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黄颊长臂猿与白颊长臂猿

合集下载

白颊长臂猿(说明文阅读)

白颊长臂猿(说明文阅读)

白颊长臂猿①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②白颊长臂猿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③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④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DNA条形码

DNA条形码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进展摘要: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国际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即通过使用短标准核酸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采用线粒体COI基因中650bp片段,在植物中条形码主要在叶绿体基因组上进行选择,此外还有核基因ITS等。

虽然DNA条形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物种鉴定技术。

本文简略的概述了DNA条形码的主要研究方法,开发应用以及面对的困难和争议,并展望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分类引言科学准确的鉴别区分物种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自瑞典植物学分类家Carolus Linnaeus建立双名法命名体系以来,虽然已经鉴定出大约一百七十万种生物,但是地球生物种类繁多,已鉴定分类的物种斤占生物总数约15%,人类仍然没有认识鉴定的物种占大多数,尤其是深海,原始丛林中的物种。

传统生物分类法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比较解剖学等,在形态特征显著的脊椎动物,高等植物,昆虫等生物类群中应用效果较好,对形态差异较小的微小生物则差强人意,此外许多生物的形态容易受环境及生理时期影响,会导致分类产生误差。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以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与日俱增,特别是PCR技术、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利用DNA 蕴藏的信息对系统发育学的快速发展,并应用至生物分类学研究。

条形码技术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在零售业的商品管理与销售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生物分类学家从中得到启示,DNA分子一级结构上的线性核苷酸序列可以建立类似的生物条形码,应用于快速鉴别生物。

基于此,加拿大Guelph大学教授Hebert等(2003a)首次提出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概念:利用足够变异且容易扩增的相对相对较短的标准DNA片段,在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中建立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从而实现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生命体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确定物种、种群和个体身份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DNA条形码技术是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通过对物种的特定区域进行DNA测序来鉴定生物的物种信息。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在不同生物物种之间进行差异的比较,以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方式进行物种鉴定。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环境科学、保护生物学、药物研发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

DNA条形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物种的特定区域序列进行测序,并对这些序列进行独特性评估。

这些物种特定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的生物物种。

在DNA条形码技术中,生物学家通常选择某些基因(如线粒体COI 基因)作为条形码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容易在不同物种之间产生差异,从而在不同生物物种中进行种群和个体身份鉴定以及物种识别工作。

DNA条形码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为生物物种鉴定。

通过对物种的分类和鉴定保护物种,减少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预防植物病害以及维护生态环境,都可使用该技术区别。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DNA条形码技术对于进口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也发挥着很大作用。

此外,它还可用于识别食物中存在的某些物种,以增加食品安全监管的可靠性。

DNA条形码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领域,例如制造合成生物物质,以及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

DNA条形码技术是物种鉴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它是快速鉴别生物物种的一种可靠、准确、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方法。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物种鉴定中的优点是非常多的。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物种鉴定方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物种鉴定,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因此,对于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高效的鉴定方法。

然而,DNA条形码技术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DNA条形码技术只能提供物种的分类和鉴定,而无法阐明其生命历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有时难以识别其他形似的生物或进行物种内部的亚群体分辨。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昆虫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研究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昆虫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研究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昆虫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研究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物种鉴定技术,目前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昆虫是一类具有非常重要生态功能的生物,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昆虫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研究是昆虫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昆虫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研究。

DNA条形码技术是种基于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的DNA序列比较技术,通过对特定的基因序列(大约650bp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可以高效地鉴定物种和推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在昆虫领域,DNA条形码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物种鉴定手段,尤其是在非显微标本鉴定、不同形态的同种昆虫的鉴定以及海洋浮游生物鉴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DNA条形码技术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究其物种多样性和食性等方面的生态学特征,有助于科学地认识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高效地解决物种鉴定问题,可以针对大量样本进行鉴定,并且可以检测多个物种混合的情况,丰富了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物种鉴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非显微标本的物种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利用极小的组织碎片或干燥的标本杂质等非显微标本进行物种鉴定。

对于标本量较小或易损坏的昆虫标本,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的鉴定手段,并且可以避免传统鉴定方法中的形态学判断和误差。

