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 打造神舟动力

合集下载

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作者:刁吉海鹏程来源:《企业文明》2012年第12期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集体采访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洲际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承担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立足国情突出顶层谋划和设计发展航天必须立足国情,从战略大局出发,突出做好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

中国航天依靠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再到独立自主地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创造每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印证了这条宝贵的基本经验。

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中航科技的航天专家从国家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

在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一关键问题上,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决策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创造性地制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舱方案。

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作者: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3期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关乎命运。

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回顾新中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科技事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实践的历程波澜壮阔,获得的经验弥足珍贵。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党关于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路径越来越清晰,呈现出勃勃生机,展示了光明前景。

十八大再次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我们党长期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行动指南,是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添发展的新动力。

要坚持科技发展为了人,科技发展服务人,紧紧围绕13亿人的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发展科学技术,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让科技创新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要统筹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协同创新,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需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纵观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每个国家的创新发展模式各不相同,路径各具特色。

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不断的例子

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不断的例子

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不断的例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4月16日返回东风着陆场,3名航天员胜利凯旋。

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实现快速返回,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圆满完成使命胜利凯旋。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

在轨期间创下了多个“首次”,比如: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天空授课、1次与美国青少年“天宫问答”,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实验和应用项目。

此外,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首次实现在轨驻留6个月,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新纪录背后是航天精神支撑。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天测控精神……一个个难忘瞬间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的不懈努力,有了航天精神的支撑,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建设航天强国矢志不移。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航天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火箭运载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坚持自主创新对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坚持自主创新对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坚持自主创新对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指在科技领域中,依靠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独立研发并取得创新成果的过程。

坚持自主创新对于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坚持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航天科技实力的根本路径。

航天科技是一个高度复杂、风险严峻、前沿性强的领域,需要具备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突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才能在这个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是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断推动航天领域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和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再次,坚持自主创新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航天科技产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自主创新,可以推动航天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加产业链的价值,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航天科技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一定的研发投入和人才支持,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够培养本土创新人才,提升我国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活力。

最后,坚持自主创新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个重要的航天大国,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自主创新,可以不断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此外,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当前的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航天科技领域已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制高点。

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保持科技的独立性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中国航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为实现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大国重器的诞生靠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大国重器的诞生靠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大国重器的诞生靠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作者:黄晗杨宏斌谭琦夏元敖子棋谭卓雯来源:《科学大观园》2024年第07期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之重器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大國重器蕴藏着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大国重器的打造。

以下是两会期间,相关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当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看法。

大国重器,是指拥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装备或重大工程,是一国现代制造业综合实力的代表作。

过去一年,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00次发射,一次次“向云端”不断刷新纪录;“爱达魔都”号和“大鹏公主”号下海、“奋斗者”号极限深潜、钻探船“梦想”号试航,不断开辟“向海图强”之路……我国“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精彩纷呈。

它们或是钻地啃石嚼土、装载前行,或是驭水升船、腾空而起、仰望星空,在各领域彰显着中国的底气和实力。

在湖南,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盾构机,是用于地下工程建设的“神兵利器”,素有“地下蛟龙”“地下航母”的美誉。

“中国盾构机产业在短时间内不仅做到了整机技术全球领先、市场份额全球最大,还实现了关键系统自主可控。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铁建重工牵头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针对重载大型轴承、控制系统、减速机、液压泵马达等掘进机关键零部件开展自主攻关,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打通了掘进机国产化的“最后一公里”。

“从城市地下到高原山川,从超大埋深到超高海拔,我们的装备支撑了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

目前,国产掘进机占据了95%的国内市场、三分之二的全球市场。

”刘飞香说。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中的“大力士”和“多面手”。

如今,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载机产品遍布海内外各处工地,销量荣冠全球。

09考研时政指导: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09考研时政指导: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神⾈七号载⼈航天飞⾏任务于2008年9⽉28⽇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的⾜迹第⼀次印在了茫茫太空。

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宇航员和航天机构对此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格局,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

