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合集下载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

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

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8•【字号】市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2021年10月28日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陕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及《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时期西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是今后五年西安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项目实施和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覆盖西安市行政区和西咸新区。

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机遇,紧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空港、陆港面向国际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客货运量位居全国前列;铁路、公路交通骨架更加完善,路网结构更加优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站、西安火车站、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综合枢纽功能逐步完善,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货物多式联运效率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为西安市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综合交通网逐步形成西安铁路网总里程601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224公里。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附图)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附图)

中长期铁跖网规划图(2008埜2兰巴俺<«■角■木BR«ED ・tSIMHI snr■八*•tf«B*«RXUWA C 7例 图 屮 lMI4»O wima民恥化皿rx 」 /<J /SyT k呻和沁二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方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

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具体建设内容:1、“四纵”客运专线: ⑴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⑵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⑶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政函〔2020〕5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政函〔2020〕5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0.04.23施行日期2020.04.23文号陕政函〔2020〕55号主题类别铁路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延安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以下称西延高铁)工程是国家包海高铁大通道和我省“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铜川、延安等革命老区,带动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加快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提升我省在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延高铁工程建设涉及西安市未央区、经开区、灞桥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临潼区、阎良区、高陵区,咸阳市三原县,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铜川新区、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宝塔区共5市20个县(区),建设工期45年。

为确保西延高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征地拆迁工作西延高铁征地拆迁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代表省政府实施统征,沿线市政府是实施征地拆迁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辖区内征地拆迁及群众安置等工作。

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延安五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负责将工程征地拆迁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纳入各市重点项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督促所辖沿线县(区)政府、管委会做好征地拆迁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

沿线县(区)政府、管委会及其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要坚持依法征地拆迁,保证工作进度,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各项工作任务,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被征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引言概述:西安地铁规划是指西安市政府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而制定的地铁建设规划。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西安地铁规划的内容。

一、地铁线路规划1.1 主干线路规划:西安地铁规划中,主干线路是连接城市重要区域的关键线路,通常沿着城市主要道路布设。

主干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和3号线,分别贯穿西安市南北、东西方向,形成交通骨架。

1.2 支线路规划:除了主干线路外,西安地铁规划还包括多条支线路,以连接城市次要区域和周边城市。

支线路包括4号线、5号线和6号线等,使得地铁网络更加完善,方便市民出行。

1.3 未来发展规划:西安地铁规划还考虑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多条地铁线路的走向。

这些线路将进一步扩大地铁覆盖范围,提供更便捷的交通选择。

二、站点布局规划2.1 车站密度规划:西安地铁规划中,车站的布局密度是根据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需求来确定的。

通常,在市中心和商业区周边设置的车站较为密集,以满足高峰期的客流需求。

2.2 换乘站点规划:为了方便乘客的换乘,西安地铁规划中设置了多个换乘站点。

这些站点连接了不同地铁线路,使得乘客能够方便地进行换乘,提高出行效率。

2.3 站点设施规划:除了基本的进出站通道和站台设施外,西安地铁规划还考虑到乘客的便利性,设置了无障碍设施、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闸机等,提供更加便捷的乘车体验。

三、地铁运营规划3.1 运营时间规划:西安地铁规划中,地铁的运营时间通常是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根据市民的通勤需求进行调整。

在特殊情况下,如节假日等,还会延长运营时间。

3.2 运营频率规划:为了满足高峰期的客流需求,西安地铁规划中,地铁的运营频率会根据不同时间段进行调整。

在高峰期,地铁的发车间隔会缩短,以提供更多的运力。

3.3 安全管理规划:西安地铁规划中,安全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地铁公司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视频监控、紧急救援设备等,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四、地铁建设规划4.1 建设进度规划:西安地铁规划中,地铁的建设通常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

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

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陕西省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陕西省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围绕西安(咸阳)核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①统筹考虑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社 会经济发展和各自的城市总体规划;② 统筹考虑未来西安(咸阳)核心城市各个 区域、组团的属性特征;③统筹考虑西 安(咸阳)核心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的共 存性、可替代性以及有效接驳。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 远期:2030年; • 远景:不限。
通过构造具有良好衔接关系的轨 道交通网络,实现规划范围内各 个区域、组团间的便捷联系。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区分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及常规公交在
• 远期:2030年;
规划区域空间的运输功能与职能,合理定位
• 远景:不限。
上述交通方式在规划空间区域的不同服务水 平和需求;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与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空间结构进 一步拓展,在构建大西安和新一轮城 市规划修编的背景下,按照省上的要 求,本次项目任务为:编制《关中城 市群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范围
二 规划研究范围、年限、原则
1.规划范围
按照大西安城市空间建设 与发展的要求、结合西安 既有轨道网和城市轨道交 通的技术要求及服务特征, 规划范围如右图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首先需要紧密结合相 关上位规划,包括《关中-天水经济区发 展规划(2009)》、《关中城市群核心 区战略规划(2015)》、《大西安立体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4)》、相 关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 远期:2030年; • 远景:不限。
2. 规划原则 • 与上位规划一致原则 • 统筹性原则 • 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 • 便捷性原则 • 交通一体化原则 • 与主客流方向一致原则 • 线网均匀性原则 • 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 • 可实施性原则 • 最大化覆盖客流集散点原则

