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

合集下载

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

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

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制度变迁,农民阶层日益分化为具有不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程度的阶层,对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又给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提出了挑战。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化解其消极影响,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农民阶层;阶层分化;执政基础当前,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制度变迁,农民阶层日益分化,成为各类具有不同地位和文化程度的阶层,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对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人口80%是由农民组成,分析农民阶层的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将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十分重要。

一、农民阶层分化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大量农民不再进行农业劳动,转而从事其他各种职业,这使得农民阶层产生了分化。

根据农民在农村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思想状况,他们被逐渐划分为精英阶层、普通阶层、弱势阶层,形成了不同利益诉求和社会地位的阶层群体。

(一)精英阶层农村中的精英主要是“掌握一定优势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诸方面的资源,拥有较强个人能力” [1]的人。

具体来讲,包括那些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能人及先富群体、各村村干部及农村企业管理人员、较高文化的知识分子等。

精英阶层通常生活比较富裕,并积极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这一阶层是一村事务的主要决定者,他们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程度,获得的政治利益也大得多。

“村干部是地方自治管理的领导群体,具有官方权威性,村里事务的决定权主要掌握在他们手里;经济能人群体和知识分子及农村企业管理者在农村中的地位较高,因而他们对村庄公共权力能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一个政治性精英群体。

” [2]另外,精英阶层基本都有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市场经济观念,他们在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和冒险意识,有勤劳进取的品格和民主平等的观念。

农民分化程度与农村阶层关系状况

农民分化程度与农村阶层关系状况

一、农民的分化与整合农民分化是指农民由一致性向异质性转变的过程,包括职业、经济、权力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分化。

其中,经济上的分化是主导,往往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分化。

社会关系上的分化包括居住、消费、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诸方面的分化。

农民分化在社会结构上体现为农民被分化为不同的阶层。

同时,农村也有社会整合的力量,即将分化的农民整合起来,使得村庄社会不至于因分化过大而解体。

农村社会的整合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血缘地缘关系。

农民分化受血缘地缘关系的影响较大,它在农民分化中起着中和作用,它使经济上的分化不至于导致过度、过大的社会层面的分化。

由于不同农村地区血缘地缘关系的差异,不同地区农民的经济分化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农民的分化程度就不一样,大致有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之分,进而在社会层面就表现为各地区农村阶层关系的差异性。

阶层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是由于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方式或配置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一种纵向差异关系,它体现为处在一定地位结构中不同位置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互动模式与行动逻辑。

就农村而言,把握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和状况,是把握农村阶层关系的真正内涵,理解当前农村社会问题与现状的前提。

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阶层关系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有合作关系、竞争关系与对立关系三类理想类型。

决定阶层关系性质的根本因素是农民的分化程度,这三种阶层关系分别对应农民的低度分化、中度分化和高度分化三种分化状况。

二、农民的低度分化与农村阶层间的合作关系农民的低度分化意味着农村的社会分化程度较低,阶层之间的界线不是很明显。

根据农村调研经验,有两种原因可以导致农民的低度分化,一是因为村庄的职业、经济和权力分化不明显,二是即便职业、经济、权力等有较大分化,但由于血缘地缘关系的作用而没有带来相应的社会分化。

这两种意义上的低度分化,都会导致合作性质的阶层关系。

就前一种低度分化来说,由于村庄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职业、经济和权力上的分化都不是很大,在一定意义上与传统村庄接近,但事实上又已经出现分化、有阶层的影子。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协调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开始走向多元化。

由原来大都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多种职业,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

按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农村户口的农民可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

[1]农村阶层的分化瓦解着农村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许多有利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认清我国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科学分析农村阶层分化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引导农村阶层合理流动,适时协调农村社会阶层利益,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一)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农民分化进一步加速了我国“非农化”的进程,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一是奠定了农村民主建设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化了农民的民主意识,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二是促进了农村管理方式的变化和改革,奠定了农村新的政治架构;三是农民分化使农民收入多元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农民分化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使城市建设与管理思路进一步创新。

