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 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 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 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 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臧克家(zāng)诗兴(xìng)钻探(zuān)地壳 (qiào)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炯炯 (jiǒng)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沥尽 心血(lì)梳头(shū)凌乱(líng)无暇(xiá) 心不在焉(yān)秩序(zhì)深宵(xiāo)伴侣 (lǚ)漂白(piǎo)小楷(kǎi)群蚁排衙(yá) 硕果(shuò)卓越(zhuó)校补(jiào)赫然 (hè)潜心贯注(qián)心会神凝(níng)迥乎 不同(jiǒng)独裁(cái)函(hán)李公朴(pǔ) 迭起(dié)大无畏(wèi)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气冲斗牛(dǒu)昂首(áng)澎湃 (péngpài)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 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 怎样的治学态度?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前一个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个说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 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 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 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 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 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 飘飘……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 •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认真研读课文3、4、5段和16、 17、18、19、20段体会文章语言。 1、字词凝练,句式整齐, 音调铿锵,给人强烈的感染。 2、语言生动形象。 3、语言精练含蓄。
•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 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 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 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 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 “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 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闻一多简介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诗集《红烛》, 集《死水》,表现出深沉 的爱国主义激情。
闻一多先生雕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闻一多先生画像
闻一多先生纪念馆
作者
臧克家 现代诗人 闻一多的学生
藏克家简介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 《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在 导师闻一多的帮助下,出版诗集 《烙印》,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6年,闻一多先生被害后,臧克 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表 悼念。1980年,年已花甲的臧克家 再度回忆,写下了《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 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 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对偶句: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 人。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1923年入 山东第一师范学习。1926年入武汉中 央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大革命失 败后,逃往东北。1930年考入山东大 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19 32年发表新诗,并连续出版诗集《烙 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 照》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 明月刊》,1949年自香港回到北京工 作。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记、 《诗刊》主编等职。主要作品还有 《有的人》《老哥哥》等。
作业:
列举一首闻一多先生的诗, 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爱国者。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革命家
小组讨论:
1.文章为何以“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为标题? 2.课文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 过渡的? 3.通过阅读本文,你认为闻 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品读文章语言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问:闻一多如此热衷于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问:“文化药方”指什么?
小组讨论
课文在语言方面有 哪些特色?
1.生动形象 2.精炼含蓄 3.富于感情 4.富于音乐美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qián
kāngkăilínlí kăi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jiŏng
kuī wù
气冲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 https:/// 网上游戏平台 ;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 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在 李公仆先生的追悼 会上作《最后一次 讲演》,壮烈献身。
献身民主事业。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 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 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品读课文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
闻 一 多 先 生说 的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先生雕像
闻一多先生画像 闻一多先生纪念馆
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
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 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 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 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 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 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的心事,你可别忘了甄选和款待。 翡翠菩提 ? 在南亚某国王宫,供着一块美丽的翡翠菩提叶。它晶莹剔透,翠绿欲滴,没有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

3.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 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 起过渡作用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 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两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承上,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 面”这是启下 。“仅……还”“一个方 面……另一个方面……”这些关联词,“学者 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 提法 。
品读课文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
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
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 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 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 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 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 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 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 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 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 《静夜》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 使他分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应该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 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 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 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让他们
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坚守正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06 结语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 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的典范
严谨治学
闻一多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 严谨,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 则,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言传身教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 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关爱学生
闻一多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
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
耐心细致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直到学 生完全理解。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闻一多先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激励成长
他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力。
对社会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03
古代文学
闻一多先生致力于古代文 学的研究,尤其对《诗 经》、《楚辞》等经典著 作有深入的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 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 “研究”而用“钻探”?
这是比喻,“钻探”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 一多先生全身心钻研古代典籍的专注情景。源自读,释义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埋头钻
研,不为外事分心。
qiào jiǒng
地壳
炯炯
hè 赫然
lín lí 淋漓
jiào 校补
zhuó 卓越
péng pài 澎湃
mí 仰之弥高
qiè 锲而不舍
dǒu 气冲斗牛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2.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 二 部 分 ( 8-20 ) : 记 述 闻 一 多 先 生 作 为 革 命 家 方 面 “说”了就“做”的特点。
(2)肖像描写。“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 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了闻一多令 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 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 谨治学的精神。
2.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 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
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用…心…劳饭苦,地几一乎年忘到记头了这吃样,做他。贪兀的兀是,精神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02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02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 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 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 同的地方?
学者 潜心学术 做了再说 (前期) 硕果累累 做了不说
(不同)
革命家 嫉恶如仇 说了就做
(后期) 勇于献身
说(言)做 (行)一致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相同)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 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 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 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 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 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 情使他分心。
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1、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
有节奏感。 3、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
——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 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 麻的—小—表楷现,出如闻群一蚁多排先衙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 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 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 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 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地壳 qiào 校补 jiào 赫然 hè 函寄 hán 漂白 piǎo
仰之弥高 mí 锲而不舍 qiè 炯炯目光 jiǒng 目不窥园 kuī 警报迭起 dié
兀兀穷年 wù 沥尽心血 lì 群蚁排衙 yá 迥乎不同 jiǒng 气冲斗牛 dǒu

