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探讨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案例1:《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正义》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课程设计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实际问题,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公平与正义的影响。
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公平与正义的定义和理论,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公平与正义研究中的作用。
2. 真实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真实案例,例如收入分配不均、社会福利政策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并探讨不同经济政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
3. 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例如效用理论、边际效应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公平与正义问题。
4. 学生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点来表达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公平与正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优秀案例2:《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环境保护问题。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和成本。
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环境保护问题的数据和案例,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环境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例如外部性、公共品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环境保护问题。
3. 环境政策分析:分析不同环境政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污染税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政策的优缺点。
4. 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和效益,通过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可行性。
5. 学生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点来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研究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下,贫富差距的产生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相关的主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探讨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策略和措施。
一、贫富差距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贫富差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中的私有制和剥削。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在于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资本积累,获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权,而劳动者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谋求生存。
因此,贫富差距的根源在于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益。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市场竞争使得资本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常常以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为手段。
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导致了劳动力价格的下降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贫富差距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贫富差距的存在对社会公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普遍存在着贫困与富裕两个极端存在并存的现象,这导致着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剥夺了一部分人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原则。
其次,贫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安定。
此外,贫富差距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贫富差距扩大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配置,限制了贫困人群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改善,从而阻碍了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发展,进而削弱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潜力。
因此,解决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不仅是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促进社会公平的策略和措施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解决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效率[论文摘要]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面临着诸如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其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是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难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研究热点。
本文对有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处理二者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两大目标,是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
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难抉择。
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谈论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及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方面。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的回顾对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进行了研究。
1.基于理论视角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对立说。
此意见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此即彼的交替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需求冲突。
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水平,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必然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公平与效率就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二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冲突。
一定时期,政府和社会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投入是有限的。
按照公平的一般原则,应不分类型、层次、地区地在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间平均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以使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平等地占有高等教育资源。
但这样资源配置,又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因得不到必要的重点支持而失去快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而水平较低的高等教育机构却因“公平”而得到长期“保护”。
按照效率一般原则,在资源配置上应加大向优质教育机构的政策倾斜,但这又进一步拉大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获得资源能力的差距,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
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3 教育公平不是一个单 一的概念, 同层次 . 不 种类的教育公平 , 内涵是不 同的。参 照教育公 其 平的外延 ,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观 念层次 的教 育 公 平 、 育 市场 公 平 和 教 育社 会 公 教
平。
二 、 育公 平的定 义及 内涵 教
( ) 育公 平 的定 义 一 教 1教育公 平 即教 育机会 均 等 。教育 机会 均等 . 包括 两方面 的内容 : 是人人 享有 受教 育 的机会 , 一 二是 人人公 平接 受 高质 量 的教 育 。前 者是指 尚未 实现 教育普 及 时要 达 到 的 目标 , 者 则 指 已 经实 。教 育公平 的 内
R w )他提 出 了公 平 三 原 则 : 等 自由 的原 则 、 ah , 平