但农民阶层分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对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

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

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摘要:农民阶层分化受宏观制度影响,并且对乡村秩序维系和基层民主发展影响重大。

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可以找到合适的乡村治理主体。

在阶层分化条件下,农村基层组织应该由符合乡村治理目标、兼顾多数阶层利益、注意维护乡村稳定大局、保证阶层公平和整体正义的阶层成员担任。

比较中农阶层和富人阶层的阶层秉赋、治理方式、治理绩效,可以发现,中农阶层在维护村庄稳定、促进阶层整合、发展乡村民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政权在新时期坚定的依靠力量。

关键词:农民阶层分化;乡村治理转型;分层标准;富人治村;中农治村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农民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大大增加,农村社会高度同质化与均质化、壁垒森严且缺乏流动的格局被打破,长期以农为本的阶层结构开始重新分化与组合。

实际上,农民分化在分田到户不久就开始出现,但当时阶层重构形势还不明朗,一直到税费改革后,农民阶层面貌和特征才逐渐明晰。

已有的农民分层研究主要是讨论农民阶层分化的标准、成因、现状、特点、后果及相应的治理对策,关注农民阶层分化对农村文化建设、土地流转、市民化进程、社会整合与稳定、农业产业调整、法律制度运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少数研究涉及到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林炳玉认为,农村阶层分化对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带来机遇与挑战①。

卢福营从阶层博弈的视角考察村民自治,将村庄权力结构分为管理者控制型、权力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种结构②。

钟立华、徐斌则认为,当前的农村阶层结构中出现了强势利益集团,他们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深刻且复杂③。

另外一些研究从侧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如贺雪峰依据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将农民分为五个阶层,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待乡村秩序的态度不同,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与动力也不同④。

杨华试图论证中农阶层作为主导阶层对润滑阶层关系,整合乡村秩序的作用,并作出中农阶层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器,也是国家政权在农村坚定依靠对象的判断。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凸显,阶层间的利益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农村阶层分化的原因和表现,以及不同阶层的利益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村阶层分化的原因和表现1. 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农村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方面,土地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种植业、畜牧业等行业不断发展,使得一些农民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获取了高额收入。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2. 劳动力流动的加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一些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来获取更高的收入,但也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短缺,甚至出现土地荒芜的情况。

3. 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差异的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农村儿童甚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受到限制。

同时,一些成功的农村企业家、乡村教师等,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二、不同阶层的利益差异1. 土地所有权者土地所有权者是指拥有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农民。

他们通过耕种和租赁土地等方式获取和增加土地的收益,成为农村地区最为富裕的阶层之一。

土地所有权者拥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收益水平,在农村地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2. 现代农业企业家现代农业企业家是指那些通过创办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获得巨额收益的人群。

这类人群通常都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并且在当地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3. 工人和外出务工人员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通过工资收入获得生活上的支持。

然而,由于很多农民没有完全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很多人外出打工的工作性质大多比较简单,工资水平较低,且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_回顾与反思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_回顾与反思

2009.4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回顾与反思万能原新(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内容提要: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机制和阶层分化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评析。

中国农民尽管在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改变中国既有社会结构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制度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农民阶层分化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也成为了理论争论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更为深远,但关于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却更为丰富(Bian,2002),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中西方学者在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研究视角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本土学者比较着重对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结构的研究,而西方学者则以市场转型理论为代表,着眼点主要在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逻辑是否呈现在农村社会变迁之中,社会分层机制是否发生了由权力向市场的转变等(例如Nee,1989,1996;Walder,1996;Zhou,2000),很少有研究将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结构和阶层分化机制进行综合。

显然,割裂开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农民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过程、机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过程与机制社会分层过程分析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分层机制分析,它主要是研究这样一些问题:人们是如何被分配到社会分层系统的某个位置上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这一过程,是社会结构性因素还是个体特征在起决定作用,是先赋性因素还是获致性因素在发挥决定性作用。

