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对行业有误导性
平安陆金所爆P2P坏账率约为5%~6%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平安陆金所爆P2P坏账率约为5%~6%
导语:在质疑者和力挺者互不相让的口水战中,名头响亮的陆金所近期不情不愿上了回头条。
原本,有平安集团做信用背书的陆金所,无疑是P2P行业的标杆和投资者的首眩作为P2P行业的龙头平台,其P2P业务(稳盈-安e)中所有投资标的回报率均为8.4%,说此回报率是整个P2P行业中最低的水平,并不算夸张。
但在较低利率的情况下,陆金所仍能获得大量投资者青睐,主要就是靠其本息担保模式以及背后平安集团的金字招牌。
然而,随着“陆金所身陷 2.5亿坏账风波”的消息传出,让投资者对P2P行业的质疑声四起。
如果连老大都不可靠了,投资者还能相信哪位大佬?
对于此次坏账风波,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记者强调称,涉及坏账的平安保理公司,即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为陆金所旗下子公司,其业务开展与陆金所之间相互独立,并非陆金所的P2P业务,也不是在陆金所的平台出售的标的。
她同时还表示,“涉及坏账的项目会100%兑付,投资者不会有损失”。
上述坏账虽说是平安保理的项目,不过,消息传出后,质疑声仍直指陆金所,雪上加霜的是,就在投资者信心动摇的时候,第三方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将陆金所列入互联网金融黑名单。
生活常识分享。
陆金所年化收益8.61% 10万元一年为何只能赚4725元?
陆金所年化收益8.61% 10万元一年为何只能赚4725元?作者:王奇来源:《投资与理财》2014年第05期很多投资者投资P 2 P网贷,都是冲着较高的投资收益去的,但如果投资完,发现收益并没有网站上写的那么高,估计很多人都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在网贷平台陆金所上,写着年化收益8.61%,但一些投资者在投资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收益并没有这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陆金所产品收益是8.6%还是4.7%?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P2P平台,虽然其收益在目前的P2P网贷平台里是最低的,但其一出生,就赢得那些风格保守的投资人的信任。
因为其依靠平安集团的强大背景,8.61%的收益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又低于银行理财产品,这样的好事一度让投资者欢呼雀跃。
但最近有投资者反映,他在陆金所的投资收益没有标明的那么高。
对此,《投资与理财》记者用计算器算了一笔账:假定投资者通过陆金所的稳盈-安e 贷,借出资金10万元,期限为12个月(陆金所的标的大多为36个月),那么投资人每月会收到8727. 07元,到了1年末,连本带息一共收到104724.87元。
其中,利息收入为4724.87元,收益率是4.72%。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发现不对了,不是年化收益率8 . 61%吗?收益应该是8 610元啊!怎么说好的8.61%,缩水成4.72%了呢?事实上,陆金所网站写得很明白,给投资者的收益也对。
这涉及到金融学的利率计算公式。
陆金所标的收益写得很清互联网金融论市股道基金房产楚——年化收益8 . 61%,其算法就是假定每个月获得871.35元回款,再投资出去,计算而得的理论收益率。
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收回的投资大多都是趴在账户上,当然不会获得理论上8.61%的收益率。
要达到8.61%收益很难如果你是一个勤劳的投资者,每月回款继续投资,就能获得8.61%的收益吗?有精明的投资者抱怨:“因为回款方式是月均等额本息还款,即使每月回款继续投资,最后要收回所有的钱,中间会有空档期,很难获得理想状态下的8.61%的收益。
陆金所理财是骗局吗安全吗
陆金所理财是骗局吗安全吗
陆金所理财是骗局吗一、投资个人账户信息安全
陆金所拥有多重风控及安全措施,尽其最大努力保障您使用的服务安全。
(1)三级风控和监管体系公司绝对控股股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平安集团,凝聚了平安多年来开展综合金融的行业经验,具有自身、集团、政府三级监管体系。
(2)重点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陆金所采用多管齐下的资金管理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会员资金进行管理,不与公司运营资金混用;账户资金只能转出到陆金所绑定过的银行账号;陆金所内部制定了严格的资金管理流程和完善的系统,进行监督监控。
(3)数据及信息安全陆金所在任何时候都竭力保证客户的个人信息不被人擅自或意外取得、处理或删除。
对交易类型的操作采用更高级别的双因素密码认证,支持安全套接层协议和128 位加密技术,这种加密技术是互联网上保护数据安全的行业标准。
二、投资的收益是否安全,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借款人可能会提前全额还款、逾期还款、不还款。
1、如遇借款人提前全额还款的情况,借款人需要付给投资人违约金做补偿;
2、由于担保公司已与借款人签订担保合同,一旦借款人逾期还款,借款人要支付逾期罚息,担保公司将会对其进行催收;
3、若规定时间(80天)内经催收借款人还未还款,则担保公司将。
网贷违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
网贷违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网贷平台也越来越多,吸引了大量资金和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中,也不乏一些违规操作和诈骗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一、案例一:P2P网贷平台“云贷网”违规操作2016年,P2P网贷平台“云贷网”因未经批准开展金融业务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处,该平台在短短一年内吸收了近百亿元的资金。
调查发现,“云贷网”未进行风险评估和资金监管,违规运营。
此案引发了社会对网贷平台运营规范性的质疑。
