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方针

合集下载

ISO14001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模板

ISO14001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模板

ISO14001环境方针、环境目标
一、环境方针:
遵守法规,绿色环保;
节能降耗,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的内涵:
(1) 遵守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地方环保政策和规定,
是企业员工的行为之本;
(2) 绿色环保---树立全员环保意识,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全员
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
(3) 节能降耗---在所处工作区域合理有效地使用水,电,纸,材料等能
源,资源,减少浪费,积极使用环保产品,以低成本方式保护环境达
到提高经济效益。

(4) 持续改进---针对不满意的现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环境绩
效得到持续改进。

二、公司年度环境目标:
污染物100%达标排放
考核方法:每年一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活废水、废气、噪声进行监测。

****年万元产值耗电量与去年同比下降1%
考核方法:每季度对万元产值进行统计、分析。

本公司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全公司员工要理解质量方针的内涵并坚决贯彻执行,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中。

批准:(总经理)
年月日。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咨询工程师考试.doc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咨询工程师考试.doc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趋势开始减缓,但是,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很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前进道路上的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完成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任务,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环境保护五十年历程回顾萌芽阶段(1949~1973)建国初期,由于当时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规模不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特别是全民大炼钢铁和国家大办重工业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处于动乱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显加剧。

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值,不注意经济效益,导致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一些新建项目布局不合理;一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发展,加剧了这些城市的污染;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一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围湖围海造田等问题相当突出。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我国高层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起步阶段(1973~983))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环保工作方针

环保工作方针

环保工作方针
环保工作方针是指企业在实施环境保护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这个方针可以准确提示企业如何正确处理环境问题,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一、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单个物种,而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稳定。

因此,环保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排放污染物的减少,而是要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二、全面减排
环保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是要实现全面减排,即减少污染物的源头,从而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三、多方参与
环保工作不应该是政府部门或企业独自完成的,而应该是全社会参与的,各方要有责任感,积极参与,形成共同努力,实现环境保护的宗旨。

四、制定方案
环保工作不能光有理论,而是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分步实施,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五、注重预防
环保工作重点是要重视预防,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前预防污染上,而不是等到污染发生之后才去解决。

六、全面考核
环保工作需要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不仅要定期检查环境质量,还要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综上所述,环保工作的方针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全面减排、多方参与、制定方案、注重预防和全面考核。

这些方针将为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提供原则和指导,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

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

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

环境保护方针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水、土、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土、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控、大气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5.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排放控制: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政策,限制工业企业、农业活动等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2.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政策:鼓励并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3.生态补偿政策: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奖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4.环境法制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环境权益。

5.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结论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是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强调坚持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国正在努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韩雨 1403210410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1.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1983年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在总结环保工作开展十年来经验教训基础上,首次系统确定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大政方针。

同时,会议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环保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精编版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精编版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韩雨 1403210410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1.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1983年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在总结环保工作开展十年来经验教训基础上,首次系统确定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大政方针。

同时,会议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环保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韩雨 1403210410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1.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以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环境方针的内容

环境方针的内容

环境方针的内容
前言:环境方针是认识到维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所有的事业活动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理念,付诸行动,持续改进环境管理活动。

1.基本内容
类似于质量方针在于宣示组织的品质>品质要求及理念,环境方针代表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

藉由环境方针的宣示,组织可以对外及对内公开陈述其与环境相关的意图与理念及其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期许与原则。

环境方针也代表组织对环境的整体目标及行动原则。

2.内容
一是,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
所谓“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三同步”的基点在于“同步发展”,它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而“三统二”的提出,主要在克服传统的只顾经济效益的发展点,强调整体综合的效益,它是贯穿于“三同步”始终的一条基本原则,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3.目标及传递精神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明确指出环境方针必须符合下列的精神:
1)必须合宜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及环境影响;
2)承诺做到持续改善、污染预防、符合环保法规及其它要求事项;3)提供设定与审查环境目标与指标的架构;
4)文件化、并传达给员工;
5)可向社会大众公开。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
一、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是企业对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承诺的表达,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导向和指导方针。

环境方针应具备以下要素:
1.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
2.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
3.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
4.明确环境绩效目标;
5.可以量化和测量。

二、环境目标
环境目标是根据环境方针制定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旨在实现环境方针所设定的目标。

环境目标应该:
1.具体可行;
2.与环境方针一致;
3.能够量化和测量;
4.有时间和资源的约束。

三、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是衡量环境绩效和企业环境管理效果的定量指标。

环境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
1.可以量化和测量;
2.与环境目标一致;
3.切实可行,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记录来收集。

方案管理程序是为实现环境目标,实施各项环境管理措施的具体步骤和管理方法。

方案管理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
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风险;
2.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
3.设定环境指标和考核标准;
4.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和实施计划;
5.审核和评估环境绩效;
6.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一个关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的例子。