陕西铁路规划

陕西铁路规划

陕西铁路规划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铁路在陕西的规划发展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陕西铁路规划进行简要介绍。

陕西的铁路规划包括两个层次: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

长期规划主要是指2020年以后的长远未来,这一阶段的铁路规划主要以交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移等因素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近期规划则是指2020年前的规划,主要是针对当前交通需求和地区建设需要进行的局部规划和建设。

长期规划方面,陕西将不断完善陕西境内铁路网结构,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按照规划,陕西将建设西安作为地区铁路枢纽,发展陕西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中心,构建起由西安向各地区辐射的铁路线网。

陕西还计划建设多条跨境铁路,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交通联系,推动中亚和欧洲的经济合作。

此外,陕西还将建设高铁专线、城际铁路、支线铁路等,以满足各地区的交通需求,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近期规划方面,陕西正在实施铁路建设项目,以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

目前正在建设的陕西铁路项目主要包括庆阳至西宁铁路、西安至重庆、广州至西安高速铁路等。

这些铁路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出行便利度。

同时,这些项目的建设还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总体来说,陕西的铁路规划在长远的未来将逐步完善铁路线网,提高运输能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近期规划的铁路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对于促进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铁路局地理位置最北

全国铁路局地理位置最北

全国铁路局地理位置最北,冬季气温最低的一个局;也是全国铁路局管理最严格的一个局。

位于全国路网东北端。

管辖范围地理坐标北纬43°53′(斗沟子站外)至北纬52°58′(漠河县站,全路最北端车站),东经117°40′(满洲里站外国境线)至东经133°6′(前进镇站,全路最东端车站)。

本年管内最高气温36.5℃(黑河),最低气温-43.5℃(漠河),年均气温2.97℃,年均降水量498.8毫米。

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

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

管辖线路南端在5条铁路的分界点(长滨线的兰棱站、平齐线的泰来站、通让线的立志站和图佳线的斗沟子站)与沈阳铁路局管辖线路衔接。

线路总延展长度12642.2公里,其中正线延展长度8815.6公里。

道岔12904组,其中提速道岔109组。

桥梁1855座、79947.3延长米。

隧道和明峒44座、34081.0延长米。

机车配属14辆。

车站586个,其中特等站4个、一等站19个、二等站16个、三等站78个。

编组站42个,其中部管4个、局管12个、区段26个。

信号设备:电气集中联锁车站(场)619个,联锁道岔10815组,计算机联锁车站17个,机车信号设备6410.197公里,自动化驼峰场4个,微机监测车站55个,自动闭塞1133.486公里,半自动5629.342公里。

路局机关行政设25个处室,其中列入机关限额内编制的20个。

学会、协会2个,派出机构1个,局直机构、直属单位52个,附属单位41个。

下辖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办事处,分别驻各地的铁路地区。

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路局工业总公司。

全局共有552个基层站、段、厂、院、校。

年末职工233967人,其中在岗职工201991人。

西安地铁三期未来规划方案

西安地铁三期未来规划方案

西安地铁三期未来规划方案简介西安地铁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的交通骨干,迅速发展并服务广大市民。

为了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西安地铁三期规划方案正在进行中。

本文将对西安地铁三期的未来规划进行介绍。

规划目标西安地铁三期规划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西安地铁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市民出行质量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具体规划目标如下:1. 增加地铁线路覆盖区域,便利市民出行。

2. 提高地铁线路运营效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3. 优化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换乘设施,提高乘客出行体验。

4. 实施智能运营系统,提高地铁运行管理水平。

5. 进一步完善地铁站周边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

线路规划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西安地铁三期规划将新增多条地铁线路,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

1. 三环线三环线是西安地铁三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80公里。

三环线设有37个车站,连接西安市内的北、南、东、西四个主要区域,形成环形交通线路,方便乘客进行快速换乘和出行。

修建三环线将大大缓解市区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2. 沿河线沿河线设有18个车站,全长约25公里。