2. 对于不同形态的同种昆虫的鉴定有些昆虫物种存在相似的外部形态,非常难以进行人工鉴定。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这些同种昆虫进行差异分析,并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

3. 对于多个物种混合的情况在昆虫群落中,不同物种的幼虫或成虫等常常同时存在,传统的鉴定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形态学判断或分离鉴定,非常麻烦。

而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从复杂的混样中快速准确地分离出每个物种,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五种短体线虫 DNA 条形码鉴定方法

五种短体线虫 DNA 条形码鉴定方法

五种短体线虫 DNA 条形码鉴定方法魏亚东;容万韬;赵立荣;王金成;黄国明;郭京泽;孙建华【摘要】以穿刺短体线虫、咖啡短体线虫、伤残短体线虫、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和落选短体线虫5种短体线虫的18个种群为试验材料,将其测序获得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提交的短体线虫序列进行了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以验证核糖体IT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的可行性。

结果显示,核糖体IT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很好的用于鉴别以上5种短体线虫。

%The root lesion nematodes,Pratylenchus Flipjev,1936,are among the widespread and seriously de-structive plant endoparasites around the world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is kind of nematodes just by their morphology .In this study ,18 populations of the following 5 Pra-tylenchus species,i.e.Pratylenchus penetrans,P.coffeae,P.vulnus,P.scribneri and P.neglectu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 materials ,and their ribosomal ITS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to conduct blast 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a -nalysis with other ribosomal ITS sequences of Pratylenchus species submitted in GenBank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ITS regions as DNA barc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NA barcoding approach using ribosomal ITS re-gions as target fragment could be readily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5 Pratylenchus species .【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短体线虫;ITS;系统发育;DNA条形码【作者】魏亚东;容万韬;赵立荣;王金成;黄国明;郭京泽;孙建华【作者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 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 300461;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广州 510623;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 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 30046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89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Flipjev,1936)又称根腐线虫,是世界广泛分布且破坏性极大的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类群之一[1]。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 — 白颊长臂猿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 — 白颊长臂猿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白颊长臂猿中文名称:白颊长臂猿拉丁学名:Hylobates leucogenys俗名:长臂猿,料猴,南里英文名:White-cheeked Gibbon分类位置界:动物界Animalia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纲:哺乳纲Mammalia目:灵长目Primates科:长臂猿科Hylobatidae属:颊长臂猿属Nomascus种: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外形特征躯体更加纤细而四肢显得更长的一种长臂猿。

雄性黑色,唯两颊各具一大型白斑,顶部的簇状冠毛显得更尖长而明显。

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

躯体大部污黄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

分布范围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分布区非常狭窄,种的分布总面积可能不及800 km2。

在我国云南仅见于西双版纳的勐腊和绿春黄连山。

国外见于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江以西和老挝北部湄公河以东。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

栖息的海拔高度通常不超过900m。

旱季通常在清晨06:30开始活动,并开始晨鸣。

觅食高峰在07:00-08:00;第二个高峰在1 1:00-12:00;第三个高峰出现在14:00-15:00。

觅食、运动、戏耍、休息都是群体活动。

觅食时个体间的距离不超过70m。

通常一只手抓挂在树枝上,另一只手采摘食物,两手交替进行。

多在高大的树冠中上部进行觅食,高度在10-25m左右,觅食时不鸣叫。

以多种热带型野果(浆果、核果、坚果,特别喜食榕树果)、嫩树叶,花苞,树芽等为主要食物,也食昆虫、小鸟和鸟卵。

食物种类约85种,其中,植物性食物占食物总数的90.6%。

营小群体生活,一般每群3-5只,少数可达7-8只。

一般(3-4)月产仔,大约两年产1胎,一胎1仔,怀孕期约7-8个月,幼体7-8年性成熟。

保护级别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濒危等级:濒危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濒危等级生效年代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IUCN濒危等级:资料不足生效年代:1996IUCN濒危等级:生效年代:2003年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生效年代:1989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

dna条形码技术实验方法

dna条形码技术实验方法

dna条形码技术实验方法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通过分析DNA条形码序列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物种。

下面是一个总结了DNA条形码技术实验方法的文章,超过1200字:引言:随着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传统的物种鉴别方法已逐渐无法满足对大规模样本进行鉴定的需求。

