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ng技术白皮书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目录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 (4)二、网络技术发展之策 (6)(一)求解最大值问题(Maximization),追求极致网络 (6)1.性能提升 (6)2.能力增强 (7)(二)求解最小值问题(Minimization),追求极简网络 (9)1.简化制式 (9)2.节能降本 (9)3.降复杂度 (10)(三)求解化学方程式(Fusion),追求融合创新 (11)1.云网融合 (11)2.网智融合 (12)3.行业融通 (13)三、结束语 (16)缩略语列表 (17)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爆发拐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造福于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

加快推进5G 为代表的国家新基建战略,引领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面向近中期网络技术发展,中国移动认为以下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性能极致化:随着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的快速发展,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通信网络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性能,延伸网络覆盖,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万物互联多样化通信需求。

算网一体化:从云计算、边缘计算到泛在计算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个性化的算力服务。

算网一体化已经成为ICT发展趋势,云和网络正在打破彼此的界限,通过云边网端链五维协同,相互融合,形成可一键式订购和智能化调度的算网一体化服务。

平台原生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5G云化的浪潮下,产业融合速度加快、网络业务迭代周期缩短。

云原生理念及其相关技术提供了极致的弹性能力和故障自愈能力,获得业界认可。

未来云平台将向云原生演进,为电信网元及应用提供更加灵活、敏捷和便捷的开发和管理能力。

网络智能化: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工智能的完善成熟促使其与网络的融合不再是简单的网络智能叠加,而是实现网络智能的内生化,切实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和运营智能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零信任技术白皮书概述

零信任技术白皮书概述

零信任技术白皮书概述标题:零信任技术白皮书概述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成为了每个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已经逐渐失效,因此许多组织和企业转向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安全架构,即零信任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零信任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前沿的网络安全方法论。

第一部分:零信任技术的背景和概念1.1 传统网络安全模型的问题传统网络安全模型依赖于建立边界来保护企业内部资源,然而,随着云计算、移动设备和外部合作等趋势的发展,这种模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复杂网络环境。

1.2 零信任技术的定义和原则零信任技术是一种基于“不信任,需要验证”的原则来构建网络安全的理念。

它要求对每一个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无论其所处的网络环境如何。

这使得攻击者无法依赖合法的用户身份来获取权限。

第二部分:零信任技术的核心组件和工作流程2.1 身份和访问管理(IAM)身份和访问管理是零信任技术的基础,它包括用户身份验证、设备注册和授权等流程,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和设备才能访问企业资源。

2.2 安全访问服务(SAS)安全访问服务是零信任技术的关键组件,它提供了安全的连接和远程访问能力,同时监控和分析用户和设备的行为,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和威胁。

2.3 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是零信任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实时监测、分析和应对各种网络威胁,帮助企业保持高度的安全性。

第三部分:零信任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3.1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零信任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对每一个用户和设备进行强制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有效减少了内部威胁和数据泄漏。

3.2 远程办公和移动设备安全随着远程办公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零信任技术在这些场景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和设备能够安全地访问企业资源。

3.3 多云环境和外部合作安全多云环境和外部合作带来了更大的网络安全挑战,零信任技术可以通过强制访问控制和安全连接来保护企业的关键数据和资源。

硬件设备技术规格要求

硬件设备技术规格要求

硬件设备技术规格规定如下为招标设备详细技术规定, 除尤其阐明外, 表格中技术规格规定均为单台设备规定, 投标方在投标书中需附上所供设备旳技术指标偏离表。

PC服务器1PC服务器2存储互换机注: 以上“★”号为重要参数和规定。

机柜本次项目硬件集成内容和详细规定集成内容1.根据本次黄山区卫生局卫生信息化县级平台建设旳规定, 结合本次硬件在区中心建立起‘2+1’数据库集群2台关键服务器安装SQL数据库和有关应用, 通过集群技术实现高可用;2.规定1台应用服务器安装域控;3.所用设备连接到新旳关键互换机详细规定✧硬件设备安装、加电调试。

按照有关设备对空间、散热及安装旳规范完毕硬件旳基础搭建工作;✧服务器、盘阵存储等根据实际运行环境优化设置(BIOS、FIRMWARE、RAID);✧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有关系统旳安装。

