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现象的反映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4.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D.重要作用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7.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8.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生产,D.是否符合人类道德的要求二、多项选择题1.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因为( )。
A.人口因素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B.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D.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 )。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关系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三、辨析题1.“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
答:错。
因为:“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
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表达而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
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答:错。
因为:首先,劳动的主体和客体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主体来看,劳动离不开人的肉体组织的作用,而人的肉体组织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的客体即劳动对象来看,无论是天然的劳动对象还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都来自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其次,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离开自然界劳动便无从发生。
劳动不能创造物质自然界本身,它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态,而且在改变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劳动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存在是劳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可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界是财富之母。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惟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界加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是】:D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正确答案是】:B3、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正确答案是】:C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答案是】:A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C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是】:B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正确答案是】:A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是】:D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是】:C10、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测试卷(章节练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则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D 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5、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6、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A 生产关系B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 生产、分配和交换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7、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8、“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这个观点说明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C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 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会促进其发展9、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的规律1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生产关系的总和B 生产资料的总和C 生产要素的总和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1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和作为核心的分别是()A 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B 政治上层建筑和政治意识形态C 政治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D 观念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12、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C 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的各部分随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1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上层建筑的发展D 经济基础的发展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 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D 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15、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 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B 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C 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D 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二、多项选择题(10道)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生产力水平D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E 生产关系性质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3(附答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3(附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D)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第三章
一、是非题1、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自由。
答案:错2、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
答案:错3、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抽象的人出发。
答案:对4、人性决定于遗传因素。
答案:错5、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
答案:错6、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
答案:对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错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对9、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答案:对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答案:A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答案:A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4、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答案:A5、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答案:A6、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答案:B7、“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章测试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社会生产性质和面貌的是()A 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B 社会的上层建筑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 生产力是指()A 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B 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C 人类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D 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3. 生产力所体现的是()A 人和人的关系B 物和物的关系C 人和物的关系D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4. 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 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的利用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5. 生产关系是一种()A 社会物质关系B 思想关系C 血缘关系D 经济区域关系6. 在生产关系的诸多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D 人和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7.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8.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人民内部的矛盾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D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10. 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 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形成B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 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的要求D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经济基础的发展D 上层建筑的发展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C 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原理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作用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 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14.“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路线”,是()A 唯物史观的观点B 唯心史观的观点C 历史主义的观点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15.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 科学文化水平D 人们的生活水平二、不定项选择题1.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目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先进的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3、生产方式指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7、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A.它们具有阶级性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D.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9、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0.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5、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 B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B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B.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7、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D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 科学技术D.社会基本矛盾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 国家政权B. 军队C.政治与法律制度D.思想意识形态9、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B )A. 历史是英雄创造的B.历史是群众创造的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历史人物的出现( D )A.具有历史必然性B.具有历史偶然性C. 与历史条件无关D. 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历史偶然性111、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A. 社会生产方式B.领导人的水平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D. 国际环境多项选择题:1、下列观点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A )A.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明B.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C.社会意识纯粹是人脑的创造物和想象物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E.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2、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有( CDE )A.自然环境结构B.人口结构C.物质经济结构D.社会政治结构E.社会观念结构3、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ABE )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过程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C.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毫无区别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E.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4、面临环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AD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E.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 AC )A.生产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生产关系任何变革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CD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E.经济基础必须在上层建筑的保护下才能产生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B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8、群众路线是指( 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政治路线9、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ABC )A.阶级根源B.社会根源C.认识论根源D.文化根源E.政治根源10、科学的社会功能有(ABDE )A.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C.科学具有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D.科学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E.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辨析题: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历史观是()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A、社会意识B、社会劳动C、人的作用D、生产资料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法律关系D、生产关系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地理环境是指()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B、一地的气候条件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9、人口因素是指()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密度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客观规律B、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减轻国家负担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3、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4、生产关系是一种()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法律关系D、经济关系1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A、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一致C、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1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B、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是否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7、“时势造英雄”这种说法符合()A、唯物史观B、宿命论C、机械决定论D、形而上学18、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A、社会意识是对自然、社会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反映,具有全面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意识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领域内各种意识的抽象综合,具有永恒性19、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批判地继承旧的社会意识中的优秀部分,这说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C、新的社会意识吸收旧的社会意识是无条件的D、只要旧的社会意识丰富,新的社会意识就一定会产生和发展起来20、唯心史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是()A、宿命论和二元论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D、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的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守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产力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27、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经济基础B、社会的上层建筑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28、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2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30、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3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32、社会革命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武装斗争D、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3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34、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D、社会革命的必要形式3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制度进行改善和革新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妥协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3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8、历史人物划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第三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2.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3.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的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4.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5.群体意识是( )。
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影响D、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7.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作用,在于(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问的相互协调场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10、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
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11.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 )。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马基习题 3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3(附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解析: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D)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2019-08-29三、辨析题1.“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
答:错。
因为:“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
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体现而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
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答:错。
