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一、经济制度的演变
原始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奴隶制、封建制、资产阶级私有制)----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局面)。

经济制度: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春秋末期瓦解。

2、封建地主所有制
3、土地国有制。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
石器时代(旧、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器。

翻车(三国,马钧,灌溉工具)---筒车(唐)
曲辕犁。

三、经济措施:
1、战国时代: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商鞅变法)。

都江堰(战国,李冰)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兴修水利工程。

3、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特点:(1)轻徭薄赋;(2)与民休息;(3)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重农抑商)
4、东汉:曹操:屯田制。

四、经济成就: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成就:
西汉:藕犁法(三人二牛)----犁耕法(一人二牛)西汉强盛的表现:
唐朝:开元盛世:忆昔
唐代生产工具的进步(筒车、曲辕犁)
宋:苏湖熟,天下足。

引进农作物品种:占城稻。

明清:(1)湖广熟,天下足
(2)棉花的种植:棉布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3)烟草与甘薯的引进(美洲)。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
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沿海开放城 市的开放,吸引了外资和技术 ,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 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 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01
02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意义
学术价值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深 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根 基和内涵,推动相关学科 的学术发展。
现实意义
通过对历史经济现象的研 究,可以为现实经济问题 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为 经济发展提供历史智慧。
文化传承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传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 经济文化传统,增强民族 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望经济发展前景
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揭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为 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推动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
农业生产的提高
铁制农具的普及,牛耕技术的推 广,水利设施的完善。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冶铁、煮盐等行业的兴盛 ,以及官营手工业的崛起。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长安、洛阳等商业都市的兴起, 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波折
农业生产的破坏
战乱频繁,水利失修,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 响。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比较、分析, 揭示历史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意义

2024版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2024版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护和市场监管。
01
02
03
04
05
经济增速换挡
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 长,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
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 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营手工业的兴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手工业 逐渐兴起,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手工业技艺的传承
师徒制、家族传承等技艺传承方式, 保证了手工业技艺的延续和发展。
商业繁荣与市场拓展
1 2
城市的兴起与商业繁荣 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 发展。
市场拓展与商路开辟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商路的开辟,拓展了 商业市场。
生。
02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经历了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等阶段,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的重要组成部分。03
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及企业
张謇、荣氏兄弟等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的企业如大生
纱厂、福新面粉公司等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与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状况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钱穆

钱穆

钱穆《中国经济史》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一书,是由他的学生叶龙先生根据钱穆在1954—1955年在新亚书院讲授的《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课之笔记整理而成的。

所以这本著作与我们通常的“经济史”不同,它非常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

经济学家林毅夫为本书作了短小的序言,其中写道:“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看完本书归纳主要有三点简要体会:第一,中国经济史涉及了许多基本的经济问题。

比如,土地制度、地租、徭役、高利贷、人口等,这在西方经济史中也会遇到。

同时,也有许多只有中国经济史中独有的问题,比如,土地兼并、屯垦、漕运等。

第二,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脉络。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专著,也没有一位专业“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不像西方那样具有明显的分门别类的特点,中国的思想家往往都是在关注相关的政治、道德等问题时才涉及经济问题论述的。

我们看到了早期的初级经济思想,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也看到了自秦汉起至明清止,正统的经济思想。

从单个问题看,以土地制度为例,发展线条也清楚:孟子的井田模式——董仲舒的限田模式——北魏的均田制;后期土地问题又转变为技术问题,较少的涉及了土地所有权和分配权,而侧重了财政税赋政策了。

第三,今日中国的许多经济政策甚至概念、争论的话题,都可以从中国经济史里找到影子或来源。

比如司马迁主张极端放任的自由个人主义的经济思想,钱穆转述司马迁的说法:“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自虞舜夏禹起,直到西汉司马迁的时代,2000年来,人人的欲望便是想看尽天下间美丽之色彩,想听尽天下间悦耳的声音,想尝尽天下问美味的食物。

人人想过身心安逸的快乐日子,有自我得意的荣耀人生。

这种长期以来的习俗已无法改变了。

中国经济史著作

中国经济史著作

中国经济史著作中国经济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学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经济发展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史的著作以及相关参考内容:1. 《中国经济通史》- 作者:金衡这本书是中国经济史的经典之作之一,全面回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变迁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 《中国社会经济史》- 作者:米家异该书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变化、矛盾冲突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上古经济史》- 作者:茅海建这本书专门研究中国上古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详细讨论了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迁,揭示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

4. 《中国近代经济史》- 作者:王毅该书主要探讨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衰落、民国时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动荡等,在政治、战争、外交等背景下详细阐述了经济变迁。