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刚性 特征非 常 明显 尤其是 广 大农 村地 区 。 在人 民公 社 体制 以及 城 乡户籍管 理制 度 的约束下 ,农 民群众 的职
业 终 身化 以及 身份代 际传 递 的特 征尤 为 突 出 ,农 村社
。 ☆ 穗嚣 ¨ l m 一 ∞ 氍
国农村 社会 的具体 情况相 适应 .中 国农 村社 会 的阶层
理 体 制改 革 的深化 .尽 管 阻碍农 民流动 的 因素 日益 减 少 .但 由于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导致农 民的 流动 很不 彻
底, 无 论 身在 何 处 , 职 业 身 份有 何 变 化 , 他 们 中的绝 大 部 分人 仍保 留着 农村 户籍 。还 会在 一 定程 度 上保 持着
会结 构呈 现 出同质性 的特征 改革 开放 后 . 在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的推动 下 .我 国社 会结 构发 生 了根本 性 的变
化. 社 会结 构不 断分化 和组合 . 原 先 以政治 身份 为特 征 的社会 分层 标准 被职业 、 收 入等标 准所 取代 , 以多样 化
为特 征 的新 型社 会结构 格局 逐步 取代 原来 两大 阶级 和

要 : 当前 , 中 国农 村 社 会 正 处 于社 会 转 型 期 , 单 一 型 社 会 结 构 已 经解 体 , 复 合 型 社 会 结 构 得 以重 构 .传 统 意
义上 的 农 民阶 级 出现 分 化 和 重 组 ,农 村 社 会 呈 现 出利 益 分 化 、价 值 观 念 分 化 和 组 织 分化 的局 面 .从 而 给 农 村 社 会 的和 谐 稳 定 带 来 了挑 战 。 本 文 认 为 ,可 以 通 过 发 展 农 村 经 济 、 促 进 社 会 公 平 、构 建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和 整 合 基 层 组 织

论农民的阶层分化

论农民的阶层分化

论农民的阶层分化p邹农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1内容提要2农民的阶层分化以职业转移为起步,职业转移、地域迁移、身份变更构成了农民阶层分化过程中三个既相对分离又依次递进的阶段。

这些特点有别于发达国家农民阶层分化的模式。

现阶段我国农民阶层分化所形成的形态,可以论定为/职业阶层0,职业阶层有不同于社会阶层的特质,因而对这些职业阶层的分析切忌用现成的/阶层0、/社会阶层0理论去套。

1关键词2农民;阶层;分化1中图分类号2C912.82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3-3637(2004)04-0041-04农民的阶层分化指的是农民群体中的相当多成员演变为其他阶层的这样一个过程,也即农民改变自身身份的过程。

无疑,一个国家农民的阶层分化与该国从农业国跃迁到现代化工业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系,当今中国,正在现代化的征途上跋涉,数以亿计的农民正在改变着自身的身份,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过程、形态,是不是完全雷同于发达国家的模式,有没有其独特性呢?一、农民阶层分化的起始点农民阶层分化的起始点即是农民开始转化为其他阶层。

显然,农民试图改变自身身份的行为有许多种,那么,如何论定哪些是阶层分化,哪些不是阶层分化?判定农民阶层分化的标准是,这种行为能有效导致其改变社会身份。

另外,因为是/阶层分化0,应将对整个群体影响不大的个别的行为排除掉。

从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蔚为壮观的农民转化的演进轨迹可清楚看到,职业转移是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逻辑起点。

这一特性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农民转化的一般形态。

改革开放,启动了农民分化的闸门,农民分化成为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革中的大事件。

据估算,目前源于农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的工人已达1亿多人,跨区域进入各类城市的有8000万人以上,这是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两种主要形式。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20余年来,乡镇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20%多,至今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身份变革的主要载体。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1. 引言1.1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层结构的分化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农村阶层分化现象日益显著。

不同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农民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这种分化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村阶层分化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高收入阶层的农民可以享受更多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而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现象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农村阶层分化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方向。

不同阶层的农民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和发展路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效益的降低。