要符合有关系统技术白皮书(厂商)旳基本规范, 同步按《软件运行环境规定》旳规定安装对应旳系统软件及补丁程序;✧安装数据库多实例旳双(多)机群集系统, 服务器旳群集应当是ACTIVE\ACTIVE 模式, 保证两(多)套实例可以分别运行在多(各)个服务器上, 服务器在实现互为备份旳同步做到负载均衡;✧结合各项应用对服务器CPU、内存旳配置及系统补丁程序旳安装、运行环境优化配置(硬件资源分派运用合理化、通道负载均衡最大化、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化、数据库系统配置优化), 以适应目前各应用系统旳规定;✧根据顾客对数据库安全性级别及备份方略旳规定, 为数据库设置合适旳数据库属性选项及故障还原模式;根据各应用系统旳使用状况为数据中心制定详尽旳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和应急措施;✧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制定应用数据库平常优化;✧对管理员培训平常管理黄山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硬件设备及系统集成明细报价表。

人脸识别(私有化)v1.0产品白皮书03

人脸识别(私有化)v1.0产品白皮书03

人脸识别私有化产品白皮书目录一、产品背景 (3)一、产品概述 (3)二、产品特点 (3)三、产品架构 (4)(一)关键技术 (4)(二)技术流程 (5)(三)产品架构 (6)(四)推荐机器配置 (6)四、产品详细介绍 (7)(一)人脸检测 (7)(二)1:1人脸比对 (7)(三)1:N人脸检索 (8)(四)人脸属性 (10)(五)人脸特征 (11)(六)活体检测类产品及配套SDK (12)(1)动作活体 (13)(2)数字活体 (14)(3)反光活体 (14)(4)静默活体 (15)(七)静态防翻拍 (16)五、产品优势 (17)六、产品适用场景 (18)七、客户价值 (19)八、典型案例 (20)一、产品背景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得益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下又一次得到爆发式的发展。

其中计算机视觉尤其突出,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在精度上首次超越了肉眼识别的能力。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人脸识别的技术主要包括检测,配准,属性分析,特征提取,比对,活体检测这几大类。

人脸识别技术率先在多个行业以及场景下得到落地,使得一些企业和用户大幅度降本增效,提高了业务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在安防行业,应特定的场景需求,孕育了一批基于视频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和产品;在金融行业,人脸识别技术也在为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本白皮书主要介绍了腾讯云人脸识别私有化产品,该产品主要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的算法模型来进行打磨和产品化。

一、产品概述腾讯云人脸识别私有化产品种类繁多,以提供人脸识别的基础能力为主。

大致能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人脸比对检索产品,包括1:1人脸比对和1:N人脸检索产品;第二类为活体检测产品,包含数字活体检测、动作活体检测、反光活体检测、静默活体检测这几种产品;第三类为人脸识别辅助产品,包含人脸属性提取、人脸特征提取、静态防翻拍等产品,他们更多的是要和其他产品进行搭配使用;前三类产品都是基于后端服务,在服务器端进行部署的产品,其技术形态上类似于一种微服务,并向外提供API能力。

IPV6白皮书

IPV6白皮书

IPv6技术介绍第一章引言 (3)第二章 IPv6基础知识 (5)2.1 IPv6 地址 (5)2.1.1 IPv6 地址结构定义 (5)2.1.2 IPv6 地址分类 (6)2.2 IPv6 报文格式 (9)2.2.1 IPv6 报文基本头格式 (10)2.2.2 IPv6 报文扩展头格式 (11)2.3 IPv6基本技术 (13)2.3.1 IPv6 邻居发现协议 (13)2.3.1.1 邻居发现 (13)2.3.1.2 路由器发现 (15)2.3.1.3 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16)2.3.1.4 重定向 (18)2.3.2 IPv6 路径MTU发现协议 (18)2.3.3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 (18)2.3.3.1 DHCPv6 概述 (18)2.3.3.2 DHCPv6地址/前缀分配过程 (19)2.3.3.3地址/前缀租约更新过程 (20)2.3.3.4 DHCPv6 无状态配置过程 (21)2.3.4 IPv6域名解析 (22)第三章 IPv6路由技术 (24)3.1 RIPng (24)3.2 OSPFv3 (24)3.3 IS-ISv6 (25)3.4 BGP4+ (26)第四章 IPv6 过渡技术 (27)4.1 IPv6/IPv4 双协议栈 (27)4.2 隧道技术 (28)4.3 IPv6与IPv4互通技术 (30)4.4 过渡技术比较 (33)第五章 IPv6 部署规划 (34)5.1 IPv6 地址规划 (34)5.2 IPv6路由规划 (34)5.2.1 域内路由协议 (35)5.2.2 域间路由协议 (35)5.3 网络管理 (36)第六章IPv6在中国 (37)第七章IP地址分配状况 (39)第八章IPv6网络新应用展望 (41)第一章引言目前IANA的IPv4地址已经全部分配完毕,亚太区(APNIC)的正常可分配的IPv4地址也于2011年4月宣告耗尽。