二、案例二:P2P网贷平台“投哪网”涉嫌庞氏骗局2017年,P2P网贷平台“投哪网”涉嫌庞氏骗局,该平台以虚构项目为名,吸引投资者投资,并通过新资金支付给旧资金的方式进行运作。
该平台运营两年之久,涉案资金高达数十亿元。
该事件暴露了行业监管不力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不足。
三、案例三:P2P网贷平台“温商贷”被涉嫌非法集资2018年,P2P网贷平台“温商贷”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查封,该平台在运营期间未能按照承诺的期限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此案引发了社会对网贷平台的合规性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的质疑,同时也加强了对平台的监管力度。
四、案例四:P2P网贷平台“人人贷”隐瞒贷款风险2019年,P2P网贷平台“人人贷”因长期隐瞒贷款风险事件被曝光,该平台将坏账贷款悄悄移至子公司,隐瞒真实贷款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投资者对网贷平台透明度的疑虑,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平台的监管。
五、案例五:P2P网贷平台“陆金所”发生信息泄露2020年,P2P网贷平台“陆金所”曝出信息泄露事件,平台内部工作人员将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出售给了不法分子。
此事件引发了投资者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要求平台加强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网贷违规案例引发了社会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关注和担忧。
这些案例的发生不仅揭示了行业监管薄弱的问题,也暴露了资金风险和信息安全问题。
陆金所子公司坏账不可怕 是大利好
陆金所子公司坏账不可怕是大利好陆金所最近惹上大麻烦了,有消息称陆金所子公司“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累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保理方面不得不启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一时间风声四起,除唱衰陆金所之外,不少评论更是将矛头直指P2P模模式,认为陆金所代表的P2P模式也走入绝境。
实际上,平安保理事件与陆金所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更与陆金所P2P无关。
而且从现在了解到的情况看,平安保理中涉及的2.5亿借款也是由第三方担保的,投资者不会受到损失。
银行机构公布坏账率几乎没有普通人关心,为何一涉及到陆金所子公司坏账,大家就这么关注?铁哥认为,一是社会对P2P行业坏账过于敏感;二是目前报道中,人们有意无意地将陆金所子公司坏账与陆金所平台进行混淆。
陆金所子公司坏账真有那么可怕?乍一看陆金所子公司资金有问题的2.5亿确实是一笔大数字,但我们注意其中细节: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陆金所子公司坏账与其毫无关系,更不会受到影响。
但即便如此依然引起投资界的极大恐慌,铁哥认为恐慌更多来自对整个P2P行业透明度、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作为陆金所这般量级公司如果也出现坏账风险对于整个行业是有着非常不利影响的。
因此,我们基本就很明白此次恐慌背后的逻辑:在整个P2P行业参差不齐前提下,领头羊陆金所出现非本质问题被盲目放大,由此造成对整个行业的质疑。
铁哥认为,对陆金所的质疑很大程度来自对行业的质疑。
陆金所去担保化前景如何?由于国内缺乏欧美那样健全的个人征信系统,因此P2P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交易行为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担保。
无论是陆金所式的第三方公司担保还是人人贷的“风险准备金”担保,都是在行业初期的不得已行为。
但潜在风险在于担保行为其根本上也是有风险,平台方需要具备缓释风险能力才能持续下去,且政策又有担保公司不得担保超过企业注册资金十倍担保额的规定,这些无形中都加大P2P的运营成本,对于投资者自然利率就低一些。
P2P理财行业频频“中枪”为哪般?
P2P理财行业频频“中枪”为哪般?文章来源:百度【91快车】一则关于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深陷2.5亿元坏账风波的传闻,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
虽然陆金所紧急回应称,传闻中所涉及的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且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但该事件还是再次为P2P行业敲响了警钟。
这意味着P2P平台并不是“越大越安全”,网贷行业已从最初的“拼爹”时代转入“拼风控”时代。
陆金所称“坏账”与P2P业务无关针对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陆金所深陷2.5亿坏账风波”事件,陆金所紧急回应称,“我们已注意到近期有关媒体报道,据了解,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已进入相关法律程序,详情不便透露。
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
陆金所一直有较强的风控体系和专业的流程管理,截至目前,未有陆金所用户受到任何投资损失。
”此前传闻中称,“一位接近其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的人士透露,目前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该知情人还表示,“更为严峻的是,目前事件已直指陆金所风控水平,其脆弱防线的软肋已初现端倪。
同时,仍据该知情人透露,正如撬开的潘多拉魔盒,陆金所其余数笔坐实的坏账也正陆续传出。
”P2P行业须打造核心竞争力91快车CEO邓图东指出,近期多家大P2P频频“中枪”,已折射出经历野蛮生长的P2P行业进入了风险高发期,并逐步由初始的“拼爹”转入“拼风控”阶段。