5. 《中国经济变迁与制度演进》- 作者:杨宪益这本书围绕经济变迁和制度演进的关系展开研究,讨论了经济制度改革、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与挑战。

6. 《中国经济史料汇编》- 编者:陈祖炜、刘桂华此书收集了大量中国经济史料,为学者提供了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

7. 《中国古代市场经济述评》- 作者:姜耀南该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市场经济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经济有其特定的市场经济特征,对于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8. 《中国现代化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林毅夫、周其仁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经济学著作,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史著作涵盖了古代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从政治、制度、市场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著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数据和文献资料,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史上的经验教训 ,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 鉴。
30
对现实问题的启示与指导
应对当前经济挑战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 战,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
制定科学经济政策
通过对历史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评价,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 策提供历史依据和参考。
国家的目标。
28
06
CATALOGUE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24/1/28
29
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2024/1/28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经 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理解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历史 参照。
传承优秀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和智慧,如儒家经济 伦理、商帮经营之道等,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发展仍具 有借鉴意义。
2024/1/28
17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
2024/1/28
农业生产的变革
01
租佃制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
02
民营手工业的崛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03
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海外贸易的
兴盛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8
04
CATALOGUE
近代金融业的兴起与发 展
洋务运动的经济影响与 意义
21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
维新派的经济主张与改革措施
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措施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困境
近代财政与税收制度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1842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新篇章。

1861年 - 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 这场运动导致中国农村经济遭受重创,为以后的经济改革带来了挑战。

1872年 - 甲午战争- 1872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

-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在经济方面做出一系列割让和赔款,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4年 - 辛亥革命- 1904年,辛亥革命爆发。

- 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 这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1978年 - 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对中国的外贸和对外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 -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在近现代经济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0年 - COVID-19疫情- 2020年,COVID-19疫情在中国爆发。

- 这一全球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主要时间轴,展示了中国在近几个世纪经历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崛起的历程。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实物生产逐步发展,货币交换逐渐普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易体系和商业网络。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和创新,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良,这些为后来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逐年丰富,这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制品在古代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腻、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变化。

在唐宋时期,手工制品制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制品质量也逐渐提高。

在手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从商周时期开始,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是商品交换,其中茶、丝、盐、铁等商品是主要的贸易商品。

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商业贸易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其中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将中国古代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 用
铁器时代到来,铁制农具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耕作技术的改进
牛耕、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作物 产量。
水利设施的兴建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
手工业部门兴起与技艺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艺精湛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朝贡贸 易。清朝时期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06
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史,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梳理
古代中国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 手工业逐渐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近代中国经济
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部 动荡影响,经历了从封 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 代的转型过程。
现代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的转变,经济持续高速 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
列强经济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控制中国市场和资源, 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清政府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 号的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遭受到了许多磨难,但同时也发生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变革,例如在资本主义用工及工业化方面的进步。

本文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史中最主要的资料与事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起源近代中国经济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了接触,并且在军事和经济上逐渐落后。

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并被迫向西方输出商品,尤其是丝绸、茶叶和烟草等农产品。

规模变化19世纪末,中国经济规模较小。

虽然中国在全球生产总值排名上名列第一,但其与美国相比,则受到很大的差距。

然而,在20世纪初,中国的地位开始显著提高。

由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内战和外部压力的恶化影响,中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一次巨大变化。

日本占领20世纪30年代,“大宁社地租削减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崩溃的标志,而这也为1937年的日中战争埋下了伏笔。

日本在当年占领了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并抢夺了海外贸易,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尽管中国经济在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开始恢复,但整个时期的新变革和变化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合以上所述,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的丰富,包括有鸦片战争、大宁社、日中战争等等重要事件,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和现状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中国在这段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各种挑战与变法,也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一、引言。

A.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B. 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点。

二、古代中国经济。

A. 先秦时期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发展。

B. 隋唐时期的国家财政和商业繁荣。

C. 宋明时期的农业改革和商业发展。

D. 清朝时期的封建经济和海外贸易。

三、近代中国经济。

A.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危机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B.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工业的兴起。

C.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D.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中国经济。

A.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和目标。

B. 经济特区和外资引进政策的实施。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D.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五、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A.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问题。

B. 农村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C. 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D.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和合作。

