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地理(中图必修II):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B(附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节.ppt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转变观念 [合作探讨]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 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人类必须首先转变一系 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 和消费观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 转变。
[核心点击]
1.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
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追求社会进步、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发展观
GDP 是唯一衡量标志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 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技进
步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
【提示】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 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 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 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 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3)×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其基本思想是将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 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探讨1: 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什么大 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该用还要用。”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4-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课堂巩固高效课堂活学活用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史前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答案 D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答案 A3.“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你认为这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长期性原则答案 A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4~5题。
4.“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5.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4~5.解析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4.B 5.C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6~8题。
6.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于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7.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定义的文献是( )A.《人类环境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D.《京都议定书》8.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6~8.解析由题中材料“使经济发展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可知,巴伯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进展同步测试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进展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口再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再生产的正确含义是生生死死、世代更替B.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于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加率C.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进程中,先转变的是死亡率D.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全然缘故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2007年某地域人口诞生率是‰,人口的死亡率是%,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现代型B.传统型C.过渡型D.原始型3.下各国家已进入或将要进入“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A.芬兰、印度B.新加坡、韩国C.尼日利亚、卢旺达D.巴基斯坦、埃及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回答4-5题4.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A.③B.②C.①D.④5.现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类似于()A.①B.②C.④D.③6.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约人口容量的最要紧因素是资源状况B.阻碍人口散布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C.阻碍人口躯体素养愈来愈取决社会经济因素D.对某地生育率的转变阻碍最小的因素是经济进展水平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用意,回答7-8题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线表示人口诞生率,乙线表示人口死亡率B.BC两时期人口自然增加率都下降C.A时期人口寿命最短、世代更替最快的时期D.图中阴影表示人口自然增加的速度8.与“人口自然增加率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A时期B.B时期C.D时期D.E时期读某国人口自然增加率转变曲线图,完成9-10题。
9.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刻为()A.①B.②C.③D.④10.下列各国中,人口进展情形与图示类型大体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读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1-12题:11.图中人口增加速度最快的是()A.图甲B.图乙C.图丙D.图丁12.在金字塔图中,目前人口增加速度比较合理的是()A.图乙B.图丙C.图丁D.图甲13.读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用意,判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能显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是A国B.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C国C.最近几年来可能有大量移民流入的是B国D.可能显现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是D国读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域某新兴城市人口增加示用意。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 含答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训练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夯实读下列四幅图,完成第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C 2.C解析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第2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4.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答案3.A 4.C解析第3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的资源短缺。
第4题,人类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们的错误认识,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第5~6题。
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风能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答案5.B 6.A解析第5题,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引起干湿状况的变化,北半球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加剧而气候变干;使水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我国自然带北移。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 中图版必修2_doc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对策是富裕国家带来的各种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D所显示的问题分别是( )A.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B.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C.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D.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2)关于问题C起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向环境直接排放废物的量已远远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B.CO2的排放量过多C.由于无节制的开采,可再生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各种废弃物排放量剧增答案(1)D (2)A解析读图可知,A为全球气候变暖,B为能源短缺,C为环境污染,D为臭氧层空洞。
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产生了环境污染。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如下图: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恰当的发展方式和保护措施,促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维护人类平等、自由,免受各类危害侵袭,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及文明意识,最终达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②在整个系统中,人处于核心地位,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环境的保护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源和技术。
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ppt
教材整理 3 大气污染与酸雨 阅读教材 P83—P85 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污染
烟尘 一氧化碳
铅
2.酸雨
(1)定义: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
(2)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 结合形成亚硫酸和
【答案】 (1)B (2)A
臭氧层的破坏
[合作探讨]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
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
探讨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提示】 “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 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 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 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
探讨1:材料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全球气候变暖。
探讨2:材料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提示】 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 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
探讨3: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 【提示】 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 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 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黑龙江B。
新疆 C. 山东 D. 广西2。
该循环经济模式( )A。
