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例、分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方法的掌握。

2.比的大小比较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比的基本性质的定义、实例、练习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分数、比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定义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感知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解决简单的比大小问题;
3.能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比的基本概念;
2.比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2.多种问题的整合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利用生活中的比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入比的基本性质。

二、讲解
1.通过黑板板书、课件等方式,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讨论。

三、练习
1.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将解题过程与方法分享给同学,促进合作交流。

四、拓展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比的应用场景;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性思考。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体会。

五、作业布置
1.布置适量的巩固练习,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与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与示范: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反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教学效果。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 评价内容: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示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进行练习和总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5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5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5篇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以下是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1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

二、探索新知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给出数据:20cm、10cm, 30cm、15cm) 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 (生独立写)反馈板书:20∶30=10∶1530∶15=20∶1010∶15=20∶3020∶10=30∶15 讲解:内项与外项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

(板书)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意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进行比的比较,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注重合作和积极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如使用水果、玩具等进行比较。

2. 概念讲解1.比的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

2.比的性质:简明扼要地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 练习环节1.放映PPT,提供多个比的例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比较,并给予解释。

2.出示比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答,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解题思路。

4. 拓展应用1.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2.加大难度,提高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研究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编写一组题目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得对比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1)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1)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1)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自反律、反对称律、传递律等;3.通过实例学会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题;4.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从多个角度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2.提供充分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例如口感、体积、温度等等,甚至可以请几个学生上来展示自己喜欢的饮料并进行比较等等,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2. 了解比的基本性质介绍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包括自反律、反对称律、传递律等等。

通过讲解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性质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3.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的基本性质经常被应用,如快递的配送时间、球队的比赛成绩等等。

在例题的解答过程中,让学生逐步理解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方法,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4. 训练基本技巧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场景下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

5. 总结与小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随时运用这些知识点。

四、教学效果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随堂测试或简单的小测验,评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2.可以布置以比的基本性质为主题的习题,检验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答,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场景和例子,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对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交流和讲解上。

此外,我还会寻找更好的方法,更好地将比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比的基本性质》篇一课题: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对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预案:一、复习1、36÷4=()÷8=()÷224÷12=48÷()=12÷()=6÷()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新授(一)认识比的基本性质1、出示例题3师:先说出质量与体积的比是几,再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也相等,用连等号来表示。

板书:4:5=16:20=40:503、师:观察这个等式,什么在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让学生结合等式中的数据进行说明)4、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教师板书)5、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不可以同时乘以0,为什么?可不可以同时除以0?板书中补充:(0除外)说明: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5、你觉得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6、运用:出示第71页上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交流。

说明填写理由。

7、我们看一下这三组比,前后两个比的比值虽然相同,但是哪个比看上去更简单一点?师:我们把像这样的比(8:5、3:5)叫做最简单整数比。

想一下,最简单整数比有什么特征?生: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只有公因数1(二)化简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种类、比的基本运算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初中数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运算规则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能会对比的种类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等方面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比的种类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的规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例题等丰富的教学课件。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如运动员跑百米的时间、水果超市苹果和香蕉的售价等,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讲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等基本要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运算,如求比值、化简比等,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比的运算规律,如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求某个数的比值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难点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1.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生活中的比较,如“芒果比荔枝重三倍”,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概念讲解接下来,我们通过教材讲解比的概念和比的性质,借助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练习环节接下来,我们安排一些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小组讨论、个体练习和合作解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拓展环节最后,我们可以适当拓展课程,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比的问题,比如金钱、长度、时间等方面的比较。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学生拓展思路和对比掌握得更加透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表现,思维活跃,能够巩固理解比的基本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

但是,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有些学生在概念讲解环节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或者个别辅导让他们掌握更好;2.练习环节需要更多的个体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3.在拓展环节时,需要更多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思维和交流能力。

总体来说,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但仍然需要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可以更好地辅导和引导学生学习。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3. 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图片中,每个物品的数量是固定的,从而引入“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1)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可以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3.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练习:出示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搜集生活中的比,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存在困难。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

