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有感
政声与民意
政声与民意“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对联。
它所探讨的是官员的政绩要看在离任后老百姓的评价,真正的民意是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中。
一个官员,为官一任,主政一方,就要造福一方,要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福祉。
一个官员的政绩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民意的检验,而不是追求在任时的轰轰烈烈。
不管你做了多少事,做得好不好,既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也不是上级领导说了算,而是百姓说了算。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告诉我们一个千百年来颠簸不灭的道理:只有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老百姓认可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北宋年间的苏轼主政杭州的时候,大力兴修水利,发展文化事业,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看得到西湖和西湖中的苏堤,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今天,杭州变成一座繁荣兴旺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经得起民意考验的政绩,也是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政绩。
但是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却走向了误区,只追求在任时的轰轰烈烈,而不去在意是不是真正的于民有利,是不是符合当地的长远发展战略,是不是经得起历史和民意的检验,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不但不能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还要浪费宝贵的资源,贻误发展机遇。
有些领导干部在任时,掌声一片,刚一离任,却是老百姓的骂声一片,何其悲哀!追求面子,放弃民生,这是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的一种不良思想倾向。
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要把握好民生和政绩的辩证关系。
民生和政绩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是有机统一的。
领导干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能进行作秀式的考察调研,走马观花,终至不得其所,而是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下身子,用心倾听街头巷尾的民意,把民意融进决策行为中,唯其如此,才能避免因为主观上的政绩冲动而盲目决策,造成诸多经不起检验的政绩工程。
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那些重要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真正地在自己的任期内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做一些利于民生的好事,做一些强基础的“傻”事,为当地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做出贡献,这才是经得起历史和民意检验的政绩。
“人走茶凉”与“人走茶热”
要 说 不 正常 .只能 是你 的心态 不 正 常 。凡说 不 正 常 后 来 ,角 色 转 换 ,到 了 ‘ 台下 ’ ,似 乎 可 以 ‘ 叟 言
端 正 ,胸 怀 私欲 ,把 名 、利 、权 、钱 、贿 看 得 重 、 持 永远 “ 热 ”起来 ,不 在权 力 的大 小 ,而在 品德 的
看 得 近 、看得 多 ,在 位 时 占 、捞 、贪 ,离 职 后 骗 、 高 低 ,取 决 于公心 ;不 能 只为 我 ,要一 心 为 民 ,取
玄 、要 ,靠 “ 余 威 ”吓 唬人 ,耍 “ 余势”迫使人 , 决 于 无 私 奉 献 。 所 以 说 ,一 心 为 公 是 “ 人 走 茶 热 之
用 “ 余权 ”谋私 利 ,这 种人 反 对 的是 “ 人走茶凉” , 源” 。对 于 这 个 问 题 ,先 说 古 , 《 史记 ・ 张 丞 相 列
追求 的 是 “ 人走茶热” 。领 导 干 部 退 下 来 了 ,要谨 传 》 赞扬 申 屠嘉 “ 为人 廉 子 ,门 不 受私 谒 ” ,说 明
凉” ,体 现 了一 种 清 醒 、一种 智 慧 、一 种 胸 怀 、一 茶 热 ”吗 ?古 人讲 : “ 有名 岂在镌 顽石 .路上 行 人
种 淡 泊 、一 种 品德 。 对 待 “ 人 走 茶 凉 ” 的不 同态 口似 碑 ” ,这 就 是对 “ 人 走 茶 热 ” 的写 真 。 “ 茶” , 度 ,反映 着截 然不 同的思 想 境界 。一个 人 权力 观 不 指 权 力 、指 品德 、指 形 象 。该 凉就 要 凉下 来 。要 保
八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八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许多看似复杂的事情,蕴含的道理往往很简单。
中原经济区浩大磅礴,立意却大道至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
纵观古今,放眼世界,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每一个政权的更替,无不与民心向背息息相关。
上世纪末,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苏共的垮台,历历在目。
(三)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财富是人民创造的。
90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带领人民群众乘风破浪、不断前进的党。
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人民始终是党的执政基础。