七年级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德育:5、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完成目标1,夯实基础。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第70 页共8 页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1. 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并复述课文。

3. 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三、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为下列点字注音。

典籍.()赫.然()独裁.()迭.起()迥.乎不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词语运用,选用下列一个词语进行造句。

仰之弥高沥尽心血炯炯目光4、形似字辨析。

载炯籍裁迥藉栽(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七年级语文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全解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全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记叙性文章,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全解:一、背景介绍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了一生。

这篇文章是记叙闻一多先生的重要事迹,通过展现他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

二、文章结构1.开头部分:文章开头引用了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话,强调了他的“说”和“做”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和革命方面的卓越表现。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和革命方面的言行举止。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为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革命方面,闻一多先生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

3.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总结了闻一多先生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强调了他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三、主题思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革命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号召人们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

四、语言特点1.简洁明了: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2.生动形象: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

3.深入浅出: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神,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五、表现手法1.叙述:文章通过叙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事迹,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2.描写:文章通过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品质和精神。

3.议论:文章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议论的手法对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 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说说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
1:“说”和“做”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说”和“做”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3: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说和做——记闻一多
先生言行片断”,但是说和做是一般人都有的行 为,而闻一多先生却是与众不同的,试问有谁发 表过闻一多先生那样的最后一次演讲?能说出先 生一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话的;能作出先生一样 震惊国内外的事的人能有几个?这个标题是不一 般的,写闻一多先生是恰当的。
闻一多(1899~1946)
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诗人
新诗集《红烛》 (1923)、《死水》 (1928)是现代诗坛经 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 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 《七子之歌》,表达了 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 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 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 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 《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 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 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七子之歌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 报》,原题为“说和作——记闻一多先 生言行片段”有改动。
诗兴不作: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一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
臧克家
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 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1932 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 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 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 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 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 1933 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 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 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 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 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 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 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 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 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 信上说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 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家赞扬他的信后,于 1944年9月11日写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 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年10月 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 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 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 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 臧克家于 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 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的 勤和钻;“沥”字深刻地表现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 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 不易。 ⑦“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 引自他的诗《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表 现 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怡然自适的情景,与 “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象,使 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部编版七下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部编版七下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 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一部 ‘校补’赫然而出”等。
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治 学勤奋,刻苦专研钻研的闻一多先生。
⑤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 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深 夜只有孤灯相伴,却全力进行学术研究,而且成绩斐 然的闻一多先生。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 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臧克家
(1905─2004)
他 还 活 着
有 的 人 死 了
他 已 经 死 了
有 的 人 活 着
——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校 壳 藏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无暇及此 赫然而出