六、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和资源。

A.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B. 主要的研究资源和文献。

七、中国经济史的案例分析。

A. 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时期进行深入分析。

B. 探讨这些事件或时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的示例,具体的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课程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这个大纲旨在全面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主要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经济的演变过程和现状,并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推荐
目录
02 导论
03
上篇古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
05
下篇当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
04
中篇近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
06 节选
《中国经济史》是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玉茹。
推荐
《中国经济史》是一部面向经济学科本科生的经济史教材,力求做到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与经济 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进程的统一;把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 历史进程之中,使其不仅具有经济学的全部特征,而且还兼有历史学和政治、社会、文化学科的部分特征。其目 的是为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部立体的、内容较为丰富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
但就个性而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农经济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同一国家、同一 地区、同一历史时期的小农经济因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差别,也会形成不同的阶层和类型。
谢谢观看
节选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第三节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它萌芽于夏商周,在春 秋战国时期确立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并不断 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中篇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六章世界市场的扩张与中国经济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初始条件 第二节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路径选择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七章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政府的农业政策 第三节农业近代化的迟滞及其原因 思考题

思维导图:中国经济史

思维导图:中国经济史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石器
夏朝
青铜器
春秋
铁器
1840
4.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春秋
东汉
唐朝
1840
5.中国古代生产资料所有制(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的土地公有 国有制(井田制) 私有制(地主私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朝
战国
1840
①生产资料公有; ②人与人之间结成原 始的平等、互助合作 的劳动关系; ③平均分配消费品
①“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诗经》 ②奴隶被当成会说 话的工具使用 ③奴隶主完全占有 奴隶的劳动产品
①“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农民受地主统治、 压迫和剥削 ③农民租种地主土地, 向地主缴纳地租
6.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人——自然
奴隶主——奴隶
地主——农民
夏朝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基本知识框架
古代
近代
现代
1840
1949

1.古代中国的农业 经济 2.古代中国的手工 业经济 3.古代中国的商业 经济 4.古代中国的经济 政策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的历史命运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发展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阶段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吃、穿、 住、行、讯、视)
战国
1840
原因:生产工具 简陋(石器) 创造新财富的能 力很低
原因:奴隶主只有 生产资料和奴隶的 劳动成果,只给奴 隶最低生活资料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1. 经济史 (Economic History)经济史是研究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学科。

它探讨经济制度、政策以及各种经济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中国经济 (Chinese Economy)中国经济指的是中国国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体系。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情况、企业发展等方面,并与国际经济关系密切相关。

3. 历史唯物主义 (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4. 市场经济 (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供求关系自由形成,企业和个人可以自主决策和进行交换。

5. 计划经济 (Planned Economy)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安排和控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指导和干预。

6. 改革开放 (Reform and Opening-Up)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国启动的经济改革和外向型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引进,开辟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8. 供应链 (Supply Chain)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分销和最终销售组成的,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的一系列活动和关系。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至关重要。

9.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是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和公共设施。

例如,道路、桥梁、港口、电网等都被视为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经济史涵盖了广泛的时间范围,包括从远古时期到20世纪初的漫长历史阶段。

以下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一些主要内容:1. 农业经济:- 在古代中国,农业一直是主要经济活动。

农民通过种植稻米、小麦等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维持生计。

- 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稻的引入和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手工业和手工艺:- 古代中国发展了丰富的手工业和手工艺品,包括陶瓷、丝绸、纺织品、铁器等。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还成为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上的重要商品。

3. 商业和贸易:- 商业活动在古代中国的城市中蓬勃发展,如长安、洛阳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推动了经济的跨区域发展。

4. 货币和金融:- 古代中国逐渐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货币,包括铜钱和纸币。

货币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贸易。

- 商业银行和票据交易等金融机构的出现也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5. 政府管理和政策:- 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各种经济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税收政策、对商业的监管等。

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

6. 社会结构和阶层:- 经济活动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主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在社会层次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7. 自然灾害和经济衰退:- 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等对古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农业歉收,社会动荡,经济衰退。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等方面的多方面发展和变化。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 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中国 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
01 02
古代中国经济
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 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 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
计划经济的实施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采取了计划经 济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就与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初步转变,但也存 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提出“发展是硬道 理”、“三个有利于”等著名 论断,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和对外开放进程。
06
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这些阶段的 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1 2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 史性决策,旨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 济机制。
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 案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一、古代中国的经济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并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逐渐发展,人们开始养殖动物、种植农作物,并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经济中,农民是主要的生产者,他们耕种土地、养殖家畜,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社会人口逐渐增加,农民也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可以交换。

三、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除了农业经济,古代中国还有发达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造等。

这些手工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高品质而闻名于世。

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也逐渐兴起。

商业经济以商品交换为基础,商人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取利润。

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商业重镇,形成了一些繁荣的商业中心。

五、古代中国的货币经济古代中国的货币经济在秦汉时期逐渐发展起来。

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换更加方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货币包括铜钱、银钱等。

