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学案5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学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学案精品版

学案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学习目标:①了解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②熟练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例1[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诗歌内容。

概括人物形象,要注重从诗歌描写的相关内容中把握描写对象的形象特点。

如第一首诗,写陈居士酒醉后的情形:陈居士大醉清醒后,就到雨后的花园中寻找写诗的灵感。

第二首诗,写诗人喜爱饮酒,因为忧愁时饮酒能够让人入睡;而醒来之后走出门外,在月夜之中寻找诗意。

第二步,分析人物描写。

诗歌中对陈居士的描写集中在“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等诗句中,而这些内容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陈居士喜欢饮酒,一类是陈居士喜欢写诗。

第三步,概括形象特征。

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

从陈居士喜欢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

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技法探究JIFATANJIU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四个着眼点1.区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学生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学生版).doc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能说出诗中常见意象的寓意;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一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诗歌意象释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三)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1、用一个较短的总起句来概括景象特点;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注意联系意象的内涵来分析理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7(学生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7(学生版).doc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五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请欣赏诗的画面美。

(二)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高低远近等);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二、基础自测杜鹃——(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沙行》)(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

(白居易《琵瑟行》)(3)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在古诗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1)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之情。

(2)借杜鹃啼血的渲染江洲的,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

(3)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请欣赏诗的画面美。

【答案】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回放历年高考诗歌中鉴赏形象的题目,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掌握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考查主要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象、物象、景象、事象等,而意境则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而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命题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两个方面。

①意象。

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一是探究意象蕴含的思想感情(即其中的“意”),如湖北卷对“水”的寓意的理解。

②意境。

意境考查也是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如天津卷要求描绘“无数铃声遥过碛”一句表现的边塞景象;二是鉴赏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四川卷考查“竹窗斜漏补衣灯”画面蕴含的感情。

形象的考查今后肯定是古代诗歌鉴赏的热点,因为形象的描摹必然是为文章主旨与情感服务的,所以考查形象既能考查考生对形象的具体感受能力,又考查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方法指导(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①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例1、长干行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分析】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例2、《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8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8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8【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语言鉴赏的有关术语,能记住诗歌语言风格有关术语。

过程与方法:经常采用调换词语、句子的练习方式,比较调换前后不同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理解鉴赏能力;多诵读,反复吟咏,推敲字词句。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不同风格特点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理解古诗语言特点精练。

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

杜甫《八阵图》的头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含蓄。

古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用典。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跳跃。

就是诗句间好像有空档,似乎要添点儿什么才能接上。

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又如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大散关。

倒装。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文言。

古代诗歌是诗体的文言,因此也具有诸多古汉语现象。

总之,了解古诗语言的以上的种种特殊性,有助于我们翻译古诗和初步读懂古诗;而初步读懂,则是进一步感受和鉴赏的前提。

2、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3、通过语言走入形象(言外之意)古诗中的语言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语言自身的用语技巧(表达技巧),二是描绘物象的特征(言内之意),三是物象所承载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言外之意)。

因此鉴赏诗歌“语言”总是离不开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4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4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4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是什么?(2用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中何处体现。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古代诗人的风格(举例)(读读记记)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二、基础自测杜甫诗风的,李白诗风的苏轼的,白居易诗风的李清照词风的,陆游诗风的。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6(学生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6(学生版).doc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四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二)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

•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渲染一种氛围。

•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二、基础自测燕子——(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这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是春天的象征。

(1)句中通过对燕子啄泥筑巢的描写,渲染出一派。

可爱的春光是那么的活泼,寄寓了诗人的对。

(2)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表达了词人对、的人生感叹。

(3)句距唐已有四百年历史的燕子怎会飞到眼前的百姓家?刘用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的想象,让燕子作为,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出一种。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通用优质教案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通用优质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基本方法》教案广东碧桂园学校何建华一、教学目标、教给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语言对所感受的形象作出概括。

二、教学重点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组织语言对所感受的形象作出较准确的概括。

四、教学时数课时五、教学教程、由诗与画的技法上的联系来导入。

、回忆本学期作业、考试、课文学习中所触过的诗歌。

例如:虞美人、瀑布、枫桥夜泊、天净沙思、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静女、氓、离骚。

、明确各首诗的形象特点。

就〈天净沙秋思〉来说,我们脑中感受到的生活画会有几种可能。

(1)当我们读到“枯滕老树昏鸦”时,脑中现出萧瑟、衰败荒郊秋野图。

(2)当我们读到“小桥流水人家”时,脑中现出温馨感人的农家小院图。

(3)当我们读到“三道西风瘦马”时,脑中又现出一幅这样感人至深画面:一个满面风尘羁旅之人,牵着的他的因为长期跋涉而显得瘦骨嶙峋的马,踽踽独行,身后的家已经是相隔千里万里,未来的路却不知还有多远……4、刚才所感受到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人物画,我们完全可以看清他的面目表情,甚至可以穿透其面目和表情,直达其心灵,去揭开他内心的隐秘,这一类的形象,我们称之为人物形象;另一类是自然风景画,透过这样的画面,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隐藏在他们身后的人物的喜怒和哀乐,这一类生活画面,我们称之为自然景物形象。