技术白皮书模板

技术白皮书模板

技术白皮书模板一、背景介绍。

技术白皮书是一种专门针对某项技术或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的文档,通常由技术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编写。

它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或产品。

本文将介绍技术白皮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文档创作者更好地撰写技术白皮书。

二、技术白皮书的基本结构。

1. 标题,技术白皮书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表达文档的主题内容。

标题通常包括技术或产品的名称,以及简要描述其特点或功能。

2. 摘要,摘要是技术白皮书的开篇部分,主要包括对技术或产品的简要介绍,以及文档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摘要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文档的内容产生兴趣。

3. 目录,目录是技术白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目录应该包括文档中各个章节和子章节的标题,以及对应的页码。

4.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对技术或产品的背景介绍,以及编写技术白皮书的目的和意义。

引言应该能够让读者对文档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阅读打下基础。

5. 技术原理,技术原理部分是技术白皮书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技术或产品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应该详细全面,能够让读者对技术或产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6. 应用场景,应用场景部分主要介绍技术或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这部分内容应该具体生动,能够让读者对技术或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 总结,总结部分是技术白皮书的结尾部分,主要对文档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技术或产品的优势和特点。

总结应该简洁明了,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技术白皮书的写作要点。

1. 准确性,技术白皮书的内容应该准确无误,不能存在错误或不实的信息。

作者在撰写文档时应该对技术或产品有深入的了解,确保所写内容符合实际情况。

2. 逻辑性,技术白皮书的内容应该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各个部分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能够让读者顺利地理解和接受所述内容。

技术白皮书 技术报告

技术白皮书 技术报告

技术白皮书技术报告
技术白皮书和技术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文献,通常用于描述新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详细信息和工作原理。

它们以清晰、简明、准确和专业的语言为特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

具体而言,技术白皮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技术概述:介绍技术的背景、目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比较分析。

2. 技术架构:描述技术的设计理念、整体架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3. 技术细节:详细阐述技术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算法流程、代码实现等具体细节,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应用场景:介绍技术的应用领域、适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

5. 未来展望: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应用方向进行展望和预测,以及可能的技术改进和升级方案。

而技术报告则更加注重实验数据、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目的:阐述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内容,以及实验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实验方法:介绍实验的具体设计、操作步骤、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描述实验的数据结果和图表,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4. 讨论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包括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方案和未来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技术白皮书和技术报告是企业、团队和个人展示技术研究成果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推动技术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aigc白皮书

aigc白皮书

aigc白皮书AIGC(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Consortium)白皮书是一份有关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工业报告,它提供了深入的剖析和推测,包括了如何实现人工智能顶点。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AIGC白皮书。

第一部分:简介AIGC白皮书是由国际人工智能协会(Inter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sortium,简称IAIC)倾力推出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综合性报告,该白皮书是由数十位于人工智能领域工作多年的AI研究员纵深分析AI技术发展历程,基于现有技术条件,以庞大的数据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得出的最新结论,力图为使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顶点提供方向和决策建议。

白皮书内容丰富,由多个章节组成,主要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应用和发展方向等。

第二部分:基础概念AIGC白皮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的分类、与人工智能有关的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的概括要点等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到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

第三部分:应用AIGC白皮书还进一步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医疗、金融、能源等等。

此外,该白皮书还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所遇到的难题和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以及今后我们可以预期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部分:发展方向AIGC白皮书最后一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重点、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的挑战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重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的,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趋势,从而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

结语:AIGC白皮书对于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与未来,提供了一种专业的观点和细致的分析,共同描绘了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项目总体要求

1、项目总体要求

1、项目总体要求:本此项目建设为无线新建,无线系统需易管理,全院新建无线系统需与原有的无线系统统一管理使用;1、移动医护终端在一层病区内任意移动不发生漫游,且需保证移动过程中无线数据传输零丢包(不会因为漫游丢包),因手持PDA终端对丢包敏感度较高使业务延迟或中断;在病房和走廊频繁移动后进行业务操作,不能因为位置移动发生无线漫游。