疏懒
目不窥圆
仰之弥高
热情澎湃
漂白四壁
硕果
炯炯目光
3、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诗兴不作
兀兀穷年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群蚁排衙
具 体 品 读
我认为__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它 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 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从字词的品味,句子的修辞,表现人物形象
的手法等三方面来分析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 壳寻求宝藏” 。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代典籍比作 宝藏,把研究比作钻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了闻一多的刻苦专研精神。 “钻探”这个动词的运用,既形象,又 含义丰富,句式变成了动态,给人的印象不 仅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澳门回归之后,《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 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 《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 者和诗人闻一多。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qián
kāngkăilínlí kăi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jiŏng
kuī wù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词语积累: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 即专心致志。
你能区分下列字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
法十分畅快。
关于投递简历的方式。除了现场的会,你要多上网站,学会海投简历,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来投放简历,可以为你节省不少的简历成本,同时,多观察你也会发现,很多好的企业和好的岗位,他们 参加现场会,而是通过网上的方式,在自己的单位开展事宜,因此,不能满足于会。第二,关于对方的条件,对方在时一般会罗列出他们的条件,你可以根据他们的条件与自身进行对比,在撰写 容时,就针对他们的需要来看,让他们觉得找到了一个符合他们条件的人,有时候,一个符合他们条件的人,会比一个很优秀但是没有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人更受欢迎。www.geren-jianli第三 时候找枪手。简历虽然写的是你自己,必须为别人介绍你的才能,但是,假如你是应聘一份技术类的,你的技术过硬,但是书写写作不行,简历不能够吸引人的注意,那也是白搭。因此,像这种 就可以找人代替你来整理语言,你做口述,让别人为你做好文字的调整,当然,如果是文案类的人员就不适合用这招,不然就有作假的嫌疑。 少儿美术加盟品牌

说和做七年级下册课文笔记

说和做七年级下册课文笔记

说和做七年级下册课文笔记《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笔记整理:一、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他谦虚实干的精神;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英勇的革命精神。

二、重点词汇和句子“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三、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列举闻一多先生的具体言行,高度赞扬了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四、启示和感悟言行一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言论,展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种态度是他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

我们也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这种态度,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勇于担当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闻一多先生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展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勇于担当,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说和做》这篇文章的笔记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同时,也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 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 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 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 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 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 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 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 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 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 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 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臧克家
(1905─2004)
他 还 活 着
有 的 人 死 了
他 已 经 死 了
有 的 人 活 着
——
巨 人 心 中 的 巨 人
臧克家:
大 师 笔 下 的 大 师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
臧克家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 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 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 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 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 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 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 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 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 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 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 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 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 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 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 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 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 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 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 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 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 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 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 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 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 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 一多》以示悼念。 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 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 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 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整体把握: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 同的地方?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 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 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 尚品质与精神?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 出路而潜心学术, 前期: 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投身民主运动,做 争取民主的战士, 后期: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无所畏惧,视死如 归
《唐诗杂论》 三本书 《楚辞校补》 (学者)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三件事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讲究典型 性,以少 胜多。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战士闻一多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 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 件事?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威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 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何妨一 下楼”。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向全国人民呼喊

不畏凶险, 走在前头,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昂首挺胸, “最后一次讲演” 大义赴死。
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 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赫然: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 法十分畅快。
你能区分下列字吗? 霄
宵 锲

迥 暇






讨论交流:
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 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 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 何作用?
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 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 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结构 第一部分(1—7)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第二部分(8— 20)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具体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 起草政治传单; 表现 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 在李公仆先生的 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 追悼会上作《最 “补校”;又向“古典新 后一次讲演》, 义”迈进。 壮烈献身。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献身民主事业。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 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 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 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民主战士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 新诗集《红烛》 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 他一身正气,抗战 (1923)、《死水》作有《神话与诗》、《唐诗 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 (1928)是现代诗 杂论》、 《楚辞校补》、 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 坛经典之作。 1925 《古典新义》等。他对《周 腐朽,拍案而起,走出 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 易》、《诗经》、《庄子》、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 间创作了组诗《七 《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去。1946年7月15日, 子之歌》,表达了 究(后汇成“新义”),被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 深挚的爱国之情。 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 杀身亡。
朗读· 思考· 研讨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 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 渡作用的? 着眼局部 放眼全篇
总承上文,总起下文 相提并论,对比鲜明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 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 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个事例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 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 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 后两件事略写。
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 现出来了。
学者 (1-7) 硕果累累
潜心学术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口的巨人、
革命家 (8-18) 勇于献身
嫉恶如仇
说了就做 (19-20) 说(言)做 (行)一致
课文结构分析
作为学者
总领本部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 泰斗”
新华社北京2月5日 电(记者曲志红):我 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 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 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 家2月5日晚8时35分与 人奖──终生成就奖”。 题材的诗。” 世长辞,一轮明月、万 《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 家灯火伴他西行…… 茅盾: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 有 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 的 “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臧 奖”。 克 人 家 》
2.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 3.两个 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 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做”。
学者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 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品读赏析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 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 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 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 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 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 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