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种鉴定技术,因其高效准确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DNA条形码技术的基本原理:DNA条形码技术是基于一小段高变区域的酶切位点或PCR扩增区域的DNA序列来区分不同物种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这个高变区域的DNA序列通常被选择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OI)的片段,因为COI是使用最广泛的DNA条形码基因。

DNA条形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分析DNA条形码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来实现物种鉴定。

不同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性,而同一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变异性很低。

因此,通过比较待鉴定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与已知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可以准确地识别待鉴定物种。

二、DNA条形码技术的实验方法:1.样本收集与保存:首先,需要收集待鉴定物种的样本,可以是组织样品、血液、毛发或粪便等。

收集的样本应尽量保持完整和新鲜,并储存在低温下以防止DNA降解。

2.DNA提取:DNA提取是DNA条形码技术的第一步。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有CTAB法、盐提取法和商用DNA提取试剂盒等。

DNA提取的关键是要获得高质量的DNA,以确保后续实验的成功。

3.PCR扩增:PCR扩增是DNA条形码技术中的核心步骤,用于扩增COI基因的条形码片段。

PCR扩增反应中的核心成分包括待扩增的DNA模板、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酶和反应缓冲液。

扩增的反应条件包括退火温度、反应周期和目标片段长度等,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进行优化。

4.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用于检测PCR扩增产物的常用方法。

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

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

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作者:孙杨,张藐来源:《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第1期孙杨,张藐(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 210028)摘要: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

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关键词:黄颊长臂猿;人工育幼;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1-0007-03黄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属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长臂猿科(Hylobatidae),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

野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西至印度,南至印度尼西亚,北至中国[2]。

近年来,由于野外生育率低、非法狩猎以及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等原因,黄颊长臂猿的数量急剧减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通过人工育幼的方式,可以保证动物存活数量,进而达到物种保护的目的。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于2007年开始尝试人工育幼至今成活率达到了100%,现将黄颊长臂猿的饲养及人工育幼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个体介绍目前,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的长臂猿种类主要有: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与黄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

近年来黄颊长臂猿的繁育情况较好,但是由于亲代育儿经验少,母性较差等原因,出现了多次弃仔情况,本园及时干预采取人工育幼,从2007年至今已经先后人工育幼9只,最终全部成活直至回群。

具体见表1。

2 育幼方法2.1 前期准备2.1.1 婴儿培养箱初生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要求较高,夏季出生的幼猿不需要额外加温,但冬季较为阴冷,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本园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婴儿培养箱以满足不同时期幼猿的需要。

长臂猿骨折截肢病例

长臂猿骨折截肢病例
现 代 畜 牧 科 技 2 ( ) l 7年 第 1 j 』 f J 总第 2 8期
・ 1 3 ・
长 臂 猿 骨 折 截 肢 病 例
杨 露 , 冯 华娟 , 陆兵兵 , 吴俊仪 , 农 汝 , 黄 宁
( 动物 闻 , 广p q 南 j :5 3 0 0 0 3 )

只 成年 门颊 K臂 猿 冈 同 笼 扪。
敛 左 下肢 胫 什 、 腓 忖闭 合
性完伞性 骨折 . 联 合 医 院 进 钢 板 同 定 接 乍 j 术. 术h 5 3人 术
部 出现 二 次 骨 折 . ¨晕, f : 放 性 粉 碎惟 什 折 . 碎骨较 多. 儿 儿肉 严 受损甚至坏 死, 担 心 引 起 什 内 感 染 J 吱m , 对 实 施

3月 1 9日二次 骨 折
2 手 术 过 程
端般除忠肢一 保留 膝父
2 . 1术 雠备 曼 互 i l f 术前禁食禁饮 l 2 h , 于术 卡 f I 父 器 械 采 用 高 火 淌 .
动物称 重 : 7 k
J l ㈨
I j 鼬 酒 精
2 . 2 . 3 忠J 技切 除 为 防 止 手术 过 程 I { J “ ; m, 在 膝 关 』 二 方扎 止血带 , 于 开 放 皮 I 扶裂 ¨处 环 形 切丌 皮 肤 肌 肉 . 分 离 小 腿 下 部 。 充
2 . 2 手 术 过 程
2 . 2 . 1 麻I 驿 及打 开静 脉 通 路
定 。 同时 分 圳 肌 『 { : j 注 射阿托 ^ l 『 1 0 . 5 mg、 盐酸q I 钒 将 脏 汴 射液 l 0 mg、 止l 仉敏 0 . 5 g。 建 静 脉 输 液 通 路 .r术过 程 【 I J 静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云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研究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云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研究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云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研究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这里地势崎岖,山峦起伏,植被丰富,是中国野生动物的一个聚集地。