固以一个病区为单位,一个病区只占用一个信道资源,一个病区内实现PDA移动过程零漫游、业务不中断,同时支持网络热备份。

保留测试权利;2、单套设备可实现≥40间房(病房和医生工作室)的无线覆盖,且房间内(不超过20㎡)任意位置的的无线信号强度≥-60dBm,确保医护终端都能获得较好的无线信号;3、为平衡不同终端用户的上网体验,要求AP支持对无线终端的公平调度,以实现公平占用,为防虚假应标,请提供技术白皮书4、与无线控制器配合,支持iOS、安卓和windows等主流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自动识别,提供适应屏幕比例与尺寸的认证页面,实现轻松访问,为防虚假应标,要求提供技术白皮书作为证明;5、为便于后期的管理,要求无线接入点须和现有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联动,可以通过网管软件进行配置和拓扑发现,并能进行状态监测和告警7、支持与主流WLAN定位厂商Aeroscout进行对接8、考虑到无线网络的特殊性,物理上只能部署一套无线网络,通过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的方式,给医护组以及病患组提供不同的接入方式,结合安全准入控制,使得医护流量可以正常访问内网移动医疗应用,而病患流量被引至出口9、医生通过移动手推车或者平板电脑查看病人病历,调用大容量PACS影像数据,要求在病区任何位置PACS等待时间在10秒以内,信号无死角覆盖,高性能多用户并发接入。

同时提供一个5.8G网络(可选11an或11ac),支撑移动查房的业务,实现高达867Mbps(每一间病房两条空间流)的高性能连接速率;要求住院部病房2.4G和5G信号要求同时覆盖,线缆同时支持传输2.4GHz和5.8GHz信号,天线支持2.4GHz和5.8GHz。

浪潮物理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浪潮物理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浪潮物理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发布日期版权所有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请将我方产品的包装物交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以利于污染预防,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商标说明浪潮、、浪潮、英信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安全声明账户密码的声明产品支持不同物理设备的集中管理,会使用到物理设备的账户密码,相关密码已经在数据库中加密存储。

密码支持文件格式导出,导出文件中的密码未加密,建议您导出后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密码被泄露。

个人数据的声明出于您方便运维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可按需采集个人数据,例如:运维人员信息、驻场人员信息、告警邮箱等。

对于这部分信息,本产品提供了如下保护途径 ● 加密存储,个人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加密存储。

● 权限控制,界面上个人数据查看等功能仅提供给具有对应权限的管理员使用。

建议您根据所适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定必要的用户隐私政策并采取足够的措施以确保用到的个人数据受到充分的保护。

协议使用的声明● 本产品支持通过认证。

支持(),进行加密传输,建议您使用端口,使用安全认证。

●本产品支持通过协议转储日志。

支持,进行加密传输,建议您使用方式进行日志转储,保证日志数据传输安全。

●本产品支持通过协议发现设备。

协议共有三个版本、和。

使用、版本存在安全风险,建议您使用方式进行设备发现。

升级、打补丁的声明本产品进行版本升级或补丁安装前,建议您核对产品哈希值或数字签名,校验升级软件的合法性,避免软件被非法篡改或替换,给您带来安全风险。

安全响应的声明浪潮已全面建立产品安全漏洞应急和处理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处理产品安全问题。

若您在本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问题,或者寻求有关产品安全漏洞的必要支持,请直接联系浪潮客户服务人员。

浪潮将一如既往的严密关注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CRTP技术白皮书

CRTP技术白皮书

CRTP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CRTP技术白皮书/cn/products/datacomm目 录1前言 (1)2技术简介 (1)2.1技术原理 (1)2.2压缩字段 (3)2.3压缩协议 (4)2.4RTCP控制包处理 (5)3应用举例 (5)4结束语 (6)5参考资料 (7)附录A 缩略语 (7)CRTP技术白皮书摘要:CRTP技术是报文压缩的一种技术,通过将普通IP+UDP+RTP报文压缩成小字节报文,可以极大的降低使用带宽。

本文档介绍了该项技术的主要原理。

关键词: RTP、压缩、CRTP1 前言语音数据包封装成IP格式后,其实也就添加了针对UDP、IP和RTP(实时传输协议)的三个报头。

通常,一个语音数据包会包括20个字节的语音载荷流量和40个字节的这三个报头,这样就不利于充分发挥网络的利用效率。

所幸,40个字节的报头信息可以利用压缩RTP (CRTP)“压缩”成2~4个字节。

因为对每个信息流而言,这些报头里面的变化其实非常小。

这显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且可以把G.729a呼叫(8K语音)所需的带宽从24Kbps 减小到12K~14Kbps左右。

2 技术简介IP包头过长是影响其在无线网络中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采用头部压缩技术CRTP(RFC2508,低速串行链路下IP/UDP/RTP数据包头的压缩)。

CRTP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在不发送UDP校验和的情况下,将大多数包的IP/UDP/RTP头压缩到2个字节,在带校验和时则压缩到4个字节。

这一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受使用14.4kb/s 和28.8kb/s拨号调制解调器发送音视频时遇到的相关问题所引起。