30年改革开放,亿万人民始终是推动中原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力量。
没有亿万人民埋头苦干,河南就不会成为今天的经济大省、新兴的工业大省、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今天,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经拉开,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我们依然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形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
(四)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宗旨所在。
毛泽东思想的主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是什么?让人民都富裕起来。
“三个代表”代表的是什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了我们所有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一句话: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五)人民利益比天大。
各级领导干部就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
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今天,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这番话,质朴实在,发人深省。
(六)能否摆正官与民的关系,是检验一名领导干部称职与否的试金石。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吃亏吃亏多吃亏,吃亏吃得众心归;吃得你人格闪光辉!”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求 , 以党员领导 干部为主体 . 以教 育 实
践 活 动 为载 体 ,不 断 提 高 群 众 工 作 的 针
对性和有效性 。
一
实施“ 十二五” 跃进全 省十强县 、 “ 十 三五” 打造龙江第一县 、 “ 十 四五 ” 建 设 现
字化城市 、 城 市 应 急 救 援 指 挥 中心 、 民生
方 盛 煤 田 、商 贸 物 流 园 区 、建 材 工 业 园
区、 十万亩金苹 果园区“ 十 大 立 县 产 业 项 目” . 以建 设 实 实 在 在 的 产 业 项 目推 动 经 济发展 。
二 是 造 福 群 众谋 发 展 。如 果 片 面 追
此 ,必 须 要 牢 牢 把 握 为 民 务 实 清 廉 这 一
主 要 内 容 ,扎 实 推 进 党 的 群 众 路 线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一
映强烈的热点 、 难 点 和焦 点 问 题 。 在 完 善
公共 服务 、 统筹 城乡发展 、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上下 工夫 。扎 实 推 进 民 生 基 本 建 设 , 确 保
、
“民” 字 当先 。 力 促 党 群 关 系大 改
听民意 解民忧 暖民心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共 宝清 县委书记 朱海涛
习 近 平 同 志 在 党 的 群 众 路 线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会 议 上 强 调 ,开 展 群 众 路 线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集 中解 决 形 式 主 义 、官 僚 主 义、 享乐 主义和奢靡之风 这“ 四风” 问题 . 是顺 应 群 众 期 盼 、 符合 时代需要 、 改 进 干 部作 风 、 提 高执政能力 的重要举措 , 对 于 密切干群关系 、 化解社会 矛盾 、 凝 聚 事 业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政声人去后【摘要】:正记得有一副很有名的楹联叫"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政声,就是对官员业绩品行的评判。
在任时听到的评判,往往水分大,可信度低,因为人家怕你,或有求于你,自然是好话多多,溢美不胜。
如果卸任后,离开了领导岗位,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对你的政声含金量最高的肯定。
记得有一副很有名的楹联叫“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政声,就是对官员业绩品行的评判。
在任时听到的评判,往往水分大,可信度低,因为人家怕你,或有求于你,自然是好话多多,溢美不胜。
如果卸任后,离开了领导岗位,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对你的政声含金量最高的肯定。
2008年3月18日,全国两会闭幕,吴仪副总理正式卸任,她坦然表示:“我这个退休叫‘裸退’,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可是,虽然“人去后”已经近两年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她,还在盛赞她的政绩和人品,入世谈判中的舌战群雄,处理国际经贸摩擦过程中显示出的智慧和气节,“非典”肆虐时的临危受命,平易近人的亲民态度,都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牛玉儒,去世5年多了,人们仍在怀念他的非凡政绩,怀念他的高风亮节。
从大里说,他在任期间,和市委一班人带领呼市人民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全区和全国省会(首府)前列;从小里说,他亲自选定的渗水力强而又结实的人行道小青砖,至今还被呼市市民亲切地称为“牛玉儒砖”,走在上面,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鞠躬尽瘁的老书记。
在山东省寿光市(原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离开岗位已经18年,当地干部群众依然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在位时给老百姓办的好事。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做县委书记时,扑下身子、一门心思为百姓谋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他从寿光离任时,一辆130小货车就拉走了他一家的全部家当,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廖俊波先进事迹材料:爱人者,人恒爱之