新⾥程碑 曾3次太空⾏⾛的美国前宇航员温斯顿·斯科特说,⼏天来他⼀直关注神七,中国航天员⾸次太空⾏⾛持续了⼤约20分钟,但“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中国载⼈航天的)⼀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美国华裔宇航员卢杰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封电⼦邮件中说:“太空⾏⾛是⼀项⾮常重要的太空探索能⼒,它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中的⼀个新⾥程碑。

”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所中国航天事务专家茜尔维·卡拉⾥持同样看法。

卡拉⾥说,神七的重要突破就是中国航天员的⾸次太空⾏⾛,通过实现这项操作,中国在太空探索上⼜迈出了⼀⼤步。

⽆论是宇航员的太空服,还是其他为舱外活动配的设备,都意味着中国在航天技术⽅⾯的进步。

国际宇航联合会负责⼈菲利普·威尔肯斯认为,这次飞⾏任务是中国未来建设空间站的关键⼀步。

威尔肯斯对新华社记者说,神七航天员出舱⾏⾛表明中国具备了在太空中进⾏更为复杂操作的能⼒,将为中国未来建设空间站打下基础。

太空强国 ⽇本负责制定航天事业政策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采访时说,⼀个国家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载⼈航天飞⾏和太空⾏⾛,表明这个国家的载⼈航天技术已经拥有了⾼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俄罗斯宇航员⽡列⾥·托卡列夫也持同样观点。

他认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令整个世界感到惊讶,实施太空⾏⾛是⼀个国家成为航天强国的标志。

他说,载⼈航天集中体现了国家整体科技发展⽔平,标志着⼀个国家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

中国⽬前已经掌握了先进的载⼈航天技术,⽽且中国有能⼒保持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向世界展⽰⼀个迅速崛起的中国。

马来西亚知名年轻学者胡逸⼭29⽇在吉隆坡说,中国航天员⾸次实现太空⾏⾛以及神七返回舱安全返回,是中国跻⾝世界科技强国的⼀个标志。

打造“五力”工程 建设航天特色企业文化

打造“五力”工程 建设航天特色企业文化

打造“五力”工程建设航天特色企业文化作者:李一芳史蓓蓓来源:《企业文明》2023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7年来,一代代航天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发扬航天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创造瞩目业绩的同时,为独具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最厚重的基石和最有力的支撑,我国航天企业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使命,以打造企业文化引领力、传播力、塑造力、凝聚力、创新力的“五力”工程为抓手,整合党建、工建、团建资源,汇聚文化合力,从战略高度着眼,从细微处运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以组织建设为根本,强化企业文化的引领力抓企业本部党建,促作风改进、能力提升。

企业本部是履行“战略管控、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管理、风险管控”职能的枢纽机关,本部党支部要聚焦岗位职责做到“站位上升、管理下沉”。

要通过试点先行和经验推广,建立本部党支部与基层单位党支部的联建共促机制,打造互帮互学互促的工作格局。

要抓好政策研究学习和宣传贯彻,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制约本部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引导本部党员成为本领域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抓基层党建,促围绕中心、同向发力。

基层党支部要坚持经常性开展“党性体检”,针对重要问题不定期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从思想认识上对标对齐,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要找准切入点,将党建融入本单位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全过程。

要聚焦本单位重点难点问题,定点到人、责任到岗。

要以党建共建为抓手开展“一支部一特色”活动,達成“日常有联络、业务有合作、文化有交融、团队有提升”的共建目标。

抓党建责任落实,促队伍建设、担当作为。

企业党委要深化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机制,试行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每年向党支部述职机制,每年末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足并督促提醒,挖掘特色做法并予以推广。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注意事项:1.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四大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本大题共12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36分)1.光影记录变迁,照片讲述历史。

某校思政社团计划举办一期“庆祝改革开放 45 周年成就”主题摄影作品展。

下面是小华收集的图片,其中符合主题的是2.为了让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我国不断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阅读下图可以看出A.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特点C.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我国不断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3.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材料体现出的我国民主制度有A.基层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概括以下四幅图片的共同主题,你认为合适的是A.民主监督防腐败B.加强民主管理C.全过程人民民主D.推进民主协商5.某中学组织九年级同学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实践“做中学”课改理念,让学生走进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三农”问题撰写提案。

