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
《与朱元思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与朱元思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d378fea1af45b307e8719794.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窥谷忘反.:②千转.不穷:三、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d916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善诗文。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二、三行对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净,消散。
共色,共同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风完全停了,烟雾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都是共同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缥碧,青白色。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奔,奔驰的骏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奔驰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比高远。
指,向上。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激,冲击。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韵,和谐的声音。
穷,停止。
绝,停止。
【译文】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儿互相鸣叫,形成和谐动听的声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断地叫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戾,至,到达。
息,平息。
经纶,治理、筹划。
世务,国家大事。
反,同“返”,返回。
蔽,遮蔽。
犹,还。
昏,昏暗。
疏条,稀疏的枝条。
交映,交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0c613daef5ef7ba0d3c96.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①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②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答: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e843d5168884868662d69b.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吴均(469-520),南朝梁、,字,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亦能诗,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其生平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书:即,古人的书信又叫“”或“”,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二、字音字形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2.互相轩邈..3.任意东西..4.风烟俱净.5.横柯上.蔽6.猛浪若奔.7.望峰息.心(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4)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5)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急湍甚箭“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语句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归纳
![《与朱元思书》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f6308a62cc58bd63186bd68.png)
《与朱元思书》归纳一、作家作品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二、解释重点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风烟:指烟雾。
2.俱:都。
3.净:空,什么也没有。
4.共色:同样的颜色。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从,跟随,随着。
6.东西,向东或向西,名词作动词。
7.自:从。
8.许:表约数。
9.独绝:独一无二。
10.皆:都。
11.缥碧:浅青色。
12.急湍:急流的水。
13.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甚,超过。
14.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15.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上,向上,名词作动词。
16.轩邈:轩,高;邈,远。
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17.直指: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
18.成:形成。
19.激:撞击。
20.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1.作:发出。
22.好鸟:美丽的鸟。
23.相鸣:互相和鸣。
24.韵:和谐的声音。
25.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6.穷:完,尽。
27.绝,断,这里是消失、停止的意思。
28.戾天:到天上;戾,至、到达。
29.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30.经伦:筹划、治理。
31.窥:看。
32.反,同“返”,返回。
33.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34.犹:像。
35.交映:互相掩映。
2020版部编教材《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af7cf210661ed9ac51f343.png)
2020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作家作品:吴均,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二、教材注释:1共色: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
3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4许:表示约数。
5缥(piǎo)碧:青白色。
6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7寒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8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9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1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1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12激:冲击,撞击。
13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4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5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16鸢(yuā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17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8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19反:同“返”,返回。
20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与朱元思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与朱元思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9f312fc5b307e87101f69694.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窥谷忘反.:②千转.不穷:三、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彭氏之子御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下:下令。
2、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例句:君将何之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多助之至C.若君欲见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
B.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
C.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
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
4、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②君将何之:③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c9f838767c1cfad6195fa794.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八年级语文下《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0a6dd47011ca300a6c390c1.png)
八年级语文下《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八年级语文下《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词。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看课后注释)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热爱家乡山川,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一种清高隐逸之情。
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4、结构和内容分析:A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11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https://img.taocdn.com/s3/m/a0bc6c6d4b35eefdc8d333b3.png)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吾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 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 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 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11 与朱元思书
2.节奏划分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词语理解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同样 )
(2)任意东.西.( 向东或向西 )
(3)水皆缥.碧.( 青白色 )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6.除此以外, 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 “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盖/竹柏影也《记承 天寺夜游》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从.流飘荡(顺、随) B.负.势竞上(负担) C.窥谷忘反.(通“返”) D.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2)百 一 猿百 则&许 百&里 叫无 绝数 词数,词十,个极十言其多
(3)无 百直叫视无无&&绝碍
副词,没有 副词,不
(4)上 负横势柯竞上&上蔽&
名词作动词,向上
初中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de1fd1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e.png)
初中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汇总16 与朱元思书①文|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
从流飘荡③,任意东西④。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①,负势竞上②,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④,千百成峰⑤。
泉水激⑥石,泠泠⑦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⑧。
蝉则千转⑨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⑩者,望峰息心⑪;经纶世务⑫者,窥谷忘反⑬。
横柯⑭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⑮,有时见日。
【教材注释】[第一段]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第二段]①[缥(piǎo)碧]青白色。
②[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第三段]①[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②[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③[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④[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⑤[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⑥[激]冲击,撞击。
⑦[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⑧[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⑨[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⑩[鸢(yuā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⑪[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⑫[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⑬[反]同“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
![《与朱元思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7a68f101f69e31433294fb.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窥谷忘反.:通假字,“反”通“返”,返回。
②千转.不穷: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三、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令彭氏之子御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下:下令。
【解析】D撤下。
2、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B)例句:君将何之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辍耕之垄上C.若君欲见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解析】例句是动词,往,到。
与朱元思书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与朱元思书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1c06c3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f.png)
【与朱元思书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朱元思被誉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
他的词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而且在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本文将就朱元思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作品魅力。
1. 词类活用在朱元思的词作品中,词类的活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他善于通过对词语的巧妙搭配和组合,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
在他的《绮怀词》中,他用“风流天下”、“飘飞万里”等形象生动的词语,勾勒出了一幅旷世风流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气息。
朱元思还善于使用对仗和押韵,使词作更加韵味横生。
在他的《花褪残红青杏小》中,“花凋晓日长深巷,柳慵春睡晚窗纱”一句中,“花褪残红”与“青杏小”形成了内部对仗,同时“深巷”与“晚窗纱”又构成了外部对仗,形成了独特的韵律之美。
2. 特殊句式朱元思在词的构造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词作中经常出现一些特殊句式,给词作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采。
比如他的《醉花阴》中的“不知醉里烟花暗,何处笙歌梦落烟”一句就用了“不知…何处…”这种特殊句式,使词作更加凝重、含蓄,读来有一种飘渺之感。
他还擅长使用排比句式,通过对情感的连续铺陈,使词作更加辉映、生动。
在《摸鱼儿·雁丘词》中“欢声满耳绿波平,春色平分七十二”一句中,“欢声满耳”和“绿波平”、“春色平分”和“七十二”形成了对比,使整句表达更加丰富、生动。
3. 个人观点朱元思对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运用,无疑是唐代词坛的翘楚。
他的作品不仅在意境上有着极高的品位,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探索和借鉴的地方。
在我看来,朱元思的词作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词坛的璀璨明珠,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楷模。
总结回顾朱元思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运用,使他的词作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巧妙地运用词语,使词作富有更加深刻的意境,并在词的结构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05a6f5ef7ba0d4a733b96.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三、理解性默写:1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①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②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