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部分)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法三:分析情节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在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因为某一情节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作用。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小说开头的类型有多种,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事件、引用名言、引用诗歌等。
不同类型的开头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描写环境可以让读者了解小说背景,描写人物可以让读者对主角产生兴趣,引用名言可以引出主题等。
2.中间情节的作用中间情节是小说情节的主要部分,它可以通过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方式,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3.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小说结尾的类型有多种,如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留下空白的结局等。
不同类型的结局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留下空白的结局可以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方法指导: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的方法有两个大角度:结构角度和内容角度。
在结构角度上,可以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在内容角度上,可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特别提示: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时,可以采用“‘四考虑’+‘一感受’”模式,即从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四个方面考虑情节作用,再从读者感受的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这四个方面考虑其作用,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这种“四考虑”加上“一感受”的模式适用于所有涉及作用的题目。
在这篇文章中,天气晴朗,XXX的景象让人感到宜人。
这也是一种心理投射,XXX可能会这样说。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专题入门课件
(一)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 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 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1.情节构成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 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其环境描写 多为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四)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贯串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 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 象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 价值的高低及内涵的深浅。
1.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 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 以揭露和鞭挞。
(10)“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 梦。”她说。
(11)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 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格3】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 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 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 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 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二 关注高考的4大题点
[读文示范]
战争
[美]迈尔尼
(1)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
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我1】
(2)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
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①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小说2014-12-09 21:01:小说类文本阅读序列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课内小说阅读知识概述目标:通过课本的复习,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小说鉴赏中的基本知识,为课本外的拓展阅读打好基础。
过程:一、回忆课本中的六篇小说,归纳小说及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一)小说概念;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首先,在外表形态上,它是散文体的,不同于富于跳跃性、节奏感、音乐性的诗歌和对话体的戏剧文学;其次,内容是叙事的以创造人物为主的,这与散文不同,散文不一定有故事,更不一定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即使有人物也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而一般是对真人真事的叙写。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主要知识点及相互关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色。
讲清楚各要素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是成功解读小说的理论基础。
1.情节知识: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举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情节,《祝福》的情节2.人物知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分析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解析版)考情分析:考势微解命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显性考查,要求直接概括情节或梳理文章脉络;第二种是隐性考查,要求概括心理变化或情感态度,后者考查频率较高。
另外,情节概括题题干中往往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或者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有的题目要求就文本整体加以梳理概括,而更多的则是要求就文本局部进行梳理概括,且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链接暗考型:1.(2022·新高考Ⅰ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6分)(《江上》)2.(2021·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秦琼卖马》)3.(2018·全国Ⅲ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微纪元》节选)明考型:4.(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会明》)情节必备知识:1.小说情节结构组成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小说情节常见结构模式(1)常见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双线结构(复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副篇目:《药》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活动一 借助教材,理解语境词义