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A.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B.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C.规范民主程序,行使民主权利D.在实践中学习,提升金融意识6.某市公安机关开展2023年“夏季行动”,全市刑事类、治安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0.2%、 10.26%。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从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立重组,于2000年9月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直属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是国家重大装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主力军的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肩负发展国有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历史重任。

在“十一五”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南车集团公司也提出了自身发展的目标:到“十一五”末,集团将成为全球轨道装备制造业的优秀企业并进入前五强,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企业要发展,和谐为保障。

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进程中,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提出了“加快发展巩固和谐、深化改革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保障和谐”的指导思想,从加快企业发展、深化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维护企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这种从各种不同层面协调构建和谐企业的做法,也可资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借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整体的和谐不能离开个体的和谐而存在。

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细胞,企业的和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微观基础的作用。

对于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其和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自从成立以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一直将发展看成企业的第一要务,将公司的发展壮大视为企业回报社会和国家的最高责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南车集团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并以此推动对建设和谐企业的理解和落实,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锦集5篇)

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锦集5篇)

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锦集5篇)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1 “航天精神”托起中国航天梦作者:徐爱香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23年第07期【热点综述】材料一2023年4月14日,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因病逝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唁电,对梁思礼同志逝世深表哀悼。

习近平在唁电中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礼同志毅然归国,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仰。

材料二2023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

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在各地开展系列活动。

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材料三2023年6月25日20时,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

长征七号是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比大家熟悉的长征二号F提高了近60%。

长征七号首飞,是中国以建设空间站为目标的空间实验室任务第一次发射。

首次亮相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发射效率更高、射向更宽、运输更便捷等优势。

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及深空探测航天器,将都从这里升空。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经验与 启示
目录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经验 • 中国航天事业的启示 • 中国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6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火箭——“两弹一星 ”,迈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国际合作是中国航天事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际航天市场的竞争加剧,国际合作成为中国航 天事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国际合作,中 国航天科技工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高中国 航天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中国航天事业的国 际竞争力。同时,国际合作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 2 3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项目,与多个国家和 地区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
分享经验与成果
中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 成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 验和技术成果。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建设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航天合作与交流机制建设,参 与国际组织、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 作与交流。
04
中国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 与展望
挑战
技术瓶颈
中国航天事业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仍需突 破,如重型运载火箭、先进推进系统等 。
国际竞争压力
国际航天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面临来自 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的压力。
资金投入不足
航天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中国航 天经费相对有限,对研发和试验造成一 定影响。
人才短缺
中国航天事业将进一步加大自主创 新力度,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 国际竞争力。

神舟飞船科技演讲稿

神舟飞船科技演讲稿

神舟飞船科技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神舟飞船科技”,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创造。

我们都知道,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器,被誉为“航天工程的七个坑爹奶奶挑的航天娘娘”。

自2003年首次载人发射成功以来,神舟飞船已经完成了多次载人和货物运输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实力。

首先,神舟飞船的发射技术无论是在载人航天器领域还是在火箭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们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推进系统和创新的结构设计,以确保航天器能够平稳地进入太空。

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提高了航天效率,降低了成本。

其次,神舟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是载人航天器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面对很多极端环境,如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等。

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最首要的考虑。

为此,我们设计了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总线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确保航天员在极端环境下得到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此外,神舟飞船的自主对接与供给技术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突破。

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神舟飞船保持与其他航天器的自主对接能力,为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神舟飞船还能运载物资和生活保障设备,为航天员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所需,保证了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能力。

最后,我想谈一谈神舟飞船的科研创新能力。

神舟飞船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面临了很多技术难题,但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原则,取得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

这些成果不仅将继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人类深空探测和长期驻留太空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神舟飞船科技”代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顶尖水平。