但脆弱的风控能力是多数P2P平台所面临的通病,中国P2P行业要想走向成熟,企业仍需致力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风控能力。
邓图东指出,无论这笔坏账的真假如何,这件事都给投资人提了一个醒,即并不是持牌机构的资产就安全,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运营不善也会产生大量不良资产。
事实上,金融有很高风控要求,短期内大规模的量能扩张违背金融业稳健发展的要求,从业机构要遵循发展规律,寻求合理发展速度,讲究平衡发展。
股票行业走势分析博主有哪些
股票行业走势分析博主有哪些
股票行业走势分析博主是指那些专门从事分析股票行业走势的博主。
他们通常具备经济金融背景,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知名股票行业走势分析博主:
1. 张燕生:张燕生是国内知名的股票行业走势分析师,也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硕士。
他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股票行情的看法和分析,深受投资者的关注和信赖。
2. 陈为民:陈为民是国内知名的股票分析师,也是一位投资顾问。
他以其准确的行情分析和独特的投资策略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3. 陆金所:陆金所是一家集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公司,也是一位在行业走势分析上颇具眼光的博主。
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经验分享给投资者一些有关大盘行情和热门板块的观点。
4. mingj谢明杰:mingj谢明杰是一位资深股票行业走势分析师,他在个人博客上分享自己对股票市场的观察和分析。
他的观点准确度高,深受投资者的赞誉。
5. 中国子公司:中国子公司是一位专注于中国股市的博主。
他通过对各个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对股票走势的敏锐洞察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和观点。
这些博主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行业的行情分析、投资策略、趋势预测等方面。
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股票市场,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同时,他们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股市的走势,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关注和学习这些博主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陆金所坏账事件”引爆P2P 信心危机
投资与理财Investment&Finance 69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的投资人。
然而,陷入坏账风波烦恼的不只陆金所,投资者对P2P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不放心,对国内P2P行业的前景也产生了更多的怀疑。
P2P投资者信心危机被引爆陆金所回应称,用户未有投资损失,却未能真正安抚投资者的情绪,且逐渐演变的一场“陆金所VS大公国际”的口水战,也未能平息外界的评论,反而使更多的投资者觉得“真正受害的会是我们”。
根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网贷行业问题平台共计273家,平均每个月就有23家平台出现问题。
而陆金所和宜信这一类规模巨大且风控做得较好的平台一直起着行业标杆的作用。
坏账事件的爆发,陆金所虽然已经一再澄清坏账与P2P业务无关,但是记者注意到,这件事依旧在市场上不断发酵,其引起的舆论关注和恐慌,让广大投资者不禁深思P2P市场是不是根本就靠不住。
如果连陆金所这样大鳄级的P2P平台也要出问题的话,那么投资者对整个P2P行业的发展前景表示堪忧,也不足为奇。
一位未投资陆金所的P2P投资者就对《投资与理财》记者表示:“我投资的XXXX还有半年到期,我现在就有点害怕栽跟头,不知道能不能转让出去。
像陆金所这样拥有大靠山,人气又高的平台都出现问题,不管是真是假,投P2P还是保守一点比较稳妥,毕竟这个行业还不太成熟”。
大平台也开始频繁出事其实,陆金所并非最近唯一一家出现坏账风波的P2P 平台。
年前,以大标著称的P2P平台红岭创投被曝出7000万元坏账。
就在陆金所坏账事件爆发的同一天,P2P平台铜板街也被曝出1亿多的坏账、涉事项目的小贷公司已失联。
铜板街后来也承认确有坏账,但金额仅为5000万元,且与涉事的小贷公司仍保持联系。
业内人士指出,脆弱的风控能力是多数P2P平台所面临的通病,P2P平台出现坏账也是不可避免的。
P2P行业经过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野蛮生长,在无监管、无门槛的情况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接下来一两年将进入风险高发期,行业坏账率预计会有所提升。
陆金所怎么样?可靠吗?陆金所官方网站登录、陆金所利息高不高?
陆金所怎么样?可靠吗?陆金所官方网站登录、陆金所利息高不高?
平台详情>>
陆金所()-中国平安集团倾力打造的投资理财平台,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8.37亿元,总部设在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
陆金所的产品包含了投资、理财、基金、保险等范畴,平台的投资理财产品的安全保障也有充分的支撑——陆金所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凝聚了平安多年来开展综合金融的行业经验,从制度、流程、系统等方面全面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收益详情>>
与平台背景不一的是陆金所的收益并不高,一般在4%-8.4%之间,且起投门槛和期限却都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的投资热情,陆金所的安全稳定依然吸引投资人纷至沓来。
P2P排行情况>>
2016年网贷之家P2P网贷综合排行榜显示,陆金所最新排名为第1名。
点击查看更多网贷平台信息>>。
陆金所不做P2P 你信吗?