云南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也备受关注,其中包括了动物物种鉴定研究。

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准确快速的鉴定,成为现代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鉴定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基因组DNA序列中挑选出短序列区域,作为该物种的"条形码"。

这种序列是相对保守而特异的,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区分种类,避免了传统鉴定中具有主观性的鉴别方法和现场标本采集的复杂和困难。

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已经应用到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中。

与传统鉴定方法相比,它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通过简单的PCR扩增手段迅速获得动物样品的DNA条形码序列,减少捕捉动物的数量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DNA条形码技术可以避免传统鉴别方法中存在的样本不完整或破损的情况下进行鉴定。

最后,它可以减少对经验丰富的鉴定人员的依赖,大幅度降低误判的风险和提高准确度。

在云南野生动物保护中,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云南野生动物博物馆联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对一些来自云南野生动物市场的疑似品种进行了条形码技术鉴定。

结果表明,其中有不少是保护动物,如金钱豹、中华秋沙鸭等。

这些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云南省政府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决策和政策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DNA条形码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瓶颈,例如样品标本的质量、单个基因区域的变异性等。

因此,在云南的野生动物鉴定研究中,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并克服这些技术问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鉴定准确性。

总的来说,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云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快速地进行动物物种鉴定,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促进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

同时,这项技术的应用还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措施,给人们呈现了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与未来。

基因测序技术在鉴定物种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鉴定物种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鉴定物种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是指通过分析生物体的DNA序列,确定各种基因的组成和位置,进而了解基因的功能、调控和表达等生命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之一便是在鉴定物种方面的应用。

鉴定物种是指通过识别某个生物体属于哪个物种,从而确定它的生态地位、保护状况、进化历史等信息。

传统的鉴定物种方法依赖于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玫瑰花和葡萄藤就很容易混淆。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应用,鉴定物种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基因测序技术在鉴定物种中的应用案例。

DNA条形码鉴定物种DNA条形码是指将某个物种或者样本的一个特定的DNA序列作为鉴定该物种的特征码。

利用DNA条形码能够使鉴定物种更加准确,并且能够提高鉴定物种的速度,大大加快样本的处理时间。

某些低等级物种相似度较高,难以区分,采用传统鉴定物种方法极为困难,但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则容易比对出分别。

研究人员利用DNA条形码成功鉴定了400多个鱼类物种,开发了一个名为FISH-BOL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成为全球最大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

另外有研究表明,利用DNA条形码可对土壤中的生物进行鉴定,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种类进行区分,这种方法可以为土壤生态学研究提供一种高效的工具。

基因组测序鉴定物种基因组测序是指对一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DNA序列信息。

通过基因组测序,可以获得物种的整个DNA序列信息,包括基因的组成和位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非编码区域和整个基因组的结构等。

利用基因组测序,科研人员可以举例鉴定分辨率更高的物种,并扩展鉴定物种的范围。

海星和海参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很难进行鉴定。

但是,通过基因组测序,科研人员发现,虽然两者的外部表现相似,但它们的遗传基础是不同的,基因组序列也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明确区分海星和海参,并防止他们被错误鉴定。