温习教材《故都的秋》,思考下面问题: 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 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 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 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 程上,是不合适的。(《故都的秋》)
大水缸里的水是从村北的甜水井里挑来的,去得早水就更清洌,在 干旱的日子里,井里水位低,易浑浊,或者是农忙时赶着要出工,这 时候,她常常是天不亮就挑满了一缸的水。只有一早把水缸装满,母 亲的心才踏实。父亲在外上班,一家人过日子的谱气都在母亲的水桶 里、水缸里。
有时候,水缸里还有半缸水,母亲也还是抄起担杖去挑水,她说, 今天天气好,指不定明天下不下雨,要是吃空了水缸,还得踩着雨雪 去挑水,这也会没谱气,她还说:“穷灶门,富水缸。”就是说灶门 前的柴火要少,水缸里的水要满。烧火做饭时,母亲总是把灶前剩余 的草拿出去,然后将那些碎草连同土渣扫在一起,用小锹板推到灶口 里烧掉。我学烧火,免不了有火蹿出来燃着灶前柴草的时候,在我惊 叫时,母亲抄起水瓢,只需一瓢水就把火熄灭了。
⑪我总觉得不管有多少天文学家,尽管人类登陆了月球,我们对天 空的了解都还是浅薄无知的,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多少天空的事物, 而是它给了我们心灵什么样的启示。
⑫从很年幼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坐着看天空,并借着天空冥想。一直 到现在,我出门时第一眼都要看看天色,这或许是看天吃饭的农家子 弟本性,然而这种本性也使我在大旱的时候想着渴望雨水的禾苗;在 连日豪雨之际思念着农田里还未收割、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在巨 风狂吼之时忧心着那些出海捕鱼的渔夫。
09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9 概括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一物象含义和作用小说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所以分析物象含义时需要既考虑到物象的表层含义,即物象本身的含义、语境义,同时还要考虑到深层含义,即分析物象背后的主旨义和情感义。
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考生主要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主题的象征或衬托方面去思考。
二分析物象的三种思考路径(1)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
(2)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其上的虚指意思,如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3)多方挖掘有时,小说中的物象对于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应依据不同人物挖掘其丰富含义。
三、小说中的物象分析方法小说中的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物形象一同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虽说物象在小说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意蕴和作用绝不可小觑。
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1)把握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2)精准答题注意事项:①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
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
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
如下图示意: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202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型专题讲解:专题二文学类阅读之小说阅读
专题二文学类阅读高考命题分析选文特点体裁:近几年全国新高考卷文学类阅读选文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其中新高考Ⅰ卷均考查了小说,新高考Ⅱ卷则散文、小说兼有。
现代诗歌、戏剧尚未涉考。
文本形式:除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以相互关联的“散文+小说”双文本的形式考查外, 其余均以单篇文本的形式考查。
题材:以红色革命题材、历史文化题材、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为主要方向,反映了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考动态,彰显了人物独特的生命体验,突显了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文艺性。
从作品的作者构成来看,选文偏好中国现当代的著名作家以及新锐作家。
篇幅:字数在1800~1900字之间。
设题特点题型:均为2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
考查内容:2道客观题多从微观角度分别考查对文章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近两年全国新高考卷客观题的考查内容出现新变化,设问更灵活开放,更能体现因文设题的命题趋势。
例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第6题与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第7题,前者综合考查小说的情节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后者考查小说具体语句的情感分析,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主观题的内容, 考查容量大,涉及考点多。
此外,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两题都是正向的,打破了以往文学类阅读客观题较少正向设题的模式,题目难度增大。
主观题多从宏观角度因文设题,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考查分析文本的文学形象、艺术手法、思想情感和语言等,考查点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或者是文本的鲜明突出之处;重视探究,注重读写结合,体现开放性,如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最后一题考查了写文学短评的思路。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阅读一、知识体系图解二、题型解法(1)略读,读懂故事读懂故事,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一道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完整过程,这是理清层次、概括主题的前提。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必备知识学习】
物象特征概括三角度 (1)把握物象特征 (2)了解物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分析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 学会思维,追求满分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 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 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 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 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 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 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 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 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 佑我们的苍天。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蚯蚓 汤正启
位卑而低级的蚯蚓,好像总在睡觉,以静止和沉默来对付世上的一 切动乱——蚯蚓总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古老的土地是它们的荫庇。 以泥土为食,蚯蚓真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智者。你想想,世界上的 哪一种生命不是终身都在为嘴而忙?战争、弱肉强食,都是为一个肚 子啊。泥土是它的食物,也是它的粪便;泥土穿过了蚯蚓的身体,蚯 蚓也穿越了泥土。与大地浑然一体,这是蚯蚓的土性吗?