十、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15分钟)3.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0分钟)4. 巩固练习(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 引入比的概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比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比的化简方法及其应用。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性质和实际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针对比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设计一些简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和活动都进行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1.创设情境:以学校运动会为背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跑步比赛中,如何判断谁跑得更快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体会速度的概念,进而引出比的概念。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和分数知识,这为学习比的概念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2.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情境和实例,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逐步引导。
4.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比赛排名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2.勇于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5 、46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过程:一、听算练习:求比值: 2:0.5 4:1 20:5 200:5090:60 9:6 3:2 0.3:0.2两个同学板演:写出过程(设计意图:加强基础训练,巩固求比值的练习,为本节课比的基本性质做铺垫。

)汇报答案时强调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二、新授: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的发现:前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后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

板书算式: 2:0.5 = 4:1 = 20:5 = 200:50 = 4(2×2) :(0.5×2)(20×10):(5×10)90:60 = 9:6 = 3:2 = 0.2:0.3 = 1.5(90÷10):(60÷10) (3÷10):(2÷10)观察第一组比,他们的比值是相等的,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以前两个比和后两个比为例,找同学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添加板书,渗透格式的书写。

让学生多说自己的发现,从①到③,从①到④,从②到④等,然后小结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2、将上面两个规律综合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出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4、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①8:10 =(8+10):10+10 = 18:20 ()②12:16=(12÷6):(16 ÷4)= 2:4 ()③0.8:1=(0.8×10):(1×10)=8:10 ()5、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部分知识?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些内容,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故事的方式引出比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以及比和比例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 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例如:6:4=18:12=27:18等。

2.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去解决,如:如果一杯果汁和一份糖的比例是2:1,那么两杯果汁需要多少份糖?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做,以此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以便于下次改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第【1】篇〗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

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的概念,并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问题的解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工作纸。

3.操作案例。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包含不同长度的杆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与同桌一起讨论杆子的长短关系。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引出比的概念。

步骤二: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长方形纸片,一个的面积是另一个的3倍,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个长方形的长宽关系。

2.学生在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片的长宽比与面积比的关系,并引出比的基本性质。

步骤三:讲解(20分钟)1.教师使用课件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等。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性质。

步骤四:练习(3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操作案例,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学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解答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3.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解答,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总结,然后进行汇报。

步骤六:拓展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比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答。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3.教师选取几道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步骤七: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整理思维,准备课后复习。

五、板书设计:1.定义:a与b之间的比,记作a:b,表示a是b的几倍。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学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教师活动: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比”的相关概念,如比的定义、比值等。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问,展示对“比”的理解。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观察探索,发现规律•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关于“比”的例子,如速度的比、质量的比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比的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发现比的共同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三、验证规律,深化理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并对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展示自己的验证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验证和总结,深化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化简比、如何根据比解决实际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寻找生活中的比、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更多问题等。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明确自己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和拓展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的方式,自主发现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闪光点对在于板书设计中的“符号”变式,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从“商不变性质”转向新知的学习目标上来。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数学底子较薄,灵活性不足。主要反映在把小数化简(0.15:0.3)同时乘多少、或把两个小数化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来化简;分数比化简找不准最小公分母。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比的基本性质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板书设计
(1)24÷15=(24÷3)÷(15÷3)=8÷5=1.6 8÷20=(8×4)÷(20×4)=32÷80=0.4
(2)24 :15=(24÷3):(15÷3)=8:5=1.6 8:20=(8×4):(20×4)=32:80= 0.4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潜意识中形成比较有效的思维过程。
1、通过对板书中的“变式”,能很快地根据商不变性质,用不同的名称表述出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和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要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既加强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去探索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ﻫ过程与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人教版《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48页,49页内容,及49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
12÷4=3 (12÷2)÷(4÷2)=3
12÷4=3 (12×2)÷(4×2)=3
4、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大胆猜想。

比的基本性质
1、类比猜测: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猜测比的性质是什么?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
4、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师:你认为比的基本性质里哪些词语很重要?为什么“0除外?”
观察讨论:你们是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的?
(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明确:我们可以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意图:通过练习,理解最简整数比,并为后面化简比作铺垫)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⑴课件出示例1(1):“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见右图)。

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⑵生读题,然后写出一大一小两面旗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
15:10 180:120
师问: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