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K12教育课件
1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点一线串 考点四层研
题点三维练
K12教育课件2基点一线串源自构建知识体系 串记主干知识
K12教育课件
3
K12教育课件
4
考点四层研
考点各个击破 认知步步高升
K12教育课件
5
考点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K12教育课件
6
辨易错——学前启动
[追根教材] 本题是对教材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的考查。
K12教育课件
18
3.(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
[追根教材] 本题是对教材中“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的考查。
K12教育课件
16
2.(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
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
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
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回顾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简述理由]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 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简述理由]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角度
阐释
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用
2019届高考政治(人教新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二十六课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值观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 2 000 多年 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 无礼则不宁”的观点。这表明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 ③博大精深 A.①② C.②④ ②薪火相传 ④独领风骚 B.①③ D.③④ )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基础”,说明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 己”,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A 项符合题意。 B 与材料主旨不符。C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集中体现,D 不选。
栏目 导引
)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视觉象征”,体
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 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 确;传承的文化包含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 想, 所以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正确, 排除③; 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高考政治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二十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考点梳理
1.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作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用
见证
标志
意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
义 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
39(1)
文化的力量直接测试,选择题
2012·新课标全国卷,21 和主观题均有考查,且主观题
2015·江苏高考,21
常与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创新、
2014·广东高考,37(3)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结合起
2014·山东高考,42(2) 来考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考向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典例3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 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 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 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的
文化既有⑥ 中华文化 的共性,又有各自的⑦
民族特性
答案
我们
的中华 文化
重 要 原 因
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
含义:即⑧ 求同存异 和兼收并蓄
有利于⑨ 与其他民族文化 在和睦 意义 的关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强对⑩ 自身文化 的认同和对 ⑪ 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高考领航》2019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典题例析] 1.(2015· 高考福建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 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 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书写中 记载大量 反映人们 作用 华文化、 的史实, 的精神生 传承中 积累丰富 活、展示 华文明 史料 精神世界
地 位
中华文明 的重要标 志
中 华 文 化 以独树一帜的 是 一 个 民 族 一 脉 相 传 风格在世界文 文 明 程 度 的 的 重 要 见 学艺术宝库中 重 要 标 志 之 证 占有重要位置 一
B
)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1)要区分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各自包含的内容和表现。 (2)要抓住题干中的核心信息是“燕赵、吴楚、北人、南人各 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燕赵、吴楚、北人、南人各具特色的文 化特征”。题眼信息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故 B 项当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体现是史书典籍、 汉字, A 项在材料中未 涉及,排除;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 并未说明“一体”,同时文化也不可能融为一体,C 项排除;材料 未涉及民族精神的内容,故 D 项排除。
3.从备考过程看:结合具体事例或材料, 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 结合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两岸文化交 流阐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 (2)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解读核心考点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中华文化并非一直都是辉煌的。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易错提醒1.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X )。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X )。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X )。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全优课堂】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课件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上传 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 的相关图片也上传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
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 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单 元 总 结
1.《文化生活》内综合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应如何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2)运用文化的作用,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3)要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应正确处理继承与
发展、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 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大 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企业文化、流淌道德血液。
建言献策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大家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 题与社的共同努力。经过进一步调查、论证,同学 们就“优化文化环境,共建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份建议书。有
同学认为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提议采用电
子邮件的方式,将该建议书发送给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3)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并 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 的理由。
例题剖析
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
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第(1)问作为
评析类型的题目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既要看到题目
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题目不完善的地方,并能结合教材知识 加以分析。第(2)问审题中要注意关键词“分别”和“各”,不 要出现答案要点的遗漏。第(3)问较新颖,考查国家机关、党等 的关系和地位。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
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课题,青年学生应肩负怎样的责任?(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学生应发挥什么作用?)(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强基固本。
(2)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以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些政治知识点,供参考。
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以国家利益为重,强调国家统一、繁荣和民族尊严。
在政治上,这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国家实力等。
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
中华民族强调民族间的和谐与团结,反对分裂和矛盾。
在政治上,这体现为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维护国家的多族裔统一。
三、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基础。
中华民族重视社群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强调个人应服从集体。
在政治上,这体现为强调国家利益优先,个人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党的领导。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注重各个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在政治上,儒家思想体现为强调君主的仁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目标。
中华民族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反对社会的不公平和冲突。
在政治上,和谐社会体现为政策的公正、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六、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强调个人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追求,鼓励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政治上,自强不息体现为国家的自力更生和创新发展,努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七、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和民主决策,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法治。
在政治上,民主法治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和民主制度。
八、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要求。