---------------------------------------------------------------范文最新推荐------------------------------------------------------ 廖俊波先进事迹材料: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先进事迹材料:爱人者,人恒爱之“百佳书记因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丁酉春夜别廖公,悲恸肝肠万物空”“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采访中,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文章、诗歌、留言等各种形式怀念他,寄托哀思。
许多受访者表示,听闻他的噩耗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何口碑如此之好?“爱人者,人恒爱之。
”正因为廖俊波生前给予了别人太多的爱,他才会受到干部群众的爱戴。
他爱百姓———只要是为了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
”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的余金枝老人至今随身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
2018年4月的一个下午,烈日当空,正在茶园里采茶的余金枝,没想到县委书记廖俊波突然出现在面前。
“阿婆,我来帮你采茶。
”余金枝一看,是常到村里调研的廖俊波,连忙说“谢谢”。
“这样的茶现在采有点可惜啊”“您估计这些茶能卖多少钱”“我1 / 12采得还算专业吧,我从小就采茶挣工分呢”……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愉快的交谈中,廖俊波既帮助了年迈的余婆婆干活,也完成了一次民意调查。
2018年5月,铁山镇东涧村的几个村民在村口聊天,廖俊波来了,和他们拉起了家常:“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村民何天章直言,村里人平时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大家很苦恼。
廖俊波当场就给县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帮助解决。
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这下好了,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
品读为人从政“辩证法”——学习杨汉军同志感想体会
品读为人从政“辩证法”——学习杨汉军同志感想体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在杨汉军同志离去后,百姓的追思、群众的夸赞、干部的学习、城市的哀伤,无疑是对这位优秀组工干部的最好“注解”。
杨汉军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为人从政的“辩证法”,他的先进事迹是一本值得每名党员学习的“教科书”。
对待公权的“收与放”。
杨汉军心中有戒、慎权律己,面对公与私的抉择,不管有无监督,他都毫不犹豫选择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决不会占公家便宜,更不会让自己的亲属搞特殊。
妻儿身体一直欠佳,孩子29岁一直没有工作,外甥大学毕业在外求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苦楚,身为组织部长的他,从未跟组织开口,更从未动手中的权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比杨汉军对公权的约束,反观当下的党员干部,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经不起诱惑,就会“温水煮青蛙”,身处险境而浑然不知。
领导干部要向杨汉军同志学习,始终怀有对权力、对群众、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干事。
立足岗位的“苦与乐”。
杨汉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心存对党对岗位的敬畏,心存为民服务的信仰,以乐观精神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赤子般忠诚。
他马不停蹄海外引才,10天行程1.8万公里,平均2天换一个城市;他不倒时差深夜伏案,近8个小时的航班来不及休息,30多个待批文件夹连夜签完;像选贤任能、招才引智、基层党建、外出考察等各项组织工作,他都记在心、抓在手,夙夜在公谋突破,扑下身子抓落实。
这种“像秤砣一样扎实”的忘我精神,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和无私情怀。
对照杨汉军这面镜子,少数干部贪图物质上的享乐,放弃精神上的追求,成为他们背离党的根本宗旨、一步步腐化堕落、走向人民对立面的根本内因。
对己对人的“小与大”。
对待物质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小气和大方。
杨汉军对自己吝啬,对他人慷慨。
杨汉军多年来一直住着一套老房子,一生粗茶淡饭,节俭度日;节约时间投入工作,却很少与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他对自己“抠门”,却在扶贫帮困上从不吝啬。
辩证地看“美国为啥总跟中国过不去”论文
辩证地看“美国为啥总跟中国过不去”【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好多年以前,我读过美国教育大师戴尔.卡内基30年代写的书《如何停止忧郁开始新的人生》。
书中的一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有人跟你过不去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很重要了。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其国情咨文中明确地宣称:“整个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美国的制度只有成为一种世界制度,才能存在下去”。