陆金所不做P2P 你信吗?陆金所断臂P2P业务,使得其加快上市步伐的猜测甚嚣尘上。
但是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对平安互联网金融将“独立上市”的说法表示惊讶,反复强调,说上市还言之尚早。
陆金所在P2P界算是资历最深的平台,如今陆金所都已经剥离了P2P,不做P2P业务了,你信吗?在融资上市若隐若现之际,陆金所最终放弃了风险不断增加的P2P业务。
3月18日,中国平安对外宣布,陆金所的P2P业务与平安直通、平安信保整合为“平安普惠金融”集群,陆金所将纯化其作为金融理财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打造为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构建一个开放的交易平台。
但就在数天前,陆金所被曝出2.5亿元的保理坏账,而一向和陆金所“过意不去”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将其信用风险预警列入“黑名单”。
这一度让其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该事件发酵之际,一向“高冷”的陆金所不得不召开发布会澄清2.5亿元保理坏账和陆金所的P2P业务无关。
普惠无忧普惠无忧目前,陆金所旗下有两大交易平台:网络投融资平台(Lufax)和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Lfex)。
其中,前者就是P2P业务,面向个人投资者;而后者于2013年下半年上线,主要面向机构投资人。
在陆金所旗下业务调整的同时,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关注点是,种种迹象表明陆金所的上市计划正在加速。
陆金所副总经理郑锡贵透露:“陆金所成功进行了新的融资安排,将获得新的资金支持,总额达30多亿元,将于近期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届时陆金所将成为中国资金实力最强的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关于此次30亿元的具体用途,目前尚不得知。
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罗毅表示,对于陆金所而言,补足资本金固然重要,更大的意义在于传递出上市的信号。
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表示,尽管P2P业务在陆金所业务中的比例不大,但通过P2P 之“风”,陆金所赚足了“眼球”和积累大量用户,再以创新的姿态打造“非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发展路径非常清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陆金所为例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陆金所为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管理成为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陆金所为例,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线上信贷信息中介平台。
陆金所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借款、投资等服务。
然而,随着平台快速扩展,金融风险管理成为陆金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陆金所首先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
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模型,对借款人和投资人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并评估潜在的风险。
在借款人方面,陆金所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用评分、还款记录、个人资产状况等因素,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
同时,他们还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通过征信系统获取借款人的信用报告,帮助评估其还款能力和诚信度。
在投资人方面,陆金所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选择,帮助投资人降低风险并获得合理收益。
三、风险控制与管理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可或缺的环节。
陆金所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首先,他们建立了严格的风险准入标准,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只接受信用评分符合要求的借款申请。
这有助于减少坏账风险和违约风险。
其次,陆金所推出了风险保障方案,为投资人提供保障。
他们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投资人购买风险保险,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投资人可以得到一定的赔偿。
另外,陆金所还加强了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他们设立了风险管理团队,负责监测和分析平台的风险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四、风险应急处理与危机管理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应急处理和危机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陆金所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有效应对风险事件和危机情况。
他们设立了专门的风险应急处理团队,负责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情况。
同时,他们还与监管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及时分享信息、协同处理风险。
陆金所的2.5亿坏账究竟是什么?
陆金所的2.5亿坏账究竟是什么?近日,一则有关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保理)有笔2.5亿借款出现问题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不少文章冠以“P2P 业内最大笔坏账”的标题。
作为国内P2P借贷行业的领军机构,陆金所的一举一动向来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而当下又正处于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P2P借贷行业风险暴露加剧的“高危”时期,也难怪这个消息会引发如此大的震动。
不过,各位看官稍微冷静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2.5亿坏账究竟是什么?谈及陆金所,大家总会习惯性地把它跟P2P画上等号。
但事实上,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张和交易结构的多元发展,陆金所早已超越了P2P的业务范畴,朝着多元化的大交易平台发展。
目前,陆金所旗下有两大交易平台:网络投融资平台(Lufax)和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Lfex)。
其中,前者的主营业务就是大家普遍熟知的P2P网络借贷业务,面向个人投资者;而后者于2013年下半年上线,主要面向机构投资人。
根据最初的定位,Lfex涉及的三大业务包括:一,委托债权和应收账款等金融资产交易;二,信托产品、信托计划受益权、银行理财等各种财富管理产品的流转;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资源整合。
按照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的说法,Lfex剑指国内数百万亿元的“非标”市场。
银行、保理、租赁公司要出表,保险、证券、信托可以投资。
而在具体操作中,陆金所实则扮演的是信息服务中介、财务顾问和交易安排人的角色。
而此次陆金所涉及的2.5亿问题贷款本质上是属于上述Lfex的第一类业务,基础资产为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笔应收账款。
所以,陆金所在3月12日的官方回应中表示,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
其实,在平安保理的网站“业务模式”板块中也有图表清晰地介绍了该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陆金所在该业务中做扮演的角色。
根据平安保理官网上的说明,该产品的资产输入端,即平安保理的资产来源包括陆金所分公司、外部保理客户、外部金融机构。
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的发展和挑战
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的发展和挑战互联网金融在过去十年间迅猛发展,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
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陆金所在这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陆金所的发展历程、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解决这些挑战所采取的策略。
一、发展历程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由蚂蚁金服创始人马云、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等共同创立。
作为中国较早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之一,陆金所在成立初期便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和投资者的关注。
通过建立线上借贷平台,陆金所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和投资渠道。
陆金所推出的P2P借贷模式深受市场欢迎,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投资个人及企业借款项目,获取相对较高的回报。
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陆金所逐渐扩大了其业务范围,推出了更多金融产品,如基金、保险等。
同时,陆金所也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与海外合作伙伴加强合作,进一步增加了其影响力。
二、面临的挑战尽管陆金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对于平台的创新和增值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陆金所需要不断改进其技术和产品,以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监管政策的调整对陆金所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对陆金所的经营模式和规模产生影响,因此,陆金所需要积极应对监管政策的变化。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也是陆金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陆金所必须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攻击和欺诈行为,陆金所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技术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
三、解决挑战的策略为了应对发展中的挑战,陆金所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陆金所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和产品质量。
他们投入大量资源在研发上,推出了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陆金所积极响应监管政策的变化,与监管机构合作,加强自身的合规管理。
陆金所产品下架!这3个平台别碰了,P2P投资大凶年已到!