描写白颊长臂猿的作文

描写白颊长臂猿的作文

描写白颊长臂猿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white-cheeked gibbon (Nomascus leucogenys) is a species of gibbon native to southern China, northern Vietnam, and north-central Lao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white cheeks, which are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from other gibbon species.White-cheeked gibbons have a slender build with long, slender limbs and a long tail. Their fur is typically black or dark brown, with white or cream-colored cheeks and a pale belly. Adult males and females differ in fur coloration, with males having a black coat and females having a brown coat.These gibbons are arboreal animals, spending most of their time in trees. They are highly social animals, living in groups of up to 20 individuals. Each group has a dominant male and femal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leadingthe group and defending their territory.White-cheeked gibbons are known for their distinctive vocalizations, which they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y have a wide range of calls, including long, loud songs that can be heard for miles. These songs are used to attract mates, defend their territory, and maintain social cohesion.In terms of diet, white-cheeked gibbons are primarily frugivores, meaning they eat mostly fruit. They also consume leaves, flowers, and insects. They are proficient at brachiating, or swinging from branch to branch, which allows them to access food high in the trees.As with other gibbon species, white-cheeked gibbons are monogamous, meaning they mate for life. Females give birth to a single offspring every two to three years. The young gibbons are carried by their mothers for the first few months of life, and they become independent at around two years of age.中文回答: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是原产于中国南部、越南北部和老挝中北部的长臂猿物种。

圈养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要点

圈养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要点

圈养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要点●徐晓娟 卜海侠 赵玲玲(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江苏 南京 210028)摘要:选取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亚洲灵长区在展的三只川金丝猴和五种长臂猿(白眉、白颊、黄 颊、白掌、合趾)各1只进行日常的行为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并列出了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项目选择依据、行为训练特点、训练进程难点以及训练注意事项,为日后给不同种灵长类动物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川金丝猴;长臂猿;行为训练;要点行为训练就是通过饲养员与动物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彼此信任,达到动物自主学习、展示自然行为的目的。

通过行为训练使野生动物在圈养条件下,让动物在没有强制捕捉、被动的化学保定条件下完成日常的医学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疾病治疗等应激反应所带来的伤害,同时还可以提高饲养员日常饲养工作效率。

脱敏、建桥、专注力和定位训练是长臂猿和川金丝猴必须掌握的基础训练。

动物仅能学会去做与其生理结构匹配的行为。

当动物处于不同的刺激条件和生理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行为,也是促成其完成相应行为训练的可能因素。

1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项目的选择依据1.1 根据社群动物特性以及场馆设计特点开展社群训练长臂猿与川金丝猴都是社群动物,使用正强化进行社群训练,能够直接和间接解决社群问题,增加积极的社群行为,减少攻击行为,从而优化社群关系,来满足所有群体成员的社交要求。

亚洲灵长区有28个独立空间,通过空中通道互相共享、360°任意到达的设计,使得串笼训练(或A to B训练)成为馆内长臂猿和川金丝猴日常空间转移必备的训练技能。

社群训练主要包括和谐取食训练、串笼训练、分笼训练、合作训练等。

1.2 根据动物生理行为表现开展身体部位展示训练长臂猿与川金丝猴都属于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攀爬跳跃活动较多,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擦伤,但由于毛发较密,往往很难发现伤口。

在饲养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就是长臂猿手指被细长的异物缠绕,出现肿胀、淤血、坏死等问题。

华东地区北白颊长臂猿的饲养和繁殖管理

华东地区北白颊长臂猿的饲养和繁殖管理

用时间 5~10 min。
5.4 产仔育幼 应当时刻注意母兽的预产期。 幼仔
5 繁殖管理
出生后应注意母兽哺乳情况,原则上由母兽带仔。一
5.1 繁殖成果 福州动物园现有 5 只长臂猿。 4 只 旦发现母兽弃仔或无母乳,应及时将幼仔转移,进行
为动物园自我繁育,其中 1 只人工育幼。福州动物园 人工育幼。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畜牧兽医 第 45 卷 第 3 期 2023 年
29
表 3 白颊长臂猿信息档案
编号 A-2-4 A-2-5 A-2-6 A-2-7 A-2-8
呼名 元元 二黑 小黑 二伊 暂无
性别 雌 雄 雌 雌
暂未知
父 大黑 大黑 大黑 未知 二黑
常见的降温设备有冷暖空调、环保空调、地扇、 遮阳网、喷淋设施等;保温设备有稻草、油汀、电暖 灯、地热、涂塑帆布、巢箱等。 入夏、入冬前应做好相 应设备的调试、补充工作,及时处置损坏设备。 可移 动设备不用时,应做好卫生保洁并妥善保管,延长用 品使用寿命。 4 卫生消毒 4.1 清扫要求 每天清扫活动场。 清除粪便、剩余 饲料和垃圾,清洗说明牌等。 要求兽舍、运动场不见 果皮、纸屑、包装袋等外来垃圾。物品摆放整齐、无杂 物,展区工具不外露。 4.2 消毒要求 每周对水槽、食槽、刀具、砧板等用 具、工具消毒 1 次。 每两周委托消毒公司对兽舍、水 沟、过道、活动场消毒 1 次。尚未启用的新笼舍、巢箱 或者超过 15 d 不使用的笼舍 、巢箱应当清 洗、消毒 后方能投入使用。需要使用其他动物使用过的兽舍、 巢箱以及其他物品, 应当清洗、 消毒后方能再次使 用。查虫不合格的动物活动场应当全面消毒 1 次。患 病动物的活动场应当每天消毒 1 次。 4.3 消毒液配置 常用 400 mL 装的佳灵牌 533 消 毒 液 ,兽 舍 、活 动 场 环 境 配 置 比 例 为 1:(100~120),