从发射技术到生命保障系统,再到自主对接与供给技术,我们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航天科技的创新,不断超越前人,为实现人类星际探索的梦想而努力。

谢谢!。

学习航天精神 传统美德

学习航天精神 传统美德

学习航天精神传统美德汲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

怀着对浩瀚星空的向往,对千年“飞天梦”的执着追求,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

这是中国航天人化梦想为现实的不懈奋斗,更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时光见证。

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大工程。

辉煌硕果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担当。

为了奔赴浩瀚星辰,航天员忍常人不能忍的“痛苦”,超常规的体质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综合训练等,其无时无刻不考验着航天员的忍耐力,尽管时间不长,但痛苦极大。

然而,中国航天人却一直初心不变、情怀不改、斗志不减,永不气馁、永不言败,一如既往地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

年轻干部要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涵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

汲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不断跨越。

这些伟大的跨越,源于中国航天人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归来之时,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却又一次把一个国家的崭新高度在这里标记,神舟飞船首次快速交会对接,首次进入自己建造的空间站,最长时间的太空驻留、最长时间的出舱活动。

中国航天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卓越的“中国高度”。

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向中国航天人学习,以自律、严谨、刻苦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断开拓视野、苦练内功、提升修养,学会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开拓创新。

汲取“倾情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饱含中国航天人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情怀和精神。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以苦为乐、坚持不懈、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献出了炙热的辛酸血泪,却依然无怨无悔。

站在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时间轴上,我们再回眸中国航天人29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得发现,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蓬勃发展的原因

中国航天科技蓬勃发展的原因

中国航天科技蓬勃发展的原因1.政府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天科技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政府提供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航天科技的研究开发和项目实施。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独立创新能力:中国航天科技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从跟随模仿到独立创新的转变。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没有过多依赖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合作,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在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航天科技的独立创新能力是其蓬勃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人才培养:中国航天科技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航天科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还引进了一些海外高级科学家和工程师,为航天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5.市场需求推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

航天科技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航天科技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并且通过发展高端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寻求更多的机会。

6.敢为人先的精神:中国航天科技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多个重大突破,在航天器发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为中国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航天科技蓬勃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支持、独立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市场需求推动以及敢为人先的精神。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推动力,使中国航天科技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创新驱动强引擎

创新驱动强引擎

创新驱动强引擎作者:姚颖超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2年第03期五年来,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从8973亿元增加到14595亿元,全国城市排名从第16位跃居第12位,从“东方文明港城”迈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宁波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解析宁波城市气质提升的密码,答案之一便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

五年来,宁波通过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持续推动、扩大创新,紧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金字招牌,聚力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高能级平台加快落地,重大创新项目加快布局,为区域创新能力腾跃打下了扎实基础。

五年来,宁波高新技术企业从1479家增加至3919家,实现2.6倍增长;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从突破1万家到突破2万家,实现翻倍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46%提高到3.0%。

聚焦重大专项培育高端成果去年11月,宁波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完成的9个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就是要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领域,敢于向国际领先水平发起冲击。

2017—2021年,宁波企事业单位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6项、省级科学技术奖216项。

五年来,宁波立足基础,瞄准前沿科技和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需求,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2018年,宁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制从境内外广泛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建立起“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攻关组织机制,将技术攻关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创平台布局、创新人才引进、科创项目招商等有机结合。

据统计,宁波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面向10条标志性产业链及智能交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实施攻关项目近500个,吸引超过800个研发团队参与揭榜。

2024年中国航天精神主题演讲稿

2024年中国航天精神主题演讲稿

2024年中国航天精神主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致辞,我是XXX。

今天,我将向大家分享的主题是“2024年中国航天精神”。

回首过去的几年,中国航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航天员出舱到天宫交会对接,从嫦娥奔月到探测器抵达火星,中国航天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而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航天精神。

首先,中国航天人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航天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风险,每一次发射和任务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然而,中国的航天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磨难和风雨才会看到彩虹,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航天梦想。

其次,中国航天人彰显出了创新拼搏的精神。

创新是航天事业的灵魂,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

中国航天人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航天科技的热情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