陆金所产品下架!这3个平台别碰了,P2P投资大凶年已到!P2P,刀口舔血的一年!监管升级,陆金所下架一批产品先来看一则行业重磅:受近期最新监管政策影响,陆金所下架了部分涉嫌违规的产品线!这里复利姐做个轻轻的解读:这不意味着陆金所的资金不安全了,只是,监管层觉得某些产品不合规,所以有几条产品线要暂时下架了。
下架的产品是陆金所和金交所合作的安盈· 融政通系列。
(安盈· 融政通是陆金所安全系列五星级的产品,收益4.85%以上,适合保守型投资者。
其退出是要通过债券转让的,所以会有转让失败的风险。
)紧急回应:一切正常网传20号陆金所被点名,陆金所晚上公告做出回应,目前一切经营管理正常。
在P2P投资者眼中,陆金所继承了平安银行的血统,安全系数高。
目前,陆金所的p2p产品年化收益率为8%之间,周期为3年。
但从陆金所的模式来看,它更像一家线上银行,产品周期多为36个月,过长的期限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复利姐觉得,虽然背靠着平安这个大平台,有着比较强的风控体系,但是陆金所上面不少产品期限太长,流动性太差了。
对我个人来说是不考虑投资的。
2017年是P2P的大凶之年!3家平台已被禁止债权转让迹象有二:1、金交所+互联网模式被喊停!大额资产分拆存在巨大风险“金交所+互联网”的模式正在被监管层整顿。
下面,把这种模式的套路解释一下——互金平台把大额资产或者其他资产在金交所挂牌,金交所进行拆分、包装后,直接销售给投资人,或者再由互金平台接手,并对外进行出售。
在最新发布的64号文中,上面这种模式已经被明确叫停。
交易场所不得将权益拆分发行(“大拆小”“团购”“分期”等各种方式变相突破200人限制)、不得降低投资者门槛、变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等政策红线。
借款人分散,拆标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一旦逾期垫付易产生潜在挤兑风险。
2、P2P个人债权转让被禁止了.....今年真是P2P的监管大年,最近还有消息传出,广东将禁止P2P 平台进行一切形式的债权转让,包括个人债券转让。
陆金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不少于1000字
陆金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不少于1000字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崛起,陆金所作为领先的P2P平台之一,业务范围日趋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平台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陆金所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内部问题及对策1.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随着网络借贷行业的逐步规范,风险控制已成为P2P平台的一项核心能力。
但陆金所由于迅速扩大业务,当前的抗风险能力尚有待提高。
为了降低风险,首先需要增强风险类型识别能力,及时掌握风险点;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外部复核、健全的风险控制、完善的预案等等。
2.平台的资金运作不够透明平台的透明度是维护平台信誉的重要因素,平台需要给投资者一个透明的流程,让客户更加了解自己的投资行为,以提高平台的信誉度与投资者的满意度。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平台在公开透明方面做出大量的努力,在运作过程中要注重分批次分方向的分配资金,严格限制资金的流动范围,同时建立专业的监督机制,让每一个投资人都能更放心地将资金投入平台。
3.运营成本高由于市场上的竞争,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P2P平台的一项迫切的目标。
因此,平台需要着重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升平台的效率。
正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平台能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4.平台还面临着资金池与合规问题资金池作为P2P平台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平台要有更多的资金储备和流动性管理,才能更好地支持其投资业务。
同时,这一趋势也将现有的P2P模式进行升级,让投资者对平台更加放心。
因此,平台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咨询合规问题,确保平台业务的稳健发展。
二、外部问题及对策1.政策风险加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加大。
为了避免这一风险,同时也为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平台需要加强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和掌握,为其业务的规范化提供支持。
2.滞后的技术进步随着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行业都面临了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陆金所的紧急声明
陆金所的紧急声明陆金所发布紧急声明!作为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公司,陆金所一直以来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可信赖的服务。
但近日,我们发现有网站和个人冒用陆金所的名义发布虚假信息和欺骗用户的行为,这严重损害了陆金所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利益,我们表示强烈谴责!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权益和维护公司形象,陆金所特别发布以下紧急声明:1. 关于虚假宣传陆金所作为一家正规合法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所有业务都是在相关法规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运作。
而我们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陆金所名义发布虚假宣传,并且企图欺骗用户。
这样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利益,也违反了相关法规,我们将会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2. 保护用户隐私在成功注册成为陆金所用户后,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产信息将被严格保护。