它将沿着渭河两岸延伸,连接西安市中心的主要商业区和人流密集区。

沿河线的建设将有效改善渭河沿岸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市民的出行舒适度。

3. 快速线快速线是连接市内不同区域的主干线路,全长约50公里,设有25个车站。

快速线运行速度较快,途经市区主要商业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站。

该线路的开通将大幅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方便市民的出行。

4. 支线西安地铁三期规划还将增设多条支线,连接市区的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

支线的设计将根据区域特点和市民出行需求进行选择和规划。

设施优化为了提升市民乘坐地铁的出行体验,西安地铁三期规划将对地铁站的设施进行优化。

1. 换乘设施地铁站的换乘设施将得到优化升级,提供更为便利的乘车换乘环境。

增加更多的自动扶梯、电梯、导向标识和换乘通道的建设,减少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出行压力。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一、背景介绍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省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西安地铁的规划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西安地铁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二、规划目标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地铁的建设,缓解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

2. 促进城市发展:地铁的规划建设将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产业升级。

3.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地铁的建设将方便市民出行,减少通勤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线网规划:西安地铁规划包括多条地铁线路的建设,覆盖市区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区域,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出行需求。

- 1号线:起点为西安北站,终点为西安火车站,全长约30公里,设有20个车站。

- 2号线:起点为曲江新区,终点为西安北站,全长约40公里,设有30个车站。

- 3号线:起点为西安南站,终点为西安火车站,全长约35公里,设有25个车站。

- 4号线:起点为西安火车站,终点为西安西站,全长约25公里,设有18个车站。

- 5号线:起点为西安火车站,终点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全长约20公里,设有15个车站。

2. 车站规划:每个地铁线路设有多个车站,车站的规划考虑到了交通便利性和城市发展需求。

- 车站布局:车站设置在主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居民区附近,方便市民出行和换乘。

- 设施设备:每个车站都配备有无障碍设施、自动售票机、安全检查设备等,以提供便利、安全的乘车环境。

3. 运营管理:为了保障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出行安全,规划中还包括了相关的运营管理措施。

- 运营时间:地铁运营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0点,根据客流情况可适当调整运营时间。

- 安全管理:地铁设有安全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设备,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四、预期效果1. 缓解交通压力:地铁的建设将分流道路交通,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西安铁路局的介绍

西安铁路局的介绍

认识西局:西安铁路局成立于2005年3月18日,以前归属于郑州铁路局的西安铁路分局,由原属郑州铁路局的安康分局同时并入西安铁路局。

西安铁路局地处陇海铁路西端,线路覆盖陕西全省辐射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8个省区市,是进出西北、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在全国路网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铁路局管辖范围为:陇海线东端以太要站与郑州铁路局为分界,西端以天水站与兰州局为分界;宝成线以广元站与成都局为分界;襄渝线东端以胡家营站与武汉局为分界,南端以达州站与成都局为分界;宁西线以商南站与郑州铁路局为分界;南同蒲线以风陵渡站与太原局为分界;侯西线以禹门口站与太原局为分界;宝中线以安口窑站与兰州局为分界。

路局管内共有陇海、宝成、宝中、西康、宁西、襄渝、阳安、西韩、咸铜等营业线15条,线路运营总里程3473.7公里,总延展长度6055.37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总长2284.6公里,复线里程672.3公里。

道岔5790组,其中正线道岔2167组。

桥梁2844座、284270延长米(其中特大桥65座),隧道1217座、781717延长米,涵渠6214座、179552延长米。

固定资产606.7亿元。

配属机车724台,其中电力机车538台,内燃机车186台;配属客车1900辆,其中空调客车967辆。

管内共有车站328个,其中特等站2个、一等站8个、二等站6个、三等及以下车站312个。

管内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共有115个,其中特等站2个,一等站3个,二等站5个,三等站36个,四等站68个,五等站2个。

管辖西安、宝鸡、安康等特等、一等大站。

全局固定资产原值571.1亿元,净值436.7亿元。

配属机车683台,配属客车1714辆,路局担当和通过的图定旅客列车共计117对,通达全国24个省会和4个直辖市。

全局现有职工9万多人,其中女职工2万多人。

干部总数1万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147人,中级专业技术干部1567人;高级政工师37人,政工师357人。