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 2经济学视角。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 教育公平 是与教育资源的分 配和享 受联 系 在一 起 的 。有 研 究 表 明 , 育 资源 教 分配方式 大体 上 经 历 了三 个 历 史 阶 段 : 一是 权 其 力公 平阶段 。其二 是 能力公 平 阶段 。其三 是金钱 公 平 阶段 。() 3 法学视 角 。从 法学角 度看 , 育公 教 平 就是受 教育 权 利 的普 遍 化 问题 , 一 个基 本 人 是 权 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 等, 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 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 转 化 为普 遍 的公 民权 利并 受 到法律 的肯定 和保 护 是现代社会才 出现的现象。中国教育学会 中青年 教育理 论 工 作 者 专 业 委 员 会 于 2o Oo年 1 1月 2 3 日 2 7日在苏州 聚会 , 门研 讨 了社 会 转型 时 期 专 的教育公 平 问题 。参 加会议 的六十 多名代 表首 先 就 教育 公 平 范 畴 进 行 讨 论 , 概 念 上 达成 共 识 。 在 会议认为 , 教育公平受其外部的条件和 内部的因 素双重 制约 , 教育公 平是社 会 公平 的一个 子系 统 , 社会政治制度 、 经济制度、 文化发展 、 社会阶层 、 人 口发展等外部因素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大家认 为, 所谓的教育公平是相对的 , 教育公平不等于绝 对 的平均 , 真正 的 教 育公 平 必 须 在 承认 个 体 差 异 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 非公共教 育资源方 面 的不公平 的存 在 , 对的 教 育 公平 本 身 就 是不 绝 公平 的 、 是不 可能存 在 的 ; 育公平 会 随着时代 也 教 的 不 断 发展 、 会 文 明的 不 断 进 步 而 有 所 变 化。 社 所 以 , 育 公平 是 一个 动 态 的 、 史 的 、 教 历 区域 的 概 念 , 同时期 、 同地 区 内教 育公 平 的范畴 也是 不 不 不 容混淆的。会议将教育公平界定为 :公民能够 自 “ 由平 等分 享 当时 、 当地 公共 教育 资源 的状 态 。 ”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不仅关乎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主要观点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接着,我们将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探讨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公平、区域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教育公平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现状的视角,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共同推动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理念源于教育平等原则,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或其他特点如何。
这一原则要求教育体系在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上实现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正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机会的平等,这要求教育系统不仅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要考虑到不同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差异,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经济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公共经济学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公平性和普及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法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论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为视角
论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为视角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然而现在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入学困难、教育不公平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社会、经济、农民工子女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对于这些出现的问题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提供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教育公平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
于是许多农民工的孩子也跟随着进了城,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
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因为其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譬如上学困难、教育不公平、上学受限制等等。
虽然现在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政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外地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最公平的教育权利,因此必须探析其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并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和措施,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困境1.教育机会不平等,入学困难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外地入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地公办的公立学校,另一种是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对于想进入公立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在入学方面受到多重限制,例如户籍限制和收费过高等,要么就不能进入公立学校。
特别是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由于是农村户口,没有城市户口而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
即便是能进入公立学校,也交了许多高价费,这本身对于经济力量薄弱的农民工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张益萍、刘玉霞、张艳等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入学困难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导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起点不公平。
2.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受歧视,农民工子女心理不健康对于那些进入公立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里有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都对他们产生一些歧视。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定义了每一个人都应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这一概念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体现。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持与实际案例的借鉴,以下将对此展开详细探讨。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平等权利理论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根基。
根据这一理论,所有人都应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论其性别、种族、经济地位等。
这一理论强调了教育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的重要性,倡导通过教育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平等竞争机会。
从这一视角看,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政策选择,更是实现个人潜能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社会流动理论也是理解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被视为个人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可以打破经济和社会的固有阶层。
若教育机会不平等,便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
因此,推动教育公平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与活力。
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为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减少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经济学视角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同样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为个体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如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某些群体的教育水平与能力发展将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在经济中的竞争能力与贡献。
通过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从实践角度来看,教育公平的典型案例显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在芬兰,教育公平的理念体现在全国统一的、无差别的教育体系中。
芬兰的教育政策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权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
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不同地区的学校能够享有相对平等的资源分配。
此外,芬兰的教师招聘与培训制度也确保了教师的高素质,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芬兰的这一成功案例表明,教育公平不仅依赖于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教育公平的辩论辩题
教育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教育公平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因为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每个人才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首先,教育公平是符合人类道德的。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教无类,学无贵”,强调教育应该是无差别的,不分贵贱贫富。
如果教育不公平,那就意味着我们在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这是不道德的。
其次,教育公平也是符合社会公平的。
如果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那就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美国历史上,种族隔离学校的存在就是对教育公平的严重违背。