但我们发现有恶意分子冒用陆金所名义发布信息和要求用户提供个人和资产信息,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还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我们呼吁广大用户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同时也提醒恶意分子,任何企图盗取用户信息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我们都将坚决制止并打击。
3. 未经认证的平台近来有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不当利益,冒用陆金所名义发布了一些虚假的认证平台,企图欺骗用户。
这些认证平台,并未经过资质认证,其提交的信息和资料都是虚假的,如果用户向这些平台提交个人信息和资料,那么很可能会面临无法收回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广大用户谨慎选择认证平台,必须是经过合法资质认证的平台才能进行投资。
4. 安全保障为了更好的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陆金所一直致力于提高平台的安全性,采用更多的安全措施和技术,保护用户不受各种安全威胁。
同时,我们也建议广大用户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
以上是陆金所的紧急声明,我们希望广大用户能够加强个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被一些不法分子盗取信息和钱财。
陆金所问题,投资半年,我之见解
陆金所问题,投资半年,我之见解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陆金所问题,投资半年,我之见解首先声明我不是陆金所水军,所以请其他水军、喷子远离、勿视。
我半年前开始投资网贷和网络保险,在陆金所、铜板街、挖财、新浪、珠江人寿、国华人寿等都有投资。
通过这半年的投资,慢慢的熟悉了这些平台,由于之前投资一直比较保守,更多是通过购买国债来理财,所以在众多投资中,总觉得新浪中介平台不靠谱,投资了2W后及时收手,幸运的躲过了中汇雷。
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在浏览网贷之家时,总觉得很多人对陆金所平台意见很大,问题多多,每当我看到这些帖子时,总觉得个人感受不是这样的,所以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在陆金所投资半年左右,虽然还没有达到陆金所VIP,但是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看法:1.陆金所收益低这是我看到最多的问题,陆金所里面收益最高的是“稳盈安e+”,正常是2-3年的是%,但是由于每期回款,如果不重复投资,实际收益可能只有%左右。
我想问,既然是来陆金所投资的,为什么回款后不继续投资或挪作它用,死算年化有意义么。
实际通过半年投资,我发现投资“稳盈安e+”需要资金体量较大,如果投资2年期左右的,最好有20W以上的资金,投资3年期的,最好有30W以上的资金。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月回款大约1W多,回款资金可以再次购买一个标,达到资金最大循环利用。
由于陆金所经常搞活动,同时转让标常常有人贴息。
所以运作好了,收益比要高。
我本人一共投了19个标,用财智软件测算下来,实际年化达到%。
可能有人会说8~9%收益太低了,我承认网贷很多收益有10~20%,甚至30%也有。
在这里我要说,很多玩网贷的朋友都是工薪族,财务也是刚刚起步,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
其实8~9%的收益也不算低了,至少我和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可以接受。
屡“被”上市,去P2P化的陆金所何时能为平安带来下一场资本盛宴?
屡“被”上市,去P2P化的陆金所何时能为平安带来下一场资本盛宴?导读如果P2P平台品牌够强,能够融到投资人低利息的资金,且有较好的风控能力,那么,随着强监管下的市场出清,剩下来的平台可能会迎来赢家通吃的局面。
作者 | 云迦尔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因一直无法在内陆取得网络借贷经营许可,致上市计划受到重重阻挠。
中国平安计划斥120亿美元(约942亿港元)回购陆金所股份,回购方案或涉及交换平保的A股及H股”。
对此,陆金所和中国平安纷纷作出回应。
陆金所方面表示,正在积极备案,并已按监管最新要求做好备案前的准备工作。
会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情况做好资本规划,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
中国平安回应称,公司没有任何重大收购计划,也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去P2P化能为“网金头部”上市贡献多少力量?中国平安年报披露,陆金所控股数月前完成C 轮融资,融资后估值为394亿美元。
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创新资本在陆金所的股权,从公司初创时的74.91%减少到2017年末的43.76%,在完成了C轮的13亿美元融资之后,其持股比例还将进一步被稀释。
如此,陆金所在股权结构上,也就更加接近海外金融企业。
(陆金所融资历程,数据来自天眼查)目前,陆金所控股已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与个人借款科技平台,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提供全套金融解决方案。
中国平安2019年一季报显示,陆金所控股的收入与利润持续稳健增长。
截至2019年3月末,在财富管理领域,资产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2.0%至3767.07亿元;在个人借款领域,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稳健增长7.5%至4031.21亿元。
成立于2011年的陆金所,隶属中国平安集团旗下,自2012年开始推出P2P业务,交易量长期居于同行业之首,在2015年第三季度超过了网贷鼻祖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
2011年,虽然美国经营P2P的Lending Club已运营了5年,但P2P概念在国内还是“知者甚少”。
陆金所PP业务风险分析报告
陆金所PP业务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概述陆金所PP业务的背景和重要性,并介绍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
2. 陆金所PP业务概述简要介绍陆金所PP业务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等基本情况。
3. 风险一:市场竞争压力分析陆金所PP业务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包括同类平台的竞争对手、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进入等因素。
4. 风险二:法律法规风险探讨陆金所PP业务存在的法律法规风险,如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合规要求对业务运营的影响。