不断追求科技的突破和创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国航天产业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再次,中国航天人展现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航天事业需要众多人才的协同配合,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共同奋斗。

中国航天人深知这一点,不断加强内部合作,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他们通过集体智慧和协同创新,共同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中国航天的辉煌。

团结合作的精神,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航天人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最后,中国航天人体现出了奉献奋斗的精神。

航天事业是充满荣光和使命感的事业,是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事业。

中国航天人无私奉献,为了航天事业默默付出,为了国家的崛起不懈努力。

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努力实现国家的航天梦想。

2024年,是我们中国航天的新起点。

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复杂的任务。

自主创新精神对中国航天技术的重要性

自主创新精神对中国航天技术的重要性

自主创新精神对中国航天技术的重要性自主创新精神对中国航天技术的重要性随着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完美相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神舟到天宫,从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从1999年那个深秋开始,中国神舟的每一次飞行,都在刷新着一个民族的太空高度。

助推中国人飞天寻梦的力量中,有这样一种动力尤为强大,这,就是自主创新。

这力量让中国航天从白手起家时就占据了高起点。

怀揣美好愿景与创造魄力,中国航天人探索出一条一步到位的跨越式新路:跨过美俄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

这力量赋予中国航天“中国特色”。

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说,神舟飞船一船多用,正是中国航天“少花钱、多办事、高效率”特质的体现——国外将轨道舱弃用,而中国将其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

“作用相当于一颗应用卫星。

”张柏楠说,中国人的`多思创新,为科学实验获得了额外的空间应用效益。

如今,这力量引领飞天步伐走得更远——“N+1”的交会对接模式,是前无古人的世界首创。

一个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还可同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既完成现有任务,又兼顾未来发展和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与美、苏/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相比,这一方式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

从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到国际先进的、基于IP技术的“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从火箭控制系统采用更加精准的迭代制导手段,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到瞄准国际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一路发展,一路突破,一路创新。

中国人的智慧,如璀璨星斗在巡天之旅上闪光。

正是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艰辛探索,正是这一系列中国创造的新技术、新创造、新突破,一步步把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

赓续鼎新 铸就航天新辉煌

赓续鼎新 铸就航天新辉煌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又称上海航天局第八〇五研究所,以下简称:八〇五所)地处黄浦江畔。

多年来,八〇五所由单一的运载火箭研制单位,发展成为业务涵盖“箭、船、星、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肩负着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八〇五所争当排头兵,先后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2020年八〇五所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坚定党的领导和以国为重的信仰,肩负起航天强国的政治责任。

坚持以国为重,弘扬爱国精神,是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八〇五所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需求,全面对标集团公司“两个世界一流”标准和“三高”工作要求,发布《八〇五所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文化“五个一流”为建设目标,支撑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携手打造“长征”“神舟”“嫦娥”等国家名片,其中 “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为常规液体推进剂两级运载火箭,7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 200公斤,具备国内单二级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

通过与远征三号系列上面级结合,可提供多星异轨组网部署发射,有1 000公里以上轨道高度的航天器发射能力。

自1992年8月9日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后,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长征系列火箭三百余次发射记录中,发射次数约占15%。

如今,已具备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基地开展飞行试验的能力。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其优秀的表现,曾于1997年1月荣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的“优质运载火箭”称号;于2012年1月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授予的“金牌火箭”称号。

自1992年首飞以来已成功完成55次发射任务,2021年荣获“百年上海工业市民最喜爱的十个品牌”称号,一箭多星、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火箭首飞等任务屡创国内国际新纪录。

央视我们的征途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三篇

央视我们的征途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三篇

央视我们的征途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三篇《我们的征途》是国家航天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耗时 4 年倾力打造的第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探月工程 17 年绕、落、回完整历程的纪录片,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表达、国际水准的纪录片佳作,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识的优秀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央视我们的征途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央视我们的征途纪录片观后感1中国的人腾跃不可阻挡。

