一些情况。
虽然顾永棣从没有见过徐志摩,但他较早读过徐申如伯伯赠送的《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等作品,对徐志摩的形象和作品颇有好感。
因此,在他的心中早就有了一个崇敬的偶像:那就是同乡的大诗人徐志摩。
寻访徐志摩失散的诗篇顾永棣在海宁上了小学和中学,其间便爱上文学。
论徐志摩诗歌中“云、星、月”意象
论徐志摩诗歌中“云、星、月”意象[摘要]徐志摩诗歌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笔下的意象清新明丽、新颖美妙、空灵飘逸,具有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的特征。
“云、星、月”意象在徐志摩诗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们作为吟咏的主角或配角出现。
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就徐志摩诗歌“云、星、月”意象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几种主要表现手法,探索其丰富的意蕴,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深层次的意蕴才能更好的了解他及其诗歌。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意象;云;星;月Comment on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medium“cloud、star 、month”imago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accepts the effect that whose life experiences very much, his bright and beautiful , new and original splendid , nimble and unpredictable elegant , have dim US , dynamic beauty , soft beautiful fresh 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imago characteristic. "cloud、star、month " imago have broad applying in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they appear as the leading role or supporting role chanting.That the person shows a form is of colour and variety ,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cloud 、star 、month " imago, dro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a hint of waiting for several kinds ma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right away , exploration it's rich intention accumulates , we know only when having known these deep-seated intention accumulating ability more well his and their poetry and song.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imago; cloud; Star; Month徐志摩是现代中国极少见到的一个至情至性的诗人!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在现代中国又有谁像他那样喜欢仰看天空?虽然比他诗作多的人很多,但似乎还没有哪位诗人能像他那样的钟情于天空中的云彩、明星、明月。
[传记文学的特点]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的特点]传记文学传记文学一: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导语:我国古代文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下面来说说一些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
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
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
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
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永棣: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人
初夏时节,笔者慕名采访了海宁中学八十高龄的退休教师、徐志摩研究专家、浙江省作协会员顾永棣老先生,听他讲述了40多年来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感人故事。
与徐志摩是没有见过面的老乡
1935年农历正月初十,顾永棣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现为市)硖石镇一个文化商人家庭里。
顾永棣的父亲顾漱芳,经营着杭州、上海、南京、北平一带编印的《申报》《京报》等报纸发行业务,并办过茧厂、绢厂等企业,是海宁一带知名的实业家。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1872—1944)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企业家。
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1897年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接着又开设人和绸布号,并与沈佐
宸等人集资建成硖石电灯公司。
他先后任硖石商会总理、会长、主席近20年。
顾、徐两家是海宁的大家族,早在1908年顾漱芳与徐申如曾共同投资沪杭铁路,享誉浙沪。
他俩关系要好,常有来往走动。
顾永棣七八岁时随父亲去徐府喝茶时,曾见过徐申如几面。
他记得徐申如颇有长者风范,因常做慈善事业,颇受人尊敬。
顾永棣并未见过大诗人徐志摩。
1935年春他出生前,徐志摩已于1931年11月去世了。
但顾、徐两家关系亲密,早年徐志摩出版了诗集,徐申如收到后,就会送一本给好友顾漱芳欣赏。
其中徐申如曾将192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徐志摩第一本诗集《志摩诗集》送给顾漱芳,还指着扉页上的“献给爸爸”题字说:“志摩敲我竹杠,这上面4个字我就掏了大洋800块。
”因此,顾家所存上世纪20年代版的《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等,都是徐家所赠。
顾永棣渐渐长大后,从父亲、同乡那里和一些书报上了解到徐志摩的一些情况。
虽然顾永棣从没有见过徐志摩,但他较早读过徐申如
伯伯赠送的《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等作品,对徐志摩的形象和作品颇有好感。
因此,在他的心中早就有了一个崇敬的偶像:那就是同乡的大诗人徐志摩。
寻访徐志摩失散的诗篇
顾永棣在海宁上了小学和中学,其间便爱上文学。
14岁那年,他就在发行量很大的上海报纸《新闻报》发表了短文,这在同学们眼中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
从海宁中学毕业后,顾永棣考进了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探矿专业。
1956年春调到四川做地质工作,并在那里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先后在四川、云南一带深山野岭中辗转了十多年,为国家寻找矿藏。
可爱好文学的他,地质包里还装着20年代版的《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徐志摩的散文集,不时拿出来拜读,并在业余时间搞些文学创作。
1959年,他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我爱祖国小丛书”《建设的尖兵》。
1974年早春,他告别了四川地质部门,带着全家人回到离别18
年的故乡,在海宁中学当语文老师。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文革”后期,人们还读不到徐志摩的诗文。
一天,顾永棣在高中毕业班上语文课时,问他的学生“知道不知道徐志摩这位海宁籍的著名诗人?”班上一时无人作答,稍后才有个学生站起来答:“我知道,徐志摩是个‘反动的诗人’!”这让顾永棣感到震惊:历史名人竟被扭曲成这样!
顾永棣陷入了深思。
这也促使他下决心去研究徐志摩的人生和作品,让读者了解真实的徐志摩。
在研究中他发现:1931年徐志摩罹难时刚34岁,徐志摩意外去世前,文学创作事业正如日中天,并没像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作家一样,将自己的作品收集齐全,出个全集作个人生的总结。
他除了有几本集子外,大部分作品都散见于报刊上。
1949年以后,徐志摩的事略与著述在台湾出版过,但在大陆几乎消失殆尽,所流行的诗句,就是“文革”中在批判文章中掐头去尾的那几行。
因此,顾永棣想要做两件事:一是给徐志摩编书立传,二是给徐志摩正名。
当时他的工资并不高,还要养家糊口,外出的费用也没
处报销。
但他咬咬牙还是利用寒暑假、星期天,自费去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各大图书馆和徐志摩当年任教过的多所高等院校地毯式查阅许多报纸、杂志,访问徐志摩的同学、好友等相关人士,从中寻找徐志摩的轶事和佚诗佚文。
顾永棣探寻多年多地多人后发现:英年早逝的徐志摩,生前共留下了4部诗集,存诗仅137首,其他180多首诗却用了近10个笔名,分散发表在抗战以前的一些报刊上或书信日记里。
特别是由于他的笔名较多,且在同一时期,还有不同作者用同一笔名的情况。
要在当年高深的书山诗海里去“勘探”、“梳理”,工作量是巨大的,其难度也不小,还需要一双“火眼金睛”作鉴别。
虽然这些寻找过程非常艰辛,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顾永棣常常吃干粮、喝凉水、住最便宜小旅馆,甚至躺在公园、校园的椅子上睡一夜,还常有空手而归的情况。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過他10年间像当年探宝一般的艰难寻访,先后在全国许多城市、乡村和学校寻访
到与徐志摩有关的100多人,也寻访到不少徐志摩的佚诗佚文,他犹如为徐志摩找到了失散半个多世纪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将它们领回了家。
他听到有关徐志摩的一些轶闻趣事后,就当场记下来再将其整理成文,在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人物》月刊和杭州《西湖》文学杂志发表,让人们初步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徐志摩,也让读者看到一些徐志摩的诗作,大大开阔了视野。
为徐志摩编书写传
初战告捷,顾永棣继续向原定为徐志摩编书立传的目标进军了。
他为研究徐志摩先后花了大量心血和40多年时间,但这是值得的。
经过了顾永棣的不懈努力,1983年,由他编注的《徐志摩诗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19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徐志摩诗集,一时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