中华民族强调接纳外来文化和交流合作,反对排他主义和保守主义。
在政治上,开放包容体现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
这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些主要政治知识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和政治理念。
它们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政治要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
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A )
政治认同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
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
2015
2卷
39(2)·非选择题·10
说明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 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 代性
2016 1 卷 39(2)·非选择题·10 守护英雄,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18
3卷
40(2)·非选择题·10
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 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
2 卷 40(3)·非选择题·4
劳动者为民族精神增添新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
1
2
9.(2014·全国2,19,4分,难度★★)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 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 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 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 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 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B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 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
2
5.(2016·天津,10,4分,难度★)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 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 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 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A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各民族对中华文 的民族特性。4.各民族 族文化的关系,明确各民族文
[即时校对] ①重要标志 ②一脉相传 ③文学艺术 ④科学技术 ⑤区域 ⑥中华文化 ⑦民族特性 ⑧求同存异 11其他民族文化 ⑨各民族文化 ⑩自身文化 ○
盲点排查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 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 )
知考纲
背术语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明方向 (1)把握两个方面知识:认识中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和包容性;通过各民族丰富多 彩的文化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 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3) 强化训练测重点:原因意义类 选择题、认识类主观题
博大精深。2.汉字和史 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 2.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3.中华 化的贡献 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 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 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流长、博大精深 流长的见证。3.中华各 (2)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 共性的统一。 5.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 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 )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 性。 6.澳门多元文化并存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 ) 地理环境是文化性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济、政 治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源远流长
博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内
来说的
向)的角度来说的
区 别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
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 上,说明中华文
见证或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的见证
独特性、区域性
联系
二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中华文化 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___认__同__感______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11 ___文__化__底__蕴_____和强大的□12 ____民__族__凝__
•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 3.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 解析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
• 7.(2016·江苏卷)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 • 解析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一 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中 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
相加。
• 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 ()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法精讲]
考法一 正确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 别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 向)的角度来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
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 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
区 别
侧重点
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 文化历史悠久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意义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 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 与区域文 化
从外 部看 从内 部看
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福建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 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
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B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解析 题干材料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21)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015·江苏卷,37)(2015·海南卷,在备考过程中,应关注热点、关注
16)
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和
分值:4~12 分
影视等作品。
目录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中,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 ×)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2.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 ×)解析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
3.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解析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7.(2016·江苏卷)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 ×)解析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一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例1] (2017·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A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早在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诊疗方法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 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 项不选;D 项夸大了中医药的作用。
二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关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例2] 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型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A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 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④错误。
故选A 项。
1.(2016·天津卷)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A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解析 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确;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错误。
故选A 项。
2.(福建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B )A .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 .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 .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 .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题干材料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B项当选,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3. (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麃”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0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认同感和□11文化底蕴和强大的□12民族凝聚力。
重的□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3.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
中国式过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解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 ×)解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定力量。
( ×)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不竭力量之源,但不是决定力量。
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例1] (北京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相处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例2] (2018·陕西延安模拟)我国民间雕刻、编织、漆具、织锦、陶瓷、年画等各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琴棋书画,茶、酒、烹饪,花、鸟、山水、古玩等,显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乐观豁达的情致;春节的对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飞舞的龙凤,欢乐的锣鼓……相同的习俗爱好,甚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