正如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种族隔离的教育是一种不公正,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
”因此,教育公平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更是对社会公正的维护。
最后,教育公平也是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只有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而民众的根本在于教育。
如果教育不公平,那就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国家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因此,教育公平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反方,教育公平是一个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在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平衡的。
这就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远远低于其他地区的学生。
其次,教育公平也容易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如果强调教育公平,就意味着要求每个学生都接受相同质量的教育。
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公平,就容易忽视了个体差异,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最后,教育公平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
如果每个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育,就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变得单一化,缺乏创新精神。
浅谈教育公平
浅谈教育公平发表时间:2009-12-31T10:11:39.140Z 来源:《今日财富》2009年8月供稿作者:汤鹏[导读]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而且特别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汤鹏(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图分类号: C40文献标识码: A一、引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而且特别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这就表明,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进程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要求。
二、教育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也就是说,要建设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最为重要。
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条件。
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表明:教育与经济二者之间关系十分重要且密切。
主要是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
相反,教育发展又对经济发展起强大促进作用,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实践证明,适宜的教育投入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很大。
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
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解读就业信息,获得更高收入的能力。
加拿大统计局的研究报告显示,具较高教育程度、较高读写能力的人通常获较优厚薪酬的工作。
报告书指出,读写程度对收入的影响极大,大约等于教育回报的 1/3,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平均年薪增8.3%。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在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指出,教育是影响人们获得收入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投资,它可以间接地对财产的分配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调节收入差距:一方面,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来直接影响其收入能力。
经济学教育的公平与机会均等
经济学教育的公平与机会均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经济学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的重要一环,其公平和机会均等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教育的公平与机会均等,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首先,经济学教育的公平性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城乡教育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支持,他们面临着与富裕家庭学生不同的竞争环境。
因此,改善经济学教育的公平性,应当从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扶持贫困学生等方面入手。
其次,经济学教育的机会均等性是确保每个人在接受教育时具有公平的机会。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面临的机会差异十分显著。
一方面,教育资源在城市更加集中,相对较少的经济学教育资源分配给了广大农村地区。
另一方面,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学生在接受经济学教育时的机会不均等。
因此,改进经济学教育的机会均等性,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学教育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为了提升经济学教育的公平和机会均等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资金支持,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学生在任何地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贫困学生补助金、奖学金等形式的资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帮扶,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就业能力。
此外,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经济学教师。
同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让经济学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总之,经济学教育的公平和机会均等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至关重要。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教育公平的问题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自古就有。
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才先后将教育公平问题作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始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也开始丰富起来。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理论界的讨论热点由最初提出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公平,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等方面。
因此,各国在努力实现入学机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公平之外,注意力已开始转向对教育过程公平的追求,并尽量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保证它的实现。
(一)国外的研究视角及其主要理论成果1.人权角度学者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研究与西方国家争取民主平等、维护人权尊严等社会运动有着深刻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涌现出一股巨大的争取民主平等和维护人权尊严的潮流,这些潮流也极大的影响了教育领域,引起了教育界的巨大反响和呼应。
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任何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父母的居住地,在享受教育权利时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人权的体现。
在确认教育公平是一项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同时确认了享有公平的教育过程是一项基本人权。
2.现象分类角度从现象分类角度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进行阐述,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其中涉及教育过程方面论述的主要有:麦克马洪(McMahon)的三类型说和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en)的教育机会均等时期说。
麦克马洪提出,教育公平有三种类型:(1)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对相同的人相同对待;(2)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指对不同的人不同对待;(3)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
《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市场经济伦理与公平竞争的观念
课程重点阐述了公平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 理论探讨,增强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课程强调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关 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对未来《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展望
进一步完善思政元素融入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争。
公平竞争观念则进一步强调了市场主体 的平等地位和机会均等,要求市场主体 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不得采取不
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 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伦理和竞争观念。只 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才能健康 、稳定地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思 政元素的体现