就因为苏联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美国人的眼里它就成了一个“邪恶帝国”。
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是美国判定敌友的重要标准。
尽管苏联解体了,冷战结束了,遗憾的是冷战思维并没有从美国决策者们的头脑中消散。
他们像唐吉柯德一样在幻想中寻找新的敌人,于是便将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锁定为潜在对手。
尽管中国一向谨慎地奉行着“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对美方针;尽管中国现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刚过1000美元,还有近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尽管中国一再申明,绝不谋求世界霸权。
美国仍在固守着其意识形态偏见与霸权心态,执意在国际舞台上唱着”中国威胁论”而不肯退场。
从麦卡锡的反共歇斯底里,到里根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再到美国新保守派们的顽固的反共情结,人们不难看到美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偏见是多么地根深蒂固!可以说,只要是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的对华遏制与防范政策就不会有大的改变。
因为美国的决策者们还不想摘下意识形态的眼镜来看待友好的中国。
一心扩展霸业,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因此,他们一再就人权问题做文章,在西藏和新疆问题上说三道四,在台湾问题上更是明里暗里上下其手,试图阻挠中国走向统一与强大。
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投之以桃李,而美国总是还之以荆棘的根本原因。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两个候选人都拿中国说事,特别是在举世瞩目的三场辩论中都“跟中国过不去”,我觉得这说明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现如今也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了。
政声人去后
政声人去后作者:齐夫来源:《中华魂》 2010年第5期齐夫记得有一副很有名的楹联叫“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政声,就是对官员业绩品行的评判。
在任时听到的评判,往往水分大,可信度低,因为人家怕你,或有求于你,自然是好话多多,溢美不胜。
如果卸任后,离开了领导岗位,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对你的政声含金量最高的肯定。
2008年3月18日,“两会”闭幕,吴仪副总理正式卸任,她坦然表示:“我这个退休叫‘裸退’,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可是,虽然“人去后”已经两年多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她,还在盛赞她的政绩和人品,入世谈判中的舌战群雄,处理国际经贸摩擦过程中显示出的智慧和气节,非典肆虐时的临危受命,平易近人的亲民态度,都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牛玉儒,去世5年多了,人们仍在怀念他的非凡政绩,怀念他的高风亮节。
从大里说,他在任期间,和市委一班人带领呼市人民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全区和全国27个省会(首府)前列;从小里说,他亲自选定的渗水力强而又结实的人行道小青砖,至今还被呼市市民亲切地称作“牛玉儒砖”,走在路上,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鞠躬尽瘁的老书记。
山东寿光县委老书记王伯祥,离开岗位已经18年,当地干部群众依然滔滔不绝地数说他在位时给老百姓办的好事,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做县委书记时,扑下身子、一门心思为百姓谋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他从寿光离任时,一辆130小货车就拉走了他一家的全部家当,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位时的工作业绩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谷文昌,原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如果从他1981年去世算作“人去后”的话,已经29年了,可当地老百姓还在赞誉他的政绩和精神,每逢敬宗祭祖时节,就有许多群众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好干部,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政声人去后”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政声人去后”的思考
作者:朱芸锋
来源:《当代党员》2010年第03期
看了2010年第1期《当代党员》报道忠县水务局干部王永才的事迹,深有感触。
王永才以王进喜式的作为,形象验证了“政声人去后”这句名言。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人知的对联,为如何正确评价为官者的政绩提供了一个还原途径。
对为官者的政声,由于所处角度不同,其上级、下级与老百姓的评价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而在位与不在位的差别则更大。
然而,毫无疑问,最接近真实的政声,最终来自民意。
而官员离任后的民意,与真实则更为接近。
焦裕禄、孔繁森、王进喜是如此,《当代党员》2007年宣传的全国重大典型邓平寿也是如此,最近报道的王永才还是如此……他们离任或去世后,在民众的闲谈中都留下经年、经代不衰的感人故事。
相反,也有不少官员,在位时政绩洋洋大观,但一旦离任,则应了老百姓“屁股一抬,问题出来”的箴言。
为官者想得到好的政声,不能说不对。
但关键是想听什么人说好:是想听少数人的,还是广大民众的?是只听眼前的,还是经得起岁月检验的?是想听材料中营造的,还是“民意闲谈中”的?