5. 风险三:信用违约风险分析陆金所PP业务中借款人信用违约风险的挑战,包括行业风险、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体信用评估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6. 风险四:技术安全风险探讨陆金所PP业务所面临的技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等方面的威胁。
7. 风险五:流动性风险分析陆金所PP业务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如用户提现需求的集中、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和债务流动性的需求等因素。
8. 风险六:信任危机风险探讨陆金所PP业务可能面临的信任危机风险,如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舆论负面影响和品牌形象受损等因素。
9. 风险应对策略提出适用于陆金所PP业务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合规管理、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的举措。
10. 结论总结全文内容,强调陆金所PP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提出未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1. 参考文献引用所使用的相关文献和数据来源。
12. 附录如有必要,可在附录中提供补充信息、数据分析或相关框架图。
以上为陆金所PP业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大致结构,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字数限制并进行详细的内容论述。
请按照报告的结构和整洁美观的排版要求进行撰写,确保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并注意避免对阅读体验造成影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21日,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信用”)发布了一份针对P2P网贷平台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分别有676个、266个平台上榜。
该名单一经发布,由于“打击面”太广,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省市的网贷行业协会也纷纷发声,有的指责这种信用评级是一种负向激励,易引发“监管套利”……而报告中的一些“硬伤”,如将行业内知名平台拍拍贷划归陕西、兴利贷在广西名单中出现了两次,也让外界对大公数据评级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
法治周末记者经过多次联系,1月29日,大公信用总裁王再祥接受了记者采访,正面回应了外界的质疑,以及大公对目前网贷市场评级的看法。
免费评级动了别人的奶酪法治周末:猛然间向市场扔这么一个重型炸弹,很多人认为大公司是在借此博眼球,有的网贷协会也在质疑是一种监管套利,有没有预想到报告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王再祥:能理解市场上的各种揣度,也欢迎大家进行监督,大公在给别人评级的时候,市场也会给大公进行评级。
我们首先推出的是一个黑名单,是一个得罪人的东西,我们没有去讨好这个行业,没有向市场收一分钱,而是自己出资1000多万元,最多时投入了300多人的力量,严格按照标准揭示风险,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是为了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因为只有这个行业发展起来后,评级机构才有生存的基础,因为市场企业是评级机构的衣食父母,如果这个市场没有起来,你去收费,这是无源之水。
法治周末:那你如何看待报告发布后外界的反映呢?有很多行业协会发布了声明,有的观点就认为大公是在监管套利。
王再祥:实际上大公其实就是动了一些人的奶酪,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大家纷纷都在发声,但仔细看一下都是哪些人在发声,都是一些大的机构。
我们现在担忧的是,一些打着行业监管、自律组织的机构都在变相地向企业收费,而现在行业中60%至70%的平台都是不赚钱的,很多都是靠自融、靠发假标的来输血、来维持,自身根本没有造血功能,都在等待着战略投资、外部支持,等着“那头猪”飞起来,等着风口的风更大,整个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呢,但是现在很多打着行业服务的平台和机构,都在纷纷向这些企业伸手,这样其实是对行业不利的,我们认为这些机构不能一开始就向行业杀鸡取卵。
法治周末:市场上有传言说,大公这份名单作出来之后,有平台曾花费30万元,要求将自己从黑名单上撤下,有过这样的事情吗?王再祥:假如我们现在发黑名单,收了别人30万,在这样一个冒犯众怒的情况下,早就被别人给举报了,这只是一种很可笑的猜测。
系统还需完善法治周末:在这份名单中,行业内知名平台拍拍贷被划归陕西、兴利贷在广西名单中出现了两次,这也让业界质疑这个评价的科学性,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王再祥:我们的评级是数字化的评级,基于一些参数,我们基本能做到对很多网站进行跟踪,也能快速形成对一个平台的基本判断。
当时在陕西有一家拍拍贷的钓鱼网站,对我们的系统造成了干扰,后期我们也会有人工校验,但由于这次推出的评级报告涉及平台数量有点大,在人为校验过程中,做的还是不太到位,导致对机器误判的结果做了认定。
还有一些网贷平台是一个网站,但有多个地址、多个名称,钓鱼网站也很多,有的页面几乎一模一样,还有一些是关联平台,比如一个法定代表人同时注册多个平台,这在行业中也比较多。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系统,也要加强人工校验。
法治周末:对于这些失误,大公信用有没有为企业提供一个类似于申诉的通道?王再祥:大公的评级是持续跟踪的,如果平台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大公确认,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最近跑路、或者出现严重风险的平台都在我们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中,这也说明我们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
信息披露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要求法治周末:对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的前提就是要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但是大公没有进行线下调查,仅通过网络搜集数据,能否保障评级的准确性?王再祥: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构架,把金融的功能通过互联网来行使,你能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这是首要条件,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要求,也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基础。