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B。
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C。
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D。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右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 1985—1995年该地()A。
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B. 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C.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D。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4。
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 1985—1990年B。
1990—1995年C. 1995-2000年D. 2000—2005年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5~6题。
5. 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6. 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
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有()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A。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练习学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过关检测(一)
第四章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供人类使用,所以F表示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又会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H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第2题,E表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资源破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荒漠化B.酸雨C.全球变暖D.厄尔尼诺4.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更多地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答案3.C 4.C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海平面在上升,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在减小,这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
第4题,燃烧更多植物,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及动物的粪便发展沼气,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用量,达到减排的目的。
读我国西部各省级行政区域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级行政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2019-2020年地理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2)课件:本章回顾总结6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本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结合图 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 征。
答案:(1)A (2)B
3.(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
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 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 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
一个重要途径,D项正确。
答案:D
6.(2017·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图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 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 些不利影响? 解析:若进一步扩大矿泉水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将会造 成该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减少了河流 的补给水源,造成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遭受破 坏等。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析:第(1)题,C、D对: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的资源— 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 指数较高,所以青岛、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 A 、 B 错:读图可知,潍坊和日照的资源 —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 污染程度指数较青岛和威海高,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青岛和 威海低。第(2)题,读图可知,N类城市包括东营和日照,M类 城市包括上题所说的青岛、威海两市,此外还有烟台市,根据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中图版检测-第四章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
阅读分析表格,回答1~2题。
的国家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2.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析:第1题,丙、丁的老年人口比重均在10%以上,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最有可能为“三低”模式的“低增长阶段”。
第2题,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最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答案:1.D 2.D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年图中各省区()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4.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性别比例B.文化教育水平C.人口年龄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五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太大,但江苏总人口多,故年新增人口最多。
第4题,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海市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3.B 4.C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下图示意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减少,周围郊区外来人口增加B.上海外来人口规模呈波状递减C.西、南部郊区外来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D.上海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增6.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化给中心城区带来的积极影响有()A.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B.促进第三产业发展C.缓解人地矛盾,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D.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西、南部郊区外来人口增长的幅度大,而东、北部郊区外来人口增长的幅度小。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①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②实行垃圾分类收集③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④建立现代农业园区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②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④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有利于本地区()①实现资源自给自足②减轻环境污染③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④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A.物质富裕、精神充实B.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C.国家强盛、民生改善D.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6.以下观点和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B.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不需要C.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长D.各国在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7.金融风暴期间,物价普遍下降,我国煤电价格却人为调高,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市场需求B.节约资源C.与国际接轨D.淘汰中小企业鳗鱼是东亚地区传统食物,它在远海繁殖,洄游淡水河流长大。
至今无法低成本人工繁育,需要捕捞幼鳗养殖后出售(技术较为成熟),近几年幼鳗捕获量锐减,鳗鱼产业面临危机。
高一地理同步训练: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检测B中图必修2
章末测验(B)(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1~3题。
1.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A.臭氧层变薄B.全球变暖C.酸雨扩散D.地震频发2.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O2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关于气候变暖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A.使寒带变得温暖湿润适合人类活动B.使南极冰川消融,增加淡水供应C.使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绿洲面积不断缩小D.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气的保温效果增强解析第1题,低碳主要是指减少含碳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CO2排放。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而CO2能够强烈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得全球气温升高。
第2题,低碳经济并不是禁止CO2的排放,而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CO2的排放。
第3题,全球变暖后,虽然寒带变得比以前较温暖,但极地地区依然不适合人类活动;且极地冰川大量消融,会减少淡水资源的后备储量。
答案 1.B 2.C 3.C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完成4~5题。
4.材料中戏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5.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第4题,戏词中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
第5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高中地理 6.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例1 读下面①②两幅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图,完成(1)~(2)题。
(1)图①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图②所示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崇拜自然,恐惧依赖B.改造自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C.征服自然,成为主宰D.人地协调,顺应自然【解析】两幅图均取自教材,甲图反映了东汉时期典型的农业文明,乙图则反映了19世纪的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工业文明时期,科技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
【答案】(1)B (2)C针对训练1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据此完成(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
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1)A (2)A二、直面环境问题例2 读下图,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导致其发生的人为原因。
(2)目前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什么?简述该种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