因为:首先,劳动的主体和客体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主体来看,劳动离不开人的肉体组织的作用,而人的肉体组织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的客体即劳动对象来看,无论是天然的劳动对象还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都来自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其次,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离开自然界劳动便无从发生。
劳动不能创造物质自然界本身,它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态,而且在改变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劳动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存在是劳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可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界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物质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A.科学• B.艺术• C.宗教• D.政治法律思想• A.儒家思想• B.GDP• C.生产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人口因素• B.劳动实践• C.人的自然属性• D.自然地理环境• A.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 B.它不承认人类主体的能动选择性• C.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D.它是一种机械唯物论•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英雄人物的作用远比普通人物的作用大• C.人是人类历史的主体,是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D.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循环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唯意志论• A.如何看待阶级斗争的作用问题• B.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物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
得分/总分• A.最终决定力量• B.杠杆•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 C.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B.法律制度• C.经济条件• D.传统观念()得分/总分• A.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天命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B.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A.哲学• B.艺术• C.政治思想• D.科学• A.数学• B.人力资源• C.情感• D.习俗• A.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 B.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历史观是()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A、社会意识B、社会劳动C、人的作用D、生产资料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法律关系D、生产关系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地理环境是指()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B、一地的气候条件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9、人口因素是指()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密度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客观规律B、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减轻国家负担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3、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4、生产关系是一种()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法律关系D、经济关系1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A、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一致C、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1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B、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是否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7、“时势造英雄”这种说法符合()A、唯物史观B、宿命论C、机械决定论D、形而上学18、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A、社会意识是对自然、社会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反映,具有全面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意识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领域内各种意识的抽象综合,具有永恒性19、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批判地继承旧的社会意识中的优秀部分,这说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C、新的社会意识吸收旧的社会意识是无条件的D、只要旧的社会意识丰富,新的社会意识就一定会产生和发展起来20、唯心史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是()A、宿命论和二元论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D、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的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守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产力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27、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经济基础B、社会的上层建筑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28、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2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30、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3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32、社会革命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武装斗争D、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3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34、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D、社会革命的必要形式3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制度进行改善和革新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妥协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3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8、历史人物划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D、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39、群众路线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40、科学是()A、人类的一切知识B、知识的理论体系C、人类的自然知识D、人类的社会知识41、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B、自然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活动C、社会科学家的社会调查活动D、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42、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继承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知识B、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C、科学家之间的分工协作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43、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4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是指()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45、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是()A、生产力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6、社会基本矛盾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4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4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5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经济基础B、阶级斗争状况C、生产力D、科学技术5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D、社会中的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5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那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53、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54、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A、非对抗性矛盾B、不存在矛盾C、完全适应的D、对抗性矛盾5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A、三者浑然一体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56、经济基础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57、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C、前者只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D、“前者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5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的性质 B、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性质C、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备59、“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机械观点D、历史辩证法60、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的观点A、一切唯物主义者B、某些唯心主义者C、马克思主义者D、唯意志论者61、人民群众的活动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前提所引出的结论是()A、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有限的B、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C、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D、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6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民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6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C、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64、人的本质是()A、人的自然属性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的阶级性D、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6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66、“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67、人的本质是()A、是自私自利的B、在于他是有思想会劳动C、在于他有同情心能互助D、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8、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6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A、人的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B、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70、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存在主义者萨特等人认为()A、人的价值在于自由,通过人的“自由选择”来实现B、人的价值在于只讲个人主观需要,否认社会价值C、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71、社会进步的含义是指()A、社会阶级的消灭B、社会前进发展的总概括C、社会成员的和谐一致D、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7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73、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B、领袖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74、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是以()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矛盾为动力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矛盾为动力D、社会物质文明为动力75、人类解放就是()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76、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77、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活和消费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78、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A、庸俗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79、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错误观点C、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只有唯物史观才承认的观点80、人的本质()A、在于人的自然性B、在于人的社会性C、是具体、历史的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在于人类的共同性二、多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劳动发展的历史B、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D、国家政权更替的历史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前,人们在把握社会本质时形成的主要观点是()A、把人类社会神化的神学历史观B、把人类社会精神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C、把人类社会自然化的自然主义历史观D、宗教史观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产生了人的认识4、社会有机体的再生和更新过程包括()A、物质生产B、精神生产C、人自身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再生产5、人类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基础包括()A、作为人类历史自然前提的地理环境B、作为人类历史主体条件的人口因素C、作为人类历史社会基础的生产方式D、人类的精神生活过程与结果6、社会存在包括()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精神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E、阶级斗争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存在要以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为物质基础B、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A、地理环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B、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C、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单位的布局D、地理环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E、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进步或落后的性质9、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口数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A、相互制约的关系B、正比例的关系C、反比例的关系D、人口数量适度则促进社会的发展E、人口数量不适度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0、不同表现形态的英雄史观具有共同的本质()A、不承认历史的必然性B、认为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C、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D、夸大个人的作用E、认为“上帝”“天命”等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社会发展11、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A、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B、只考察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而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没能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1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A、认识根源B、社会历史根源C、阶级根源D、物质根源E、思想根源1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方式是社会得以存在的自然前提C、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D、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形态,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方向与过程1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意味着()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15、社会意识具有复杂性,表现在()A、从对社会存在反映是否真实这一方面说,有正确与错误之别B、从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性质看,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有落后的社会意识C、从主体的差异上看,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从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程度上看,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16、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7、下列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通过暴力革命使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C、通过合法劳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律D、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E、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1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E、观念上层建筑19、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有()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B、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交换赚取钱财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20、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和原则B、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21、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分别是()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C、看不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E、看不到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2、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是()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认识E、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现象的认识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有主导和超前作用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E、科学技术可以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他们()A、制约和决定其它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E、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25、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的矛盾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6、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方法有()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7、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D、上层建筑两部分之间的矛盾E、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2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C、阶级的产生是由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D、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造成的E、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29、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是()A、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革命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革命C、被压迫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得斗争D、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国压迫的斗争E、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30、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表现在于()A、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试验设备和观测手段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E、物质生产总是走在科学的前面3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E、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