安排方面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物象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思考。 的作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精练(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精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精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精练的全部内容。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精练一、(2018·山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大神的审判[美]海明威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
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
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
“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
”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
好了,再见,皮埃尔。
”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
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
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
”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
“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
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
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
2022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小说阅读(一) 精品课件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 尘残影”随笔集,并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之一,文本 二即“化尘残影”自评。
【读文策略】 第一步:粗读,明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篇回忆性、纪实性的随笔。 文章先整体概述了国文教员的特点:另印讲义,代替教科书,不逐字逐句讲 解,只提问,然后就是背诵,背诵中间偶尔点拨启发;选文杂乱。 中间是几段“闲谈”,具体展现国文教员的风采:讲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 启发大家平等;讲《老残游记》《病梅馆记》,启示大家不做病梅;教诗词, 只启发,没答案;讲《史记》,告诉学生看书作文要用心思。 结尾一段写作者的感受。
• 2022届高中语文 一轮复习
专题二 小说阅读(一)
学习目录
1.文类特征 2.阅读策略
文类特征与阅读策略
——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小说阅读
了解文类特征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 小说、笔记小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 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文本二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Fra bibliotekssay,那种散文
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 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 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 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 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 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 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 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 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 无须考证了。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文学性阅读专题3小说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小说情节提能训练
专题3 小说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 分析小说情节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糖醋张唐波清①“糖醋张”,是个挺有名气的厨子,也是个挺有名气的铺子。
②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
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③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乡第一厨。
④娘的心里打着算盘,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
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心得很。
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透,一学就会。
⑤张爱国听说城里开餐馆赚大钱,他便一头闯进了县城,开张了一家叫“糖醋张”的小铺子。
张爱国自豪地说,这个“糖醋张”的招牌,还是咱宴请了几位文化人琢磨出来的呢。
⑥酒好不怕巷子深。
这个“糖醋张”的小餐馆,虽然铺面的位置有些偏,可架不住张爱国的手艺精湛,糖醋菜的味道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慢慢地,食客们便四处传播张爱国的神奇传说,那就是什么客人吃什么菜,他只要看一眼就知晓,客人定个价位就行,无须自己点菜,他保准伺候得客人一百个满意。
就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小县城里的人们,从此便忘却了张爱国的名字,只记得他就叫“糖醋张”。
⑦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
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糖醋张”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
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
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胃口大开。
⑧张副县长乐呵呵地走了。
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爱吃啥呢?⑨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
“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⑩一帮年轻的白领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文学性阅读专题3小说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 3.对常见文学类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有所
掌握,在了解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文本艺术创 新的主题意向、思想蕴涵能有所领悟并展开联想,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 思想艺术价值能作出合理分析与评价;
专题三 小说类文本阅读 整体阅读指导
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
考查年次 文本体裁
2021 小说
2022 小说
2023 小说
新 文本出处 卞之琳《石门阵》 冯至《江上》 陈村《给儿子》
高
考
6.鉴赏内容和艺 6.理解文本内容(3 6.理解内容(3分)
Ⅰ 卷
选择题型
7.鉴赏艺术特色
术特色(3分) 7.分析文本内
分) 7.分析鉴赏句子
(3分)
容(3分)
(3分)
考查年次
2021
2022
2023
8.分析反复效果(4 8.分析人物思绪(6 8.梳理身心感受(4
新高考 简答 分)
分)
分)
Ⅰ卷 题型 9.理解词语含义 9.分析改编人物 9.拟写文学短评
(6分)
效果(6分)
(6分)
考查年次
2021
文本体裁
散文+小说
× 8.说明描写手法(4分) 9.理解词语意味(6分)
从新高考卷来看,文学性文本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命题数量微调,命题形式有所变化。相比老高考,新高考卷文 学性阅读选择题由一道变为两道,数量增加;命题形式也有所创新,但 简答题的数量和形式则相对稳定。 2.选文范围广泛,题材多种多样。中外作品均有涉及,关注对人 生、社会的思考,注重传承革命文化。如2023新高考I卷选用当代作家陈 村的小说《给儿子》,文中写到下田劳动的深切感受,年轻人经受劳动 的洗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感悟到一些根本和永恒的道理。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第05讲 小说环境类题目(课件)
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C是O我一N生T中EN最沮TS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
(1)“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说明环境是;封闭的,压抑的; (2)“萧条”“死气沉沉”等,说明环境是萧索的,阴沉的。
[迁移应用体验] [例一] (2019·全国卷Ⅲ·改编)阅读《到梨花屯去》(文本见第 3 讲“例三”),完 成后面的题目。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 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 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小说第三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目录
CONTENTS
0 1
考考情情分分析析
0 2
网络构建
0 3
考点解读
0 4
教教材材回回归归
0 5
真题剖析
考情分析