公平竞争观念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取市场份额, 而不是依赖于不正当手段。这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伦理中的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市场经济伦理为公平竞争提供了道德基 础和行为准则,使得市场主体能够在诚 信、公正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参与市场竞
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 体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消费者权益保护
政府应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打击制假售假 、欺诈消费者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6
总结与展望
对《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总结
市场经济伦理观念的培养
课程通过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经济伦理观念,如诚信、公平、责任等。
公平竞争观念的具体体现
法律保障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等,来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研究
20 0 6年
《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和 汉文综合版)
J1 0 6第 2 u. 0 2 6卷第六期
总第 多因素的复杂问题, 因此有学 者从多学科进行了分析 :. 1伦理学视角: 在伦理学上, 公平更多地被 理 解为公正、 义, 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 公平概念越来越多 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 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 杨艳丽 要 价值 。在 当代的公平观 念研究者 中。 响较 大的 是罗尔斯 影 ( hRw s, J n al) 他提出了公平三原则: o 平等 自由的原则、 机会公正平等 (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07) I 300 原则和差别原则。2经济学视角 : .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教育公平是与 教 育资源的 分配 和享受 联系在一起的。 有研究表明, 教育资源分配方 [ 要] 育 平 社 公 题 教 领 折 和 映 也 公 摘 教 公 是 会 平问 在 育 域的 射 反 , 是 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其一是权力公平阶段。 其二足能力公 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甲阶段 。其三是金钱公平阶段。3 法学视角: . 从法学角度看, 教育公 教育公平 问题 日 日起人们关注 本文试对有关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作一研究 渐 l 平就是受教育 权利的 普遍化问 是一个基本人权问 受教育权利 题, 题。 [ 关键词] 育 平 内 规 教 公 : 涵: 则 的发展经历 从平等到不平等, j , 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 由一种少数 t e s u i s o h b s c t e r e f t e e u a i n l a r e s h t d e n t e a i h o i s o h d c t o a f i A s 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 A s rc : h d c to a a r es i h e rc n h e lc l b ta t ree ua i n lf in s st erf a ta d ter f e to' 会才出现的现象。 t es c a a r p o l m S a s h v t r a d t ed s e t o fac n e t h o i lf i r b e ,i l ot ea a a n h i t n i no o c p 中国教育学 会中青 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 会于 20 年 1 00 1 o t e a r v l e at e u a e r a m o , A o g _ t t e o i i n h t f h f i a u d c t e l n w ln i h h p s t o t a 月2 3日~2 7日在苏州聚会,专门研讨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 e u a i n i i h i h e c e s n l n s c a 1 f .T e p o l m t a . d c t o s h g l g t d i r a i g i o i l i e h r b e h t n Y 问题。参加会议的六十多名代表首先就教育公平范畴进行讨论,在 t e e u a i n lf r e s i l o c u e p o l h d c t o a ai n s s a s a s e p e’sc n e ng a u l y h s o c r r d a l .T i 概念上达成共识。会议认为,教育公平受其外部的条件和 内部的因 t x r e o m k l o e" i w o h a i t e r e f h d c t o a e t t i s t a e al v  ̄ e n t e b s c h o i s o t e e u a i n l v 素 双重制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 社会 政治制度、 fjn s . a e s r 经 济制度、文化发展、 社会阶 层、人K发展等外部因素 I 严重制约着 K y w r s h d c t o a f i :t e m a i g:t e r g l t 0 e o d :t e e u a i n l a r h e n n h e ua in 教 育公平。 所谓的 教育公 平是相 对的, 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 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研究日 显重要的 背景 真正的教育公甲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0 0 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一个符国关注的焦点 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的存在, 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 问题, 对于其讨论的意义大都停留在社会层面的分析如“ 教育公平是 公平的、也足不可能存在的;教育公平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 现代社会公正的基础”: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 ()“ 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有所变化。所以,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历 的延伸和体现” 2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之所以凸显, ;() 史的、区域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内教育公平的范畴也是不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 日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有 容混淆的。会议将教育公平界定为: 公民能够 自由平等分享当时、 “ 没有受教育以及受教程度与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足密切相关 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 ” 的;() 3人人都想获得优质的教育, 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需 四、教育公平涉及的内 容和规则 要建立一套规则加以合理分配, 剥夺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权实质就是 教育公甲的内容与规则实际上足由两大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 对人生生存权的剥夺。 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遵循公平的原则, 是我 是有关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 基本倾向 “ 或 形式上的公平原则” 第 , 们强调教育公平的意义所在。教育公平问题的日益重要,必然要求 二部分则是前一部分的实际运用亦即有关教育公平的具体内容与规 我们加深对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的研究。 则,或称作 “ 事实上的公平原则” 。 二、教育公平的定义 形式上的公平原则是: 同样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 “ 就教育公平的定义来看, 主要有如下几种: 待”这一形式原则可分解为: 0 形式原则一: 无差别、 平等的教育公平; I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 .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人享 形式原则二: 差别、不平等的教育公平。形式原则一的内容表征为, 有受教育的机会, 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前者是指尚未实 “ 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但必须明确的是, 。 这种法律权利并 现教育普及时要达到的 目 后者则指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所要 标, 不等于现实权利,或者说并不必然转化为现实权利。形式原则二通 达到的 目标 。 常表述为,“ 对受教育者施以适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 ,对于受教育 2 公平不等于平等。 . 教育公平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人类受教育的 者米说,作为受教育权利的个体也可以以此原则要求权利实现的任 基本权利的平等与受教育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 何义务一方为其提供自认为适合其发展的差别教育。 3 教育公 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 卜 不同层次种类的教育公平, 其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的具体内容和规则主要有四个;1受教 . 内涵是不同的。 参照教育公平的外延,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种 育权利的保证, 亦即保证原则。2机会平等, . 亦即事前的原则。3按 . 类型:观念层次的教育公平、教育市场公平和教育社会公平。 照能力或才能进行分配。 亦即事后的原则。4补偿原则。 . 4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包括三个方面: . 教育公_首先关注的 甲 五、教育公平理论研究存在的问 题 不是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人如何对待或是享有何种待遇, 而是由不刷 反思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划分标准所形成的特定受教育群体在教育利益和负担中所 占的份 第一,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混同使用,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教 额;只有在确认 “ 份额”在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前提下,群体中个体 育平等主张人人受教育,人人受一样的教育,教育平等运动从追求 教育权利分配的公平性才有可能和有意义;教育公平除了要求一种 教育机会均等到追求教育过程相同到追求教育结果相等。但教育平 分配以外。 还特别强调相应的救济或制度保障。 等运动无视个体的差异性,它的追求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教 5 教育公平是指处于同一社会的个体, . 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 育平等只是一个无现实意义的概念。 而教育公平正视个体的差异性, ��
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问题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有趣且关键的问题。
教育,首先被视为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就如同企业投资于新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一样,个人和家庭投资于教育,期望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回报的投资。
然而,这种投资并非没有风险。
例如,一个人选择了某个专业并接受了相关教育,但在毕业后该专业的就业市场可能发生了变化,导致就业困难或者收入低于预期。
教育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包括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以及间接成本,比如因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承担这些成本并非易事。
特别是在一些高等教育费用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家庭可能需要背负沉重的债务来支持子女的学业。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否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无法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限制了子女未来的发展机会。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方面,经济学的观点也能提供深刻的见解。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重点学校,这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因为如果一部分人的潜力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而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损失。
教育的产出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面。
通常,我们用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掌握以及未来的就业情况等来衡量教育的产出。
然而,如何准确地评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并非易事。
传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这使得比较和评估变得更加复杂。
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来看,教育也存在着市场供需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某些专业和技能的需求不断变化。
然而,教育体系的调整往往相对滞后,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教育公平的经济学分析
教育公平的经济学分析当我们谈论教育公平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
然而,这并不是现实,因为不同的家庭背景和财富水平都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公平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孩子都有相同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无论他们出生在哪个家庭、哪个社会阶层。
然而,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通常会导致家庭背景差异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为此,经济学已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第一项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提高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
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因此提高家庭收入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教育。
通过提供福利、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方式,贫穷家庭可以获得更多支持。
例如,在美国,政府实行的免费午餐计划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校园饮食的同时,也为贫困的学生提供了一种经济支持方式。
第二项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提高教育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质量也代表了教育公平的程度。
提高教育质量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相同的教育成果。
而且,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大量学生都能够参加到更高水平的学习课程之中,这为他们实现更高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做好了准备。
在当今许多国家中,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加大了对于教育项目的投资力度。
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不仅仅是关于教育成果的外在平等。
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机会和经验。
因此,在教育均衡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孩子所接触到的机会的平等性与适应性。
例如,在一个富裕家庭,孩子们可能参与更多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旅行,并且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技能。
而在贫困家庭中,孩子们可能会面临着时间的限制和财务的问题,无法接受这样的体验。
因此,政府应该致力于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可行的教育项目,为孩子们提供平等而适宜的机会,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总体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强烈的社会需求,它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学学生学习之思考
教师培训
02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指
导学生。
学习辅导
03
设立学习辅导中心,提供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学习投入
经济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增加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都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学学生学习之思 考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学教育 • 学生学习行为的经济分析 •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中学学生学习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中学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学术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教育投资回报与风险
教育投资回报
中学教育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 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 都应重视中学教育的投资回报。
投资风险
教育投资并非没有风险,如学生 兴趣特长的发展、教师教学质量 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投资效果。因 此,需要科学评估教育投资的风
险和回报。
投资策略
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资策略,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平衡不 同领域和方向的投资力度,以实
教育公平与市场机制的平衡
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学教 育的创新和发展。
03
学生学习行为的经济分析
学习动机与激励机制
总结词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激 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详细描述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和渴望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激励机制则 是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引导学生产生学 习行为。在经济学中,激励机制通常被视为 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合理配置和利用。例如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 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在经济学的视角下既是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经济学家通过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几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首先,贫富差距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这种现象源于多种因素,例如税收政策的不公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就业机会的缺乏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如提高纳税人的税负、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推动就业机会的平等分配等。
其次,环境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经济学理论,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通过建立排放交易市场,引入经济激励机制,使污染物排放者承担相应的经济成本,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另外,失业问题也是一个困扰社会的重要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岗位,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失业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考虑。