货币的出现也推动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六、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交通主要依靠陆路和水路。

陆路交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而水路交通则主要依靠船只。

交通的发展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七、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都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发展农业、支持手工业等。

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繁荣使得社会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科技等其他领域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中国经济史是指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

它既涉及中国经济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也涉及
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历史上,中国经济发展有许多历史时期,其中包括青
铜时代、文字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汉代、三国时代、两晋时代、隋唐时代、南北朝时代、五代十国时代、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

在这些历史时期,中国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路径,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的深刻思考。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强大的勤劳民族在
君主制及分封制的统治下,建立了商品生产的初步形态,出现了多种贸易货币、钱币和贵
金属,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衣食住行,完成了一定的经济交换体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制的统治机制也形成,商品经济逐渐发达,也潜移默化地促进了
技术进步,出现了纸币和线轮,以及把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形式纳入到贸易体系中,并且让
市场机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考点解析

中国经济史考点解析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 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 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 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 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 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
形态并存,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 业生产。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 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 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 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5)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6)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 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7)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8)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8)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 展的因素。
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①
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 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②邢 窑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说) (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几大名窑① 河北定窑 ②河南钧窑 ③江西景德镇窑 ④浙 江:龙泉窑 ⑤陕西耀州窑 (5)明清:青花器、彩瓷、珐琅彩

13-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13-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 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 • 会议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
•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中央“
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地肯定 了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随之起步,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 始。
第三节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一、计划经济的运行与主要特征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与探索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标的确立
一、计划经济的运行与主要特征
• 五年计划及年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 “一五”时期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 • 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高积累。 • 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一直是政府投资的重点。 • 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
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封建土 地制度被废除,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 土地改革的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 情,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 • 国营金融体系和国营商贸体系的建立。 • 统一财经的完成。 • 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调整主要围绕着公私工商
3.9
54.4
41.7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与探索
• 生产资料的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 制极大地增强了政府动员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并 保证了在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
• 对政府干预的过度倚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 中共八大前后,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
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管制和封锁禁运拉开帷幕。
一、西方的经济封锁与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特点
1、全方位(东部—中部—西部) 2、多层次(点线面) 意义: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适应全球化趋势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 2、1986年正式申请恢复,15年的努力, 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对外开放新阶段 3、意义:接轨契机、符合根本长远,推动全球经 济繁荣和发展 4、机遇和挑战 机遇: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提供国民经济发新 的增长、维护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加快中国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挑战:国外产品和服务大量涌入,落后的企业和 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失业人口上升
• 对策: • (1)加快培养一批世贸组织专家 • (2)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消除 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为我国外经贸创造 • 良好的国际环境 • (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高发展中国 家在世贸的地位 • (4)加快国企改革,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 (5)加快经济改革步伐,逐步扩大开放外资领 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 • 业竞争力 • (6)加快我国外经贸法规体系与国外的接 轨……
一、中国古代经济 (一)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原始:刀耕火种、土地公有制 2、商周: “耜耕”、千耦其耘、国有为名的贵 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税制改革, 土地私有制 4、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君主土地 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土地兼并是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危害:影响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 (二)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初 步 发 展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背景、曲折发展、地位和作用
一战 间 1914 - 1918
短 暂 春 天
原因 表现 作用 1、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1、纺织业、 推动 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 面粉业、 新文 侵略 卷烟业等 化运 2、民国建立 轻工业发 动 (1)提高社会政治地 展迅速 位激发振兴实业热情 2、化工业 (2)实行利于发展经 一定发展 济的政策,倡导用国货 (范旭东)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 运动(抵制日货)
(三)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1、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脆弱性:易受天灾、战乱、苛政影响 2、影响 (1)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高 (2)消极: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 换经济发展 3、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生活劳苦
(四)区分几个概念 1、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2、经营方式:男耕女织(中古农业经济特点) 3、耕作方式: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4、耕作技术:铁犁牛耕 (五)土地私有制是如何确立的? 1、春秋: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进步) 2、公田被抛荒, 私田出现 3、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4、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二、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景德镇、瓷窑 釉里红、青花瓷 黄道婆改进技术 松江成棉织中心 棉布成民众主衣料 斗彩、五彩瓷 粉彩、珐琅彩
焦炭普及
原始 商朝 周朝 春战 汉代
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 职业商人、最早货币(贝) “工商食官”,统一管理 私商;各国铸币金银始,都会兴,商鞅重农抑商 抑制私商(贬低、均输平准、算缗、告缗、 盐铁官营);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兴起 隋唐 蓬勃发展(统一、大运河,大都会,海陆丝路 实行坊市制,有时间地域限制;抑商有松动 (官商分利、商人地位提高)鼓励外贸 宋元 新高峰期(最早纸币:交子、集镇、夜市 元纸币广)城市打破市坊界限,取消时间限 制,乡郭许设市;官府放松监管;陶瓷之路 明清 新特点(商业市镇,货币经济,农产品商品化 广用白银,区域性大商帮)城市经济功能强
二、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冶铁业 原始 夏商 周 春秋 汉代 青铜时代,多、齐、 精、大、 生铁、块炼钢 纺织业 养蚕缫丝 陶瓷业 陶
西周技术突飞猛进 彩陶、黑陶、 白陶 丝绸之路“丝国” 东汉:青瓷 白瓷 缂丝技术 独立部门 瓷国