所以我们把信息披露作为评价此次预警名单和黑名单的第一要素。
法治周末:但是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其实是金融,很多风控的措施其实是在线下来实现的,大公信用未实地调研,单凭互联网上的信息能否充分、准确地描绘出一个平台的风险状况?王再祥:这其实是犯了一种逻辑上的错误。
互联网上的信息是非常分散化、去中心化的,投资者不知道融资对象是谁,需要平台把信息披露出来之后,让投资者做评估然后再做决定,而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么不披露,要么是让投资者先把钱投进来,才开放信息,这其实是一种霸王条款。
作为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根本没有得到保护,他无法事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
如果是这样,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传统金融更倒退的、封建式的金融,是一种打着金融旗号、强权式的一种非法集资,而现实中很多网站都是这么做的。
法治周末:那在你看来,平台的透明度和用户的信息隐私之间应该如何平衡;另外,根据大公信用的指标体系,平台应该对经营、财务、风控情况都做详细披露,但很多企业认为,经营和财务数据跟企业的商业机密密切相关,如何把握这个度?如何赋予其权重?王再祥:信息披露是有这么一个过程,现在看到的更多的平台要么是假信息,要么没有信息,很多债务人信息基本都是被屏蔽的、通过各种方式被技术性处理了,很多平台为什么能够假融、自融,并最终跑路,就是因为没有信息披露。
陆金所对行业有误导性法治周末:这次评级报告中,有着平安银行背景的陆金所也出现在预警观察名单中,这跟很多投资者的理解是很不一致的,根据评级的结果来看,陆金所的问题主要是什么?王再祥:陆金所的主要问题是信用平台特征太明显、线上金融和线下金融之间没有防火墙、具有政策套利、逃避监管的一些不合规的行为。
另外有一些对投资者不公正的条款,如在投资者出现风险损失后,在后续的保障措施上具有不公正性,设有很多免责条款,或者说是陷阱。
法治周末:陆金所在P2P网贷行业中是龙头平台,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吸引的投资者也非常多,都认为它是最不可能跑路的平台,以项目的操作风险来反映平台的综合风险,会不会有失偏颇?王再祥:这就是误区,现在老百姓这么选择也是一种无奈,老百姓现在对风险进行判断就是去找一些国字号、银行背景的,认为越大越好,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按照我们要求的完全透明化、完全合乎规范的平台。
而众多的平台又把它作为老大、作为榜样来学习。
此次将陆金所列入预警观察名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行业的误导性是特别大的,就是把互联网金融的方向给导偏了,导到了还是要建立一个传统银行上,那陆金所可以建银行,其他的平台能像你以这样的模式发展吗?陆金所如果不改变,监管政策一出来,它肯定会有巨大风险。
如果你靠监管套利把自己做的很大,国家一旦出台政策,将这些杜绝掉,你还有活路吗?评级机构不能当事后诸葛亮法治周末:这个行业目前还不太成熟,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当这个行业发展比较成熟时,建立的指标体系才有助于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这个行业,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你认为目前网贷行业的发展阶段到了可以进行评级的时候了吗?王再祥:其实互联网金融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模式了,并不是说不成熟,就中国目前这个阶段来说,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点走偏了,如果不去关注,等到尾大不掉,等到行业形成一种错误的模式时再去纠正,整个社会、投资者付出的代价更大。
一个事物等他成熟,什么叫成熟?举个例子,稻田里面有杂草,你是等到杂草长得更茂盛了之后将它除掉,还是在它幼小刚刚冒芽的时候去把它除掉?我们认为评级就是预先揭示风险,判断风险,这是评级本身的职能。
如果一个评级机构当事后诸葛亮,还有什么意义?等到风险都爆发了,根本就不需要你评级。
法治周末:你提到评级机构的意义在于揭示风险,可是这次报告中有一些平台,其实早已经跑路,行业内人士就在讨论,这样的信息过于滞后,已缺乏警示意义,为什么还要列入其中?王再祥:我们是把2012年以来所有跑路的平台基本都列进来了,目的就在于建立一个黑名单库,名单上一部分是已经跑路,一部分是即将要跑路,还有一部分是未来要跑路的,我们是想做一个全版的黑名单,也算是黑名单的“全家福”吧。
评级市场需要规范法治周末:大公集团旗下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具备评级资质,但是大公信用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并不具备对P2P网贷行业进行评级的资质,你对此怎么解释?王再祥:首先大公是一个集团化运作的企业,集团是拥有评级资质的,也拥有评级经验、资历、人才和技术,其次当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提出允许哪些机构、或者指定哪些机构进行评级的情况下,就像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做互联网金融,很多机构也在尝试做互联网金融评级一样,我认为同他们相比,大公更具有条件。
法治周末:就像你所说的,目前有很多机构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评级,评级机构五花八门、评级质量参差不齐,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王再祥:目前市场上很多机构根本不具备评级经验和能力就在做评级,我认为这是一种排序,是一种市场化的排序,即,你掏了钱我就给你排,你掏的越多我就给你排的越靠前。
其实市场上对评级确实有需求,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都希望有一个评级机构指出这些风险,但千万别被这些打着评级、伪评级的机构来误导市场。
法治周末:目前我国对于信用评级是没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就大公从事评级的经历而言,你认为目前评级市场是不是需要,或者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规范?王再祥:我认为信用评级还是要有一定的市场准入门槛、对其资质进行审核,否则评级结果可能会误导市场,搞乱这个市场;其次,要强化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市场上评级机构的设置要同市场的发展规模、速度要成合理比例;评级机构必须对自己的评级结果负责任,评级责任要有一定的履行条件和后续的管理措施,不能乱评级。
以上就是贷款吧小编为您提供的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