阶层分化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协调性,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农村阶层分化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关注农村阶层分化的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的整体规划和管理,促进不同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农村阶层的形成农村阶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不同导致了不同阶层的形成。

传统的农民阶层主要依靠耕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为生,而现代农村中出现的新农村阶层则主要依靠非农产业或者外出务工等方式获取收入,这就使得农村社会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收入分配。

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的不同也是农村阶层形成的重要原因。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农村领域或者其他领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为他们在农村社会中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奠定基础。

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也是农村阶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些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良好家庭背景的人,在农村社会中更容易获得认可和支持,从而成为农村社会的主要阶层成员。

农村阶层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阶层分化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阶层分化是指在农村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民之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阶层差别,表现为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利益分配不公等现象。

农村阶层分化的加剧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农村阶层分化的原因1. 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正在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变。

一部分农民通过转产、扩大规模经营等途径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而另一部分仍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收入水平较低。

2. 教育差距拉大: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设置、教学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

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农民之间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

3. 土地制度改革的不平等性: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的改革对农村阶层分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一部分富裕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更多的收入和发展机会,而贫困农民由于缺乏土地经营权、技术和资金,只能成为土地转让的被动者,收入较低。

1. 收入差距拉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一方面,一些从事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农民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入,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机会和福利;那些依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面临生活难题。

2. 社会保障不公平:随着农村阶层分化的加剧,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些富裕农民可以自行解决养老金、医疗保障等问题,而贫困农民由于收入较低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养老金等问题,面临着社会保障不足的困境。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低下,一些富裕家庭可以选择将子女送往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贫困家庭只能接受基本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和发展前景存在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在中国,农村是一个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社会群体。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习惯的存在,农村群体呈现出了多层次的阶层分化。

这种分化不仅造成了农村阶层之间的差异,也产生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异。

这种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不仅在农村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农村阶层分化的基本情况。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人口众多,分布广泛。

农村阶层分化主要表现在人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上。

在经济地位方面,农村可以分为富裕农民、中等农民、贫困农民和无地农民等不同阶层。

在社会地位方面,农村可以分为村干部、普通村民、务农人员和外出务工者等不同阶层。

在文化水平方面,农村可以分为受教育程度高、中等和低三种不同程度。

这种多样化的阶层分化使得农村社会呈现出了多元的特征,也造成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异。

我们来看一下农村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异。

由于不同阶层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也存在着差异。

在经济利益方面,富裕农民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生活条件,因而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

中等农民和贫困农民由于收入较低,因此更关心自己的生计问题。

而无地农民由于没有土地,因而更关心能否有土地分配的利益。

在社会地位方面,村干部由于掌握着村务管理的权力,因此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权力地位。

而普通村民则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问题。

在文化水平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更关心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生活,而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更关心自己的生计问题。

这些利益差异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分化和差异使得农村社会呈现出了多元的特征。

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因而农村社会呈现出了多样性。

这种分化和差异使得农村社会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不同阶层之间由于利益的差异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有关农民阶层分化研究的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有关农民阶层分化研究的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有关农民阶层分化研究的综述◎张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封闭僵化的传统社会向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过渡。

在社会转型中,农民阶级不断流动,不断分化,为学者研究分析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阶级分化分层的历史动因、分层标准、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民阶层分化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广大社会成员开始摆脱束缚,进行相对自由的人口流动,中国从封闭僵化的传统社会向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过渡。

在社会转型的洪流中,曾经高度依赖土地的农民阶级不断流动涌出、分化分层,为学者研究分析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革极为深刻,但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下,关于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却更为丰富,相反,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很少有对阶层分化状态和分化机制进行综合研究。

显然,割裂开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农民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

[1]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阶级分化分层的历史动因、分层标准、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一、关于农民阶层分化的历史动因的研究农民的阶层分化,指的是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意为农民阶级中部分成员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转变为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过程,也即是农民实现身份转变的过程。

无疑,一个国家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与该国从农业国跃迁到现代化工业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系。