为官者如何作答,首先反映出的是为官者的官德,说直白点就是回答为谁当官、为谁做事的问题,这是所有为官者无以回避的话题。
【最新】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在这个寒假里,想给大家分享下我所读的书,藉以锻炼思维,整理心得为主。
世界潮流,急遽递嬗,文化业态,日新月异。
虽期有通变之心,仍不免流俗于日常。
王德峰教授的一个观点令我记忆颇深,人痛苦之根源是其无限内心与有限生命之间的矛盾,默然思之。
确乎如此,钱钟书云: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每个事物似乎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昔日始皇,威镇三洲,欲建立不毁永恒之帝国,然二世以亡。
治世未久,即毁于兵燹,残垣瓦败,徒留荒冢。
周室仁怀,以礼乐治国,封建之主。
却无一不拥兵自重,以至哀鸿遍野,妇泣儿啼,天下乱常。
始皇即没,历代递嬗至今,无一不遵循历史之周期律。
雄主建业,天下归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之至理也。
不禁感慨哲学之伟力,即便事物变化无常,却依旧按照某种内在的规律及联系而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也理应学习一些哲学的思维方法。
譬如这个寒假,我就搜集了一些____的文章用以学习和思考其间所富蕴的看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就是唯物辩证观,看待事物变化要抓本质,不要为事物的表象而迷惑。
甚至在某些外衣的蛊惑中走到了发展道路的背面,成为了阻碍历史潮流中的一员。
____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开篇明义的说道,事物的规律就是生老病死。
党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依旧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
政党和国家机器也要消弥。
只有共产党人愿意这么坦白的宣告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并且是为了党的消灭而去创设条件,而努力。
直至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
其唯一问题所在是时间和条件,正是辩证法使我们明晰了事物的发展和生存的规律。
也让我们清楚,事物总会汇集,坍缩为一个最后的,确认的结局,绝无例外,没有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要放下这样的幻想,在处理问题不要期冀会有柔和的中间领域!事非成即败。
第二个就是实事求是,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要抛掉思想上的幼稚病,要时刻了解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欲达成目标道路中的阻碍和逆流。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不能正确分析形势所导致的必然是失败,或者陷入无用功,或盲目的境地。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意思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说的呀,是一个官员的政绩和名声,往往在他离开职位之后,才能真正被百姓们在闲谈中评价出来。
比如说,有个地方官,在任的时候,为老百姓修了路,建了学校,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
等他调走了,老百姓提起他,那都是满满的称赞,说他是个好官。
再比如,有的官员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不为老百姓办实事。
等他走了,老百姓说起他,都是摇头叹气,很不满意。
这就告诉我们,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官,会被大家记住和称赞。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意思》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这句话。
想象一下,有个村子经常缺水,来了个村官,他到处跑资金,找项目,终于给村子打了水井,让大家都能用上水。
他离开后,村民们一说起他,那都是满脸的感激。
还有一个城市,以前环境很差,后来来了个领导,大力整治环境,种了很多树,建了公园。
等他不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大家在公园里散步聊天的时候,都会想起他的好。
而那些只做表面功夫,不真心为百姓的官员,走了之后,大家都不愿意提起他。
所以呀,要想被百姓称赞,就得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意思》同学们,我再和你们说一说。
记得有个故事,一个贫困的小镇,经济发展不起来。
来了一位新的镇长,他带领大家发展特色产业,让大家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等他调任了,百姓们闲聊时,都说多亏了这位镇长。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社区的负责人,积极协调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让社区变得和谐温馨。
他离开后,大家提起他,都觉得很怀念。
这就说明,官员的作为,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们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实实在在,真心待人。
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
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文章标题: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工作实绩是干部平时工作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也是组织部门科学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客观公正地评价好领导干部,是当前完善干部考察工作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一、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正视以往干部实绩考核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在以往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由于没有完全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没有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干部实绩考核措施不够有力,尤其是干部实绩考核办法的研究及运用上突出存在三种倾向性问题。