这些链路提供全双工通信,所以协议利用了这点,尽管协议在用于单工链路时可能性能会有所下降。

该方案在本地链路上往返时间(RTT)很低,从而实现性能最高。

2.1 技术原理头部压缩技术的原理是:语音编码器生成的语音数据被逐层封装成RTP,UDP和IP包。

RIPng协议原理

RIPng协议原理
RTE的最大数目根据接口的MTU值来确定: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1
RIPng报文格式
RTE的格式
在RIPng里有两类RTE: 下一跳RTE:位于一组具有相同下一跳的“IPv6前缀RTE”的最前 面,它定义了下一跳的IPv6地址。 IPv6前缀RTE:位于某个“下一跳RTE”的后面,同一个“下一跳 RTE”的后面可以有多个不同的“IPv6前缀RTE”。它描述了RIPng 路由表中的目的IPv6地址及开销。
第4章 RIPng报文处理过程 第1节 RIPng报文格式 第2节 RIPng报文处理过程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5
RIPng报文处理过程
路由表初始化时的报文处理
Initial Routing Table
---- ----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P5.3操作手册 VRP5.3命令手册 Implementing RIP for IPv6 RFC2080 RFC208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2
RIPng报文格式
下一跳RTE
下一跳RTE的格式:
0 7 15 31
IPv6 next hop address (16 octets)
must be zero
must be zero

iPlature技术白皮书

iPlature技术白皮书
功能完备.................................................................................................................................. 13
开放系统,可扩充能力强...................................................................................................... 13
iPlature 由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面向各种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平 台,是一套基于 ICE 技术,以客户机/服务器架构为基础的中间件平台软件。平台开放性好,可 扩充能力强,应用开发功能完备,是企业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首选工具。
2 术语
iPlature 宝信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开发平台简称。 IC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ngine 由 ZeroC 公 司 开 发 的 面 向 中 间 件 平 台 , 用 于 替 代 CORBAR 及 COM/COM+/DCOM 等技术。 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是对过程进行监测、调节及控制并使其保持最佳状态的计算机系统。 iSuperFrame 前台应用开发框架; iDA 通用数据库访问子模块; iMutilink 基于 OPC 技术的基础数据采集;
iPlature 面向过程控制领域,现已经在钢铁冶炼各生产工序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如高炉 L2 系统、转炉/电炉 L2 系统、连铸 L2 系统、冷轧 L2 系统、热轧 L2 系统等,并在石化冶炼、煤 矿挖掘等领域尝试使用。
过程控制开发技术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如下问题: 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巨大,开发人员常常得掌握多种操作系统; 开发人员在短期内难熟练掌握所运行的操作系统的大量的系统调用(进程控制、IPC、

DPI技术白皮书

DPI技术白皮书

DPI技术白皮书2009年3月目录1.前言 (2)2.DPI技术 (2)2.1. 使用特征字与掩码相结合的协议识别 (3)2.2. 使用正则表达式库的协议识别 (3)3.DPI引擎 (4)3.1. NFA与DFA的区别 (4)3.2. 正则表达式特征库至DFA的转换 (5)3.2.1.正则表达式->NFA (5)3.2.2.NFA->DFA (6)3.2.3.最小化DFA (7)3.3. 数据包匹配模式 (8)3.3.1.单包匹配方式 (8)3.3.2.有选择的多包匹配方式 (8)3.4. DFA匹配方式 (9)4.综述 (9)前言在当今高速大容量的Internet环境中,内容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网络管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识别和区分网络流量,通过协议识别可以对网络进行流量控制、网络计费、内容过滤、以及流量管理。

传统的协议识别采用的是端口识别,这种识别能达到较高的速率,但是现在大量的应用层协议为了避免识别,逃避防火墙的检查,不使用固定的端口进行通信.这不仅包括众多近年新出现的P2P协议,而且包括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协议,比如BitTorrent、eMule等P2P 协议,其采用动态端口进行通信;Skype、QQ等协议则共用80端口。

越来越多诸如此类协议的产生,使得端口识别已无能无力,因此近年来很多的研究工作都致力于开发新的方法来识别应用层协议。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协议识别技术,DPI技术在分析包头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应用层的分析,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流量检测和控制技术,当IP数据包、TCP或UDP数据流经过基于DPI技术的网络设备时,DPI引擎通过深入读取IP包载荷的内容来对OSI 7层协议中的应用层信息进行重组,从识别出IP包的应用层协议。