5、那么,古诗阅读中我们该如何去把握作品的描绘的形象呢?6、意象鉴赏法。

如“枯滕老树昏鸦”,用三个意象词语烘托出了一种萧瑟、衰败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也用三个词,但构成的是一个温馨、让人感动的的农家小院图。

两个一正一反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处在其中的人物孤独、寂寞、无家可归羁旅之客的形象。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山、林、舸、鹰、鱼的描绘,让读者的脑中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让人感受到了抒情主人公毛泽东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如2006年广东高考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之一〉“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理想抱负等方面去分析。

这首词,形象鲜明,情趣生动。

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风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作者虽然无端被人嘲弄,却不恼不愠,机智应对他人嘲讽,竟幽默诙谐地感谢“良匠”的抬举,自信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

“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

“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去“蟾宫”折桂。

“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

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幽默诙谐、乐观自信、志向高远的侯蒙形象便跃然纸上。

阅读这首词千万别忽略了利用写作背景的介绍。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他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尾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共3篇《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2.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技能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意境2.能够准确判断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意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欣赏和理解力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二、教学内容《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导入环节: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岑参离别时所作。

诗中通过草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

此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欣赏该诗歌,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讲解环节:介绍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此环节将着重介绍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写法及其用意有透彻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学生自选一首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学生将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深入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蕴含的意义,从而实践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内容。

四、总结环节:集中讨论各组学生的分析成果此环节将旨在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以前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此次教学将采用“讲解+实践+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欣赏带入课堂;在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和案例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法;在实践环节,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总结讨论环节,学生将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从而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梳理。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0【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语言鉴赏的有关术语,能记住不同题型的答题步骤。

过程与方法:经常采用调换词语、句子的练习方式,比较调换前后不同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理解鉴赏能力;多诵读,反复吟咏,推敲字词句。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炼字题型的掌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读读记记(接第九课时)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红”“翠”点明了,以“红”,以“翠”,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斜”字描绘出,“叠”字则凸显了。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2013年湖南卷)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第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案[考纲点击]《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其中“鉴赏评价”部分有两条: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考点解析]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意象还体现了中国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审美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

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金题回访]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解题指导]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类比抒情等。

可见,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5(学生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5(学生版).doc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能说出诗中常见节令的寓意;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三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古代诗词中的节令1.人日。

正月初七日。

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2.上元。

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

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

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

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学案6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学案6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6【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四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命题形式四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二)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

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渲染一种氛围。

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二、基础自测燕子——(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这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是春天的象征。

(1)句中通过对燕子啄泥筑巢的描写,渲染出一派。

可爱的春光是那么的活泼,寄寓了诗人的对。

(2)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表达了词人对、的人生感叹。

(3)句距唐已有四百年历史的燕子怎会飞到眼前的百姓家?刘用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的想象,让燕子作为,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出一种。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获奖学案2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获奖学案2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获奖学案2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获奖学案2知识与技能:会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中人物形象;能记住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1〕细节刻画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2〕白描法〔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和烘托渲染〕〔3〕景物烘托渲染法〔4〕对比衬托法〔5〕侧面描写法〔6〕比兴牵引法〔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注意细节〕常见艺术形象例举: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悯农怜农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答题步骤用一个句子概说人物形象,一般是性格加上身份特征;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形象的意义,蕴含的诗人情感。

二、基础自测回忆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诗歌描写了一个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1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1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语言鉴赏的有关术语,能记住不同题型的答题步骤。

过程与方法:经常采用调换词语、句子的练习方式,比较调换前后不同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理解鉴赏能力;多诵读,反复吟咏,推敲字词句。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炼字题型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读读记记(接第十课时)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的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整齐的形式美。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

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水鸟的和鸣声。

)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c色彩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效果: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二、基础自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3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13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语言鉴赏的有关术语,能记住不同题型的答题步骤。

过程与方法:经常采用调换词语、句子的练习方式,比较调换前后不同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理解鉴赏能力;多诵读,反复吟咏,推敲字词句。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炼句题型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第二种模式:炼句型答题思路: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2、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技法、意境、情感)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二)读一读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基础自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张鎡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

②小台,即小楼。

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探究案一、合作探究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学案7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学案7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7【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五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命题形式五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请欣赏诗的画面美。

(二)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高低远近等);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二、基础自测杜鹃——(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沙行》)(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

(白居易《琵瑟行》)(3)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在古诗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1)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之情。

(2)借杜鹃啼血的渲染江洲的,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

(3)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请欣赏诗的画面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
赏古代诗歌的形象》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能说出诗中常见节令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三的把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一)古代诗词中的节令
1.人日。

正月初七日。

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

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

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

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

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

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

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

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

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意为除旧布新。

(二)命题形式三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

(三)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
1、先答点:这首诗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抒了什么情也可以先略答。

2、再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出景的特点,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与情的关系。

景的特点分析完后,要用双音词概括其氛围意境。

3、再总结:此诗景中见情(什么情一定要具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基础自测
下面这些诗歌都去除了作者和诗歌名,你能推断出每首诗写的是哪个节令吗?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5.春期行啘晚,春意腾芳菲。

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坠,烟树碧相依。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6.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答案】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答案】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
一、课后巩固促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2009年福建卷)江行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