一是重考察程序的规范,轻实绩标准的优化。
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由于受传统模式和固有的程序的影响,对干部实绩的考核标准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
因此,工作中虽然费了不少功夫,走了不少程序,但由于考核标准不系统、不科学,考核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二是重工作成绩的考核,轻工作不足的考察。
不少参加考核工作的同志反映,干部的成绩好把握,缺点难掌握。
从对考核材料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成绩往往头头是道,谈到不足,往往是一句话带过,避重就轻,模棱两可。
三是重定性分析,轻定量调查。
在以往的实绩考核中,主要是搞个别座谈,听情况反映,再根据几个简单数字或几个简单例子进行定性分析,就得出某某同志实绩突出的结论,缺乏系统的定量调查和必要的专业人员审查,这几个简单数据往往也是被考察者自己提供,是否真实很难定论。
二、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要全面优化。
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归纳起来应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经济建设成果是实绩考核的中心内容,应按照干部层次和职责确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便于操作。
对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单位的干部,要以经济效益为主,重点考核其直接创造的物质成果或经营成果,对经济杠杆部门等行政管理干部,要以部门效能发挥情况为主,重点考核其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服务,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哪些作用。
刍议“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刍议“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作者:辰之声(天涯博客)
本届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各级领导干部调整、提拔了不少,这自然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人们热衷于评说上一任班子干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实事、有多少丰功伟绩,说长道短、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曾看到一副楹联“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含义浅显,说得贴切,很能引发思考。
为什么政声会在人去后,民意会在闲谈中?这个中的原因不说,大家也心如明镜:大凡领导在职在任时必定有权有势,部下是有所求,未必敢怒,更不敢言;平辈同僚之间皆笑而不言、一团和气;上级部门在考察时,听到的也不全是真话。
诸如“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和“边腐边升”等问题不能从根上杜绝,事后追究常常是亡羊补牢。
当然,我们的干部管理机制在不断创新,采用延伸考察等手段,到干部曾经任职的地方了解情况,更容易听到人去后的“政声”,体察到闲谈时的“民意”,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一名干部。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的参政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民意”监督“政声”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大概仅仅在现实的熟人社会中还沿袭传统的“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而匿名、开放的互联网络中“民意”对“政声”的评判及时且尖刻,长此以往,必将形成强大的舆论监控态势,在监督官员勤政廉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魏征谏太宗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广大官员只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民意”与“政声”相得益彰。
人去后、闲谈中,神马都是浮云。
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有感
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这两句极具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魅力的句子至今仍不时地回味在织金市民的心头,这恐怕不是朱永德在“感怀抒情”的时候预想得到的。
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发自于他内心的情感语言,也是他主政织金六年来诗人般的执政信念,当然,现在也成为他织金政治生涯的生动写照。
的确,政声如何,民意怎样,一切正在闲谈……在我看来,“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所表达的乃是一种为官境界,诗句没有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锁定什么宏远目标,没有向人们表露我今天是织金的县长,明天就该是什么什么,丝毫没有一点“政治野心”的展现。
人世间大约没有不想作官的人,但究竟有多少是想作好官的人,我们也很难作出准确的回答,只是历史事实还是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官员无非都是匆匆的政治过客,有些甚至会被无情地扫进耻辱的政治垃圾,能够真正让人们记住的好官少之又少,仅就织金而言,从解放以前直到现在的数十年间,包括国民党伪县长王佐在内,让人们记住的县长无非就是三位而已,另外两位,一位是石念好,另一位就是朱永德,而且后者直接导致了近万市民自发的签名挽留活动,成为织金政界前所未有的一道奇特风景。
因此,代表朱永德政治人格的这两句诗很有些纵深探索的必要。
任何一个人在官运正亨之时,恐怕不会有人敢说他有什么地方不好,但说好的却未必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是虚伪的或有着目的性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马屁”,所以有话说“拍马屁的人都是为了骑马”,诚然,在这方面我们所见尤多。