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_DNABarcoding

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_DNABarcoding

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_DNABarcoding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D NA B arcoding程佳月1,2,王丽华3,彭克美2,张宁波1,唐中林1,杨述林1,李奎1(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2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3.哈尔滨市松北区动物检疫站,哈尔滨150000)摘要:中国拥有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有很多珍贵、濒危生物,这些更是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源。

DNA条形码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的帮助鉴别这些物种,了解其分支来源,甚至可以预知其进化方向。

笔者简述了DNA条形码的技术原理与操作步骤及这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情况;简要列出了DNA条形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进步与研究相对集中的物种;概述了DNA条形码的应用途径及目前DNA条形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DNA条形码;生物分类学;物种鉴定;线粒体CO I基因中图分类号:Q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9)0820049205中国拥有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其中包括许多种类的珍贵、濒危生物,单是一类国家保护动物就近上百种。

这些动物、植物与人类一起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种生物都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每一种生物在上百万年的进化史中都各自占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更是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源。

DNA条形码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的帮助鉴别这些物种,了解其分支来源,甚至可以预知其进化方向。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条形码进行电子扫描,从而实现对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自动识别方法。

这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现代商品零售业中,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

它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约信息的识别时间、提高信息识别的效率与精准度,在商业发展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

近年来,条形码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也渗入到了分子生收稿日期:2009203201作者简介:程佳月(1984-),女,江西人,博士生,研究方向: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

长臂猿的分子进化

长臂猿的分子进化

第9章长臂猿的分子进化9.1 概述长臂猿又称小猿,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带。

长臂猿是我国唯一现存的一种猿类,分类学上,长臂猿仅有一属,即长臂猿属。

黑长臂猿是现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长臂猿,我国的云南和海南是黑长臂猿的两个栖息地。

黑长臂猿种群为一雄多雌的配偶制群体,每群由4~8只动物组成。

但也有一雄一雌的配偶系家庭。

目前来看,云南黑长臂猿种群数量相对较多,但这些种群都生活于孤岛,有些孤岛森林面积太小,猿群数量太少,不利于种群的长久生存。

因为有效种群太小,各种群之间已不可能进行扩散和基因交流。

海南岛黑长臂猿数量较少,霸王岭保护区是海南黑长臂猿唯一保存数超过10头的地方,也是唯一可望拯救的种群,因此,建立有效的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长臂猿属(Hylobates)属灵长目人猿超科(Hominoiden)。

该属的物种数至今尚不清楚,不同的学者把该属分为6~20个种(Groves 1972;Chivers 1977;Haimoff等 1984;Tuttle 1986),并归入4个亚属。

长期以来,对长臂猿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对行为学、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由于受能够得到的特征信息量的限制,常常有相互矛盾的结果。

目前,虽然在型态、染色体等不同水平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有关其分类和系统仍存在较多争议。

至于亚属间和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则更是混乱。

黑长臂猿亚属内种级和亚种级的分类关系一直众说纷纭,部分学者认为存在1个种(H.concolor)、6个亚种(H.c.concolor;H.c.lu;H.c.hainanus;H.c.leucogenys;H.c.siki;H.c.gabriellae);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存在3个种(H.concolor;H.leucogenys;H.gabriellae)、8个亚种(H.c.concolor;H.c.furvogaster;.c.hainanus;H.c.jingdongensis;H.c.nasutus;H.c.lu;H.g.gabriellae;H.g.siki)。