陕西省铁路网规模测算研究

陕西省铁路网规模测算研究
l f u e n c i n g t h e r a i l wa y n e t w o r k s c a l e a n d c o mmo n p r e d i c t i o n me t h o d s ,u s i n g t h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me t h o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p a r i ・ s o n me t h o d,mu l t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me t h o d a n d t r a n s p o t r l o a d me t h o d ,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 s c a l e o f t h e r a i l w a y n e t w o r k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i s g i v e n wh i c h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y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c i e n t i f i c p l a n n i n g o f t h e r a i l wa y n e t wo r k .
Ke y wo r d s: r a i l wa y n e t w o r k;t h e s c a l e o f r a i l w a y n e t wo r k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me t h o d;i n t e r n a t i o n l a c o mp a r i s o n me t h o d; mu l t i p l e

《西安铁路局的介绍》

《西安铁路局的介绍》

《西安铁路局的介绍》西安铁路局成立于xx年3月18日,以前归属于郑州铁路局的西安铁路分局,由原属郑州铁路局的安康分局同时并入西安铁路局。

西安铁路局地处陇海铁路西端,线路覆盖陕西全省辐射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8个省区市,是进出西北、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在全国路网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铁路局管辖范围为。

陇海线东端以太要站与郑州铁路局为分界,西端以天水站与兰州局为分界;宝成线以广元站与成都局为分界;襄渝线东端以胡家营站与武汉局为分界,南端以达州站与成都局为分界;宁西线以商南站与郑州铁路局为分界;南同蒲线以风陵渡站与太原局为分界;侯西线以禹门口站与太原局为分界;宝中线以安口窑站与兰州局为分界。

路局管内共有陇海、宝成、宝中、西康、宁西、襄渝、阳安、西韩、咸铜等营业线15条,线路运营总里程3473.7公里,总延展长度6055.37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总长2284.6公里,复线里程672.3公里。

道岔5790组,其中正线道岔2167组。

桥梁2844座、284270延长米(其中特大桥65座),隧道1217座、781717延长米,涵渠6214座、179552延长米。

固定资产606.7亿元。

配属机车724台,其中电力机车538台,内燃机车186台;配属客车1900辆,其中空调客车967辆。

管内共有车站328个,其中特等站2个、一等站8个、二等站6个、三等及以下车站312个。

管内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共有115个,其中特等站2个,一等站3个,二等站5个,三等站36个,四等站68个,五等站2个。

管辖西安、宝鸡、安康等特等、一等大站。

全局固定资产原值571.1亿元,净值436.7亿元。

配属机车683台,配属客车1714辆,路局担当和通过的图定旅客列车共计117对,通达全国24个省会和4个直辖市。

全局现有职工9万多人,其中女职工2万多人。

干部总数1万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干部147人,中级专业技术干部1567人;高级政工师37人,政工师357人。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年,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该规划旨在确定未来20年铁路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并提出了“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客运系统。

该规划对于中国铁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背景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铁路网络已经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运输需求。

特别是在1997年京九铁路通车后,运能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二、主要内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以下主要内容:1.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客运系统。

其中,“四纵”包括京沪、京广、京九和京哈通道,“四横”包括徐兰、沪昆、胶济和太中银通道。

这些通道连接了中国的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区域。

2.建设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以提高客运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

其中,武广、郑西、京沪等客运专线是当时的重点工程。

3.对既有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和复线建设,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4.建设一批重要的客货共线和支线,以完善铁路网络。

5.建设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

6.加快口岸站及换装场建设,以适应国际联运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情况《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后,中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5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以下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中的一些重要节点:1.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这是中国南北交通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3.郑西高铁开通运营: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开通运营,连接了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两大城市群。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3》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3》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国家对长期的修改和指导,而形成的一种,规划需经批准,国家、、印发。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修编将按照遵循铁路开展规律,兼顾和,兼顾效率公平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平安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

开展目标一、远景规划为适应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

到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到达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到达50%和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到达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规划原那么一统筹考虑与其它运输方式及能源等相关行业的开展,通道布局、运力分配与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规划有机衔接;二能力紧张的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经济兴旺的人口稠密地区开展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三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连接,协调点线能力,使客货流主要通道畅通无阻;四增加,扩大路网覆盖面,为经济持续开展、国土开发和国防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五提高铁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

规划方案三、规划简介1?规划?的总体考虑2021年?规划?和2021年修编?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开展成效显著,根底网络初步形成,效劳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铁路改革实现突破,对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万公里,提前实现原规划目标。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铁路运能紧张状况根本缓解,瓶颈制约根本消除,根本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要。