相反,任何一个人在为官之后,老百姓的议论也未必都是好的,但却一般都是真实的,而且时间越益久远,真实的可信度也会越高,历史的真实才会得以还原,一个官员的政声与民意如何只有到了这时才可以采信,所以在文革中蒙冤而死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才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就说明,一个官员的政治声誉好不好,未必是在作官之时可以肯定的,往往是在罢官之后才会明白,这就是“政声人去后”的意思;同样,一个官员是否真正赢得了民心民意,老百姓不会当着你的面说,他们对你的真实看法只能在平时闲谈之中,所以朱永德说“民意闲谈时”。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习近平
【期刊名称】《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年(卷),期】2015(0)1
【摘要】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
【总页数】1页(P55)
【作者】习近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王鸿举:"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中"
2.政声人去后
3.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
4.政声人去后
5.民意惜别中政声人去时── 一组迟发的新闻照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个人心得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个人心得当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之后,相信大家眼泪湿了眼眶,大家那一刻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呢?可以写一写,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个人心得,欢迎参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个人心得一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
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
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
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
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个人心得二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
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
事迹材料:廖俊波先进事迹材料:爱人者,人恒爱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百佳书记因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丁酉春夜别廖公,悲恸肝肠万物空”“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采访中,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文章、诗歌、留言等各种形式怀念他,寄托哀思。
许多受访者表示,听闻他的噩耗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何口碑如此之好?“爱人者,人恒爱之。
”正因为廖俊波生前给予了别人太多的爱,他才会受到干部群众的爱戴。
他爱百姓———只要是为了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
”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
____(省、市、区、县)石屯镇石圳村的余金枝老人至今随身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
____年4月的一个下午,烈日当空,正在茶园里采茶的余金枝,没想到县委书记廖俊波突然出现在面前。
“阿婆,我来帮你采茶。
”余金枝一看,是常到村里调研的廖俊波,连忙说“谢谢”。
“这样的茶现在采有点可惜啊”“您估计这些茶能卖多少钱”“我采得还算专业吧,我从小就采茶挣工分呢”……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愉快的交谈中,廖俊波既帮助了年迈的余婆婆干活,也完成了一次民意调查。
____年5月,铁山镇东涧村的几个村民在村口聊天,廖俊波来了,和他们拉起了家常:“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村民何天章直言,村里人平时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大家很苦恼。
廖俊波当场就给县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帮助解决。
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这下好了,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
廖俊波非常重视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十分关心。
政和一中校长魏明彦清楚地记得,廖俊波任____(省、市、区、县)委书记时,____年的冬天遇上了极寒天气,天气预报第二天要下雪,当时一中有1000名住宿生,但学生宿舍仅能容纳100人,剩下的学生都零散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这两句极具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魅力的句子至今仍不时地回味在织金市民的心头,这恐怕不是朱永德在“感怀抒情”的时候预想得到的。
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发自于他内心的情感语言,也是他主政织金六年来诗人般的执政信念,当然,现在也成为他织金政治生涯的生动写照。
的确,政声如何,民意怎样,一切正在闲谈……
在我看来,“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所表达的乃是一种为官境界,诗句没有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锁定什么宏远目标,没有向人们表露我今天是织金的县长,明天就该是什么什么,丝毫没有一点“政治野心”的展现。