DPI技术传统的IP包流量识别和QoS控制技术,仅对IP包头中的“5Tuples”,即“五元组”信息进行分析,来确定当前流量的基本信息,传统IP路由器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信息来实现一定程度的流量识别和QoS保障的,但其仅仅分析IP包的四层以下的内容,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随着网上应用类型的不断丰富,仅通过第四层端口信息已经不能真正判断流量中的应用类型,更不能应对基于开放端口、随机端口甚至采用加密方式进行传输的应用类型。

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白皮书

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白皮书

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新材料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分析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和潜在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新材料技术的介绍和案例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决策者和技术研发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一、引言新材料技术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正在引领着各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新材料技术的创新不仅提供了更高性能、更轻量化、更环保的材料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1. 材料多功能化:新材料技术的创新正在推动材料的多功能化发展。

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功能性元素和结构设计,新材料能够同时具备多种性能,实现更加高效和灵活的应用。

2. 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

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材料: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材料成为新材料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可再生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新材料技术的应用案例1. 汽车行业:新材料技术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更轻量化和更高强度的材料解决方案,提升了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安全性能。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整体重量减轻,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 电子行业:新材料技术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为电子产品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能。

例如,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使得电子产品的功耗降低,性能提升。

3. 能源行业:新材料技术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和储存能力。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创新使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大幅提高,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四、新材料技术的挑战1. 技术难题:新材料技术的创新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包括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性能测试与评估等方面。

这些技术难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深入的研究。

2. 成本问题: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受到成本的制约。

目前,一些新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和普及。

EVPN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

EVPN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

EVPN解决⽅案技术⽩⽪书EVPN解决⽅案技术⽩⽪书关键词:EVPN ,VTEP, L3VNI,IRB 摘要:本⽂介绍了EVPN的基本技术和典型应⽤。

缩略语:⽬录1 概述 (3)2 EVPN技术 (4)2.1 概念介绍 (4)2.2 EVPN控制⾯ (5)2.2.1 ⾃动建⽴隧道、关联隧道 (5)2.2.2 地址同步 (6)2.2.3 外部路由同步 (7)2.2.4 VM迁移 (8)2.2.5 ARP抑制 (9)2.3 EVPN数据⾯ (10)2.3.1 VXLAN报⽂: (10)2.3.2 EVPN组⽹模型 (10)2.3.3 ⼆层转发 (12)2.3.4 三层转发 (14)3 EVPN部署 (19)3.1 EVPN组⽹应⽤模型 (19)3.1.1 EVPN⽅案主推组⽹: (19)3.1.2 EVPN⽅案可选组⽹: (20)3.1.3 EVPN组⽹配置 (22)4总结 (27)1 概述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扩展需求,IT作为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和减少投⼊成为主要需求,云计算可以提供可⽤的、便捷的、按需的资源提供,成为当前企业IT建设的常规形态,⽽在云计算中⼤量采⽤和部署的计算虚拟化⼏乎成为⼀个基本的技术模式。

部署虚机需要在⽹络中⽆限制地迁移到⽬的物理位置,虚机增长的快速性以及虚机迁移成为⼀个常态性业务。

VxLAN⽹络技术是在传统物理⽹络基础上构建了逻辑的⼆层⽹络,是⽹络⽀持云业务发展的理想选择,是传统⽹络向⽹络虚拟化的深度延伸,提供了⽹络资源池化的最佳解决⽅式。

它克服了基于 VLAN 的传统限制,可为处于任何位置的⽤户带来最⾼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及优化的性能。

传统⾃学习⽅式构建VxLAN需要⼈⼯⼿动配置隧道,配置复杂。

地址同步需要依赖数据报⽂泛洪⽅式实现,产⽣⼤量泛洪报⽂,不适合⼤规模组⽹。

EVPN通过MP-BGP⾃动建⽴VxLAN隧道,⾃动同步MAC和IP地址,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EVP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以太⽹虚拟专⽤⽹络)是⼀种⼆层VPN技术,控制平⾯采⽤MP-BGP通告EVPN路由信息,数据平⾯⽀持采⽤VxLAN封装⽅式转发报⽂。

PMI技术白皮书(doc 25页)

PMI技术白皮书(doc 25页)

PMI技术白皮书(doc 25页)PMI技术白皮书总部:中国·长春前进大街2266号电话:86-0431-*******传真:86-0431-*******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录产品相应技术 (1)PMI概览 (1)权限管理基础设施 (7)PMI的定义 (7)为什么不是PKI (9)PKI和PMI的关系 (11)属性权威 (14)权限管理17属性证书的特点 (18)PMI模型 (21)访问控制框架 (23)访问控制抽象模型 (24)策略规则 (26)授权策略 (26)基于PMI建立安全应用 (29)PMI应用结构 (29)应用方式 (32)建立访问控制系统 (33)访问控制流程 (34)硬件设施结构 (47)软件系统结构 (47)系统工作过程 (47)支持环境 (48)硬件设备 (48)支持软件 (49)专用技术词汇 (50)产品相应技术PMI概览计算机网络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但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对矛盾体。