最早发现使用煤 南北朝 灌钢法 唐代 北宋 南宋 元代 明朝 清代 煤普及 焦炭冶炼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背景、曲折发展、地位和作用
19C 607 0S
19C 90S2 0C初 甲午 战后 原因 产 外企刺激、 生 洋企影响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陈启沅继昌 隆缫丝厂、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1、清政府放宽 1、实业家:张謇 对民间设厂的 荣宗敬、荣德生 限制 2、棉纺织业发展 2、设立商部、 迅速 奖励工商; 3、群众性的收 回利权斗争 4、实业救国的 热潮 作用 产生新的 经济力量 抵制外国 经济侵略 民族资产 阶级始登 历史舞台 (戊、辛)
• 二、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的变化: 铁路、水运、航空、 邮政、电信
1、1881中国自建第一条唐胥铁路 2、1909詹天佑设计施工京张铁路建成通车,铁路 史上里程碑 3、1872年,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 局成立,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4、航空真正起步:1918年后 5、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1920年中国首次 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6、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中共八大:对社会矛盾的正确分析、任务 2、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强调高速) 3、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年经 困) 4、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5、发动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的劫难 启示 1、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 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认识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基础:土地公有制 2、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1)分户自主经营:长期承包 (2)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3、作用:农民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调动生产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十四大)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作用: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3)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 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目标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理论进一步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非公 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 一、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 (一)外国商品冲击,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二)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自给成分, 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市场、原料产地) (三)出现买办新阶层(经营贸易、渗透政治) (四)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结:鸦片战争是转折点 1、改变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 2、改变社会结构:出现买办、民族资产阶级
二、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改革开 放的决策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 (一)内容:1、改革开放 2、工作重心转移:经济建设 (二)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巨变 辛亥革命 结 果 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中国的成立 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会召开 新时期 巨人 孙中 山 毛泽 东 邓小 平
•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的入侵, 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 心的近代文明移植中国。 • 2、历届政府的推动(清政府、民国政府的 措施) • 3、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传播。 • 4、近代工商业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兴起 • 5、很多旧习俗本身不适合时代发展。 • 6、有识之士的推动(留学生、西方传教士、 维新人士、革命人士)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背景、曲折发展、地位和作用 一战后 抗战前 施压 卷土重来、跌价
抗战时
抗战后
损失巨 经济统制(侵蚀、排挤、打击) 大 陷入困 日殖民掠夺(适地适产主义、 境 军管、委托经营、物资管制、 夺劳力 萎缩 美资本侵略、官僚资本压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 一、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1、“竞尚洋装”: 长跑马褂—西装革履,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 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 结辫—断发—染彩发、缠足—放足—高跟鞋 • 3、“异味争尝”: 中餐——西餐、“一品香”、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 4、洋房和里弄: 四合院——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别墅、公寓 • 5、读报刊和看电影: 《申报》、《点石斋画报》、阅报会; 《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阮玲玉 • 6、礼仪的革新: 纲常礼教、跪拜、作揖、包办婚姻、厚葬风气 • —鞠躬、握手、自由结婚、文明卫生简洁丧葬礼仪
二、民族资本主义 (一)产生的背景: 1、外商企业的刺激(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技术、市场、劳力 2、洋务企业的影响(示范作用) (二)曲折发展 1、产生:19C60、70S(外企刺激、洋企影响) 2、初步发展:19C末20C初(放宽、利权斗争) 3、黄金时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战期间(外松、民国政策) 4、很大压力:一战后(卷土重来、跌价) 5、损失巨大:抗战前(经济统制、侵排打) 6、陷入困境:抗日时期(日殖民掠夺) 7、萎缩:抗战后(美资、官僚资本压制) (三)影响因素:三座大山重压:外国资本、本 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