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适合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以确保企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企业还应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绩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环境方针环境目标

环境方针环境目标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方针: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预防或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目标:1、提高全体员工环境意识;2、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3、节约资源;4、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为0;5、持续改善生产环境。

环境保护方针与政策

环境保护方针与政策
安全感,泱泱的资源大国,不存在资源短缺 问题,节约能源和资源纯属庸人自扰。
用人均的概念使人产生一种危机感,节 约能源和资源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人是不能进步 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是不 能发展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 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2、中国的环境状况
中国环境的总体形势表现为:以城市为 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向农 村蔓延;以农业为中心的生态破坏范围 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概括为:局部有所控制,总体还在 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民谣:
50-60年代淘米洗菜 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 90年代洗马桶盖
河流
2007年,七大水系197条河流407个重点监测断面, 197条河 流407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 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其中,珠江、长江 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 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湖泊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 足Ⅱ类水质的2个,占 7.1%;Ⅲ类的6个,占21.4%;Ⅳ 类的4个,占14.3%;Ⅴ类的5 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 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 总氮和总磷。在监测的26 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 的2个,占7.7%;中度富营养 的3个,占11.5%;轻度富营养 的9个,占34.6%。
二、“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我国环境事业的总政策
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环境保护与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 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这一指导方针是对32字方针的重大发展, 是环境管理思想与理论的重大进步,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明了解决我 国环境问题的正确途径,同时也为制定 我国的环境政策奠定了基础。

(整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

(整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趋势开始减缓,但是,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很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前进道路上的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完成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任务,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环境保护五十年历程回顾1、萌芽阶段(1949~1973)建国初期,由于当时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规模不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特别是全民大炼钢铁和国家大办重工业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处于动乱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显加剧。

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值,不注意经济效益,导致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一些新建项目布局不合理;一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发展,加剧了这些城市的污染;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一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围湖围海造田等问题相当突出。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我国高层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

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

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一、环境方针我们的环境方针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美丽的家园。

具体环境方针如下:1. 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

2. 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4. 预防和控制污染,注重环境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5. 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二、环境目标1. 能源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耗量减少2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少10%。

2. 水资源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水资源消耗量减少15%,提高废水处理率至少10%。

3. 废物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废物产生量减少20%,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至少10%。

4.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30%。

5. 环境安全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没有重大环境事故发生。

三、指标管理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环境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管理方案。

1. 能源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对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能源消耗的台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制定节约用能标准,在组织各类培训和宣传活动的同时,设立奖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能源节约活动。

2. 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使用和废水处理的规范,加强对水资源消耗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节水设备改造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 废物管理制定废物管理制度,落实分类收集和妥善处理的责任。

建立废物处理台账,定期审核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制定减少废物产生及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4. 温室气体管理建立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定期监测和报告。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提倡员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环境方针的内容

环境方针的内容

环境方针的内容
1概述
本方针是由总经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向社会各界做出的郑重承诺,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总的宗旨。

2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2.1环境方针的内容:
遵守环境法规,持续改进,预防污染,减少环境负荷,与地区环境共生。

2.2对环境方针的解释
1)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逐渐成为自发行为;
2)控制活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噪声等对环
境的污染,追求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标;
3)对可能产生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实行事先控制,杜绝污染发生,通过每年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的控制努力达到持续改进,将污染程度降至最低。

3 控制要求
3.1保持文件化的环境方针,通过下发文件、发布通知、宣传栏等方式使环境方针被全体员工和代表组织工作的员工接受、理解,并贯彻实施。

3.2依据环境方针确定年度环境目标、指标。

针对环境方针以及所确定的重大环境因素提供建立和评审一个完整的目标指标框架。

3.3每年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环境方针进行评审和修订,当企业生产活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变化较大,或相关方投诉或要求时,应根据需要及时评审和修订环境
方针。

3.4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将我企业的环境方针对外进行宣传,为相关方获取并监督。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a) 当企业识别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时,要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机械有限公司
201x年9月28日。

环境方针和目标

环境方针和目标

环境方针
营造绿色环境、遵守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意识、
实现污染预防、推进节能降耗、达到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阐述:
营造绿色环境: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创造舒适、健康、清洁的工作、休闲和生活环境是我公司的基本理念。

遵守法律法规:在监理服务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地方的环保政策和规定,尊规守法是公司员工的行为之本。

提高环境意识:树立全员环保意识,人人理解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保持与相关方密切合作,不断提高全员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

实现污染预防: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所在办公区内的噪声、排污、废弃物的排放量防止污染,使环境不断持续改善。

推进节能降耗:在所处工作区域内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水、电、油等能源、资源,减少浪费,积极采用环保产品,以降消耗、低成本、保护环境为导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达到持续改进:强化与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使整体环境绩效不断改进与提高,追求管理体系能持续改进是公司永恒的目标。