但铁路与开展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路网布局尚不完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等缺乏。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对铁路开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推进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扩大铁路有效供应;二是拓展区域开展空间,要求强化铁路支撑引领作用;三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发挥铁路绿色骨干优势;四是贯彻总体国家平安观,要求提升铁路应急保障水平;五是厚植行业开展优势,要求建设现代铁路根底网络。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整理全文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整理全文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全文发改基础[2016]1536号前言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加快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发展。

2004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铁路实现了快速发展。

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更好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总结原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修编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本规划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是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期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

2004 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欢迎,成为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展示。

1. 基础网络初步形成。

中西部地区铁路加快建设,跨区域快速通道基本形成,高速铁路逐步成网,城际铁路起步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5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 万公里。

2.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东部地区路网优化提升,中西部地区路网覆盖扩大,四大板块实现高速铁路连通,重点物资和快捷货运服务能力增强,综合枢纽有机衔接配套,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以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发展为依托,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创新成果显著,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铁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平凉至庆阳铁路引入平凉地区方案研究

平凉至庆阳铁路引入平凉地区方案研究

平 凉 至 庆 阳 铁路 引 入平 凉地 区方 案 研 究 : 张

8 3
车流பைடு நூலகம் 1 0 %。
货 运系统 : 平 凉南站 为地 区技 术作业 站 , 车站对 侧 建综 合性 货场 一处 。
3 平凉铁 路地 区总 图规划方案
总 图格 局 : 地 区 衔 接 的宝 中线 、 西平线 、 兰 州一 平 凉一 庆 阳线 3条铁 路 , 5个 方 向 , 客 货 顺 列式 布 置 的铁
入 方案 。
关键 词 平 庆铁路
布 局 分工
理论 分析
平凉地 区 方案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U 2 1 2 .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1座 , 站对 右侧设 有供 电工 区 和 电务工 区 , 站 同右 侧设 有接 触 网工 区 。 ( 2 ) 平凉 南站
平 凉至庆 阳铁 路 位 于 陇 东地 区 , 线 路 东 起 甘 肃 省 庆 阳市 , 经镇原 县西至平 凉 市, 是《 中 长 期 铁 路 网规 划》 ( 2 0 1 6~2 0 2 5 ) 中黄 陵一庆 阳一平 凉一 固原一 定 西 铁路 通 道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构 成 了定 西 ( 兰州 ) 至平 凉 至庆 阳至黄 陵间 新 的运输 径路 , 形成定西 ( 兰州) 及 以 远通 往 陇东及 陕 西省 中北 部 地 区 的便 捷 通 道 , 具 有 促 进 区域 经济 发展 , 填补 路 网空 白 , 兼顾 国土资 源开发 的
1 平 凉 铁 路 地 区概 况
1 . 1 枢 纽 既 有 概 况
平 凉地 区现 有宝 中、 西 平两 条干 线铁 路 , 衔 接 3个 方 向。既有 宝 中线 自东 南 向西 北 通过 平 凉 地 区 , 沿 线

新建延安至榆林高速铁路主要标准

新建延安至榆林高速铁路主要标准

延安市、榆林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新建延安至榆林铁路工程(以下简称延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包海通道(包头—海口)和我省“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国家及全省高速铁路网布局,优化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协调、联动发展,提升我省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延榆高铁涉及延安市宝塔区、延川县,榆林市清涧县、绥德县、米脂县、横山区、榆阳区等2个市的7个县(区),建设工期4.5年。

为确保延榆高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征地拆迁工作实施延榆高铁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代表省政府实施统征。

延安市、榆林市政府是征地拆迁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行政区域内征地拆迁及群众安置工作,并负责将项目征地拆迁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纳入各相关市重点项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督促项目沿线县(区)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

项目沿线县(区)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具体实施。

二、关于征地拆迁范围延榆高铁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正式用地包括铁路正线、车站、站场、站房及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和建筑、“三电”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永久用地,正式用地范围以施工图设计用地图(含变更设计)为依据。

项目综合开发用地与正式用地征地统筹考虑,一并联动实施。

拆迁建构筑物包括正式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铁路安全保护管理条例和弃渣场下游安全保护距离内(以延榆高铁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涉及的建筑物拆迁量为准)的建筑物及铁路综合开发要求拆迁的建构筑物单独计列,纳入拆迁安置范围。

三、关于征地拆迁安置及补偿标准延榆高铁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按有关各方共同确认的实际清点丈量的数量、质量、规格据实结算。

具体补偿标准如下:(一)永久用地。

1.征地补偿费(含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全省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陕政发〔2020〕12号)规定,按照项目沿线涉及县(区)政府公布的征收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执行;城区和城市规划控制区可按同区域同类在建重点项目补偿标准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