[2]在资本主义初期,农民阶级分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是靠工业、城市的巨大“拉力”把农民吸纳到城市,在这股强大而又持续的“拉力”作用下,农村劳动力几乎是同时完成了职业转移、地域迁移、社会身份的转化过程。

在国家工业化的宏大背景下,长期作为小农经济主体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工业化的浪潮中,背井离乡、阔别故土,在新的地域空间中找寻自己的生存目标。

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

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

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制度变迁,农民阶层日益分化为具有不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程度的阶层,对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又给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提出了挑战。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化解其消极影响,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农民阶层;阶层分化;执政基础当前,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制度变迁,农民阶层日益分化,成为各类具有不同地位和文化程度的阶层,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对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人口80%是由农民组成,分析农民阶层的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将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十分重要。

一、农民阶层分化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大量农民不再进行农业劳动,转而从事其他各种职业,这使得农民阶层产生了分化。

根据农民在农村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思想状况,他们被逐渐划分为精英阶层、普通阶层、弱势阶层,形成了不同利益诉求和社会地位的阶层群体。

(一)精英阶层农村中的精英主要是“掌握一定优势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诸方面的资源,拥有较强个人能力” [1]的人。

具体来讲,包括那些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能人及先富群体、各村村干部及农村企业管理人员、较高文化的知识分子等。

精英阶层通常生活比较富裕,并积极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这一阶层是一村事务的主要决定者,他们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程度,获得的政治利益也大得多。

“村干部是地方自治管理的领导群体,具有官方权威性,村里事务的决定权主要掌握在他们手里;经济能人群体和知识分子及农村企业管理者在农村中的地位较高,因而他们对村庄公共权力能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一个政治性精英群体。

” [2]另外,精英阶层基本都有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市场经济观念,他们在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和冒险意识,有勤劳进取的品格和民主平等的观念。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问题以及对策的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问题以及对策的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分层分层标准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标准的问题,并例举了在农村社会分层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关于我国当前农村杜会分层的标准学界对于农村的社会分层向来莫衷一是,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很多学者提出把职业分类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

例如陆学艺在其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在开篇就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但是职业的划分只能描述农村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某种李向的、不稳定的分群状态,也就是分化,至于农村社会生活中那和纵向的、结构化的分层现实恐怕只能等到转型期完全结束才能找到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

然而,任何分层标准都不能忽视的一点即经济标准,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分化及社会成员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与毋往的政治关系一起为农村急剧形成的社会分层提供了基本依据t因此我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要根据中国农村目前的特点,以麟民的经济收入为主,兼以职业为划分,并且要注意分层所带来}i社会影响。

二、农村社会分层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农民各阶层分化不够充分,一部分农民仍然没有真正脱离农村。

“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土”的这两类农民虽然己经不能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是他们作为农民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并具,由于中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划分,他们并不能像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那些失地破产农民一样顺利的融入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员,城市人对于外来农民工也抱有偏见,未从心底里接纳承认他们是城市的市民。

农民工对城市极度缺乏归宿感,相反,对养育他们的农村深有感情。

新农村农民分化与整合措施

新农村农民分化与整合措施

新农村农民分化与整合措施
内容预览:
肇始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的变革趋势日益加强,并带来阶层分化,由此出现了不一致阶层之间的利益多元化与利益冲突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分化情况改革开放之前,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整个农民阶层是一个具有单一身份性的群体或者阶级,同质性很高,农民享有同样的身份地位、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

农民个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体力方面的差别都不予以承认。

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进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农村财产制度、财产使用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是农民对社会性资源的占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民不再是一个意义与内涵单一的身份指称。

在农民当中,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经济资源、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等不一致资源的占有标准,分化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乡镇企业管理者与乡镇企业职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等群体。

同时,农民内部的分化,使得一些农民往往能够寻找到共同的利益与需求,并形成一致的……
假如你需要此原创文章,请立即点击咨询客服老师吧。

假如你需要定制一篇独一无二的原创文章,请申请原创写作
服务,1-3天即可交稿,满意为止。

假如你需要发表文章,但文章可能还没写好,请点击论文发表服务,即可快速见刊。

中国农村各阶层分析(64)