人世间大约没有不想作官的人,但究竟有多少是想作好官的人,我们也很难作出准确的回答,只是历史事实还是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官员无非都是匆匆的政治过客,有些甚至会被无情地扫进耻辱的政治垃圾,能够真正让人们记住的好官少之又少,仅就织金而言,从解放以前直到现在的数十年间,包括国民党伪县长王佐在内,让人们记住的县长无非就是三位而已,另外两位,一位是石念好,另一位就是朱永德,而且后者直接导致了近万市民自发的签名挽留活动,成为织金政界前所未有的一道奇特风景。
因此,代表
朱永德政治人格的这两句诗很有些纵深探索的必要。
任何一个人在官运正亨之时,恐怕不会有人敢说他有什么地方不好,但说好的却未必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是虚伪的或有着目的性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马屁”,所以有话说“拍马屁的人都是为了骑马”,诚然,在这方面我们所见尤多。
相反,任何一个人在为官之后,老百姓的议论也未必都是好的,但却一般都是真实的,而且时间越益久远,真实的可信度也会越高,历史的真实才会得以还原,一个官员的政声与民意如何只有到了这时才可以采信,所以在文革中蒙冤而死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才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就说明,一个官员的政治声誉好不好,未必是在作官之时可以肯定的,往往是在罢官之后才会明白,这就是“政声人去后”的意思;同样,一个官员是否真正赢得了民心民意,老百姓不会当着你的面说,他们对你的真实看法只能在平时闲谈之中,所以朱永德说“民意闲谈时”。
“人去后”也好,“闲谈时”也罢,结果都是些什么?作者的诗句没有明确回答,而是完全的“省略”了,这说明他在乎的并不是这个结果,大家想谈什么尽管谈去,届时自见分晓,所以说这就是境界!空灵而高远的境界!他只想知道自己为老百姓做了什么,而不关心老百姓怎
么来评价。
因为并不认识朱永德,更没有见过他,我一度无法想像作为一个为官多年的人,而且仅仅是一个地方官员,何以会有这般境界?在我的想象中,这种境界是属于艺术家的,却没想到后来在“织金论坛”上看见了他以这两句诗自书的一件楷书作品,老实说,就这件作品而言,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评价我并不看好,尽管他对“颜式”书风的体式结构及运笔方法已有相当把握,但仍然看得出尚停留在临摹学习阶段,还不属于那种充满艺术个性和韵味十足的作品,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其字里行间有一股正气迎面朴来,体现了一种坦坦荡荡的君子之风!无媚气,无艳气,无俗气!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艺术作品是最能体现作者气质与修养的载体,朱永德的这件书法,让我明白了他的境界并非天外飞来,而是长期文化修为的结果。
二十一世纪了,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每一个官员都来练书习画以培养勤政爱民之心,事实上这也不是一个科学之道,但同样是历史告诉我们,大凡境界超群之人,往往都是饱学之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才可以有宽广的胸怀,才可以杜绝一些俗世的深度诱惑。
而现在的很多官员可以说是不学无术,深得阿谀奉承之道,失却廉政大公之心,可
想而知一个整天只考虑政治前途唯恐官作不大钱捞不多的“俗吏”能有多大的作为,仅用织金本地业已落马的贪官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否则织金也不只是今天这个样子!境界一定是来源于文化,否则范仲淹写不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句子,王勃也写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这样的句子,朱永德更写不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这样的句子。
我无意于将朱永德与两位历史名人相提并论,我想说明的是,欲作好官,先作好人,只有堪为人范,才可以敢为民官,这与党中央要求全党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不谋而合的。
反过来说,要作一个好人,必须有点界境,要想有点境界,必须学点文化。
究竟有多少官员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或者有多少官员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却不得而知。
朱永德这两句诗的关键词是什么?我以为不是“政声”而是“民意”!当年孙中山的“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倡,逆之者亡”,其中的“之”指的也是民意,现在国家倡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的更是民意。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的政府,不为民意又为什么呢?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好,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做得好,瓮安县就没有做好!针对瓮安的打砸抢烧事件,省委书记石宗源就严厉地指出:“这次事件,
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
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
”这就是不顺乎民意的结果!民意就这么可怕么?朱永德败落在“礼金”上,但他为什么就赢得了民意?只要时时处处为民作想,不要说作“公仆”了,作到公正、公平、公开,就赢得了民意。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朱永德在诗中充分体出他尊重民意而不是强奸民意的为官境界。
老百姓说什么就让他说,甚至还把“平安织金论坛”、“织金论坛”作为老百姓发泄对政府不满的一个平台来使用,事实证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没有那么多的“刁民”非要跟政府过不去!任何一个老百姓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如果他知道这种要求是不合理合法的他还要吗?但如果明明是合理合法的要求你政府不但视而不见而且还要打压,老百姓又凭什么服气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决不是一句耸人听问的话,瓮安“6·28”事件中严重失职渎职的瓮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政委罗来平和县公安局局长申贵荣被免职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愿这对那些不尊重民意的官员来说是一记震耳发聩的长鸣警钟。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从总体上说,朱永德或许说不上是一个赢得政声的官员,但他却是一个赢得了民意的官员,而民意,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