从供给方面来看,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从需求方面来看,可以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不公平问题也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来解决不公平问题。
例如,实行适度的税收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待遇,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
综上所述,社会问题在经济学的视角下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演讲稿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是一个
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孩子们面临着不同的教育资源配置,这导致了教育公平的不平等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公平是每个孩子应该享有的权利。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就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资源配置不均衡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在一些地区,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这就导致了学生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而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条件却非常优越,学生们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会加剧社会的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的均衡。
政府应该加大对
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提高教育的质量,为每个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
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
浅谈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
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一)伦理学视角。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
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
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
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探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涵之一,平等地接受教育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教育公平历来是一个相当复杂乃至含混的范畴,不同学者从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旨趣各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们对教育公平外延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对其内涵的界定却比较一致,即受教育权利公
平与受教育机会公平。
在当今世界各国大多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情况下,对教育公平内涵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教育机会的均等。
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
教育资源的供需双方在各自供给与需求函数的约束下,资源的配置会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市场交换会带来不同主体之间获取资源量的差异,同时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也会带来经济资源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区域流动。
这种资源在不同主体以及区域之间分布的不均匀也会带来教育资源在不同主体和区域之间分布不均等现象,从而造成不同主体、不同区域之间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的不均等,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
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以均等化为导向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市场失灵,调节由于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平分配。
教育资源本身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的特殊资源,一方面公共部门在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时候需要以均等化为原则,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公民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公共部门也需要注重调控市场在配置这种公共产品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通过公共支出来矫正现实中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公认的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原则有:资源分配均等的原则,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从横向上对同等条件下所有学校和学生给予的财政公平;财政中立原则,这并不是指财政不作为,而是指通过政府的不均等拨款,克服不同区域教育经费的差异;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即对特殊群体、困难群体给予特殊的关注和财政倾斜;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即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这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最根本的财政要求;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原则,这是一种纵向的公平,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由学生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
由此可见,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关键在于公共部门运用财政等手段,实现资源在不同主体、不同区域分配的均等化。
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民受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但内生于我国非均衡经济发展路径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也非常突出。
首先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明显要大于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配呈现出东中西部的不均等。
其次是城乡教育投入差距巨大,在农村义务教育不合理的筹资机制下,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远
远少于城市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分配呈现城乡不均等现象。
第三是在我国转轨期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部分相对贫困的民众难以在短期内支付高昂的学费,影响到这些人公平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从教育资源分配的内部结构来看,我国教育资源明显过多地向高等教育倾斜。
从发达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普及应遵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路径。
但我国在目前初等教育刚普及不久且发展水平不高、中等教育普及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过多地将资源投向高等教育无疑会阻碍属于基础教育的初、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在我国当前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下,市场主体的教育资源配置缺乏活力。
从这一点来看,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似乎落入了效率与公平的陷阱,即在无法提高效率的情况下公平的目标也难以很好地实现。
三
笔者认为,我国教育资源进一步公平分配的关键在于,一方面政府应以均等化为导向,注重实行差异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另一方面,需要打破目前由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
首先,应该将增量的教育投入主要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倾斜。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应是以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大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和普及率,逐步实现普及高中教育。
第二,落实高等教育的奖、助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收益性,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具有较为充分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需要做的就是完善配套措施,即构建完善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以解决学生面临的流动性约束。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实行差别收费制度也具有较大的合理性。
第三,逐步改变政府强势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合理引导企业、第三部门等主体参与教育资源分配。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制度发展水平不高,运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筹资的机制不顺畅,而政府部门主办的公立学校却存在着挤占民办学校发展空间的现象,“名校办民校”、“独立学院”就是明显的例证。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期目标,应该是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共同提供教育这一公共产品,各层次的学校也应形成差异性的学校体制,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主要注重维护公平,同时发挥各种办学力量的活力,实现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与效率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