中国农村各阶层分析(64)

中国农村各阶层分析(64)
这个时期,农民开始分化,一部分纯粹出大力流大汗,由于机械化程度不高,这是必然的,累死累活的,特别是工地上,起的比鸡早,吃的是猪狗食,出的是牛马力,这是中国一部分农民的真实写照。

在土地上辛勤劳动,在城市里也是辛勤劳动。

普通劳动力大部分如此。

当然了,条件会越来越好,一般来说,城市工作条件还是比农村土地劳动要好多了。

钱也挣的多了!
不过这个时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依然存在着,为了血汗钱绝食跳楼上访打架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被侮辱被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也许读者朋友们有的就是同时代的经历者,必定有亲身体会。

一部分农民属于专业技术人才,凭借着劳动技能而辛勤劳动。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城市,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发展,与全国各地的农民工的努力奉献分不开的!(图片为引用)。

对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分析与思考

对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分析与思考

对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阶级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内部的阶层划分出现了新的动向和态势。

要分析当代农民阶级就要首先认识阶级划分的依据,要从拥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源以及家庭的主体状况来分析当前的农民阶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当代农民阶级内部也发生着层次上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农村企业管理者、农民工、新型农业劳动者、农村服务业者等四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当代农民阶级;划分依据;内部层次一、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对农民阶级进行了分析,时至今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阶级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内部的阶层划分出现了新的动向和态势。

因此,思考和分析当代农民阶级,对于进一步认识农民阶级的新变化、切实提高农村、农民问题的实效性,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农民阶级的划分依据在阶级分析上,由于学术界对当代中国农民的概念与属性未做科学的界定与系统的分析,导致在对农民的分层研究时把握的标准不一、对农村个别阶层的群体划分不准,从而造成了对当代农民阶级概念的模糊。

有多确个社会学者把农村知识分子作为农民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不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实际。

因此要分析当代的农民阶级就必须首先科学依照阶级划分的标准,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一是根据拥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源来划分。