【课外阅读】梳理毛发的白颊长臂猿

【课外阅读】梳理毛发的白颊长臂猿

梳理毛发的白颊长臂猿
梳理毛发
只有6%的灵长类动物奉行一夫一妻制,长臂猿便是其中之一。

照片中,母长臂猿正为公长臂猿梳理毛发。

此次蒲马特国家公园考察中,研究人员在距离人类居住区很远的高海拔浓密森林地区发现北方白颊长臂猿。

由于将修建公路贯穿这一地区以强化越南和老挝边境的
巡逻,可能会有更多偷猎者或者伐木者闯入这一地区。

Luu Tuong Bach说偷猎者猎杀这种动物主要为了获取食物,或者射杀长臂猿妈妈,而后捕获幼仔并当成宠物卖掉。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表示长臂猿的身体部位也可能用于制作传统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19, 40 (3): 590 -594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野生动物学扌艮http : //ysdw. paperopen, comDNA 条形码技术鉴定黄颊长臂猿与白颊长臂猿孙伟东陈蓉傅兆水**第一作者简介:孙伟东,男,45岁,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饲养管理。

E-mail : 1003025229@ qq.* 通讯作者:傅兆水,E-mail : 916400910@163. com(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南京,210028)稿件运行过程摘要:收稿日期:2019 -02-18修回日期:2019 -04-05 发表日期:2019 -08 -10关键词:黄颊长臂猿;南部白颊长臂猿;细胞色素C 氧化酶亚基IKey words : Nomascus gabriellae ;Nomascus siki ;COI中图分类号:Q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 -1490 (2019) 03 -590 -05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在外形上差异较少,容易混淆。

本研究对南京市红山森林 动物园21只疑似黄颊长臂猿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 氧化酶亚基I ( cytochrome C oxidasesubunit I, COI)序列扩增和测序,并构建系统发生邻接树。

NJ 树显示有2只雄性长臂猿与南部白颊长臂猿为一簇,其他19只长臂猿与黄颊长臂猿为一簇。

C0I 基因可作为区分黄颊长臂猿与白颊长臂猿的候选分子标记。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长臂猿种群有2只雄性南部白颊长臂猿,19只黄颊长臂猿,为这两个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管理依据。

Identification of Yellow-Cheeked Gibbons (Nomascusgabriellae) and White-Cheeked Gibbons(Nomascus siki) by DNA BarcodingSUN Weidong CHEN Rong FU Zhaoshui *(Nanjing Hongshan Forest Zoo, Nanjing, 210028, China)Abstract : Yellow-cheeked gibbon ( Nomascus gabriellae ) and southern white —cheeked gibbon(N. siki)are similar in appearance. These two species can easily be mis-identified. In this study,we seque n eed a partial mitoch o n d 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 u nit l(COI)ge n e of 21 suspected yellow-cheeked gibbons from a zoo in Nanjing. The constructed neighbor-joining tree showed that the sequenee of 2 male gibbons and the other N. siki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branch , the sequeneeof the other 19 gibbons and N. gabriellae were clustered into another bran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I gene can be used as a candidate molecular mark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yellow-cheeked gibbons and white 一cheeked gibbons. There were two male N. siki and 19 N. gabriellae in this zooin Nanjing City. Our results provided a basis for captive management and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these two species.com孙伟东等: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黄颊长臂猿与白颊长臂猿591长臂猿科(Hylobatidae)分为4个属(Nomascus, Symphalangus,Hylobates,Hoolock)17个种,其中我国分布有3属6种⑴。

冠长臂猿属IUCN濒危物种,其家族成员中的北部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南部白颊长臂猿(Nomascus siki)A黄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间的形态差异极小,外观不易区分。

其中,动物园饲养较多的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体毛长而粗糙,雄性均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区别仅为黄颊长臂猿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橘红色或黄色的毛,白颊长臂猿为白色或黄色的毛。

两个物种的雌性腹部均没有黑色的毛,仅黄颊长臂猿雌性体毛通常为棕黄色,白颊长臂猿雌性体毛为橘黄色至乳白色。

通过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外形来区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仅有地域隔离而没有生殖隔离,导致迁地保护中出现了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的杂交现象。