环境目标:
控制办公用品消耗,每年降低办公用品万元产值消耗率的2%。

控制水、电消耗,每年降低水电万元产值消耗率的1%。

控制固、危废弃物的污染,抽检按规定处理的固、危废弃物符合率达100%。

预防火灾,火灾发生率为零。

环境保护方针

环境保护方针

环境保护方针背景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政策,制定本方针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标本方针的目标是:1. 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减少污染: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环境的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原则制定本方针的原则如下:1. 法律合规: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加强社会共识。

3. 效果评估:定期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估,及时修正和改进措施。

4. 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益和可行性。

实施措施为达成上述目标和原则,采取以下实施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3. 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强化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结论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方针的制定是我们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

希望通过各项实施措施的有效落实,能够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建设美丽的家园。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在1973年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方针。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于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三同步”、“三统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三统一”。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和“强化环境管理”。

此外,还有“三同时”,即环保设施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 O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 STANDARDIZATION中文名称: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时间:1947年2月职能:负责制定除电工产品以外的国际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家政策的要求,社会公众的期望,使各种类似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环境方针,求得生存和发展。

九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在质量管理标准化成功经验的启发下,率先开展了环境管理标准化活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随之也在一些成员国家的推动下,着手从事这项工作,并于1993年6月成立了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07,正式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了国际标准化的轨道。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其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日化产品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污水排放数据:美国每年排放入大海的污水超过200亿吨;日本排放入海的污水每年超过130亿吨;独联体每天有超过300万吨的污水排入波罗的海;中国每年有100亿吨的污水排放入海洋。

介绍赤潮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含氮、磷元素)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2005年5月30日浙江海域出现7000多平方公里大面积赤潮。

主要分布在舟山、温州海域,发生的此次赤潮是浙江省有记载以来范围分布较广的一次,且是以国际上认为具毒性的米氏凯伦藻为优势种的赤潮。

按照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介绍,米氏凯伦藻会分泌溶血性毒素。

此次赤潮主要是近期天气比较炎热,同时长江口水域的海水富营养化严重,使藻类得到了充足的养分而引起的。

介绍“水华”“水华”是指内陆水域(淡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比如一种叫做微囊藻的蓝藻)的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与海洋中的“赤潮”并称水环境的两大灾害。

其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水质受到了污染。

具体来说,微囊藻的生长主要需要氮和磷。

一方面,因为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等原因,排入水中的大量粪便和肥料使水中的氮含量增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水中磷元素的激增,比如普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氮磷含量的增加造成了水富营养化,犹如给庄稼施了肥一般,再加上夏季有适宜的3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和充足的阳光,微囊藻得以疯长,水面呈现了不正常的绿色或蓝色。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保日)国际淡水年(2003年)每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地球日的由来: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并将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

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普遍支持。

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

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

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

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

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环保日的由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

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作出贡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国际淡水年:2003年已经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淡水年。

确定“国际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国政府及民众对淡水资源重要性以及淡水短缺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促进各国在淡水管理与消费领域寻求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与开发新的技术;提高各国民众参与保护淡水资源的积极性。

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就是“水—人类的未来”,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水──二十亿人死于它(Warter—Two m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这个主题的意义也在于呼吁全球公民都为人类的后代着想,在保持和改善世界淡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方面做出努力。

在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大水缸”里,可以饮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

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

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即使如此,世界上也是不缺水的。

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联合国最新公布的数据触目惊心: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

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和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要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中国水资源本来就贫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环境恶化,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一些工厂、企业在崛起的同时,把废水、污水公然排进附近的河流中。

如江南水乡曾经到处是清可见底、鱼虾丰富的小河,夏天孩子们在河里游泳嬉戏,但这些小河已慢慢消失,代之以混浊的臭水沟。

河北省人均只有383立方米淡水量,全省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却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3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0亿立方米,60%以上的地表水和城镇工矿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南部河流已经到了“无河不干,有水皆污”的境地。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由于连续大旱,地下水采补失衡,地下水连续超采。

2002年7月末,全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深埋为18 23米,比往年同期下降0.65米,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相比工业污染,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是吞噬清洁淡水的巨兽。

现在城镇普遍使用的冲水马桶、洗衣服使用的洗衣粉以及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杀虫剂都是淡水资源的污染源。

“国际淡水年”主页上说:“不论我们是谁,不论我们在哪里,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全都依靠水……但我们越来越不尊敬它,我们侮辱它,我们浪费它,我们污染它,我们忘记了它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全球淡水资源紧缺日益加剧,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如果再不解决水危机问题,21世纪人类将无法生存。

世界水日: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环境方针“追求完美的环境”“完美公司”并不是最完美,但是努力地去追求完美,是完美公司永恒的方针,要建立完美的事业,实现完美的人生,环境保护是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为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应致力于共同的生存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