“生产资料决定了身份的构成,对不同群体生产资料形式和所有制的分析是划分阶级的首要条件”。

[1]如对农村医疗工作者的划分,他们是农村中的知识型农民,已经成为农村医疗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通过兴办农村个体诊所行医营业,获得工资收入和适当的经营利润,他们已经成为农村医疗服务型企业经营者,拥有生产资料,不能属于农民的阶级划分了;有的在农村医疗服务机构中打工,成为医疗服务业从业人员,这一类知识分子户口仍然是农业户口,生产资料仍然是土地,理应属于农民阶级;有的在公办医疗机构中行医,成为国家公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属于公益服务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一)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农民分化进一步加速了我国“非农化”的进程,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奠定了农村民主建设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化了农民的民主意识,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二是促进了农村管理方式的变化和改革,奠定了农村新的政治架构;三是农民分化使农民收入多元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农民分化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使城市建设与管理思路进一步创新。但农民阶层分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对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三)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为低下,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由此造成农村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使得“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而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此外,在取消农业税以后由于基层干部的权力大大削弱,不少地方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以湖南为例,乡村债务已成为目前农村一个越来越严重的普遍问题,几乎乡乡有债,村村欠钱。有学者对涉及湖南全省129个乡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负债面为80%。不少县的乡镇负债面达100%。如某县财政债务总额突破1亿元的乡镇就达到了5个以上,负债最高的有1.7亿。”2乡村债务使基层工作更难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需要广大农民的热情参与,但农民的分化致使青壮年外流和基层组织的弱化,必然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4、农业的基础地位削弱
(二)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挑战
1、贫富差距拉大
农民阶层分化拉大了各阶层间收入和贫富的差距。这种贫富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社会的财富占有度,另一方而也反映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层次。这种收入和贫富差距严重打击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和贫富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趋势很容易引起农村不同阶层间和不同地区间的矛盾摩擦增多,造成农村各群体之间的断裂,对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成威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挑战。
中国论文网 /7/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
本文来源:论文 /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协调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块基石。适应我国农村阶层分化的形势,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迄今为止,国家还未能建设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对广大农民来说,当前最急需的是医疗保障、老年保障及低收入保障。因而,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具体包括:一是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积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三是要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四是按照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总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因阶层分化带来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既为农民实现更深层次的分化提供了经济保障,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农民阶层分化造成了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较高者纷纷离开自己在农村经营的土地,转而流向大城市,导致农业生产的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和潜力受到了影响。而农业人均产值低、经营农业收入不高又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受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的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加困难。因此,如何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成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国家户籍制度自1958年经人大通过并实施以来,一直是造成城乡分割的首要壁垒。其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形成的就业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局面。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市,而忽略了农村。近年来,这种管制对农村居民的约束虽有所减弱,但仍未完全放开,仍然是农村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动的一大障碍,人为加大了农村居民流动的成本和风险。这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不利于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展开。
3、组织保障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以及比较利益的驱动,大量的农民向城市流动,形成了“民工潮”,这使基层组织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农村知识水平较高、有一定技术的农民都不愿意担任干部,主要原因是农村干部的待遇低,更主要的是基层工作难以开展,有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以至于很多乡村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因此,基层干部频繁地更换,干部队伍稳定性差,而且干部素质不高。从而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农村党员发展困难,年轻人不愿意入党,有些地方为了吸引农民入党,简化入党程序,甚至仅仅填个表就行了,但仍然没有人愿意入党。使基层党组织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二、合理引导农民分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协调利益关系,健全利益表达机制
农村的阶层分化必然导致农村各阶层间的利益分化,这样以来不同阶层因为利益需求的不同容易产生利益矛盾。因此,协调农村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有效解决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要从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活力、追求社会效率的角度出发,保护优势阶层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这将增强农村社会全体成员致富的信心。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阶层的利益,调动弱势阶层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村各阶层之间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其次,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考虑,依法打击各类优势阶层的寻租活动。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逐步缓解农民收入拉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阶层分化;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开始走向多元化。由原来大都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多种职业,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按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农村户口的农民可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1农村阶层的分化瓦解着农村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许多有利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认清我国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科学分析农村阶层分化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引导农村阶层合理流动,适时协调农村社会阶层利益,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2、不稳定因素增多
随着农村各阶层收入差别不断扩大,农民中一些优势阶层或群体中的一些人企图凭借经济资源和非正式关系网络来渗透政治系统,以规避法律和制度约束,减少行动成本,达到个人收益最大化,使平等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这导致一部分农民产生社会不公平感和心理不平衡,从而对一些在农村社会中地位上升的阶层,如高收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少部分农村管理者阶层的收入合法性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产生不满情绪,无形中造成了农民各阶层的二元分化,也使得农业劳动者对农村改革的期望值下降,热情降低,从而给新农村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农村原有的利益均衡机制被打破,不同的职业分工和收入形式在农村形成了不同收入群体和利益阶层。在这一阶段,国家政体、社会责任、公平道义等传统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观念在阶层间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中被湮灭和淡化,权力阶层和强势群体对资源的垄断和社会的操纵,使农村公平正义受到挑战。其中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面对物质的贫乏和生活的压抑,一部分开始选择逃避,并在迷茫与恐惧中去寻求另类精神寄托。如天主教、基督教等西方教会在农村应运而生,成员起初以中老年妇女和病残者居多,其组织形态也是松散的、小规模的和无具体目标的隐蔽活动,参与者也无明确目标和规范的组织形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组成人员和参与目的逐渐发生变化,在一些地方参与者已由过去的农村中老年妇女和病残者为主向农村中青年男性,甚至原任或现任的农村基层干部和极少数农村中共党员共同参与转变。其目的也由单纯的情绪发泄和精神寄托,变为有意识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这种现象说明传统的道德和价值准则正在失落,这将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很大隐患,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此,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吸引先进分子入党,充分发挥他们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党的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的增收、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提高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想办法吸引农村先进分子担任乡村主要领导。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努力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潮流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