随着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加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而身份认证,权限和访问控制又是网络应用安全的两个重要内容,因此它们也成为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许多应用系统都需要分别在这两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但是,对一些大型的组织机构来说,其网络结构比较复杂,应用系统比较多,如果分别对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则管理将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难以控制。

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于机构的网络结构比较复杂,应用系统和用户都是分散分布的,因此对用户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就显得非常的复杂和凌乱。

而机构必须要能够控制:有“谁”能够访问机构的信息,用户访问的是“什么信息”,哪个用户被授予什么样的“权限”。

一旦机构确定了权限管理和发布的方式,访问控制系统就可以根据机构发放的权限以及定义的安全策略控制用户访问,保护应用系统。

然而,过去在权限生命周期管理,权限的表达和权限管理方式方面没有更成熟更实用的成果,权限管理方案发展相对滞后。

江宁校区图书馆网络系统集成

江宁校区图书馆网络系统集成

江宁校区图书馆网络系统集成一、根本情况本方案为河海大学江宁图书馆网络系统集成说明。

它包括两个局部:一是图书馆新扩建局部的有线、无线网络系统集成,二是图书馆已在使用局部〔老馆〕的无线网络补充的系统集成和本部校史馆的系统集成。

1、图书馆扩建局部图书馆扩建局部网络系统集成,包含楼宇外上联光纤的铺设;交换机的购置及接入、调试;其它相关跳线、辅材的购置、安装和接入、调试等。

〔布线需不需要〕图书馆扩建局部共有5层,有一个总会聚机房,在一楼西侧。

每层楼分区域有4个接入设备间。

第5层没有接入点,是预留设备间。

楼宇内各接入设备间到总会聚设备间的光纤已经铺设好,会聚到一台光会聚交换机后,通过室外弱电管道拉光纤接入到图书馆已在使用局部的会聚机房。

无线接入集中在每个区域的二楼设备间。

根据图书馆扩建局部无线接入具有空间开阔、人员密集的特点,无线AP使用放装型AP。

2、图书馆已使用局部图书馆已在使用局部无线网络补充集成包括局部施工布线;交换机、AP的购置及接入、调试;其它相关跳线、辅材的购置、安装和接入、调试等。

图书馆已在使用局部是一个5层楼构造的建筑,现对其进展无线补充。

楼内既有人员密度大的开阔空间、较大阅览室或会议室等,也有局部面积不大的办公室。

不同的空间情况,对无线AP的需求不同。

在开阔空间和大房间内使用放装型AP,在小房间内使用面板AP。

AP的接入布线,尽量利用已有的有线端口,在有线端口的根底上补充施工布线。

每个设备间里的无线点连接到POE交换机,设置单独VLAN,通过设备间现有设备上联校园网。

另外,校本部的校史馆〔图书馆下联楼宇〕进展了改造。

本方案中包含了校史馆的光纤铺设、局部设备与配件购置、网络集成等。

二、网络设备接入要求1、设备接入要求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交换机、AP、光纤模块、理线架、跳线和其它配件。

接入交换机系统集成,要求做到交换机的上架、理线、配置和网络连通性调试。

从配线架到交换机的连接跳线均要求使用带数字标签环的双绞线,按不同颜色分组〔24根一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Png技术白皮书
RIPng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IPv4,IPv6,RIP,RIPng
摘要:RIPng是在RIP基础上开发的用于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

本文简要介绍了RIP的实现机制,并描述了RIPng与RIP的异同点及组网应用。

缩略语:
目录
1 概述
2 RIPng技术实现
2.1 RIP简介
2.1.1 RIP工作机制
2.1.2 RIP版本差异
2.2 RIPng与RIP的异同点
2.2.1 报文的不同
2.2.2 安全认证不同
2.2.3 与网络层协议的兼容性不同
3 典型组网应用
3.1 组网图
3.2 组网需求
4 参考文献
1 概述
RIP是IETF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具有配置简单、易于管理和操作等特点,在IPv4的中小型网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IPv6网络的建设,同样需要动态路由协议为IPv6报文的转发提供准确有效的路由信息。

因此,IETF在保留了RIP优点的基础上针对IPv6网络修改形成了RIPng。

RIPng主要用于在IPv6网络中提供路由功能,是IPv6网络中路由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协议。