从小我们就听大人讲嫦娥奔月的事,由此可见探月是中华儿女千年的梦想。

2004年,中国探月计划启动探月计划的一步步推进,见证了中国太空探索的跨越式进步,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探月计划,三步走的绕,第一次拍到了月球的正面图并传回。

嫦娥二号拍回了分辨率极高的全月图;嫦娥三号实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在地球以软天体的远着陆,去年的嫦娥四号更加令人骄傲,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而今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的土壤,中华儿女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从伏羲画卦、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到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从未停止。

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

梦想是行动的向导,没有梦想,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总会伴着风雨坎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不惧任何艰险,持之以恒地推进。

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始终不渝地向着目标奋进,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追求梦想的决心,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逐梦之路。

既要有梦想更需要实干。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步的努力换取来的,从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再到携带样品再入地球,最后到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这一系列的操作背后是航天人不断拼搏的结果,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中国航天人用行动证明了,追逐星辰大海也能变成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神舟动力
作者:
来源:《驾驶园》2013年第11期
10月16日,由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和北京《驾驶园》杂志社共同主办的“试乘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媒体和来自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们共同探讨研发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的意义、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的节能优势、混合动力的前景,以及我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等问题。

21 世纪初,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萌芽期,2001 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 863 重大科技课题。

“十一五”时期,国家 863 计划又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

自此,新能源汽车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不同技术路线的新能源形式也纷纷亮相。

只是在百花齐放的盛况之下,2009年之后,纯电动汽车的优势一枝独秀,逐渐成为政策支持的主体和方向。

于是,大量资金补贴给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将具有明显节能减排作用的空气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氢动力汽车等排除在外,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合)所获支持和补贴也十分有限。

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公司总经理陈杰曾经对限定技术路线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不能太过狭隘,不要规定哪种动力是新能源汽车,哪种动力不是新能源汽车,而是看其在使用过程中对石油能源的节省率(或替代率)。

例如,节省率10%左右为弱度新能源汽车,节省率20%左右为中度新能源汽车,节省率大于30%为强度新能源汽车,而且节省率还要以系统增加的成本和使用费用做分母来综合计算。

第二,实践证明,不能指望用一种动力就能解决汽车节能减排的所有问题,要用辅助动力来配合。

也就是说,不要单纯依靠发动机动力的完善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也不要单纯依靠电池的完善来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瓶颈问题,而要通过主动力与辅助动力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四两拨千斤。

就像一个成人拎一桶水很费力,因为偏重;两个小孩担一桶水很省力,因为对称。

电动机动力辅助发动机动力的油电混合动力以及液压动力辅助发动机动力的液压混合动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减少了发动机的排放和能耗。

液压动力辅助电动机动力的液电混合纯电动汽车是另一个好例子,减少了电池的快充快放,提高了电池寿命和续驶里程。

第三,要取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果,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准备和坚持。

第四,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不应朝令夕改,资金投向不应随风飘动,政府扶持应符合市场规律,用户的自觉需求才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


2012 年 7 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公布。

其中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对技术路线也进行了限定,“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在空气污染加剧、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的现阶段,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较符合我国现实,节能汽车当前就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新能源汽车是立足长远,国家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当人们还不熟悉雾霾这个词语的时候,神舟的技术人员就在努力研发这款节能系统,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十年来,他们坚持自主创新,在千万次的试验中不断完善。

“每次试车我都亲自去体验,亲自去操作,我们的数据不光是靠在实验室的计算,更多是在实操中的积累。

对此,只有亲身的驾驶才能让我们了解驾驶员的感受,才能让我们的系统更加完善。

中国自主创新产品在汽车领域里很少,今天有幸我们能坚持这么多年,研发出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同时运用我们的技术可以造福全人类,我给自己的定义是节能与新能源的第三战场,纯电动公交车是第一战场,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是第二战场,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是第三战场。

”陈杰很有自信地说道。

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的命脉,节能减排任务尤为突出。

再加上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倡导绿色动力,加大节能减排效率成为目前环保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

神舟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使用压缩空气做动力,在节能减排上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