【解析】第(1)题,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八)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同测控卷)共同基础平台(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你认为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A.柏林B.伦敦C.旧金山D.彼得堡答案:B2.环境质量开始改善提高的阶段是A.后工业化阶段B.工业化初期阶段C.经济发展阶段D.工业化起飞阶段答案:A3.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的有污染企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D4.图中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B.发展中国家工业战略的不断调整C.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D.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答案:D5 .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答案:A“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在遭到破坏。
他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的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回答6~8题。
6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答案:C7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模式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田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答案:B8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它是低投入、高效益的经济模式C.它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答案:D9.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环境问题的搭配你认为合理的是A.黄土高原——沙漠化B.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答案:C臭氧层就好像是地球的一道屏障,也像一个过滤网,吸收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近来由于使用氟里昂类化合物以及其他含氯化工产品,人工合成氮肥和污水分解过程中产生的N2O,大量超音速飞机排放的NO x水蒸气,导致平流层的污染物增加,并催化分解臭氧。
以下是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方程式:CCl2F2=CClF2+ClCl+O3=ClO+O2ClO+O3=ClO2+O2一个Cl能破坏10万个O3。
卫星观察表明:1969年以来,横跨美国、加拿大、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的广阔地带,臭氧层中的臭氧已减少3%。
自1984年以来,新西兰上空的臭氧含量下降了8%。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0~13题。
10.以上我们所讨论的臭氧层处于大气层中的A.电离层B.平流层C.对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答案:B11.你认为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A.使肺癌的发病率升高B.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C.导致树木大量的死亡D.导致洋流发生异常答案:B12.你认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护臭氧层A.严禁使用各种制冷剂B.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有效的制冷剂作为现有制冷剂的替代品C.采取一定的措施回收大气中的氟里昂D.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材料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答案:B1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主要是自然的原因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小题大做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某些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答案:D14.下列各组灾害中,认为全部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坍塌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B15.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认为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A.各国有权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B.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我们当代人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对于全球共同享有的大气、海洋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答案:C16.“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周期性原则答案:B北京市市长刘淇在“2002年首都绿化建设总结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五六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7~19题。
17.以上材料中“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是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C.城市环境的绿化程度D.在北京市的规划过程中充分采用各国建筑师的建议和方案,以达到中西合璧,让各国的运动员都能接受北京答案:B18.按照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面积为50平方米。
下列措施中你认为能有效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的是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所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答案:D19.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与“绿色奥运”的理念相符的是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B.到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都有天气预报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D.到2008年,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答案:D20.下列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西部大开发就是想方设法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B.西部大开发就是动员全国的力量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各方面力量在西部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大力兴建工厂和企业C.搞好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中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D.把铁路、公路从东、中部地区延伸到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就可以顺利实现了答案:C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道题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我国的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你认为主要的污染源是A.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的大量使用B.工业过程中煤炭的大量使用C.汽车尾气D.居民燃煤取暖答案:BC22.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荒漠化是沙漠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B.荒漠化容易引起一个地区的贫穷,从而引起巨大的移民浪潮C.荒漠化是地球对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之一,而且程度仍在不断的加剧D.今天,荒漠化还只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并非全球问题答案:BC23.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主要目的,将城市中的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你认为合理的是A.玻璃瓶、塑料袋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月饼的包装盒D.烂菜叶、果皮答案:CD24.在人类的农业文明阶段,能有力保证食物供应的稳定和可靠的重要因素是哪一些技术的普遍推广A.灌溉技术B.科学育种C.大量的使用化肥D.耕作技术答案:AD25.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答案:BC26.以下观点、主张,你认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A.发展中国家既要重视经济的良性高效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B.在保护全球环境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同的义务和责任C.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可以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D.为了满足人类对物质条件增长的需要,应尽力加快经济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C27.缓解华北平原地区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田用水量C.加大对工业用水的净化力度和效率,循环利用宝贵的水资源D.大面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答案:CD28.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A.单位产值能耗低B.单位产品耗水量低C.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低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答案:CD29.下列关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A.坡度大于25°的坡地要退耕还林还草B.大规模改良现有的草原,发展林木生产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大面积的植树造林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答案:AD30.分布于我国内流河流域的河流水、湖泊水都属于A.国土资源B.水产资源C.淡水资源D.自然资源答案:AD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31.(18分)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与生活质量变化图”,回答以下各题。
(1)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50年为___________英镑,1990年为___________英镑,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_________________。
(3分)(2)生活质量指标是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指标。
从生活质量指标来看,英国国民1950年为______________英镑,1990年为____________英镑。
这说明英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在40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图中所描述的情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分)()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证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4)图中所描述的情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警告,那么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走的道路和发展方式是(1分)()A.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而牺牲环境质量C.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环境同步D.坚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5)通过对比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曲线,你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财富和产品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分)(6)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各有何特点?(2分)(7)你认为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曲线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吗?并简要阐明你判断的理由。
(3分)答案:(1)2800 6000 114.答案:29%(2)1000 1200(3)D(4)C(5)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并不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