2 RIPng技术实现
与RIP相比,RIPng在工作机制上与RIP基本相同;但为了支持IPv6地址格式,RIPng对RIP做了一些改动。

下面先对RIP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再详细介绍RIPng 与RIP的异同点。

2.1 RIP简介
2.1.1 RIP工作机制
RIP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

RIP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跳数称为度量值。

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度量值取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的启动和运行过程如下:
(1)路由器启动RIP后,便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

接着,路由器将
不断侦听来自其它路由器的RIP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2)当发出请求的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路由器将处理响应报文中的路由更
新消息并对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更新,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更新报文,
通告路由更新信息。

(3)相邻路由器收到触发更新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更新
报文。

在一连串的触发更新广播后,各路由器都能得到并保持最新的路由信
息。

为保证路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RIP在缺省情况下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发送本地路由表,同时采用老化机制对超时的路由进行老化处理。

2.1.2 RIP版本差异
RIP有两个版本:RIP-1和RIP-2。

RIP-1是有类别路由协议(Classful Routing Protocol),它只支持以广播方式发布协议报文。

RIP-1的协议报文无法携带掩码信息,它只能识别A、B、C类这样的自然网段的路由,因此RIP-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RIP-2是一种无类别路由协议(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与RIP-1相比,它有以下优势:
●支持路由标记,在路由策略中可根据路由标记对路由进行灵活的控制。

●报文中携带掩码信息,支持路由聚合和CIDR。

●支持指定下一跳,在广播网上可以选择到最优下一跳地址。

●支持组播路由发送更新报文,减少资源消耗。

●在路由更新报文中增加一个认证RTE以支持对协议报文进行验证,并提供明文验证和MD5验证两种方式,增强安全性。

2.2 RIPng与RIP的异同点
RIPng的工作机制与RIPv2基本相同,但为了使其能够适应IPv6网络环境下的选路要求,RIPng对RIPv2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2.2.1 报文的不同
1. 路由信息中的目的地址和下一跳地址长度不同
RIPv2报文中路由信息中的目的地址和下一跳地址只有32比特,而RIPng均为128比特。

2. 报文长度不同
RIPv2对报文的长度有限制,规定每个报文最多只能携带25个RTE,而RIPng 对报文长度、RTE的数目都不作规定,报文的长度与发送接口设置的IPv6 MTU 有关。

3. 报文格式不同
与RIPv2一样,RIPng报文也是由头部(Header)和多个路由表项(RTE)组成。

如下图所示:
图1 RIPv2报文(上)、RIPng报文(下)对比示意图
与RIPv2不同的是,在RIPng里有两类RTE,分别是:
●下一跳RTE:位于一组具有相同下一跳的“IPv6前缀RTE”的前面,它定义了下一跳的IPv6地址。

●IPv6前缀RTE:位于某个“下一跳RTE”的后面。

同一个“下一跳RTE”的后面可以有多个不同的“IPv6前缀RTE”。

它描述了RIPng路由表中的目的IPv6地址、路由标记、前缀长度以及度量值。

下一跳RTE的格式如下图所示,其中,IPv6 next hop address表示下一跳的IPv6地址。

图2 下一跳RTE格式
IPv6前缀RTE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图3 IPv6前缀RTE格式
各字段的解释如下:
●IPv6 prefix:目的IPv6地址的前缀。

●route tag:路由标记。

●prefix len:IPv6地址的前缀长度。

●metric:路由的度量值。

4. 报文的发送方式不同
RIPv2可以根据用户配置采用广播或组播方式来周期性地发送路由信息;RIPng 使用组播方式周期性地发送路由信息。

2.2.2 安全认证不同
RIPng自身不提供认证功能,而是通过使用IPv6提供的安全机制来保证自身报文的合法性。

因此,RIPv2报文中的认证RTE在RIPng报文中被取消。

2.2.3 与网络层协议的兼容性不同
RIP不仅能在IP网络中运行,也能在IPX网络中运行;RIPng只能在IPv6网络中运行。

3 典型组网应用
3.1 组网图
图4 RIPng典型组网应用
3.2 组网需求
●某学校构建了IPv6网络,学校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都运行IPv6协议;
●该学校的办公网络需要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能够互通,网络规模比较小。

需要设备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降低人工维护工作量;
●根据用户需求及用户网络环境,选择RIPng路由协议实现用户网络之间互通。

4 参考文献
●RFC 2080:RIPng for IPv6
●RFC 2081:RIPng Protocol Applicability Statement
●RFC 1058: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FC 1721:RIP Version 2 Protocol Analysis
●RFC 2082:RIP-2 MD5 Authentication
●RFC 2453:RIP Version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