考查重点: 紧紧依托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
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 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茁壮有力、生机勃勃
● (3)多角度描写,写出了初夏时节_____蒸___蒸__日__上________的乡村美景,流露出_________的新
时代气息。
●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写 包谷是“点”,写初夏的山野是“面”;写包谷、山野、马路是 “静”,写布谷鸟啼叫是“动”。②运用了拟人、反复手法。写
2023届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类)
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马日隆是四姑娘山下的一个小镇。
在小饭馆里喝酥油茶的时候,我从窗口看见了山的顶峰,在一道站满了金黄色桦树的山脊背后,庄重地升起一个银白色的塔尖,我知道,那就是山的主峰了。
我注视着它,那座雪峰便已渡过蓝空,到我胸中来了。
顷刻后,我们站在山前,远远看到将要驮我们上山的马,我的心跳一下就加快了。
马,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已有两年多没有骑马了。
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关于这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复活了。
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可那是一群什么样的马呀!马不是这样的。
我们要牛羊产仔产奶,形象问题可以不计。
但对马,我们是计较的:骨架、步态、毛色,甚至头脸是否方正都不会马虎。
如果不中意,那就宁愿没有。
而眼前是些什么样的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叫人担心它们的骨头随时会刺破皮子。
马队主人刚才把马叫作牲口,这使我高兴。
马和牲口,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马”,低沉,庄重,有尊敬的意味;“牲口”,天哪!你念念看,是多么轻描淡写,从一种可以忽略的存在上一掠而过。
不过带着一点失望的心情在路上实在是件好事。
如果胯下是一匹好马,会叫我只享受马。
而现在,我可以好好看风景。
看够了一片风景,思绪又到了马的身上。
马在食物方面有自己的讲究。
它们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
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
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饼干、巧克力,甚至还有肉罐头。
我的那一匹,伸出舌头来,就从我手上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去了。
再上路,我没有再骑牲口。
步行三四个小时,人也很累了。
那些牲口脖子上的铜铃在前面的林中回荡,这时,不管是牲口还是马,都想坐在它的背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 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 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的情节也是有过程的。在作品中,情 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 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阶段,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 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3.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 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 环境描写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者描写环境,或交代人物活 动的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心境,或展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
题材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散文 散文
题型/分值
涉及考点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5分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5分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5分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5分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5分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②鉴赏 作品的文学形象和分析表现手法;③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
考情分析
二、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 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高考选取的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 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①分析鉴赏内容和艺术特色;②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作品思想内 容;③分析小说语言特色。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5分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4分
①分析鉴赏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 术魅力;③个性化阅读,创意性解读。
①分析作品表现手法,赏析文学作品内涵;②分析作品结构,领 悟作品艺术魅力;③个性化阅读,创意性解读。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4分
1道单选题,2道主观题, 共14分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③分析作品的题材 特征和表现手法。
①分析文章内容,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②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③分析语言特色。
考情分析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 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部分)
年份
卷别
全国卷 Ⅰ
选篇
鲁迅《理水(节选)》
2019年
全国卷 Ⅱ
全国卷 Ⅲ
莫泊桑《小步舞》 何士光《到梨花屯去》
2018年 2017年
全国卷 Ⅰ
全国卷 Ⅱ
全国卷 Ⅲ
全国卷 Ⅰ
全国卷 Ⅱ
全国卷 Ⅲ
阿成《赵一曼女士》 老舍《有声电影》 刘慈欣《微纪元》 赵长天《天嚣》 林徽因《窗子以外》 李娟《我们的裁缝店》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一道单选、两道主观 题,约14分)。 命题 分析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 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 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 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 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三、小说的主题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 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 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3.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了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了什么。 (3)揭示了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意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通过描写……,表达 (赞扬、鞭挞、批判、揭示等)了……
四个“抓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蕴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四个“抓手”
四个“抓手”
(一)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 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 托该人物。 1.叙述人称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2.人物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衬托。 3.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 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①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②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 作品的艺术魅力;③分析作品结构。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②分析 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 作品的表现手法。
①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②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③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二、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 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 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 本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