由于上述原因,存在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种间杂交等问题,长此以往,对该物种的迁地保护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需要借助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辅助鉴定长臂猿的物种,以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

mtDNA分子标记作为一种母系遗传的生物大分子,是研究物种内遗传多样性及种上系统分类关系的有力工具,特别是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是目前研究种和种下水平分子系统的首选标记。

本文利用mtDNA 物种鉴定技术,设计合成冠长臂猿属COI序列的引物,对21只长臂猿进行物种鉴定,NJ树显示2只雄性长臂猿为南部白颊长臂猿,其余19只均为黄颊长臂猿。

该方法能有效区分冠长臂猿属下的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为这几个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管理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自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21只长臂猿(基本信息见表1),采集带毛囊的毛发样本放于-20七保存。

表121只长臂猿基本信息Tab.1Basic information of21gibbons名字Name性别Gender出生时间Birth time名字Name性别Gender出生时间Birth timeErhei雄性不明Huangpo雌性不明Xiaohuang雌性不明Xiaoxiao雌性2008-07 Lele雌性2014-01Dike雄性不明Yuanyuan雄性2007-03Erhuang雌性不明Xiatian雄性2015-05Fangfang雌性2007-06 Wuming雌性2010-01Yaqing雌性2013-04 Dongzhi雄性2011-12Sanxi雌性2009-08 Jiujiu雄性2011-12Dahei雄性不明Enqi雌性2013-10Xiaosi雄性2012-10 Lianlian雄性2005-09Dazai雄性不明Yuanbao雌性2010-091.2主要试剂与仪器微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Taq Plus MasterMix、D2000DNA Marker,GeneGreen核酸染料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引物均由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梯度PCR仪购自杭州龙扬仪器公司。

凝胶成像系统购自上海欧翔仪器公司。

水平电泳仪购自北京君意东方有限公司。

高速冷冻仪离心机购自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基因组DNA提取按微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长臂猿毛囊中的基因组DNA。

提取后的基因组DNA样本于-20七保存,备用。

592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2019,40(3):590-5941.4弓|物设计和筛选根据NCBI数据库中,相近物种的C0I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3对引物(COI F1/R1,COI F2/R2,COI F3/R3),序列见表2,进行PCR筛选。

1.5PCR扩增表2引物序列Tab.2Primer sequence引物名称Primer name序列(5G) Sequence©'-3')COI-F15/-CTGGGCACRGCCYTAAGCCTC-3/COI-F25'-AGGYAATGAC C AYATCTATAA-3'COI-F35'-CTCCTYATTCGAGCCGAACT-3'COI-R15/-TCTCCTCCTCCRGCKGGGTC-3,COI-R25'-GTGTTGAGGTTRCGGTCYGT-3'COI-R35'-TCRAAGAARGTAGTGTTGAGG-3'利用引物(COI Fl/COI R1)进行扩增。

反应体系为:Mix12.5)jl L,COI F0.5)jl L,COI R0.5)jl L,双蒸水6.5“L,DNA模板5“L。

反应条件为:94T 5min;94t1min,56T30s,72T1min,35个循环;72T10min o1.6电泳取10piL PCR扩增产物,在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30min,通过凝胶成像仪进行拍照记录结果。

电泳结果中,目标条带大小约750—500bp。

1.7序列测序与分析将PCR产物送至金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克隆测序。

测序获得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SeqMen软件进行拼接,舍弃两端低信号序列,结合测序峰图,对序列内部位点进行人工校对。

确定序列后,将校准后的序列输出为FASTA格式的文本文件,利用BLAST比对确认,获得序列为目的序列。

将目的序列与黄颊长臂猿N.gabl(HQ622807.1)、黄颊长臂猿N.gab2(HQ622806.1)、北方白颊长臂猿N.leu(KC757404.1)、南方白颊长臂猿N.siki (HQ622805.1)采用Clustalx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将其比对结果转换成Mega格式,用Mega4软件计算序列间碱基对差异、转换、颠换,采用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等模型,构建NJ树。

NJ树分支的置信度均采用自展法1000次重复检验。

2结果2.1RCR检测方法的建立以长臂猿线粒体DNA为模板,用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引物COI F1/R1能扩增与预期一致的特异性DNA片段(约500bp)(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